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二历史优秀课件1.3宋明理学(人民版必修3)

合集下载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3 宋明理学 33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3 宋明理学 33ppt
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1)南宋思想家陆九渊是心学的开创者
(2)王守仁,世称阳明先生。他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 论,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陆九渊(1139-1193)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心皆是理,心即理也 。”
“此心此理,我固有之,所谓万 物皆备于我,昔之圣贤先得我心
之所同然者耳。”
(3)社会政治理论
材料三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 得之而为地,……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
——《朱文公文集》
天理即“三纲五常”,就是儒家的
道德伦理和等级秩序
4.程朱理学的历史影响
理学家的思想,……因其目的是“卫道”,表示其文化的 保守性格,……他们的思想,……将人欲与天理对立,抹 杀个人私利观,替以后专制皇权加强张本,其影响所及, 达几百年。
儒(根本)
(目的)
它是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哲学思想体系。
主要流派有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标志着儒家思想的成熟。
三教合一之三教图
■简介:右图绘佛、道、儒三教
的创始人释迦牟尼、老子、孔 子三人于一图。之中,似正在 辩经论道,体现了中国古代三 教合一的社会思潮。画中释氏 跌坐于菩提树下成为画面主体, 老子坐于蒲草之上,与一身士 大夫装束的孔子相对。
儒家思想的演变
演变线索
春秋 应运而生
战国 蔚然大宗
秦朝 遭到打击
西汉武帝 正统思想
魏晋南北朝 面临挑战
隋唐 新发展
宋明 新体系—理学
明清之际 批判继承,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
新思想体系
“理学”的概念:
道、佛
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
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是三教合一的产物。

人民版 高中历史 必修三1.3 宋明理学 31PPT优质课件

人民版 高中历史 必修三1.3 宋明理学 31PPT优质课件

一、三教合一(魏晋隋唐儒学的发展)
1.魏晋南北朝时期 佛教盛行并本土化,道教传播广 2.隋朝时期 儒学提出“三教合归儒”、“三教合一”
红花白藕青荷叶,三教原来是一家。 《三教图》清·丁云鹏
一、三教合一(魏晋隋唐儒学的发展)
1.魏晋南北朝时期 佛教盛行并本土化,道教传播广 2.隋朝时期 儒学提出“三教合归儒”、“三教合一” 3.唐朝时期 ①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
3.代表人物
宋明理学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兄程颢 弟程颐
(北
宋)
创立
客观唯心主义
朱熹 (南
成熟
陆九渊 王守仁
宋) (明朝)


主观唯心主义
二、程朱理学
4.思想主张:
材料一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 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 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 而不在。
3.儒学本身思辨性、理论性不足。
(汉唐儒学偏于训诂、注疏,墨守定论,对古代 经典不敢有所突破)
二、程朱理学
1.背景:P黑165
①政治上:长期分裂,纲常松弛,不利统一,统治者 倡导儒学 ②经济、文化上:宋代农业、手工业经济的发展,科 技文化的进步。理学家对自然及社会规律的思考正是 宋科技文化发展的结果。 ③思想上:从魏晋至唐,儒、佛、道三教长期论争和 融合奠定了基础;北宋初期思想控制较宽松。
“仁”是人的爱心及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清雍正帝宣称:“若无孔子之教……势必以小加 大,以少陵长,以贱妨贵,尊卑倒置,上下无等, 干名犯分,越礼悖义,所谓君不君、臣不臣、父不 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其为世道人心 之害,尚可胜言哉!”——《东华录》雍正朝

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 (共26张)精品PPT课件

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 (共26张)精品PPT课件

⑴宋代为加强中央集权,重文轻武,倡导尊儒读经,学术活跃;
⑵宋代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推动文化思想的发展;
⑶宋代科举制的发展,儒士有重修养、明气节、参政事的风气;
⑷从魏晋至唐,儒、佛、道三教长期争论和融合奠定了基础。
3、实质:理学以儒家的纲常伦理来约束社会,维护封建专制统 治,遏制人们的自然欲求。
陆九渊:“心即理也”;
(1)主要观点:“心即理也”; (2)方法论:“发明本心”。
风吹旗动,一位僧人说是旗动; 另一位说是风动;慧能过去跟 这两位僧人说,既不是风动,
也不是旗动,是仁者心动。
材料四:心之本体,原是个天理,原无非理;良知是天理之昭明灵觉 处,故良知即天理。
材料五:知是心的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 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 。
材料六:“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思考:概括王阳明的主要观点? 王阳明:“致良知”。 (1)思想核心:“致良知”; (2)方法论:“克服私欲,恢复良知。” 思考:材料六体现了什么观点?
重树思想标准(良知)的重要性; (3)积极:强调了自我的主动作用,激励人们发奋立志。
试试比较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
材料五: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 通处。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⑶ 理学的方法论:“格物致知”。(格物:研究,接触事物;致
知:获得知识.即通过实践、学习,在体会各种知识的基础上,明白先 天存在的“理”。实质:不在于求科学之真,而在于明德至善。)
思考:格物致知与实践出真知的区别?
材料三 清·丁云鹏《三教图》。此图 绘佛、道、儒三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 老子、孔子三人于一图之中,似正在辩 经论道,体现了中国古代“三教合一” 的社会思潮。画面中,释氏趺(fū)坐于 菩提树下成为画面主体,老子坐于蒲草 之上,与一身士大夫装束的孔子相对。

2013年高二历史说课课件41.3宋明理学(人教版必修3)

2013年高二历史说课课件41.3宋明理学(人教版必修3)

—学—王生阳了明解“四朱句熹教、” 王阳明的人性论。
【探究】
1、探究程朱理学兴起的背景。 2、探究社会政治、经济对思想文化的影响。
探究理学——追问“理”的由来
炼汞烧铅四十年, 至今犹在药炉前。
—唐●高骈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唐●杜牧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
吟诵唐诗,老师点拨, “以诗证史” ,让学 生感受:由于佛、道盛 行,儒学的正统地位受 到挑战。
材 “料 发二 明:本陆心九”渊。认为明“理”设的计方意法图是:: 使
学生了解朱熹、 陆九渊的方法论。
感知理学——走进“理”的天地
材料一: “性即理也,当然之理,无有不善者, 故孟子之言性,指性之本而言。”
——《朱子语类》
材知料善一 知: 恶是良无知善,无为恶善心去之恶体是,格有物善设。有计恶意意图之动:,使
教法 学法
问题探究法 概念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
阅读与探究 自主与合作 体验与反思源自三、说教学流程导入
宋明理学
感知
探究
感悟
【导入】
2006年11月20日早晨, 南京老太徐寿兰在南京水西 门广场一公交站台等车时, 被撞倒摔成骨折。老太指认 撞人者是刚下车的小伙彭宇 ,彭宇表示无辜。后来南京 市鼓楼区法院判决彭宇给付
探讨理学背 景及发展历程, 掌握分析历史现 象的方法;学习 从政治、经济、 文化的角度分析 历史问题。
让学生感 受中国传统文 化的魅力;感 悟儒家知识分 子的历史使命 感与社会责任 感。
3、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宋明理学的内容和地位
(2)教学难点 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和评价宋明理学
二、说教法学法
必修Ⅲ第一单元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课件:1.3《宋明理学》 (共22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课件:1.3《宋明理学》 (共22张PPT)
——北宋学者
从儒学思想自身来看,它的统治地位为何会受到 佛教、道教的冲击?
传统儒学充斥伦理说教,不能对人的生老病死 提供解释和安慰,而这正是佛、道思想的优势。
一、儒学的困境
1.魏晋南北朝时期:
国家分裂,社会动荡,战乱频繁
佛教、道教迅速传播
儒学出现危机
2.隋唐时期: 三教合一
唐高祖李渊为了自高门第,和老子认本家。唐太宗自称“朕之本系, 起自柱下”,以老子为始祖……。
“理”是世界的本原
外在 格物致知
理在心中
心即理、 致良知、知行合一
陆王心学对程朱理学的新发展
陆王心学将一切合理性的根源从外在的天理转 化为内在的良知,把客观唯心主义发展为主观唯心 主义,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完成,理 学的重心转向了在儒家信仰支配下的生命实践。宋 明理学历经几百年的发展,推动儒学走向复兴。
东汉末期,道教开始在下层民众中流行,道教以“道”为 最高信仰,以神仙信仰为核心内容,以丹道法术为修炼途径,以 得道成仙为终极目标,追求自然和谐、国家太平、社会安定、 家庭和睦,相信修道积德者能够幸福快乐。
东晋时道教日盛,不仅有皇帝、大臣信奉,下层民众中也 拥有众多的信徒。
一、儒学的困境
“儒失其守,教化坠于地。凡所以修身正心, 养生送死,举无其柄。当是时也,释之徒以其道鼓 行之,焉往而不利云云。”
⊙陆王心学
读课本内容归纳陆九渊、王阳明的主张
陆九渊
世 “心”是万物的本原 界 “心”即“理” 观 “宇宙便是吾心,吾
心即是真理”
王阳明
“心外无物” “心外无理”
认 穷理不必向心外探求, 识 反省内心就得天理 。 论
“致良知” “知行合一”
一次王阳明与朋友同游南镇,友人指着岩中花 树问道:“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 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王阳明回答说:“你未看 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既来看此花,则此花 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

人民版高二历史必修三1.3宋明理学课件 高中历史精品公开课

人民版高二历史必修三1.3宋明理学课件 高中历史精品公开课

为五常……
——《朱文公文集》
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
朋友岂不是天理?
——《四书章句集注》
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未有天理人欲夹杂者。去其气质
之偏,物欲之蔽,以复其性,以尽其伦。Fra bibliotek——《朱子语类》
“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法则, 反映到社会就是“三纲五常”,就是儒 家的伦理道德。
张载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程颢、程颐兄弟合称“二程”:提出理学 的最高范畴“天理”,天理的核心是“仁”, 仁者不但能化物于无形,而且能获得高度 的主体自由和极大的精神满足,这就是 “孔颜之乐”。
孔子的“孔颜之乐”:安贫乐道
程颢
程颐
点击添加你的文本Click here to ayodd ur text here
点击添加你的文本Click here to ayodd ur text here
宋明理学
点击添加你的文本Click here to ayodd ur text here
古代中国儒家思想形成发展演变的历程
1、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开始形成和发展 2、秦朝:焚书坑儒,儒学受压制 3、西汉:儒学被确立为正统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 4、东汉末年:儒学的权威性被严重削弱 5、魏晋南北朝:儒学的统治地位进一步被削弱 6、唐朝: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的先声 7、宋明时期:儒学发展成为理学和心学 8、明清之际:理学受到冲击,出现了思想活跃的局面,但是没有 撼动儒学在政治上和文化上的统治地位
(三)理学的成熟: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
1、朱熹的主要思想观点 (1)理气关系(世界本源): 理比气更根本,理先于气,理离不开气; 万物各 有其理,万物之理归一(即太极中的阴阳变化)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课件:第3课 宋明理学(共28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课件:第3课 宋明理学(共28张PPT)
性这自就足是著,向名之的求“理龙于场事悟物道误”也。”王 理。认,不为存“在成于圣外的部道事德物法”则,王、存原在守仁
于哪里?
内心反省 黄宗羲评价王阳明时说“忽悟格物致知之旨,
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21
陆王心学
2.明代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 正心诚意
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 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 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 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 四民异业而同道。——王守仁
28
14
程朱理学
这个贞妇烈女数量的增幅,跟程朱理学获得官方尊 崇的轨迹是同步的。也就是说,当程朱理学从在野的 政治学说蜕变成官方意识形态之后,它的约束对象就 开始发生了错位。——吴钩
我国历代节妇烈女人数统计柱状图
15
程朱理学
材料一:有一个死了丈夫的女人,试用了9种不同的方法 自杀,在受了98天的折磨后,终于自杀成功。死后,她 被当做了女子道德楷模。于是一个刚订婚就死了丈夫的 19岁少女,她的父母逼迫女儿绝食7天却没有成功。很多 人为失掉一个道德模范感到遗憾。——《五四运动史》
27
王守仁,十八岁时开始苦读朱熹的书。 朱圣人用四个字指出了金光大道:格物 穷理。至于到底怎么格,那就不管你了, 愿意怎么格就怎么格。王守仁就开始 “格”上自己家的竹子了,就这么没日 没夜的“格”,不吃不喝的“格”,雷 打不动的“格”,每天呆呆的看着这个 有“理”的竹子,终于,王大师被“格” 病倒了。他第一次产生了疑问:朱圣人 的话是对的吗?这就是中国古代哲学史 上著名的“守仁格竹”。
4
一、理学兴起的背景:
2.唐代:韩愈、李翱,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的先声。
韩愈
反对佛道、提出“道统” 思想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1.3宋明理学课件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1.3宋明理学课件

材料:风吹旗动,一位僧人说是旗动,另一位说是风动,慧能 过去跟这两位僧人说,既不是风动,也不是旗动,是仁者心动。
材料: 王守仁同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指着 山中开花的树木问:“你说天下无心外之物, 山中树上的花自开自落,同我心有何相关? ”王守仁回答:“你不来看此花时,此花与 你的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 一时明白过来,就说明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巅峰对决
朱熹
陆九渊
南宋年间,吕祖谦为调和朱熹“理学”和陆九渊“心 学” 的分歧,出面邀请朱熹、陆九渊等到鹅湖寺, 双方就各自的哲学观点激烈辩论了三天,最终不欢而 散。这就是著名的“鹅湖之会”。
三、陆王心学与理学的发展 代表人物:
陆九渊
王守仁
如何获得理?(方法论)
程朱理学:格物致知(实践) 陆王心学:“发明本心”直接体悟理(内心反省)
程朱理学 认识“理”理是外在的,独
立于人存在的;
异 实现“理” 格物致知
哲学范畴 客观唯心主义
陆王心学 理是内在的“心”
内心反省 主观唯心主义
我们 怎样 看待 理学?
观点争鸣
观点1 以往对宋明理学,常常批判多于肯定,对朱熹、王 阳明全盘否定说: “宋明理学是封建后期的统治思想,为强化 封建社会后期的统治服务。从政治作用说,理学是思想史上的 浊流。”
• 还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心。 (不同于佛教)
思想大餐
儒家与政治之间的关系?
• “道统论”
历代帝王都是无道之君,道的价值内涵是”三 纲五常”,只有达到仁者境界,才算得道
• “正君心”
道掌握在儒家手里---儒家拥有干预政治的 天然权利---干预政治的关键是设法“正君心 ”----只有君心正,才能正纲常,而后国治天下 太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