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写意》之二希腊阳光——帕底农神庙掠想
美之典范:帕特农神庙

美之典范:帕特农神庙作者:肖鹰《光明日报》(2015年03月20日16版)希腊神庙三种柱式——多立克柱式、爱奥尼亚柱式、科林斯柱式(现代仿制)帕特农神庙遗址我们生活的当代,是一个信息过剩的全球化时代,高速变化的生活景观在逼使我们追新求变的同时,也促使我们渴求认知和把握人类精神更深层面的稳定与和谐。
本栏目希望在梳理和解析中外艺术史上的艺术大师及其经典作品的基础上,从历史纵深展开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共同性和多样性的追溯。
让我们在这片天地中一起来丰富艺术体验、开拓文化胸襟、提升精神品格。
在人类建筑史上,要选择一个“美的典范”,无疑是古希腊神庙帕特农。
它代表着人类文明童年时代的理性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完美结晶。
帕特农修建在雅典卫城山。
公元前490-488年的马拉松战役,希腊人战胜了波斯人,为纪念胜利,雅典人修建了这座神庙,但是10年后波斯人卷土重来,大败希腊人,占领了雅典,帕特农在战火中被摧毁。
现在以废墟状态伫立在雅典卫城山的帕特农,是古希腊著名政治家、雅典执政官伯里克利在其执政时期(公元前461—429年)组织重建的。
作为雅典城邦的领导者,伯里克利的政治胸怀表现在这样的话语中:“雅典是希腊人的学校”,“我们的城市向全世界开放”。
为了铭记战败的耻辱,希腊联军曾立誓言“被波斯人毁灭的圣殿不再重建”,但公元前450年这一誓言被解除,伯里克利坚持要在原址上修建一座更加庞大、更加壮丽辉煌的神庙,以此展示希腊人的智慧和伟大。
伯里克利委任雕塑家菲迪亚斯作总监,建筑师伊克提诺斯和卡利特瑞特作设计师,在后三人的主持下,帕特农从公元前447年开始动工,到公元前432年总体工程完结,历时15年。
新建的帕特农初始具有双重功能:其一,祭祀雅典城邦守护神雅典娜;其二,作为希腊联邦提诺同盟的金库。
帕特农经历了近千年供奉雅典娜的时期,在罗马帝国时代和拜占庭时代先后被改建为基督教堂、天主教堂,1458年又因为土耳其人的占领改成清真寺。
1687年,威尼斯人从海上攻击土耳其人据守的雅典卫城山,炮火击中了神庙内的一个火药库,炸毁了神庙的中部。
帕提农神庙介绍

简介雅典卫城主体建筑,为了歌颂雅典战胜波斯侵略者的胜利而建。
设计这座神庙的建筑师为伊克梯诺(lctinus)和卡里克利特(Callicrates)在希腊首都雅典卫城坐落的古城堡中心,石灰岩的山岗上,耸峙着一座巍峨的长方形建筑物,神庙矗立在卫城的最高点,这就是在世界艺术宝库中著名的帕特农神庙。
这座神庙历经两千多年的沧桑之变,如今庙顶已坍塌,雕像荡然无存,浮雕剥蚀严重,但从巍然屹立的柱廊中,还可以看出神庙当年的丰姿。
巴特农神庙是雅典卫城最重要的主体建筑。
帕特农神庙之名出于雅典娜的别号Parthenon,即希腊文∏αρθενωσ的转写,意为“处女”。
帕台农神庙也译为“帕特农神庙”。
帕特农神庙是供奉雅典娜女神的最大神殿,帕特农原意为贞女,是雅典娜的别名。
此庙不仅规模最宏伟,坐落在卫城中央最高处,庙内还存放一尊黄金象牙镶嵌的全希腊最高大的雅典娜女神像(菲迪亚斯亲手制作)。
它从公元前447年开始兴建,9年后大庙封顶,又用6年之后各项雕刻也告完成,1687年毁于战争,今仅存残迹。
神庙全貌帕特农神庙的设计代表了全希腊建筑艺术的最高水平。
从外貌看,它气宇非凡,光彩照人,细部加工也精细无比。
它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作了许多创新,事无巨细皆精益求精,由此成为古代建筑最伟大的典范之作。
它采取八柱的多立克式,东西两面是8根柱子,南北两侧则是17根,东西宽31米,南北长70米。
东西两立面(全庙的门面)山墙顶部距离地面19米,也就是说,其立面高与宽的比例为19比31,接近希腊人喜爱的“黄金分割比”,难怪它让人觉得优美无比。
柱高10.5米,柱底直径近2米,即其高宽比超过了5,比古风时期多利亚柱式(三种希腊古典建筑柱式中最简单的一种)通常采用的4比1的高宽比大了不少,柱身也相应颀长秀挺了一些。
这反映了多利亚柱式走向古代规范的总趋势。
帕特农神庙为雅典城邦守护神雅典娜而建的祭殿。
神庙背西朝东,耸立于3层台阶上,玉阶巨柱,画栋镂檐,遍饰浮雕,蔚为壮观。
建筑简史

建筑映像·罗马的水道工程
在很多民族尚不知道什么叫卫生的时候,罗马人已经为城市的供水问题大 兴土木了。从建筑的角度上看,水道是连拱,并无特别之处。但从不同大 小的拱给人以不同的感觉上,我们能体会"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这句话初步 含义:建筑有其节奏。
PART 4 拜占庭·失落的王座
索菲亚大教堂
“拜占庭”原是古希腊的一个城堡, 公元395年,显赫一时的罗马帝国分裂 为东西2个国家,西罗马的首都仍在当 时的罗马,而东罗马则将首都迁至拜 占庭,其国家也就顺其迁移被称为拜 占庭帝国。拜占庭建筑,就是诞生于 这一时期的拜占庭帝国的一种建筑文 化。
阶梯形金字塔是埃及最早 的大型石建筑。塔内长30 米的墓道通向埋葬国王的 墓穴。 其他几位埃及法老 也在塞加拉建造金字塔。 佐塞尔国王在公元前2650 年至公元前2575年统治古 埃及。在统治期间,他以 改进技术而闻名于世。建 筑师和宰相伊姆霍特普来 为佐塞尔法老设计了六层 台阶式的阶梯形金字塔。
哈德良别墅是一座规模宏大的行宫,其规模 虽不及中国的圆明园,但它在久远的古罗马 文明中独树一帜,一直是后世意大利花园风 格的典范,可以称得上是罗马的“万园之 园”。
扩展阅读:罗马五贤君 涅尔瓦(96年—98年) 图拉真(98年—117年) 哈德良(117年—138年,“勇帝”) 安敦尼·披乌斯(138年—161年) 马可·奥里略(161年—180年 “哲学帝王”)
建筑映像·哈尔滨索菲亚大教堂
圣·索菲亚教堂是远东地区最大的东正教堂。始建于一九零七年三月,是 沙俄东西伯利亚第四步兵师修建的随军教堂。一九一二年改建成砖木结构 教堂。一九二三年九月二七日,圣·索菲亚教堂易地现址进行第二次重建, 由俄罗斯建筑师克亚西科夫设计,历时九年,一九三二年一一月二五日落 成。
帕特农神庙课件ppt

建筑设计要素
门廊
神庙的前方有一个巨大的门廊, 由10根石柱支撑,增加了建筑的
宏伟感。
列柱式
建筑采用四排石柱,每排6根,共 计24根石柱,形成宏伟的列柱式结 构。
墙壁
墙壁上雕刻着神话故事和宗教仪式 场景,增加了建筑的神秘感和观赏 性。
建筑细节与特色
屋顶
屋顶采用石板瓦覆盖,使建筑更 加坚固耐用,同时增加了建筑的
神庙的雕塑
帕特农神庙的雕塑是古希腊艺术的代表之一,它们描绘了古希腊神 话中的故事和人物。
神庙对后世的影响
艺术风格
帕特农神庙的建筑和雕塑风格对 后世的艺术和建筑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
历史价值
帕特农神庙是古希腊文明的代表 之一,它对历史、文化和艺术的 研究具有极高的价值。
04
历史价值与保护
历史价值与重要性
宗教信仰是古希腊人生活 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 渗透到他们的政治、社会 和文化生活中。
多神教
古希腊宗教信仰是多神教 ,他们相信在世界的各个 角落都有神祇的存在。
帕特农神庙与希腊宗教
神庙的建造
帕特农神庙是古希腊雅典卫城的主体建筑,它是由当时的雅典统 治者为了纪念战争胜利而建造的。
宗教活动
帕特农神庙不仅是古希腊宗教活动的场所,还是雅典城邦的政治、 文化和艺术中心。
特色活动
在帕特农神庙的参观中,游客可以参加讲解员或导游的现场讲解,了解更多关于 神庙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旅游设施与服务评价
旅游设施
帕特农神庙区域设有游客中心和休息区,提供各种旅游设施和服务,如纪念品商店、餐厅、洗手间等 。
服务评价
根据游客的评价,帕特农神庙的旅游设施和服务质量较高,特别是导游和讲解员的服务非常专业和周 到。
六年级美术下册 第13课《欧洲大陆之旅》 岭南版

巴特农神庙
巴特农神庙是雅典卫城最重要的主体建筑。帕特农神 庙之名出于雅典娜的别号Parthenon,即希腊文 ∏αρθενωσ的转写,意为“处女”。帕台农神 庙也译为“帕特农神庙”。
帕特农神庙是供奉雅典娜女神的最大神殿,帕特农原 意为贞女,是雅典娜的别名。此庙不仅规模最宏伟, 坐落在卫城中央最高处,庙内还存放一尊黄金象牙镶 嵌的全希腊最高大的雅典娜女神像(菲迪亚斯亲手制 作)。它从公元前447年开始兴建,9年后大庙封顶, 又用6年之后各项雕刻也告完成,1687年毁于战争,今 仅存残迹。
.
希腊三柱式
柱式——是指一整套古典建筑立面形式生成的原则。基本 原理就是以柱径为一个单位,按照一定的比例原则,计算 出包括柱础(Base)、柱身(shaft)和柱头(Capital)的 整个柱子的尺寸,更进一步计算出包括基座(Stylobate) 和山花(Pediment)的建筑各部分尺寸。
多立克柱式
浪漫的巴黎人给铁塔取了一个美丽的名字——“云中牧 女”。以设计人法国著名建筑工程师埃菲尔的名字命名, 并在塔下为埃菲尔塑了一座半身铜像。
绘画实践,情感表达
1.用速写、临摹或想象画的方式画你出喜欢的欧洲建 筑古迹。
2.将完成的作品在适当的位置展示,说一说自己描绘 的欧洲文化遗产。
.
课外拓展
德国新天鹅堡:世界上最美的童话城堡
利亚山区--一个让他感到快乐与自在的世
界。
.
名字来源
新天鹅岩城堡的名
字来源于中世纪,关于
天鹅骑士的传说,这座
白色的经常云山雾笼的
建 筑 只 有 100 多 年 的 历
史。在新天鹅城堡的对
面就是国王童年的夏宫
,旧天鹅岩城堡,那高
山平原大湖塑造了年轻
帕提农神庙

帕提农神庙帕提农神殿剖析帕提农神庙剖析题记:灵魂深处追求完美的人,最终会被那矗立在卫城最高点的遗迹所折服。
它耸立在石灰岩的高岗上,在这里它历经两千多年的沧桑之变,即使如今庙顶已坍塌,雕像荡然无存,浮雕剥蚀严重,但它依然使我折服——帕提农神庙。
名称:Parthenon Temple建筑师:伊克蒂诺、卡里克瑞兹和菲迪亚斯(Ictinus and Callicrates with Phidias)位置:希腊雅典时间:公元前477年至公元前438年建筑类型:庙宇建筑方法:承重石砌建筑(琢石)气候类型:地中海式气候建筑环境:典礼建筑群建筑风格:古希腊多立斯式描述:位于历史上著名的雅典卫城,是多立斯式建筑的典范被美术史家称为:“人类文化的最高表征”,“世界美术的王冠”毁坏历史:1458年土尔其人占领雅典后将神庙改为清真寺。
1687年威尼斯人与土尔其人作战时,炮火击中了神庙的一个火药库,炸毁了神庙的中部。
1801--1803年,英国贵族埃尔金勋爵将大部分存留的雕刻运走。
设计与建造:神庙用白色大理石砌成,外部呈长方形,庙内设前殿、正殿、后殿。
庙底部有三层基座,从基座的最上一层计算,神庙长69.54米,宽30.89米。
基座上由46根圆柱组成的柱廊围绕着带墙的长方形内殿,柱廊的东西面各有8根柱,南北面各有碍7根柱。
圆柱的基座直径1.9米,高10.44米。
每根圆柱都由10--12块上面刻有20道竖直浅槽的大理石相叠而成。
圆柱有方形柱顶石、倒圆锥形柱头、额枋,檐口等处有镀金青铜盾牌和各种纹饰,还有珍禽异花装饰雕塑。
神庙基座占地面积达2.3万平方英尺,有半个足球场那么大。
帕提农是举世闻名的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它建于古希腊最繁荣的古典时期,以无以伦比的美丽和谐、典雅精致和匀称优美,表现了古希腊高度的建筑成就和艺术神韵,达到了古典艺术的巅峰,被世人公推为“不可企及的典范”。
帕提农向我们展示了它那不可触及的美,下面我就像你诉说它那完美:1.结构之美古希腊建筑风格主要以和谐、完美、崇高为主要特点,帕提农则是这些风格的集中体现,它也是欧洲最伟大、最辉煌、影响最深远的建筑。
【人民版】选修六:专题二古希腊的奇迹导学案含答案

专题二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结晶学习目标与思想方法【课程标准】1、知识与技能:雅典城邦是古希腊奴隶制民主政治的典型;雅典卫城是祭祀雅典娜神的建筑群,是雅典城邦的象征。
雅典卫城最负盛名的帕特农神庙是古希腊文化的重要代表。
奥林匹亚遗址的建筑风格表达了它既是古希腊人宗教祭祀的场所,也是竞技运动的场所,成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祥地。
理解和认识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在世界和平与开展方面的意义和影响。
公元前6世纪罗马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公元前378年罗马成为“七丘之城〞;罗马城的杰出建筑几乎都出现在罗马帝国时期。
图拉真广场是罗马城内最大的广场。
图拉真纪功柱是古罗马纪功柱的代表作。
万神殿是至今唯一保存完整的古罗马建筑。
凯旋门是罗马人推崇武力的表现。
2、过程与方法:问题探究、历史比拟、讨论分析、情境再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开展的重要意义;雅典卫城是古希腊留给人类的重大的文化遗产。
通过帕特农神庙辉煌艺术成就的学习,陶冶情趣,体会古代希腊文明对世界文明的重要奉献;感受人类文明在继承中不断开展,源远流长。
奥林匹亚遗址、奥林匹克运动均是古代希腊为世界文明所留下的巨大的文化遗产。
罗马民族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兼容并包的胸怀。
罗马人在政治、经济和文化诸方面给予人类的伟大奉献。
【专题探究】本专题主要讲述了古代希腊、罗马文化。
古代希腊、罗马的历史遗迹是世界文明遗产中的瑰宝。
雅典卫城建筑群既反映了古希腊城邦在民主制度鼎盛时期的社会状况,也反映了古希腊建筑艺术的杰出成就,巴特农神庙是雅典卫城最重要的建筑,闪耀着古希腊历史文化的人文主义光芒。
古希腊人在奥林匹亚举行祭祀宙斯的庆典,并举办盛大的竞技活动,称为“奥林匹克〞,这一希腊人的和平盛会启发了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召开,而古希腊人的奥林匹克精神也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中得到发扬光大。
意大利罗马是历史悠久的“永恒之城〞,佛奥罗•罗马诺广场是古代罗马帝国政治、经济和宗教活动中心,历代重要的建筑大都集中于此。
希腊帕特农神庙建筑赏析

神庙不仅仅意味着对神的尊崇,还体现了雅典民主制的 萌芽。在神庙内有一幅巨型壁画描述雅典人庆祝节日的盛况, 其含义是“所有雅典人的节日”,表明修建神庙的决定来源 于城邦所有公民的直接投票。另外,工程的预算和开支都被 刻在石头上,供城邦公民监督。
谢谢观赏
帕特农神庙雕刻:
祭殿的外面的腰线上镂着雅典 娜节日的游行盛况:有欢快的 青年、美丽的少女、拨琴的乐 师、献祭的动物和主事的祭司。 在帕特侬神庙里,原来还供奉 着一尊高达12米的雅典娜女神的雕像。神像设计灵巧, 可以搬动或转移隐蔽。形象是这样的;她站立着,长 矛靠在肩上,盾牌放在身边,右手托着一个黄金和象 牙雕的胜利之神;黄金制造的头盔、胸甲、袍服色泽 华贵沉稳,象牙雕刻的脸孔、手脚、臂膀显出柔和的 色调,宝石镶嵌的眼睛炯炯发亮……
相关传说:
雅典娜夺城
传说雅典娜和海神波塞冬争夺这座城市。宙斯 决定:谁能给人类一件有用的东西,城就归谁。 波塞冬用他的三叉戟敲了一下这个城的岩石, 一匹战马破石而出,这是战争的象征;雅典娜 则用她的长矛敲了一下岩石,岩石上长出一株 油橄榄树,这被人们认为是和平的象征。结果, 这座城归了雅典娜,从此她便成为雅典的守护 神。希腊首都雅典就是以雅典娜的名字命名的。
帕那太乃节
帕那太耐节是雅典人的重要节日,在节日期间,常常 举行体育竞技、歌舞活动和穿过全城直至神庙的巡行。 巡行活动中最有特色的是:一件由雅典城少女织成的 羊毛长袍被挂在一只船的主桅杆上,船被抬在牛车上, 这样缓缓移向神庙,羊毛长袍最后被奉献给雅典娜。 接着进行的是祭祀活动,献给女神的牺牲是牛或羊。 牲口的选择是极为重要的一点,它必须强壮、健康, 没有伤口更没有缺陷。在出土的众多陶器上有许多祭 神的场面,惟一奇怪的是宰杀牲口的场景总是被省略。 牺牲品身上的骨头和肥肉被堆在祭坛上烧,重要的是 从这里升起的烟必须升到神像上方,这样神才能充分 享用祭品。这种祭神方式显然很特别,据传说是普罗 米修斯发明的,在分割牺牲品之后,他诱使宙斯选择 骨头和油肉那一部分,将精肉留给人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丝路写意》之二希腊阳光——帕底农神庙掠想(一)从伊斯坦布尔到雅典,飞行时间与武汉到北京差不多,约一个半小时,只一会功夫。
心情顺畅,好比眼前看到希腊航空公司飞机腾跃的标志。
世界文明的记载中,几乎每一个民族都竭尽所能地搬出自己的历史宣扬。
可希腊文明,给人印象中总是任由他人夸耀,如同明理的腼腆孙儿,听着旁人历数他祖先荣耀的故事和祖辈留下的各种家什时,只是一旁抿嘴笑笑。
希腊,一直就是与美术史册中优美的人物造型连在一起。
曾记起很长一段时间,一味着迷于希腊瓶画的优雅。
尽管历史存有阴影,在世界历史教科书中,古希腊艺术却总是将阳光描绘得正午一般,无比灿烂。
像匀称的人体,把一切都袒露在她的国土上。
两千多年前民主公正的政治制度,有序的宇宙意识和深邃的理性精神,如同它和谐美妙的建筑,给人类历史进程提供了有预见性的智慧典范。
发生在希腊这片土地上的战争多与美色有关。
让刻在石上和写在史书上人兽相搏、同类相戮的火拼场景,竟也能变得美仑美奂。
世界三大宗教依图像表现的此类惨烈场景,凿刻出的竟都是温和生动的造型。
(二)车窗外,不时掠过奥运会旧址(每届奥运圣火从这里点燃),希腊建国者雕像,路边,草坪上有士兵列队,不知在干什么,或准备去干什么。
想从路旁急速闪过路人脸上看到古希腊男人和女人雕像的模样,有些难,自己遂不禁感到好笑。
导游懒洋洋地介绍着听上去有些熟悉的神话或地名,“A THENS”既是雅典,又是雅典娜意,这倒是很有意思的。
“雅典”若是从右往左念,也是汉语中矜贵般的形容词。
很难找到有比这更动听的地理译名了。
我试着音译,终难以想象译者如何就将A THENS写成了中文的雅典?一个好译名,常有顺爽或是缠绵的联想。
你看,“AGEAN”还被译作了爱琴海,连谐音都柔情无比。
欧罗巴的浪漫,靠这些听上去悦耳看上去很美的译名,通过画面和文字传播,打动了曾经“言必称希腊”且心中喜欢被称作有小资情调的一代一代中国读书人。
今天速成的一些译著,读来实在无法释然,分明是熟悉的事件或年代,大都又成了陌生的名词。
如同“妹妹”忽然间变成了“美眉”一样,这些个多事蹩脚的中文译者胆子够大的了。
目光停顿。
一大群小学生,跑跑跳跳嚷嚷,旁边是性急的老师。
他们向博物馆走了去。
(三)人类创造了文明,文明也和人类相伴有了生命。
既是生命,便要栖身之所。
外面的世界总是刀光剑影,于是,从近代开始,一些多少还有些恋旧的人们便想到,将各种看上去十分顺眼顺心的先人遗存细心收藏起来,弄到一处空间中陈列,名谓博物馆。
这些学得一点知识又有探险欲望的人也开始在疆土拓展中,不远万里将另一个民族的遗存拖泥带水地运回到自己建造的博物馆中。
这些傢伙们开始从以武力方式获得的战利品中学会欣赏被征服者的智力成果,心中泛起加倍的快意。
炫武的同时,也培育出了自己的鉴赏力。
历史的荣誉勋章,无一不是武力与版土的炫耀。
博物馆的功用是什么呢?追溯历史荣耀,挑揭历史疮疤?当文明更多的是以掠取方式藏身于博物馆中时,恃强大自居的征服者同时也会感叹自己是多么渺小。
人类舞刀弄枪,编织了历史中许多血腥荒谬的真实。
我们与前人相比,不同的是,多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多了束手无策的时刻。
有时,在博物馆中抬头低首数数点点,真弄不清到底是叹于今无新事,还是羞于今不如昔?(四)从卫城看帕底农神庙,石顶已毁。
征服者的战火总是以永远不可愈合的伤口羞辱对手。
悲剧将有价值的东西撕开给人看,不然何以解释人类总爱痴看一些遗存,尽管心情容易被弄得灰溜溜的。
顺残留柱廊缝隙仰望,蓝天被挤成了各种形状。
你尽可以用窥想用遐思记起书上曾经讲到的故事。
神庙的入口处,几只流浪狗慵懒地躺在地上,把肚皮对着太阳。
卫城山脚下的博物馆,有帕底农神庙的复原模型,你只能俯瞰一大片严实完整的屋顶。
遥想当年祭祀神袛,室内光线仅可从正门射入,没有了阳光,何等森然。
回看博物馆窗外,阳光灿烂透明,眼前这遗迹的复原图,四面无窗,了无意趣,心情多少也跟着有了些灰色。
这座新建的博物馆,透过脚下承重玻璃,刻意让游人看考古专家们在底层遗址上继续工作着。
遗迹大多在地下,故人也已作古,只能由着导游去讲些什么。
你若是有了兴致,这景致,自然也就活了。
后人还将当年喜好围在柱廊(STOA)下辩论的一群古希腊哲人们,借了柱廊名称之为“斯多葛学派”。
博物馆内外,采用了帕底农神庙的建筑风格元素。
沿展线走上一会儿,便可从墙边纵向切出一条镶有长形玻璃的柔光窗,看到并不太远的帕底农神庙,就在山上,在阳光下,永远必须仰视——只要你想看。
第一次亲见这么多的希腊瓶画,哪怕是残片上的线段。
多少年复制品印刷品欣赏中的赞叹,转换成了直面的沉醉!要知道,远在古代中国“曹衣出水,吴带当风”优美线条出现之前,爱琴海边也已诞生出精美无比的绘画线条。
(五)古希腊人穿着宽松的长袍,借着暖暖的阳光,也借着蓝天大海,把所能看到的一切,看了个仔细;把看不到的一切,也都想了个透彻。
一种从未有过的坦然与阳光便出现在他们的生活中和作品里。
当我们从他们的著作中得知,可见的宇宙是可知宇宙理念的影像时,有多少人能够明辨其中思维深度的穿透力?2400多年前,柏拉图《对话录》透出的平和、教养、崇高与理想,一直为后人仰慕。
谁能想到,当时的希腊,正面临其文明即将陷落的可怕战争。
之后的史书记载,此地从未停止过征战。
物质形态可以摧毁,好比今日所见帕底农神庙;但物质又与精神一样,可永存不灭,像卫城的残垣断壁,显露出倔强的精神骨骼。
石头垒起的建筑默不言语,却足以让后人一代一代为着它,永远不停地说着许多话。
看惯了身边先拆再建的仿古一条街,自慰般的矫情怀旧,想来好笑。
一天下来,饥肠辘辘。
回到中餐馆,满脑子的希腊宇宙意识理性精神什么的一下子远去了。
有同伴掏出随身携带的泡榨菜腌萝卜,直呼店主再多给点辣椒酱。
此时,怎么也想象不出已身在希腊。
(六)希腊的岛屿多极了。
岛多,战争多,故事也多,多到实在记不太清了。
史诗中由故事引起的战争和由战争结束的故事,多与这些散落的大小岛屿相关。
抬头看厚厚云层中透出阳光,聚在海平线处闪烁。
海水横划出一条视平线。
大海成为放逐想象的空间,它似乎不再凶险,海平面也幻化为遥想亲人的远景。
几百年前,地球就被证明是圆的了,在所有的几何图形中,球形最为完美,圆周运动亦被认为最具魅力。
可人们偏偏相信直线的力量,偏偏要以水平线为基准,去修建屡遭损毁的家园,去衡量不易求得的公正,去制定难以实施的准则。
海啸、地震、山洪、火山与人类形影相随,大自然无情的训斥反复地教诲,最终,人们不再糊涂,原来,柔性曲线才是最具摧毁力的。
船在行驶,更象飘移。
顶层风大,拍照完的游客都到舱里去了。
正好,裹住围巾,我依在椅中呆看海天。
友人知问:“听说爱琴海的水蓝得发黑。
”我想了想:“此处海水黑得发蓝。
”友人:“当看以何色衬底。
”嗯,说的真好。
水本无色,海的深邃几近浓墨,自然与黑色相连。
想来,一定是造物主担心人类看了觉得可怖,便时不时地借了些天光在起浪处敷上一层蓝色罢了。
希腊阳光,本应如历史书中描写爱琴海边浪漫的神话传说。
可踏抵希腊,天气时阴时晴,象是正在发生的经济危机故意拉下脸给游人看似的。
当游船驶向一个小岛,游客们还来不及雀跃,一场大雨不期而至。
海上乌云透明似的并不显压抑,小岛如同世外桃源,房舍与植物桃花般美丽。
此刻,即便淋雨避雨,也仿佛游走在景中沐浴似的,哪里的天空不下雨呢?谁会想到在岛上如此这般闲适地居住呢?希腊人住下了,并且,弄出了让世人惊叹的艺术。
(七)雅典博物馆。
顺着手中导图,找到一尊标在图上的女神雕像。
笑容端庄目光从容直视前方,细刻的纹饰在浑然一体的造型中,似有似无,能保留的一丝不差,多余的都凿了去。
来不及细看文字介绍,只是反复端详,考古或美学视角,两相比照,堪称独特。
心满意足,不由生出审美认同的惬意。
一处展柜,摆满了指甲壳大小的石雕饰物,色如琥珀。
一旁列有拓出的黑白图像,精细无比。
西方美术史介绍古希腊的图册中,我记不清楚见没见这样的作品。
风格上看,有两河流域艺术样式的影子,惊讶使用的是何种工具雕刻成起伏如此细微打磨如此细腻形神兼具的人物或是动物形态。
随身携带了放大镜,乘此时痴迷,也派上了用场。
博物馆中的艺术品,让多少学者耗尽岁月,将展列的图像、器物翻来覆去,所得过于深奥的研究结语,似乎总是不知所云。
了不起的是创作这些艺术品的工匠们,不经意间留下了名,便成了后世尊仰的大师。
其实当初,这些工匠们不就是威慑于神力竟至演化成了崇拜,做了每日应该做的事吗?满是优美人体雕塑,永远不知疲倦的立着卧着。
想当年雕刻家工坊场景,叮叮当当,粉尘飞扬,已完成的和未完成的雕像挤在一起,不远处摆满了笨重的运输工具……这些眼睫毛上都沾满了石头粉尘的工匠(我们今天称之为艺术家),在爱琴海边,凿刀声声,除去石头上多余部分后,留下应有的凹凸痕迹,让太阳照着。
这一照就是千年。
现在呢?这些雕像搬来搬去,摆到了上好品质大理石装饰的博物馆中。
全世界从此知道,古希腊人的鬼斧神工,让冰冷的大理石能产生出体温的联想。
图像的教化开智功用,对今天的观众而言,已转换成手拿导示图或塞上耳机,听自己懂的语言讲述并没有听说的故事。
平日听外语,可以充耳不闻。
可艺术品放在眼前,却不可以闭眼不看。
人类创造出来的艺术已越过国界,不仅出现在了教科书中,也成为了旅游景点丰厚的收入来源。
博物馆就是一座城,散发出的醇酵,在清新的空气中,融合成新生的馥芳分子,徜徉其中,并不知觉,一旦走在阳光下,才能觉察到身上已经发生的变化。
(八)帕底农神庙山脚下,街边咖啡馆小憩,散神片刻。
出游,可亲历,如此时此刻;亦可以神游,如古人高士拥书卧榻,一任想象力的飘渺。
行车赶路,听许多容易忘记的典故,看与想象大有出入的景色,街上走动的人好像只与自己相机镜头有关而与眼睛无关似的。
家中有朋友的手札藏本,为清末曾国藩幕僚书信真迹,清秀的繁体小楷,记有当时欧洲国家的中译名及诸事,可看出西风东渐的彼时,中华帝国对外了解程度的多寡。
神游归神游,毕竟比不上亲口尝一尝梨子滋味来得痛快。
口味与体验,无法替代。
巡游他国,心中总有一把尺子,去度量自己与他人的不同。
亲历亲眼生活场景,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等等种种,总有不合的惊异,也总有预期的愉快,或疑或悦,异趣自生。
当地报纸、电视上可看新闻,中国领导人出席亚洲论坛和世界经济论坛,北美校园枪击,莫斯科机场遭袭,埃及动荡,纽约时代广场滚动播出中国国家形象……不过只几句话语,几帧图像,几行字幕,地球绕着太阳,仿佛已无任何时差。
人心不古,世态叵测,小小星球,永远有上演不完的大战,千疮百孔,时时撞出凝重之声。
收住神思,仰见墙上一张抹了背景的老照片,应该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吧?几位老人围座,清一色深色便服,不知道谈些什么。
过去,有雅典娜保护着雅典;今天,能够在阳光下相见还有什么不可称意的?店门外,老板好友们闲聊,挤在窄窄的便道上,不时地给过往行人让着道,像电影老片子里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