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小说的主旨技巧与探究检测卷(含解析)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专项《小说探究》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专项《小说探究》练习题(附答案解析)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16分)阴影与阳光徐慧芬14岁的中学生小蒙觉得自己这几天倒霉透了。
前天,因为出黑板报的缘故,他是最后一个离校的学生。
黑板报出到一半,突然他想看看高年级的黑板报出得怎么样,取取经。
但是人家教室的门已经锁上了。
于是他从自己教室搬来一张凳子。
人站在凳子上,高了,这样他就可以通过墙上的气窗,看到人家教室里的黑板报。
正在他脸贴玻璃、专心张望的时候,值班教师走了过来,有点狐疑地问了一番后,就要他赶快回家。
巧的是,这天夜里,这一层办公室遭窃,所有老师的抽屉都被翻过,连零星小钱都被搜走了。
这样,作为最后一个离校又有点古怪行为的学生,小蒙就有理由被唤到教务处谈话。
虽然班主任和熟悉他的任课教师全部担保他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但是从教务处出来的小蒙仍忍不住掉了眼泪,因为班上竟有不明真相的同学用一种陌生的眼光打量他,其中包括和他挺好的同学。
今天的事就更糟糕了。
小蒙向妈妈哭诉了今天的遭遇:他放学回家途经一个专卖复习资料的书屋,买了两本书,刚准备跨上自行车,迎面一辆卡车突然掉下一个大纸箱。
纸箱破了,里面的儿童玩具散落一地。
待车上司机发现,将车停下来时,周围已有人趁机捡了便宜溜走了。
他看司机挺急,就帮着司机把玩具捡起装回箱子里。
好事做完后,他的自行车却不见了!那是才买不久的新车啊!“好心没好报!小偷太坏了!呜……”小蒙边说边哭,眼泪越流越多。
“哭什么?哭了车子就能回来吗?以后一定要吸取教训。
俗话说,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
妈妈不是要你做一个自私的人,问题是现在风气坏,人心不古,所以要学会保护自己,不要多管闲事,免得招惹是非……”小蒙的妈妈唠唠叨叨边劝边教训儿子。
“你在培养儿子朝自私方向发展吗?”小蒙的爸爸从外面踏进门,听到妻子的话,打趣道。
“你倒还有心情说笑话!你儿子前天为班级做事,被人疑心当贼;今天做好事,被贼偷了车!”小蒙的妈妈把儿子今天的遭遇愤愤地说给丈夫听,一旁的小蒙哭得更厉害了。
2023年新教材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任务突破练九探究小说的标题与主题含解析统编版

任务突破练九探究小说的标题与主题(赋分32分,用时40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6分)文本一岁寒三友(节选)汪曾祺前文内容简介:办草帽厂的王瘦吾、开炮仗店的陶虎臣、画画的靳彝甫三人是老友,人品极好而性情各异。
他们一度都交了好运——草帽厂生意红火,炮仗店揽了大活,靳彝甫靠斗蟋蟀赢了一笔钱。
靳彝甫很高兴,在如意楼定了几个菜,约王瘦吾、陶虎臣来喝酒。
没喝几杯,靳彝甫的孩子拿了一张名片,说是家里来了客。
靳彝甫接过名片一看:“季匋民!”季匋民是本县名闻全国的大画家,同时又是大财主、大收藏家,家里有好田好地、宋元名迹。
他在上海一个艺术专科大学当教授,平常难得回家。
寒暄之后,季匋民说明来意:听说彝甫有几块好田黄,特地来看看。
靳彝甫捧了出来,他托在手里,一块一块,仔仔细细看了。
“好,——好,——好。
匋民平生所见田黄多矣,像这样润的,少。
”他估了估价,说按时下行情,值二百洋。
他很直率地问靳彝甫肯不肯割爱。
靳彝甫也很直率地回答:“不到山穷水尽,不能舍此性命。
”“好!这像个弄笔墨的人说的话!匋民绝不夺人所爱。
不过,如果你有一天想出手,得先尽我。
”“那可以。
”“一言为定。
”“一言为定。
”季匋民又看了靳彝甫的画,建议靳彝甫选出百十件画,到上海去开一个画展。
他还嘱咐靳彝甫,卖了画,有了一点钱,要做两件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靳彝甫的画展不算轰动,但是卖出去几十张画。
报上发了消息,一家画刊还选了他两幅画。
王瘦吾和陶虎臣在家乡看到报,很替他高兴:“彝甫出了名了!”卖了画,靳彝甫真的按照季匋民的建议,“行万里路”去了。
一去三年,很少来信。
①这三年啊!王瘦吾的草帽厂生意很好。
牌子闯出去了,买卖就好做。
全城并无第二家,那四台嗒嗒作响的机子,把想买草帽的客人老远地就吸过来了。
不想遇见一个王伯韬。
这王伯韬买卖豆麦杂粮,做这一行的,有两大特点:其一,是资本雄厚,大都兼营别的生意,什么买卖赚钱,他们就开什么买卖,眼尖手快。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小说文本考题探究(全国通用)04 情节类题(概括故事情节) 含答案解析

2024届高三复习小说考题探究(4):情节类题(概括故事情节)一、考题解读1.考题式样①阅读全文,概括小说主要的故事情节。
②(2022年新课标Ⅰ卷)舟行江上,子胥的思绪随着他在江上的所见所感而逐步生发展开。
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
③(2021·全国乙卷)买卖瓷盘的过程中,杨成岳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结合作品简要说明。
④小说中多次写到主要人公X情节,简要概括。
2.答题方略(1)相关知识★概括故事情节指的是精简的文字对小说文本的故事进行概括。
从考题设计看,既包括整体故事情节概括,又包括部分故事情节概括。
从近年高考命题看,命题都要求考生对部分故事情节进行概括。
•整体故事情节概括:指小说文本全部的故事情节概括。
•部分故事情节概括:指小说文本中某个侧面或特定的情节概括。
主要包括:人物内心情感变化、特定情节的归纳概括。
★小说线索常见的小说线索(2)答题方法或角度★整体故事情节概括:①传统结构模式概括法:按小说的叙述顺序、情节发展中“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结构脉络梳理。
按照“何时+何地+何人+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应有的要素不能缺失,尤其是“何人”“何事”不能少。
“何事”一环中有时要包括“原因、经过、结果”。
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的故事情节:小说开端部分写林冲沧州遇旧识;发展部分写林冲买刀寻敌和接管草料场;高潮和结局融为一体,写林冲亲闻陆虞候的阴谋,奋起反抗,杀死陆虞候。
②线索连贯概括法:线索是串联小说人物、事件的人、事、物、感情、时间或地点等,勾画关联线索的词句,抓住线索,就可以围绕线索概括出情节发展的各个阶段内容。
如《项链》的情节构成:借项链→丢项链→还项链→识项链③空间场面概括法:小说中的场面是人物活动的重要场所,有些小说中一个场面就可以梳理为一个情节。
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酒店遇故交→市场买刀寻仇人→看管草料场→山神庙复仇)★部分故事情节概括:围绕人物活动,深入阅读文本内容,抓住对情节推进或人物活动、心理具有表现力的细节,勾画关键词句,并进行提炼、概括。
高考一轮复习小说主旨标题题配检测含解析试题

卜人入州八九几市潮王学校“小说主旨、标题题〞配套检测一、(2021·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答复以下问题。
(20分)一种美味巩顶峰他明晰地记得,六岁那年夏天的那个黄昏,当他把一条巴掌大的草鱼捧到母亲面前时,母亲眼里第一次出现了一种生疏的光....。
他甚至觉得,他在母亲眼里一定是突然有了地位的,这种感觉在随后下地干活回来的父亲和两位哥哥眼里也得到了证实。
他有些受宠假设惊。
此前,他的生活就是满村子蹿,上树掏鸟窝,扒房檐摘桃偷瓜。
因此,每天的饭都没准时过,啥时肚子饿了回家吃饭,都要先挨上父亲或者母亲的一顿打才能挨着饭碗的边儿。
那天不一样,母亲把双手在围裙上擦了又擦。
母亲终于接过那条鱼时,他突然有一点点绝望,那条本来大得超出他意料的鱼,在母亲的双手之间动弹时,竟然显得那么瘦小。
准确地说,在那之前他没吃过鱼,唇齿间也回荡不起勾涎引馋的味道。
他相信两个哥哥应该也极少尝过这东西。
在母亲的招呼下,他们手忙脚乱地争抢母亲递过的准备装豆腐的瓷碗。
豆腐,是跟年联络在一起的东西了。
天!为了那条鱼,母亲要舀一瓷碗的黄豆种子去换半瓷碗的豆腐来搭配。
隐隐约约地,他有了美味的概念,还有渐渐浓起来的期待。
父亲坐在灶前一边看着火苗舔着锅底,一边简单地抱怨了几句,似乎是嫌母亲把鱼洗得太干净了,没了鱼腥味。
这已经是难得的意外了,平日里,父亲一个礼拜可能也就说这么一句话。
父亲抱怨时,母亲正在把那条鱼放进锅里,她轻手轻脚,似乎开了膛破了肚的草鱼还会有被烫痛的感觉。
父亲笑了笑,带着点儿嘲意。
母亲嗔怪着说,你笑什么笑!鱼真的还没死,还在锅里游呢。
说着,母亲还掀了锅盖让父亲看。
父亲保持着笑意,不愿起身。
母亲拿着装了葱段蒜末的碗,就那么站着等水烧开。
他那么坐在桌前,看这一切时他是不是双手托着腮?他忘了。
反正所有的记忆都是那条鱼和围绕着那条鱼而产生的梦一般生疏的气息.....。
那天什么活都不用他干,他是这顿美味的缔造者,可以游手好闲。
父母的举动让他觉得他有这个资格。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小说的主旨技巧与探究》专题检测卷(含解析)

2019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检测卷小说的主旨技巧与探究(满分:68分时间:90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茶王梁凌清风镇的人,都知道老萧有两只奇特的手。
他的手,大,粗糙,结着厚厚的茧。
两手摊开来,像两只焦焦黄黄,粘满土的耙子。
他的手抚摸孩子细嫩的皮肤时,孩子会“哇”地一声吓跑开去。
清风镇的地形,高低错落。
老萧的家,在一个高高的台子上,远看,像老鹰伸出的长长的脖子。
没事的时候,老萧就在鹰脖子上练功。
弯着腰,摊开蒲扇似的手,手指撑开又合拢,提起,同时,胳膊和腰也扭来扭去,行云流水,腾挪跌宕,像打太极,却速度极快。
他到底练的什么功,谁也看不懂。
老萧不是清风镇的人,他搬来清风镇,算来,有七八个年头了,谁也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有一天,清风镇的鹰脖子上,住了这么一个外地人,说话像是鸟语,还爱喝茶,镇上的茶叶店,是他常光顾的地方。
老萧最爱品的茶是龙井。
镇上有五家开茶店的,每年新龙井茶下来,老萧会一家家喝将过去,喝来喝去,却只是摇头。
“老萧,快进来,告诉你一个好消息。
”“九五茶行”的老赵,看见老萧,一把拉进自家店里,神秘兮兮地说,“我这里,昨天刚进来一批新龙井,只进了一点点,太贵,那味道,嘿!你肯定没喝过,尝尝?”老萧闻了闻,看了看,叹一声:“可惜了!”老赵问:“可惜什么?”老萧不语。
老赵在杯中注入烧好的水,倒入多半杯,只见杯中嫩叶成朵,一旗一枪,交错相应,亭亭玉立。
老萧端起茶,先深吸一口,又呷一口,喉结微动,徐徐下咽。
只见他双眸轻合,半晌,睁开眼道:“可惜,可惜啊……”老赵问:“你刚才就说可惜,现在又说可惜,可惜什么?”“可惜了这份好茶”,老萧说,“茶是好茶,只是炒茶时炒坏了!”老赵问:“怎么叫炒坏了?”老萧伸出他那焦黄的手,做了个“太极”的动作,说:“机器炒的茶,香味没有了灵气,各种各样的茶,都是那样炒,形千叶一律,味道吧,也大同小异,没灵气,没个性啊!最好的茶,还是用手炒出来的。
”老赵说:“你说的极是,但现在手炒的茶,很难喝到了,炒茶的活又苦又累,据说会炒茶的人,已没有多少了。
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小说的主旨和标题专项检测题(解析版)

第07讲小说的主旨和题目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暖墓穴袁省梅母亲的坟墓已经刨开了,等着明天与父亲合葬。
老大一身白孝,蹲在坟前,瞅瞅老二,扁扁嘴,心说等老二来了,一起下去。
老二在地头蹲一会儿站一会儿,孝子棍梆梆地戳着地边一块砖头,看老大一眼,倏地扭过头,装作没看见,却不往坟前去。
老二和老大已经快十年不说话了。
那年,老二的孩子初中毕业停了学,老二找老大帮忙给娃找个活儿干。
老大的小舅子媳妇的舅舅在县里是个局长,老大的孩子大学刚毕业,就给找了份工作,安安稳稳地坐办公室拿工资。
老二眼红,让老大给他小舅子媳妇的舅舅说说,给他孩子也找份工作。
老大没把事情办成。
老二孩子工作找不下,打架斗殴,进了派出所。
老二抱怨老大不出力,说要是旁人也就算了,可我是你亲弟弟,娃是你亲侄子,你不帮,存心害娃进监狱。
老大说我腿都跑细了嘴都说破了,人家说娃只是个初中文化不行啊。
老二说没有好活儿还没有赖的吗?你就是存心不帮还说一肚子人情话,你有半点人味吗?老二怨着怨着就怨出了一股恶气,呼哧呼哧跑到老大家,把老大家的锅碗砸得稀烂,电视机也被掀到了地上,摔得稀烂。
老大媳妇火了,跑到老二家也砸了一通。
从此,过年过节,老大老二也不走动。
巷里碰了照面,也跟陌路人般,横眉对冷脸,谁也不理谁。
父亲死了,灵堂设在老大家,停灵七日,供人祭奠。
老二对媳妇说,养老送终是正事,咱不去老大家,在地头巷口等着,给爸送终。
总管来了,提着一壶酒,看见地头的老二就高声大嗓门地斥责,眼瞅着天黑了,还不紧赶着下去暖墓穴,等啥哩。
羊凹岭的习俗,亲人下葬前一天,儿女得下到墓穴查看亲人的“房子”——另一世界的“家”,不平的地方平整好,不阔的地方再挖大,还要在放置棺材的地方躺一躺,唤作“暖墓穴”。
老大扯过酒壶,跟在总管身后,扑嚓扑嚓去了坟地。
老大下墓穴里了,老二还是不下去,他要等老大上来再下。
他不想跟老大碰面。
总管又叫骂,下,等啥哩?就你弟兄俩,把你爸妈的墓穴弄好。
老二不情不愿地嘟着嘴,把酒壶别在腰上,手撑着洞壁,蹬着壁上的脚窝子,下去了。
高中语文一轮复习 小说阅读之探究题(主题、标题)

《祝福》主题探究
自然环境(江南水乡、漫天飞雪) 一、环境分析 社会环境(千年不变的民风民俗、
闭塞沉闷
顽固守旧、道貌岸然的四叔)
二、人物形象 的分析必须联系情节的发展, 从祥林嫂的
生命轨迹以及她和周围人的关系看她的形象内涵,
剖析她悲剧命剖析她悲剧命运的根源
四叔夫妇
婆婆
族权
贺家大伯
祥林
夫权 祥林嫂 神权
卫老婆子
贺老六 柳妈
鲁镇其他人
结论:
祥林嫂的死不是哪一个人的罪恶,几乎她 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在将她往死路上推,而且 每一个人都是合乎“道德规范”(封建礼教) 的自觉行为,所以祥林嫂死于封建礼教(夫 权、族权、神权)的迫害,她的死是那样一 个特定时代这样一个特定民族生活的必然。
命题角度二:标题类探究
一、高考真题展示
1 . (11四川卷)《锈损了的铁铃铛》 16.请结合全文谈谈“铁铃铛”在文中的意义。(6分)
2. (2010全国新课标卷)《保护人》 这篇小说以“保护人”为题,有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情节结构等多方面的考虑, 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8分)
深层义的挖掘要联系小说情节、人物、环境、主题等 方面
1.以人物为题,比如:《孔乙己》《阿Q正传》《铁齿铜牙纪晓 岚》《甄嬛传》……
2.以物象为题,比如:《药》《项链》《变色龙》……
3. 以事件为题,比如:《宝玉挨打》《失街亭》《林黛玉进贾 府》……
4.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比如:《《荷花淀》 《晚秋》…… ①主题、人物、情节; ②线索、悬念; ③象征、双关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作用: ①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②引人思考。
(环境角度)①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 (情节角度)②概括故事情节;结构线索,组织全文;暗示情 节发展,铺开情节,呼应细节。 (人物形象)③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 (主题角度)④寄托情感;揭示小说主旨、深化主题;
2024年高考语文现代文一轮专题复习:小说语言类试题专题训练(含解析)

小说语言类试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钓鱼的医生汪曾祺这个医生几乎每天钓鱼。
你大概没有见过这样钓鱼的。
他搬了一把小竹椅,随身带着一个白泥小灰炉子,一口小锅,提盒里葱姜作料俱全,还有一瓶酒。
他的钓竿很短,鱼线也不长,而且不用漂子,就这样把钓线甩在水里,看到线头动了,提起来就是一条三四寸长的鲫鱼。
刮刮鳞洗净了,就手放到锅里。
不大一会,鱼就熟了。
他就一边吃鱼,一边喝酒,一边甩钩再钓。
这种出水就烹制的鱼味美无比,叫做“起水鲜”。
到听见女儿在门口喊:“爸——!”知道是有人来看病了,就把火盖上,把鱼竿插在岸边湿泥里,起身往家里走。
不一会,就有一只钢蓝色的蜻蜓落在他的鱼竿上了。
这位老兄姓王,字淡人。
他是阴历九月生的,大名里还带一个菊字。
古人的一句“人淡如菊”,造就了一个好名字。
王淡人的家很好认。
大门总是开着的,通道里挂了好几块大匾。
匾上写的是“功同良相”、“济世救人”、“仁心仁术”、“术绍岐黄”、“杏林春暖”、“妙手回春”、……医生家的匾都是这一套。
匾都有年头了,只有一块很新,是去年才送的。
这块匾与医术关系不大,匾上写的是“急公好义”,字是颜体。
进了过道,是一个小院子。
院里种着鸡冠、秋葵、凤仙一类既不花钱,又不费事的草花。
有一架扁豆。
还有一畦瓢菜。
这地方不吃瓢菜,也没有人种。
这一畦瓢菜是王淡人从外地找了种子,特为种来和扁豆配对的。
王淡人的医室里挂着一副郑板桥作的对子:“一庭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
”他很喜欢这副对子。
他这个医生是“男妇内外大小方脉”,什么病都看。
外科用的药,大都是“散”——药面子。
“神仙难识丸散”虽然每一家药铺都挂着一块小匾“修合存心”,但是王淡人还是不相信。
外科散药里有许多贵重药:麝香、珍珠、冰片……哪家的药铺能用足?因此,他自己炮制。
他的老婆、儿女,都是他的助手,经常看到他们抱着一个乳钵,握着乳锤,一圈一圈慢慢地磨研。
城里外科医生不多,——不知道为什么,大家对外科医生都不大看得起,因此,王淡人看外科的时间比较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检测卷小说的主旨技巧与探究(满分:68分时间:90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茶王梁凌清风镇的人,都知道老萧有两只奇特的手。
他的手,大,粗糙,结着厚厚的茧。
两手摊开来,像两只焦焦黄黄,粘满土的耙子。
他的手抚摸孩子细嫩的皮肤时,孩子会“哇”地一声吓跑开去。
清风镇的地形,高低错落。
老萧的家,在一个高高的台子上,远看,像老鹰伸出的长长的脖子。
没事的时候,老萧就在鹰脖子上练功。
弯着腰,摊开蒲扇似的手,手指撑开又合拢,提起,同时,胳膊和腰也扭来扭去,行云流水,腾挪跌宕,像打太极,却速度极快。
他到底练的什么功,谁也看不懂。
老萧不是清风镇的人,他搬来清风镇,算来,有七八个年头了,谁也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有一天,清风镇的鹰脖子上,住了这么一个外地人,说话像是鸟语,还爱喝茶,镇上的茶叶店,是他常光顾的地方。
老萧最爱品的茶是龙井。
镇上有五家开茶店的,每年新龙井茶下来,老萧会一家家喝将过去,喝来喝去,却只是摇头。
“老萧,快进来,告诉你一个好消息。
”“九五茶行”的老赵,看见老萧,一把拉进自家店里,神秘兮兮地说,“我这里,昨天刚进来一批新龙井,只进了一点点,太贵,那味道,嘿!你肯定没喝过,尝尝?”老萧闻了闻,看了看,叹一声:“可惜了!”老赵问:“可惜什么?”老萧不语。
老赵在杯中注入烧好的水,倒入多半杯,只见杯中嫩叶成朵,一旗一枪,交错相应,亭亭玉立。
老萧端起茶,先深吸一口,又呷一口,喉结微动,徐徐下咽。
只见他双眸轻合,半晌,睁开眼道:“可惜,可惜啊……”老赵问:“你刚才就说可惜,现在又说可惜,可惜什么?”“可惜了这份好茶”,老萧说,“茶是好茶,只是炒茶时炒坏了!”老赵问:“怎么叫炒坏了?”老萧伸出他那焦黄的手,做了个“太极”的动作,说:“机器炒的茶,香味没有了灵气,各种各样的茶,都是那样炒,形千叶一律,味道吧,也大同小异,没灵气,没个性啊!最好的茶,还是用手炒出来的。
”老赵说:“你说的极是,但现在手炒的茶,很难喝到了,炒茶的活又苦又累,据说会炒茶的人,已没有多少了。
连那个茶王,也洗手不干了,不知道去了哪里,茶界上有传说,谁有福喝上他炒的一杯茶,一辈子都忘不掉,也不知道那是怎么个好法。
我也开了半辈子茶行了,传说中那种极品的茶,竟是没有喝过,算是白活了!”老萧说:“老赵,如果你后天有空,我请你去我家小坐如何?”第三天上午,老赵早早就往鹰脖子上走去。
老赵刚走到老萧家院墙外,就闻到一股香。
那香气袅袅的,随着风向,一会儿浓,一会儿淡,老赵禁不住深吸一口气。
这一吸,顿觉胸中如生了云雾一般,荡气回肠。
走到门口,喊了几声老萧,却不见回应。
门虚掩着,老赵推门进去。
老赵一进门就傻眼了。
只见后屋门前,支了一口锅,老萧正穿着围裙,在锅边“打太极”。
他比平时打得更卖力,头,腰,臂,不停地扭来扭去,动作之协调优美,是老赵见过的最漂亮的舞蹈。
一锅绿绿的叶子,被老萧的两只大手压着,如团团绿云,在锅里快速旋转,旋转,又被那双大手抓起,粒粒抖落,看得老赵眼花缭乱。
一股清香味,就在这一抓一抖中飘散出来。
“老萧,你会炒茶?”老赵惊叫起来。
老萧也不答话,只沉浸在自己的舞蹈里。
当青绿渐渐变暗,老萧戴上白手套,把手摊开在锅底,按压,挪动。
然后,把半成形的茶,倒进竹质的簸箕上摊凉。
茶倒出来,老萧才抬起头,望着老赵笑。
他说:“我今天给你炒个茶尝尝,好多年不炒了,手有些生,鼻子也不灵了。
”坐了半时,老萧往锅里滴了两滴油。
老萧说:“这炒茶,得有一口光光的锅,你等着,马上,你就可以尝了。
”老萧泡了一杯,递给老赵,只见汤色清澈,芽芽挺直,齐乎乎地向上,一股幽香,徐徐地,荡荡而走。
老赵刚呷一口,就直了眼,半晌不语。
老萧问:“味道怎么样?”老赵看着老萧,一字一字道:“茶……茶王!你是茶王!”老赵那天,直喝到月上柳梢。
喝醉了茶,晕晕而走,一路走,一路自语:“茶王!茶王!”老萧送老赵走后,独自站在鹰脖子上发呆。
一弯月牙,在云彩里起浮,时隐时现。
老萧觉得,自己也像这弯月牙一般,寂寞。
他的子孙,没有人愿意磨出这么一双焦黄的手。
(选自《天池小小说》2012年第5期,有删节)1. 结合“一弯月牙,在云彩里起伏,时隐时现。
老萧觉得,自己也像这弯月牙一般,寂寞。
他的子孙,没有人愿意磨出这么一双焦黄的手”分析其中包含的情感。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重要语句的理解及思想情感的把握能力。
理解时抓住“寂寞”一词,分析老萧寂寞的原因,他的寂寞主要源于炒茶的手艺得不到传承,而他却盼望这个手艺传承下去,当理想与现实碰撞时,他就会有寂寞之感。
然后再概括出情感即可。
答案:老萧因自己炒茶的手艺得不到传承而感到寂寞和孤独;他希望自己的手艺得以传承,一代一代流传下去;其中也蕴涵作者热切期盼传统手艺传承的情感。
2. 文章的标题是“茶王”,但文中多次出现对老萧焦黄的手的描写,文章的标题能不替换为“焦黄的手”?请就此问题进行探究。
(8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对内容的探究能力。
可以回答不能替换,也可以回答能替换,但无论选择哪一个,要注意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分析。
一般分析此类问题的角度可以从人物、情节、主旨等方面入手。
但分析时一定要结合所给的问题,即“茶王”或“焦黄的手”。
如从人物的角度来看,“茶王”符合文章的主要人物,因为老萧就是茶王;“焦黄的手”是“茶王”老萧的手,这也能符合文章的主要人物。
当然分析其他角度时也可以遵循这个思路。
此类问题答案不唯一,作答时只要能够以文本为依据言之有理,自圆其说即可。
答案:探究一:不可以替换。
因为从文章主人公来看,老萧就是主人公,并且他就是传说中的茶王;从情节来看,文中写到茶王已经洗手不干了,但最后揭示出,老萧竟然是茶王;从主题来看,茶王的手艺应该传承下去,可后代却无人愿意干,提出一个严肃的话题,那就是如何传承传统手艺或文化问题。
所以不能替换。
探究二:可以替换。
从人物来看,老萧有这样一双手,正符合茶王这一称号;从情节来看,文章多次描写他焦黄的手,尤其开篇处,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从主题来看,焦黄的手是传统文化和手艺的象征。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4题。
女仆安娜的纪念日【捷克】哈谢克佣人劳保协会主席克拉乌索娃正在准备一篇祝辞。
七十五岁的女仆安娜在参赞夫人齐荷娃家里整整侍候了两代主人,明天就是她忠心服务的五十周年。
佣人劳保协会将要纪念一番,将奖给她一个小小的金十字架、一枚十克朗金币、一盅巧克力糖和两块甜酥点心。
她还要恭听主席的祝辞,还能得到主人的礼品:一本新崭崭的祈祷书。
主席后悔不该自讨麻烦,为区区一个佣人来大伤自己的尊脑!已经涂坏了好大一叠纸啦,但祝辞还是没有影儿。
究竟应当讲些什么?难道讲如今女仆已立足于社会,争取到了例假和晚上可以稍事休息的权利不成?哼,真是人心不古,世风日下!早先是谁都可以随便打女仆嘴巴子,把她撵出去的,如今她却恐怕要为这事扭你去打官司了。
就连自己的女仆也有一个送书给她看的情人。
主席越想越气,只得又向那支特止头疼的铅笔求救,她已经无心去琢磨她的祝辞了。
唉,她在佣人劳保协会里演说过多少次了啊!想来想去还得从上帝讲起——上帝,正是女仆们最需要的。
祷告吧!劳动吧!这真是句金玉良言!谁若不祷告,工作就不顺利,心地也不会纯善。
看吧,大家给她举行纪念日的这个女仆正是这个真理的化身。
她五十年如一日,热诚地劳动着、祷告着,终于感动了上苍,使她度过了重重魔障、走向至善之境。
因此,今天才有她的五十周年纪念日——纪念一种乐此不疲的劳动。
天上地下都有奖品(天上有天堂一座,地下有小小的金十字架一个、十克朗的金币一枚、巧克力糖一盅和甜酥点心两块)在等着她!祷告吧!劳动吧!安娜替主人省下了每个铜子儿,从不把半匙汤倒进厕所,从不作任何非分之想。
她从不和别的女仆厮混,不说一句不合分寸的话,更不在主人背后说长道短,而祷告又使她屏绝了偷嘴的念头。
善心的太太小姐们呀,请你们瞅瞅这位大娘吧!她对听话的好处深信不疑,抑制着诸般邪念,是一个虔诚、文静、温顺的人啊!想必她还随时扪心自问,看自己还有哪些缺点,一有空闲就想到死后天国的审判,来世的报应。
睡前她总要诚心祷告,求上帝指引她皈依正途。
她在参赞吉荷夫家中侍候了两代主人,一向温和恭顺。
心地纯洁的她,对每一块从善心的主人手里得来的面包都感激涕零,每次都要吻老爷或太太那只恩惠的手,以表达深深的感谢。
她一辈子也不曾偷过一星半点,对交给她保管的东西总是严加爱惜。
她就是这样地干着活,月薪五枚金币。
她还戒绝了晚饭,好省下钱去朝拜圣山。
每年她都能得到主人的恩准去一趟,还给主人捎几件礼物回来。
主席停下笔来,逐渐想入非非。
明天这篇祝辞将会何等地一鸣惊人呀!毫无疑问,那家天主教报纸一定会对她的发言有所颂扬。
日后她还可以把这篇祝辞印成专册,名字就叫《告女仆书》。
也许从此以后,她的女仆再也不会把汤顺手往厕所里倒了。
她正想着,女仆走了进来。
“参赞夫人吉荷娃来啦。
”话音刚落,粉香扑鼻的客人已经闯进室内。
“您瞧多丧气。
”夫人呜咽着说,“纪念日的女主人公刚才死去了。
”她愤愤地说:“昨天晚上,我叫她到地下室取煤。
您清楚,七十五岁的老婆子是不好撵出去的。
她既然吃我的饭,就得给我干活。
哪晓得她竟和一大袋煤一块儿从很高的楼梯上摔到地下室去了,摔得浑身是伤,天没亮就断了气。
早不摔,迟不摔,偏偏在纪念日的前夕摔!您想,咱们该多丢脸,为了这个该死的纪念日,我还特意订做了一身相当漂亮的衣裳……另外,至少得付三十枚金币的丧葬费,而死婆子的存折里却只有二十五枚。
”主席克拉乌索娃不禁又用那支特止头疼的铅笔去顶鬓角了。
她怅望了一眼那堆满涂着祝辞的稿纸,叹道:“唉,我看这是她存心给咱们来的一手。
”(有删改)3. 克拉乌索娃在祝辞中大赞安娜,她这样做的意图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构思的把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