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文言文二则:铁杵成针》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文言文二则》精品课件(共159张PPT)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文言文二则》精品课件(共159张PPT)

勤劳
心不在焉
卒业
用“\”将加点字的错误读音划掉。
\ 锦囊(nánɡ ránɡ) · \ 博学(bó pó) ·· \ 勤奋(qín qínɡ)
\ 恭敬(ɡōnɡ ɡònɡ) · \ 士卒(zú sú) ·· \ 相逢(fénɡ fónɡ)
【囊】 【恭】 【通】 【练囊】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谦逊有礼。
第三步:知内容
《铁杵成针》共有几句话?课文中的李白遇到了什么事?
课文共有 5 句话。故事讲了李白读书时 没读完就 弃去 了,经过一条小溪时,遇到一 位 老媪 正在 磨铁杵 ,想要做 针 。
第四步:查资料
车胤( 约333 年—401年),字 武子 ,南平郡 (今湖北公安)人。车胤自幼聪颖好学,因家境贫 寒,常无油点灯,夏夜就捕捉 萤火虫,用以照明, 自此学识与日俱增,最终成为东晋大臣。
由这个故事产生的一个成语是什么?这个成语 的意思是什么?
由这个故事产生的成语是铁杵成针;这个成 语比喻有恒心肯努力,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这则小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铁杵成针》这则小故事告诉我们, 不管做什么事,只要认真去做,坚持不 懈都能成功。
朗读指导(课后第1题)
读准字音,注意 词句之间的停顿。
第四步:查资料
《晋书》是中国“ 二十四史 ”之一,由唐 房玄龄 等人合著,作者共二十一人 。《晋书》记 载的历史上起 三国时期司马懿早年,下至东晋恭帝 元熙二年(420年) 刘裕废晋帝自立,以宋代晋。该书 同时还以“ 载记”的形式,记述了十六国政权的状 况。今存一百三十卷。
第五步:提问题
通过预习,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可 以在书上做上记号,上课时要想办法解决。
指名朗读课文,听评朗读效果。 1.生字、多音字读音是否正确。 2.朗读是否做到正确、流利。 3.能否读通畅,读准停顿。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8《文言文二则》《铁杵成针》课件(共21张PPT)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8《文言文二则》《铁杵成针》课件(共21张PPT)

读书过半惰性浓 东游西荡好轻松 蝴蝶嬉戏在花丛 一根铁杵拿手中 答曰磨成绣花针 光阴虚度脸羞红 铁杵成针工夫深 留得诗句人人颂
作业布置
1、课下再搜集、阅读一些关于古人 求学的故事,和同学们一起交流。 2、推举阅读《古文就得从小学》。
感谢凝听
课堂小结
读了这个故事,你收获了什么?
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
课后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表现持之以恒的成语(故事)?
愚公移山
夸父逐日
精卫填海
课后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表现持之以恒的名言吗?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欣赏歌曲
李白年幼不用功 逃出学堂到城外 阳光和煦暖融融 路遇婆婆坐溪边 李白疑惑问何用 李白内心被触动 李白惰性无影踪 读书勤奋肯用功
世世代代相传
没有完成学业
离开
读中品意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被她的意志感动 回去完成了学业
读中品意
问之,曰:“欲作针。”
①谁再问?谁在说? ②他们说了什么呢?
想象对话
李白问:“ 老媪曰:“
李白又问:“ 老媪又答:“

? ” ” ”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坚持不懈 持之以恒
太白恭勤不倦,以夜继日,终博学多通。
铁杵成针
根据以下线索,说出一位诗人。
他的职业: 唐代的一位诗人
他的工作风格: 他的朋友圈:
主打“浪漫主义” 与杜甫合称为 “李杜”,被后 世称为’诗仙”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 士,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被后 人誉为“诗仙”。
chǔ
铁杵成针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字词学习

四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二则》—铁杵成针部编版ppt教学课件

四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二则》—铁杵成针部编版ppt教学课件
杵成针
铁杵成针
铁杵:用来舂米或捣衣的铁棒。
学习生字
féng

“夂”的撇捺不要过 长,“辶”的捺舒展。
第二横为长横,两个“人” 的捺变点,末笔在竖中线上。
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
铁杵成针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 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 “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文言文二则
第2课时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
听写词语: 囊萤夜读 恭勤不倦 博学多通
借助上面三个词语,说说故事的内容和受到的启发。
车胤儿时利用萤火虫的荧光代替油灯勤学苦读,最 终成为了一位博学多才的人。从这个故事中我懂得了: 一个人要想成才,必须努力克服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 有所付出,才会有所收获。
语。意思是“用……装(做)”。
A.倦 练
B.囊 练
C.通 囊
D.书 日
(2)导致车胤囊萤夜读的客观因素是( B )。
A. 胤恭勤不倦。
B. 家贫,不常得油。
C. 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D. 以夜继日焉。
精选说课 稿-四年 级下册 语文《 文言文 二则》 —铁杵 成针部 编版pp t教学 课件名 师PPT推 荐
精选说课 稿-四年 级下册 语文《 文言文 二则》 —铁杵 成针部 编版pp t教学 课件名 师PPT推 荐
整个冬天,孙康都夜以继日地苦读,从没有中断过。功 夫不负有心人,后来,孙康终于成了一位很有名望的学者。
[感悟] 孙康映雪读书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什么事都要刻 苦努力,只有这样才可能成功。特别是遇到困难时,不要 放弃,多动脑筋,想办法解决困难。对于我们青少年来 说要利用一切时间去学习,永不放弃。
精选说课 稿-四年 级下册 语文《 文言文 二则》 —铁杵 成针部 编版pp t教学 课件名 师PPT推 荐

(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文言文二则》精美课件

(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文言文二则》精美课件

_c_hǔ_ 铁杵成针
_z_ú_ 卒业
二、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1.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通晓,明白)

2.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装)
3.逢老媪方磨铁杵。

4.还卒业。
••
( 正在 ) ( 完成学业 )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囊萤夜读》。
朗读指导:本课两篇文章都是文言文, 要在理解文言文意思的基础上进行朗读,注 意语句中的停顿,读出抑扬顿挫的感觉。
完成,离实开现
析词义 遇见,遇到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
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
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
其意,还卒业。
想要
正在
返回 完成学业
被……感动
根据课文内容,将下列叙事要素补充完整。 地点:磨针溪 人物:李白 起因: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经过:逢老媪磨铁杵欲作针。 结果:感其意,还卒业。
换、补、删、调。 1.留:即保留法。保留文言文中古今词义完全相同的 一些词,保留那些特殊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 谥号、年号、庙号、特殊称谓、专门术语等,翻译 时照搬即可。 2.对:即对译法。指译文尽可能对应原文,大量采用 有相同语素的双音词,要求字字落实。
3.换:即替换法。词义已经发展,用法已经变化,说 法已经不同的词,在翻译时要替换为现代词语。 4.补:即增补法。补出相关省略成分和省略的语意。 文言文省略现象较多,为使译文明白通顺,不产生歧 义,必须补充译出被省略的成分。 5.删:文言文中无实在意义的词,可删去不译。 6.调:将倒装语序调准为正常语序。
贫寒 白色薄绢做的口袋
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 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 夜继日焉。

部编版小学语文18文言文二则 铁杵成针 课件(共21张PPT)

部编版小学语文18文言文二则 铁杵成针  课件(共21张PPT)
chǔ
铁杵,用来舂米或捣衣的铁 棒
舂米
捣衣

本文选自宋代祝穆的《方舆胜览.眉州》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 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活动一:初读古文 学习字词
学习提示 自由读文,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可以 联系注释和上下文,理解字义,从而确定读音,把 课文读得准确、流利。
文 男: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女:他路过一条小溪,见到一位老妇人在那里磨一根铁棒。
白 男:问之,曰:“欲作针。”

女:李白问这位老妇人在干什么。老妇人说:“我要把这根铁棒磨
成针。”
读 男: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女:李白被这位老妇人的意志所感动,于是就回去勤奋学习,完成
学业。
1.抓关键词概括主要内容
太白感其意,( 还卒业
)。
活动四:品味人物,感悟道理 读一读描写人物的语句,你从中感受到他们怎样的品质。
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运 用 《 囊 萤 夜 读 》 中 的 词 语 填 空 。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恭勤不倦
博学多通
以夜继日
太白( ),( ),终( )。
活动五:拓展延学,勤学故事讲一讲
注意:1分钟时间能读几遍读几遍
一读:读准字音
铁杵成针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 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回去完成了学业
还{ huán: 返回回去 hái: 仍旧
二读:读好节奏
要求:有标点符号的地方读出停顿, 没标点符号的根据意思划分节奏读出停顿。
3.本文写了匡衡的哪件事?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4.说一说,匡衡身上有哪些你值得学习的品质呢?(完成题单第四题)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8《文言文二则:铁杵成针》课件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8《文言文二则:铁杵成针》课件

放弃
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
完成
离去
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铁杵成针
传说
倒装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
放弃
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
完成
离去
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铁杵成针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 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 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huán
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铁杵成针
chuán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
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
huán
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小组合作学习:
自读课文,运用看注释、扩词语、联系 上下文等方法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并在小组 内说一说。
铁杵成针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 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 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铁杵成针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 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 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铁杵成针
传说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
排演课本剧
《铁杵成针》
温馨提示: 排演时,要演出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
铁杵成针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 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铁杵成针:比喻只要有恒心,肯努力, 多难的事都能做成功。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22文言文二则--铁杵成针(16张PPT)部编版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22文言文二则--铁杵成针(16张PPT)部编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逢 经过一条小溪,遇到一位(
)正在(棒 。),用来做( )。
经过一条小溪,遇到一位( )正在( ),用来做( )。
还卒业:回半去完包成了围学业结。 构 是 : 这 。
感其意:被她的意志感动。
zú 李白一生写过许多脍炙人口、流传千古方的古:诗,正有诗在仙之。称。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李白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故事告诉我们:只要( ),就能学有所成。
我 译《文铁: 杵磨成针针溪》在讲眉的州是象大耳诗山人的李山白脚小下时。候铁读书杵不顺:,弃学用途中来偶遇舂一老米妇人或用(捣 )衣,对自的己的铁触动很大,终于发奋读书,最终学有大成。
读 课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

磨针溪:溪水的名字
象耳山:地点
译文: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的山脚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世传:世世代代相传
未成: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
弃去:放弃学习离开

译文: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
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
离开了。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译文:李白被她的意志感动,(就)
回去完成了学业。






从对人物的描写中,你感受到了李白的
什么品质?






读准字音,注意词句之间的停顿。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 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 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 /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8文言文二则《铁杵成针》 课件(共19张PPT)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8文言文二则《铁杵成针》  课件(共19张PPT)

注释 ①【晨夕】从早到晚 ②【至】等到 ③【疲】疲倦 ④【以绳系头】用绳子绑头发 ⑤【大儒】大学问家
作业布置
• 大声朗读课文三遍。 • 回家将故事说给你的家人听。
“当我______时,我也需要这种意志。”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复述
背诵
磨针溪,在(
)。世传(
)读书山中,
未成,(
)。 过是溪,逢( )方( )。
问之,曰:“( )。”太白( ),还( )。
拓展学习《头悬梁》
孙敬,好学,晨夕①不休。及至②眠睡疲③寝,


以绳系头④ ,悬屋梁。后为当世大儒。
默读课文,找出故事的要素。
时间
世传
世间 相传
地点 象耳山下磨针溪
人物 李白 老媪
起因 经过 结果
起因 完成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放弃离开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 ——《司马光》
理解句意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①李白没有完成学业,你 有什么想问他吗?
②李白会如何呢?
质疑课题
chǔ
铁杵成针
chōng
铁杵,用来舂米或捣衣的铁棒。
读了课题,你什么疑问吗?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认读生字
mó ǎo
磨媪
认读词语
磨针溪 李太白 逢老媪 欲作针
象耳山 过是溪 磨铁杵 感其意
铁杵成针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 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 白/感其意,还/卒业。
经过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是〕这
是:与“否”相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知研读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 磨针溪,坐落在眉州的象牙山下。
交代了事情发生的地点——磨针溪边。
感知研读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世世代代相传,李白在山中读书的 时候,没有完成(自己的学业),就放 弃(学习)离开了。
你觉得学习时的李白是怎样的?
感知研读
小组成员之间交流讨论:
李白在山上学习时,没有学成就放弃 了,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讲给大家说。
铁杵成针
展示导入
一起诵读李白诗词。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赠汪伦》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静夜思》
比一比谁读得最好!
人物解读
李白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 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 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 《行路难》、《蜀道难》、《将进 酒》、《越女词》、《早发白帝城》 等多首。
课堂展示
李白在山下磨针溪遇到了一个“老媪”,他看到了什么?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课堂展示
老奶奶要将铁杵磨成针,你怎样想这件事情呢?
课堂展示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太白感的什么“意”呢? 他为什么“还”呢?猜想读音。 他会怎样“学习”到卒业呢?
感知研读
通过我们的学习和讨 论,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感知内容
认真听读文章,解决生字问题,规范断句,了解 文章的主要内容。
朗读感知
根据课本上的读音和注释,自读课文: 1、读准字音,注意断句。把课文读两遍。 2、同桌互相听读,讨论、修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和不 恰当的停顿,把有疑问的地方画出来。
朗读感知
我们一起读课文,注意停顿的位置哦!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 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 “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zú)业。
感知想象
默读课文,思考:文中出现了哪几个人物?读 一读他们的做法,并尝试表演读。
朗读感知
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听读一遍朗读,分别对同学的 断句提出评价。
读古文语速要慢,把握好 停顿和语调,把文章读熟。
感知研读
疏通全文,理解大意。
边读边看注释,把课文读懂。 合作理解每个句子的含义。 不懂的地方组内交流。
学写生字

蜂逢锋



翠 卒醉


观察字形,用自己的方法识记生字,想 一想:书写时应该注故事的道理 说给家人,听一听他们的意见。
感知研读
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练讲故事
不看课文,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故事的内容,讲 这个故事给同学听。
故事的内容要符合原文的意思。 不要遗漏故事情节。 可以添加自己的合理想象。 每个人都用讲故事的语气和语调。 讲的故事要流利完整。
课堂展示
排练课本剧《铁杵成针》:一个放弃学业的小男孩 在磨针溪边遇到了一个老奶奶……
感知研读
试着借助注释,说说句子的含义。铁杵:用来舂米或捣衣的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铁棒。 是:这。
方:正在。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感其意:被她的意志感动。
还卒业:回去完成了学业。
感知研读
带着问题再读课文。
问题: 文中的李白为什么弃去? 李白在途中遇到了什么? 李白“感其意”的“意”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