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颌间隙感染

合集下载

下颌间隙感染PPT课件

下颌间隙感染PPT课件

▪ (2)洗必泰漱口1-2次/天
▪ (3)儿童及重症用1%~3%的双氧水.洗必泰擦 拭口腔每4小时一次,在口腔内停留2~3min。
▪ (4)每餐后用生理盐水漱口
精选ppt课件最新
10
▪ 6、饮食指导
▪ 高热量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补充水、电解 质、各种维生素,且多饮水。
▪ 健康教育
1.平时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 ▪ 2.多食新鲜蔬菜水果,患病期间多饮水,排除毒素。 ▪ 3.保持口腔清洁,养成饭后漱口、早晚刷牙的习惯。 ▪ 4.祛除局部刺激因素,拔除残牙、残冠、义齿边缘要光
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护理常规 概述
精选ppt课件最新
1
▪ 颌面部间隙感染是颜面、颌周及口咽区软 组织肿大化脓性炎症的总称。化脓性炎症 弥散时称为蜂窝织炎,局限时称为脓肿。
▪ 正常颌面部各层组织之间存在潜在的筋膜 间隙,当感染侵入这些间隙时,化脓性炎 症使疏松结缔组织溶解液化,炎症产物充 满其中,此时才出现明显的间隙。感染可 局限于一个间隙内,也可循阻力薄弱的组 织扩散,形成弥散性的多个间隙感染,如 口底。
颈项强直等颅内感染征象。
▪ b.当体温超过39℃及时给予温水擦浴,并嘱其 多饮水,
▪ (2)意识、尿量 ▪ a.该病发展迅速,可出现感染性休克或昏迷、败血
症、呼吸道梗阻而危及生命,故炎症未控制前, 应高度警惕,严密观察患者意识是否清楚,有无 烦躁、神志淡漠、嗜睡等;
▪ b.注意患者尿量情况。 ▪ (3)床边备气切包。
▪ b.或洗必泰溶液。
▪ c.或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菌素加生理盐 水冲洗伤口,
▪ d.同时观察引流液量、色、性的变化及患者神志、 面色、生命体征变化。
▪ e.发现患者面色苍白,暂停冲洗伤口。

颌下间隙感染病人的护理

颌下间隙感染病人的护理

颌下间隙感染病人的护理周学城,赵 宏,于国伟,梁 会,王 莉关键词:颌下间隙;感染;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4-4748.2012.032.038 文章编号:1674-4748(2012)11B-3027-02 颌下间隙感染可分为化脓性感染和腐败性感染[1],临床表现主要为颌下三角区红肿、下颌骨下缘轮廓消失、压痛和凹陷性水肿明显。

张瑞芝[2]强调颌下间隙感染处理不当可导致口腔多间隙感染并危及生命。

现将颌下间隙感染病人的护理总结如下。

1 病情观察严格监测病人生命体征,若体温持续在39℃以上应采取头部冷敷等方式降温,同时给予止痛泵等,以减轻病人疼痛。

积极准备急救物品,包括吸氧、吸痰装置和气管切开包及抢救药物。

危急情况下医护人员应沉着冷静,保证抢救工作顺利进行。

2 基础护理指导病人早期进高热量、高蛋白、低脂、高维生素的清淡易消化流质饮食,同时保证每天饮水量在1 500mL~2 000mL,维持均衡饮食和电解质平衡并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研究发现,糖尿病病人颌下间隙感染发生率较高[3,4]。

做好口腔护理非常重要,每天至少3次口腔护理。

病人饭后先用生理盐水漱口,然后含漱复方硼砂漱口液2min~4min。

嘱病人勤换洗衣服及床上用品,保持身体卫生。

每天病房必须紫外线消毒2次,且用1∶200的84消毒液擦抹地面、床头柜并经常开窗透气。

3 处理方法颌下部间隙感染主要来源为牙源性感染[5]。

研究表明,口腔颌下部间隙感染大多是需氧菌和厌氧菌的混合感染,常见的菌种为草绿色链球菌等[6]。

病人应注意休息,少运动和切忌挤压炎症部位,禁局部热敷。

早期、足量、联合应用敏感广谱抗生素并根据细菌敏感试验结果及时调整药物。

韩晓梅等[7]支持联合应用足量的抗生素和激素治疗伴全身中毒的病人。

在高海拔地区高压氧治疗能有效抑制厌氧菌繁殖并改善病人颌面部微循环和代谢机能[8]。

同时采用微波(超声)辅助治疗颌下部间隙感染效果较好,并可减少抗生素的使用[9]。

下颌下间隙感染护理查房PPT

下颌下间隙感染护理查房PPT

并发症处理方法及效果评估
并发症预防:加 强口腔卫生,避 免口腔感染
并发症处理:及时 就医,遵医嘱使用 抗生素和止痛药
效果评估:观察病 情变化,定期复查 血常规和血沉等指 标
注意事项:避免过 度劳累,保持充足 睡眠,增强免疫力
紧急情况处理流程
呼吸困难处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 给予吸氧、雾化 吸入等措施
常见并发症类型及表现
局部并发症:下颌下间隙感染可引起局部脓肿、蜂窝织炎等并发症,表现为局部肿胀、疼痛、 皮肤发红等症状。
全身并发症:下颌下间隙感染可引起全身性并发症,如败血症、脓毒症等,表现为高热、寒 战、乏力、精神不振等症状。
呼吸道并发症:下颌下间隙感染可引起呼吸道并发症,如喉头水肿、气管支气管炎等,表现 为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等症状。
局部用药:涂抹消炎药膏或使用抗 菌敷料覆盖感染部位,促进愈合
预防感染措施
保持口腔卫生:定期刷牙、漱口,避免口腔内细菌滋生 避免损伤:避免用手触摸或挤压感染部位,减少感染扩散 饮食调理:多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刺激性食物 增强免疫力:适当锻炼、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提高身体免疫力 及时就医:如有不适,及时就医并按医嘱进行治疗
避免过热过 冷食物:避 免对口腔和 胃肠道造成 刺激
避免暴饮暴 食:少量多 餐,避免过 度饱胀
避免过度饮 酒:酒精对 口腔和胃肠 道有刺激作 用
避免过度吸 烟:烟草中 的有害物质 对口腔和胃 肠道有刺激 作用
康复目标设定
恢复下颌下间隙感染部位的正常功能 减轻疼痛和肿胀等不适症状 促进感染部位的愈合和恢复 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感染原因分析
抗生素使用情况
抗生素选择依据
用药剂量与疗程
用药效果评估

最新护理教学ppt---颌面部间隙感染护理ppt课件

最新护理教学ppt---颌面部间隙感染护理ppt课件

未来护理发展方向与展望
进一步优化护理流程
针对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护理特点,未来可以进一步优化护理流程 ,提高护理效率和质量。
加强专业培训和教育
加强医护人员对颌面部间隙感染护理的专业培训和教育,提高医护 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
开展中西医结合护理研究
探索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方法,发挥中医护理在颌面部间隙感染中的 优势作用,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的护理服务。
其他原因
非牙源性感染的发病原因多样,包括颈部间隙感染(如淋巴 结炎、甲状腺炎等)、口底多间隙感染(如口底蜂窝织炎、 口底脓肿等)等。这些感染可由临近组织的炎症、损伤或感 染引起。
临床表现
局部症状
诊断与鉴别诊断
颌面部间隙感染的局部症状包括疼痛 、肿胀、皮肤发红、皮温升高、压痛 明显等。这些症状可因感染部位和严 重程度而有所不同。
合理使用药物
在用药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医生的医 嘱,合理使用药物,避免药物过敏和 不良反应。
及时处理并发症
在护理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病人的病 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 并发症。
护理操作风险防范
加强培训
加强对护士的培训和教育,提高护士的专业 技能和素质。
强化安全意识
加强护士的安全意识教育,提高护士对安全 风险的防范意识。
建立静脉通道
为病人建立静脉通道,以便及 时用药和补液。
实施护理措施
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实施相 应的护理措施,如口腔护理、 皮肤护理、饮食护理等。
护理操作注意事项
注意病人感受
在操作过程中,要关注病人的感受和 需求,尊重病人的权利和隐私。
保持无菌操作
在实施护理操作时,要遵守无菌操作 原则,防止交叉感染。
疼痛程度等。

颌下间隙感染的预防

颌下间隙感染的预防
颌下间隙感染的预防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颌下间隙感染? 2. 为什么需要预防颌下间隙感染? 3. 何时需要采取预防措施? 4. 如何进行有效的预防? 5. 后续处理与监测
什么是颌下间隙感染?
什么是颌下间隙感染?
定义
颌下间隙感染是指发生在下颌骨下方的软组织感 染,通常与牙齿感染、外伤或其他感染源有关。
为什么需要预防颌下间隙感染? 健康影响
颌下间隙感染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如败血症或 气道阻塞。
保持口腔健康是预防感染的基础。
为什么需要预防颌下间隙感染? 经济负担
感染治疗费用高昂,并可能需要住院治疗。
预防不仅能保护健康,也能节约医疗费用。
为什么需要预防颌下间隙感染? 生活质量
感染可能导致长期的疼痛和不适,影响日常生活 。
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
何时需要采取预防措施?
何时需要采取预防措施? 定期口腔检查
建议每六个月进行口腔健康检查,以早期发现潜 在问题。
定期检查有助于及时处理牙齿和牙龈问题。
何时需要采取预防措施? 注意口腔卫生
每天至少刷牙两次,使用牙线清洁牙缝,防止细 菌滋生。
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是预防感染的最有效方式。
定期复查能及时发现问题,进行干预。
后续处理与监测
关注身体反应
如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病情加重。
及时的医疗干预是预防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后续处理与监测
持续学习
关注最新的口腔健康知识与预防措施,不断提升 自我防护能力。
掌握新知识能帮助更好地预防颌下间隙感染。
谢谢观看
在运动或其他活动中佩戴保护设备,减少口腔受 伤风险。
预防口腔创伤可以降低后续感染的几率。

《颌面间隙感染的护理查房》

《颌面间隙感染的护理查房》

《颌面间隙感染的护理查房》一、疾病概述颌面间隙感染是指颌面周围潜在间隙发生的化脓性炎症。

这些间隙包括咬肌间隙、翼下颌间隙、颞下间隙等。

颌面间隙感染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如牙源性感染、腺源性感染、损伤性感染等。

如果不及时治疗,颌面间隙感染可扩散至邻近间隙,甚至引起全身严重并发症。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1. 牙源性感染- 龋齿、牙髓炎、根尖周炎等牙体牙髓疾病是颌面间隙感染最常见的病因。

细菌通过牙髓腔、根尖孔等途径扩散至周围间隙,引起感染。

- 例如,一位患者因龋齿未及时治疗,导致牙髓坏死,细菌感染扩散至根尖周围组织,进而引起咬肌间隙感染。

2. 腺源性感染- 儿童的颌面间隙感染多由腺源性感染引起。

常见的感染源有扁桃体炎、腮腺炎等。

细菌通过淋巴系统扩散至颌面间隙。

- 例如,一个小孩因患扁桃体炎,炎症扩散至颌下间隙,引起颌下间隙感染。

3. 损伤性感染- 颌面外伤、拔牙等操作过程中,如果消毒不严格或伤口处理不当,容易引起颌面间隙感染。

- 例如,一位患者在拔牙后,伤口未得到妥善处理,导致细菌侵入,引发翼下颌间隙感染。

4. 血源性感染- 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灶,如疖、痈等,细菌通过血液循环到达颌面间隙,引起感染。

- 例如,一位患者患有腿部疖肿,细菌通过血液传播至颌面,导致颞下间隙感染。

三、临床表现1. 局部症状- 疼痛:感染部位出现明显的疼痛,疼痛程度因感染的严重程度而异。

疼痛可呈持续性胀痛或跳痛,患者常难以忍受。

- 肿胀:感染间隙周围组织出现肿胀,皮肤发红、发亮,触之有硬结。

随着病情的发展,肿胀可逐渐加重,范围扩大。

- 张口受限:由于感染累及咀嚼肌等组织,患者会出现张口受限的症状。

张口度逐渐减小,严重时甚至无法张口。

- 压痛:在感染部位可触及明显的压痛,按压时疼痛加剧。

2. 全身症状- 发热:患者常伴有发热症状,体温可高达38℃-39℃甚至更高。

发热是由于机体对感染的免疫反应所致。

- 乏力、食欲不振:患者会感到全身乏力,食欲减退,体重下降。

颏下间隙感染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颏下间隙感染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重点关注呼吸道情况和感染程度。
如何进行护理? 基础护理
保持患者舒适,定时测量生命体征,记录体 温、脉搏、呼吸等。
为患者提供适宜的体位,减轻颈部压力。
如何进行护理? 药物管理
按医嘱给予抗生素和镇痛药物,确保患者遵 医嘱服药。
定期评估药物效果和不良反应。
感染控制措施
感染控制措施
无菌操作
在更换敷料、进行护理操作时,保持无菌环境, 防止交叉感染。
及时寻求医疗帮助,避免延误治疗。
患者教育 康复指导
在感染控制后,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康复锻 炼,促进恢复。鼓励患者保 Nhomakorabea积极心态。
患者教育 定期复查
强调定期复查的重要性,确保感染完全控制 。
根据医生建议,调整后续治疗方案。
总结与展望
总结与展望
护理的重要性
有效的护理能够降低感染的风险,提高患者的生 活质量。
颏下间隙感染病人的护理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颏下间隙感染? 2. 如何进行护理? 3. 感染控制措施 4. 患者教育 5. 总结与展望
什么是颏下间隙感染?
什么是颏下间隙感染?
定义
颏下间隙感染是指发生在下颌骨下方、舌根部和 颈部前方的感染,常见于牙源性感染或外伤后感 染。
此类感染可能引起气道梗阻及其他并发症,需要 及时处理。
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至关重要。
总结与展望
未来方向
加强对颏下间隙感染的研究,提高早期识别及治 疗能力。
推动多学科合作,以提高患者护理效果。
总结与展望
持续学习
护理人员应定期参加培训,更新知识和技能。
关注最新的医学研究动态,提升护理水平。
谢谢观看
什么是颏下间隙感染? 病因

下颌下间隙感染的科普知识课件

下颌下间隙感染的科普知识课件
下颌下间隙感 染的科普知识
课件
目录 什么是下颌下间隙感染? 下颌下间隙感染的治疗 下颌下间隙感染的并发症 如何预防下颌下什么是下颌下间隙感染?
下颌下间隙感染是一种常见的 口腔感染疾病,发生在下颌骨 骨髓内,由细菌感染引起。
导致下颌下间隙感染的原因包 括龋齿、牙周病、牙齿受伤等 。
什么是下颌下间隙感染?
症状包括疼痛、肿胀、发热、口臭等。
下颌下间隙感 染的治疗
下颌下间隙感染的治疗
初期可以通过使用抗生素和漱 口水治疗。 对于严重的病例,需要手术干 预,包括根管治疗、牙齿拔除 等。
下颌下间隙感染的治疗
疾病治疗后,仍需长期的口腔卫生和牙 齿清洁,避免再次感染。
下颌下间隙感 染的并发症
下颌下间隙感染的并发症
如果没有及时进行治疗,下颌 下间隙感染可能会导致严重并 发症,如颅内感染、心脏病、 下颌骨骨折等。
因此,一旦发现症状,应及时 就医,并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 治疗和口腔卫生管理。
如何预防下颌 下间隙感染
如何预防下颌下间隙感染
定期口腔检查、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 及时治疗口腔疾病都有助于预防和减少 下颌下间隙感染的风险。
避免咀嚼坚硬食物、避免暴力剧烈的运 动和接受口腔手术后也需要注意口腔卫 生,避免感染。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诊断 ▪ 1 .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结合局部解剖知
识 ▪ (1).局部片状红、肿、热、痛;
(2).区域性淋巴结肿痛; (3).有不同程度开口困难或吞咽困难; (4).重者全身症状严重,吞咽障碍,并可有呼 吸困难; ▪ 2 .血白细胞总数及白细胞分类中性粒细胞比例增 多,可有核左移或细胞中毒颗粒 ▪ 3 .穿刺抽脓等方法可以作出正确诊断一般化脓性 感染抽出的脓液呈色稠脓或桃花脓而腐败坏死性 感染脓液稀薄呈暗灰色常有腐败坏死性恶臭 ▪ 4 .X线片有助于诊断检查
▪ 临床表现 ▪ 1.轻者无明显全身症状,重者高热、寒战、脱水、
白细胞增高、食欲不振、周身不适; ▪
2.局部表现为发红、肿胀、皮温高、疼痛,涉及 咀嚼肌的间隙感染,有张口受限,位于舌、口底、 咽旁者则出现进食、吞咽或呼吸困难。 ▪ 3.区域性淋巴结肿大、压痛; ▪ 4.腐败坏死性感染者,全身中毒症状严重;局部 为弥散性肿胀、皮肤紧张发亮,呈暗红色,有捻 发音;
颈项强直等颅内感染征象。 ▪ b.当体温超过39℃及时给予温水擦浴,并嘱其
多饮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2)意识、尿量 ▪ a.该病发展迅速,可出现感染性休克或昏迷、败血
症、呼吸道梗阻而危及生命,故炎症未控制前, 应高度警惕,严密观察患者意识是否清楚,有无 烦躁、神志淡漠、嗜睡等;
▪ b.注意患者尿量情况。 ▪ (3)床边备气切包。
▪ 5.加强口腔护理
▪ (1)一般病人,漱口液漱口1-2次/天
▪ (2)洗必泰漱口1-2次/天
▪ (3)儿童及重症用1%~3%的双氧水.洗必泰擦 拭口腔每4小时一次,在口腔内停留2~3min。
▪ (4)每餐后用生理盐水漱口
▪ 6、饮食指导
▪ 高热量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补充水、电解 质、各种维生素,且多饮水。
▪ 病因
▪ 最常见为牙源性感染 如下颌第三磨牙冠周 炎根尖周炎颌骨骨髓炎等;
▪ 其次是腺源性感染 可由扁桃体炎唾液腺炎 颌面部淋巴结炎等扩散所致在婴幼儿中多 见继发与创伤面部疖痈口腔溃疡和血源性 感染者已少见
▪ 间隙感染的病原菌以溶血性四链球菌为主 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常为混合性细菌感 染厌氧菌所致的感染少见
▪ (3)介绍疾病发生的原因、治疗手段,邀请康复期 患者现身说法,使病人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和治疗 上的配合,以缓解患者焦虑不安的情绪。
▪ 3 . 切口护理
▪ (1)脓肿切开后,更换敷料2~3次/d,
▪ (2)冲洗创口
▪ a.用1%~3%的双氧水.+用NS冲洗伤口
▪ b.或洗必泰溶液。
▪ c.或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菌素加生理盐 水冲洗伤口,
▪ 护理诊断 ▪ 1、急性疼痛 ▪ 与感染引起局部肿胀、组织受压有关。 ▪ 2、体温过高 ▪ 与感染引起全身反应有关 ▪ 3、潜在并发症 ▪ 窒息、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脑脓肿、败血症等 ▪ 4、焦虑 ▪ 与症状严重导致全身不适及担心预后不佳有关
▪ 护理措施 ▪ 1、病情观察 ▪ (1)监测T、P、R、BP; ▪ a.对发热、寒战患者注意询问有无头痛、呕吐、
▪ 2. 心理护理
▪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常伴有疼痛、张口受限 等症状,严重者发生进食和吞咽障碍,影响患者 的生命质量和精神状态。
▪ (1)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鼓励 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以精湛的技术 赢得患者信任和尊重。
▪ (2)多接触病人,主动倾听患者倾诉,了解病人的 心理状态,多与其交谈,解除疑虑,生活上尽量 体贴关怀,鼓励家属、亲友陪伴,给予精神、心 理支持,
▪ d.同时观察引流液量、色、性的变化及患者神志、 面色、生命体征变化。
▪ e.发现患者面色苍白,暂停冲洗伤口。
▪ f.冲洗完毕,协助患者取半卧位以减少伤口张力, 利于伤口引流。
▪ 4.保持呼吸道通畅
▪ (1)给予氧气吸入,因喉头水肿所致的呼吸道阻塞 应立即行环甲膜穿刺或气管切开。
▪ (2)若炎症侵及口底、舌下等间隙,患者可出现舌 体抬高、咽腔缩小等并发呼吸道梗阻的临床表现, 应做好抢救准备,昏迷患者将舌体牵拉至口外固 定,保证呼吸道通畅。
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护理常规 概述
▪ 颌面部间隙感染是颜面、颌周及口咽区软 组织肿大化脓性炎症的总称。化脓性炎症 弥散时称为蜂窝织炎,局限时称为脓肿。
▪ 正常颌面部各层组织之间存在潜在的筋膜 间隙,当感染侵入这些间隙时,化脓性炎 症使疏松结缔组织溶解液化,炎症产物充 满其中,此时才出现明显的间隙。感染可 局限于一个间隙内,也可循阻力薄弱的组 织扩散,形成弥散性的多个间隙感染,如 口底。
▪ 健康教育
1.平时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 ▪ 2.多食新鲜蔬菜水果,患病期间多饮水,排除毒素。 ▪ 3.保持口腔清洁,养成饭后漱口、早晚刷牙的习惯。 ▪ 4.祛除局部刺激因素,拔除残牙、残冠、义齿边缘要光
滑。
▪ 5.对无保留价值的阻生牙,根尖炎等病灶,炎症消退后, 及时拔除,根除隐患。
▪ 6.每半年进行一次口腔健康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