澄江县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合集下载

澄江县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

澄江县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

澄江县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引言党的十六大吹响了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号角。

全国奔小康,澄江怎么办?是澄江县各级领导和全县人民面临的重大课题。

与此同时,国家和省、市政府对保护抚仙湖、帽天山自然生态予以特别的关注。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目标,澄江县委、县政府十分关注澄江奔小康的前景,一方面,带领全县15万人民,真抓实干,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的步伐,另一方面,委托县专家咨询委员会的专家学者,对澄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作深入的研究,试图通过对澄江县综合性、全局性、长远性的重大发展问题,从战略的高度,进行理性的深入思考,重新研究认识澄江,谋划澄江,探索出符合澄江实际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路,供各级领导作出科学、民主的战略决策,以指导澄江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建设全面小康社会。

澄江县专家咨询委员会,在接受了县里的任务后,组织了省内各领域的数十名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完成了八个专题的研究报告。

并在专题研究的基础上,综合提炼出本综合研究报告。

战略态势一、县域概貌澄江地处滇中腹地,县辖区面积773KM2,人口约15万人,耕地约11.3万亩。

县域内,北踞阳宗海,南拥云南九大高原湖泊中最具魅力的璀璨明珠——抚仙湖。

澄江的地貌,可概括为“七山二水一分田”。

县城所在地风麓镇,北距省城昆明52公里,南距行政隶属地玉溪市90公里,是一个紧邻滇中经济最发达城市群的湖区城镇。

二、发展回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澄江发展缓慢,基本上是一个以农业经济为主,落后的农业县。

改革开放以来,澄江历届县领导带领全县人民,勇于改革,扩大开放,全县经济社会得到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农业,摒弃以粮以纲的做法,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粮经种植比例,在粮食增产的前提下,大力发展烤烟等经济作物,同时注重发展乡镇企业,烤烟对财政增收的贡献突出显现,农民基本上摆脱了贫困,实现了温饱;工业,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以电力、磷化工为龙头,以建材、矿业为主的原材料工业崛起,至今已建成全国最大的县级黄磷生产规模,同时,食品加工业等也得到较快发展,形成能源、原材料为主体的初级结构工业格局;第三产业,以旅游、餐饮、娱乐、商贸为主的第三产业,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兴起,发展迅猛,呈现出澄江经济增长的动力和亮点。

澄江景点现状分析报告书

澄江景点现状分析报告书

澄江景点现状分析报告书1. 引言澄江是一个位于中国云南省的风景秀丽的地方,拥有众多的自然景点和人文胜地。

为了更好地了解澄江的旅游发展现状,本报告将对澄江景点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2. 景点现状分析2.1 自然景点澄江拥有许多自然景点,其中最著名的是澄江石林。

澄江石林以其独特的石灰岩地貌而闻名于世,每年都吸引大量的游客。

然而,由于过度开发和游客管理不当,澄江石林的环境状况已经受到严重破坏。

游客过多导致景区的设施无法满足需求,同时也加重了环境负荷。

因此,我们建议加强对澄江石林的保护,控制游客的数量,同时完善景区的基础设施和环境管理。

除了澄江石林,澄江还有许多其他自然景点,如澄江湖、澄江花海等。

然而,这些景点的知名度和吸引力相对较低。

我们建议将宣传重点放在这些景点上,提高它们的知名度,并通过改善景区设施和服务质量,吸引更多的游客。

2.2 人文胜地澄江不仅拥有自然景点,还有许多人文胜地,如古镇和历史遗迹。

然而,这些人文胜地的开发和管理相对不足,导致其吸引力和知名度较低。

我们建议加强对这些人文胜地的保护和开发,并提供更好的导游服务,以吸引更多的游客。

此外,澄江还有丰富的民俗文化和传统手工艺品。

然而,这些文化资源的传承和保护亟待加强。

我们建议加强对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并通过开展相关活动和推广传统手工艺品,向游客展示澄江的独特文化魅力。

3. 发展建议基于对澄江景点现状的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发展建议:- 加强对澄江石林的保护,控制游客数量,完善景区基础设施和环境管理;- 提高澄江其他自然景点的知名度,改善景区设施和服务质量,吸引更多游客;- 加强对人文胜地的保护和开发,提供更好的导游服务,提高其知名度和吸引力;- 加强对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通过开展相关活动和推广传统手工艺品,向游客展示澄江的独特文化魅力。

4. 结论澄江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景点和人文胜地的地方,但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通过加强对景点的保护和开发,提高服务质量和知名度,澄江的旅游业将迎来更好的发展前景。

加快澄江县经作产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加快澄江县经作产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县 一 品 。确保 品 种纯 度 。根 据卷 烟 工业 的需 要 ,优 化 品种 结 构 .严格 执 行 市 级 安排 的烤 烟 品种 种 植 计 划 , 即种 植 K 2 3 6品 种 2 9 67h ,安 排 新 品 种 K K 6 6 . m R 2
的 1 .% :蔬 菜 产 值 5 3 44 4 7 1万 元 , 比 2 1 0 0年 增 加 l 1 4 9 1万 元 .增 长 3 .% , 占农 业 产值 的 6 .%;花 74 1 4
展 ,经 济 作 物 产 值 逐 年 上 升 ,烤 烟 、蔬 菜 、 花 卉 、
水 果 四大 经 济作 物 已发展 成 为 农 民增 收 的 支 柱 产 业 。
21 0 1年 .全 县 粮 食 作 物 播 种 面 积 与 经 济 作 物 播 种 面 积 比例 由 2 1 0 0年 的 2 .:09调 整 为 2 :2 91 . 7 87 ,经 济 作
管理 的育 苗模 式 .认 真组 织 开展 育 苗 工作 。全 县共 有 播 撤大 棚 2 2个 、中棚 2 2个 、小 棚 1 5 04 6个 。够 栽面
物 比重 比上 年 提 高 11个百 分 点 ,全年 经 济 作 物种 植 . 面 积达 1 6万 h 2 中烤 烟 种 植 面积 为 3 3 63h . 5 m, 其 0 . m ,
Y n a ogeK j unn N ny e i
21 0 2年 第 4期
县 品种 纯度 。认 真 落实好 各项科 技 措施 ,即坚 持 “ 三 合 一” 营养 土垫 塘 移栽 措 施 ,努 力改 善植 烟 土壤 的理
化 结 构 ,提升 烟 叶质 量 ;坚 持 深 耕 深 翻 ,改 良土 壤 ,
完成 玉溪 生 态烟 叶 “ 区一带 ”建 设 ,建成 示 范 两

澄江加快构建生态文化旅游发展新格局

澄江加快构建生态文化旅游发展新格局

澄江加快构建生态文化旅游发展新格局突出特色亮点发展全域旅游澄江加快构建生态文化旅游发展新格局作者:来源:玉溪日报字数:912本报讯(通讯员王文琦)近年来,澄江县紧紧围绕“三个国际化城市”发展定位,始终坚持“优一精二强三”的产业发展总体思路,依托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突出特色亮点,推动澄江全域旅游发展,加快构建以生态文化旅游业为支柱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澄江县充分发挥旅游业全域辐射带动作用,促进旅游业与生态保护、特色农业、城镇建设协同融合发展。

启动国家湿地公园规划,建成千亩北岸湿地、7.8公里生态调蓄带,打造14条生态河道,构筑标志性的生态景观节点。

结合坝区6.35万亩土地流转大力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建成悦莲荷藕、云蓝蓝莓等9个庄园。

提速推进沿湖2.8万人生态移民搬迁,打造特色旅游镇村。

300亩森林旅游汽车营地、红石岩国际户外运动公园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马房村、小湾特色民宿村建设初见成效,近20家优质精品民宿成为澄江旅游目的地一大亮点和卖点,初步形成了环抚仙湖民宿集中区,逐渐向规模化、差异化发展。

以打造精品会议会展和体育赛事为抓手,进一步提升城市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相继举办《财富》全球可持续论坛、“一带一路·七彩云南”2019年抚仙湖国际半程马拉松等重大会议和赛事活动,促进游客增长和旅游形象宣传。

今年,澄江县以国家文旅部正式授牌“抚仙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契机,按照全域旅游的发展理念,加快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推进全县旅游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和提升,A级景区、星级饭店、旅行社和旅行社服务网点、度假酒店、精品民宿客栈等完成“一部手机游云南”宣传铺设工作。

截至目前,澄江县共新建、改建旅游厕所75座,投入使用68座,完成标准化改造37座,完成22座A级评定,“一部手机游云南”平台上线38座,完成20座智慧厕所改造并投入使用,完成A级景区10座旱厕消除工作,消除率达100%。

在澄江县,寒武纪小镇建设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一个集科普、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小镇雏形正在逐渐形成。

以澄江县为主的抚仙湖径流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现状、问题及3800字

以澄江县为主的抚仙湖径流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现状、问题及3800字

以澄江县为主的抚仙湖径流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现状、问题及3800字摘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2015年中央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下提出的农业与农村发展的新战略。

澄江县抚仙湖保护治理压力大,保护与发展的矛盾较为突出,在过去几年紧紧围绕抚仙湖保护着力实施了产业结构调整、“四退三还”、农业庄园经济发展等措施,探索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道路,既收获了发展的成效也遇到了问题与挑战。

文章从发展优势、发展形式及典型问题来探讨澄江县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发展现状,并就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进而提出提出相应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考与对策建议,以期促进澄江县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发展。

毕业关键词:抚仙湖;径流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党中央确定的新常态下农村发展的新战略。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中首次提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随后在2015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又印发《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从发展目标、融合方式、融合主体、利益机制、融合服务等多方面更加细化了具体措施和路径[1],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澄江位于滇中城市一小时经济圈、昆玉旅游文化产业经济带的核心区域,境内生态环境良好,全年气候温和,历史文化底蕴浑厚,旅游资源丰富,具备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资源好、机遇佳、基础实、项目多、影响深、机制优、潜力大”的7大优势。

近年来,澄江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争试点、争政策,多措并举,大力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工作初显成效,为农村产业进一步深入融合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和条件,但是取得成绩的同时也遇到了诸多的问题。

鉴于此,本文通过对澄江县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梳理,试图提出县域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考与对策建议。

1 澄江县一二三产业发展实践澄江县紧紧围绕“美丽澄江”、国家级休闲旅游度假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产业转型升级先行区建设,立足资源优势,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优化种养业结构,创新发展新动能,突出绿色生态导向,农旅一体化和蓝莓、大樱桃、荷藕等高原特色生态农业发展路径已初见成效,工业园区建设不断加快,生态旅游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不断取得突破。

澄江县旅游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澄江县旅游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澄江县旅游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摘要旅游业所带来的经济效应在扩大就业、拉动消费、财政增收、地方经济增长等方面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旅游业经济发展已成为澄江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点。

近年来澄江政府虽然重视在建旅游项目,但是旅游经济发展缺乏高质量精品支撑,旅游基础设施水平低下,营销发挥的价值不够,严重制约了旅游产业发展。

本研究从旅游相关理论阐释开始,对澄江县旅游经济发展的概况进行分析,同时挖掘旅游发展问题,最终形成澄江县旅游经济发展问题对策,为澄江县旅游发展战略提供设计依据,为相关研究者提供研究借鉴。

关键词:旅游资源旅游产业经济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THE DEVELOPMENTOF TOURISM ECONOMY IN CHENGJIANGCOUNTYABSTRACTThe economic effect brought by tourism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expanding employment, stimulating consumption, increasing financial revenue and local economic growth. Tourism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growth point of Chengjiang's economy. In recent years, although the government of Chengjiang has attached importanc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ourism projects,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economy lacks high-quality high-quality support. The low level of tourism infrastructure and the insufficient value of marketing play a serious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dustry. This study starts from tourism related theoretical interpretation, general situation of Chengjiang county tourism economic development were analyzed, at the same time, mining tourism development problems, and ultimately the formation of Countermeasures of Chengjiang county tourism economic development, provide the design basis for Chengjiang county tourism development strategy research,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related researchers.Key words: tourism resources; tourism industry; economy目录引言 (4)一、研究理论基础 (4)(一)可持续发展理论 (4)(二)旅游经济 (5)二、澄江旅游经济的发展现状 (5)(一)澄江旅游经济发展概述 (5)(二)澄江旅游发展特点 (6)1、旅游接待呈现规模化 (6)2、旅游服务设施呈现优质化 (7)3、旅游产业发展呈现多元化 (8)三、澄江县旅游经济发展问题分析 (8)(一)旅游经济发展缺乏高质量精品支撑 (8)(二)旅游基础设施水平与旅游发展需求严重不符 (8)(三)旅游经济发展营销发挥的价值不够 (9)四、澄江县旅游经济发展问题对策研究 (9)(一)打造澄江旅游精品,着力提升旅游经济发展辐射力 (9)(二)积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持续优化旅游服务 (10)(三)铺开区域旅游市场营销,不断提升澄江旅游品牌吸引力 (10)结论 (11)致谢语 (12)参考文献 (13)引言自改革开放后,我国旅游行业持续发展。

澄江游策划方案

澄江游策划方案

澄江游策划方案一、项目背景澄江是我国著名的湖泊之一,位于云南省玉溪市澄江县境内,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水生态保护区。

澄江湖区域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人文景观,具有很高的旅游开发价值。

为了进一步推动澄江旅游事业的发展,需制定一份全面的澄江游策划方案。

二、目标群体1.国内外游客:对自然风光、特色民俗、人文历史有兴趣的游客。

2.企事业单位:组织员工进行团队建设、研讨会和休闲度假的需要。

3.家庭旅行者:寻求亲子互动、休闲放松的家庭。

三、目标1.提高游客流量:通过开展多样化的活动,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澄江旅游。

2.提升游客满意度: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服务,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求。

3.增加旅游收入:推广旅游产品和服务,增加澄江旅游的经济效益。

四、策划内容1. 丰富景点资源•开发澄江湖周边景区:在澄江湖周边建设更多的景区,如云雾谷、彩虹瀑布等,增加游客游览的选择。

•挖掘历史文化:加强对澄江历史文化的保护和挖掘,打造特色人文景点,如澄江古镇、古建筑群等。

2. 推出精品线路•南湖环湖游线路:设计一条以南湖为中心的环湖游线路,包括游览南湖的景点和参与特色民俗活动。

•志愿者服务线路:提供志愿者服务项目,让游客参与当地社区建设、环境保护等公益活动。

3. 打造活动品牌•核桃文化节:利用澄江地区丰富的核桃资源,打造核桃文化节,展示核桃文化,吸引核桃爱好者和游客前来参与。

•文艺表演:定期举办梯田歌会、戏曲表演等文艺活动,展示当地艺术和民俗风情。

4. 完善配套设施•提升交通便捷性:修建和改善道路、桥梁,提高澄江旅游区的交通条件。

•优化旅游服务:加大餐饮、住宿、购物等旅游配套设施的投资,提升游客的体验感。

5. 加强宣传推广•建设官方网站和手机App:通过官方网站和App向游客提供澄江旅游的相关信息和预订服务。

•与旅行社合作:与各大旅行社合作,推出澄江旅游产品套餐,提高旅游产品的知名度。

五、预期效益•增加就业机会:旅游业的发展将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

探究“半山酒店”旅游新业态发展模式——以澄江市抚仙湖景区小湾

探究“半山酒店”旅游新业态发展模式——以澄江市抚仙湖景区小湾

社会与生态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探究“半山酒店”旅游新业态发展模式*——以澄江市抚仙湖景区小湾村民宿为例云南旅游职业学院 杨云哲,王云辉摘要:为推动云南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打造“生物多样、生态优美、路径一体、智慧友好”的世界独一无二旅游胜地的重要战略举措,也是云南旅游再一次转型升级,把旅游发展提到全省核心战略的重大高度。

为尽快学习领会半山酒店相关政策理念,对未来半山旅游项目的建设发展做好准备,从而对旅游新业态的“半山酒店”模式进行市场调研和发展研究。

关键词:旅游新业态;市场定位;半山酒店;民宿一、前言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云南省支持文旅产业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加快转型发展若干措施》,其中第十三条“支持半山酒店建设,推进康旅融合,引导行业转型升级”的政策文件,以及阮成发省长在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上要求:“以更实举措、更大力度加快推进半山酒店项目建设,全力推动云南旅游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指示,对澄江市抚仙湖景区小湾村半山上的酒店、民宿进行市场调研和分析。

二、半山酒店和民宿的定义(一)半山酒店的含义“半山酒店”据查阅资料,是很多建在山地的酒店名称,它不是一个单纯的酒店名称,也不是一个酒店的类型,而是一类旅游新产品和旅游新业态,它是区别于传统酒店、传统景区投资而言的山地度假(酒店)综合体投资新业态;它是集合自然人文体验的旅游度假产品。

“半山酒店”强调的是景观资源价值和融合自然的酒店设计,满足舒适度、高品质的住宿设施以及公共空间建造,突出酒店文化、自然主题的场景和元素的营造,结合周边旅游资源和自身的场地环境,构建体验和游憩的功能和服务产品[1]。

这种全新的概念是我们经常讲的观光旅游产品、乡村旅游产品、度假旅游产品、体育旅游产品、研学旅游产品、自驾旅游产品等的衍生产品。

(二)民宿的定义民宿是指利用自用住宅空闲房间,结合当地人文、自然景观、生态、环境资源及农林渔牧生产活动,以家庭副业方式经营,提供旅客乡野生活之住宿处所,在越来越多的群体追寻“简约、自然、个性、隐逸”的特殊要求下,民宿作为一类特殊的产业被慢慢开发和利用,“精品民宿”也随之作为一类新兴的旅游产品类型必将承担起这一任务[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澂江县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研究a)一、旅游产业发展现状(一)发展历程澂江县旅游业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七五”起步发展,“八五”、“九五”打基础,“十五”重点建设三个阶段。

虽然澂江县早在1984年就已成立了旅游管理机构,但旅游业真正起步发展是在“七五”期间。

1986年以后,澂江县委、县政府在抓好农业和地方工业的同时,从县情出发,充分发挥澂江县的区位优势和旅游资源优势,把发展旅游业作为振兴澂江县经济的重点,投入资金付诸实施。

1987年12月,抚仙湖被省政府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同年成立抚仙湖旅游公司,拉开了澂江县旅游业发展的序幕。

“七五”期间,全县旅游开发投入资金842万元,接待国内外旅客75.6万人次。

“八五”期间,在对全县旅游资源进行调查、评价、规划后,县委、县政府确定了以旅游业带动第三产业发展的战略决策,把旅游业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先后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扩大对外开放,吸引各种资金投入旅游业。

在加快旅游资源开发的同时,注意加强旅游服务功能和服务设施建设。

共引进投资4亿元,建成旅游接待设施26处,开发了禄充旅游区。

兴建和改善交通、通信、城乡建设等基础设施,修通了澄马二级公路,立项建设二级环湖公路。

各类设施的兴建初步缓解了制约澂江县旅游发展的基础问题。

“八五”期间,全县接待国内外游客399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1.5亿元。

旅游业初步形成了一定规模。

1993年,抚仙湖被批准为省级旅游度假区,为澂江县全面发展旅游业提供了较为有利的条件。

“九五”期间,澂江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抓住机遇,把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来建设。

到2000年,旅游业总投资规模已接近7亿元,旅游企业经营户54户,星级饭店7家,其中二星级6家,一星级1家,拥有高、中、低档次床位10161个,旅游直接从业人员1939人。

2000年,全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97.48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4228.6万元。

“十五”期间,澂江县旅游业进入又一个重点建设时期:(1)中科院地理所旅游规划中心完成了《澂江县旅游业发展的布局总体规划》和《帽天山特种旅游开发可行性研究》,德国欧洲旅游研究所完成《抚仙湖旅游规划与开发设计》。

(2)2001年10月,省政府批准,将抚仙湖省级旅游度假区设立为云南省旅游度假示范区。

(3)加大宣传促销力度,着力打造抚仙湖旅游品牌。

成功举办了2001年云南省全民健身旅游年“迈向新世纪”自行车环湖健身旅游活动、第二届中国昆明国际旅游节“抚仙湖之旅”系列文化活动、玉溪抚仙湖首届KK啤酒节、中央电视台澂江县抚仙湖水下考古现场直播、中美滑水对抗赛等活动。

(4)旅游市场稳步增长,产业结构有所调整。

2001~2004年,全县旅游接待游客总人数为434.95万人次,共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22亿元。

其中,2001年,93.47万人次;2002年,107.5万人次;2003年,113.53万人次;2004年,120.45万人次。

(二)发展现状1、旅游接待已达一定规模从1986年到2004年底的18年间,全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381.3万人次,平均每年接待76.74万人次。

累计实现旅游直接收入42747.24万元。

“九五”期间,每年接待游客均在90万人次以上,其中1996年达到100万人次。

从2002年开始,年年突破百万人次。

2、旅游接待设施日益改善到2004年底,全县有旅游企业经营户44户,星级饭店9家,其中二星级8家,一星级1家,拥有高、中、低档次床位8900个,旅游直接从业人员1935人。

此外,还有一批上档次的个体餐馆、商店及娱乐服务设施,旅游接待设施体系初具规模。

3、旅游产业综合效应初步显现在旅游业的带动下,全县保险、信息、交通运输、餐饮服务及中介组织等第三产业呈现出活跃繁荣的景象,旅游业在扩大就业、拉动消费、财政增收、地方经济增长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已初步显现,旅游业正逐步发展成为澂江县国民经济一个新的增长点。

b)二、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1、产业意识不清晰县委、县政府提出到2015年,要把澂江县建成“山川秀美、经济繁荣、社会文明进步的生态经济强县”,将旅游业培植为一大支柱产业。

但在发展过程中,由于澂江县旅游业滞后于全省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的社会化、市场化、规模化程度较低,全县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群众对旅游业的性质以及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认识不足。

澂江县委、政府作出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决定后,各级干部对旅游业的认识虽然有所提高,但有些部门和地区仍用传统的产业观和资源观去看待旅游业,把旅游业单纯看作仅仅是一种“接待型”事业,对旅游业的产业地位、政策措施、财政收入和管理职能没有准确把握,没有把旅游业当作一项多功能的经济产业去培育。

因此,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中作为一项经济产业的形象不鲜明,资金投入不足,各相关产业、行业和部门与旅游业发展的联系、合作不够紧密,旅游行政部门行业管理乏力。

2、产业效益不明显首先,旅游产业体系不健全,“行、游、住、食、购、娱”旅游产业要素结构不合理,直接产出水平较低。

2004年旅游业直接经济收入为5887.31万元,占当年全县GDP的5.2%。

对澂江县这样一个传统农业县的发展,旅游业的贡献不够突出。

与省内旅游业发展较快的县市相比较,这一比例偏低。

其次,旅游产业对农业、商业、城镇建设的带动作用不明显,关联带动效应没有发挥出来。

第三,澂江县旅游资源的开发程度较低,旅游配套设施较为完备的景区(点)不多,缺乏有计划、系统的旅游开发建设。

抚仙湖景区旅游功能过于单一,度假村、宾馆饭店过多,不仅破坏了抚仙湖景区的自然景观,而且还造成大量的资金浪费,致使效益逐年降低,成本逐年加大。

就综合效益而言,这种状况实际上是对抚仙湖旅游资源的浪费。

3、精品产品未建成澂江县虽有丰富的高品位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但目前景点内容单调,尚未形成有强吸引力的旅游王牌产品,缺乏具有震撼力的名牌景点和与之相配套的设施,旅游产品品位较低,功能不全,旅游形象不鲜明。

优势旅游资源未有效地转化为旅游生产力,抚仙湖、帽天山等著名旅游区旅游活动内容不丰富,旅游购物层次低、种类少,游客消费低,难以留住游客。

改变“有资源,缺开发”、“规划多,实施少”、“有名声,无品牌”的现状,打造带动澂江县21世纪旅游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旅游精品就成为重中之重。

4、招商引资缺力度澂江县是一个财政收入较少的农业县,县级财政能够用于旅游开发建设的资金极为有限,必须多渠道筹集旅游开发资金。

县委、县人民政府出台了相应优惠政策鼓励支持各方投资者开发旅游业,但招商引资仍然力度不够。

目前吸引的投资不足,大型开发建设投资进入较少,中、小投资开发方向不尽合理。

如抚仙湖景区,大量投资用于饭店、宾馆、度假村、“培训中心”等建设,开发层次偏低,重复建设愈演愈烈,且一度对旅游景观和旅游环境造成了人为的损害。

由于缺乏资金,不少文物旅游资源一时无法开发,同时又不能完全保护,自然损坏和人为破坏现象较为严重;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薄弱,不能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严重地制约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c)三、旅游产业发展的区域背景分析(一)旅游产业发展的区域优势分析1、资源优势澂江县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拥有以抚仙湖、阳宗海、梁王山为代表的高原湖泊山水景观,以帽天山古生物化石群为代表的地文景观,以抗浪鱼为代表的生物景观,以古滇文化为代表的历史人文景观,以松元彝族、苗族和小屯关索戏为代表的民族风情和民俗文化景观,其中以帽天山和抚仙湖品位最高。

雄浑的亚热带高原湖泊山水风光、神秘的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古生物化石群、灿烂的古滇文化和浓郁的民族民俗风情奠定了澂江县旅游开发的旅游资源基础。

2、区位优势澂江县地处滇中经济圈,属于昆明和玉溪中心城市经济强辐射带和开放带的一部分,又是以昆明为中心,以玉溪市为卫星城市的中间带或结合部。

澂江县城距昆明市区52公里,距玉溪市红塔区74公,其区位的重要性对昆明和玉溪市来说,有着及其重要的战略联系作用。

昆明市党政中心东移呈贡和呈贡大学城的建设,进一步拉近了澂江县与昆明主城区的距离。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云南通向东南亚和南亚国际大通道的建设,以昆明为中心的滇中地区的区位优势日益凸现,澂江县也由此被推向区域性开放与合作的前沿。

从旅游区位系统来看,澂江县处于昆明、石林、抚仙湖的旅游“三角”中,是滇中休闲度假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世纪滇中经济发展和旅游业发展的重点区域,具有开发为世界级旅游产品并对国际、国内旅游市场产生巨大影响的潜力。

3、环境优势澂江县在生态区位上属于“滇中高原湖盆生态区”,县境内东、西、中部为滇中高原中山和丘陵地带,由中部向南北倾斜的凹陷部分为平坝与湖泊区,形成“七分山、二分水、一分坝”的地形地势格局。

其生态和自然景观表现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云南松林、华山松林的植被景观;奇峰峻岭、林海深箐、泉潭溪瀑广为分布的高原湖盆山水景观;高原湖泊水体奇、秀、幽、美兼具,自然环境多样且整体优良。

澂江县整体属滇中“春城”气候,加上抚仙湖和阳宗海的有效调节,全年温和湿润,是最佳旅游气候和人居气候。

县内工矿企业不多,工业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很小,空气质量、水体质量均为优良。

优良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为旅游活动提供了优良的大环境。

4、市场优势在云南旅游市场发展格局中,澂江县以其在滇中的优势区位、交通、资源条件,对不同的市场群体、消费偏好、旅游目的均有较强的竞争力。

在云南的主要海外旅游市场中,港澳台、东南亚客源在目前和今后都将是澂江县重要的海外客源市场;东亚市场中,日本和韩国是潜力较大的市场;对于欧美市场,澂江县的主体旅游资源有明确的市场指向性,应以独特的自然和文化多样性和差异性,吸引更多的远程市场游客。

未来长时间内,以昆明和玉溪市为重点的省内及周边省区仍将是澂江县的主要国内目标市场;随着全面小康旅游大环境和全面小康旅游需求的形成,广东、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出游率高的国内中远程市场也将成为澂江县的目标市场。

5、政策优势澂江县旅游业的发展,不仅具有资源、环境、区位优势,更重要的还具有政策优势。

自20世纪80年代,澂江县委、县政府逐渐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并将旅游开发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

在《澂江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旅游业是澂江第三产业发展的核心产业;在《中共澂江县委澂江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中,也指出努力培养和确立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位,从而确立了旅游业在澂江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2001年10月5日,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将抚仙湖省级旅游度假区设立为云南省旅游度假示范区》的批复,进一步把澂江旅游产业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2004年,玉溪市“三优一特”经济发展思路确定培育壮大旅游业、大力发展县域特色经济,为澂江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