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谈:忽必烈改蒙古国号“元” 源于大有为于天下的抱负
“元朝”与“大蒙古国”的关系

“元朝”与“大蒙古国”的关系简单说“元朝”与“大蒙古国”的关系,你不再混淆2018-07-04 11:44 来源: 清風明月逍遥客元朝与大蒙古国,这两个既相互关联,又有所区别的名词,总容易被人弄混,不知何故。
为减少二者混淆,现分析如下:大蒙古国,是由铁木真于1206年在斡难河河源建立的国家,国号“大蒙古国”。
元朝,是忽必烈于1271年建立的中国朝代,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改国号为“大元”,次年迁都燕京,称大都。
忽必烈是大蒙古第五代大汗,是元朝的开国皇帝。
一、关联性1.两者都起源于蒙古高原(约等于外蒙古);2.两者的祖先都是成吉思汗;3.两者的大部分僵域都曾被大蒙古国大汗(至第四代大汗)实际统治过;4.第二代元朝皇帝元成宗,同时也是第六代大蒙古国大汗,并被蒙古四大汗国普遍承认。
尽管被认可程度逐代递减,但元朝皇帝一直是名义上的大蒙古国大汗;5.元朝的统治僵域包括象征大蒙古国中央政权的蒙古高原。
二、区别性1.大蒙古国由“四大汗国”和“元”组成;2.“元”是大蒙古国的中央政府(或四大汗国宗主国)的实际控制区域;3.大蒙古国政权起止时间为1206年成吉思汗至1634年林丹汗,共608年。
元朝起止时间为1271年忽必烈至1368年元惠宗,共97年。
元朝存在时间远远短于大蒙古国;4.元朝在其控制范围内实行汉化政策,改国号“大蒙古国”为“大元”,自称继承三皇五帝,为中华正统;5.与元朝同期的四大汗国,均未实行汉化政策,不认为自己的国号为大元,只承认元朝统治者为蒙古大汗而中国非皇帝。
你不再混淆2018-07-04 11:44 来源: 清風明月逍遥客元朝与大蒙古国,这两个既相互关联,又有所区别的名词,总容易被人弄混,不知何故。
为减少二者混淆,现分析如下:大蒙古国,是由铁木真于1206年在斡难河河源建立的国家,国号“大蒙古国”。
元朝,是忽必烈于1271年建立的中国朝代,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改国号为“大元”,次年迁都燕京,称大都。
忽必烈包抄南宋的历史

忽必烈包抄南宋的历史忽必烈的简介:孛儿只斤·忽必烈1215年-1294年,蒙古族,政治家、军事家。
监国托雷第四子,元宪宗蒙哥弟。
大蒙古国的末代可汗同时也是元朝的开国皇帝。
蒙古尊号"薛禅汗"。
青年时代,便"思大有为于天下"。
1251年,长兄蒙哥继大汗位,忽必烈受封为王。
1252年忽必烈即奉命征讨大理。
1260年长兄去世,忽必烈在开平即汗位,建元中统,开始按中国传统的王朝年号纪年。
1271年,改"大蒙古"国号为元,1272年迁都元大都今北京。
随后即举兵南下,直至1279年灭南宋。
1294年正月,在大都病逝,谥号圣德神功文武皇帝,庙号世祖。
: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大元,正式即位为皇帝,并开始实施南下攻打南宋的计划。
此时南宋占据着临安今天的杭州等地,忽必烈极其需要一条通道,来把南方的粮食运到北方。
蒙古人作为骑在马背上的游牧民族,一向惯于陆地作战,他们向南方进军时,亦聪明地懂得如何利用海洋——他们不仅收纳了背叛的南宋海军,拥有规模庞大的海洋战舰,大型的海洋货船;还从另一条看起来更不可能的途径——海盗——得到了帮助,建立了从东南亚至波斯湾的海外贸易,以及一个稳定的海上粮食运输系统。
国初海运自朱张长江出海口处有几个岛屿,其中最大的一个为崇明岛。
崇明岛四面环水,易守难攻,13世纪的时候已不受宋朝政府的控制,成为海盗的自由天堂。
13世纪中叶,此地有两个著名海盗:朱清和张瑄,他们率众“啸众剽劫”,贩卖私盐,掳掠富商巨舶,最多时曾纠集海盗近千人,船只五百艘,活动范围南至通海,北至胶东半岛和莱州湾,后被南宋招安。
1273年,朱清和张瑄背叛南宋,成为元水军的重要力量,朱清被授予代理管军千户的武职。
三年后,两个前海盗接到了一个任务:运送南宋库藏。
那一年,元军攻占了临安,南宋降臣建议丞相伯颜把南宋的库藏,包括档案、图表、祭祀器具都运送到当时元朝的首都元大都来,以备修宋史时用。
忽必烈将蒙古国号为“元”源于大有为于天下的抱负

忽必烈将蒙古国号为“元”源于大有为于天下的抱负中国历代的国号,曾经都是一些地名,周天子崛起在“周”这个地方,得天下以后定国号为“周”,秦人崛起在“秦”这个地方,得天下以后定国号为“秦”,刘邦得天下定国号为“汉”,到不是因为他是“汉”这个地方的人,而是因为他曾经被天下盟主项羽封为“汉王”,他以汉王的身份入主中原,曹操的儿子称帝,国号“魏”,是因为他的父亲作过“魏王”,其地在今天的河北省境内,杨坚做过北周皇帝的“隋王”,得天下也以“隋”号之,“隋”地在今湖北省随州市一带,唐朝的开国皇帝做过隋朝的“唐王”,宋朝的开国皇帝没有做过“宋王”,但曾经领过周朝“宋州归德军节度使”一职,因此建国后国号为“宋”。
宋朝建立以后经历了三百来年的风风雨雨,先是被辽金两个来自北方的政权,夺去了长江以北的大片江山,最后终于被同样来自北方的元军所灭,这已经是忽必烈建立大元朝十六年以后的事了,如果从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算起,那就是六十多年以后。
这回,来了一个不照先例办事的皇帝,这位皇帝和他的父祖,本来崛起于大漠以北的蒙古地区,照老规矩得了天下就叫做“蒙古国”好了,多省心的事儿,他的父祖两代出于草创,也姑且是这么办的,但到了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这位大汗有了新的想法,不照老规矩办了。
成吉思汗家族的发迹史,说起来枝枝蔓蔓,说上三天三夜也难于说清楚,简短截说,那就是成吉思汗的亲孙子忽必烈,经过一系列的内斗外斗,终于在公元1260年,得到了蒙古大汗的位置,七年以后,忽必烈迁都“大都”城,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城,又过了四年,他将他的国家改名为“大元”。
要改变一国的国号,当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事情,这件事情在好几年以前就已经开始筹划。
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叫的响的名字,谁愿意轻易的改变一个国家的国名呢?忽必烈得到了一个好名字,因此他毫不犹豫的用“大元”取代了“蒙古”,“大元”的国号出自儒家经典《易经》中的“大哉乾元”一句,是对无始无终、无边无际的浩大的宇宙的赞叹。
元世祖忽必烈的历史简介

元世祖忽必烈的历史简介元世祖忽必烈的简介:孛儿只斤·忽必烈1215年-1294年,蒙古族,政治家、军事家。
监国托雷第四子,元宪宗蒙哥弟。
大蒙古国的末代可汗同时也是元朝的开国皇帝。
蒙古尊号"薛禅汗"。
青年时代,便"思大有为于天下"。
1251年,长兄蒙哥继大汗位,忽必烈受封为王。
1252年忽必烈即奉命征讨大理。
1260年长兄去世,忽必烈在开平即汗位,建元中统,开始按中国传统的王朝年号纪年。
1271年,改"大蒙古"国号为元,1272年迁都元大都今北京。
随后即举兵南下,直至1279年灭南宋。
1294年正月,在大都病逝,谥号圣德神功文武皇帝,庙号世祖。
:1215年9月23日-1294年2月18日,成吉思汗之孙,蒙哥汗宪宗弟,蒙古族。
名字全称孛儿只斤·忽必烈,讳名呼必赉,睿宗第四子,蒙古族,拖雷正妻唆鲁禾帖尼的第二子总第四子。
元朝的创始皇帝,庙号世祖,谥号圣德神功文武皇帝,蒙古语尊称薛禅皇帝。
他也是第五代的蒙古大汗。
1260年——1294年在位。
宪宗元年公元1251年,忽必烈受命总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
早在藩王时期就思“大有为于天下”,并热心于学习汉文化。
曾先后召僧海云宋印简、僧子聪刘秉忠、王鹗、元好问、张德辉、张文谦、窦默等,问以儒学治道。
先后任用汉人儒士整饬邢州吏治;立经略司于汴梁,整顿河南军政;屯田唐、邓等州。
蒙哥汗三年1253率蒙古军攻云南,四年灭大理国。
九年,攻打南宋鄂州今湖北武昌时,得知蒙哥汗死讯,决策北还,争夺帝位。
十年,在开平今内蒙古正蓝旗东称汗,始建年号中统。
其幼弟阿里不哥也在和林今蒙古鄂尔浑河上游东岸哈尔和林称汗。
至元元年1264打败阿里不哥,后迁都燕京今北京,改称大都。
八年建国号为元。
十六年灭南宋,统一全国。
又进攻日本、安南、占城、爪哇等国。
在位期间,注意选用人才,采用汉法,建立各项政治制度。
地方建立行省,开创我国省制之端。
历史趣谈忽必烈是如何建立元朝的国号和都城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忽必烈是如何建立元朝的国号和都城的?
导语:忽必烈战胜阿里不哥,确立了他在蒙古贵族中的统治地位。
但是,这时西北诸兀鲁思实际上各自分立,大汗的统治地位和诸兀鲁思与大汗的关系已不
忽必烈战胜阿里不哥,确立了他在蒙古贵族中的统治地位。
但是,这时西北诸兀鲁思实际上各自分立,大汗的统治地位和诸兀鲁思与大汗的关系已不同于成吉思汗、窝阔台时代;和林也不再是政治的中心。
忽必烈以汉地为根基,依靠汉人地主的支持夺得汗位,因之不能不以汉地为中心,建立起元朝的统治。
建国号
自从一二○六年成吉思汗建国以来,以族名为国名,称大蒙古国,而没有象北魏和辽、夏、金那样建立国号。
忽必烈称汗后,建年号“中统”,但也没有另立国名。
一二七一年十一月,在建国十多年之后,他的统治地位已经逐渐巩固时,才正式建国号为“大元”。
下诏说:“顷者耆宿(指子聪等)诣庭,奏章申请,谓既成于大业,宜早定于鸿名”,“可建国号曰大元,盖取《易经》乾元之义”。
忽必烈依据汉族的古代文献《易经》,改建国号为“大元”,这就表明他所统治的国家,已不只是属于蒙古一个民族,而是中原封建王朝的继续。
建都城
窝阔台建和林,作为蒙占国家的统治中心。
忽必烈建开平,成为称汗建国的基地。
但忽必烈已将中原地区作为他的立国基础,开平显然不适于作为国家的都城。
一二六三年五月,忽必烈升开平为上都,作为驻夏的纳钵。
一二六四年八月,又下诏燕京(金中都,金亡后称燕京)仍改名为中都,作建都的准备。
僧子聪是忽必烈在和林最早信用的汉人幕僚。
一二六四年,王鹗上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元世祖忽必烈是怎样建立元朝的?忽必烈简介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元世祖忽必烈是怎样建立元朝的?忽必烈简介导语:贵由即汗位不到两年,便突然死去,蒙古统治集团内部争夺汗位的斗争越演越烈。
1251年,蒙古的王公们推举忽必烈的哥哥蒙哥为大汗。
忽必烈领导贵由即汗位不到两年,便突然死去,蒙古统治集团内部争夺汗位的斗争越演越烈。
1251年,蒙古的王公们推举忽必烈的哥哥蒙哥为大汗。
忽必烈领导关中漠南(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地区)汉地的军政事务。
过了两年,忽必烈又接受了京兆(今陕西西安)的封地。
他热心于学习汉文化,任用汉人儒士整顿吏治,恢复农业,建立学校,进一步取得北方汉族地主阶级对他的拥护,为元王朝的建立提供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1253年,忽必烈受命与另一大将兀良合台一起,南征云南,消灭了大理国。
他将兀良合台留在云南镇守,自己班师回朝。
不久以后,便在金莲川(今河北滦河上游)建立藩府,修筑宫室,继续任用汉族知识分子为谋士,整顿地方行政,藩府势力不断壮大。
这引起了蒙哥的猜疑和不满。
蒙哥派人到关中来查核税赋,其实真正的目的是对忽必烈的势力进行打击和限制。
忽必烈当然知道哥哥来者不善。
他听从手下谋士姚枢的主意,亲自把自己的家小送到和林作为人质,并对蒙哥说:“如果我有二心,背叛朝廷,你就把我的家人都杀了吧!”蒙哥听了此话,稍稍消除了疑虑。
他停止了在关中的查核税赋工作,但是把忽必烈在那里设置的汉族模式的机构全部撤销了。
1258年,蒙哥派去西征波斯等地的旭烈兀送来了胜利的消息,蒙哥因而决定兵分三路伐宋,统一天下。
他亲自领兵打四川,命宗王塔察儿打鄂州(今武昌),兀良合台打潭州。
可南宋军队早有防备,蒙哥攻合州(今四川合州)钓鱼城攻了五个月也没攻下来,塔察儿也一直过不了长江,蒙哥只得命忽必烈去替换塔察儿。
生活常识分享。
忽必烈与元朝的崛起蒙古帝国的辉煌时代

忽必烈与元朝的崛起蒙古帝国的辉煌时代忽必烈与元朝的崛起——蒙古帝国的辉煌时代忽必烈,蒙古帝国的第五位大汗,是蒙古帝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君主之一。
在他的领导下,蒙古帝国迅速崛起,成为当时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帝国之一。
本文将从忽必烈的个人背景、对蒙古帝国的发展与扩张、政治改革、军事成就等方面来探讨忽必烈与元朝的崛起,以及蒙古帝国的辉煌时代。
1. 忽必烈的个人背景忽必烈于1215年出生在蒙古帝国的王族家庭,他是成吉思汗的孙子,也是杰出的军事将领窝阔台的儿子。
由于忽必烈在政治、军事等方面展现出非凡的能力,他得到了父亲和祖父的深厚教育,并逐渐崭露头角。
2. 蒙古帝国的发展与扩张在忽必烈登上大汗的宝座之前,蒙古帝国已经扩张到了整个亚洲大陆的大部分地区。
这是由于成吉思汗和他的继任者们实行了出色的军事战略和有效的统治手段。
然而,蒙古帝国从未停止过扩张的步伐。
忽必烈继承了这一传统,并将其推向了新的巅峰。
3. 政治改革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忽必烈采取了一系列政治改革措施。
首先,他建立了一个高效的行政机构,将整个蒙古帝国划分为行省和路。
其次,他实行了一系列以汉文化为基础的政策,以促进统一和稳定。
忽必烈还研究并采纳了其他文化的优秀成果,为蒙古帝国的文化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4. 军事成就蒙古帝国的崛起与忽必烈的军事成就密不可分。
忽必烈带领军队进行了多场战争,征服了许多国家和地区,包括南宋、西夏、南部西亚和欧洲东部等地。
值得一提的是,元朝军队在对南宋的战争中展现出了强大的实力,最终击败了南宋政权。
这一胜利进一步巩固了忽必烈的统治地位,使得蒙古帝国的势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辉煌。
5. 蒙古帝国的辉煌时代忽必烈成为大汗后,蒙古帝国达到了辉煌的巅峰。
元朝的首都大都是当时世界上最繁荣的城市之一,吸引了来自不同文化、宗教和民族的人们。
大都的美丽建筑、富饶的农田和繁荣的商业使得蒙古帝国成为一个文化多元、经济繁荣的国家。
在这个时期,蒙古帝国对外交往和贸易的发展也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忽必烈为何将蒙古人打下的江山改为“元”,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忽必烈为何将蒙古人打下的江山改为“元”,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展开全文南宋末年,蒙古人开始崛起,当时是蒙宋金三分天下,但是金国占据主要的地位,为了能够灭掉金国,蒙古人联合南宋开始对金国进行灭国之战,南宋因为靖康之耻,对金国恨之入骨,便爽快地与蒙古人联合灭金。
在灭掉金国之后,天下实力最大的就是蒙古了,于是蒙古人开始征服天下,他们第一个要灭掉的就是南宋。
经历了几代人的努力,存在了三百多年的南宋最终还是被蒙古灭亡了。
蒙古人在中原地区建立了统治政权后,为何要将国号定为“元”呢?说到国号“元”,就必须要说到一个人,那就是忽必烈。
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他的父亲是拖雷,当初就是他主张联合南宋灭掉金国。
在拖雷去世之后,忽必烈的哥哥蒙哥大汗继位,成为蒙古最高统治者,作为蒙哥的亲弟弟,忽必烈被重用,在漠北做藩王,负责北方汉人区。
忽必烈与其他蒙古王族不同,他热衷于汉族文化,积极学习儒家的文化,掌握了大量的儒家知识,不仅如此,他还任用了自己一批汉人为自己的幕僚,这件事情在当时还引起了不少蒙古人的反对。
在蒙哥去世后,忽必烈经过一番争斗之后终于坐上了蒙古大汗的位置,不过他并不满足于大汗的位置,他最想要的是成为皇帝。
于是他与自己手下的一批文人商讨如何建立蒙古政权。
在一些列的措施都已经准备妥当之后,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在困扰着他:如何定一个国号。
在古代,帝王相信一个好的国号能够延续自己家族的统治,所以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不过他手下的这批汉族文人可不是吃素的,他们明白忽必烈的想法,于是提出了定国号为“元”的建议,当然忽必烈也非常高兴地接受了,这是为何呢?其实这个“元”字出自于《易经》中的一句话:大哉乾元。
这句话的意思表达了对浩瀚无尽,无始无终的宇宙的赞叹。
取“元”为国号,就表明大元的国祚一定能够长盛不衰,大元的统治无边无际,非常符合忽必烈的心思,就这样蒙古人最终定国号为“元”,史称“元朝”。
看到这里,我们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一个简单的“元”字,竟然包含这么多的智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忽必烈改蒙古国号“元”源于大有为于天下的抱负
导语:中国历代的国号,曾经都是一些地名,周天子崛起在“周”这个地方,得天下以后定国号为“周”,秦人崛起在“秦”这个地方,得天下以后定国号
中国历代的国号,曾经都是一些地名,周天子崛起在“周”这个地方,得天下以后定国号为“周”,秦人崛起在“秦”这个地方,得天下以后定国号为“秦”,刘邦得天下定国号为“汉”,到不是因为他是“汉”这个地方的人,而是因为他曾经被天下盟主项羽封为“汉王”,他以汉王的身份入主中原,曹操的儿子称帝,国号“魏”,是因为他的父亲作过“魏王”,其地在今天的河北省境内,杨坚做过北周皇帝的“隋王”,得天下也以“隋”号之,“隋”地在今湖北省随州市一带,唐朝的开国皇帝做过隋朝的“唐王”,宋朝的开国皇帝没有做过“宋王”,但曾经领过周朝“宋州归德军节度使”一职,因此建国后国号为“宋”。
宋朝建立以后经历了三百来年的风风雨雨,先是被辽金两个来自北方的政权,夺去了长江以北的大片江山,最后终于被同样来自北方的元军所灭,这已经是忽必烈建立大元朝十六年以后的事了,如果从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算起,那就是六十多年以后。
这回,来了一个不照先例办事的皇帝,这位皇帝和他的父祖,本来崛起于大漠以北的蒙古地区,照老规矩得了天下就叫做“蒙古国”好了,多省心的事儿,他的父祖两代出于草创,也姑且是这么办的,但到了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这位大汗有了新的想法,不照老规矩办了。
成吉思汗家族的发迹史,说起来枝枝蔓蔓,说上三天三夜也难于说清楚,简短截说,那就是成吉思汗的亲孙子忽必烈,经过一系列的内斗外斗,终于在公元1260年,得到了蒙古大汗的位置,七年以后,忽必烈迁都“大都”城,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城,又过了四年,他将他的国家
生活常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