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性瘫痪的MRI诊治分析

合集下载

脑瘫患儿总结分析报告范文

脑瘫患儿总结分析报告范文

一、背景脑瘫(Cerebral Palsy,CP)是一种由于出生前、出生时或出生后脑部发育受损引起的永久性运动功能障碍。

在我国,脑瘫患儿数量逐年增加,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为了更好地了解脑瘫患儿的情况,提高对脑瘫患儿的治疗和康复水平,本报告对某地区脑瘫患儿进行了总结分析。

二、资料来源本报告数据来源于某地区脑瘫康复中心,收集了2019年至2021年期间脑瘫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诊断类型、康复训练方法、治疗效果等。

三、分析结果1. 患儿年龄分布分析结果显示,脑瘫患儿年龄主要集中在0-6岁,其中0-1岁年龄段占比最高,约为35.6%。

随着年龄的增长,脑瘫患儿数量逐渐减少。

2. 患儿性别分布在性别方面,男性患儿数量略多于女性,男女比例约为1.2:1。

3. 患儿诊断类型根据诊断标准,脑瘫患儿可分为痉挛型、手足徐动型、肌张力低下型、共济失调型等。

在本地区,痉挛型患儿占比最高,约为48.2%,其次是手足徐动型,占比约为28.9%。

4. 康复训练方法针对脑瘫患儿,康复训练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心理治疗等。

在本地区,物理治疗和作业治疗应用最为广泛,分别占比约为60%和45%。

5. 治疗效果通过对脑瘫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发现经过康复训练后,大部分患儿在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等方面得到了显著改善。

其中,痉挛型患儿治疗效果最佳,其次是手足徐动型。

四、结论1. 脑瘫患儿主要集中在0-6岁年龄段,男性患儿略多于女性。

2. 痉挛型脑瘫患儿占比最高,其次是手足徐动型。

3. 物理治疗和作业治疗是脑瘫患儿康复训练的主要方法。

4. 经过康复训练,大部分脑瘫患儿在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方面得到了改善。

五、建议1. 加强对脑瘫患儿的早期筛查和诊断,提高早期干预率。

2. 提高脑瘫康复专业人员的业务水平,确保康复训练质量。

3. 加大对脑瘫康复事业的投入,完善康复设施和设备。

4. 加强社会宣传,提高公众对脑瘫的认识和关爱程度。

脑性瘫痪

脑性瘫痪

(五)辅助检查
头颅MRI、CT检查可以了解脑瘫患儿颅内有无结构异常。脑电图对确定患儿是否有 合并癫痫及合并癫痫的风险具有意义;脑诱发电位可发现幼儿的视听功能异常。这些检 查有助于明确病因,提供确诊依据,判断预后和指导治疗。
(六)诊断及鉴别诊断
目前尚缺乏特异性的诊断指标,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和体征 有以下情况应高度警惕脑性瘫痪发生的可能
3. 手术治疗 (1)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2) 蛛网膜下腔持续注入巴氯芬 (3) 矫形外科手术
Thanks
(七)治疗
尚无特别有效的疗法。可采取物理疗法、康复训练、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降低痉 挛肌肉的肌张力、改善运动功能。智力正常的患儿通常预后较好。癫痫频繁发作可致脑缺 氧而使智力障碍加重,预后较差。
(七)治疗
1. 物理疗法和康复训练 (1) 一般治疗:加强护理,注意营养及卫生。根据患儿现有能力制定康复方案积极康复训练,达 到最大限度的功能改善。言语障碍及智能不全者加强语言和文体音乐训练,以提高智能;运动障碍进 行理疗、体疗、按摩,以改善患肢的运动功能 (2) 康复治疗:方法主要有下列5种
1) 家庭康复 2) 特殊教育 3) 引导式教育 4) 感觉整合训练 5) 音乐治疗
(七)治疗
2. 药物治疗 疗效有限。主要是对症治疗,如癫痫发作者可根据不同类型给予相应恰 当的抗癫痫药物;下肢痉挛影响活动者可试用苯海索、巴氯芬等肌肉松弛药物降低肌张力。 近年来,肉毒素注射治疗痉挛性脑瘫,能很快缓解肌肉痉挛,降低肌张力。同时,还可应 用促进脑代谢的脑神经细胞营养药物,以利于患儿神经功能的恢复
1. 出生前病因 2. 围生期病因 3. 出生后病因 4. 遗传性因素
(二)病理
病理改变可分为两类 1. 出血性损害 如室管膜下出血或脑室内出血,多见于妊娠不足32周的未成熟胎儿,可

小儿脑性瘫痪55例临床分析

小儿脑性瘫痪55例临床分析
肢瘫 8例 , 肢 瘫 2 四 8例 ( 0 9 ) 5 . % 。合 并 症 4 7例
种 以上 的发 病 因素 , 时 因素 占 5 . % , 前 因素 产 65 产
占 1. % , 后 因素 占 2 . % , 中窒 息 最 多 , 次 68 产 67 其 依
为早产 、 重症黄 疸等 , 因此加强 孕 妇产 前及 围产期 保
脑 瘫是小 儿一 种残疾 性 疾病 , 出生前 、 是 出生 时
及 出生后 1 月 内许 多有 害 因素 损坏 了生长 发 育未 个
针灸 , 每天 1次 。采 用 维生 素 B 1 0m 、 生 素 B: ,0 g 维
0 2 穴位 封 闭 , 脉 输 液脑 活 素 、 经 因 子等 药 . 5mg 静 神
止 。农 村发病 占 6 . % , 5 6 提示 防治重 点在农 村 。 本组 病例 痉挛 型最 多 , 6 . % , 占 9 9 手足徐 动 型次
盲 2例 , 为障 碍及 听力异 常各 1例 。 行
1 3 辅 助 检 查 脑 电 图 检 查 2 . 6例 , 常 者 1 异 5例

2 2・ 0
JH n n U i S i e h M d S i e a nv c T e ( e c)
S pe b r 0 0 V 12 N . e tm e 1 o.8 o3 2
小 儿脑 性 瘫 痪 5 5例 临 床 分 析
Cl c lAn l ss o n a ie Ce e r lPa s n 5 s s i a a y i n I f ntl r b a ly i 5 Ca e ni
1岁 1 0例 , 3岁 2 1~ 5例 , 3—6岁 1 7例 , 6~8岁 3

脑性瘫痪患儿家属疾病不确定感、焦虑调查分析

脑性瘫痪患儿家属疾病不确定感、焦虑调查分析

有病 程 长 、 残 率 高 、 功 能 的恢 复需 要 一 个 漫 长 的康 复 过 致 其 程等 特 点 , 治疗 费 用 昂贵 ; 而大 部分 患 儿 来 自农 村 , 疾病 相关 信 息来 源缺 乏 , 心 预后 等 , 但增 加 家属 经 济 和 心理 负 担 , 担 不 而 且也 严 重影 响 家 属 的工作 和 生活 质 量 。 病 的确诊 对 于家 疾 属来 说 是 一个 不 良的心 理应 激[3 本 研究 旨在 了解脑 性 瘫痪 21 -。
生 活质 量 。
[ 关键 词】 性 瘫痪 ; 脑 家属 ; 疾病 不 确定 感 ; 焦虑 ; 查 调 【 中图 分类 号】R 4 72 【 文献 标 识码】B f 文章 编 号】 6 3 7 1 ( 0 2) 1 c 一 1 9 0 1 7 — 2 0 2 1 0 ( )O 5 — 2
I v si a i n o unc r a nt n i ne sa n i t n f m i e be s o - n e tg to n e t i y i l s nd a x e y i a l m m l y r fpa te so hid e wih e e a ly int fc l r n t c r br lpa s
4 2名 , 其中 , 母亲 3 6名 , 父亲 6名 ; 年龄 2 ~ 4岁 , 13 平均 2 . 8 8岁 ; 4 文化 程 度 : 中 2 初 2名 , 中专 8名 , 专 6名 , 中 4名 , 科 大 高 本
2名 ; 职业 : 民 l 农 8名 , 职 业 1 无 2名 , 职员 6名 , 师 、 体 、 教 个 司机 各 2名 均为脑 性 瘫痪 患儿 的主要 照顾 者 , 有独 立填 表 具 能力 。 了解调 查 的 目的 , 意 配合 。 愿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 CP)简介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 CP)简介

脑瘫的临床表现 不随意运动型
• 原始反射持续存在并通常反应强烈,尤其ATNR姿势为最 显著特征,呈现非对称性、头及躯干背曲姿势。 • 由于上肢的动摇不定,可使躯干和下肢失去平衡,容易跌 倒。 • 由于病变早期部分婴儿表现为松软,多数患儿症状不明显, 因此早期确定病型较难 • 此型患儿一般智商较痉挛型患儿高,有较好的理解能力。 多开朗、热情,但高度紧张、怕刺激。 • 此型又可根据肌张力的变化程度,分为紧张性和非紧张性 两种类型。 • 本型可表现为手足徐动、舞蹈样动作、扭转痉挛等,也可 同时具有上述几种表现,约占脑瘫的20%。
• 主要损伤部位在小脑,表现为平衡障碍,肌张力低下,无 不自主运动。本体感觉及平衡感觉丧失,不能保持稳定的 姿势。主要表现如下: • 步态不稳,不能调节步伐,醉酒步态,容易跌倒,步幅小, 中心在足跟部,基底宽,身体僵硬,方向不准确,过度动 作或多余动作较多,动作呆板而机械。 • 手和头部可看到轻微震颤,眼球震颤也极为常见。 • 指鼻试验,对指试验、跟膝胫试验都难以完成。 • 语言缺少抑扬顿挫声调,而且徐缓。 • 本型不多见,多于其他类型混合,约占脑瘫的5%
• • • • • • • • • • • • • • 2004年《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神经学组分型标 准: 按临床表现分型: 痉挛型 不随意运动型 共济失调型 肌张力低下型 混合型 按瘫痪部位(痉挛型)分类: 单瘫 双瘫 三肢瘫 偏瘫 四肢瘫
脑性瘫痪的分型
• • • • • • • • • • • • • • • • 2006年中国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小儿脑瘫康复专业 委员会: 按临床表现分型: 痉挛型 不随意运动型 强直型 共济失调型 肌张力低下型 混合型 按瘫痪部位分型: 单瘫 双瘫 三肢瘫 偏瘫 四肢瘫

脑性瘫痪128例临床分析

脑性瘫痪128例临床分析
影 像 学检 查 。

11 .
对 象 及 方 法
对 象

为 自 20 0 0年 1 2月 - 0 1年 1 20 在 本 科 脑 瘫 2 1 1月 .
结 果 脑 瘫 致 病 因 素
脑 瘫 与 致 病 因素 的关 系见 表 1 。
中 心 及 中 国 康 复 中 心 诊 治 的 脑 瘫 病 例 共 1 8例 , 2
1 8例 中 6 2 4例 作 C T或 MRI 查 , 常 占 5 检 异 4
最 常 见 脑 瘫 类 型 为 痉 挛 型 共 10 例 , 0 占 例 , 常 为 9例 , 常 率 占检 查 者 的 8 . 。其 中 正 异 43%
7 . ( 中 四肢 瘫 3 81% 其 6例 , 2 . 占 81%; 重 性 偏 瘫 异 常 表 现 为 大 脑 发 育 不 良 2 双 O例 , 白质 少 1 脑 9例 , 2 8例 , 2 . 占 1 9%; 双瘫 2 7例 , 2 . 占 11%; 瘫 7例 , 偏 占 脑 白 质 或 脑 室 软 化 灶 8 例 , 脑 萎 缩 7 例 。 55%; 瘫 及 三 肢 瘫 各 1 , 占 08%) 徐 动 型 3 . 单 例 各 . 。 讨 论 为1 3例 , 1 . ; 合 型 l 例 86%( 中 痉 挛 + 占 O1% 混 1 . 其 脑 瘫 是 出 生 前 到 生 后 1个 月 内 由各 种 原 因所 徐 动 型 为 6例 , 46 % ; 动 +痉 挛 4 例 , 占 . 徐 占 致 的 非 进 行 性 的 脑 损 伤 。主 要 表 现 为 中枢 运 动 障 31 徐 动 + 调 型 1 , 08%)共 济 失 调 型 4 碍 及 异 常 的 姿 势 反 射 和 运 动 模 式 ,可 伴 有 其 他 脑 . %; 失 例 占 . ; 例 , 31% 。所 有 脑 瘫 除 存 在 不 同 程 度 的 运 动 障 功 能 障 碍 。 发 达 国 家 脑 瘫 患 病 率 调 查 为 1%。 占 . ~ 碍 外 , 并 语 言 障 碍 占 2 .% , 力 障 碍 占 5%。 具 有 早 产 , 出 生 体 质 量 、 胎 、 亲 高 龄 等 合 73 视 ; 低 多 母

脑性瘫痪(cerebral-palsy-CP)简介

脑性瘫痪(cerebral-palsy-CP)简介

球震颤、眼球追随运动缺陷等。可能因未成熟的视觉系统对不良事件较为敏感,PVL使视放射白质
纤维缺失、皮层输入/输出纤维受损,从而导致视交叉后视路内神经元间、皮质与皮层下中枢之间信
息传递障碍所致。
• 神经生化的改变

体外实验和动物实验结果认为,自由基和神经递质如谷氨酸盐可促进脑组织坏死。白介素和肿
瘤坏死因子可通过胎盘屏障和胎儿血-脑脊液屏障,进而损伤发育中的脑,引起脑室内出血和PVL。
低氧、缺血或低血糖引起的细胞ATP减少,可使细胞死亡,与以后出现的神经系统发育异常有关。

病理生理改变
• 产伤所致脑损伤

产伤可为颅外产伤、颅骨产伤和颅内产伤。颅内产伤主要为硬脑膜撕裂、
硬膜下血肿、脑缺血性梗塞等。与脑瘫关系密切的是后两种。
• 胆红素脑病

高胆红素血症时,胆红素通过血-脑脊液屏障,损害中枢神经系统的某些
• 先天性感染

先天性感染目前已被认为是主要的致畸因素,不仅可以引起中枢神经系统
畸形,病变本身也可造成CP。1987年Nachmias首先把导致先天性宫内感染
引起畸形的病原体概括为TORCH,T为弓形虫(Toxoplasma)、R为风疹病
毒(Rubella virus)C为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H为单纯疱疹病毒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 CP) 概述
• 定义:
• 1988:是指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以内发育时期 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 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
• 2004年:是指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以内各种原 因所引起的脑损伤或发育缺陷所致的运动障碍及 姿势异常。
• 2006年: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 发育缺陷所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和 姿势异常。

Wernicke脑病MRI特征及其诊断价值

Wernicke脑病MRI特征及其诊断价值

1 0 , hn ; .e at n f dclI gooy H ri dc l nv ri , i n j n rv c , ri 10 0 , 1 0 C ia 2D p r 1 0 me t ia maelg , abnMe i ies y He o gi gPo i e Habn 0 0 o Me aU t l a n 5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DWI maig( WI= 0. r i ee c p ao ah il vligp r f h ipeb d ,hr,o r e tce te gn D b I0 )Wenc n eh p tymanyi ovn a so enp l o y ti fut vnr l,h i O k l n t t d h i
i g s s o d s mmer a o g T1 n o g T2 sg a,itn i n y etn i in lo AI s q e c swela ma e h we y t c lln a d ln in l n e st a d h p re st sg a n FL R e u n e a l s i y y
【 要】目的 探 讨 We i e 病 的 M I 摘 rc 脑 nk R 特征 及 其 诊 断 价值 。 方 法 回顾 性 分 析 了 1 例 We i e 病 患 者 的临 床 1 rc 脑 nk
症状 及 其 MR图像 上 特 征性 表 现 。 结果 1 1例 Wenc e脑病 患者 其 临床 症 状 主要 以眼外 肌瘫 痪 、 济失 调及 意 识 rik 共
Th l ia y tms a d c a a trsi e tr so e ci c ls mpo n h rce t fau e n MR ma e ae o ain swi en c e e c p ao ah r n i c i g sd t f1 p t t t W r ik n e h lp ty we e 1 e h a ay e ers e t ey n lz d rto p ci l.Re u t 1 p te t wi enc e e c p ao ah a a iu l ia y tmsa d te e — v s l ains t W r ik n e h lp t y h d v ro s ci c ls mp o n h x s 1 h 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 灶 2例 ,其 中 , 例 合 并 白质 髓鞘 发 育延 迟 , 1 1例 合并 轻 度 脑 萎缩 : 基底 节 异常 信 号 3例 , 中 1 合 并 脑萎 缩 ; 其 例 皮层 梗 死 病灶 2例 ,其 中 1 合 并局 限 性皮 层 萎缩 ;2例 患 儿 MR 例 I
未见 明确 异常 。
皮 层萎 缩 2例 , 2例脑 萎 缩病 变与 其他 脑部 病 变 并存 ; 室周 围 白质 软 化 灶 3例 , 中 , 有 脑 其 1例合 并 弥漫 性 脑萎 缩 ,
1 合 并 白质 髓 鞘 发 育 延 迟 ; 天 畸 形 3例 , 括 灰 质 异 位 1例 、 裂 畸 形 1例 、 胝 体 发 育 不 良 1例 。脑 白质 髓 鞘 例 先 包 脑 胼
发 育延 迟 5例 , 中 2例 合并 脑 萎缩 , 与其 他 的脑 实 质 病灶 并 存 , 例 单 独 出现 ; 其 2例 1 脑软 化 灶 2例 , 中 1例 合 并 其 白质髓 鞘 发育 延 迟 , 合并 轻 度脑 萎 缩 ; 底 节异 常 信 号 3例 , 中 1例 合并 脑 萎 缩 ; 层梗 死 病 灶 2例 , 中 1 1例 基 其 皮 其
例 合并 局 限性皮 层 萎缩 ; 患儿 MR 未见 明确 异 常 。结论 : I 2例 I MR 高度 的空 间 及组 织分 辨率 , 了解 脑组 织 精 细的 能
解 剖 结构 , 寻找 C 的病 因 , 示脑 组 织损 害 的 严重 程 度及 判 断 其 预后 起 到 不 可估 量 的 作用 , C 为 P 显 为 P的 解 剖 模 型
体重 儿 2例 , 期产 1 , 黄疸 1 , 因不 明 1 。 过 例 核 例 原 例 脑瘫 类 型 : 据 20 根 0 0年 全 国 d J 脑 瘫 座 谈 会 的 标 准 , ,L 痉 挛性 脑瘫 8例 . 混合 型 脑瘫 4例 , 锥体 外 系脑 瘫 3例 , 张力 肌 低下 脑瘫 2例 。 瘫痪 部位 : 偏瘫 7例 , 四肢瘫 痪 3例 , 肢瘫 2例 , 三 双瘫 4 例 . 瘫 1例 。 单 合 并症 : 计 1 (24 , 中 , 力低 下 1 共 4例 8 . %)其 智 O例 , 言 语 障碍 7例 。 癫痫 5例 , 行为 异常 3例 , 视 1例 。 斜

影像 与 介入 ・
2o o 9年 2月 第 6卷 第 5期 脑 ຫໍສະໝຸດ 瘫 痪 的 MRI 治 分 析 诊
胡 伟 盛
( 南省 驻 马店 市 中心 医 院神 经 内科 , 河 河南 驻 马店
4 30 ) 6 0 0
【 摘要】目的 : 讨磁 共振 成像 ( I 儿童 脑性 瘫 痪( P的 诊 断价 值 。方 法 : 1 探 MR ) 对 C) 对 7例 c P患 者 的 MR 临床 影像 进 行 I 回顾 性 分析 。结 果 : 组 1 本 7例 中 MR 显示 颅 内异 常 1 I 5例 (8 , 中轻 中度脑 萎 缩 5例 , 括弥 漫 型 3例 , 限性 8 %)其 包 局
3 讨 论
脑 瘫是 儿 童较 多 见 的神 经 系统 疾病 , 造 成运 动 功能 伤 是
残 的 主 要 疾 病 之 一 , 能 早 期 诊 断 、 期 干 预 , 后 将 有 所 改 若 早 预 善 脑 瘫 的 早 期 诊 断 系 指 6个 月 以 内 诊 断 l 因 为 小 于 6个 月 l 】 。 婴 儿 大 脑 处 于 迅 速 生 长 发 育 阶 段 , 塑 性 最 强 , 此 时 脑 损 可 而 伤 处 于 初 期 阶 段 。 予 足 够 的 运 动 及 感 觉 刺 激 可 促 进 脑 细 胞 给 的 发 育 和 髓 鞘 的 形 成 , 动 障 碍 较 易 恢 复 。 而 本 组 6个 月 以 运
对病 灶显 示有更 好 的价 值 。 助于 脑瘫 的早 期诊 断 和治 疗[ 有 2 1 。 1资 料 与 方 法 11临床 资 料 . 本 组 临床症 状 和体征 明确诊 断 的 C P患 儿 1 7例 , 新 生 非 儿期 的各种 疾 病 所致 的 肢 体运 动 障碍 或 进 行性 瘫 痪 等 病 例 除外 。其 中 , 1 男 0例 , 7例 , 女 比 例 1 . 年 龄 为 3个 女 男 :7; O 月 ~ 2岁 , 其 中 , - l 3 6个 月 3例 , 7个 月 ~ 1岁 7例 ,~ 2 3岁 4 例 ,~ 2岁 3例 。 41 致 病 因素 : 生 儿 窒息 9例 , 孕 期 因素 3例 , 产 、 新 母 早 低
活 能 力 影 响 极 大 。A J 脑 性 瘫 痪 (P是 导 致 儿 童 残 疾 的 常 见 ,L C 1 疾 病 之 一 , 期 的 诊 断 和 及 时 的 积 极 治 疗 , 以 获 得 较 好 的 早 可
例 脑萎 缩 病变 与 其他 脑 部 病 变并 存 : 脑室 周 围 白质 软化 灶 3 例 .其 中 1例 合 并 弥 漫性 脑 萎缩 , 例 合 并 白质髓 鞘 发 育 延 1 迟 ; 天 畸形 3例 , 括 灰 质 异 位 l例 、 裂 畸形 1例 、 先 包 脑 胼胝
提 供 足够依 据 。
【 键 词 1脑 性 瘫 痪 ( )MRIC 关 CP ; ;T
【 中图分 类号】 R 5 . 4 94
【 献标 识码】B 文
【 章编 号】 1 7 - 2 0( 0 9)2( ) 0 8 0 文 6 3 7 1 2 0 0 b- 5 - 2
脑性瘫 痪 ( rba al, P是 指 出生前 至 婴幼 儿发 育 期 c e rl s c ) e p y 间 由各种 原 因引起 大 脑非 进行 性 脑损 伤 所致 的综合 征 , 主要 表现 为 中枢性 运 动障 碍及 姿 势异 常 , 儿 童 的身 心发 育 和生 对
体 发育 不 良 l例 。脑 白质 髓 鞘发 育 延迟 5例 , 中 2例 合并 其
脑 萎缩 , 2例 与 其 他 的 脑 实 质 病 灶 并 存 , 1例 单 独 出 现 ;脑 软
疗 效【 l l 。由于 C P的早期 临床 表现 不典 型 , 时确 诊 时 间较 为 有 困 难 , 成 临 床 治 疗 效 果 不 理 想 。C 造 T和 MR 均 可 为 C I P患 儿 提 供 客观 的颅脑 形态 学 改变 证据 ,且 MR 1分 辨率 高 于 C 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