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瓷

合集下载

(修改版)瓷器收藏篇——极具收藏价值的宋代五大名窑

(修改版)瓷器收藏篇——极具收藏价值的宋代五大名窑

极具收藏价值的宋代“五大名窑”文/李金剑名窑”引领的瓷器投新一轮收藏热潮,即将来临!“宋代五大名窑”为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和定窑,从宋流传至今,其代表了中国单汝窑汝窑是北宋后期建立的官窑。

汝窑以青瓷为主,釉色有粉青、豆青、卵青、虾青等,汝窑瓷胎体较薄,釉层较厚,有玉石般的质感,釉面有很细的开片。

汝窑瓷采用支钉支烧法,俗称“芝麻支钉”,瓷器底部留下细小的支钉痕迹。

器、物本身制作上胎体较薄,胎泥极细密,呈香灰色,制作规整,造型庄重大方。

器形多仿造古代青铜器式样,以洗、炉、尊、盘等为主。

汝窑传世作品不足百件,因此非常珍贵。

汝窑瓷器最为人们称道的是其釉色。

后人评价“其色卵白,如堆脂,然汁中榨眼隐若蟹爪,底有芝麻细小挣针”。

可见汝窑烧制的青瓷确有独特魅力,被人们推举为五窑之首,称之为“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

南宋官窑葵瓣洗属南宋“官窑”此洗造型优美,釉层莹润如玉,在溢青流翠的釉面上片纹纵横交错,大片纹间又闪现条条小冰裂纹,构成优雅和谐的艺术整体。

官窑官窑是宋徽宗政和年间在京师汴梁建造的,窑址至今没有发现。

官窑主要烧制青瓷,大观年间,官窑以烧制青釉瓷器著称于世。

主要器型有瓶、尊、洗、盘、碗,也有仿周、汉时期青铜器的鼎、炉、觚、彝等式样,器物造型往往带有雍容典雅的宫廷风格。

其烧瓷原料的选用和釉色的调配也甚为讲究,釉色以月色、粉青、大绿三种颜色最为流行。

其厚釉的素瓷很少施加纹饰,主要以釉色为装饰,常见天青、粉青、米黄、油灰等多种色泽。

釉层普遍肥厚,釉面多有开片,这种开片与同期的哥窑有很大不同,一般来说,官窑釉厚者开大块冰裂纹,釉较薄者开小片,哥窑则以细碎的鱼子纹最为见长。

官瓷胎体较厚,天青色釉略带粉红颜色,釉面开大纹片。

这是北宋官窑瓷器的典型特征。

北宋官窑瓷器传世很少,十分珍稀名贵。

哥窑哥窑,据历史传说为章生一、章生二兄弟在两浙路处州、龙泉县各建一窑,哥哥建的窑称为“哥窑”,弟弟建的窑称为“弟窑”,也称章窑、龙泉窑。

我国历史上的五大名窑瓷器 汝定官哥钧

我国历史上的五大名窑瓷器 汝定官哥钧

钧瓷清乾隆胭脂红轧道锦地粉彩地缠枝花卉纹套炉钧窑釉双象耳转心瓶苏富比春拍(2011年4月),成交价59,024,200元。

钧瓷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之一,以独特的“窑变”艺术而着称于世。

胎质细腻,釉色华丽夺目、有玫瑰紫、海棠红、茄子紫、天蓝、胭脂、朱砂、火红等由于釉色的相互交融而产生的无数颜色不一、形状各异的窑变。

素有“黄金有价钧无价”和“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件”的美誉。

钧瓷的烧制技术复杂,还原程度难控制;加上古代使用的是松木窑,窑温难以达到均衡,从而影响到钧瓷釉彩的成色,在烧制过程中有70%的产品会报废掉,而其中的上品则更为罕见,再加上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钧瓷珍贵可见一斑。

唐玄宗曾立令“钧不随葬”;宋徽宗时又成为御用珍品,诰封“神钧宝瓷”,每年钦定生产36件,禁止民间收藏,所以现在墓葬出土的钧瓷文物也甚为稀少。

目前世界着名的博物馆虽有收藏,为数也寥寥无几。

钧窑窑址在今河南省禹州市城内的八卦洞,钧窑创烧于唐,兴盛于宋,复烧于金元,延至明清仍继续仿制,历经千年而盛烧不衰,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钧窑系。

在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得到了快速发展,曾被做为国礼,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汝瓷汝窑粉青釉盖盒北京中嘉国际,2008秋季艺术品拍卖会成交价:35,200,000元。

汝瓷是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之一,以宫廷御用、“淡天青”、“蟹爪纹”为人熟知。

其器形多仿青铜器及玉器造型,主要有出戟尊、玉壶春瓶、胆式瓶、樽、洗等;“淡天青”这种冷暖适中的色调以其素雅清逸,适应了北宋时期上层社会所推崇的“清淡含蓄”的审美情趣;釉面有细小的纹片,称为“蟹爪纹”。

釉色主要有天青、天蓝、淡粉、粉青、月白等,釉层薄而莹润,其釉如“雨过天晴云破处”,“千峰碧波翠色来”,土质细润,坯体如侗体其釉厚而声如磬,明亮而不刺目,具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特点,被世人称为“似玉、非玉、而胜玉”。

汝窑窑址在今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宋时属汝州,故名。

1952年,周恩来总理指示“发展祖国文化遗产、恢复汝窑生产”。

五大名窑顺口溜记忆法

五大名窑顺口溜记忆法

在陶瓷的世界中,五大名窑是每一位收藏家、艺术爱好者心中的圣地。

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一个个名字背后都蕴藏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记住这五大名窑,我们可以采用顺口溜记忆法。

“汝官哥钧定,一二三四五。

”这就是五大名窑的顺口溜。

汝窑为首,官窑随后,哥窑、钧窑、定窑依次排列。

汝窑,以其温润如玉的釉色和独特的蟹爪纹而著称。

汝瓷的釉色天青、豆青、卵青,犹如雨后的天空,清新自然。

官窑,以其胎薄釉厚,釉面开片如冰裂纹而著名。

官瓷的釉色粉青、月白,犹如玉器的光泽,典雅高贵。

哥窑,以其独特的金丝铁线纹和釉面开片如鱼子纹而闻名。

哥瓷的釉色米黄、油灰,犹如大地的色彩,沉稳大气。

钧窑,以其千变万化的釉色和独特的蚯蚓走泥纹而著称。

钧瓷的釉色海棠红、玫瑰紫,犹如晚霞的辉映,瑰丽多姿。

定窑,以其精细的白瓷和刻划花工艺而著名。

定瓷的釉色乳白、牙白,犹如东方的明珠,清丽脱俗。

通过这样的顺口溜记忆法,我们可以轻松记住五大名窑的顺序和特点。

汝官哥钧定,一二三四五。

每次念起这个顺口溜,五大名窑的美丽形象就会在我们的脑海中浮现出来。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这个顺口溜,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的陶瓷文化。

这种顺口溜记忆法不仅有趣而且实用是一种高效的记忆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记住五大名窑的名称和特点。

五大名窑

五大名窑

汝窑汝窑,中国古代著名汝窑,创烧于北宋晚期,因其窑址在汝州境内(今河南临汝、宝丰一带),故名。

汝窑的青瓷,釉中含玛瑙,色泽青翠华滋,釉汁肥润莹亮,被历代称颂,有“宋瓷之冠”美誉。

汝窑的开窑时间前后只有二十年,由于烧造时间短暂,传世亦不多,在南宋时,汝窑瓷器已经非常稀有。

流传到至今的真品,已知的仅65件,珍贵非常。

汝窑以名贵的玛瑙为釉,色泽独特,有“玛瑙为釉古相传”的赞誉。

随光变幻,观其釉色,犹如“雨过天晴云破处”之美妙,温润古朴。

器表呈蝉翼纹细小开片,有“梨花蟹爪芝麻花”之称。

宋、元、明、清以来,宫廷汝瓷用瓷,内库所藏,视若珍宝,与商彝周鼎比贵。

被称之为“纵有家财万贯,不抵汝瓷一片”。

1952年,周恩来总理指示“发展祖国文化遗产,恢复汝窑生产”。

经过上万次实验和研究,1958年烧制出第一批豆绿釉工艺品,1983年8月汝窑天蓝釉经过专家鉴定,均达到和超过宋代汝窑水平。

从此汝窑成了汝州市人的一张名片:续千年汝窑文化,向世界展示汝州。

官瓷官瓷是北宋末年宫廷官窑烧制的御用瓷器,为中国五大名瓷之一。

历来专供皇家享用。

官瓷因制作技艺高,成品率极低,加之其制作工艺曾失传,故传世作品甚少,倍显珍贵。

官瓷代表着中国青瓷艺术的最高成就,是中国最优秀的陶瓷文化遗产。

北宋官瓷是宋徽宗引入汝窑及开封东窑等窑口制作精华创制的青瓷巅峰之作。

作为国仪之用,北宋官瓷造型古朴、典雅,釉质淳厚、均匀,釉色温润如玉,纹片如宝石冰裂,器口微微泛紫,底足褐色如铁,其清籁幽韵、趣雅拨俗的艺术风格和追求,是其他瓷种所望尘莫及的。

同时,北宋官瓷作为一种尊贵和权势的象征,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没在市场上流通的瓷器,其出身皇室,只供朝廷专用,于一般的百姓来说,实乃不敢想象的难求之物,故北宋官瓷向有“识得官瓷面,江山坐一半”之说,足见北宋官瓷之稀有罕见。

哥窑哥窑是文献中记载的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历来收到收藏家、鉴赏家、考古学家等专家学者的重视和关注,对哥窑的课题研究从未间断且方兴未艾。

中国五大名窑六大窑系

中国五大名窑六大窑系

中国五大名窑分别为:钧窑、汝窑、官窑、定窑、哥窑。

一、钧窑1、时间钧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

钧瓷始烧于唐代,在宋代成就了第一个瓷器烧制的艺术高峰。

2、地点钧窑的故乡在今河南省禹州市,以市辖的神垕镇一带的窑厂最为集中和著名,目前禹州市境内发现古钧窑址147处,经专家认定历史上不同朝代的窑炉就有260多座.3、产品特点钧瓷造型古朴端庄,器型规整,胎壁厚薄匀称。

钧瓷的窑变花釉,色彩丰富,釉层晶莹,釉中红里透紫,紫中藏青,青中寓白,白中泛红,五彩争艳,辉映竞芳.钧瓷在烧制过程中,因釉层厚和烧成温度等原因,出现多种流纹,进一步增强了釉面装饰的效果,比较常见且为人们欣赏的是蚯蚓走泥纹、冰片纹、莬丝纹等。

钧瓷以其独特的自然窑变艺术有别于其他瓷种,“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窑变现象,构成钧瓷的特殊美感和艺术效果,具有很高的艺术魅力。

二、汝窑1、时间汝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

创烧于北宋晚期,为宫廷御用瓷器。

金灭北宋后,汝窑也随之消亡。

2、地点窑址在今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宋时属汝州,故名汝窑.3、产品特点汝窑以烧制青瓷闻名,有天青、豆青、粉青诸品。

汝瓷造型古朴大方,坯体如侗体其釉厚而声如擎,明亮而不刺目,具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特点。

汝窑的青瓷,釉中含有玛瑙,色泽青翠华滋,釉汁肥润莹亮,有“雨过天青云破处"之誉。

釉色主要有天青、天蓝、淡粉、粉青、月白等,釉层薄而莹润,釉泡大而稀疏,有“寥若晨星”之称.釉面有细小的纹片,称为“蟹爪纹”汝窑瓷器一般都较小,盘、洗、碗等口径一般在10—16厘米之间,超过20厘米的极其个别,超过30厘米的几乎没有,故有“汝窑无大器”之说。

三、官窑1、时间官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

官瓷是北宋末年宫廷官窑烧制的御用瓷器。

2、地点3、产品特点主要器型有瓶、尊、洗、盘、碗,也有仿周、汉时期青铜器的器物造型往往带有雍容典雅的宫廷风格。

器之口沿部位因釉垂流,在薄层釉下露出紫黑色,俗称“紫口”;又底足露胎,故称“铁足”。

中国五大名窑

中国五大名窑

中国的五大名窑五大名窑是指中国宋朝建立的五个烧制瓷器的大窑,分别为:钧窑、汝窑、官窑、定窑、哥窑。

中国五大名窑是正式开创了烧制的实用器皿与观赏器皿的“瓷器”时代,事实上,在宋朝以前我国的烧制实用器皿与观赏器皿绝大多数都是陶器,是不同的种类,所以说,五大名窑的到来是真正意义上的瓷器时代的到来。

钧窑宋著名瓷窑之一。

窑址在今河南省禹州市城内的八卦洞。

享有“黄金有价钧无价”“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的盛誉。

中国五大名窑钧瓷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之一,以独特的窑变艺术而著称于世,素有“黄金有价钧无价”和“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件”的美誉。

是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独有的国宝瓷器,凭借其古朴的造型、精湛的工艺、复杂的配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窑变,湖光山色、云霞雾霭、人兽花鸟虫鱼等变化无穷的图形色彩和奇妙韵味,被誉为中国“五大名瓷”之首。

新中国成立后,在周恩来总理的直接关怀下,钧瓷的恢复烧制工作开始,钧瓷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钧瓷生产工艺与水平都得到了划时代的提升,不断的作为国礼现身世界。

[1]官窑官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官府经营的瓷窑,也泛指明、清时期景德镇为宫廷生产的瓷器。

宋代由官府直接营建,分北宋官窑和南宋官窑。

元代景德镇官窑称“枢府窑”。

明清景德镇官窑,近代常以帝王年号分别命名,如;“宣德窑”、“成化窑”、“康熙窑”等。

明清官窑亦称“御窑”,官窑以外窑场,称“民窑”。

北宋官窑在北宋末年宋徽宗时才开始烧造,具体的窑址至今没有发现。

宋高宗南渡后,在临安(今杭州)另设新窑,一个“置窑于修内司”,后又在“郊坛下别立新窑”。

据分析,“修内司官窑”在杭州凤凰山脚下,而“郊坛官窑”则位于杭州的乌龟山一带。

为了做出区分,北宋官窑被称为“旧官”,南宋官窑就称为“新官”。

其中,“旧官”厚重,“新官”轻薄。

[2]宋代官窑瓷器主要为素面,既无华美的雕饰,又无艳彩涂绘,最多使用凹凸直棱和弦纹为饰。

其胎色铁黑、釉色粉青,“紫口铁足”增添古朴典雅之美,“紫口铁足”是指青瓷胎料中含铁量高达3.5%-5%,致使制品的口缘釉薄处露灰或灰紫色、而底端刮釉露胎处呈黑褐或深灰色。

如何区分五大名窑之官窑和哥窑

如何区分五大名窑之官窑和哥窑

哥窑是宋代名窑关于哥窑的文献记载,最早可见于明代《宣德鼎彝谱》:“内库所藏柴、汝、官、哥、钧、定各窑器皿……”由于柴窑被传为五代所烧,故后世只列五大名窑,即汝、官、哥、钧、定。

作为五大名窑之一的哥窑,历来受到收藏家、鉴赏家、考古学家等专家学者的重视和关注。

由于传世南宋哥窑与宋官窑、龙泉哥窑以及元哥窑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当下人们或多或少都有着认识混淆或者“官哥不分”的概念。

而事实上龙泉哥窑、南宋官窑、元哥窑、北宋官窑绝不等同于南宋哥窑。

哥窑的认知古文献上涉及的元哥窑、龙泉哥窑(亦即琉田哥窑)和凤凰山哥窑均非真正的哥窑窑口。

为便于比较、甄别,有必要根据“传世哥窑”和社会上惯称“哥窑”,对“哥窑”含义作如下界定:以单色(一般是黑褐色)或双色(一般为黑褐色和黄色或红色)线网纹开片和紫口(一般呈棕紫色或黑紫色)铁足(一般带赭色或黑色)为基本特征,以粉青为基本色调的宋代官瓷青瓷。

人为着色线网纹开片,紫口铁足,以及官窑青瓷,均是构成宋哥窑的要素,尤其是铁线网纹和金丝铁线网纹,是必不可缺的最根本特征。

现在人们已完全习惯将开细小铁线网纹或金丝铁线网纹的青瓷称哥窑或哥釉(哥窑的明清仿品),对于是否有紫口铁足现象似已并不在意。

龙泉哥窑明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浙江通志》曰:“至琉田窑造青器,粹美冠绝当世,是曰哥窑。

”明宋应星《天工开物·陶埏第七》曰:“有章氏造窑,出款贵重,古董行所谓哥窑器者即此。

”明陆深《春雨堂随笔》曰“哥窑浅白断纹,号百圾碎。

宋时有章生一、生二兄弟,皆处州人,主龙泉之琉田窑。

生二所陶青器,纯粹如美玉,为世所贵,即官窑之类。

生一所陶者色淡,故名哥窑。

”明代《浙江通志》(公元1 5 6 1年印行) 提到的龙泉哥窑也并非是真的哥窑窑口。

《浙江通志》称, 在浙江的处州( 今丽水、青田、龙泉等一带)龙泉县琉田(今大窑)’“相传有章生一、生二兄二人,未详何如何区分五大名窑之官窑和哥窑王东霞人类文明,始于陶土,进而造瓷。

中国五大名窑、六大窑系

中国五大名窑、六大窑系

中国五大名窑分别为:钧窑、汝窑、官窑、定窑、哥窑.一、钧窑1、时间钧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钧瓷始烧于唐代,在宋代成就了第一个瓷器烧制地艺术高峰.2、地点钧窑地故乡在今河南省禹州市,以市辖地神垕镇一带地窑厂最为集中和著名,目前禹州市境内发现古钧窑址处,经专家认定历史上不同朝代地窑炉就有多座.3、产品特点钧瓷造型古朴端庄,器型规整,胎壁厚薄匀称.钧瓷地窑变花釉,色彩丰富,釉层晶莹,釉中红里透紫,紫中藏青,青中寓白,白中泛红,五彩争艳,辉映竞芳.钧瓷在烧制过程中,因釉层厚和烧成温度等原因,出现多种流纹,进一步增强了釉面装饰地效果,比较常见且为人们欣赏地是蚯蚓走泥纹、冰片纹、莬丝纹等.钧瓷以其独特地自然窑变艺术有别于其他瓷种,“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地窑变现象,构成钧瓷地特殊美感和艺术效果,具有很高地艺术魅力.二、汝窑1、时间汝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创烧于北宋晚期,为宫廷御用瓷器.金灭北宋后,汝窑也随之消亡.2、地点窑址在今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宋时属汝州,故名汝窑.3、产品特点汝窑以烧制青瓷闻名,有天青、豆青、粉青诸品.汝瓷造型古朴大方,坯体如侗体其釉厚而声如擎,明亮而不刺目,具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特点.汝窑地青瓷,釉中含有玛瑙,色泽青翠华滋,釉汁肥润莹亮,有“雨过天青云破处”之誉.釉色主要有天青、天蓝、淡粉、粉青、月白等,釉层薄而莹润,釉泡大而稀疏,有“寥若晨星”之称.釉面有细小地纹片,称为“蟹爪纹”汝窑瓷器一般都较小,盘、洗、碗等口径一般在厘米之间,超过厘米地极其个别,超过厘米地几乎没有,故有“汝窑无大器”之说.三、官窑1、时间官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官瓷是北宋末年宫廷官窑烧制地御用瓷器.2、地点3、产品特点主要器型有瓶、尊、洗、盘、碗,也有仿周、汉时期青铜器地器物造型往往带有雍容典雅地宫廷风格.器之口沿部位因釉垂流,在薄层釉下露出紫黑色,俗称“紫口”;又底足露胎,故称“铁足”.宋代官窑瓷器不仅重视质地,且更追求瓷器地釉色之美.其厚釉地素瓷很少施加纹饰,主要以釉色为装饰,常见天青、粉青、米黄、油灰等多种色泽.釉层普遍肥厚,釉面多有开片.宋代官窑瓷器主要为素面,既无华美地雕饰,又无艳彩涂绘,最多使用凹凸直棱和弦纹为饰.其上纹片粼粼,愈显高洁古雅.四、定窑1、时间定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始烧于晚唐,盛烧于北宋,金、元时期逐渐衰落.2、地点窑址在今河北省曲阳涧滋村及东西燕村,在宋代属定州,故名定窑.3、产品特点器型在唐代以碗为主,宋代则以碗、盘、瓶、碟、盒和枕为多,亦产净瓶和海螺等佛前供器,胎薄而轻,质坚硬,色洁白,不太透明.定窑瓷器以其丰富多彩地纹样装饰而深受人们地喜爱.装饰技法以白釉印花、白釉刻花和白釉划花为主,还有白釉剔花和金彩描花.定窑由上迭压复烧,口沿多不施釉,称为“芒口”,这是定窑产品地特征之一.五、哥窑1、时间哥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2、地点窑址尚未发现,至今仍在研究中.3、产品特点这里所说地哥窑是指传世地哥窑瓷.其胎色有黑、深灰、浅灰及土黄多种,其釉均为失透地乳浊釉,釉色以灰青为主.常见器物有炉、瓶、碗、盘、洗等,均质地优良,做工精细,全为宫廷用瓷地式样,与民窑瓷器大相径庭.宋代六大窑系分别为:定窑、钧窑、磁州窑、耀州窑、龙泉窑、景德镇窑.定窑和钧窑已经在中国五大名窑中介绍过了,这里则不再重复描述,下面主要介绍地是磁州窑、耀州窑、龙泉窑和景德镇窑.一、磁州窑1、时间磁州窑创烧于北宋中期,并达到鼎盛,南宋、元明清仍有延续.2、地点窑址在今河北邯郸磁县地观台镇与彭城镇一带,磁县宋代属磁州,故名磁州窑.3、产品特点磁州窑以生产白釉黑彩瓷器著称于世,黑白对比,强烈鲜明,图案十分醒目,刻、划、剔、填彩兼用,并且创造性地将中国绘画地技法,以图案地构成形式,巧妙而生动地绘制在瓷器上,具有引人入胜地艺术魅力.磁州窑最突出特点是淳朴、粗犷,大件器皿豪放雄伟,神态端庄古朴,有气魄.小件器皿制作精美,盘、碗、碟类注重灵巧实用,形体比例,轻重适度,线条干净利落,造型与装饰能够达到完美地和谐统一.二、耀州窑1、时间始烧于唐代,北宋是耀州窑地鼎盛时期,据记载且为朝廷烧造“贡瓷”.金、元开始衰落,终于元初.2、地点窑址位于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旧称同官,宋代时属耀州,故名“耀州窑”,包括陈炉镇、立地镇、上店镇及玉华宫等窑在内.3、产品特点宋代晚期以青瓷为主,胎薄质坚,釉面光洁匀静,色泽青幽,呈半透明状,十分淡雅.装饰有刻花、印花,结构严谨丰满,线条自由流畅.纹饰多满布器内外,种类繁多,有牡丹、菊花、莲花、鱼、鸭、龙凤等,风格粗放健美,生动自然.器形有碗、盘、瓶、罐、壶、香炉、香熏、盏托、注子温碗、钵等.三、龙泉窑1、时间始于三国两晋,盛于南宋和元,而衰于明,终于清代康熙年间.2、地点在今浙江省龙泉市境内,故名龙泉窑.窑址有大窑、金村、溪口、松溪等多处.3、产品特点北宋时施石灰釉,釉层薄而透明,光泽较强.南宋以后施石灰碱釉,釉层厚,柔和淡雅.装饰普遍使用刻花,辅以篦点或篦划纹,此外还有团花、波浪、蕉叶纹等纹饰.盘、碗内常刻团花和波浪纹,内填篦纹,外壁常划篦纹和直条纹.瓶、执壶腹部常见刻牡丹纹.图案花纹一般对称.四、景德镇窑1、时间景德镇窑自唐代起即烧制青瓷,至北宋时以烧制青白瓷为主.2、地点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景德镇原名昌南镇,因北宋景德年间烧制地精美瓷器而称今名.3、产品特点其瓷釉色白而略带青味,这种白中泛青、青中见白地色釉,为景德镇窑地新创,其色调给人以清新爽快之感.青白瓷以光素者居多,亦间有刻花者.青白釉瓷器地釉质透明如水,胎体质薄轻巧,青白地瓷釉罩在刻花、印花地器皿上,纹样地凹下处积釉稍厚而较青,胎薄地花纹在迎光下若隐若现,故又有影青、映青、隐青、罩青之称.造型上常作成瓜棱口、花瓣等形状,纹饰有牡丹、梅花、芙蓉、莲花、鸳鸯、鱼、鸭及儿童形象等,其装饰方法为刻花、划花、印花和贴花等种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官瓷
作者:曹洪蔚
来源:《领导文萃》2015年第19期
在琳琅满目的瓷品中,北宋官窑青瓷出类拔萃、精美绝伦、古气盎然,被视为瓷品中的瑰宝。

据传,官瓷由宋徽宗亲创。

宋徽宗赵佶是失败的政治家,却是成功的艺术家。

他在艺术上造诣颇深,追求精美、雅致,崇尚古色古香。

他的书法技艺更是一绝,被世人称为“瘦金体”。

被宋徽宗招到东京汴梁的官瓷工艺大师们,秉承汝窑之精华,将登峰造极的汝瓷制作艺术与高洁完美的“徽宗艺术”熔为一炉,使官瓷脱颖而出。

宋官瓷造型古朴,釉色润美,无图案、少纹饰,疏淡典雅。

釉面纹片因受冷热差异形成,窑变有冰裂似的纹路,微黄如金丝,暗红似鳝血。

是精美艺术与精湛工艺的完美结合,是宫廷艺术与大众文化的巧妙融汇。

言归正传。

汴梁城有一处“鬼市”,“鬼市”有一个古玩旧货市场,逢周六周日开市。

赵乾运家住娘娘庙街,离“鬼市”不远。

打退休开始,他每周都去那里转悠、淘宝,收藏了一些古董,有真的也有假的。

为这,老赵没少挨老婆的骂,说他是要饭的念诗——装高雅,把家里的那点儿积蓄全倒腾光了。

老赵说:“存钱啥用啊,老贬值,收藏点儿东西多好啊,保值增值,遇到急难险事,一出手,大钱就来了。

”他还背地里骂老婆,鸡蛋壳里发面——没有个大开头儿。

喜欢收藏古董的人往往爱交友,曰藏友。

他们聚在一起,互赏藏品,分享乐趣,很多人成了挚友。

赵乾运最铁的藏友叫杜芝勋,年龄比老赵大一岁,也爱逛“鬼市”。

每每逛完“鬼市”,俩人一个打酒一个买菜,聚到一块喝一壶。

喝到“小驾云”,各自回家睡觉。

这天又是周末,老赵在“鬼市”上没有看到杜芝勋的影子,怀疑他家里是不是出了什么事。

一路打听,老赵来到杜芝勋住的酱醋胡同,找对门牌号,却是大门紧闭。

邻居告诉他,杜芝勋前些日子病了,病得很重,好像是脑溢血,让救护车给接走了。

老赵听了,急忙赶到医院,一问,杜芝勋还在重症监护室住着,他的老伴儿正蹲在门口掉眼泪呢。

杜芝勋的老伴儿说:“这重症监护室简直是喝钱呢,一天一万多,这都交了十几万,还没把老杜看醒呢。

眼看交不上钱,人家要把他转出来,要那样是死是活就不好说了。

大兄弟,你说可咋办呢?”杜芝勋的老伴儿最后说,“大兄弟,你也是搞收藏的,懂行,我领你到家瞅瞅,看他存的那些东西有值钱的没,有的话,你帮忙卖了,给他交医疗费吧。

”老赵点点头,说:“救人要紧,如今也只能这样了。


杜芝勋的收藏架上摆了不少东西,值钱的不多,有一件吸引了赵乾运的目光,是一个青瓶官瓷。

老赵说:“有它,就够给勋哥看病了。


第二天,赵乾运赶到医院,给杜芝勋交了三十万医疗费。

一周后,又交了二十万。

钱跟得上,病好得也快,一个月后,杜芝勋便康复出院。

病好后,杜芝勋还是爱去逛“鬼市”,只是不能陪老赵喝酒了,就看着老赵自斟自饮。

赵乾运喝到“小驾云”后,杜芝勋就嗔骂他:“没见过你这样做兄弟的,趁火打劫,夺人之爱,把我的青瓶官瓷给骗走了。

走着瞧吧,我这辈子拼尽余生,也要把这宝贝给赎回来。

”赵乾运说:“能得到你这宝贝容易吗,我把房子都卖了,到现在,老婆还对我爱答不理的呢。

”杜芝勋说:“该,谁让你爱宝如命呢。


又是个周末。

杜芝勋在“鬼市”逛了有一个来回还是没等到老赵,正纳闷,忽听人说宋门里出了车祸,一个老头子被人给撞了,挺厉害的。

杜芝勋一听,拔腿就往宋门里赶,一看,果然是老赵。

随着救护车,杜芝勋陪老赵去了医院。

老赵伤得很重,直接就进了重症病房。

他老婆赶来,一听这情况,当时就瘫了下去,说:“家里刚刚卖了房子,存折上也就剩有几千块钱,还要交房租。

老赵这是作死呢,没人救得了他。

”杜芝勋听完,对她说:“嫂子您放心,我能救老赵。

您家不是收藏有一件青瓶官瓷吗,卖了它,就够了。


杜芝勋把那件官瓷拿走了。

第二天,杜芝勋赶到医院,给赵乾运交了三十万医疗费。

一周后,又交了二十万。

钱跟得上,伤好得也快,一个月后,赵乾运便康复出院了。

出院后,赵乾运还是爱去逛“鬼市”,还能碰到杜芝勋,只是俩人都不再喝酒了,就聚在一起抽烟,闲喷。

赵乾运说:“真是造化弄人,你的官瓷宝贝在我手里还没暖热呢,就又被你夺了回去。

”杜芝勋说:“兄弟,夺回这宝可不易呀。

我也卖了房子。


说着说着,老哥儿俩都哭了。

他们从一开始就知道:那个青瓶官瓷是假的,也就值三五百块。

老哥俩儿流泪,是被一些真的东西感动着。

(摘自《大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