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之读后感1500字

合集下载

【推荐】《情人》读后感范文word版本 (3页)

【推荐】《情人》读后感范文word版本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情人》读后感范文杜拉斯写的电影,我看过,《广岛之恋》,黑白的画面,时空倒流的意识流,浓郁的压抑,镜头的物象总是意味深长,晦涩的暗示,令很多观众昏昏欲睡。

但第一次读完她的《情人》,满心欢喜,充满惊喜,哪个女子能写出这般飞扬跋扈的文字,她是杜拉斯,那个靠爱情滋养又绝望的女子,只有她才可以写出这样的旋律。

读《情人》,读者能从文本里感受到她内在强烈的一发不可收拾的感情。

《情人》的内容是说一个十五岁半的女孩与一个有钱的中国公子在湄公河邂逅,并展开了恋情,他们的恋情几乎全是在堤岸那间光线昏暗的公寓做,肉体的交欢,近于疯狂。

这个故事未免太离奇,十五岁半的女孩,穿着镶金条的高跟鞋,戴着不伦不类的男人帽子。

她心里早就预谋一场艳遇,艳遇在她的思想里是势在必得的,所以她不慌不忙,等着他来扯光她的衣服……这就是十五岁半女孩的爱情,她逃课,不为谣言左右,心安理得地踏上那部黑色的小汽车,夜夜与情人欢,甚至白天。

不仅违背道德伦理的爱情很奇特外,杜拉斯笔下的家庭感情也是一大看头,令人好奇。

杜拉斯对母亲和大哥的恨以及对小哥哥的爱,那么强烈,震撼人心。

她是渴望母爱的,一生都是,可偏偏暴涙如她的母亲只爱大儿子——他那该死的大哥,因此,杜拉斯在意象里报复、谋杀母亲和大哥,如:我想杀人,我那个大哥,我真想杀死她,我想要制服他,哪怕仅仅一次,一次也行,我亲眼看着他死。

目的是要当着我母亲的面把她所爱的对象搞掉,为了惩罚她对他的爱;这种爱是那么强烈,又那么邪恶,尤其是为了拯救我的小哥哥……我认为她写作的全部动力就是因为她没有得到母爱而迸发出灵感,那中国情人的感情只不过是个缺陷的补偿,是个陪衬和点缀,情人是她那劣质的皮鞋上面粗俗的金条,她心里明白,她只是不说出来,想隐瞒她渴望母爱的孩童心不曾离开过。

《情人》读后感(精选5篇)

《情人》读后感(精选5篇)

《情人》读后感(精选5篇)《情人》读后感(精选5篇)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总结呢?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情人》读后感(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情人》读后感1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

——《情人》当你老了,皮肉在与地心引力的对抗中败下阵来,岁月撕碎了你曾经娇美的面庞,那些爱你青春欢畅时辰的人不再围转在你身边,那么,唯有一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痛苦的皱纹,而这爱,不会随时间的消失而消逝。

时光总是来去匆匆,在沙漏的流泻中,在行往目的地的路途中,在冬日的枯桠的缝隙中,不缓不急的穿过。

诚然,他是如此的从容不迫,从容不迫到我们都忘记了他的存在,于是忽然地翻开日历,发现圣诞即将来临。

一年两年,就是这样匆匆过去。

前些日子看朋友的相册,一页页地翻,从17到20岁,一岁不落,看到那些曾经稚气未褪的面庞,在一两年之后,已有了变化,成熟稳重渐渐匿于举手投足之中。

我蓦地感到有些恐怖。

岁月在脸上刻下一道一道衰老的痕迹,像一个冷面的杀手,无声无息地将我们引向死亡。

杜拉斯仿佛并不具备完整叙事的能力。

《情人》更像是她一个人的喃喃呓语,文字支离破碎,仅仅作为情感表达的需要,在平静流淌的文字下汹涌的情感猛烈地冲撞。

那个白人少女受到的无可释放的家庭压抑,中国男人本性的怯懦,都从对方那里获得了弥补。

白人少女,从头到尾都不曾说出那个中国男人的名字,而电话那头的那个人却告诉她“他会爱她爱到他死。

”不得不爱,不能不爱,白人少女的出现之于中国男人,恰似枯冷无光的冬日里的盛夏,将他身体内所有冬眠着的情感释放出来,爱已经深入骨髓,随血液在身体内滚动,生命不死,爱情不死,即便身边是珠翠满头金玉满身的温顺妻子,那个身影却一直一直横陈在他的眼前。

一两年的相处时光已把从此以后的人生格调一一描绘下,故此,中国男人的爱是不死的。

这是一个老人在耄耋之年的回忆。

情人读后感,小说情人读后感,情人读书笔记

情人读后感,小说情人读后感,情人读书笔记

情人读后感,小说情人读后感,情人读书笔记).她在他身上感受到了被爱和温情,迷失在两人这种小小的快乐中并曾一度为了这段爱情奋不顾身.可是,由于两人家境背景的悬殊,最终两人还是劳雁纷飞,各奔西东.作者在描写少女对待华裔少爷的感情和态度时,语气平淡乃至淡陌,这种淡陌,我理解成是作者的超然和淡定,在这种超然和淡定的背后,我看到了她对这段无望爱情的深深地无奈和恋恋地不舍.毕竟,他是第一个带给她温暖,体贴和爱情的人,也是后来带给她切肤之痛的人.联想到人世间各种各样的爱情,有希望的,没希望的,轰轰烈烈的,平淡无奇的,只要是赋予真心,认认真真的爱了,无一例外会让人刻骨铭心,终生难忘!情人读后感(三)我已经老了,有一天,在一处公共场所的大厅里,有一个男人向我走来。

他主动介绍自己,他对我说:我认识你,永远记得你。

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美,现在,我是特为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现在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那时你是年轻女人,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

仅仅几句话的开端就把我吸引住了,不太喜欢看外国的作品,因为翻译者已经按照自己的感觉把作者原来的情感改变。

而《情人》的开端被杜拉斯寥寥几语诠释的深厚而浓烈。

自此喜欢情人,喜欢杜拉斯。

《情人》可以说是一部自传体小说,至少具有浓郁的自传色彩。

小说以一个年仅十六岁的法国少女,在渡江时与一个中国富家少爷邂逅开始,沿着这条叙述线索,渲染出一幕疯狂而绝望的爱情悲剧。

浓厚的自传色彩,不同凡响的爱情叙述,使杜拉斯成为当代法国独树一帜的艺术家。

小说《情人》以一个法国少女与中国少爷在越南西贡偶遇的经历为叙述线索,它通篇渲染了一种疯狂而悲绝的爱情,蕴藏了生命最大的激情。

她在引导着读者进入一个生活与艺术交织的空间,领略着异国情调,承受着生命中最沉重、最美好的压抑在充满黑色的情绪流淌中,最为重要的是她突然就唤醒了你的记忆,往昔的一切如花朵在脑海里开放出绚丽的姿容。

这里记录了一种不可思议的奇特的经历,特别是在黑夜降临的时候,我们正在沉睡,这种经历就像无声的音乐,覆盖了我们赤裸而美好的肉体,在心灵的底层静静地睡着。

阅读《情人》的心得体会

阅读《情人》的心得体会

阅读《情人》的心得体会《情人》是一部让人动容的小说,通过描述主人公之间的情感纠葛和悲欢离合,深刻揭示了爱情的复杂性和人性的脆弱性。

从这部小说中,我体会到了很多关于爱情与人性的重要观点和思考。

首先,小说中展现了爱情的复杂性。

主人公们之间的爱情故事并不像童话般简单甜蜜,而是经历了很多考验和困难。

作者通过描写角色间的矛盾和纠葛,生动地刻画出了真实而复杂的爱情关系。

例如,在小说中,主人公们既深爱对方,又因为一些误解和外部因素而产生了矛盾和冲突。

这种复杂性让我深思:爱情并不是简单的甜蜜和快乐,它也需要双方的努力和包容。

同时,爱情的成长需要时间和经历的洗礼。

其次,小说揭示了人性的脆弱性。

在《情人》中,主人公们经历了很多挫折和伤痛,他们的内心受到了巨大的伤害。

小说通过描写角色的内心独白和情感交流,展示了人性脆弱的一面。

我们无法控制他人的行为和心态,也无法预知未来的发展,只能在现实面前保持坚强和勇敢。

作者通过这样的情节安排,提醒我们要学会面对困难和伤痛,要勇敢地面对现实,并从中汲取力量去成长。

此外,小说中还揭示了社会与爱情的冲突。

主人公们的爱情不仅受到了彼此间的矛盾,还受到了社会道德观念的束缚和外部压力的干扰。

这让我想起了现实生活中,许多人面对的困境:在追求自己内心真实感情的同时,又要面对社会价值观的压力和道德禁锢。

小说表达了一个观点,即爱情应该是自由而纯粹的,随心而动,而不应该受到他人的评判和限制。

这让我反思了社会对于爱情的束缚,使我更加认识到爱情的珍贵和自由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阅读《情人》让我对爱情和人性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和理解。

爱情不仅是甜蜜和快乐的,它也需要经历考验和危机,才能更加坚固和成熟。

同时,人性的脆弱性使得我们需要勇敢面对人生中的挫折和困境,并从中汲取力量。

社会与爱情的冲突则提醒我们要秉持真诚和自由,无惧外界的评判和束缚。

通过阅读这部小说,我收获了很多关于爱情和人性的观点和思考,这对我今后的生活与成长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情人》读后感

《情人》读后感

《情人》读后感《情人》读后感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

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情人》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情人》读后感篇1今天恰值情人节,再度翻出杜拉斯的《情人》,细品其中滋味。

玛格丽特.杜拉斯是法国当代著名的小说家、剧作家、记者和电影艺术家。

70岁那年,她的自传体小说《情人》获得1984年的龚古尔文学奖——法国最高文学奖项。

杜拉斯的父母都是法国小学教师,因轻信当时政府的宣传,背井离乡来到法属印度支那殖民地(越南西贡),希望能在当地发财。

但父亲在玛格丽特年幼时就因病告别了人世,留下母亲玛丽·多纳迪厄一人靠微薄的薪金抚养3个孩子,家境非常贫寒。

第一次知道杜拉斯是在王小波的《一只特立独行的猪》里,王小波对作者杜拉斯及译者王道乾都极为推崇,他说“就如达.芬奇画出了他的杰作,别人不肯看,那是别人的错,不是达.芬奇的错;米开朗琪罗雕出了他的杰作,别人不肯看,那是别人的错,不是米开朗琪罗的错。

现代小说有这样的杰作,人若不肯看小说,那是人的错,不是小说的错。

”《情人》就是这样一部小说。

鬓飞霜雪的杜拉斯用饱含深情的文字写出《情人》,晦涩难懂的文字,现实和回忆交织的架构,澎湃又低沉的情感,会让人无所适从。

她的书是需要反复阅读的,我觉得看任何小说,都要了解作者的生平性格爱好,小说描写的生活场景,只要慢慢捋顺这些的脉络,就会明白作者想表达什么,会有柳暗花明的欣喜。

小说开始非常简单,年纪愈大,我愈认可大道至简,敢于如此开头的人,往往比较彻悟:我已经老了。

有一天,在一处公共场所的大厅里,有一个男人向我走来。

他主动介绍自己,他对我说:“我认识你,永远记得你。

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美,现在,我是特为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现在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那时你是年轻女人,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

”“继而引出极度的痛苦,深可悲戚的情景,而运笔又偏于枯冷,激情潜于其下,悲剧内容既十分沉重又弥漫全篇,很是低沉悲伤。

《情人》读后感:异国恋情与人性的挣脱

《情人》读后感:异国恋情与人性的挣脱

《情人》读后感:异国恋情与人性的挣脱在阅读了法国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的小说《情人》之后,我被小说中所描绘的异国恋情和人性的挣脱深深打动。

这部小说以其独特的叙述风格和深刻的情感描绘,让我对爱情、自我和社会的认知有了新的思考。

第一章:情人的初遇小说的开头,主人公莫奈克与埃利奥特在胡志明市的一个咖啡馆相遇。

莫奈克是一个年轻的法国女子,而埃利奥特则是一个富有的中国商人。

他们之间的语言不通,文化差异巨大,但他们却在这个陌生的城市中相互吸引。

通过杜拉斯细腻的描写,我感受到了异国之间的吸引力,并开始思考两个人如何在这种情况下建立起联系。

第二章:爱情的萌芽莫奈克和埃利奥特之间的关系最初是建立在身体的吸引力上的。

他们之间没有共同语言,无法进行深入的交流,但他们通过身体语言和眼神交流,逐渐建立起亲密的关系。

这种爱情的萌芽让我思考,爱情是否真的需要语言的沟通,还是更多的是一种灵魂的交流和身体的吸引第三章:爱情与自我随着莫奈克和埃利奥特的关系的发展,他们开始逃避现实世界,将彼此的存在当作一个避风港。

他们在胡志明市的一间小房间中度过了许多美好的时光,忘记了外面的世界。

但与此同时,他们也逐渐失去了自我,将自己完全融入到这个异国他乡的爱情之中。

小说中的莫奈克为了和埃利奥特在一起,放弃了自己的梦想和事业,成为了埃利奥特的情人。

这使我不禁反思,爱情中的自我牺牲是否真的值得,是否有必要将自己完全奉献给另一个人第四章:挣脱与失望随着时间的推移,莫奈克和埃利奥特的爱情逐渐疲惫。

他们发现他们之间的差异和文化冲突越来越大,无法继续维持下去。

最终,他们分手了。

当他们回到各自的国家,重新回到现实生活中时,他们都感到了一种失望和空虚。

他们曾经的爱情不再存在,他们不再是彼此的依靠,他们开始重新面对自己的生活。

这一过程使我深思:在爱情中,我们是如何挣脱和重新找回自己的第五章:回忆与成长小说的结尾,莫奈克回到了胡志明市,回到了他们曾经居住的小房间。

情人杜拉斯读后感范文

情人杜拉斯读后感范文

情人杜拉斯读后感范文
情人杜拉斯读后感
杜拉斯的《情人》是一部充满诗意的小说,故事情节简单,但却打动了我的心。

小说讲述了一个法国人与一个中国女人之间的爱情故事,揭示出了种族、文化、性别等方面的不同,引发了我对人类关系的思考。

首先,情人之间的爱情并不是简单的爱,而是一种极具奉献精神的爱情。

在小说中,男主角和女主角年龄差距悬殊,他们之间的感情充满了挑战和困难,但又充满了彼此之间的理解和包容。

男主角对女主角的爱犹如一种信仰,他们之间的爱情不仅是肉体的,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契合。

其次,小说中的情节设计巧妙,让人不禁深思。

比如,女主角出现在男主角生活中的时候,她穿着一袭红衣,犹如鲜花一般,给男主角带来了新的生活。

同时,这也象征着女主角来自中国的文化背景,以及她与男主角之间的种族差异。

这些细节都反映出了作者对人类关系的深刻洞察和思考。

最后,小说的语言也十分优美。

杜拉斯的笔法简洁而深刻,字里行间
透露出一种深情厚谊。

读着读着,我仿佛能听到作者在我的耳边低语,让我陶醉于故事情节中。

总之,杜拉斯的《情人》是一部值得深思的小说。

它教会了我如何理解爱情,如何面对文化差异和种族隔阂,更是让我学会了如何去欣赏一部真正的文学作品。

我相信,这部小说会在我的生命中留下深深的印记,让我不断思考人类之间的关系。

《情人》读后感

《情人》读后感

《情人》读后感在阅读完《情人》这本书后,我深深地被故事所触动,感受到了许多情感上的共鸣。

这篇读后感将通过几个方面来表达我对这本书的理解和感受:人物塑造、情感描写以及主题思想。

首先,我对《情人》中的人物塑造印象深刻。

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栩栩如生。

无名的男主人公经历了追寻自我的旅程,最终在爱情的荒漠中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与此同时,他的爱人沉默寡言,却藏着一颗深深的情感之火。

作者巧妙地展示了两位主人公在不同的生活环境和情感状态下的成长和变化,使读者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他们的内心纠葛和痛苦。

其次,情感描写是《情人》中的一大亮点。

作者运用细腻的语言和生动的描写,将人物的情感状态直观地展现出来。

无名在孤独中寻找自我,渴望与爱人相守;而爱人则深藏着对无名的爱恋,却又将之深埋在内心深处。

他们的相遇、相拥与分离,都在情感的旋律中交织出一幕幕动人的画面。

通过作者对情感细微之处的刻画,读者更能够深入地理解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并且对其所经历的情感起伏有了更加深刻的感受。

最后,我想谈谈《情人》所传递的主题思想。

这本书讲述了一个爱与自由的故事,强调了追寻真我和实现自由的重要性。

主人公通过独自一人的旅程,逐渐认识到对自由的渴望和对约束的排斥。

他用爱情来尝试填补内心的空白,而这段爱情又成为他实现内心自由的关键。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反思我们自己在生活中的选择是否真正符合内心的渴望,是否勇敢追求内心真正的自由。

综上所述,《情人》是一部令人动容的作品,通过对人物塑造、情感描写和主题思想的刻画,作者生动地展示了主人公的成长和自我认知的过程。

这本书引起了我的共鸣,让我思考了生活中的爱与自由,以及追寻真我和实现内心自由的重要性。

我相信,《情人》将继续引领读者在情感和思想上的深入思考和探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人》之读后感1500字
暑假里一个烈日炎炎的午后,我躺在床上百无聊赖,便随手翻起了玛格丽特杜拉斯的《情人》,一下子就被这本薄薄的小书深深地吸引住了。

开头是这么写的:我已经上了年纪,有一天,在一处公共场所的大厅里,有个男人朝我走过来。

他在做了一番自我介绍之后对我说:“我始终认识您。

大家都说您年轻的时候很漂亮,而我是想告诉您,依我看来,您现在比年轻的时候更漂亮,您从前那张少女的面孔远不如今天这副被毁坏的容颜更使我喜欢。

”多么温情默默的开头,让我想起了叶芝的那首诗《当你老了》,“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痛苦的皱纹”。

我猜想,《情人》一定是一个无比动人的爱情故事,或许还很传奇。

怀着无比期待和激动的心情,我一口气就看完了这本书。

读完之
后,感觉内心特别压抑、字里行间那种悲凄感、颓靡感、孤独感令我喘不过气,杜拉斯不愧是大师,《情人》确实给人以震撼的快感。


中有两个情节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一个是白人姑娘透过人山人海看到自己的情人结婚的情景,四目相对时那男人眼中的孱弱与无奈和女孩眼中带着坚强和倔强的近似绝望的神情;中国有句古诗“恨不相逢未嫁时”就算相逢未嫁时有什么用呢,目睹心爱的人结婚还要什么比这更残酷和凄惶呢?!另一个情节是女孩在归国的轮渡上,看到巨轮笛声长鸣,吊板缓缓升起,拖轮启航远离岸边时,她开始饮泣了,但那是既没有眼泪,又没有声音的低泣,就连前来送行的妈妈和小哥哥都不曾发现。

她伤心欲绝,也像上次一样倚船栏上,她知道情人也正在凝望自己。

悲哉!我离君天涯,君隔我海角。

“她突然不敢
肯定她没爱过这个男人,没有这种她没有见过的爱情,因为这爱情已经在历史中消逝,就象流水消失在沙漠里一样。

可现在,也仅仅是现在,当这首乐曲撒遍大海的时候,她才重新发现这种业已消逝的爱情。

”无论女孩以前如何否定她爱那个男人,此情此景下,分别在即,她也
只能放纵自己低低的啜泣,那是何等的无望阿,或许这辈子再无法缘相见吧,而她那么努力压抑的情感其实一直都在,浓郁似火般被她浇灭在心间。

情极至毒呵!
这本书让我想起作家池莉的一句话:文学是一个关于绝望的故事。

的确,《情人》之所以被那么多人喜欢也许就在这绝望中的爱情吧。

一个贫穷的生活艰辛的白人女孩和一个中国的富家少爷在半殖民地
的越南,跨越种族、跨越偏见、跨越阶层相爱了,这爱本身就是一种无望,一种对非理性的偏执与迷恋,压抑感与绝望感在书中随处可见。

抛开那些炫丽的写作技巧,大量的意识流和心理描写以及纵横交错的时空变换,我认为作品本身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还在于情感。

杜拉斯写这部自传性小说时候的心境我们不得而知,可我猜想,过了那么多年已经功成名就的她却始终忘不了16岁的那段短暂而悲壮的爱情,初
恋的记忆穿越时空,还停留在对一段爱情的回眸和对一个男人的怀念之中。

它的爆发可以划破沉寂的长空,震惊整个世界,这该是怎样刻骨铭心的一段恋情!就像作品最后那个中国男人说“他和从前一样,
仍然爱着她,说他永远无法扯断对她的爱,他将至死爱着她”,情深不寿,正因为爱得深,那种无法爱、爱不到的煎熬才来得深刻、来得长久。

我认为,《情人》整本书其实就是杜拉斯在向我们讲述一个关乎绝望的故事。

爱情是孤独和绝望结出来的红苹果,鲜嫩美好的外表下是绝望的毒汁在四溢阿!我读过的西方文学作品中关于爱情绝望的女性还有两个。

一个是狄更斯《远大前程》中老处女郝维辛小姐,令一个是福克纳《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的艾米丽小姐,两位老处女都是把内心的绝望辐射到生活的其他角落,实施刻毒的爱情计划来折磨他人,而最终驯服她们的都是那比爱情更能持久、那战胜了爱情的熬煎的永恒的长眠。

包括情人在内的这三部作品,的确验证了池莉的那句话,文学是一个关于绝望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后,也许我的记忆里还会有《情人》中的一些琐碎的片段和细节,它并不像巴尔扎克和托尔斯泰的鸿篇巨制那么正统,可它的确让我思考,思考关于爱情、关于生活的那些细腻与微妙之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