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合垂直距离减低的无牙颌患者治疗前后面部形态及TMD的变化

合集下载

正畸治疗中两种内收上前牙方式对牙齿及下颌骨垂直向位置的影响

正畸治疗中两种内收上前牙方式对牙齿及下颌骨垂直向位置的影响

正畸治疗中两种内收上前牙方式对牙齿及下颌骨垂直向位置的影响作者:郭陈琳郑梦钰胡耀政陈建明来源:《中国美容医学》2023年第09期[摘要]目的:探討成人骨性Ⅱ类错牙合在拔牙矫治中以微种植体支抗及Ⅱ类牵引内收上前牙对切牙、磨牙及下颌骨垂直向位置的影响。

方法:本研究回顾了57例成人正畸治疗患者资料,其中治疗组(29例)以微种植体压低内收上前牙,对照组(28例)使用Ⅱ类牵引。

对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进行重叠分析比较。

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上切牙出现压低,上磨牙垂直向位置无明显变化,下磨牙出现伸长。

对照组中上切牙及上下磨牙均伸长。

对照组中FH-MP增加和PogH减小,治疗组正好相反;提示对照组治疗后下颌出现顺时针旋转,而治疗组无明显旋转。

结论:上颌微种植体支抗对上颌切牙及磨牙垂直向控制有一定的帮助,可以避免下颌骨顺时针旋转,有利于骨性Ⅱ类侧貌的改善。

[关键词]微种植体;Ⅱ类牵引;牙齿位置;下颌骨位置;垂直向控制[中图分类号]R78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23)09-0115-05Vertical Position Changes of Teeth and Mandible Following Different Upper Incisors Retraction Techniques in Orthodontics TreatmentGUO Chenlin,ZHENG Mengyu,HU Yaozheng,CHEN Jianming(Department of Orthodontics, Affiliated Stomatology Hospital of Guangzhou Medical University,Guangdong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Oral Restoration and Reconstruction,Guangzhou Key Laboratory of Basic and Applied Research of Oral Regenerative Medicine,Guangzhou 510182,Guangdong,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he purpos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evaluate incisors, molars and mandibular vertical position changes in the adult Skeletal Class Ⅱ extraction patients by two upper incisors retraction means of mini-implant and class Ⅱ inter-maxillary elastics. Methods In this study, we reviewed the data of 57 patients undergoing adult orthodontic treatment.The treatment group(29 cases) was treated with mini-implant anchorage, and control group (28 cases) was treated with class Ⅱ intermaxillary elastics without mini-implant anchorage. The pretreatment and posttreatment cephalograms were traced to evaluate the changes of teeth and mandibular position.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upper incisors were intruded and the lower molars were extruded in the treatment group, no significant vertical change of upper molars was observed. The control group showed vertical movement of upper incisors and molars. FH-MP was increased and PogH wasdecreased in the control group, but significantly reversed in the treatment group. The outcomes indicated that there was a certain degree of clockwise rotation of the mandibular in the control group, but reversed in the treatment group. Conclusion Mini-implant anchorage is effective in controlling the vertical movement of upper incisors and molars, and can avoid clockwise rotation of the mandible, which would improve the profile of Skeletal Class Ⅱ patients.Key words: mini-implant anchorage; Class Ⅱ intermaxillary elastics; dental position; mandibular position; vertical control改善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的侧貌是正畸治疗最重要目标之一,也是临床患者进行正畸治疗的主要目的。

正畸学考试试题三套(含答案)

正畸学考试试题三套(含答案)

正畸学考试试题(一)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潜行性骨吸收2.稳定支抗3.生长中心4.Bolton指数二、问答题(80分)1.矫治后复发的因素有哪些?(10分)2.什么是切牙债务?调整切牙债务的因素有哪些?(7分)3.哪些情况可致磨牙成远中牙合关系?(8分)4、试述颜貌观察的要求及方法。

(15分)5.在制定牙列拥挤治疗计划时应考虑哪些因素?(20分)6.有人说,医生了解病人的生长发育状况,就像司机有了一张陌生城的地图,请阐述你的见解?(20分)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在压力侧牙槽骨部分区域出现透明样变,在相对于透明样变区内的骨质和透明样变周围的骨质中出现大量破骨细胞、骨质吸收,这种骨质吸收的方式称为潜行性骨吸收。

2.同一个或同一组牙齿发生整体移动比发生倾斜移动所需的力大,利用一个或一组牙的整体移动来支持一个或一组牙的倾斜移动,使整体移动的部分不动或仅移动少量,而倾斜移动的部分达到理想的移动效果。

这种支抗方式称为稳定支抗。

3.在骨的生长过程中,速度快、较活跃的部分称为生长区;而某些受遗传控制并独立进行生长的生长区称为生长中心。

所有的生长中心都是生长区,但生长区并不一定都是生长中心。

4.指上下前牙牙冠宽度总和的比例关系与上下牙弓全部牙牙冠宽度总和的比例关系,由Bolton首先提出。

分为前牙比和全牙比。

用于判断牙齿大小的协调是否有问题,可协助诊断和分析错牙合形成的机制,并可作为制订治疗计划时的参考因素之一。

二、问答题1.矫治后复发的因素有哪些?答:(1)肌动力平衡的最终改建尚未完成。

在错牙合畸形的形成过程中,形成了与畸形相适应的动力平衡;畸形形态的矫治完成往往先于功能和动力的改造,这样,畸形形态矫治完成后,旧的动力平衡的影响导致畸形的复发。

(2)牙周膜纤维张力未恢复平衡。

牙周组织的改建对牙的稳定和牙保持在平衡的位置都是很重要的,在牙龈结缔组织纤维和牙周膜纤维的张力建立起新的平衡前,牙不能稳定于新的位置。

习题口腔正畸学实习试题(精选五篇)

习题口腔正畸学实习试题(精选五篇)

习题口腔正畸学实习试题(精选五篇)第一篇:习题口腔正畸学实习试题口腔正畸学试题(20分)1.试结合口腔临床实际,阐述口腔正畸学与口腔其它学科间的联系。

(5分)2.某病人因牙齿排列不齐要求矫正,检查:上前牙区拥挤1mm,22轻度扭转,无咬合干扰,上下颌骨及牙弓的近远中关系正常,磨牙为中性关系,前牙覆合覆盖正常,请问诊断是个别正常合还是Angle 第一类错合,为什么?(5分)3.试述方丝弓矫治器的特点和基本原理。

(5分)4.简述正畸治疗过程中减少牙根吸收的措施。

(5分)参考答案:1.与口腔修复学关系密切,如牙齿缺失导致缺隙两侧及周围牙齿移位,须进行修复前正畸。

与口腔颌面外科学关系密切,如阻生牙开窗术、严重颌骨畸形的正颌外科手术。

对某些TMD患者来说,某类错合畸形可能是其TMD发病的主要原因。

对于牙周病患者接受正畸治疗,控制并消除其活动性牙周炎是正畸治疗的前提;另与牙周结构及正畸治疗相关的牙龈退缩可通过膜龈手术得以改善。

正畸牙齿移动涉及牙齿移动生物学、生物力学及材料学。

2.该病例的诊断是Angle第一类错合。

个别正常合的概念是:凡轻微的错合畸形,对于生理过程无大妨碍者,都可列入正常合范畴。

Angle第一类错合是指:上下颌骨及牙弓的近远中关系正常,磨牙为中性关系,前牙覆合覆盖正常,牙列中存在错位牙者,如牙列拥挤等。

从形态学上,两个概念有重叠,但前者强调了“对生理过程无多大妨碍”这一要素,而后者没有。

患者因牙齿排列不齐要求矫正,推测不同程度对其生理或心理过程有影响。

遂诊断为Angle第一类错合。

3.方丝弓矫治器的主要特点有两个。

一是能有效控制矫治牙各个方向的移动。

方丝弓矫治器能使牙作近远中、唇颊舌向及垂直向等各方向的移动,并且在牙齿移动时能作控根移动,其基本原理在于所有压上均有托槽,方丝弓嵌入槽沟或颊面管后不同程度与之吻合并相互作用。

其二,由于每个牙上都有托槽,而弓丝嵌入槽沟后经结扎固定,牙弓由弓丝连成一个整体,具有较大的支抗力,故能减少支抗牙的移位,也有利于通过颌间牵引矫治上下牙弓及颌骨位置关系。

咬合紊乱对颞下颌关节影响的辩证思考

咬合紊乱对颞下颌关节影响的辩证思考

咬合紊乱对颞下颌关节影响的辩证思考
陈金武;郭照江;王美青;张军
【期刊名称】《医学与哲学》
【年(卷),期】2001(022)012
【摘要】@@ 咬合紊乱与颞下颌关节有密切的关系,这已得到大多数学者的承认.以疼痛、弹响、下颌运动受限为主要症状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是颞下颌关节最常见的疾患.既然咬合紊乱与颞下颌关节关系密切,那么,咬合紊乱与这种疾病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如何通过科学证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待两者的关系?rn1 咬合紊乱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TMD)孰因,孰果
【总页数】2页(P29-30)
【作者】陈金武;郭照江;王美青;张军
【作者单位】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陕西西安,710032;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陕西西安,710032;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陕西西安,710032;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陕西西安,71003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83.9
【相关文献】
1.咬合垂直距离改变对无牙颌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两侧颞颌关节髁状突位置的影响分析 [J], 蔡锦芬;张清彬;叶华;刘冰;詹春华
2.咬合板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相关颌面部疼痛的影响 [J], 白露;张丽丽;吴琳
3.RW板对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安氏Ⅱ类错患者颌位及咬合关系的影响 [J], 刘俊峰; 刘从华; 张文忠; 肖珲; 李少冰
4.RW[牙合]板对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颌位及咬合关系的影响 [J], 刘俊峰; 刘从华; 张文忠; 肖珲; 李少冰
5.不同类型咬合板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疼痛患者咀嚼肌肌电的影响 [J], 陈婷;廖天安;詹若军;吴丽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远移磨牙矫治对面部垂直向的影响

远移磨牙矫治对面部垂直向的影响

远移磨牙矫治对面部垂直向的影响目的:研究微种植体为支抗远移磨牙后,牙颌面结构垂直向位置的变化。

方法:选择以微种植体为支抗远移磨牙错牙合患者21例(男8例,女13例),21例拔除4颗前磨牙病例作对照。

两组病例治疗前后拍摄数码头颅侧位片,并测量分析几项相关项目,以评估存在的正畸治疗后垂直向变化。

结果:磨牙远移组比拔牙组矫治后ANS-Me (mm)显著增高。

统计学分析表明,拔牙组治疗前后PP/OP(°)变化具有显著差异,然而其他项目治疗前后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磨牙远移组与拔牙组矫治后面部垂直高度均增加,但下颌骨的生长方向可以部分地抵消这种作用。

标签:推磨牙向远中;垂直向控制;非拔牙矫疗;支抗;微种植体支抗正畸治疗目标不仅要获得良好的功能咬合,更需要面部容貌的改善。

其中,面下1/3的形态对人类面部容貌特征影响甚大,特别是颏部的形态结构。

而面下1/3垂直向高度的控制对颏部可以影响到软组织的形态和位置,甚至影响整个侧貌的协调。

通过垂直向控制使下颌产生逆时针旋转,降低面下1/3高度,使颏部形态更为突出[1]。

有学者认为应尽量拔牙矫治,通过拔除牙弓后段牙齿,使得后牙前移,让下颌逆时针旋转,从而使下颌平面角和面下1/3高度降低。

另一些学者则认为,拔牙矫治面部垂直高度的变化与不拔牙矫治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拔牙矫治和不拔牙矫治都会引起面部垂直高度的增加[2]。

本研究通过微种植体推磨牙向后,测量治疗前后的垂直向发生的变化,探讨磨牙远移对垂直向可能产生的影响,以此为临床提供参考。

1 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10月~2013年6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错牙合畸形患者21例(男8例,女13例),平均年龄(13.3±4.6)岁。

病例纳入标准:①需调整磨牙关系或者为前牙排齐、内收或牙列整平提供间隙者;②患者或患者家属同意植入微种植体远移磨牙者;③推磨牙前后有拍摄头颅侧位片者,且影像清晰者;④第二恒磨牙未萌或未建合;⑤第二磨牙已萌,但拔除第七磨牙或者第八磨牙者;⑥无正畸治疗史,无系统性疾及外伤史等。

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正畸治疗前后髁突形态与位置特征

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正畸治疗前后髁突形态与位置特征

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正畸治疗前后髁突形态与位置特征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是一种常见的颌面畸形,特点是上颌前牙突出,下颌后牙牙齿错立。

为了纠正这种畸形,正畸治疗是一种常见的方法。

本文旨在探讨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正畸治疗前后髁突形态与位置的特征。

正畸治疗前髁突位置特征:在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中,下颌髁突在正常情况下,应位于颞下窝,与耳下有一定的距离。

然而,在这类畸形患者中,由于下颌后牙牙齿的位置异常,导致下颌髁突位置的改变。

大多数患者的下颌髁突会向前下方移位,甚至与耳下过于接近。

这种位置改变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下颌关节相关的症状,如疼痛或咬合不稳定。

正畸治疗后髁突形态与位置特征:正畸治疗是通过调整牙齿的位置和矫正咬合关系来纠正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的。

随着矫正治疗的进行,下颌髁突的位置和形态也会有一定的改变。

一般来说,髁突的位置会向后上方移位,逐渐接近正常位置。

这种位置的调整可以减轻下颌关节的负荷,改善患者的咀嚼功能。

除了位置的改变,髁突的形态也会发生变化。

正畸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下颌关节发育,使得髁突的形态逐渐趋近正常。

一般来说,在治疗后,髁突呈现光滑的外形,与相邻组织衔接自然,没有明显的突起或凹陷。

髁突形态和位置的调整对患者的面部外观和功能恢复非常重要。

调整后的髁突位置有助于恢复正常的咀嚼功能,并能改善患者的面容美观。

此外,髁突的位置调整还可以减少患者咬合不稳定导致的相关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正畸治疗的效果和髁突的调整与个体情况有关。

治疗结果可能因患者的骨骼生长发育情况、治疗方案等因素而有所差异。

因此,在设计正畸治疗方案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个体情况,制订个性化的治疗计划。

总之,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正畸治疗前后髁突的形态和位置特征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通过正畸治疗,可以调整髁突的位置和形态,改善患者的面部外观和功能。

然而,治疗效果和髁突的调整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评估和调整。

正畸治疗的成功需要医生和患者的共同努力,以获得最佳的治疗结果综上所述,正畸治疗可以通过调整髁突的位置和形态,改善患者的下颌关节功能和面部外观。

不同垂直骨面型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成人患者拔牙矫治前后牙根吸收情况比较

不同垂直骨面型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成人患者拔牙矫治前后牙根吸收情况比较

不同垂直骨面型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成人患者拔牙矫治前后牙根吸收情况比较作者:刘思宋丽娟来源:《中国美容医学》2024年第02期[摘要]目的:通過测量不同垂直骨面型的安氏Ⅱ1类错牙合成人患者正畸治疗前后的牙体长度,分析其矫治前后牙根吸收的差异以及切牙内收量与牙根吸收的相关性。

方法:从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选择60例拔牙病例,按面角不同分成三组,将其治疗前后的CBCT数据分别导入Dolphin-Imaging 11.95软件,测量双侧上下中切牙、尖牙和第一磨牙牙体长度以及上下切牙切缘和根尖的矢状向移动量,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治疗前左右两侧同名牙牙体长度无差异,治疗后三组牙根长度均减小(P<0.01),上颌中切牙牙体长度高角组减小的最大,依次为均角和低角组(P<0.01)。

上下切牙切缘和根尖内收量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上颌中切牙根尖内收量与牙体长度的减少量成正相关,三组相关性分别为低角组0.663、高角组0.618、均角组0.635 (均P<0.01)。

结论:不同垂直骨面型成人安氏Ⅱ1类错牙合患者拔牙矫治后均有不同程度的牙根吸收。

[关键词]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骨面型;牙根吸收;拔牙矫治[中图分类号]R78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24)02-0123-05Assessment of Teeth Length Among Adult AngleⅡ1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Divergent Patterns after Orthodontic TreatmentLIU Si,SONG Lijuan(Department of Orthodontics,Suzhou Stomatological Hospital,Suzhou 215008,Jiangsu,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he difference of root resorption before and after orthodontic treatment 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incisor sagittal movement and root resorption were analyzed by measuring the tooth length of Angle Ⅱ1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divergent patterns in adult. Methods A total of 60 extraction cases were selected from the Affiliated Stomatological Hospital of Nanchang University,and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face angles. The CBCT data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imported into dolphin-imaging 11.95 software, then corrected the head position and selected measurement planes. Respectively, to measure the length of the upper and lower incisors,the canine and the first molar, and the sagittal movement of the upper and lower incisors. The obtained data were analyzed statistically. Results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the length of the corresponding teeth on the left and right sides before treatment. After treatment, the root length ofthe three groups decreased (P<0.01), and the high-angle group decreased mostly.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hree groups in incisor margin and apical adversarial amount (P>0.05). There w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movement of the left central incisor and the reduction of tooth length, and the correlation was 0.663 in the low-angle group, 0.618 in the high-angle group and 0.635 in the mean-angle group (all P<0.01). Conclusion There are teeth roots resorption in different degrees after extraction treatment in different divergent patterns.Key words: Angle Class Ⅱ division1; divergent patterns; teeth roots resorption; orthodontic extraction treatment随着正畸学科不断发展和进步,尤其是近十年来种植体支抗的广泛应用,更多的轻中度骨性畸形通过正畸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无牙颌名词解释

无牙颌名词解释

无牙颌名词解释
无牙颌,又称为牙齿缺失,是指个体没有一些或全部的牙齿。

这可能是由于遗传、营养不良、口腔疾病或老龄化等原因造成的。

无牙颌可能导致说话困难、咀嚼困难、面部形态改变和其他健康问题。

治疗选择可能包括牙齿种植、假牙或咬合重建等。

无牙颌还可能导致颞颌关节病、牙周病、牙龈病和其他口腔健康问题。

无牙颌也可能导致面部肌肉松弛,使面部表情变得不够生动。

对于无牙颌的患者而言,咀嚼困难可能会导致营养不良,因为他们不能充分咀嚼食物。

正确的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改善咀嚼能力,恢复面部形态,提高美观度和自信心,改善营养状况。

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牙齿种植、假牙、咬合重建等。

需要根据个体的特殊情况来确定最佳治疗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 明 恢 复 垂 直 距 离 后 ,下 颌 颏 部 向 下 向 后 顺 时针 移 位 ,T MD 症 状 缓 解 。 结 论 :恢 复 无 牙 颌 咬 合 垂 直 距 离 后 ,下 颌 颏 部 向 下 向 后 顺 时 针 移 位 ,T MD 症 状 缓 解 , 面部 形 态 相 应 改 变 。
Ke y w o r d s : p e r i o d o n t a l p r o s t h e s i s ; a g e d d e n t a l c a r e ; t e m p o r o ma n d i b u l a r j o i n t d y s f u n c t i o n s y n d r o me
Z H A 0 DL C AO J u n - k a i . W E 1 L i -- j u n《 D e p a r t me n t o f s t o ma t o l o g y . P L A G e n e r a l H o s p i t a l B e i j i n g , 1 0 0 8 5 3 . C h i n a )
度, 表 情 自然 , 这 样 才 能发 挥 最 大 的 咀嚼 作 用 。在 长 期佩 戴 全 口义 齿 的无 牙颌 患 者 中 由于 磨耗 , 偏 侧 咀嚼 , 齿 槽 嵴 吸收 等原 因均可 以较快 地 引起 咬 合 垂
【 Ab s t r a c t 】Ob j e c t i v e : T o o b s e r v e t h e e f e c t o f he t f a c i a l c o n t o u r c h a n g e s b e f o r e a n d a f t e r v e r t i c a l d i me n s i o n r e s t o r a t i o n s

论著 ・
咬合 垂直距 离减低 的无牙颌 患者 治疗前后面部形态及 T MD 的变化
赵 迪 曹均凯 魏丽君
【 摘 要 】 目的 :探 讨 咬 合 垂 直 距 离 改 变 对 无 牙 颌 T M D 患 者 治 疗 前 后 面 部 形 态 影 响 。方 法 :对 无 牙 颌 T MD
垂直距 离减低的 4 8例患者恢 复垂直距离前 后 ,拍头颅侧位 x线片并进行测量 。结果 :咬合垂直距离改变对无牙 颌 T MD 患者治疗 前后面 部形 态主要 发生在 面下 1 / 3 ,YA 角 ,MP A角 N— Me距 离均增 加 ,并 有显著 性差异 ,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G E R I A T R I C D E N T I S T R Y M A Y 2 0 1 4 V O L . 1 2 N O . 3
中 华 老年口 腔医 学杂志2 0 1 4 年5 月第 1 2 卷第 3 期
o f c o mp l e t e d e n t u r e s i n e d e n ul t o u s TM D p a t i e n t s . Me t h o d s : L a t e r a l c e p h a l o me t r i c r a d i o g r a p h s we r e e x p o s e d o n t h e c e n t r i c o c c l u s i o n o f a l l 4 8 p a t i e n t s , a n d me a s u r e d b e f o r e a n d a f t e r v e t r i c a l d i me n s i o n r e s t o r a t i o n . Re s ul t s : YA, MP A v a l u e s , a n d he t d i s t a n c e o f N— Me wa s i n c r e a s e d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 Co n c l u s i o n: Th e T M D s y mp t o ms a n d f a c i a l c o n t o rs u c a n b e r e c o v e r e d b y he t c h a n g e s o f v e ti r c a l d i me n s i o n i n e d e n ul t o u s p a t i e n t s .
垂 直 距 离 为 天 然 牙 列 呈 正 中殆 时 ,鼻 底 至 颏
1 .材 料 方法
1 . 1 研究对象 从 解 放 军 总医 院 口腔修 三 分之 一 的距 离… 。在 正 常 的 咬 合 垂 直 距 离 状 态 下 ,颌 面 部 诸 肌 肉的 张 力 适
关键词 :牙列修 复体 ;老年人 ;牙科治疗 ;颞下颌关节病
[ 中国 图书分类 号] R 7 8 2 . 6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 号] 1 6 7 2 — 2 9 7 3 ( 2 0 1 4 ) 0 3 — 0 1 8 1 — 0 3
A s t udy of t he f ac i a l c ont o ur of e de nt ul o us TM D pa ie t nt s wi t h de c r e a s ed v e r ic f al di me ns i o 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