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运动的快慢、测量平均速度--王闯

合集下载

1.3测平均速度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鲁科版(五四学制)八年级上册物理

1.3测平均速度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鲁科版(五四学制)八年级上册物理
b.注意学生的作业是否有逻辑错误,计算是否准确,数据记录是否精确。
c.评价学生的作业是否具有创新性,是否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在反馈时,针对每个学生的问题,给出具体的改进建议,以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例如:
a.对于实验数据测量不准确的学生,建议他们在实验过程中更加仔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b.对于误差分析不够深入的学生,建议他们回顾实验原理,思考可能的误差来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4.科学交流与合作:在实验和讨论环节,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学习过速度、时间和位移等基础知识,对物理概念和公式的理解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在学习本节课之前,他们应该已经掌握了如何使用刻度尺、秒表等基本实验工具,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从知识层面来看,大部分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并能够运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然而,对于一些生活中的复杂情境,学生可能还难以将物理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因此在应用方面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
从能力层面来看,学生在实验操作方面应该不存在太大问题,但部分学生可能在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上有所欠缺。此外,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缺乏一定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1.平均速度的概念: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知道平均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平均速度的计算:引导学生运用速度公式计算物体的平均速度,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平均速度在实际中的应用: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平均速度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4.培养学生合作实验的能力:在实验环节,学生分组进行测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实验操作能力。

沪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1章 第2节《怎样描述运动的快慢》word闯关测试

沪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1章 第2节《怎样描述运动的快慢》word闯关测试

高中物理 第1章 第2节 怎样描述运动的快慢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沪科版必修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相等时间内的位移相等B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任一时刻的速度都相等C .任意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相等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D .如果物体运动的路程跟所需时间的比值是一个恒量,则此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解析:选ABC.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可知:任意相等时间内的位移都相同,任一时刻的速度都相等,任意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相等,故A 、B 、C 正确;而D 中的路程跟所需时间的比值是指平均速率,其方向不一定相同,即运动不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D 错误.2.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速度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B .速度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大小的物理量C .速度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D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路程和时间关系的物理量解析:选C.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即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故C 正确,A 、B 、D 均错.3.一物体沿半径分别为r 和R 的半圆弧由A 经B 运动到C ,经历的时间为t ,如图所示,则它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分别是( )A.R +r t ;πR +r tB.R +r t ,向东;R +r tC.R +r t ,向东;πR +r t,向东D.R +r t ,向东;πR +r t解析:选D.由于平均速度大小v =s t =R +r t,其方向就是这段位移方向A →C ,即向东.而平均速率v ′=l t =πR +πr t =πR +r t,是标量,无方向,故选D. 4.某质点由A 出发做直线运动,前5 s 向东行了30 m 经过B 点,又行了5 s 前进了60 m 到达C 点,在C 点停了4 s 后又向西行,经历了6 s 运动120 m 到达A 点西侧的D 点,如图所示,求:(1)每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2)求全过程的平均速率.解析:取A 点为坐标原点,向东为正方向建立坐标轴.(1)v 1=s 1t 1=30 m 5 s=6 m/s ,方向向东. v 2=s 2t 2=60 m 5 s=12 m/s ,方向向东.v 3=s 3t 3=0 v 4=s 4t 4=-120 m 6 s =-20 m/s ,方向向西. (2)全程的平均速率为v =s 1+s 2+s 3+s 4t 1+t 2+t 3+t 4=30+60+0+1205+5+4+6m/s =10.5 m/s. 答案:见解析一、选择题1.对速度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平均速度的方向就是这段时间位移的方向B .利用公式v =s t 求得的速度是平均速度C .变速直线运动在不同时间段的平均速度一定不相等D .匀速直线运动中的任何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均相等解析:选ABD.平均速度由v =s t求得,其方向就是这段时间内位移的方向,故A 、B 正确;在变速直线运动中,不同时间段的平均速度一般不相等,也可能相等,而匀速直线运动中任意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必相等,故C 不正确,D 正确.2.三个人进行步行比赛,他们的速度分别是:甲为3.5 km/h ,乙为63 m/min ,丙为1 m/s ,则三人中步行最快的是( )A .甲B .乙C .丙D .一样快解析:选B.把甲、乙、丙三人速度单位统一,则v 甲=3536 m/s ,v 乙=6360m/s ,v 丙=1 m/s ,比较运动快慢只比较其速度大小,即乙最快,B 正确,A 、C 、D 错误.3.某班同学去参加野外游戏.该班同学分成甲、乙、丙三个小组,同时从营地A 出发,沿各自的路线搜寻目标,要求同时到达营地B ,如图所示为其运动轨迹.则关于他们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乙、丙三组的平均速度大小相同B .甲、乙、丙三组的平均速率大小相同C .乙组的平均速度最大,甲组的平均速度最小D .乙组的平均速率最小,甲组的平均速率最大解析:选AD.根据图示,甲、乙、丙三组的位移相同,运动时间相同,所以三组平均速度的大小相同;甲组的路程最大,所以甲组的平均速率最大,乙组的最小.4.某个沿一个方向做直线运动的质点在前2 s 内通过的位移是4 m ,前4 s 内通过的位移是8 m ,前8 s 内通过的位移为16 m ,则该质点的运动( )A .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B .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C .若是匀速直线运动,它的速度是2 m/sD .若是匀速直线运动,它在16 s 内运动的距离将是32 m解析:选BCD.由题意可知,前2 s 内的平均速度为2 m/s ,前4 s 内的平均速度为2 m/s ,前8 s 内的平均速度为2 m/s ,匀速直线运动中任意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相同,而这个质点的运动不一定符合这个特点,即该运动不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A 错误,B 正确;如果是匀速直线运动,它的速度是2 m/s ,在16 s 内运动的距离将是32 m ,C 、D 正确.5.一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先以72 km/h 的速度行驶20 km ,又以108 km/h 的速度行驶10 km ,则汽车在这30 km 的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A .20 m/sB .22.5 m/sC .25 m/sD .81 m/s解析:选 B.汽车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v =s 1+s 2t 1+t 2=s 1+s 2s 1v 1+s 2v 2=20+102072+10108km/h =81 km/h =22.5 m/s.故正确答案选B.6.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把物体运动的路程与运动时间的比值定义为物体运动的平均速率.某同学假日乘汽车到南京观光,在公路上两次看到路牌和手表如图所示,则该同学乘坐的汽车在该段时间内行驶的平均速率为()A .60 km/hB .29 km/hC .19 km/hD .9 km/h解析:选A.根据题意,两个路牌之间的距离s =20 km ,所用时间t =20 min =13h ,所以汽车在该段时间内行驶的平均速率v =s t =2013km/h =60 km/h. 7.用同一张底片对着小球运动的路径每隔0.1 s 拍一次照,得到的照片如图所示.则在拍这幅照片的时间内,小球的平均速度大小是()A .0.25 m/sB .0.2 m/sC .0.17 m/sD .0.15 m/s解析:选C.由照片可知小球的运动时间t =0.3 s ,运动的位移s =(0.06-0.01) m =0.05 m .由公式v =s t 得v =0.050.3m/s = 0.17 m/s.8.一辆汽车以速度v 行驶了23路程,接着以20 km/h 的速度行驶,到达某位置后以36 km/h 的速度返回原出发点,则全程中的平均速度v 是( )A .24 km/hB .0C .36 km/hD .无法确定解析:选B.因为汽车又返回原出发点.总位移为零,全程的平均速度为零,B 正确,A 、C 、D 都错误.9.一运动员在100 m 决赛和200 m 决赛中的成绩分别是9.69 s 和19.30 s .关于他在这两次决赛中的运动情况,已知100 m 决赛跑道是直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00 m 决赛的位移是100 m 决赛的两倍B .200 m 决赛的平均速度约为10.36 m/sC .100 m 决赛的平均速度约为10.32 m/sD .100 m 决赛的最大速度约为20.64 m/s解析:选C.200 m 决赛的跑道并非直线,因此200 m 决赛的位移不是100 m 决赛的两倍,选项A 错误;100 m 决赛的平均速度v -1=1009.69m/s≈10.32 m/s,选项C 正确;200 m 决赛的位移要小于200 m ,故平均速度v -2<20019.30m/s≈10.36 m/s,选项B 错误;根据题目条件,无法判断运动员运动的最大速度,选项D 错误.10.(2012·咸阳高二检测)汽车以36 km/h 的速度从甲地匀速运动到乙地用了2 h ,如果汽车从乙地返回甲地仍做匀速直线运动用了 2.5 h ,那么汽车返回时的速度为(设甲、乙两地在同一直线上)( )A .-8 m/sB .8 m/sC .-28.8 m/sD .28.8 m/s解析:选A.速度是一个矢量,有大小也有方向.在选择了正方向以后,当速度为正值时,说明物体沿正方向运动,当速度为负值时,说明物体沿负方向运动,在物理学上,对矢量而言“负号”也有意义,说明它的方向与所选正方向相反.汽车从甲地到乙地的速度为36 km/h ,为正值,则说明从甲地到乙地的方向为正,所以返回速度为负,选项B 、D 错误.甲、乙两地距离为s =v 1t 1=36×2 km=72 km ,所以返回时的速度为v 2=s t 2=-722.5km/h =-28.8 km/h =-28.8×10003600m/s =-8 m/s. 二、非选择题11.一个质点用100 s 的时间沿着一个半径是100 m 的圆形跑道运动一圈,快慢恒定.则当走完14圆周时,它的平均速度大小和平均速率分别为多少?解析:如题图所示,走完14圆周时,用时为t =25 s ,位移为s =2R 2=100 2 m ,路程为l =50π m ,则质点的平均速度为v =s t =100225 m/s≈5.66 m/s,质点的平均速率v ′=l t=50π25m/s≈6.28 m/s. 答案:5.66 m/s 6.28 m/s12.(2012·陕西榆林高一检测)我国铁路交通高速发展,已经数次提速.当你外出时可上网查询最新铁路旅客列车时刻表.下表是某同学暑假旅游前在中国铁路网上查询的T721次空调特快列车的运行时刻表.车次:(1)列车全程的平均速率是多少?(2)在哪两个城市间行驶最快?解析:由上表可得,列车全程运行的时间t =3 小时5分,南京到常州的时间t 1=1 小时12分,常州到无锡的时间t 2=24分,无锡到上海的时间t 3=1小时3分.(1)全程的平均速率v -=Δs t =309×100011100m/s =27.8 m/s.(2)南京到常州的平均速率v -1=s 1t 1=-4320m/s =31.9 m/s 常州到无锡的平均速率v -2=s 2t 2=-1440m/s =27.1 m/s 无锡到上海的平均速率v -3=s 3t 3=-3780m/s =33.3 m/s 所以列车从无锡到上海之间行驶得最快.答案:(1)27.8 m/s (2)无锡到上海之间行驶得最快时速堪比飞机的真空高铁世界时速最快、运营里程最长的京沪高铁2011年提前通车,2012年,中国将是一个“高铁时代”全面来临的日子,将实现四纵四横高速铁路网,将有1.3万公里客运专线建成投产,超过目前世界高速铁路的总和.可您知道除了在建的时速350公里的高铁外,我国还在研制跑得更快的、时速可达1000公里甚至2万公里的真空磁悬浮列车吗?从北京到广州2300公里的路程,不用坐飞机,乘坐地面交通,同样可以用2个半小时甚至1个小时到达.这就是我国正在积极研发试验的真空管道高速交通.真空管道高速交通,就是建造一条与外部空气隔绝的管道,将管内抽为真空后,在其中运行磁悬浮列车,由于没有空气摩擦的阻碍,列车将运行至令人瞠目结舌的高速.而且管道是密封的,可以在海底及气候恶劣地区运行而不受任何影响.未来两三年内,国家实验室将推出时速600~1000公里的真空管道高速列车小比例模型,而根据现在的理论研究,这种真空磁悬浮列车时速可达到2万公里.我国真空高铁的发展分三步走:第一步普通真空高铁,时速500~600公里,预计2020年至2030年实现运营;第二步低真空磁悬浮,在低真空管道中采用磁悬浮技术,时速1000公里以上;第三步高真空磁悬浮,时速有望超4000公里.目前世界上共有美国、瑞士、中国3个国家正在研究真空管道磁悬浮技术,我国已经开始着手试验了,美国和瑞士还在理论阶段.。

运动的快慢

运动的快慢
这是2004年雅典奥 运会上,我国运动员刘 翔夺得男子110米栏金牌 的场面,他的成绩是 12’91,平了世界纪录, 打破奥运纪录,取得了 我国男子田径项目的历 史性突破,这枚金牌极 大的振奋了我们的民族 精神,这在中国乃至亚 洲田径运动史上有着重要意义。
这些运动员的名次, 也就是说,谁是第一名谁是
(接上)用电子频闪灯拍摄频闪照片应选择一
个黑色的背景,被摄者距离背景尽可能远些,以 避免频闪光照亮背景,从而影响主体的效果。如 果主体距离背景比较近,最好使闪光灯与被摄动 体形成侧光和侧逆光的照射角度,被摄动体也最 好有明显的轮廓线条,从而防止影像与背景的色 调混杂。
四、频闪摄影和匀速直线运动
注意:同一照片中两个球之间的时间间隔相同 1、哪个球运动的时间比较长? 2、哪个小球运动的速度(即运动快慢)基本保持不 变? 3、哪个小球的运动越来越快?(友情提示:两种比 较快慢的方法)
图甲,网球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运动的距离相同, 因此运动的速度是不变的。 图乙中,在相同的时间内运动的距离越来越大, 那么我们可以知道运动的速度是越来越快的。
汽车的速度表,表示
汽车行驶的速度,它
的单位是千米每小时
交通线速标志表示的是 这一路段限制汽车行驶 的速度不能超过10km/h
5、单位换算:
1m/s=1m÷1s=0.001km÷(1/3600)h=3.6km/h
6、一些物体的运动速度:
蜗牛的爬行 约1.5mm/s;
高速公路上的小车 普通列车 约28m/s; 约40m/s;
(接上)高频电子频闪灯的闪光频率可以根据需 要调节,闪光频率越高,底片曝光次数越多,在 照片上出现的影像也越多。一般来说,这种灯每 秒钟的闪光次数可达几十次甚至上百次。用电子 频闪灯拍摄一个动体时,画面上可以留下几十个 重叠、错落有致的影像。这些以一定规律间隔产 生的影像,可以给人一种节奏感强烈的视觉感受, 它可以使人感到新奇,是因为用高速频率将景物 凝固在一张画面上的视觉效果,比平时仅凭肉眼 是无法看到的。

人教版教材《运动的快慢》PPT课件分析2

人教版教材《运动的快慢》PPT课件分析2


4.文学独特的“味外之旨”、“韵外 之致” ,其丰 富性和 多重意 义,依 靠图像 是永远 无法接 近的。 图像的 直观性 正好切 断了这 种对文 字魅力 的省思 和想象 。

5.写好这篇文章,首先要读懂材料。 总体来 说,上 述材料 对什么 是“最大 的快乐” 加以形 象的阐 释,要 使自己 成为快 乐的人 ,从第 一个答 案中, 我们知 道必须 工作, 耕耘与 创造会 使人快 乐;
是:( A )
• A、7.5m/s
• B 、8.125m/s • C 、6.67m/s
注意:平均速度 总= 路程 总时间
• D 、无法计算
第3节 运动的快慢
• 例题4、 下列关于平均速度的说法正
确的是:(B )
• A, 平均速度是反映物体位置变化的 物理量;
• B, 平均速度只能大体上反映物体运 动的快慢程度;
路程与时间关系如图,谁的速度
大?
甲 s


作竖直线,比较在相同的 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 路程长,则速度大。
作水平线,比较经过相同
t
的路程,所花的时间。时
间少,则速度大。

1.后现代社会以大众文化的兴起为特 征,而 大众文 化要求 文化的 大众消 费性质 ,图像 以强有 力的视 觉冲击 力成为 实现大 众消费 的主要 途径。

6.第二个答案告诉我们,要学会快乐 ,必须 充满想 象,享 受过程 ;第三 个答案 告诉我 们,要 学会快 乐,一 定要心 中有爱 ,有爱 才有快 乐;第 四个答 案告诉 我们, 要学会 快乐, 一定要 有助人 为乐的 技能, 帮助他 人是最 大的快 乐。

7.写作时可以选取一点,从点上突破 ;也可 以综合 阐释, 从面上 把握。 而在写 作时, 不能只 是单纯 地谈自 己对快 乐的感 受,尽 可能从 具体的“ 形象”和 “意境” 中,把 自己对 快乐的 感受表 现出来 。具体 立意, 可以有 以下几 个角度 :

鲁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运动的快慢)教育课件

鲁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运动的快慢)教育课件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判断物体 是运动和静止时, 要选择一个标准, 被选择标准 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标准不同 为什么小朋友说乘客是运动的,而司机却说乘客是静止的?
参照物 1、定义: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以哪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 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描述物体的运动时,选谁为参照物,就假定它是不动的。 参照物是指除了 自身以外的任何物体。
中间那个 时间最少 ,真快!
终点裁判认定:在运动员们到达终点时,计时少的人游得快
观众与裁判比较快慢的方法一样吗?
运动快慢的描述 交流与归纳 裁判员:
看路程相同的情况下,所用时间的长短; 观众:
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看路程的长短。
一般概括为:
路程相同比时间
时间相同比路程
运动快慢的描述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有两种方法:“相同时间比较路程”和“相同路 程比较时间”,物理学中采用了前一种,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 除以时间,再进行比较。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2节 运动的快慢
新课导入
生活中我们会看到各种各样的物体,如发射的火箭、 奔驰的猎豹、爬行的蜗牛等,它们运动的快慢一样吗?
同学们都会说,它们运动的快慢当然不一样!那大 家是怎么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不一样呢?比较物体运动快 慢的方法有几种?我们怎样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从简单的运动出发, 来研究一下物体运动的快慢。
2.如图所示是一列火车的s-t图像,则线段OA段的速度为_____km/h,AB段的 速度为___km/h,BC段的速度为_____km/h.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1节 运动和静止
新课导入
树木和房屋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有的同学可能认为是 静止的,但是,我们知道地球不停地围绕太阳转动,哪树木 和房屋应该是运动的啊!

测量平均速度 知识讲解

测量平均速度 知识讲解

测量平均速度责编:冯保国【学习目标】1.掌握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2.会算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3.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要点梳理】要点一、平均速度1、如果测出了物体运动的距离s和通过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t,就可以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

2、平均速度的计算:s vt =要点诠释:1、生活中变速运动比较常见,我们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指的是平均速度。

2、平均速度表示运动物体在某段时间内(或某段路程内)的快慢程度。

要点二、平均速度的测量1、实验器材:斜面、小车、停表、刻度尺2、实验原理:s vt =3、实验过程:(1)使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2)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的底端,测量小车要通过的路程S;(3)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4)根据公式:svt=算出平均速度。

(5)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点,再次测量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小车从斜面的顶端滑下,撞到金属片的时间。

然后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时的平均速度。

4、表格:路程运动时间平均速度1、要使斜面保持较小的斜度,这样小车加速下滑的速度较慢方便计时。

2、小车从斜面滑下时,一定要做直线运动,否则测量的路程比实际路程要小,影响实验结果。

【典型例题】类型一、平均速度1.(2015春•涪陵区校级月考)小明在班上给同学们讲了新的“龟兔赛跑”故事:乌龟和兔子由起点出发后,兔子很快把乌龟落在后面.它看到乌龟跑的太慢了,就在半途的一棵树下睡了一觉,醒来时发现乌龟离终点很近了,兔子急忙去追,结果他们同时到达终点.在小明讲的这个故事中,关于乌龟和兔子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乌龟和兔子的平均速度相等B .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兔子的平均速度要大于乌龟的平均速度C .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兔子始终比乌龟跑得快D .在兔子睡醒之后追赶乌龟的那一段时间里,兔子的平均速度等于乌龟的平均速度 【答案】A【解析】AB 选项、已知乌龟和兔子同时出发,同时到达终点,说明它们通过的路程和所用时间相同,由速度公式 可知,它们全程的平均速度相同。

1.3,1.4讲运动的快慢和测量平均速度——李睿(学生版)(初二物理)

1.3,1.4讲运动的快慢和测量平均速度——李睿(学生版)(初二物理)

第1.3-1.4讲运动的快慢和测量平均速度1.知道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知道速度的单位及其单位换算。

3.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物理意义。

4.初步了解用路程——时间图像描述匀速直线运动。

5.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6.会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物体的运动快慢。

7.学会使用停表、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会求平均速度。

1.如图所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两种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请借助图中短跑比赛来说明这两种方法:甲图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图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高速公路急速行驶的甲、乙两辆小轿车,甲的速度为120千米/时,乙的速度为30米/秒,则()A甲车的速度大B乙车的速度大C两车的速度一样大D无法确定3.一个做匀速运动的物体,前4s通过的路程是8m。

下列对该物体运动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该物体前2s通过的路程是8mB.该物体通过10m的路程所用的时间是6s。

C.该物体的速度是0.5m/sD.该物体前1s内的平均速度是2m/s4.下表是上海到南京的T722次特快列车运动时刻表的一部分:6.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图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7.小明骑自行车去上学他在前一半路程的速度是4ms他感觉要迟到了便以6ms的速度走完了后一半路程那么他在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A.4m每秒B.4.8每秒C.5m每秒D.6m每秒2.下列运动中的人或物的速度最大的是[ ]A.刘易斯百米赛跑的世界纪录是9.86米/秒B.手扶拖拉机在10分钟内行驶了2.4千米C.某同学用1分45秒骑车通过了1000米D.载重卡车在城区行驶的限制时速是30千米/时3.关于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速度跟路程成正比B.速度跟时间成反比C.路程跟时间成正比D.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4.双脚绑着弹性橡皮绳的蹦极爱好者从高台上自由跳下,3s内下降24m到达最低点,整个运动过程的平均速度______m/s;这一过程中,高台上的人相对于蹦极爱好者是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5.用斜面和滑块做“测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当滑块自顶端出发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如图所示。

运动的快慢第2课时平均速度 运动图像分析课件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

运动的快慢第2课时平均速度 运动图像分析课件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

【易错专攻】
易错点:s-t图像和v-t图像
7. (山东德州中考)在某次测试中,甲、乙两车都向东做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
图所示,则( B )
A. 甲、乙两车都做加速直线运动
B. 两车出发前相距20 m,甲比乙晚出发5 s
C. 在第10 s时两车速度相等
D. 5~10 s内乙车相对于甲车向东运动
所以不会被判为超速。
(2)请通过计算分析,采用“区间测速”,这辆轿车是否会被判为超速(写出必要的文
字说明和计算过程)。
采用“区间测速”,这辆轿车在“区间测速”内所用的时间t=10:41-10:31=10
min,


这辆轿车在“区间测速”内的平均速度:v= =
辆轿车会被判为超速。




=180 km/h>120 km/h,所以这
4. 如图所示为某高速公路上区间测速的警示牌。根据这块警示牌,小汽车通过这个区
间的时间( C )
A. 不应超过10 min
B. 不应超过6 min
C. 不应短于10 min
D. 不应短于6 min
5. 某物体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其距出发点的距离和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据
图可知( C )
A. 物体在0~2 s内做变速运动

km/h,合 3.3
m/s(保
(选填“甲”或“乙”)运动员先到
达终点。
名师点睛
①平均速度是指某段时间或某段路程内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在数值上等于总
路程除以总时间;在求平均速度时,一定要指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内的平
均速度,需注意中间停留时间也要计算在总时间内,路程和时间要一一对应。
②“速度的平均值”是数学概念,它只是求若干个速度数值上的算术平均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10】
子弹在离人17m处以680m/s的速度离开枪口,若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当人听到枪声时,子弹己前进了多少?
【题11】
飞机速是声速的1.5倍,飞行高度为2720m,当你听到飞机的轰鸣声时,抬头 观看飞机已飞到你前方多远的地方?(15℃空气中声速是340m/s)
【题12】
甲乙两地相距7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向乙地开出,速度是15米/秒,一辆自 行车同时从乙地出发驶向甲地,他们在离甲地54千米处相遇。求自行车的速 度是多少千米/时
【题8】 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相向而行,相遇在距A地8km处。相遇后, 两人速度不变的继续前进,分别到达B、A后立即返回又相遇在距B地6km处, 则A、B两地的距离是___________。
【题9】
在一次工程爆破中,用一条96cm长的导火线来引爆,引火线燃烧的平均速度 为0.8cm/s,点火者点火后以5m/s的速度跑开,他能不能在爆炸前到达500m 的安全区?
s/m
t/s 随着时间的增加,距离均匀减小, 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s/m
t/s 随着时间的增加,距离不变, 则物体静止不动。4Biblioteka s/mv甲v乙
t/s 甲、乙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V(m/s)
t/s 物体做匀速运动。
part3: 平均速度
s s s v v v t t t
【题1】 一个物体沿直线运动了5s,前3s和后2s内通过的路程分 别为3m和7m,这个物体在5s内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 【题2】 小明在百米赛跑中以16s的成绩获得冠军,测得他在50m 处的速度是6m/s,到终点时的速度为7.5m/s,则他全 程内的平均速度是( ) A.6m/s B.6.25m/s C.6.75m/s D.7.5m/s
6
【题7】 甲、乙两人分别从相距300m的A、B两地同时相向而行,甲的速度是5m/s, 乙的速度是10m/s,已知甲身边有一条狗,狗的速度是20m/s,在甲开始运动 的时候,狗同时朝向乙跑去,当狗与乙相遇以后又马上掉头返回甲,与甲 相遇后又朝乙跑去,如此反复,当甲乙两人相遇时,狗也停止,求此狗一 共跑的距离是多少?
5
【题3】 用斜面和滑块做“测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当滑块 自顶端出发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 如图所示。此过程中,滑块的平均速度是______。
【题4】 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s/t,下列正确的是( ) A. 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通过的路程s越长 B. 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所用的时间t越长 C. 物体运动的速度v与路程s成正比,与时间t成反比 D. 物体运动的速度由公式v=s/t确定,但是与s,t大小无关
7
等时,比距离
等距离,比时间
常见的速度
1. 人步行的速度大约是1m/s 2. 人骑自行车的速度约为5m/s 3. 高速公路上的小汽车速度约为30m/s 4. 高速铁路的速度约为120m/s 5. 普通飞机的速度约为250m/s 6. 战斗机的速度约为700m/s 7. 子弹的速度约为1000m/s
part2: 速度的公式和图像
可见,要研究运动的快慢,必须考虑距离和时间两个因素。
距离 速度 时间
s v t
速 度
在物理意义上,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在数值计算上,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
2
m
s v t
s
m s
m
s
1
m s
km
s v t
h
km h
km
h
-1
km h
【题5】 甲、乙两车同时向东行驶,甲车的速度是15m/s,乙车的速度是20m/s, 乙车的司机看甲车,正确的说法是( ) A.以15米每秒的速度向东行驶 B.以20米每秒的速度向东行驶 C.以35米每秒的速度向西行驶 D.以5米每秒的速度向西行驶
【题6】 甲、乙两列火车,车长分别为L1和L2,在相邻的两条轨道上,甲车以速度V1 向东匀速行驶,乙车以速度V2向西匀速行驶,则甲、乙两列火车从相遇到离 开所需要的时间为_________。
总结: 速度的单位:
m
s
km
h
1 m/s = 3.6 km/h
运动 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
3
思考:甲图和乙图中,汽车都在做什么运动?
甲图中小汽车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距离相等,它的速度是 不变的。 所以,汽车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s/m
t/s 随着时间的增加,距离均匀增加, 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机械运动-运动快慢、测量平均速度
part1: 速度——运动的快慢
速度较大,运动的快
速度较小,运动的慢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如何比较飞机和子弹 的速度,谁大?
百米赛跑
在赛跑的过程中: 运动员在相等的时间内,谁跑在前面,说明谁跑的快。(相等时间, 比较距离)
1
都跑到终点以后: 运动员所跑的距离是相等的,谁用的时间少,说明谁跑的快。(相等距 离,比较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