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建筑经典柱式
希腊的三种柱式分别是

希腊的三种柱式分别是:1、陶立克柱式或多力克柱式DORIC ORDER:是一种没有柱础的圆柱,直接置于阶座上,由一系列鼓形石料一个挨一个垒起来的,较粗壮宏伟。
圆柱身表面从上到下都刻有连续的沟槽,沟槽数目的变化范围在16条到24条之间。
它来自于古埃及,有名的法国埃及学者所命名的先陶立克柱式,是这种希腊柱式的先驱。
多立克柱又被称为男性柱。
著名的雅典卫城的帕提农神庙即采用的是多立克柱式。
2、爱奥尼克柱式Ionic Order:这种柱式比较纤细轻巧并富有精致的雕刻,柱身较长,上细下粗,但无弧度,柱身的沟槽较深,并且是半圆形的。
上面的柱头有装饰带及位于其上的两个相连的大圆形涡卷所组成,涡卷上有顶板直接楣梁。
总之,它给人一种轻松活波、自由秀丽的女人气质。
爱奥尼柱又被称为女性柱。
爱奥尼柱由于其优雅高贵的气质,广泛出现在古希腊的大量建筑中,如雅典卫城的胜利女神神庙和伊瑞克提翁神庙。
3、科林斯柱式Corinthian order:它最早可能出现于雅典奥林帕斯山的宙斯神庙,四个侧面都有涡卷形装饰纹样,并围有两排叶饰,特别追求精细匀称,显得非常华丽纤巧。
希腊科斯林柱式的比列比爱奥尼柱更为纤细,柱头是忍冬草形象(或说用毛莨叶作装饰,形似盛满花草的花篮)。
相对于爱奥尼柱式,科林斯柱式的装饰性更强,但是在古希腊的应用并不广泛,雅典的宙斯神庙采用的是克林斯柱式。
罗马人将希腊多利克柱式改良,去掉凹槽,加上柱基,成为塔斯干柱式,同时又采取爱奥尼亚柱式的涡卷与科林斯柱式的芼茛叶,结合而成为混合式柱式。
1罗马多立克柱式(著名的雅典卫城的帕提农神庙采用的是多立克柱式。
)2罗马爱奥尼克柱式(爱奥尼柱由于其优雅高贵的气质,广泛出现在古希腊的大量建筑中,如雅典卫城的胜利女神神庙(Temple of Athena Nike)和伊瑞克提翁神庙(Erechtheum)。
)3罗马科林斯柱式(希腊科斯林柱式的比例比爱奥尼柱更为纤细,柱头是用毛莨叶(Acanthus)作装饰,形似盛满花草的花篮。
古希腊三大柱式

精选可编辑ppt
4
古希腊三种主要柱式图
精选可编辑ppt
5
精选可编辑ppt
6
3.科林斯柱式(Corinthian Order) 科林斯柱式是公元前五世纪由建筑师卡利漫裘斯[
Callimachus]发明于科林斯[Corinth],此亦为其名称之由来。 它实际上是爱奥尼克柱式的一个变体,两者各个部位都很相似, 比例比爱奥尼克柱更为纤细,只是柱头以毛茛(gen)叶纹装饰,而 不用爱奥尼亚式的涡卷纹。毛茛(gen)叶层叠交错环绕,并以卷须 花蕾夹杂其间,看起来像是一个花枝招展的花篮被置于圆柱顶端 ,其风格也由爱奥尼亚式的秀美转为豪华富丽,装饰性很强,但 是在古希腊的应用并不广泛,雅典的宙斯神庙 (Temple of Zeus )采用的就是科林斯柱式。
柱式一般都建在阶座之上,特点是柱头是个倒圆锥台,装饰简洁,没有 柱础,柱身有20条凹槽。建造比例通常是:柱高与柱直径的比例是6:1 ,雄健有力,象征男性美;所以多立克柱又被称为男人柱。著名的雅典 卫城(Athen Acropolis)的帕提农神庙(Parthenon)即采用的是多立克 柱式。 2.爱奥尼克柱式(Ionic Order) 爱奥尼克柱式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中叶的爱奥尼亚,小亚细亚西南海岸和 岛屿,上面住着操爱奥尼亚方言的希腊人,是希腊古典建筑的三种柱式 之一。爱奥尼克柱通常竖在一个基座上,柱高是其直径的8-9倍,柱身 有24条凹槽,柱头有一对向下的涡卷装饰,富有曲线美。外形比较纤细 秀美,又被称为女人柱;爱奥尼克柱由于其优雅高贵的气质,广泛出现 在古希腊的大量建筑中,如雅典卫城的胜利女神神庙(Temple of Athena Nike)和伊瑞克提翁神庙(Erechtheum)。
古希腊建筑基本上是三种主要柱式:
古希腊建筑史上的三大柱式

古希腊里的三大柱式古希腊是西方古典建筑的基石,创造了多种建筑类型,如神庙、露天剧场,广场和柱廊等,其中神庙是古希腊中最重要的类型。
围柱是古希腊神庙的典型象征,即建筑周围用柱廊环绕。
石柱是柱廊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初是用整块石头雕刻而成,后来分段砌筑,石段之间用铁箍固定。
到了公元6世纪,建筑的柱基、柱子、檐部等构件的比例,格式和组合已经有了稳定的套式各做法,后来古罗马人称之为“柱式”。
柱式是古希腊建筑的基本元素,充分体现了简洁、和谐之美。
古希腊人创造的多利克、爱奥尼亚、科林斯三种石柱形式,为日后西方建筑所沿袭。
在古典时期古希腊两种基本的建筑柱式已经形成,即多利克式各爱奥尼亚式。
多利克柱式是希腊大陆上最为流行的建筑风格。
它的设计简单、朴素,柱体厚重、粗壮,柱身由下向上逐渐缩小,中间略鼓出,术身有凹槽,柱头没有装饰,上接方形柱冠。
因为其挺拔、雄壮、所以又被称为男性柱。
雅典卫城的帕特农神庙采用的便是多利克柱式。
爱奥尼亚柱式比起多利克柱式而言,显得典雅秀美。
整体来看,它精巧、纤细、有柱基,柱身较细长、匀称,凹槽密而深,柱头带有涡卷形,向下卷成旋涡状,檐壁有浮雕饰带。
因为爱奥尼亚柱柔美纤细,所以又被称为女性柱。
爱奥尼亚柱广泛出现在古希腊的大量建筑中,它的华丽高贵使古希腊人对它青睐有加。
雅典卫城的胜利女神庙各伊瑞克提翁神庙即采用了爱奥尼亚柱式。
从古典时期后期开始,小亚细亚地区出现了一种科林斯柱式。
科林斯柱式在爱奥尼亚柱式的基础上发展到更为华丽的装饰,柱头用忍冬叶作装饰,形似盛满花草的花篮,装饰性十分强。
它在古希腊的应用并不广泛,后来却深得古罗马人的喜爱。
简述古希腊建筑的三种柱式

简述古希腊建筑的三种柱式
古希腊建筑几乎是进行建筑时空维度上的分割线,它们对着空间和时间上的运动而生出新的空间组织形式,使空间本身具有了更多的生命力,古希腊建筑有三种特别的柱式:圆柱形、扁担形和线形。
圆柱形是古希腊建筑最常用的柱式,其表现形式为圆柱体体外拯支柱,这种柱子由上到下的节点、木质的窗户和带有圆角的底座构成,柱顶为圆锥形,而且它还拥有独特的浮雕,使柱子造型丰富多彩,通常是原始的多功能空间的定义者,也是古希腊建筑整体外观的主要元素之一。
扁担形柱式又称伊斯法罕柱式,主要用来支撑重型穹顶,这种柱子相较于圆柱形柱子要厚实些,对于古希腊来说,扁担形柱子是它历史上最常见的柱式,它是处理拥有负荷的一种非常穩定的结构方式,通过它可以将大的穹顶负荷分散,减少穹顶的负荷压力,同时也可以把重型结构物穩固地连接在穹顶上,保证大结构物不因风吹雨打而倒塌。
线形柱式也叫弦形柱式,是指柱身本身由数根曲线构成而不是直线,它凝结着古希腊建筑独特的浓郁情调,标志着古希腊建筑最后阶段美学特征的完善。
它的设计有助于更好地抗拉和抗压,有助于减少柱子施工时的集中应力,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古希腊建筑的抗震能力。
总之,古希腊建筑的三种柱式就是圆柱形、扁担形和线形,它们分别拥有各自鲜明的特色,为古希腊建筑赋予了独特的美感,是建筑史上真正可以长久传承的文化。
古希腊三大柱式汇总

古希腊三种主要柱式图
3.科林斯柱式(Corinthian Order) 科林斯柱式是公元前五世纪由建筑师卡利漫裘斯
[Callimachus]发明于科林斯[Corinth],此亦为其名称之由来。 它实际上是爱奥尼克柱式的一个变体,两者各个部位都很相似, 比例比爱奥尼克柱更为纤细,只是柱头以毛茛(gen)叶纹装饰,而 不用爱奥尼亚式的涡卷纹。毛茛(gen)叶层叠交错环绕,并以卷须 花蕾夹杂其间,看起来像是一个花枝招展的花篮被置于圆柱顶端, 其风格也由爱奥尼亚式的秀美转为豪华富丽,装饰性很强,但是 在古希腊的应用并不广泛,雅典的宙斯神庙 (Temple of Zeus) 采用的就是科林斯柱式。
相传古时候在科林斯这个地方有个美丽的少女,正当她快要 出嫁时,突然生急病去世了。家里人都很悲伤,与她日夜相处的 一个保姆更为伤心,于是把少女小时候玩过的玩具和其它心爱之 物搜集起来,装在一个花篮里,放在那少女的坟墓上。第二年春 天,坟上长出了一棵毛茛花,茎叶越长越多,竟把这只小花篮环 绕起来,形成一个十分美丽的形态。后来,人们就根据这个奇妙 的故事设计了一种柱式,上部是藤蔓似的涡卷,下面便是毛茛 (gen)花的茎叶图案。
古希腊柱式分类

古希腊柱式分类
古希腊柱式主要分为以下三种:
1.多立克柱式(Doric order):兴起于公元前7世纪,壮而短,有20个
凹槽(flutes),没有柱基,造型简单、厚重,可比作男性,范例如帕
特农神庙(The Parthenon)、火神庙(Temple of Hephaestus)。
2.爱奥尼亚柱式(Ionic order):兴起于公元前6世纪,多用于小型建筑
和神庙内部,柱身有24个凹槽,柱头上有2个涡卷饰(volutes),造
型修长、秀气,可比作女性,范例如伊瑞克提翁神庙(Erechtheion)、雅典娜神庙(Temple of Athena Nike)。
3.科林斯柱式(Corinthian order):兴起于公元前5世纪,瘦削,柱身
有24个凹槽,除柱头更繁复外,和爱奥尼亚柱式相似,范例如宙斯神庙(Temple of Olympian Zeus)。
以上就是古希腊的三种主要柱式,不同的柱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各自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古希腊罗马柱式的特点及其代表作品

弗
朗
杜 夫 人
》
·
索 瓦
布 歇 《
蓬
巴
西 班 牙 加 的
斯
主
教
堂
华托 《发舟##岛》
无忧宫
巴洛克风格特点及其代表作
• 巴洛克艺术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 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 特点: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 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 圆形空间.追求怪异和不寻常的效果,如以变 形和不协调的方式表现空间,以夸张的细长 比例表现人物等.
罗 马 的波 圣洛 卡米 罗尼 教
科林斯柱式
• 特点是比例比爱奥尼 亚柱更为纤细,柱头是 用毛莨叶〔Acanthus〕 作装饰,形似盛满花草 的花篮.相对于爱奥尼 亚柱式,科林斯柱式的 装饰性更强.
宙斯神廟﹝Temple of Zeus﹞
古罗马建筑的柱式
万神殿
古罗马竞技场
二、欧洲巴洛克与洛可可风格的 特点及其代表作品
一古希腊罗马柱式的特点及其代表作品多利克柱式doricorder科林斯柱式corinthianorder特点是比较粗大雄壮没有柱础柱身有20条凹槽柱头没有装饰又被称为男性柱
一、古希腊罗马柱式的特点及其 代表作品
古希腊建筑的三种柱式
• ●多利克柱式﹝Doric Order﹞ • ●愛奧尼亞柱式﹝Ionic Order﹞ • ●科林斯柱式﹝Corinthian Order﹞
多利克柱式
• 特点是比较粗大雄壮, 没有柱础,柱身有20条 凹槽,柱头没有装饰,又 被称为男性柱.
巴特農神廟﹝Parthenon﹞
愛奧尼亞柱式
• 特点是比较纤细秀美, 柱身有24条凹槽,柱头 有一对向下的涡卷装 饰,爱奥尼柱又被称为 女性柱.
古希腊的三种柱式名词解释

古希腊的三种柱式名词解释柱式(column order)是建筑结构中的重要元素,它不仅体现了建筑的美学价值,同时也承载着文化与历史的传承。
古希腊柱式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其中包括了三种经典柱式:多立克柱式(Doric order)、伊奥尼亚柱式(Ionic order)和科林斯柱式(Corinthian order)。
在本文中,将对这三种柱式进行详细的解释与探讨。
多立克柱式是古希腊柱式中最早出现的一种。
它以刚毅、朴素为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古希腊建筑中的神殿、剧院以及公共建筑等。
多立克柱式的基础构件是圆柱,其特点是底部为圆形台座,上部由光滑的圆柱体、宽大的柱帽及简洁的简化栏杆组成。
柱身的腰带部分是柱式的特色,它通常由圆形凸起的凹纹和平行的栏钮构成。
这种简朴而坚固的柱式传达出了古希腊人追求纯粹和稳定的价值观。
伊奥尼亚柱式是古希腊柱式中较为轻盈和优雅的一种。
与多立克柱式相比,伊奥尼亚柱式的主要特点是柱顶上方有一个螺旋升起的卷顶,形似卷云。
柱顶上的卷云装饰极富装饰性,给人一种华丽、精致的感觉。
伊奥尼亚柱式的柱身十分精细典雅,通常采用理性的比例与设计,使得整个建筑更加轻盈、动感。
伊奥尼亚柱式的应用较为广泛,常见于古希腊的宫殿、图书馆以及住宅等建筑中。
科林斯柱式是古希腊柱式中最华丽、最装饰性的一种。
它起源于伊奥尼亚柱式,但在柱顶的设计上进行了改进和发展。
科林斯柱式的柱顶采用了植物的装饰,主要是以竹叶、花朵以及葡萄藤等为主题,营造出一种丰富多彩的视觉效果。
科林斯柱式的柱帽也更加复杂,包括了多层次的装饰和曲线结构。
这种华丽的柱式多见于古希腊的神庙和豪华建筑中,它代表了古希腊人对美的追求和对自然的崇敬。
古希腊之所以能够创造出这三种优秀的柱式,与他们的文化传统是分不开的。
古希腊人崇尚自由、自强、理性和完美,这些价值观贯穿于古希腊建筑的方方面面。
柱式作为建筑元素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古希腊优秀的建筑艺术和美学理念。
它们在形式和结构上的不同,反映了古希腊人对建筑形态的不同追求和审美趣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希腊人建筑神庙的灵感来源于古埃及人,他们将埃及神庙的内部翻转为外,用大量的柱子作为建筑物的支撑。
由于柱子外显于建筑外面,爱美的希腊人便发展出了体系完备的柱式结构,并且形成了多样的风格。
1.多立克柱式(Doric Order)
是希腊古典建筑的三种柱式中出现最早的一种(公元前7世纪)。
多利克柱式一般都建在阶座之上,特点是柱头是个倒圆锥台,装饰简洁,没有柱础,柱身有20条凹槽。
建造比例通常是:柱高与柱直径的比例是6:1,雄健有力,象征男性美;所以多立克柱又被称为男人柱。
著名的雅典卫城(Athen Acropolis)的帕提农神庙(Parthenon)即采用的是多立克柱式。
2.爱奥尼克柱式(Ionic Order)
爱奥尼克柱式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中叶的爱奥尼亚,小亚细亚西南海岸和岛屿,上面住着操爱奥尼亚方言的希腊人,是希腊古典建筑的三种柱式之一。
爱奥尼克柱通常竖在一个基座上,柱高是其直径的8-9倍,柱身有24条凹槽,柱头有一对向下的涡卷装饰,富有曲线美。
外形比较纤细秀美,又被称为女人柱;爱奥尼克柱由于其优雅高贵的气质,广泛出现在古希腊的大量建筑中,如雅典卫城的胜利女神神庙(Temple of Athena Nike)和伊瑞克提翁神庙(Erechtheum)。
3.科林斯柱式(Corinthian Order)
科林斯柱式是公元前五世纪由建筑师卡利漫裘斯[Callimachus]发明于科林斯[Corinth],此亦为其名称之由来。
它实际上是爱奥尼克柱式的一个变体,两者各个部位都很相似,比例比爱奥尼克柱更为纤细,只是柱头以毛茛叶纹装饰,而不用爱奥尼亚式的涡卷纹。
毛茛叶层叠交错环绕,并以卷须花蕾夹杂其间,看起来像是一个花枝招展的花篮被置于圆柱顶端,其风格也由爱奥尼亚式的秀美转为豪华富丽,装饰性很强,但是在古希腊的应用并不广泛,雅典的宙斯神庙(Temple of Zeus)采用的就是科林斯柱式。
相传古时候在科林斯这个地方有个美丽的少女,正当她快要出嫁时,突然生急病去世了。
家里人都很悲伤,与她日夜相处的一个保姆更为伤心,于是把少女小时候玩过的玩具和其它心爱之物搜集起来,装在一个花篮里,放在那少女的坟墓上。
第二年春天,坟上长出了一棵毛茛花,茎叶越长越多,竟把这只小花篮环绕起来,形成一个十分美丽的形态。
后来,人们就根据这个奇妙的故事设计了一种柱式,上部是藤蔓似的涡卷,下面便是毛茛花的茎叶图案。
4.人像柱
希腊雅典的伊瑞克提翁神庙(Erechtheum)南立面的西端有个著名的少女门廊,建筑师别出心裁地用6尊2.1米高的少女雕像作为承重柱,她们长裙束胸,亭亭玉立,乃是全庙最引人注目的所在。
这种柱子并不是古希腊的一种主要柱式,它只出现在个别建筑的局部。
据古罗马建筑家维特鲁威所著的《建筑十书》中记载,古希腊在与波斯的战争中,伯罗奔撒半岛上的一个城邦――卡利亚邦曾帮助过波斯。
战争以希腊的胜利告终,为报复卡利亚邦,就对其宣战,希腊人大肆杀戮卡利亚邦的男子,焚毁城堡,并把妇女都押解到凯旋庆典的行列中,还将她们用永受凌辱的奴隶形象雕刻成柱子,象征着让她们顶着屋檐,承受负重之苦。
作为建筑艺术来表达这个故事时还颇用一番心机:柱子应当是垂直的,但女性形象应当是曲线的。
古希腊艺术家将这六根女像柱以一腿直立,另一腿微曲的姿态来表现,结果两全其美,可见古希腊艺术之高超。
古罗马人继承了古希腊的柱式,但罗马时代的建筑艺术相比古希腊要更丰富多彩,在原有基础上又进行了完善和改进,创立了两种新柱式:塔司干柱式(Tuscan Order)、混合柱式(Composite Order)。
并制定出了柱式的比例关系,形成了成熟的5种柱式,分别是罗马多立克柱式(Doric Order)、罗马爱奥尼克柱式(Ionic Order)、罗马科林斯柱式(Corinthian Order)、塔司干柱式(Tuscan Order)和混合柱式(Composite Order)。
这些柱式规范的影响非常深远,成为了西方建筑的基本母题,至今仍在被广大建筑师所学习和模仿。
1.罗马多立克柱式(Doric Order)
外观跟古希腊多立克柱式相近,但在柱头下端添上一圈环状装饰;柱身下添加了圆环形柱础。
柱高与柱径的比例为8:1,整个柱身显得比较粗壮。
2.罗马爱奥尼克柱式(Ionic Order)
柱式与古希腊爱奥尼克柱式相同,只是把柱头上两个涡卷间的连接曲线改为水平直线。
3.罗马科林斯柱式(Corinthian Order)
与古希腊科林斯柱式一致,柱高跟柱径的比例是10:1,显得纤细高大;柱身上有24条凹槽;柱头部分由两层毛茛叶和涡卷图案组成,涡卷图案成对出现。
4.塔司干柱式(Tuscan Order)
塔司干柱式其实就是去掉柱身齿槽的简化多立克柱式,柱础是较薄的圆环面。
柱高跟柱径的比例是7:1,柱身粗壮。
5.混合柱式(Composite Order)
这种柱式是将科林斯柱式的顶端与爱奥尼克柱式的涡卷相结合,使形状显得更为复杂、华丽。
柱高跟柱径的比例是10:1,显得纤细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