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基础》大纲
2011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基础》考点总结(1)

2011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基础》考点总结(1)2011-7-2考试吧整理了2011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基础》考点总结,帮助考生了解重点难点,供考生参考。
第一章总论第一节会计概述考点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考点2: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进行会计核算和实施会计监督两个方面。
考点3: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
会计监督不仅体现在过去的业务,还体现在业务发生过程中和尚未发生之前,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
考点4:企业会计的对象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通常又称为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
企业的资金运动表现为资金投入、资金运用和资金退出的过程。
资金的循环与周转包括:供、产、销三个阶段。
资金退出:偿还各项债务、依法缴纳各项税费,以及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等。
考点5: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
经济业务又称经济交易,如商品销售;经济事项是企业内部发生的具有经济影响的各类事件。
经济业务事项具体包括:考点6:款项和有价证券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
考点7:办理资本增减的政策性强,一般都以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协议、董事会决议等为依据,各单位必须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和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为依据进行资本的核算。
考点8:收入、支出、费用、成本都是计算和判断企业经营成果及其盈亏状况的主要依据。
考点9: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一般包括利润的计算、所得税的计算和缴纳、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等。
第二节会计基本假设考点10:会计基本假设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
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出的合理假设。
会计核算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四项。
考点11: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法人)并非是对等的概念,法人可作为会计主体。
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
如: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企业集团等。
考点12: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企业持续经营为前提,明确了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
2011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基础》考点总结汇总

第一章总论第一节会计概述考点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考点2: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进行会计核算和实施会计监督两个方面。
考点3: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
会计监督不仅体现在过去的业务,还体现在业务发生过程中和尚未发生之前,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
考点4:企业会计的对象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通常又称为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
企业的资金运动表现为资金投入、资金运用和资金退出的过程。
资金的循环与周转包括:供、产、销三个阶段。
资金退出:偿还各项债务、依法缴纳各项税费,以及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等。
考点5: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
经济业务又称经济交易,如商品销售;经济事项是企业内部发生的具有经济影响的各类事件。
经济业务事项具体包括:考点6:款项和有价证券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
考点7:办理资本增减的政策性强,一般都以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协议、董事会决议等为依据,各单位必须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和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为依据进行资本的核算。
考点8:收入、支出、费用、成本都是计算和判断企业经营成果及其盈亏状况的主要依据。
考点9: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一般包括利润的计算、所得税的计算和缴纳、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等。
第二节会计基本假设考点10:会计基本假设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
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出的合理假设。
会计核算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四项。
考点11: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法人)并非是对等的概念,法人可作为会计主体。
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
如: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企业集团等。
考点12: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企业持续经营为前提,明确了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
在持续经营假设下,才有流动资产与非流动资产以及流动负债与非流动负债之分。
会计核算上所使用的一系列的会计处理方法都是建立在持续经营假设基础上的。
2011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基础》重点要点总结

2011年xx会计证考试《会计基础》重点要点总结—总论(1第一节会计概述一、会计的概念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多选)第一:会计是一项经济管理活动,它属于管理xx。
第二:会计对象是特定单位的经济活动。
第三: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和监督。
第四: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区分主要计量单位、统一计量单位、唯一计量单位。
(判断)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各项经济业务以货币为统一的计量单位才能够汇总和记录,但货币并不是唯一的计量单位。
提示:财务会计是最基本的、也是最早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狭义的会计仅指财务会计。
二、会计的基本职能(一)会计核算1.定义: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环节,反映特定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向有关各方提供会计信息。
2.会计核算是会计的首要职能。
(单选)3.基本特点:(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
会计核算以货币量度为主、以实物量度及劳动量度为辅,从数量上综合核算各单位的经济活动状况。
(判断)(2)会计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4.四个环节:(1)确认——是指通过一定的标准或方法来确定所发生的经济活动是否应该或能够进行会计处理。
(2)计量——是指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对已确定可以进行会计处理的经济活动确定其应记录的金额。
(3)记录——是指通过一定的会计专门方法按照上述确定的金额将发生的经济活动在会计特有的载体上进行登记的工作。
(4)报告——是指通过编制财务报告的形式向有关方面和人员提供会计信息。
5.具体方法:(简答)会计核算的具体方法包括: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
(二)会计监督1.定义:会计监督职能是指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对特定的主体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
2.特点:(1)主要通过价值指标进行。
(2)对企业的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包括事后监督、事中监督及事前监督。
2011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必考知识点汇总

2011 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必考知识点汇总■第一章总论第一节:会计概述会计的概念: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1、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会计的本质。
(连续、系统、综合、全面)2、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
会计概念的特点:3、以货币计量为基本形式,是会计的主要特点。
4、会计具有一整套科学实用的专门方法。
1985 年颁布《会计法》 1993 年 7 月 1 日起施行《企业会计准则》, 2006 年 2 月 15 会计的基本职能:核算和监督(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进行记帐、算帐、报帐)日公布修订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会计监督:内部监督外部监督国家监督:① 财政② 审计③ 税务④ 人民银行⑤ 证券监管⑥ 保险监管社会监督会计的对象:会计所要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凡是特定主体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都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也就是会计的对象。
会计的一般对象可以表述为“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或“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动动。
”第二节:会计基本假设与会计基础会计基本假设: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设定。
会计主体(会计实体):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者组织,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会计主体(法律主体必然是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并不都是法律主体)持续经营(资不抵债,适用破产清算,时间范围)会计主会计分期(年度和中期)体假设:①单位的会计核算应以人民币为记帐本位币(企业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应折算为)货币计量②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单位,选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帐本位币)(币值不变 )③在境外设立的中国企业向国内报送的财务会计报告,应折算为人民币《企业会计准则》第九条规定: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收付实现制(以收到或支付的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等的收据)收付与权责区别:权责发生制(当期的收入和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第三节:会计信息质量要求①可靠性; [ 实际发生,如实反映]②相关性; [ 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③可理解性; [ 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④可比性; [ 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 企业及会计期间相互可比]会计信息质量要求:⑤实质重于形式;[ 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⑥重要性; [ 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表有关交易或事项]⑦谨慎性: [ 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收益)、低估负债(费用)⑧及时性; [ 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核算,不提前或延后。
2011会计考试大纲

会计一、测试目标本科目主要测试考生的下列能力:1.熟悉相关会计法规体系以及会计职业道德;2.运用复式记账原理记录交易事项;3.掌握和理解财务报表的目标、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和列报原则;4.根据会计准则及其指南和解释等,熟练掌握相关交易事项的各种会计处理、计算方法以及列报方式;5.根据实务中所掌握的交易事项的相关信息,分析判断并得出正确的会计处理结论和报告;6.在特定环境下处理交易事项和报告;7.理解不同性质企业的财务报告形式与应用。
为达到上述掌握和熟练应用各种知识、技能和综合分析的能力,考生应当理解和熟练运用《企业会计准则》所确定的各项确认、计量和列报的原则与方法,包括:(1)基本准则;(2)具体准则;(3)相关解释和其他相关规定。
《企业会计准则》是《会计》科目考试内容的主要部分。
考生应对企业会计准则具有较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包括:理解各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原则;根据各项原则判断交易事项应遵循的会计处理原则并进行相关处理;掌握财务报告的编制和列报等原则和具体方法。
三、参考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4号,1999年10月31日)2.《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87号,2000年6月21日)3.《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33号(2006年)] 4.《企业会计准则》(具体准则)(财会[2006]3号)5.《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财会[2006]18号)6.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号(财会[2007]14号)7.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2号(财会[2008]11号)8.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财会[2009]8号)9.财政部关于做好执行会计准则企业2008年年报工作的通知(财会函[2008]60号)10.关于不丧失控制权情况下处置部分对子公司投资会计处理的复函(财会便[2009]14号)11.关于非上市公司购买上市公司股权实现间接上市会计处理的复函(财会便[2009]17号)12.财政部关于执行会计准则的上市公司和非上市企业做好2009年年报工作的通知(财会[2009]16号)13.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4号(财会[2010]15号)14. 财政部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上市公司和非上市企业做好2010年年报工作的通知(财会[2010]25号)记账日期,交易日期,交易地点,交易方式,支出金额,收入金额,余额20091114,20091114,合肥宁国路支行,存现,"--","1,600.00","1,600.00" 20091121,20091121,安徽省分行账务中心,还贷款,"1,520.06","--","79.94" 20091213,20091213,合肥宁国路支行,存现,"--","1,500.00","1,579.94" 20091221,20091220,合肥长丰路支行,存款利息,"--","0.26","1,580.20" 20091221,20091221,安徽省分行账务中心,还贷款,"1,557.02","--","23.18" 20100117,20100117,合肥三孝口支行,存现,"--","1,600.00","1,623.18" 20100121,20100121,安徽省分行账务中心,还贷款,"1,557.02","--","66.16" 20100220,20100220,合肥杏花支行,存现,"--","1,500.00","1,566.16"20100221,20100221,安徽省分行账务中心,还贷款,"1,557.02","--","9.14" 20100320,20100320,合肥三孝口支行,存现,"--","1,600.00","1,609.14" 20100321,20100320,合肥长丰路支行,存款利息,"--","0.13","1,609.27" 20100321,20100321,安徽省分行账务中心,还贷款,"1,557.02","--","52.25"记账日期,交易日期,交易地点,交易方式,支出金额,收入金额,余额20100404,20100404,合肥杏花支行,存现,"--","1,600.00","1,652.25"20100421,20100421,安徽省分行账务中心,还贷款,"1,557.02","--","95.23" 20100521,20100521,合肥杏花支行,存现,"--","1,500.00","1,595.23"20100521,20100521,安徽省分行账务中心,还贷款,"1,557.02","--","38.21" 20100612,20100612,安徽省分行账务中心,本地交行存现,"--","1,600.00","1,638.21" 20100621,20100620,合肥长丰路支行,存款利息,"--","0.47","1,638.68" 20100621,20100621,安徽省分行账务中心,还贷款,"1,557.02","--","81.66" 20100716,20100716,合肥新站支行,本地交行存现,"--","1,300.00","1,381.66" 20100716,20100716,合肥新站支行,本地交行存现,"--","300.00","1,681.66" 20100721,20100721,安徽省分行账务中心,还贷款,"1,557.02","--","124.64" 20100819,20100819,合肥新站支行,本地交行存现,"--","1,600.00","1,724.64" 20100821,20100821,安徽省分行账务中心,还贷款,"1,557.02","--","167.62"记账日期,交易日期,交易地点,交易方式,支出金额,收入金额,余额20100919,20100919,合肥新站支行,本地交行存现,"--","1,600.00","1,767.62" 20100921,20100920,合肥长丰路支行,存款利息,"--","0.26","1,767.88" 20100921,20100921,安徽省分行账务中心,还贷款,"1,557.02","--","210.86" 20101018,20101018,合肥新站支行,本地交行存现,"--","1,600.00","1,810.86" 20101021,20101021,安徽省分行账务中心,还贷款,"1,557.02","--","253.84" 20101114,20101114,合肥新站支行,存现,"--","1,500.00","1,753.84"20101121,20101121,安徽省分行账务中心,还贷款,"1,557.02","--","196.82" 20101219,20101219,合肥新站支行,本地交行存现,"--","1,600.00","1,796.82" 20101221,20101220,合肥长丰路支行,存款利息,"--","0.39","1,797.21" 20101221,20101221,安徽省分行账务中心,还贷款,"1,557.02","--","240.19" 20110118,20110118,合肥新站支行,本地交行存现,"--","1,300.00","1,540.19" 20110118,20110118,合肥新站支行,本地交行存现,"--","300.00","1,840.19"记账日期,交易日期,交易地点,交易方式,支出金额,收入金额,余额20110121,20110121,安徽省分行账务中心,还贷款,"1,615.78","--","224.41" 20110218,20110218,合肥新站支行,本地交行存现,"--","1,700.00","1,924.41"20110221,20110221,安徽省分行账务中心,还贷款,"1,615.62","--","308.79" 20110317,20110317,合肥新站支行,本地交行存现,"--","1,600.00","1,908.79" 20110321,20110320,合肥长丰路支行,存款利息,"--","0.44","1,909.23" 20110321,20110321,安徽省分行账务中心,还贷款,"1,615.62","--","293.61" 20110415,20110415,合肥新站支行,本地交行存现,"--","1,600.00","1,893.61" 20110421,20110421,安徽省分行账务中心,还贷款,"1,615.62","--","277.99"。
2011年会计基础1——3章讲义

第一章总论本章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1.会计的概念及其作用;(1)会计的基本职能。
(2)财务报告的目标。
2.会计对象及基本分类(1)一般含义(2)一般对象:资金运动(3)具体对象:即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4)会计要素及等式。
第一部分:会计的概念及其作用一、会计的基本职能(不是全部职能):包括核算和监督(已写入会计法)(一)会计核算(反映职能)——可理解为:通过记帐、算账、报账的工作过程向与本企业有利害关系的有关单位、部门或个人提供财务信息的功能。
关于“会计核算”需要了解、熟悉和掌握下列知识点:①两个特点、②四个环节、③七种方法、④四个前提、⑤两种基础、⑥八项原则。
1.了解“会计核算”的两个特点:(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并辅以其他实物量度。
(2)会计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系统性。
(即内容上不能有遗漏,时间上不能有中断,会计数据之间能够成为一个有机整体)△2.熟悉四个环节:确认、计量、记录、报告。
(3)确认:①是否应该入账、②应该如何入账。
(4)计量:①币种(人民币或外币)②计价方法(金额口径)③计量属性(P35)。
(5)记录:复式(借贷)记帐法。
(6)报告:编制会计报表。
▲3.掌握会计核算的七种方法:(要求正背如流、不能倒背如流)(1)设置会计科目和帐户,(第二章,即建账)(2)复式记帐,(第三章,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3)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第四章,即审单和制单)(4)登记账簿(第五章,即过账)(5)成本计算(第十九章第三节)(6)财产清查(第七章,盘点——保证账实相符)(7)编制会计报表(第二十章,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4.熟悉会计核算的四个基本﹝假设﹞前提:即对会计核算所处时空环境等做出合理设定。
包括:(1)——要明确如下三项区别:①我与他之别:为本企业记账,不是为其他企业记账。
即分清经济业务是属于本企业的,还是属于其他企业;②公与私之别:为本企业记账,不是为企业的股东(老板)记账。
2011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初级会计实务考试大纲

初级会计实务考试大纲经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研究决定,2011年度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以下简称考试)定于2011年5月14、15日举行。
2011年度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继续使用2010年度考试大纲。
第一章资产[基本要求](一)掌握现金管理的主要内容和现金核算、现金清查(二)掌握银行结算制度的主要内容、银行存款核算与核对(三)掌握其他货币资金的核算(四)掌握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的核算(五)掌握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核算(六)掌握存货成本的确定、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存货清查(七)掌握原材料、库存商品、委托加工物资、周转材料的核算(八)掌握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九)掌握固定资产和投资性房地产的核算(十)掌握无形资产的核算(十一)熟悉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范围(十二)熟悉无形资产的内容(十三)熟悉其他资产的核算(十四)了解应收款项、存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和无形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考试内容]资产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资产按其实物形态,可以分为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按其来源不同,资产可分为自有资产和租入资产,按其流动性不同,资产可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其中流动资产又可分为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款项、其他应收款、存货等,非流动资产又可分为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等。
第一节货币资金一、库存现金(一)现金管理制度1.单位应当按照《现金管理暂行条例》规定的范围使用现金,并遵守有关库存现金限额的规定。
2.单位应当按照《现金管理暂行条例》规定加强现金收支管理。
(二)现金的账务处理单位应当设置现金总账和现金日记账,分别进行库存现金的总分类核算和明细分类核算。
(三)现金的清查单位应当按规定进行现金的清查,一般采用实地盘点法,对于清查的结果应当编制现金盘点报告单。
2011年会计基础笔记整理

2011年会计证考试《会计基础》第1章笔记整理会计的概念和方法第一章总论第一节会计的概念和方法(一)会计的概念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借助一定的方法,对特定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完整的核算与监督,并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二)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进行会计核算和实施会计监督两个方面。
1.会计核算职能也称反映职能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记录、计算、报告等环节,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为各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功能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
会计核算具有三个方面的特征:(1)主要利用货币计量单位对经济活动的数量方面进行核算;(2)对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事中、事后的核算,同时也为预测未来提供信息;(3)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2.会计监督职能是指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
会计监督具有二个方面的特征:(1)主要是通过价值指标进行的;(2)对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包括事前、事中、事后监督。
(三)会计的对象会计的对象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凡是特定主体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都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也就是会计的对象。
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通常又称为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
二、会计的方法会计方法是反映和监督会计对象,完成会计任务的手段。
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包括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
(一)设置账户设置账户是对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和监督的一种专门方法。
(二)复式记账复式记账是指对所发生的每项经济业务,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的一种记账方法。
通过账户的对应关系,可以了解有关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
通过账户的平衡关系,可以检查有关业务的记录是否正确。
(三)填制和审核凭证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作为记账依据的书面证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由消失de影子贡献
为方便广大考试备战2011年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考试本站整理了有关2011年《会计
基础》考试大纲供大家参考:
第一章 总 论
第一节 会计概述
一、会计的概念及特征
(一)会计的概念
(二)会计的基本特征
1.会计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
2.会计拥有一系列专门方法
3.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
4.会计的本质就是管理活动
二、会计的基本职能
(一)会计的核算职能
(二)会计的监督职能
(三)会计核算与监督职能的关系
三、会计对象和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
(一)会计对象
(二)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
1.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
2.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
3.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
4.资本的增减
5.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
6.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
7.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
第二节 会计基本假设
一、会计主体
二、持续经营
三、会计分期
四、货币计量
第三节 会计基础
一、会计基础的概念和种类
二、权责发生制
三、收付实现制
第二章 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
第一节 会计要素
一、会计要素的确认
(一)资产
1.资产的定义
2.资产的分类
(二)负债
1.负债的定义
2.负债的分类
(三)所有者权益
1.所有者权益的定义
2.所有者权益的分类
(四)收入
1.收入的定义
2.收入的分类
(五)费用
1.费用的定义
page 1
2.费用的分类
(六)利润
1.利润的定义
2.利润的分类
二、会计要素的计量
(一)历史成本
(二)重置成本
(三)可变现净值
(四)现值
(五)公允价值
第二节 会计科目
一、会计科目的概念
二、会计科目的分类
(一)按其归属的会计要素分类
1.资产类科目:按资产的流动性分为反映流动资产的科目和反映非流动资产的
科目。
2.负债类科目:按负债的偿还期限分为反映流动负债的科目和反映长期负债的
科目。
3.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按所有者权益的形成和性质可分为反映资本的科目和反
映留存收益的科目。
4.成本类科目:按成本的不同内容和性质可以分为反映制造成本的科目和反映
劳务成本的科目。
5.损益类科目:按损益的不同内容可以分为反映收入的科目和反映费用的科目
。
(二)按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分类
1.总分类科目,又称一级科目或总账科目,它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总括
分类、提供总括信息
的会计科目;总分类科目反映各种经济业务的概括情况,是进行总分类核算的依
据。
2.明细分类科目,又称明细科目,是对总分类科目作进一步分类、提供更详细
和更具体会计信息的
科目。
3.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的关系是,总分类科目对其所属的明细分类科目
具有统驭和控制的作
用,而明细分类科目是对其所归属的总分类科目的补充
和说明。
三、会计科目的设置
(一)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
1.合法性原则:指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当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2.相关性原则:指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当为提供有关各方所需要的会计信息服
务,满足对外报告与
对内管理的要求。
3.实用性原则:指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符合单位自身特点,满足单位实际需要
。
(二)常用会计科目
第三章会计等式与复式记账
第一节 会计等式
一、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一)会计恒等式
资产=权益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二)经济业务对会计恒等式的影响
page 2
1.对“资产=权益”等式的影响
(1)资产与权益同时等额增加
(2)资产方等额有增有减,权益不变
(3)资产与权益同时等额减少
(4)权益方等额有增有减,资产不变
2.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式的影响
(1)资产和负债要素同时等额增加
(2)资产和负债要素同时等额减少
(3)资产和所有者权益要素同时等额增加
(4)资产和所有者权益要素同时等额减少
(5)资产要素内部项目等额有增有减,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要素不变
(6)负债要素内部项目等额有增有减,资产和所有者权益要素不变
(7)所有者权益要素内部项目等额有增有减,资产和负债要素不变
(8)负债要素增加,所有者权益要素等额减少,资产要素不变
(9)负债要素减少,所有者权益要素等额增加,资产要素不变
二、收入-费用=利润
第二节 复式记账
一、复式记账法
二、借贷记账法
(一)借贷记账法的概念
(二)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
(三)借贷记账法的会计科目结构
1.资产类会计科目的结构
2.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会计科目的结构
3.成本类会计科目的结构
4.损益类会计科目的结构
(1)收入类会计科目的结构
(2)费用类会计科目的结构
(四)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
(五)会计科目的对应关系和会计分录
1.会计科目的对应关系
2.会计分录
(六)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
1.试算平衡的含义
2.试算平衡的分类
(1)发生额试算平衡法
全部会计科目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会计科目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2)余额试算平衡法
全部会计科目的借方期初余额合计=全部会计科目的贷方期初余额合计
全部会计科目的借方期末余额合计=全部会计科目的贷方期末余额合计
三、总分类科目与明细分类科目的平行登记
(一)总分类科目与明细分类科目的关系
(二)总分类科目与明细分类科目的平行登记
(1)所依据会计凭证相同(依据相同)
(2)借贷方向相同(方向相同)
(3)所属会计期间相同(期间相同)
(4)计入总分类科目的金额与计入其所属明细分类科目的金额合计相等(金额
相等)
1
page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