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综合计算题的教学

合集下载

初中化学综合计算题教案

初中化学综合计算题教案

初中化学综合计算题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掌握化学综合计算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能够熟练运用化学计算知识解决实
际问题。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化学计算的兴趣,增强他们对化学学习的自信心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讲解化学综合计算题的解题方法和步骤,指导学生掌握解题技巧。

2. 难点: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归纳能力,帮助他们建立起解决问题的系统思维。

三、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一道简单的化学综合计算题引入本节课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出问题: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化学计算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3. 分析解题方法:解析化学综合计算题的解题步骤,讲解如何利用已知条件求解未知量。

4. 练习与巩固:布置一些化学综合计算题让学生自主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拓展应用: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帮助他们建立起解决问题的信心。

6. 总结回顾: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资源:
1. 化学综合计算题范例
2. 教学课件或投影片
3. 练习题和答案
四、教学评价:
1. 通过学生解题过程的观察和评价,帮助他们发现并改正错误。

2. 加强和学生的互动,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提高课堂参与度。

以上是化学综合计算题教案范本,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创新。

祝教学顺利!。

初中中考化学计算讲解教案

初中中考化学计算讲解教案

初中中考化学计算讲解教案
本次教案的内容是如何进行化学计算讲解,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化学计算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教学目标:
1.了解化学计算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掌握化学计算的基本步骤;
3.能够熟练运用化学计算方法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
1.化学计算的基本概念;
2.化学计算的基本方法;
3.化学计算的实际应用。

教学难点:
1.独立解决化学计算问题;
2.运用化学计算方法解决实际应用问题。

教学过程:
1.引入:介绍化学计算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2.讲解基本概念:质量、体积、浓度等;
3.介绍基本计算方法:包括比例法、摩尔浓度计算、质量守恒法则等;
4.案例分析:通过一些例题演示化学计算的具体步骤和方法;
5.强化训练: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一些化学计算问题,并进行讲解和指导;
6.讲解实际应用:介绍化学计算在化学实验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教学效果评价:
1.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化学计算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学生能够独立解决一些化学计算问题;
3.学生能够将化学计算方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希望通过这份教案的讲解,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化学计算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提高化学学科的学习效果。

初中化学计算复习教案

初中化学计算复习教案

初中化学计算复习教案
教学内容:化学计算
教学目标:复习化学计算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提高学生对化学计算的掌握能力。

教学重点:化学计算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教学难点:化学计算中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步骤:
1. 复习化学计算的基本概念,包括质量、物质的量、摩尔等概念。

2. 复习化学计算中的基本计算方法,包括质量计算、物质的量计算、摩尔计算等。

3. 给学生提供一些化学计算的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进行计算并给出答案。

4. 指导学生分析和解决化学计算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5. 给学生布置化学计算的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检查答案。

教学要求:
1. 学生要认真复习化学计算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掌握基本计算技巧。

2. 学生要积极参与课堂练习和讨论,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要按时完成化学计算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
1. 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后练习成绩。

2. 学生对化学计算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学生在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表现。

教学反思:
1. 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内容是否能够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教学方法是否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掌握化学计算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通过以上教学活动的开展,相信学生们能够更加熟练地掌握化学计算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化学计算题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化学计算题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1.以生活实例引入:向学生展示一些与化学计算相关的日常现象,如配制消毒液、中和反应等,让学生意识到化学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2.提问方式:针对上一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提出一些与化学计算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3.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化学计算题的趣味性,如动画、图片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化学计量数的灵活运用:化学计量数是化学计算的基础,学生需熟练掌握并能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2.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是解决化学计算题的关键,学生需加强对反应物、生成物及其化学计量数的记忆。
3.溶液浓度计算的应用:溶液浓度计算涉及实际操作,学生需理解公式原理,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对于完成情况较好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提高其学习积极性。
2.提高作业:针对课堂上的提高练习,设置一些拓展性的题目,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思考和练习。旨在提高学生的解题技巧和思维拓展能力。
-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其创新思维。
-学生可自愿组成学习小组,共同讨论提高作业,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3.实践作业: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一些与化学计算相关的实践题目,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教师指导: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四)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环节旨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我将设计以下练习:
1.基础练习:针对化学计算题的基本类型,设计一些难度适中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2.提高练习:设置一些综合性较强的题目,锻炼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
3.能够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正确列出化学方程式,并进行相应的计算。

初三化学专题:初中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

初三化学专题:初中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

初中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一、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指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相等(不包括未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也不包括杂质)。

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抓住“五个不变”,即:二、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技巧与方法:化学计算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包括化学式的计算、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溶液的计算等。

是从量的方面帮助学生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

通过有关混合物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质量分数和物质溶解度的综合计算题,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有关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思维判断、分析和综合能力。

化学计算题涉及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考查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 ,又考查学生的数学推算能力。

学生如果了解掌握了一些解题的技巧或巧解方法 ,既可以激发他们的解题兴趣 ,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尤其是刚接触化学 ,对化学计算存在畏惧心理的初中学生。

现将化学竞计算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归纳如下,供参考。

㈠、差量法:差量法是依据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或体积差,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变化量成正比而建立比例关系的一种解题方法。

将已知差量(实际差量)与化学方程式中的对应差量(理论差量)列成比例,然后根据比例式求解。

例:用含杂质 (杂质不与酸作用,也不溶于水 )的铁 10 克与 50 克稀硫酸完全反应后,滤去杂质,所得液体质量为 55.4 克,求此铁的纯度。

解:设此铁的纯度为 xFe+H2SO4(稀 )=FeSO4+H2↑△m(溶液质量增加 )56 2 56-2=5410x 55.4g-50g=5.4g可求出 x=56% 答:此铁的纯度为 56%。

【习题】 1、将盛有 12 克氧化铜的试管,通一会氢气后加热,当试管内残渣为10 克时,这 10 克残渣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2、已知同一状态下,气体分子间的分子个数比等于气体间的体积比。

现有 CO、O2、CO2混合气体 9ml,点火爆炸后恢复到原来状态时,体积减少 1ml,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后,体积又减少 3.5 ml,则原混和气体中 CO、O2、 CO2 的体积比?、把CO 、CO2的混合气体 3.4 克,通过含有足量氧化铜的试管,反应完全后,将导出的3气体全部通入盛有足量石灰水的容器,溶液质量增加了 4.4 克。

初中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总结

初中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总结

初中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总结初中化学计算题是化学学科中重要的一部分,通过解答这些题目,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下面我将总结一些解题方法,帮助初中生更好地应对化学计算题。

首先,在解题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化学计算知识。

比如,摩尔质量的计算公式为:摩尔质量 = 相对原子质量× n(n为分子中该元素的个数);摩尔质量与质量之间的关系式为:质量 = 摩尔质量×物质的量;摩尔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式为:浓度 = 物质的量 / 体积。

掌握这些基本的计算公式和关系式,对于解答化学计算题会有很大的帮助。

其次,解题过程中要注重数据的单位换算。

化学计算中经常涉及到不同的单位,比如质量的单位有克、毫克、千克等,体积的单位有立方厘米、升等。

在解题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题目给出的数据和所需求的结果,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例如,当题目给出的质量单位为千克,而需要求的是摩尔质量时,我们需要将质量单位换算为克,才能使用摩尔质量的计算公式。

另外,要注意理解题目中的化学概念和计算方法。

化学计算题通常涉及到一些化学反应方程式、化学方程式平衡、溶液的浓度等知识点。

在解答这些题目时,我们需要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并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条件进行计算。

例如,在计算物质的量时,我们需要根据题目中给出的物质的质量或体积,结合摩尔质量或浓度来计算。

最后,解题过程中要注意思路的清晰和步骤的规范。

化学计算题通常需要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计算,所以在解题时要注意将每一步的计算过程清楚地列出来,避免混淆和错误。

同时,要注意检查计算结果的单位和精度,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初中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总结如下:掌握基本的计算公式和关系式、注重数据的单位换算、理解题目中的化学概念和计算方法、清晰思路和规范步骤。

通过掌握这些方法,相信初中生能够更好地应对化学计算题,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和效率。

初中化学计算题

初中化学计算题

初中化学计算题初中化学计算题是化学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考化学的必考内容。

通过化学计算题的练习,学生不仅能够巩固和加深对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还能够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对于初中生来说,掌握化学计算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初中化学计算题的重要性1、巩固和加深对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化学计算题是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运用和实践。

通过练习化学计算题,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巩固和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2、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化学计算题需要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化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计算,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

这个过程需要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分析思维等多种思维方式,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中考化学成绩化学计算题是中考化学的必考内容,而且所占分值较高。

因此,通过练习化学计算题,学生可以提高中考化学成绩,为未来的升学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初中化学计算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1、掌握化学计算题的解题步骤化学计算题的解题步骤一般包括以下三个步骤:本文1)审题:认真阅读题目,了解题目所涉及的化学反应和物质性质,明确题目的要求和条件。

本文2)分析:运用化学知识和数学知识对题目进行分析,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关系。

本文3)计算:根据分析结果进行计算,得出正确答案。

2、掌握化学计算题的解题技巧本文1)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化学计算题有多种解题方法,如直接代入法、守恒法、差量法等。

学生需要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从而简化计算过程,提高解题效率。

本文2)运用数学思维:化学计算题需要运用数学知识和思维方式进行分析和计算。

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数学思维和方法,如代数思维、方程思维等,从而更好地解决化学计算问题。

本文3)注意单位换算:化学计算题中涉及到的单位较多,需要进行换算。

学生需要注意单位换算的规则和方法,避免因为单位换算错误而造成答案错误。

初中化学计算题教案设计

初中化学计算题教案设计

初中化学计算题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理解化学计算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 学生能够运用化学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掌握化学计算的基本步骤。

- 学生能够运用化学计算方法,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能够培养对化学计算的兴趣和好奇心。

- 学生能够理解化学计算在科学研究和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化学计算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化学计算的基本步骤3. 化学计算的应用实例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化学知识,如物质的量、质量、体积等。

2. 提问:我们在实验中经常需要进行数据的处理和计算,那么如何进行化学计算呢?二、新课导入(15分钟)1. 介绍化学计算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物质的量、质量、体积等的关系。

2. 讲解化学计算的基本步骤,如数据的收集、单位的转换、计算公式的应用等。

3. 通过示例,演示化学计算的过程和方法。

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2. 引导学生运用化学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给予及时反馈。

四、实验操作(15分钟)1. 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2. 引导学生运用化学计算方法,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

3.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化学计算的重要性和方法。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和体会。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给学生发放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

2. 作业内容主要包括化学计算的练习题和实验报告。

教学评价:1. 课堂练习的完成情况,考察学生对化学计算方法和步骤的掌握程度。

2. 实验报告的质量,考察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计算能力。

3. 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考察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巩固程度。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练习,使学生掌握了化学计算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步骤,能够运用化学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初中化学计算题的教学心得
颍上县半岗镇庙台中学姜永琴
化学计算题是初中化学最重要,最基本的题型,如何提高计算题的教学效果是值得研究的课题,近段时间来,我通过各种方式对此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并从中积累了几点心得体会:一、设计梯度,诱发深入
通过调查和教学经验,我发现化学计算题中,学生最伤脑筋的是综合计算题,这类题目题干长,文字繁多,综合性强,尽管学生掌握了一些解简单题的知识和经验,但因综合分析能力差,不善于化繁为简,还有一些学生见到这类题就会产生恐惧心理,不能带着信心和耐心读题,所以教师和学生都会感到很棘手。

其实,这种题型表面看起来高深莫测,实则不然,如果仔细分析,也不过是由一些简单题复合而成的,若老师能给学生设计合理的知识梯度,搭建适当的平台,再逐层升级,诱发深入,则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发散思维,拓展思路
综合计算题是学生计算的热点也是难点,这种题往往有很多种形式,比如:图文结合,文表结合,或实验与计算综合,还有的设计一些新情景和新信息,由于形式的多样,往往让学生感到迷雾重重。

对于这类题,教师应该给学生进行分门别类,帮助学生分析涉及的主要反应,再通过对数据、图像.、表格或信息的分析获得有用的数据。

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自己动手做,学生可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
也就是暴露出学生被迷惑的因素,教师可以问学生:你们做的正确吗?在存在疑问的心理下,更有利于学生的求知欲从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态的最佳时机,如果教师能准确把握这个时机,在学生思维的最佳突破口给予点拨,这对学生的智能发展无疑将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对于化学计算题同一类型的题目,它们在形式上有所变化和发展,但其实质不发生变化,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归为一类以不同形式出现练习。

例如:
1 将100克98%的硫酸稀释成的20%硫酸,稀释后的溶液质量是多少?
2 将100克98%的硫酸稀释成20%硫酸,应加水多少克?
3 欲得到100克20%硫酸,需要98%的硫酸多少克,应加水多少克?
以上题目,虽内容和形式不尽相同,但其实质是一样的,做题中只要能紧紧抓住“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这样关键,稍作点拨学生就能恍然大悟,从而解题。

另外还有一种类型题:蒸发浓缩问题(在溶液饱和之前),和此类问题相同,无非是加水和减水的问题,都属于“溶质质量不变”问题,也可放在一起进行研究、练习。

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十分有益。

四、启发思维,妙思巧解
化学计算,既要重视基础,让学生掌握常规的解题方法,也应重视技能,极可能的寻找妙思巧解,使学生的解题能力得到升华。

例如:在室温下,有某物质的溶液50克,将其分成两等份,一份自然蒸发掉10克水,溶液饱和,另一份加入3.6克该物质,溶液也饱和,求室温下该物质的溶解度。

本题数据较多,学生会感到棘手,教师不必将答案直接简单地给学生,更不能代替学生思考,要充分利用学生思维处于“受激发状态”,急于得到答案的思维是最佳良机指点迷津:蒸发掉的水分和加入的溶质形成的溶液恰好饱和。

这时,老师的点拨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五、重视讲评,指导学法
学生对于自己做过的题目,虽然知道错了,但不一定知道为什么错,所以习题讲评时应该针对学生的典型思路和典型错误进行分析,不仅让学生“知其然”,还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讲评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综合,归纳能力,指导学生总结习题所涉及的知识点,使之系统化,同事对题目类型,步骤进行归纳,总结解题常用方法,解题一般规律,应注意的事项,容易出现的问题等,并在掌握思路和方法的基础上,启发新思路,探索巧解,速解,一题多解的新方法,这样可以使学生解题经验集少成多,开阔视野,少走弯路,提高解题速度。

另外,要求学把错题整理到更正本上,并且写出错误的思路,以示警戒,这对于学生是大有好处的。

例将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放入45.1g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测得反应后溶液的密度为1.175g/cm3。

将所得溶液分成两等
份。

从一份中取出4mL,加入硝酸银溶液,直到不能继续产生沉淀为止,得到14.35g沉淀物,另一份蒸发掉10g水后,其溶质质量分数为29.25%,试计算原混合物中NaOH的质量分数。

分析:一般综合性强,难度大的综合性题目,都是由基础题组成演变而成的。

如果抓住综合题的组合演变特点,将其分解成若干个从基本题目扩展的习题组,解题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

本题可分解成以下3个基本题:
(1)取密度为1.175g/cm3的NaCl溶液4mL,加入硝酸银溶液,到不能继续产生沉淀为止,得到14.35g沉淀物,求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23.4%)
(2)将一定量的23.4%NaCl溶液蒸发掉10g水后,溶液浓缩为29.25%,试计算原溶液的质量。

(答:50g)
(3)将一定量的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放入45.1g盐酸中,待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50g,溶质质量分数为23.4%。

试计算NaOH和Na2CO3各多少克?
总之,教师要通过讲、练、评、议、来启迪思路、传授方法、培养学生做题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