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 培优教学方案 第二讲《多彩的物质世界》教案+练习+作业(无答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多彩的物质世界复习课的教案

多彩的物质世界复习课的教案九年级物理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技能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和换算。
2.会调节天平平衡,会使用砝码,会用天平测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3.掌握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能灵活运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4.会查密度表,记住水的密度。
5.会使用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体积,会利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二、过程与方法1.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
教学重点1.质量的概念。
2.密度。
3.天平的使用。
教学难点1.理解密度是物质的特性。
2.密度的应用和计算。
3.公式ρ=m/V 的正确理解。
4.判断空心还是实心的问题。
教学方法1.观察法:会观察天平的构造及其作用,观察游码的初始位置,观察天平的最大称量和最小称量,观察砝码(每个砝码的质量)。
2.实验法:会正确使用天平进行简单实验。
教学过程一、知识网络(板书)二、典型例题例1:某仓库有一捆铁丝,其质量为7.9 kg,测得直径为1 mm,问这捆铁丝有多长?分析:铁丝的长度可用刻度尺量,但是一捆铁丝,用刻度尺量很不方便,利用密度公式间接求出就方便了.解法如下:已知:m=7.9 kg,ρ铁=7.9×103kg/m3,r=0.5mm=0.5×10-3m求:L又因为铁丝可视为圆柱体,可由公式V=πr2L得:L=V/πr2= 1274m。
答:这捆铁丝长1274 m。
例2:现有一台已调好的天平(配套砝码),一个盛满水的烧杯,只用这些器材(不使用任何其他辅助工具)测出一堆金属颗粒的密度,要求写出实验步骤和计算金属密度的数学表达式。
分析:从实验原理(ρ=m/V)来分析,要测出金属颗粒的体积才能解决问题,可是器材中没有量筒,但有装满水的烧杯,能不能用排水法,通过质量与密度的知识求出金属颗粒的体积呢?设想可测出盛满水的烧杯的质量(m1),把颗粒加进烧杯,部分水(体积等于颗粒体积)溢出,再测出总质量(m2).若事先测出颗粒的质量(m0),我们再来看看它们之间的关系。
九年级物理 多彩的物质世界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

密度[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一种特性。
(2)知道密度单位、含义及写法读法,会进行不同密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3)了解常见物体的密度大小。
知道水的密度大小。
(4)初步运用密度公式进行物质密度的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比较方法,认识到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
进一步体会比值定义法在密度概念建立过程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实验探究引起学生对密度知识的直觉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密度是物质本身特性的研究,对生活中有关密度的知识或现象产生关注。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密度概念理解。
●难点:密度概念的建立。
[教学准备]电教器材:多媒体系统、教学课件。
教师演示用:外形相同的铁块、木块各一只。
大、中、小木块各一个。
学生每组器材:学生每四人一组,每组所配实验器材为:一架天平(砝码),1个大小不同的铝块或铜块。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创设问题情境:出示表面颜色相同的铁块和木块,如何区分?2、出示一个大木块和一个小铁块,比较哪个重。
问题:铁真的比木头重吗?导入新课:密度二、进行新课教学第一部分:实验探究: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1、出示三个木块,问哪个质量大?设问: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2、学生猜想,提出研究的问题:同种物质质量与它的体积成正比吗?3、教师介绍实验方法,需要测量的数据,将待测铝块和铜块下发。
4、学生实验测质量。
5、数据处理。
6、引导学生发现正比例关系。
结论一:同一种物质,物质的种类不变,质量与体积成正比例。
第二部分:建构密度概念(一)通过数据分析,得出为什么引入密度。
1、通过数据,引导学生探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有什么规律。
2、引导学生发现,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比值相同,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比值不同。
教师讲解:这反映了不同物质的不同性质,物理学里用密度表示这种性质。
3、说明质量与体积的比值表示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全册《多彩的物质世界、宇宙和微观世界》教案2 新人教版

课题
Hale Waihona Puke 课型新授课课时1
授课人
重点
能描述固液气三物态的基本特征,了解固液气三物态微观的分子排列。
难点
学生对物质世界从宏观到微观尺度的了解
教
学
目
标
1.知识与技能: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并认识这种探索将不断深入;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初步了解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为了表示三态物质分子排列情况的不同,需要建立一个模型。
老师引导
学生讨论
学生讨论建立模型
并上台展示
设计实验验证模型的正确性
老师指导
学生实验
得出结论,并让学生完成表格。
总结:
搜集资料得出结论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建立模型
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教师引导
老师总结整节课的程序。
学生讨论
布置作业
搜集资料探究纳米材料
2.过程与方法:建立模型、拟人类比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科学家对科学的探索历程的艰辛,培养学生坚持真理、尊重科学的精神。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显示
引入新课
对学生课下的研究性学习进行评价、交流(以知识竞赛的形式)
提出问题
学生抢答
抢答题目
讲授
新课
总结刚才所抢答的题目,得出物质从宏观到微观的尺寸排序。
宇宙、物质、分子、原子、原子核和电子、原子核分为中子和质子、质子和中子又是由夸克组成的。
甘肃省武威市中考物理多彩的物质世界复习教案

甘肃省武威市中考物理多彩的物质世界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物质的组成、状态以及物质的基本属性(密度、比热容、热值)。
2. 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的分类,并能运用相关物理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3. 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物质的基本属性:密度、比热容、热值。
2. 常见物质的状态及其变化。
3. 物质的分类:固体、液体、气体。
4. 物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物质的基本属性(密度、比热容、热值)的定义及应用。
2. 教学难点:物质状态变化的解释及在日常生活中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物质的基本属性和状态。
2. 利用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物质的分类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质现象,引发学生对物质世界的兴趣。
2. 教学新课:讲解物质的基本属性(密度、比热容、热值)及其定义。
3.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物质的状态变化,如冰融化、水沸腾等。
4. 课堂互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物质分类及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理解。
5.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物质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内容1. 物质导电性的理解与应用:导体、半导体、绝缘体的概念及区分。
2. 磁现象的基本知识:磁铁、磁场、磁力线的概念。
3. 电磁感应现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基本内容。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物质导电性的理解与应用,磁现象的基本知识。
2. 教学难点: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及其应用。
八、教学方法1. 采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清晰地理解导体、半导体、绝缘体的区别。
2. 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磁现象和电磁感应现象。
3. 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多彩的物质世界2教案

难点:密度与质量两个概念的理解和区别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密度
1.图象:
左图所示:ρ甲>ρ乙
2.密度表揭示了大部分常用物质的密度。
① 气体的密度比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小1000倍左右。
② 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这说明密度是每种物质自身的特征。不随物体的大小、轻重等因素变化。
2.液体的密度的测量
实验步骤:①用天平测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1;②把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V;③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余液体的质量m2;④锝出液体的密度ρ=(m1-m2)/ V
检查时间:检查人:
本备课改进:
⑸测量物体中所含各种物质的成分(列方程求解)。
⑹要学会查密度表及其意义,并要记住常见物质的密度。
⑺根据需要,可对不同密度的材料进行选择,同时也可以人为地制造出所需的密度。
三、密度的测量
1.原理:ρ=m/V
用天平称出物体的质量,对于形状不规则的物体,可利用量筒和水测出它的体积,对于液体,可用量筒直接测它的体积,利用密度公式即可算出组成该物体的物质密度。
b.一个物体的状态发生变化时,质量不变,但因为体积要发生变化,所以密度要发生变化,如一块冰化成水后,密度由原来的O.9× kg/m3变成后来1.O× kg/m3,但质量不发生变化,体积变小。
二、密度计算和应用
(1)密度的计算:利用密度知识解答计算题一定要认真审题,弄清题中哪些量是已知的,所求的物理量与已知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当题目中出现多个未知量时,最好列方程组求解,并注意单位的统一。
3.关于质量和密度两个概念的区别
a.质量是物体的属性,而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如一瓶汽油用去一半,剩下一半的质量只是原来的二分之一,但密度却不变。一个物体的质量不随环境温度变化,但密度却随温度变化,如一瓶水,温度从O℃升到4℃,体积变小,质量不变,密度要变大,由4℃升到100℃,体积变大,质量不变,密度变小,故4℃的水密度最大。
九年级物理《多彩的物质世界》复习教案(无答案)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物理《多彩的物质世界》复习教案(无答案)人教新课标版教案编写依据:《九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材一、教学目标:1. 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物质世界的相关概念和原理。
2. 提高学生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2.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3. 分子动理论4. 力的作用效果5. 浮力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物质的基本概念,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分子动理论,力的作用效果,浮力。
2. 教学难点:物质的微观结构,分子动理论的运用,浮力计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
2. 通过实验、演示、讲解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物质世界的相关知识。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知识梳理:讲解物质的基本概念,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分子动理论,力的作用效果,浮力等知识点。
3. 课堂互动: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实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6.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复习与巩固1. 通过课堂复习,使学生对物质世界的知识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2. 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课堂练习1. 设计一系列关于物质世界知识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计算题。
2. 组织学生进行练习,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 对学生的练习结果进行点评,指出错误并提供正确的解题方法。
八、拓展与提高1. 引导学生进行物质世界知识的拓展学习,如介绍物质的微观结构、分子动理论的应用等。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物质世界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 多彩的物质世界学案(无答案)(2021学年)

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年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多彩的物质世界学案(无答案)的全部内容。
典型例题强测量直接测量:固态(或粉状)质量方法特殊测量:微小质量、液体质量定义:叫密度。
公式:密度单位:kg/m3、常用单位,换算关系:测定:测质量、测体积,用公式ρ= \F(m,V) 计算密度应用:求质量、求体积、鉴别物质做例题,找规律:例1。
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A.ρ甲:ρ乙=4:1B.ρ甲:ρ乙=1:4C.若V甲=V乙,则m甲< m乙2.一个空瓶的质量是24克,装满水后的总质量是64克。
若装满酒精,则总质量应为( )A.50克B。
56克 C.58克D。
60克3.一架托盘天平在调节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偏向标尺的左端,下列措施中可以使横梁平衡的是( )A.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右调 B.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左调C.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左调D.以上措施都可以4.不用天平,只用量筒,要量出100g酒精,应该在量筒内装入体积是______cm3的酒精.(酒精:0.8×103kg/m3)5.学习了密度的知识后,小芸和小阳同学通过实验测量鲜牛奶的密度。
他们选取了下列实验器材:鲜牛奶、量筒、托盘天平(带砝码)、烧杯。
下面是他们设计的实验方案:(1)调节好天平,将装有适量鲜牛奶的烧杯放在天平右盘,向左盘中加砝码,天平横梁恢复平衡时,游码仍位于零刻线处,测出它们的总质量为m1;(2)将烧杯中的一部分鲜牛奶倒入量筒,测出量筒中鲜牛奶的体积V;(3)测出烧杯及其中剩余的鲜牛奶的质量m2(此时游码恰好仍在零刻线处);(4)计算出鲜牛奶的密度ρ=。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方案中存在一个操作上的错误,请你指出来并更正错误:。
更正: .(2)用上面测出的物理量表示鲜牛奶的密度:ρ= . 6. 一个体积是40cm3的铁球,质量是156g,这个铁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铁=7.8×103kg/m3)若是空心的,空心部分的体积多大?本节课我的收获是:本节课我的疑惑还有:达标检测1。
九年级物理《多彩的物质世界》复习教案(无答案)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物理《多彩的物质世界》复习教案(无答案)人教新课标版第一章:复习物质的组成和分类教学目标:1. 了解物质的组成和分类,掌握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
2. 掌握常见物质的分类,如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等。
3. 能够运用物质的组成和分类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内容:1.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概念。
2.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特点。
3. 常见物质的分类及例子。
教学活动:1. 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2. 学生自主学习,总结纯净物和混合物的特点。
3. 小组讨论,分析常见物质的分类及例子。
巩固练习:1. 判断题:判断下列物质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a. 空气b. 水c. 糖水d. 氧气2. 选择题:选择正确的分类。
a. 元素b. 化合物c. 混合物1. 氢气2. 硫酸3. 沙尘暴4. 食盐水第二章:复习分子动理论和物质的三态教学目标:1. 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 掌握物质的三态及其变化原因。
3. 能够运用分子动理论和物质三态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内容:1.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 物质的三态及其变化原因。
3. 分子动理论和物质三态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活动:1.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物质的三态变化。
2. 小组讨论,总结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3. 案例分析,运用分子动理论和物质三态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巩固练习:1. 判断题:根据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b. 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c. 物质的三态变化是由于分子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
2. 简答题:解释为什么冰融化成水需要吸热。
第三章:复习物质的性质和鉴别教学目标:1. 掌握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学会运用物质的性质进行鉴别。
3. 能够运用物质的性质和鉴别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物质鉴别的方法和技巧。
3. 物质的性质和鉴别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活动:1.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姓名班号【知识要点】【典型例题】例1.一元硬币的质量最接近( )A .0.5g B.5g C.50g D.500g例2.在实验室里,用托盘天平测铜块的质量.当天平测铜块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放有50g 、20 g 、10g 的砝码各一个,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则该铜块的质量为___________g.例3.量筒的应用 (1)用量筒不规则固体体积的步骤如下:在量筒中注入适量的水,读出此水面所对应的示数V 1;把固体浸没在盛有适量水的量筒中,读出此时水面所对应的示数V 2,则待测固体的体积V= (2)你认为:在上述操作过程中怎样把握注入量筒内水的多少,才是“适量”的?答:. (3)小华有一枚质量为3.1g 金币,经查阅资料知,制作金币所用材料的类别及密度如下表所示: 黄金类别 24K 黄金 22K 黄金 18K 黄金密度(103kg/m 3) 19.26 17.65 15.15 小华准备用量筒测出该金币的体积,计算出其密度,从而鉴别它黄金类别.实验时,小华选用了一个以放入该金币的量筒,其规格如图所示. 你认为:通过上述实验,小华能否鉴别该金币的黄金类别?为什么? 例4.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节水洁具逐渐进入社会。
所谓节水洁具,是指每冲洗一次的耗水量在6 L 以内的洁具。
某校新安装了l0套每冲洗一次耗水量为5 L 的节水型洁具,而原有的洁具每冲洗一次耗水量为9 L 。
则(1)1 t 水可供一套节水洁具冲洗多少次? (2)从理论上计算(设每套节水洁具平均每天使用100 次,每月以30天计),该校因使用节水洁具每月可节水多少t? 【经典练习】 一、选择题1.托盘天平是科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下列关于其使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称量物体前首先应估计被测物体的质量以免超过量程 B .称量时,向右移动游码,相当于向右盘加砝码 C .不管桌面是否水平,只要调平横梁就可以称量 D .不能把化学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上称量2.使用已调好的托盘天平,管好规范操作来称量某物体的质量,添加一些砝码若指针偏右,则下一步应该( ) A .往右盘加砝码B.从右盘中减砝码C.向右移动游码D.向左调平衡螺母多彩的物质世界中考导航图解物质 宇宙:由物质组成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 质量 原子结构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原子核电子质子 中子 单位:kg 、g 、mg 、t 测量 工具 实验室用工具—天平 常用工具:案秤、杆秤、台秤、电子秤定义: 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公式: Vm =ρ方法直接测量:固态(或粉状)质量 特殊测量:微小质量、液体质量密度单位:kg ·3-m 、3-cm测定:测质量、测体积,用公式 计算密度vm =ρ 应用:求质量、求体积、鉴别物质基0 1 2 3 4 5g3.学习密度知识后,某同学提出以下猜想,你认为正确的是()A.一块砖均分两块后,质量减半,密度减半B.一桶油用去一半后,体积减半,密度减半C.一块铁加热后,体积不变,密度不变D.医用氧气瓶,补充氧气后,瓶内氧气密度不变4.一正方体金属块,其质量为21.6g,其大小如图边长为2cm.该金属块是由下表中的某一金属物质组成,请你判断,组成该金属块的物质是()常温下一些金属的密度(×103kg/m 3)金19.3 铝2.7银10.5 铁7.95.甲物质的密度为 2.5t/m3,乙物质的密度为 2.5kg/dm3,丙物质的密度为 2.5g/cm3,丁物质的密度为250kg/m3,其中密度最小的物质是()A.甲B.乙C.丙D.丁二、填空题1.“采有最新技术制造的纳米机器人小得像跳蚤一样”,“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比邻星’距我们约4.3光年”.这里提到的“纳米”、“光年”都是的单位.世界最高山珠穆朗玛海拔高度为8844.43m,我国最长的河流长约6400___________.2.在探索微小粒子的历程中,人闪首先发现了电子,进而认识到原子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的.3.天平主要应用了物理学中的___________原理;酒精温度计是根据液体_________的性质组成的.4.用已调节好的托盘天平测量铜块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有50g、20 g、10g的砝码各一个,游码的位置如图1-10-2所示,则该铜块的质量为___________g.如把上述实验移到山顶上进行,测得的该铜块的质量将____________(先填“变大”、“变小”或“不变”)0 1 2 3 4 5g5.如图所示是用来说明原子及原子核结构情况的示意图.由此图提供的信息可知: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的__________组成的;原子核内的质子和中子__________(选填“有”或“没有”)更精确的结构.6.填写物理量的单位:(1)小明同学的身高为160______,质量为50_______;(2)一块砖平放在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为1000______;(3)空气的密度为1.29_______.7.为了鉴别某金属块的材料,如图所示先将该金属块放在调好的天平上测出它的质量,然后将它放进劢有水的量筒内,测出它的体积.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示数以及量筒中的水面先后的位置如图所示.该金属块的质量是_________g,它的体积是_________cm3,算出它的密度后查表可知该金属可能是__________.金属铁铝铅银铜三、实验探究题1.快餐店的“烤薯条”对马铃薯的淀粉含量有一定的要求,而淀粉含量与马铃薯的密度又存在对应关系: 所含淀粉百分率(﹪) 14 18 22.5 26.5 29 马铃薯的密度(g/cm3) 1.081.101.121.141.16(2)某同学想通过测量家中马铃薯的密度,分析它的淀粉含量, 他测量马铃薯样品质量、体积的示意图如所示,请根据回答下列问题. ①样品质量m=g,样品体积V=cm 3; ②样品的密度=ρg/cm 3,合kg/ m 3.2.文物工作者在三峡库区的文物挖掘和搬迁工作中,发现了一古代的小酒杯。
请你选用下列提供的器材测量小酒杯的密度(酒杯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水作为辅助器材可以直接选用)。
器材:①量筒(内径大于酒杯的口径) ②天平 ③弹簧测力计④刻度尺 ⑤密度计 ⑥细线 (1)实验器材: (只填序号) (2)实验步骤:(3)密度表达式:ρ=。
3.小明通过实验测量牛奶的密度:(1)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红线的左侧,此时应向移动平衡螺母,才能使天平平衡.(2)他按图所示甲、乙、丙的顺序进行实验.根据图中数据可知:牛奶和烧杯的总质量为g ,牛奶的密度为g/cm(3)为了更好准确地测量牛奶的密度,你图中合理的实验顺序为.3.下面是甲、乙两位同学天平和量筒测盐水密度的实验中设计的实验方案: 方案1:①用天平称出盛有盐水的玻璃杯的质量m 1;②把玻璃杯中的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测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 ③称出玻璃杯和杯中剩余盐水的总质量m ④Vm m 21-=盐水ρ 方案2:①用天平称出空玻璃杯的质量m 1②在空玻璃杯中倒入适量的盐水,称出它们总质量m 2; ③把玻璃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量筒盐水的体积V ;密度)(3-⋅m kg ρ 7.9×1032.7×10311.3×10310.5×1038.9×103④Vm m 12-=盐水ρ (1)哪种方案测出的盐水密度较准确?为什么? 答: 理由:(2)所测不准确的盐水密度是偏大还是偏小 理由:第二讲 多彩的物质世界(作业)姓名班号成绩一、选择题1.一根质地均匀的粉笔在黑板上写字后,粉笔变短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粉笔质量变小 B .粉笔体积变小 C .粉笔密度变小 D .粉笔所受重力变小 2.托盘天平横梁上都有标尺和游码,向右移动游码的作用是 ( ) A .相当于向左调节平衡螺母B .代替指针用来指示平衡 C .相当于在左盘中加小砝码D .相当于在右盘中加小砝码3.一只医用氧气瓶的容积是2.0×10-2m 3,原来装有0.6kg 的压缩氧气,病人输氧用去了0.4 kg 氧气。
则该氧气瓶里剩下的氧气的密度为 ( ) A .10 kg /m 3B .20 kg /m 3C .30kg/m 3D .10×103kg /m 3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铝块的质量在月球上和在地球上一样大B.大铝锅的密度比小铝勺的密度大C.铝锅受热膨胀时,质量也变大D.以上说法都不对5、把边长为3dm 的正方体的铁块,在相同的温度下压成长2m 、宽0.2m 的均匀铁皮,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铁块的形状、质量和体积都变了B.铁块的形状、体积变,质量不变C.铁块的形状变,体积和质量不变D.铁块的质量变,体积和形状不变6、有甲、乙两金属,甲的密度与乙的密度之比为2:5,甲的质量与乙的质量之比为1:2,那么甲的体积是乙的体积的( )A 、0.2倍B 、5倍C 、0.8倍D 、1.25倍7、有四个容积都为500mL 的瓶子,分别装满海水、纯水、酒精和汽油,那么装的质量最多的是( ) ( ρ海水>ρ纯水>ρ酒精>ρ汽油)A 、海水B 、纯水C 、酒精D 、汽油 8、对于密度公式ρ=m/V ,理解正确的是( )A、对于不同的物质,m越大,ρ越大B、对于同一种物质,ρ与V成反比C、对于同一种物质,ρ与m成正比D、以上说法均不对二、填空题1.市场上出售一种“金龙鱼”牌食用凋和油,瓶上标有“5 L”字样,已知瓶内调和油的密度为0.92×103 kg/m3,则该瓶油的质量是___kg。
如果调和油用去一半,则剩余半瓶调和油的密度为______。
2.在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时,向右盘中添加砝码,应当按________的顺序(选填“质量由小到大”或“质量由大到小”),在调换砝码时发现,如果添加最小的砝码嫌多,而取出最小的砝码又嫌少,这时应采取__________的方法使天平恢复平衡。
3.小赵同学在一次实验中,测出了玩跳棋用的玻璃球(直径约1 cm)的密度。
他使用的实验器材为:托盘天平、砝码、小烧杯、溢水杯和足量的水(水的密度ρ水为已知量)。
他的实验步骤如下:①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平衡螺母,让天平平衡;②用天平测出5个玻璃球的总质量m1;③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2;④在溢水杯中装入适量的水,让水面刚好到达溢水口,将烧杯放在溢水El下方,将已测出质量的5个玻璃球轻轻放入溢水杯中,溢出的水全部进入烧杯;⑤用天平测出溢出的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3;⑥整理器材,计算出玻璃球的密度。
问题:(1)小赵计算玻璃球密度的表达式应该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