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阅读答案: 《完白山人传》(含答案解析)-范文word版 (4页)
2025届吉林省白城市高三(最后冲刺)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5届吉林省白城市高三(最后冲刺)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文学与时尚袁行霈“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这是刘勰《文心雕龙》中两句著名的话。
刘勰所谓“世情”和“时序”,主要指政治状况而言。
但也包括社会风气和时尚在内。
社会风气和时尚对文学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作家的创作思想和作品的内容、风格,都会留下它的印记。
一种诗风的形成,一个诗派的出现,也同它有直接的关系。
为什么玄言诗能占据东晋诗坛达百年之久?这是魏晋以来士大夫崇尚清谈的风气泛滥的结果。
为什么到南朝宋时,山水诗能代替玄言诗而兴起?这与当时士大夫崇尚隐逸的风气有很大关系。
南朝齐、梁时的宫体诗,其风格轻艳纤丽,则是由当时宫廷的风气造成的。
宋朝诗多“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沧浪诗话》),也是与当时士大夫的风尚分不开的。
社会风气和时尚影响小说创作,也不乏突出的例证。
东晋、南朝时期,出现了一批记述名士言谈举止、轶闻琐事的小说,如裴启的《语林》、刘义庆的《世说新语》等等。
早在东汉末年,士族中就流传着品评人物的风气。
魏晋以后,这种风气更盛。
清流名士的一毁一誉,不仅决定着别人名望的高低,还影响其终身的成败。
所以人们对自己的评语都很看重。
在这种时尚之下,一般士族弟子都羡慕名士,想学他们的派头。
于是《世说新语》等记录名士言谈举止的小说,便成为他们必读的“教科书”,广泛地流行起来了。
文学作品对社会风气和时尚的反作用也是不容忽略的。
《三国演义》中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家喻户晓,他们的“义气”遂成为封建时代许多人仿效的榜样。
统治者利用关羽在民间的影响,到处建立关羽庙,称为武庙,与祭祀孔子的文庙并立,以示“天子重英豪”之意。
南昌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南昌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联考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文字,是文明时代的标志。
在我国仰韶文化时期就有了图形文字,殷商时代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现存最早最完备的文字体系。
从甲骨文,金文、小篆到隶书行楷,汉字留住历史的记忆,推动着中华文明的进程。
汉字的构造和演化过程,也体现出我国传统文化的特质、中国人的文化心态和对世界的感知方式。
凝结着中国智慧的汉字,是迄今为止唯一存于世上的古老表意文字,将我们源远流长、灿烂多彩的民族文化凝聚成一个整体。
它所具有的形体美、音律美和意蕴美,使民族文化具备了强大的包容能力。
单字信息含量大,又提升了文字的扩展能力和稳定性,使现代的我们仍然可以阅读2000年前的古代文章,临摹古人的书法。
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揭示了文字“出世”惊心动魄的力量。
而今天,汉字随着海内外修习者的不断增多,也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散播到世界各地。
识字,更思“知”字。
(选自孟杨《汉字,筑起心中的长城》,有删改)材料二汉字并不好学,笔画之间看似没有任何逻辑关联的汉字让斯睿德吃尽了苦头。
斯睿德萌发了将汉字字源存入计算机的想法。
斯睿德自己动手,筹建专门网站,雇用了一名华裔女士帮他扫描《说文解字》《金文编》《甲骨文编》和《六书通》上的所有字源。
2001年,网站上线。
网站快建成时,斯睿德在硅谷的高薪工作没了,他找了份河道管理员的工作。
57岁时,他失业了。
他的汉宇字源网办的越久,生活就越清贫。
2011年的一天,他忽然发现网站在一小时内获得了超过100美元的捐款。
2025届吉林省白山市第一中学高三3月份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5届吉林省白山市第一中学高三3月份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流浪地球》的票房奇迹,加上此前《三体》的热销,刘慈欣的作品影响巨大,但社会各界的评价却颇有两极分化之势。
刘慈欣的大多数作品都没有精巧的剧情或百转千回的人物感情,更多是直接甩出一个个宏大震撼的设定,靠设定本身为读者带来审美快感。
在笔下,主人公与他人的情感联结不过是宇宙规律中很小的部分,和人类命运、宇宙洪荒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刘慈欣自称是“一个疯狂的技术主义者”,他坦承自己“喜欢文学因素较少、科幻因素较多的科幻作品,一直认为,透视现实和剖析人性不是科幻小说的任务,更不是它的优势”,甚至有过“把科幻从文学剥离出来”的激进想法。
在写作的过程中,刘慈欣却逐渐意识到需要保持“科学性与文学性的平衡、思想性与可读性的平衡、作为文学的科幻与作为商品的科幻的平衡”,他后来的作品“正是这些平衡的结果”,这“或多或少地背叛了自己的科幻理念”。
刘慈欣对文笔也并不是没有自觉。
他评价阿西莫夫的文笔,“平直、单色调、刚硬、呆板……几乎所有这类文学上的负面词都可以用来形容他的文笔”,却又话锋一转,表示“这种笔调无论如何是不适合文学的,但却很适合科幻,也使他的小说风靡世界”。
刘慈欣对于他敬仰的阿西莫夫的描述,显然也适用于他自己的文风。
(摘编自冰村《刘慈欣:黄金年代的守望者》)材料二:为什么有人认为科幻小说欠缺文学性?科幻小说描绘幻想世界,我们当然能够发现幻想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某些相似性,但是在细节设置和整体结构方面,幻想世界是超出我们现在的社会结构和人的行为心理的。
吉林省白山市2024_2025学年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含解析

B. 沂蒙依据地党政军民熔铸形成了具有强大凝合力和生命力的沂蒙精神,这与中国共产党的坚毅领导密不行分。
C. 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长,因此孟子提出了“政在得民”的“仁政”学说,荀子有了“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论述。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实力。
材料一中心论点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毅领导下,沂蒙依据地党政军民立足于中国革命的宏大实践,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熔铸形成了具有强大凝合力和生命力的沂蒙精神。
A.“沂蒙红嫂”的精神体现了“沂蒙精神”。适合作为论据来论证材料一论点。
“这部歌剧的音乐拥有独特的气质,作曲家栾凯将古典西洋乐、当代流行音乐、中国戏曲和山东民间小调的元素完备融合,大气、抒情、浪漫,同时洋气中又透着山东味”,歌剧电影的音乐融合了多种元素。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银匠满满
第代着冬
鹤游坪的银匠满满,十五岁那年去王官岭学艺,除了背着被褥、粮食,还揣着两颗九岁时换下来的乳牙。依据鹤游坪的习俗,换下的乳牙应当放在虚楼木柱的孔洞里,据说这样有益牙齿生长。满满等牙齿长出来后,把乳牙从孔洞里拿出来揣在身上,时常掏出来看上一眼,仿佛在看另一个自己。
“找个地方埋起来吧。”师父说,“你快要当银匠了,不能像孩子那样只顾玩耍。”
满满到王官岭学会的第一件事,不是烧炉子,也不是运用小铁锤,而是学会不要玩耍。他依据师父的要求,找了只竹筒把乳牙装进去,拿着—把小挖锄,一本正经地到虚楼后面的桃子树下去埋好。路过堂屋时,师父唯一的儿子天赐坐在凳子上看太阳。天赐有先天性眼疾。满满往外面走时,天赐听到了他的脚步声,歪过头来问:“弟弟,你到哪儿去?”
2025届吉林省延边第二中学高考仿真模拟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5届吉林省延边第二中学高考仿真模拟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徐阶,字子升,松江华亭人。
嘉靖二年进士第三,性颖敏,有权略。
皇太子出阁,召拜司经局洗马兼翰林院侍讲。
丁母忧归。
服除,擢国子祭酒..,寻改吏部。
故事,吏部率鐍①门,所接见庶官不数语。
阶折节下之,见必深坐,咨边腹要害、吏治民瘼。
皆自喜得阶意,愿为用。
尚书..熊浃、周用皆重阶。
用卒,闻渊代。
自处前辈,取立断。
阶意不乐,求出避之。
命兼翰林院学②士,寻进礼部尚书。
帝察阶勤,又所撰青词独称旨,召直无逸殿,赐飞鱼服及上方珍馔。
上尊无虚日,廷推吏部尚书,不听,不欲阶去左右也。
嵩怙宠弄权,猜害同列。
既仇夏言置之死,而言尝荐阶,嵩以是忌之。
一日独召对,语及阶,嵩徐曰:“阶所乏非才,但多二心耳。
”盖以其尝请立太子也。
阶危甚,度未可与争,乃谨事嵩,而益精治青词迎帝意。
寻兼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密疏发咸宁侯仇鸾罪状。
阶与鸾尝同直嵩欲因鸾以倾阶及闻鸾罪发自阶乃愕然止而忌阶益甚帝既诛鸾益重阶数与谋边事时议减鸾所益卫卒,阶言:“不可减。
又京营积弱之故,卒不在乏而在冗,宜精汰之,取其廪以资赏费。
”皆用之。
一品满三载,进勋为柱国;满六载,再录子为中书舍人;满九载,改兼吏部尚书。
杨继盛下锦衣..狱,嵩属陆炳究主使。
阶戒炳曰:“即不慎,一及皇子,如宗社何!”又为危语嵩曰:“上惟二子,必不忍以谢公,所罪左右耳。
公奈何显结宫邸怨也。
”嵩惧,乃寝。
倭躏东南,帝数以问阶,阶力主发兵。
又念边卒苦饥,请收畿内麦数十万石,自居庸输宣府,紫荆输大同。
吉林省长春市2025届高三语文质量检测试题四含解析

D项,“达成完全一样”错。结合“‘和而不同’的同等对话理念是中国对待文明异质性问题的实践才智”“我们又可以基于一种文明的‘相通’,达成某种一样的‘和’之才智。基于‘求同存异’的对话看法,以敬重、同等的沟通方式,谋求、构建‘和而不同’的现代性人类文明特征,是对待文明异质性问题的中国方式和中国才智”分析,“达成完全一样”错。
【答案】1. C 2. D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实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变更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细致分析。
A项,强加因果,原文后半句是前半句的具体表现。
人类文明之所以博大精深、引人入胜,正是因为这种异质性里面蕴含着不同民族和国家历史底蕴和文化积淀。文明的独特性与独立性,是现代国家独立性与自主性在文化层面的反映。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文明只有万紫千红之别,但绝无凹凸优劣之分”,事实上形象精确地描述了文明的本质和存在真谛:第一,文明从本质上讲是异质性的;其次,各种人类文明都是同等的;第三,各种文明样态背后关于价值与意义的问题,是可以通过沟通和对话达成某种共识的。对各种人类文明的敬重,事实上彰显的是对人类历史和人类自身的敬重。
我们的打算不足,可能会导致下一场疫情,比埃博拉病毒的危害更严峻。让我们看看埃博拉病毒在过去一年中的发展,大约死了一万人,全部的死者都在西非的三个国家里。之所以没有扩散的缘由有三个:第一个是卫生工作人员做的很多英雄事迹,他们找到很多病人并防止了更多人得病;其次个是病毒的特性,埃博拉病毒不是靠空气传染的,等到你有足够的传染力时,大部分的人已经病得卧床不起了;第三个是因为病毒没有传到城市区,这纯粹是运气好,假如病毒传到了城市区,那么死亡的人数肯定不止于此。
吉林省白山市2024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

绝密★启用前2024年白山市第一次高三模拟考试语文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古代刊印的家训家规有上百种,虽然各起于不同作者的亲身生活经验和文化感受,但主题内容大体相近。
古代家训家规的主要内容是强调尊祖宗、孝父母、和兄弟、严夫妇、训子弟、睦宗族、厚邻里、勉读书、崇勤俭、尚廉洁。
以家庭伦理为主体,以勤俭持家为根本,重视齐家善邻和修身成德。
古代社会里,《大学》八条目中强调修、齐、治、平,而治国平天下是极少数人的事,适用于大多数人的是修身和齐家,即使是治国平天下也要以修身齐家为基础。
所以古代家训都强调道德规范,如苏氏家规“和善必正,语言必谨,举动必端,处事必公,为官必廉,事君必忠,费用必俭,睦人必善,乡里必和”,这八必是通行的道德规范,其普遍的意义,并不限于家族内部。
可见,家风家训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既是官员治家修德的重要资源,也是儒家代表的社会主流价值大众化、深入社会基层的重要渠道。
家规严谨、家风朴厚、家教严正,是古代士大夫的治家理想。
古代家训不只强调以五伦为中心的规范规矩,同时更强调道德修养,推崇忠孝节义、尊尚礼义廉耻,张之洞的家训便是始于“治家”而终于“修身”。
官宦家庭的家训中重视为官之德,也重视常行之德。
杨慎遗训“临利不敢先人,见义不敢后身”,张氏家训强调“一言一行,常思有益于人,唯恐有损于人”,这些家训中为人称道的名训至今脍炙人口。
(摘编自陈来《中国传统文化的家训家规及其现当代意义》)材料二:世家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吉林省白山市2024_2025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吉林省白山市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考生留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必修5、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观赏》。
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20世纪初,美国历史学家房龙在其著作《宽容》中讲,世界上只有小孩子和中国人不知道“透视”。
对于中国人的造型实力,他评价说,中国人画东西是“画不像的,还没有进入到艺术的地步。
但在一千多年前,苏东坡就说:“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这是说论画只知道从形似的角度来看画,那就还没有达到艺术的程度,跟小孩子差不多,两种观念迥然不同。
其实,在秦汉及之前,中国人的造型实力就已经达到很高的程度。
且不说秦始皇兵马俑和汉代的陶俑,只要到敦煌去看壁画和彩塑,用“活敏捷现”是不足以表达它的意味的,它的造型和色调的表现实力已经达到了极高的程度。
所以,中国并不是一个“画不像”的民族,这里面有内在的思想根源,这和中国人的哲学观念有关。
在六朝之前,中国哲学以儒、道哲学为主;东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以后,佛道哲学合流;到隋唐时期,孕育出一个新的思想时代。
这对中国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什么是真实?暮春的一天,白居易去庐山访友,写了一首诗《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他感叹道,暮春山外桃花已然凋零,而深山中的大林寺桃花刚刚开放。
经常缺憾春天已经逝去,无法寻找,不知道却转入山寺中来。
他这里绝不是写不同空间存在的不同物质显现,也不是写时间流转中的气候变更现象,他要讲的是真实的桃花是恒久不落的。
这首诗就是要我们重视这个表象的世界背后的生命真实,世界的真实从外在形貌上把握是远远不够的,而是要靠心灵去体会。
隋唐时期,进入了一种追踪“什么是真实”的课题之中。
中国画叫“丹青”,丹青就是以色调来呈现的意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阅读答案:《完白山人传》(含答案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完白山人传清·包世臣①
山人,安徽怀宁之集贤关人也。
姓邓氏,字石如,其名琰,以敬避今上御名下
一字,遂以字行,而更字顽伯。
集贤关当皖公山下,故又号完白山人。
少眇所
闻见,顾独好刻石,仿汉人印篆甚工。
弱冠,孤露②,即以刻石游。
性廉而尤介,无所合。
山人篆法,以二李③为宗,其分书④遒丽淳质,变化不可方物,
结体极严整而浑融无迹。
山人自谓:“吾篆未及阳冰,而分不减梁鹄。
”余深
信其能择言也。
山人客于梅氏八年。
学既成,梅氏家益匮,不复能客山人。
山人乃复如前,草
履担簦,遍游名山水,以书刻自给。
山人游黄山至歙,鬻篆于贾肆。
武进编修
张惠言教授歙修撰金榜家,编修故深究秦篆,为修撰所器。
编修见山人书于市,归语修撰曰:“今日得见上蔡真迹!”修撰惊问,语以故,遂冒雨偕诣山人于
市侧荒寺。
修撰即备礼客山人。
山人侨居修撰家,编修遂从山人受篆法。
一年,修撰称之于太子太傅户部尚书曹文敏公,文敏请山人作四体千文横卷,字大径寸。
一日而成,文敏叹绝,具白金五百为山人寿。
乾隆庚戌秋,八旬圣节。
文敏以六月入都,强山人同往。
山人独戴草笠,靸芒鞋,策驴,后文敏三日行。
文敏舆从,以山东发水转后,与山人相值于开山。
时巡抚以下命吏,郊迎文敏。
山人策驴过辕门,门者呵止之。
文敏坐堂上,遥
见山人,趋出延入,让上座,遍赞于诸公,曰:“此江南高士邓先生也,其四
体书,皆为国朝第一!”诸公乃大惊,为具车从。
文敏曰:“吾屈先生甚,乃
肯来都,卒不肯同行,愿诸公共成先生之志。
”遂率诸公,送山人至辕门上驴去,乃入就坐。
山人常往来江淮间,鬻书以给旅费。
余以嘉庆七年识山人于镇江,过从十余日。
明年复于扬州相值,山人作太山之游。
至九年秋,山人由山东至常州,过扬不
入城。
及十一月末,始知余与翰风同客扬州。
翰风编修弟也,余始闻山人名自
翰风。
时山人得家书促归里,乃买舟回扬,访余于天心墩,而余适去东台。
山
人俟余至十二月初八,乃语翰风曰:“岁尽矣,去家尚千里,吾不及终待慎伯矣。
”遂解缆。
翌日而余至。
山人归里不复出游,遂以明年十月卒于家,年六
十有三岁。
(选自《艺舟双楫》有删减)
【注】①包世臣:清代学者、书法家、书学理论家。
字慎伯,晚号倦翁、小倦
游阁外史。
②孤露:父母死亡。
③二李:指秦李斯、唐李阳冰。
④分书:书法
的一种。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梅氏家益匮,不复能客山人空乏
B.鬻篆于贾肆卖
C.遍赞于诸公介绍
D.而余适去东台到,往
5.下列句子中,全都能表现邓石如深厚的“书法金石造诣”的一组是()(3分)
①顾独好刻石,仿汉人印篆甚工②其分书遒丽淳质,变化不可方物
③山人篆法,以二李为宗④“今日得见上蔡真迹!”
⑤山人常往来江淮间,鬻书以给旅费
⑥“此江南高士邓先生也,其四体书皆为国朝第一!”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⑥ D.①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完白山人,从小喜好篆刻书法。
20岁左右父母双亡后就开始了浪迹江湖的
生活,常以书法篆刻自给。
他性情正直、孤傲,我行我素。
B.最早发现邓石如书法才华的是对秦篆研究颇深的武进编修张惠言,他在集市上看到邓石如的书法篆刻后说,如同见到了秦代上蔡人李斯的笔墨真迹。
C.乾隆八十岁生日,曹文敏竭力邀请邓石如一同入都。
邓石如戴着草帽,趿拉着草鞋,骑着毛驴,这打扮使他被开山守门士兵拦下,结果未能进入辕门。
D.包世臣是通过张惠言的弟弟张翰风知道邓石如的。
嘉庆七年,包世臣在镇江见到了邓石如,与之交往跟从他学习了十多日。
嘉庆十年,邓石如在家中去世。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修撰惊问,语以故,遂冒雨偕诣山人于市侧荒寺。
(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