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局部均衡模型的中巴自贸区经济效应研判
中巴贸易竞争性和互补性分析

中巴贸易竞争性和互补性分析
中国与巴基斯坦是世代友好国家,中巴双方在政治、经贸领域都存在着比较密切的关系。
进入21世纪后,中巴的交流日益密切,经济议题逐渐成为两国政府间的核心议题,双方经贸合作进入了新的阶段。
与此同时,2013年,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并迅速开展起来,而巴基斯坦正好处于“一带一路”战略的节点上,因此,“一带一路”在巴基斯坦的成败关系着整个战略的成败。
基于此,研究中巴间的经贸关系就显得极为重要。
本文主要通过选取2000
年到2014年的中巴贸易数据来进行研究分析,通过研究发现,相比双方紧密的政治关系,中巴经贸关系的发展并不理想,存在着诸多问题。
中巴贸易主要存在三个问题:第一,中巴贸易逆差不断扩大;第二,中巴贸易数量和结构不平衡;第三,巴基斯坦在中国的南亚贸易圈的地位不断下降。
基于以上的研究,同时为了进一步认识中巴贸易,本文着重对中巴贸易进行了竞争性和互补性分析。
通过竞争性分析,发现中巴之间竞争性十分有限,竞争仅仅局限于棉花等个别产品,巴方有竞争力的产品极少,相反,对于巴基斯坦,中国的许多出口产品都具备很强的竞争力;通过互补性分析,发现中巴双方在化学品、工业品和机械装备等产品领域互补性较强。
本文的结论是中巴贸易之间的互补性远远大于双方的竞争性,双方贸易极不平衡,中国应当主动给与巴方更多的贸易优惠,加强对巴方的投资,同时加快发展“一带一路”战略和中巴经济走廊,同时适度地化政治优势为经济优势来发展中巴贸易。
可计算局部均衡COMPAS模型的反措施分析

可计算局部均衡COMPAS模型的反措施分析一、引言2009年9月27日,我国商务部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白羽肉鸡产品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这不仅是我国首次对来自美国的农产品启动“反倾销、反补贴”的“双反”调查,也是近年来我国最大的一起对外贸易救济措施,涉案金额高达近8亿美元。
加上农产品属于中美贸易中的敏感产品,因此,我国对美国白羽肉鸡反倾销、反补贴案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2010年8月和9月,我国商务部先后做出针对美国白羽肉鸡产品的反补贴终裁和反倾销终裁,认定美国白羽肉鸡产品存在补贴和倾销行为,对中国白羽肉鸡产业造成了实质损害,决定自2010年9月份起将征收进口自美国的白羽肉鸡4.0%~30.3%的反补贴税和51.8%的反倾销税,为期五年。
事实上,自从2001年11月我国正式成为WTO的成员国后,根据加入WTO时签署的有关协议,已大幅降低了进口关税水平,取消了进口配额等非关税壁垒,我国市场对外开放的深度与广度空前增加。
仅在5年过渡期内,我国平均关税水平已由入世时的15.3%降低到9.9%,降幅高达34%。
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关税水平的大幅下降,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和产品开始涌入中国市场,国内外企业之间的竞争将日趋激烈。
一些国外企业为了占领庞大的中国市场,不惜采取倾销等不正当的竞争手段,对我国部分行业造成了严重冲击和损害。
作为一个进口大国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目前正处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国民经济尤其是农业部门的基础仍然比较薄弱,对外来干扰的抗击力和调整能力比较脆弱,为了保护本国产业的安全和维护国内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为WTO所许可的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救济措施的作用和地位将日益彰显。
从1997年中国颁布《反倾销和反补贴条例》以来,截至2009年底,我国对进口产品共发起反倾销立案调查59起,我国已经成为使用反倾销措施较频繁的国家之一。
中国和巴基斯坦商品贸易竞争性和互补性分析

一、问题引出及研究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上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为目标,巩固互联互通合作基础,拓展国际合作新空间,扎牢风险防控网络,努力实现更高合作水平、更高投入效益、更高供给质量、更高发展韧性,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巴基斯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近年来,中巴关系不断向善向好发展,两国经济交往愈发密切。
多数学者基于此更多关注的是中巴两国的外交关系和国际关系,或者是聚焦于巴基斯坦依托于经济走廊建设产生的经济增长和中国的互相依存新态势。
但是对中巴两国在经济合作中产生的问题研究不够充分。
目前中国与巴基斯坦的合作带来的不仅仅是机遇,更多的还是挑战。
从中国和巴基斯坦的经贸现状来看,仍有部分问题亟须解决,如两国的贸易额度常年处于中方顺差巴方逆差的状态,连续多年不平衡的贸易差额造成了巴方对于中国外贸交易的担心。
并且在中巴两国贸易背景下,巴方原本就处于不平衡不匹配一方,无论是经济体量、贸易额度,还是基础设施建设、公共资源服务等方面,巴方都有着亟待提高的地方,巴方长期逆差且连年加剧的现象是双方贸易现状不匹配的结果。
但是目前针对双方商品贸易的研究较少,尤其是两国商品是否存在竞争性与合作性需要进行深入研究。
因此,我们主要研究中国与巴基斯坦商品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
通过分析两国在产品贸易中的竞争性与合作性,一方面,有利于明确中巴两国贸易结构与形势,在后疫情时代争取把握产品优势定位与竞争合作正确方向;能够将两国贸易中的短板补齐,更好地发挥两国的产业优势,扩大双方竞争优势;另一方面,有利于提升中国与巴基斯坦两国在新时期的贸易水平,不断挖掘两国经贸发展的潜力,以及开展合作的新领域;开拓中国与巴基斯坦提升贸易水平的新路径。
二、文献综述黄君宝等[1]分析认为巴基斯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战略地位价值,是中国与南亚深入交流连接【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阶段下中巴经济走廊经济特区建设及中资企业参与策略研究,编号:20XGJ009。
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的贸易与经济效应研究——基于局部均衡模型的分析

政 策如 何 影响进 出 口行 业 的产 出、 易、 益等 经济指 标 , 利 用 中 国纺 织服 装 品 对 美 国 出口 贸易 贸 收 并
的有关数据 , 实证模拟 中国出口退税政策变化对 中美两国纺织业的生产、 贸易和收入的影响。结果 表明 : 平均而言, 口 出 退税率每提 高 1个百分点, 中国纺织品 出口美国的价格将 大约下降 0 9 %, .3 而 中国纺 织品对 美 国出 口量将 增加 2 8 % 左 右 , 行 业收 入 大 约增 加 18 % ; 美 国纺 织行 业 的 .6 全 .3 而
退税政策因其较大的灵活性 、 时效性 , 近年来成为我国使用最频繁的贸易政策之一。出口退税政策 目标 也 由单纯的刺激出 口 转变为控制贸易平衡 、 优化 出口产业结构 、 提高出 口收益( 裴长洪 ,08 。出口退 20 ) 税政策到底是如何影响进 口国行业 的产出、 贸易流量等经济活动 以及如何科学地评估与预测出 口退税
一
、
引 言
出 口退税 (xo a bt ) ep ̄t r a s是指一 国政府为 了增强本国出 口商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 出口商品 xe e 将 中所含的增值税或消费税等间接税部分或者全部退还给出口企业 , 使得出 口商品以含部分或不含税 的
价格 进入 国际市场 所实施 的一 项 贸 易 政 策 。实施 出 口退 税是 国 际通 行 的做 法 , 于 WT / T A所 允 属 OGA 许 的促进 出 口措施 。 口退 税政 策作 为 一项重 要 的贸易刺 激政 策被 许多 国家 所采用 。 出
二、 相关文献综述
中国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动态经济效应分析:长期均衡和短期调整

● 陈诗 一 阴之 春
中 国 建 立 自 由 贸 易 区 的
动 态 经 济 效 应 分 析 ● 长 期 均 衡 和 短 期 调 整
[ 内容提 要 ] 自由 贸易 区的建 立在 中国正 处 于一 个 方 兴 未艾 的发 展 阶段 , 究 研 自贸区建 立对 中国经 济的 长短期 影 响 已经成 为一 个重要 的课题 。本 文利 用 向量误 差 校 正模 型研 究 了建 立 自贸区对 中国工业 生产 、 贸易和 投 资部 门的动 态经 济影 响 , 析 分 显示 自贸区的建 立对 中国的 总体 经 济影 响是 积 极 的 , 国大 陆与 中国香 港地 区率 先 中 建 立的 C P E A就是 一 个成功 的 范例 。 [ 关键 词 ] 自由贸易 区 动 态经 济效应 协 整检验 向量误 差校 正模 型
的效率 , 降低生 产成 本 , 果将 导致 域 内商 品相对 结 于域外 有 着 比较 优势 , 少 贸易转 移效 应的 发生 , 减 而且 市场 竞争 程度 的提 高也 有助 于降低 厂商 对市 场 的垄 断力 , 进 一步使 产 品价格 下 降 , 费者福 会 消
利 提高 。 当然 ,T F A的动态 效应也 不 总是 正 面 的 ,
4 7 —
研 究纷纷 展 开 , 文 期 望在 刻 画 建 立 瞰 本
一
维普资讯
世 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 年 第 3期 08
经济的动 态影 响方面作 出有 益的尝试 。 本文 的结 构安 排 如下 : 二 部 分 综 述 与 FA 第 T
相 关的理 论 和实证 研究 , 并提 出本 文 的研究 目的 ; 第 三部 分简单介 绍本 文所采 用 的向量 自回归和 向 量 误差 校正模 型 , 绍 变量 的选择 和 数据处 理 , 介 介
贸易便利化对中国和巴基斯坦的贸易效应研究——以节约进口通关时间为例

却 磋 友嘿住浒
丝绸之路经济研究
贸 易 便m1.1'll ̄对 【l】国 和 巴 基 斯 =I=旦硇 贸易效 应酮 究
以节约进 口通关时间为例
宋亚 东 高志刚
(新疆 财经 大 学经济 学 院 ,新疆 乌鲁 木 齐 830012)
[摘 要 ]文章运用局部均衡模型模拟 了节约 中国和 巴基斯坦进 17通关时间的贸易便利化措 施对双方贸易效应的影响。研究表明,贸易便利化(节约进 1:7通关时间)可以显著促进 中国和 巴基 斯 坦 间不 同类 别产品 的 贸易 ,且影 响程 度存 在显 著 差异 。进 口通 关时 间的缩 减程 度对 两 国的 贸易 商品结 构 并无 太大影 响 ,其 缩 减 幅度 越 大 ,贸易促 进 作 用越 明显 ,尤其是 对 巴基斯 坦 。双方逐 步缩 减 通 关 时间 对 于 巴基 斯坦 贸 易促进 效 应 最 为显 著 的产 品是金 属 制 品和机 电设 备 类产 品 ,后 者对 该 国的福 利效 应也 较 为 明显 ,汽 车及 零部 件 所造 成 的等 值 关税 损 失较显 著 ;加 工食 品 对 中国 贸易 促进 作 用和 福 利 效应 最 为明显 ,但 对 国 内产 业 的冲 击作 用有 限 ,同时所 造成 的等值 关 税损 失也 比 较 显著 。最后提 出优化 贸易商 品结 构 、将 贸易时 间成 本的 贸 易便 利 化措 施纳 入 自贸 区建设及 加快 中 巴经济走 廊建设 进 程等针 对 性 建议 。
[关键词 ]贸易便利化 ;节约进 口通关时间;中国和巴基斯坦 ;贸易效应
一 、 引言
长、快速增长 、回落后快速增长和缓慢增长阶段 ,
中 国与 巴基 斯 坦 (以 下 简 称 中 巴 )两 国 自 尤 其是 在 2013年 中 巴经 济 走 廊 建设 提 出 后 ,贸
基于贸易引力模型的中韩自由贸易区经济效应研究

基于贸易引力模型的中韩自由贸易区经济效应研究作者:周登学来源:《商业经济研究》2017年第13期内容摘要:本文从静态效应和动态效应两方面对中韩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进行理论分析,并建立贸易引力模型对中韩双边贸易额进行分析和预测,同时对中韩自贸区即将带来的贸易创造效应进行了模拟测算。
结果显示,中韩自贸区的建立能够促进两国双边贸易的增长,带来丰厚的贸易创造,为两国经济发展提供福利。
最后,本文对中韩自贸区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区域经济一体化中韩自由贸易区经济效应贸易引力模型中韩自由贸易区经济效应的理论分析(一)静态效应分析文章假设如下:第一,构建2*3模型:两种产品分别为中国和韩国的优势产品:农产品和汽车;三个国家分别为中国、韩国和代表其他所有国家的第三国家。
第二,两国市场均为完全竞争市场。
第三,两国的资源总量恒定。
要素能自由流动、相互替代。
第四,本国的劳动力、资本等要素能够支持本国优势产业扩大生产规模,从而获得规模经济。
第五,两国收入水平恒定。
第六,不考虑汇率和运输成本。
其一,存在贸易效应。
如图1所示,建立中韩自贸区后,为了获取规模经济,两国都倾向于生产本国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中韩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均由FF变为F’F’。
在中国市场上,由于进口关税取消,农产品的出口扩大,产生贸易创造效应。
虽然中国的汽车产量下降,但是韩国增加的汽车产量能够满足中国的需求,因此并不需要从世界市场上进口,所以不会产生贸易转移效应。
同理在韩国市场上,汽车的出口会扩大,产生贸易创造效应,但是农业并不会出现贸易转移效应。
其二,存在消费者效应。
如图1所示,中韩两国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均由C1变为C2,这表明两国消费者福利均有所增加。
对于中国消费者而言,建立中韩自贸区后,区内取消关税,消费者可以更低的价格买到汽车,因而消费者福利增加。
此外,由于国内农产品会追求规模经济增加产量,足以满足韩国增长的需求,所以国内农产品价格不会大幅波动,消费者福利也不会受到影响。
RCEP生效后的经济效应研究——基于GTAP模型的一般均衡分析

一、引言2020年11月15日,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RCEP )第四次领导人会议期间,在各成员国领导人的见证下,东盟10国、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正式签署RCEP 协定。
RCEP 是现代化、种类全面、高质量的自由贸易协定,也是世界上影响人数最多、规模最大、最有潜力的区域自由贸易协定。
2011年11月东盟提出要成立一个以东盟为核心的区域贸易协定。
2012年8月第一届东盟和伙伴国部长会议通过了《RCEP 谈判指导原则与目标》。
2012年11月12日,东盟10国和伙伴国领导人宣布启动谈判。
RCEP 的成立对于中国来说是在中美关系恶化的背景下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平台,RCEP 的签署将助力国内国际双循环,同时它也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实践。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实施自贸区提升战略,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RCRP 的成立正是这一战略的体现。
RCEP 的签署将有效提升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对东亚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李克强总理2020年11月18日在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按时间抓紧做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落地实施国内相关工作”。
RCEP 签订生效和实施将会给我国相关产业带来新的机遇。
二、文献综述RCEP 是近年来学者们研究的一个热点话题,有大量对其影响、经济效应进行研究的文献资料。
经过梳理,可以将相关文献按研究内容分为以下几类:一类是研究RCEP 的签订对成员国的经济效应或者对具体某个行业的影响。
如陈淑梅、倪菊(2014)运用GTAP 模型,模拟RCEP 完全建成时区域内外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宏观经济效应、贸易效应以及产业效应,特别是对中国可能产生的影响。
钱进(2021)以逐步降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内部成员之间关税水平的方式,探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成员的宏观经济及产业产出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第2期 No. 2 2017南亚研究季刊South Asian Studies Quartedy总第169期S u m No. 169基于局部均衡模型的中巴自贸区经济效应研判#梁江艳M高志刚w[内容提要]文章利用局部均衡模型,对中国与巴基斯坦建立自贸区以来的贸易、税收和福利效应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与巴国互为零关税的情形下,巴国2006年至2015年的贸易创造效应、贸易 转移效应、福利效应均大于中国,但带来的税收负效应也较为显著;中国的贸易创造效应与税收效应波动十分明显,而巴国贸易创造效应和福利效应表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中巴两国按B E C分类产品的经济效应差异性较大。
从而指出要依托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增加中国对巴国的贸易规模,提 高中国贸易创造效应和福利效应;加快中巴自贸区降税进程与协议实施的步伐,进一步削减相关商品的关税,实现中巴双边贸易快速发展;合理的调整双边贸易进出口结构,实现产业升级与产业转型。
[关键词]中巴自贸区;经济效应;局部均衡模型[中图分类号]F135.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1508( 2017 ) 02-00103 -06[D0I]10. 13252/j. cnki. sasq. 2017. 02. 015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党的十八届三中、五中全会进一步要求以周边为 基础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未来逐渐形成 “布局在周边”、“布局在‘一带一路’”和“布 局在全球”三个层次自贸区建设。
目前,我国 已签署13个自贸协定,其中已实施12个自贸协 定,涉及22个国家和地区,巴基斯坦(以下简 称巴国)是目前唯一同中国达成自贸协定的南 亚国家。
中巴自贸协定于2006年11月签署,2007年7月1日生效实施。
中巴自贸区建立的 初衷是带动中巴双方的经贸往来。
中国对巴的投 资也会帮助巴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创造更高 的GDP水平和更大的出口规模。
俯瞰当下,巴国不可忽视的安全挑战及恶劣的地缘政治环境影 响中巴自贸区的发展。
那么,在中国把加快实施 自由贸易区战略作为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要 内容时,关自贸区经济效应的评估以及自贸区建立后存在的问题的研判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中巴自贸区相关文献回顾对于中巴自贸区的文献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 方面:第一,自贸区的发展模式、效应等研究,如 曾旭达通过研究“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自贸区发展模式,运用GTAP模型对现有的自贸区模 式进行对比分析,通过测度自贸区贸易畅通经济 效应分析,侧面提及中巴自贸区的开放度限制较 多等;①周念利等对自贸区服务贸易开放水平进 行测度,结果显示中巴服务贸易协定分别是中巴 X才外服务开放水平最高的区域服务贸易安排,在中巴服务贸易协定下深人研判,结果表明中方会 在“建筑”、“金融”、“旅游”部门,巴方会在 “通讯”、“商业”和“运输”部门优先做出更*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新疆周边国家经济安全机制比较和整合研究》(14Z D A088)和新疆财经 大学研究室创新项目《“中巴经济走廊”建设背景下的自贸区经济效应研究》(X J U F E2017B002)的阶段性 成果。
**新疆财经大学中亚经贸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新疆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①曾旭达:《“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自贸区发展模式研究—基于G T A P的分析》,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6年,第 16-26页。
.103 .South Asian Studies Quartedy No. 2 2017深承诺;①田园等则从自贸区服务贸易自由化机 制进行分析,介绍了自贸协定缔结的背景、从承 诺方式和原产地标准等分析自贸区服务贸易自由 化的机制。
②第二,基于中巴自贸区的中巴经贸关系研 究。
段丽丽通过系统分析中巴经贸合作现状、出口市场结构、出口商品结构以及建立自贸区后双 方经贸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两国贸易互补性,并 对中巴自贸区的贸易效应和投资效应进行分析,找寻两国经贸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杨小娟则认为中巴自贸区建立后存在的问题与巴 落后的局势和其他自贸区的挑战有关,也与美国 势力的干涉密不可分,指出要在产品技术复杂度 及产业转移等提出对策,促进中巴经贸的发展。
④第三,中巴贸易影响因素、贸易潜力等研 究。
如姚景民对中巴的贸易影响因素和贸易潜力 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其主要因素有巴国国内生产 总值、中国人口规模等,中巴贸易大多数年份属 于潜力开拓型,具有较大的贸易空间。
⑤通过文献梳理发现,对中巴自贸区的经济效 应分析的文献相对较少,已有的研究则侧重于中 日韩、中国-东盟、中国-澳大利亚自贸区建立 的事前、事后的模拟。
本文增加了时间维度上的 分析,选取了中巴2006年至2015年的数据进行 分析,同时从两国之间的贸易、税收和福利效应 到两国经济效应的趋势分析及两国按BEC产品 分类标准的部分产品的经济效应分析,较为全面 的对中巴自贸区建立以来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 析、研判,从而提出推进中巴自贸区的建设的对 策和建议。
二、中巴自贸区经济效应的分析自贸区建立一般分为最终降为零的税目、五 年内降为零的税目、立即降为零的税目和例外 (不降税)情况等,所以时间节点在自贸区经济效应的分析中就显得极为重要。
由于中巴自贸区 的中期(甚至短期)动态效应尚不显著,在本 文还是侧重于静态分析这一维度。
(一) WITS-SMART与局部均衡模型WITS是由世界银行开发的软件,模拟关税变化对贸易流量(进口、出口、贸易创造、贸易 转移)、世界价格、关税收人和经济福利等的影 响。
尽管多数国家都在推行贸易自由化,但是一 些贸易壁垒(包栝关税)仍高度限制着许多发 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其中较为常用的SMART是一种局部均衡分 析的工具。
局部均衡分析是一种对贸易流量、贸易政策及关税等进行分析的模型,其对考虑较小 的市场准人是非常有利的,而WITS包含以上分 析数据。
在一般均衡中,所有市场会同时产生错 综复杂的相互作用,局部均衡模型则较为简单的 分析单个市场之间的均衡问题,虽然局部均衡分 析会忽视重要的跨部门上游或下游联系,但其分 析适合于对一个预先确定的经济变量之间的单一 部门进行分析。
所以,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 分析的适用性的差异对于模型的选择是极为重要 的。
得益于相对严格假设条件,局部均衡分析具 备了两个较为突出的优点:产品市场的高度细 分,不仅避免只考虑总体而造成的偏差,而且对 变量、数据的要求及求解的方程相对较少,增加 了模拟分析的可操作性和透明性。
(二) 假设条件对于供给侧而言,假定世界市场是近似完全 竞争的。
模拟情景注重进人世界市场的贸易量,某一既定商品出口到既定国家,假设与出口市场 的价格相关,出口商品的供给变化的程度是由给 定的出口供给弹性数值来测度,出口供给弹性趋 于无穷大也就是说世界出口供给曲线是较为平缓 的,并且每一分类商品的价格是给定的,这也被 称之为价格接受者的假设。
①周念利、宋鸿飞、亢梅玲:“中巴自贸区服务贸易开放水平评估、提升方向及对策建议”,《南亚研究》,2011年第4期,第93 _104页。
②田园、-k栋、赵亚平:°“中巴自贸区服务贸易自由化机制分析”,《国际经济合作》,2012年第12期,第45 -48 页。
③段丽丽:《基于中国-巴国自由贸易区的中巴经贸关系研究》,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博士学位论文,第40-48页。
④杨小娟:“中巴经贸合作的问题及解决方案研究”,《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期,第68 -72页〇⑤kk民、王彦芳:°“中国与巴国贸易影响因素及贸易潜力的实证分析”,《新疆农垦经济》,2015年第1期第36-39页。
• 104 •基于局部均衡模型的中巴自贸区经济效应研判X才于需求侧而言,是建立在阿明顿假设基础 上的一种消费者行为的分析。
这种模型是针对不 同进口商品存在不完全替代性假设前提之下,也 就是说从不同国家进口的商品尽管是相似的,但 绝对存在不完全替代性。
也是由于阿明顿假设,才能保证自由贸易协定不会产生BIG BANG解,所有进口均转移到最优关税的国家或地区的情形。
(三)实证过程利用WITS-SMART模型,分两步进行:第 一,将中国作为主体国,巴国作为伙伴国,即中 国对巴国实行零关税,分别选择不同时间(2006—2015年)的模拟,商品的分类则选取BEC分类标准(具体如表1所示)。
数据所得为 各分类商品的贸易、税收与福利效应对各分类商 品的效应加总所得。
第二,将巴国作为主体国,中国作为伙伴国,即巴国对中国零关税情形,用 同样的方法计算。
特别说明,本文模拟情景为两 国为零关税条件下的模拟。
关于弹性选择模型设 定的弹性,其中替代弹性为1.5,供给弹性趋于 无穷大(模型给定为99)。
表1产品B EC分类标准代码含义111食品和饮料(工业的初级品)112食品和饮料(工业的制成品)121食品和饮料(消费的初级品)122食品和饮料(消费的制成品)21柄级工业用品22经过加工的工业用品31初级燃料和润滑油32经过加工的燃料和润滑油41除交通工具外的资本品42资本品中的零件和配件51载客汽车521其他用于工业的运输设备522其他非工业用的运输设备53运输设备中的零件和配件61消费品中属耐用品的产品62消费品中半耐用品的产品63消费品中非耐用品的产品(四)实证结果通过WITS的SMART模拟,得到中国与巴国2006年至2015年的贸易创造效应、贸易转移 效应、税收效应及福利效应(见表2)〇1.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贸易创造效应和转移效应最初由维纳1950 年提出的,前者是指关税同盟内部关税取消后,所引起的同盟内一个成员国国内较高成本产品的 消费向同盟内伙伴国国内较低成本产品的转移 (张彬,2009);后者则是自贸区成立导致进口 非成员国低成本产品向成员国高成本产品转移 (谭秀阁,2016)。
贸易总效应则为贸易创造效 应和贸易转移效应之和。
中国对巴国互为零关税,其贸易创造效应在 2008年剧增,达2. 19亿美元,原因是2006年 中巴签订自贸协定,于2007年正式实施,自贸区效果开始显现。
2009年又急剧下降46%,一 定程度上是受2008年经济全球危机的影响所致,后有小幅递增,但均不明显。
在2014年,中国 的贸易创造效应达历年峰值,为4. 11亿美元; 巴国对中国互为零关税,其贸易创造效应随时间 变化在2010年剧增,由7.9亿美元增加到12.1亿美元,增长率为51. 8%。
在2011年骤减,此 后稳幅度上升。
其中,贸易创造效应,巴国的效 应最高值(2015年)是中国效应最高值(2014 年)的4.1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