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第146套)

合集下载

2022-2023学年全国高中高三上语文人教版月考试卷(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全国高中高三上语文人教版月考试卷(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全国高三上语文月考试卷考试总分:147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卷II(非选择题)一、默写题(本题共计 1 小题,共计11分)1.(11分) 古诗文默写。

(1)《湘夫人》中,被称为“千古言秋之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长恨歌》中写安史之乱爆发,打破盛唐安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计 1 小题,共计11分)A.擢,指授予官职,文中指秦琼因前前后后所立之功被授予建节尉一职。

B.秦王府,即唐太宗继位之前的王府,秦琼在太宗未即位之前已然归附。

C.赠,即赠官,指古代朝廷对有功之臣的先人或本人死后追封爵位官职。

D.陪葬,古代可指臣子葬于帝王墓旁或妻妾葬于丈夫墓旁,文中为前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琼骁勇善战,敢为先锋。

无论是在下邳攻打卢明月,在海曲攻打孙宣雅,还是从讨王世充等,秦琼都身先士卒,一往无前。

B.秦琼生逢乱世,能择明主。

王世充为人狡诈行同巫妪,并非拨乱反正之主,秦琼与程咬金商议之后一同策马西去归降于秦王。

C.秦琼武艺超群,所向披靡。

战场之上,没有人是他的对手,敌军纵有骁锐将士也多在他手中折戟,战无不胜令其颇为得意。

D.秦琼历经数主,深得厚遇。

来护儿遣使吊唁其母,李密授之以帐内骠骑,王世充署之以大将军,于秦王麾下屡屡加官进爵。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密与宇文化及战黎阳,中矢堕马,滨死,追兵至,独叔宝捍卫得免。

②使朕肉可食,当割以啖尔,况子女玉帛乎!(5)文中高祖给予秦琼什么赏赐?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2022-2023学年全国高中高三上语文人教版月考试卷(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全国高中高三上语文人教版月考试卷(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全国高三上语文月考试卷考试总分:89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卷II(非选择题)一、默写题(本题共计 1 小题,共计13分)1.(13分) 古诗文默写。

(1)《湘夫人》中,被称为“千古言秋之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长恨歌》中写安史之乱爆发,打破盛唐安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计 1 小题,共计13分)三、古诗词鉴赏(本题共计 1 小题,共计13分)3.(13分)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钓翁罗邺来往烟波非定居,生涯蓑褐外无余。

闲垂两鬓任如鹤,只系一竿时得鱼。

月浦扣船歌皎洁,雨蓬隈岸卧萧疏。

①②行人误话金张贵,笑指北邙丘与墟。

【注】①金张:指汉代金、张两大功臣世家。

②北邙:今河南洛阳东北,汉魏以来王公大臣贵族死后多葬于此。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诗人逐水而居,除蓑衣短褐外别无他物,写出了诗人超然物外的状态。

B.颔联用“鹤”字既写出诗人两鬓斑白,又表现了诗人的无忧无虑、自由快乐。

C.尾联借用典故,指出人无论如何富贵都难免一死,流露出诗人消极的人生观。

D.本诗在画面意境、思想情感等方面,与柳宗元《江雪》比较,是截然不同的。

(2)请结合全诗赏析颈联。

四、现代文阅读(本题共计 2 小题,每题 16 分,共计32分)4.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对消费者来说,新业态意味着别具一格的新体验;对企业而言,新模式打开了一片广阔的蓝海。

直播带货悄然走红,不仅给消费者带去实惠和便利,而且盘活了万亿级农村消费市场;在线教育迎来风口,在校师生增添了正常教学的渠道,优质教育资源也得以向更大范围辐射;文旅活动融合发展,既能在线下满足游客的多元化需求,也可以通过线上“云游”极大拓展获客空间。

四川省棠湖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 人教版高三上册

四川省棠湖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 人教版高三上册
A.《朗读者》是一个提供明确“道德偏向”价值的文化产品。
B.《朗读者》是一个朗读时间不多、不追求娱乐性的人文类节目。
C.《朗读者》是一个旨在表现公众人物影响力的情感类节目。
D.《朗读者》是一个让人欣喜和意外的“收视口碑双赢”的文化节目。
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综艺界表情包式表演和PS型剪辑,只要搭配上当红IP和“鲜肉小花”,就能引发收视高潮与商业成功,这是一种典型的聒噪浮华。
③《朗读者》的成功被外界解读成“出乎意料”,因为其毫不讳言自己的人文特质,“将值得关注的生命和值得关注的文字完美结合,就是我们的《朗读者》”。但在此前与泛娱乐节目的同台竞争中,人文类节目很少能够冲出重围、浮出水面。在人文类节目被边缘化的大环境之下,《朗读者》的存在,成为沧海遗珠般的稀缺资源。
④人文类节目的式微,并非简单地没有流量“鲜肉小花”加持,也并非是因为对情感调动得不够充分,而是因为在面对碾压式的情感综艺时,人文节目并不追求娱乐,更不持“道德中立”的态度——反之,它时时在追求一种对理想人格的阐发和尊严价值的关切。
④现在是三月底,梅兰早已谢了,正是海棠玉兰桃杏梨李迎春各种花木争奇斗艳的时候。杨柳早已拖着柔媚的长条,在百花潭浣花溪的水边悠悠地飘动。大的鸟小的鸟,颜色很好看,不知道名字,飞来飞去地唱着歌。薛涛林公园也充满了春意,有老诗人在那里吊古,有青年男女在那里游春。有的在吹箫唱曲,有的在垂钓弹筝,这种情味,比起西似简单,却能解释当下许多冲突的状态。“心”的“相对”,那是一种情感的碰撞——“不爽了就要怼”,单个字直捣黄龙,情绪十分饱满。就字形来看,和“囧”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蔺伟认为,值得注意的是,“怼”这个字所体现出的攻击性或较劲的意义在不同语境下会呈现不同的感情色彩。当双方处于严重的敌对立场时,“怼”具有很强的攻击性,甚至伴随肢体冲突。这种“怼”往往有非理性的成分。当双方立场并不构成严重对立,甚至关系较好时,“怼”的攻击性较小,甚至很多时候是一种无伤大雅的轻松、友爱互动,这就为其进入年轻人主导的网络交际系统提供了可能。

高三年级语文第三次月考试题

高三年级语文第三次月考试题

高三年级语文第三次月考试题(完卷时刻150分钟满分150分)第Ⅰ卷(选择题21分)一、(12分,每小题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按照英国科学哲学家波普尔的看法,能够将我们所处的世界划分为三个世界:第一世界是所谓的物理世界,第二世界即精神或心灵世界,第三世界指既有的文化世界。

事实上,遮挡了第二世界,其他二者就成了互不相干的悠闲世界。

因此,有关问题能够着眼于主体进行阐释。

历史进展至今天,人们进行学术创新第一必须从把握第三世界的相关知识开始。

不熟悉已有的相关文化成果,企求创新必定要流于虚妄和空疏,即使思维富有制造力,提出的所谓“新见”可能早已是旧闻,白费而无功。

我们需要在综合中实现创新,在既有文化成果基础上切实推进,尽可能融合中西,会通古今;然而必须看到,文化观念既是财宝又是包袱,若沉溺于第三世界不能超拔,皓首穷经却述而不作,就始终只能停留于“照着讲”。

诚然,我国古代典籍需要整理挖掘,西方文化观念需要翻译介绍,然而整个学界若被这两股拉力牵引而双脚不能着地,就会心感失重,口中失语,哪里还有原创性可言?西方学者所说的“在那个地点”、“到那儿”、“回那个地点”的往复过程有助于克服这一时弊,它要求学人在第三世界获得装备和给养后,应脚踏实地深入于第一世界,了解实际情形,直面事物本身,从而制造新的文化财宝。

只是,严格说来,“直面事物本身”是专门难做到的。

一方面,我们的感官容易受到外部现象的诱惑和欺诈;另一方面,我们的心灵容易被某些文化观念束缚和遮挡,也确实是说,来自第一和第三世界的信息都有可能产生负面阻碍。

专门是关于后者的干扰,专门需要注意排除。

自笛卡尔、康德到胡塞尔,都倡导“还原”,用加括号的方法将有关成见予以“悬搁”。

重要的是让心灵(第二世界)空明澄澈,是此方能鉴照无隐,庄子和柳宗元等称之为“明”。

事实上,学术创新的关键是有“我”,有“我”的基础条件是第二世界的“灵”、“明”。

清人袁枚曾总结体会道:“平居有古人而学力方深,落笔无古人而精神始出。

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附详细答案) (2)

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附详细答案) (2)

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搭载.(zài)倔.强(juè)狗血.喷头(xuè)飞来横.祸(hèng)B、渐.染(jiān)羞赧.(nǎn)解.甲归田(jiě)噤.若寒蝉(jìn)C、脂.肪(zhī)弄.堂(lòng)怙恶不悛.(quān)差.之毫厘(chà)D、龋.齿(qǔ)笨拙.(zhuō)韦.编三绝(wěi)不落窠臼.(jiù)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A、无上光荣仗义执言波澜壮阔气势磅礴B、故步自封鸠占鹊巢委屈求全融汇贯通C、人才汇萃针贬时弊一愁莫展老羞成怒D、无庸置疑脱颍而出不径而走纷至踏来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赵柯的定妆照有恰到好处的美,有些青涩..,又带些害羞,更有些期望,与小乔的年龄、心理相符。

B、垂花门后檐柱处常设的门扇,作用类同..仪门,平时关闭,人由门前左右廊道绕入,贵客莅临才开启。

C、雨中逛南山,游人热情倍增,三五成群的游客在谈笑自若....中感受生态文化、福寿文化和佛教文化,体验着别样的乐趣。

D、明代官员要在朝中求得一个好的职位,盛行行贿请托,一旦出现肥缺,请托之人如同过江之鲫....。

4、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合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请你问问她,花瓶是不是她打破的,是不是她答应了愿意赔钱?B、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C、水生追回那个纸盒子,一只手高高举起,一只手用力拍打着水,好使自己不沉下去。

对着荷花淀吆喝:“出来吧!你们。

”D、课文《药》选自鲁迅先生的小说集《呐喊》。

(《鲁讯全集》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在京拉开帷幕,参展的各个省区市纷纷亮出民间艺术绝活,让观众近距离欣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魅力。

宁夏育才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 人教版高三上册

宁夏育才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 人教版高三上册
【相关链接】:
①方先生曾说自己“三岁读诗经,十二岁就读完了十三经”。这在当时重视教育的家庭中,是可能做到的。他的国学程度有多好呢?他在《段锡朋先生纪念谈话》一文,说他念金陵大学哲学系时,入学考试的国文成绩特优,得以免修三年国文课。后来有两位教授担心中国文化在金陵大学受到忽视,就向校长建议,“以后凡是聘请中文教授,都要得到某某两个学生的同意”云云。方先生正是这“两个学生”之一。
C.方东美他认为中国许多哲学思想即充满诗意。他除掉写哲学著作以外,同时也还写诗词,但是他从不把写的诗词示人。人们往往只知道方先生是一位哲学家,而不知道他同时又是一位诗人。
D.方东美三岁受诗经,十二岁就读完了十三经。金陵大学入学考试时,方东美的国文成绩特优。上《诗经》选修课时,有一次走上讲台,将教授讲过的一段诗经,重新讲解,详征博引,趣味盎然。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方东美的诗词大部分是在重庆八年抗战期间写作,他一生写了一千多首,是自己预备给烧掉的,这完全是作者自己的真情的寄托。
B.因为方东美既精通英语和德语,又精通西方的诗。所以,他能“信、达、雅”地将西方的诗“译为中国五言诗,辞意兼美,置之古人佳作中,亦无逊色”。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3分)
亦诗亦哲方东美
方东美,名珣(1899~1977),安徽省杰出的乡贤,台湾大学哲学系的名教授,我国现代哲学史上的大哲学家,闻名于世。
方先生受到中国传统诗教的熏陶。“幼承庭训,深沐经史古典文化熏陶;加之,夙慧天成,秉彝非凡,三岁受诗经,过耳成诵,有神童誉,如以智然。”方先生对《诗经》素有研习。他读金陵大学哲学系时还怀着浓厚的兴趣选修了《诗经》一课,希冀能有所增益。但“开课不久,一天,教授在台上讲,台下有人低声说‘错了!’教授皱了一下眉,继续讲课;台下又有人说:‘错了!’教授生气了。大声问:‘谁说我讲错了,谁就来讲!’方先生站起来说:‘我们是学生,我们是来听课的。’教授气更大了:‘你既能说我讲错了,你就应该上来讲!’方先生从容出位,走上讲台,先向教授鞠躬,便将教授讲过的一段诗经,重新讲解,详征博引,既辞义明白,又趣味盎然,人人凝神静听,直到下课钟响了,方先生再向教授鞠躬而退。教授走出了教室,方先生得到全班如雷的掌声。”

高三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

高三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恍若隔世毛骨悚然B. 峰回路转铁杵成针C. 悲天悯人沦落风尘D. 蹉跎岁月鸿毛一羽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为了确保这次高考,学校已经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负责解决考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遇到的问题。

B. 由于这次疫情,很多学生不得不在家上网课,这无疑增加了教师的工作负担。

C. 这位作家的作品深受广大读者喜爱,他的小说、散文、诗歌等作品都多次获奖。

D.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在医疗、教育、交通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无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3. 下列各句中,使用成语恰当的一项是()A. 他虽然年纪轻轻,但已经取得了很多成就,可谓是“初露锋芒”。

B. 这场音乐会吸引了众多音乐爱好者,场面热闹非凡,真是一场“雅俗共赏”的盛宴。

C. 她一直默默无闻地做着公益事业,不求回报,真是一个“无私奉献”的人。

D. 在比赛中,他发挥出色,一路过关斩将,最终取得了冠军,可谓是“独占鳌头”。

4.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春天的田野上,一片生机勃勃,麦苗青青,犹如绿色的海洋。

B. 这座城市的夜景美极了,高楼大厦的灯光犹如一条条闪烁的项链。

C. 他的声音洪亮,仿佛能穿透云霄,震撼人心。

D. 她的笑容温暖如阳光,让人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

5.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写的这篇文章,结构严谨,逻辑清晰,是一篇优秀的作文。

B. 我国古代有“四大发明”,分别是: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

C. 他对我们说:“这次考试很难,但我要努力争取取得好成绩。

”D. 她激动地说:“我终于考上心仪的大学了,谢谢大家的关心和帮助!”二、现代文阅读(每小题5分,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题目。

那年的夏天刘震云那年的夏天,我十六岁。

我站在学校门口,等我的父亲。

他穿着一件白色的工作服,手里拿着一把大锁,看上去有点疲惫。

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含解析点拨)

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含解析点拨)

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西汉和东汉各历时约两百年,中间经过新莽的中断15年,如果视为一个朝代,则它连亘4个多世纪,为上承秦始皇下迄满清两千年来帝祚最长的一个朝代。

中国的人口,经过东汉的休养生息,渐渐恢复到西汉原状。

官方的统计,常有讹漏,至汉亡时仲长统估计,应逾千万户。

则两汉在正常状态下,人口总数应当是5000万到6000万之间,公元前及公元后并无显著的差别。

以疆域及兵力威势之所及而言,则两汉间的变动亦少。

汉武帝在朝鲜半岛开拓的立足点,东汉也能大概维持。

汉武帝还要竭全国之力伐匈奴。

这游牧民族在王莽后永远的分为南北,给东汉窦宪一个绝好的机会。

他在公元89年的北征,出塞三千里,他的部下更追逐五千里,以致于北单于“不知所终”。

西汉既有张骞之通西域,东汉则有班超打破他的纪录。

只是东汉有一个边疆问题,其棘手的程度,为西汉所无,此即青海草原地区的羌人。

这些藏族游牧民族,没有统一的组织,各部落时合时分。

草原地带既无法占领,东汉的移民实边也极耗费。

招羌人内属不仅无实效且有后患,汉亡之前董卓的拥兵自重,即靠羌人编成的部队撑腰。

在当时人看来,两汉实际上只是一个朝代。

光武帝刘秀,出自汉文景帝的苗裔,也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

他在洛阳重建太庙之后,只奉祀西汉的君主到元帝为止。

因为对光武讲,其后各帝均为同辈和晚辈。

光武更将篡权吕后的灵位撤去,而代之以文帝生母薄太后的灵主。

因之他自己更是公元前建国以来从父系母系上讲都是名正言顺一脉相传的继承人。

最近几十年来的考古所得,已给我们一个体会汉朝日常生活的机会。

汉朝一般人的思想,认为生与死没有绝大的差别。

阴冥虽有蛇鬼妖孽,生人也要对死者祭祀供献,却用不着洗罪感恩皈依超度。

因为如此,所以汉代坟墓里缺乏我们今日认为有宗教性的标帜与装潢,却有以日常生活为题材的镌刻。

可以说汉朝四百多年内,文化生活已有长足的进步。

在多方面讲,中等以上住户的生活,较之近世纪,已无显著差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池州一中2014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

2、答第Ⅰ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第Ⅱ卷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国将落伍?最近国际媒体在大炒“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概念。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的文中断言,第三次工业革命对中国这样的制造业大国来说有着相当大的负面影响。

有人甚至预言,“中国崛起”有可能被第三次工业革命所终结。

他们定义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是指以数字化制造及新能源、新材料的应用为代表的一个崭新时代。

这场新工业革命有两大特点。

一是直接从事生产的劳动力快速下降,劳动力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会越来越小。

二是个性化、定制化的生产,要求生产者要贴近消费者与消费市场。

一种可能的趋势是,过去为追逐低劳动力成本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的资本,会很快移回到发达国家中去。

最近的一些调查显示,已有近40%的美国企业准备把工厂从中国迁回到美国。

无怪乎最近很多外国媒体认为,作为全球制造中心的中国将是这一场新工业革命的最大受害者。

随着劳动力短缺的出现,国内的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中国制造”在传统的工业领域已经越来越不具竞争力。

而在新兴的领域中,由于大量的外资企业要迁回本国,这将使“中国制造”处于十分困难的境地。

“中国崛起”会被第三次工业革命所终结吗?18世纪晚期开始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中国正处于康乾盛世后期,GDP稳居世界第一。

但闭关锁国的中国那时没有赶上工业革命的这班车。

20世纪初以福特汽车公司大规模生产流水线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时,我们正在忙着推翻满清统治,又被这场工业革命甩下。

落在后面的中国,上百年就不断地挨打,差点被开除“球籍”。

我们如何才能不被第三次工业革命所终结呢?除了需要不断地在政治、社会与经济各层面上的改革,从制度上保证参与新工业革命所需的宽松发展环境之外,我认为以下几点至关重要。

首先要抓教育。

新的工业革命需要大批创新型人才。

而当前以应试为主的教育方式不能适应这样的需求。

当务之急是,如何才能改造出、创建出一批能够适应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具有全新机制的教育机构。

第二是要有更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不断创新是推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原动力。

没有创业的创新是无本之木,只能是多几篇论文,多几个科技成果奖而已。

相对发达国家来说,我国的创业环境还较差。

从对青年人的普及创业教育,到国家政策对创业的支持,以及社会对创业失败的宽容度都很不够。

天使投资、风险投资、产业投资在我国还远未成气候。

鼓励更多人去创新创业,打造一个宽松的创新创业环境,理顺创业板市场,是我们能够抓住第三次工业革命机遇的一个必要条件。

三是政府角色的变化。

在新工业革命到来时,政府要及时转变角色。

在工业革命中一大批传统的企业、传统的行业要被淘汰。

有死才有生。

政府有可能会去帮助那些落后国有企业和近期内能提供很多税收的旧行业,人为阻碍企业的更新和社会的进步。

追求增长速度,热衷上规模的粗放式增长模式,正好与小型化、个体化、多样化的新工业趋势相悖。

在以个性化、多样化为特征的新市场中,政府的运营机制很难适应瞬息多变的技术与市场。

在新工业革命中,政府不转型,企业难转型。

在前两次工业革命中,中国没有赶上趟,结果是落后挨打了上百年。

俗话说,事不过三。

在这一场刚刚兴起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中,我们不应该,也承受不起再次被甩的后果。

在这关系着子孙后代的幸福,关系着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问题上,我们只能迎接挑战,没有更多的选择,更没有退路。

(摘自2012年第16期《新华文摘》)1、关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三次工业革命是指以数字化制造带动新能源、新材料的应用的一个崭新时代。

B.这次革命中,劳动力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会越来越小,所以直接从事生产的劳动力快速下降。

C.这次革命中,个性化、定制化的生产,要求生产者要走近消费市场,贴近消费者。

D.这次革命中,会出现资本逆向转移,过去被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吸引的资本会很快移到发达国家中去。

2、关于三次工业革命中的中国状况,与原文中作者的分析和评说不符合的一项是( )A.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国处于康乾盛世后期,由于清政府的闭关锁国,中国没赶上工业革命的这班车,但GDP稳居世界第一。

B.以福特汽车公司大规模生产流水线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时,我们正在忙着推翻满清统治,又被这场工业革命甩下。

C.第三次工业革命来临,作为全球制造中心的中国将首当其冲,“中国制造“在传统领域已经越来越不具竞争力。

D.前两次工业革命的落伍,我们被动挨打了上百年,在这一场刚刚兴起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中,我们只能迎接挑战,没有退路。

3、“中国崛起“如何才能不被第三次工业革命所终结呢?与原文表述不符合的一项是()A.改造、创建一批能够适应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具有全新机制的教育机构,成为当务之急。

B.打造一个宽松的创业环境,理顺创业板市场,是我们抓住第三次工业革命机遇的一个必要条件。

C.政府要转变角色,不要热衷上规模的粗放式增长模式,要顺应小型化、个体化、多样化的新工业趋势。

D.需要在政治、社会与经济各层面上不断改革,从制度上保证参与新工业革命所需的宽松发展环境。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19分)柳庆字更兴。

幼聪敏有气量。

博涉群书,不为章句,好饮酒,闲于占对。

年十三,因暴书,父僧习试令于杂赋集中取赋一篇千余言,诵之,庆立读三遍,便诵之,无所漏。

大统十年,除尚书都兵郎中,并领记室,寻以本官领雍州别驾。

广陵王欣,魏之懿亲,其甥孟氏屡为凶横,或有告其盗牛,庆捕得实,趣令就禁。

孟氏殊无惧容,乃谓庆曰:“若加以桎梏,后独何以脱之?”欣亦遣使辩其无罪。

孟氏由此益骄,庆乃大集僚吏,盛言孟氏倚权侵虐之状。

言毕,令笞杀之。

此后贵戚敛手。

有贾人持金二十斤诣京师,寄人居止。

每欲出,常自执管钥,无何,缄闭不异而并失之。

谓主人所窃。

郡县询问,主人自诬服。

庆疑之,乃召贾人曰:“卿钥恒置何处?”对曰:“恒自带之。

”庆曰:“颇与人同宿乎?”曰:“无。

”“与同饮乎?”“日者曾与一沙门再度酣宴,醉而昼寝。

”庆曰:“沙门乃真盗耳。

”即遣捕沙门,乃怀金逃匿。

后捕得,尽获所失金。

又有胡家被劫,郡县按察,莫知贼所,邻近被囚者甚多。

庆以贼是乌合,可以诈求之。

乃作匿多书,多榜官门,曰:“我等共劫胡家,徒侣混杂,终恐泄露。

今欲首伏,惧不免诛。

若听先首免罪,便欲来告。

”庆乃复施免罪之牒。

居二日,广陵王欣家奴面缚自告牒下。

因此尽获党羽。

庆之守正明察,皆此类也。

每叹曰:“昔于公断狱无私,辟高门以待封。

倘斯言有验,吾其庶其乎!”4、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好饮酒,闲于占对闲空闲B.卿钥恒置何处恒长久C.昔于公断狱无私狱监狱D.辟高门以待封辟开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或有告其盗牛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B.缄闭不异而并失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C.庆疑之乃召贾人曰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D.郡县按察莫知贼所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A.柳庆十三岁时 ,父亲柳僧习让他从杂赋集中抽出一篇文章 ,长达一千多字,柳庆读了三遍 ,就能一字不漏地背出来。

B.广陵王元欣的外甥孟氏横行霸道,偷盗人家的牛,还口出狂言,广陵王也派人为他辩解开脱,柳庆当众宣布了孟氏的罪状,当即下令将他打死。

C.一个商人在京城金子被窃,柳庆经过了解,断定盗贼是一个与商人两次一同喝酒的和尚,后来抓到了畏罪潜逃的和尚追回全部金子。

D.柳庆用“攻心法”让抢劫胡家的盗贼自己写匿名信,提出先自首者可免罪的要求,并假装表示同意,终于捕获了广陵王家奴,将其党羽一网打尽。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2)(1)若加以桎梏,后独何以脱之?译文:(2)今欲首伏,惧不免诛。

若听先首免罪,便欲来告。

译文:三、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8~9题。

(8分)喜鲍禅师自龙山至刘长卿故居何日下,春草欲芊芊。

犹对山中月,谁听石上泉。

猿声知后夜,花发见流年。

杖锡闲来往,无心到处禅。

8、“谁听石上泉”中的“谁”字有的版本作“也”字,你认为哪个字更好?请结合诗歌分析。

(4分)9、作者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分析。

(4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意选做六小题)(6分)(1)择其善者而从之,。

(《孔子语录》)(2)于是废先王之道,。

(贾谊《过秦论》)(3)丛菊两开他日泪,。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4)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苏轼《定风波》)(5)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

(李密《陈情表》)(6)今年欢笑复明年,。

(白居易《琵琶行》)(7)出师未捷身先死,。

(杜甫《蜀相》)(8)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韩愈《师说》)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24分)弯腰的父亲王春鸣①已经有好几个晚上了,我从睡梦中惊醒,脸上热泪滚滚。

我想念父亲了,不知道他是否在离我几十里的老屋,安然地睡着。

②我的儿子小树和同学打架,失败后向人示威:“我太阳公公的骨头是铁做的。

”太阳公公就是我的父亲,他力气很大,一掌下去,砖头应声断开。

拍一下桌子,所有的空碗都要一阵乱跳。

就是这样的父亲,除了感冒和牙疼,从来看不见他身上有病。

养育我们长大的这几十年,他就像个太阳一样在无数的日子里穿梭来穿梭去,教书、挣钱、奔波……浑然圆满,活力四射。

③可是,冬天刚来的时候,我回家去看他和妈妈。

大清早在橘树下面,我捶了他一拳:爸爸,你为什么不站直?弓着腰像个老头儿似的?他揉了一下腰,回答我:我每天要到上午十点之后才能渐渐站直,腰椎不行了。

④我装作去追一条狗,迅速地离开他。

离开我弯弯的父亲。

然后,隔了一条田垄又一条河,我远远地,远远地看着我的父亲,弯弯的父亲。

我不想描述他的样子给任何人听,我心痛地等着十点钟的到来。

我也不想问他,他的腰是何时开始这样的。

问什么,难道问了之后,从前那些我没有在意的弯腰弓背的早晨就不存在了?我经常回去看他,他有时候说他血压高,半夜小便困难,我一只耳朵进另一只耳朵出,觉得那都是人家父亲的病,关他什么事。

还怪他总是听信报纸和电视里的保健品广告,买了那么多没用的灵芝胶囊虫草含片深海鱼油。

他常常粗暴地反击我:我不吃怎么办啊,我已经七十啦!你看好了我一死你妈还能活几天!⑤这些话真没意思。

我不和他吵了。

⑥父亲也来追那条狗了,狗早不见了,我看着河里面他的倒影,风和流水将那块走动的影子,割得破碎和流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