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小学儿童的认知发展
童年期儿童认知的发展

童年期儿童认知的发展一、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1)逐渐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的思维形式,但仍具有具体形象性;(2)从具体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逻辑思维存在着关键年龄,小学四年级(10--11岁);(3)从具体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逻辑思维存在着不平衡性;(7--8岁辩证思维的萌芽)(4)儿童逐渐具备了人类思维的完整结构,但这种结构仍不完善,有待于进一步发展;二、具体的思维能力的发展:(1)思维的基本发展过程,其中a.概括能力的发展:从直观形象(低年级儿童)--形象抽象(中年及儿童)--初步本质抽象(高年级儿童);b.比较能力的发展:从区分具体事物的异同到区分抽象事物的异同;从区分个别部分的异同,到区分许多部分关系的异同;从直观感知条件下进行比较,到运用言语在头脑中对表象进行比较;c.分类能力的发展:小学二年级可以完成自己熟悉的关于具体事物的字词分类;三四年级是从根据事物的外部特征向本质特征分类转折的年龄;(2)概念的发展:概念的深刻化;系统化;丰富化;(3)推理能力的发展a.直接推理能力的发展:小学1,2年级第一发展阶段;小学3,4年级第二发展阶段;小学5年级第三发展阶段;其中4--5年级时发展的转折期;b.演绎推理的发展: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应用演绎推理解释个别现象,但如果解释与事实不相似性,推理中的逻辑关系将受到破坏;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不仅能对直观感知的事实,而且能对言语提供的事实运用演绎推理进行解释,只要其解释的概念与事实具有相似性,就能比较容易得进行演绎推理,如果完全缺乏相似,会感到困难;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能以较快的速度进行演绎推理,但是这是未展开的,不完全的;三、归纳推理四、思维品质的发展:思维的敏捷性:运算速度不断提高;灵活性:表现为一题多解;灵活解题的精细性在增加;组合分析水平在提高;其发展是稳步的,没有突变转折;深刻性:(三四年级的转折期)独创性:比其他思维品质发展晚,要复杂,涉及因素更多;五、元认知的发展(元记忆知识最早出现在5--10岁左右的儿童身上;小学四年级对自己记忆广度的估计已经达到成熟水平;)元认知被认为是认知活动的核心,在认知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小学生的认知发展

小学生的认知发展:(一)感知:1、小学生感知觉的发展特点:总体而言,小学儿童在教学活动的影响下,感觉的随意性、感受性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发展,特别是差别感受性的增长要比绝对感受性的增长快得多。
颜色视觉:小学生的颜色视觉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发展的。
具体表现如下:视觉感受性的发展:第一,视觉差别感受性明显发展。
第二,小学生的颜色辨别能力迅速提高。
第三,小学生视觉的差别感受性发展快于绝对感受性的发展。
第四,女生的颜色感受性发展高于男生。
颜色偏好:小学生已表现出初步的颜色偏好倾向。
在红、黄、橙、绿、蓝、棕、黑、灰、白等10种颜色中,他们更喜欢红、绿、黄,不喜欢灰、棕、黑。
听觉:听觉能力逐渐接近成人的水平。
表现在辨别音调高低的能力、对发音细微差别的区分、对音乐旋律的辨别能力这三个方面。
注:绝对感受性指:人刚刚能察觉出最小刺激量的感觉能力叫绝对感受性。
(当灰尘一次次增加,达到一定数量时,就会引起感觉)差别感受性指:我们刚刚能察觉出同类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别量的感觉能力就叫差别感受性。
(100克重的物品加一克后感觉不到,加上三克就感觉得到重量的变化)2、小学生观察力的发展与培养:发展方面:小学生的观察能力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小学低年级:认识“空间联系”阶段。
学生可以看到各个对象之间的空间联系,依据各个对象之间可以直接诶感知到的空间关系认识画面的内容。
第二阶段:小学中年级:认识“因果联系”阶段。
学生可以看到各个对象之间的因果联系。
第三阶段:小学高年级:认识“对象总体”阶段。
学生可以从意义上完整地认识整个图画的内容。
培养方面:明确观察的目的;一般而言,学生的好奇心较强、求知欲较盛,知觉的不随意性和情绪性比较明显,因此在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活动时,提出的目的越明确具体,计划步骤越周详,观察效果越好。
例如:组织学生社会调查,可以事前把活动的目标予以明确。
根据观察目的任务选择观察的方式;学生若能掌握一定的方法,这将十分有利于其观察力的培养。
第三章 小学生心理发展特征PPT课件

7
(三)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
1、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 四年级(10~11岁)是小学生思维过渡的转折期
2、思维的基本过程日趋完善 3、抽象逻辑思维的自觉性开始发展
8
“我早上从来不吃大饼!”
有一个学生,人长得很漂亮,就是数学老也 学不好。一天,我让这个学生做一道题。这道题 很简单,题目是这样的:××牌52型拖拉机一天 耕地150公亩,问12天耕地多少公亩?就这么个 题目,她不会做。她先是把52乘以150乘以12这 样乘起来。我说:“你错了。”她就订正,把乘 法变成除法。我说:“你又错了。”她又订正, 把除法变成加法。我一看就觉得这个学生是在瞎 猜,她不会思考。很多小学生都是这样的,今天 课堂上讲了乘法,就认为今天的题目肯定用乘法 ;要是讲了除法呢,就用除法,完全不思考的。
担心用脑过度和随着年龄的增长、感觉自己记忆力不如从
前的人来说,每天吃一个苹果就能保持反应敏捷,记忆良
好。
研究人员发现,苹果不仅含有丰富的糖、维生素、矿物
质等大脑所必需的营养素,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富含锌元素。
据研究,锌是人体内许多重要酶的组成部分,也是构成和
记忆力密不可分的核酸及蛋白质不可或缺的元素,能促进
12
二、小学生情感发展
(一)小学生的情绪特点:
小学生常见的不良情绪:
愤怒、焦虑过度、恐惧、敌对、
冷漠、自闭、自卑、嫉妒、冲动
儿童生长发育的关键元素。人体内缺锌对记忆力将产生不
良影响。
苹果或者苹果汁可以保护大脑中随着人年龄增大而损失
的记忆细胞。美国细胞神经学和细胞肿瘤研究中心主任托
马斯·施雅说:“这项新的研究发现,吃苹果或者喝苹果汁,
再加上平衡的饮食,可以保护大脑免受年龄的影响,可以
第三章:小学儿童的认知发展

小学生的颜色视觉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发展。
小学生已具有对颜色的偏好倾向。
2.听觉的发展
人的听觉感受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有规律 的变化。
儿童时期的听觉感受性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 断增长的。
(二)小学儿童知觉的发展
1.小学儿童空间知觉的发展
空间知觉是人脑对物体空间特性的反映。空间 知觉包括大小知觉、形状知觉、方位知觉、距 离知觉等,小学儿童空间知觉的发展主要是指 他们在这些方面的发展。
(1)大小知觉
大小知觉是头脑对物体的长度、面积、体积在 量方面变化的反映。
(2)形状知觉 形状知觉指对物体的轮廓和边界的整体知觉。 (3)方位知觉 方位知觉是人们对自身或客体在空间的方向和位置关系的知觉。 (4)距离知觉 距离知觉是对物体离我们远近的知觉。
2.小学儿童时间知觉的发展
时间知觉是对客观事物运动过程的先后和长短的辨认 ,即对客观现象的顺序性和延续性的反映。
三、小学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与教育
(一)小学儿童记忆的一般特点
1.有意识记逐渐占主导地位 2.意义识记不断发展并逐步取代机械识记的主导地位 3.在形象记忆的基础上抽象记忆迅速发展
(二)小学儿童记忆主要指标的发展状况
1.小学儿童记忆广度的发展情况
2.小学儿童记忆保持时间的发展情况
3.小学儿童元记忆的发展情况
四、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与教育 (一)小学儿童思维的一般特点 1.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 2.小学儿童逐渐具备了人类思维的整体结构,但思维结构有待进一步完善和 发展 3.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中,小学儿童的思维发展存在差异性
(二)小学儿童思维基本过程的发展状况 1. 小学儿童概括能力的发展情况 由于小学儿童的知识经验还不够丰富、深刻,他们对事 物进行概括时,只能利用某些已经理解了的事物的特性 ,而不能充分利用包括在某一概念中的所有的特性。 2. 小学儿童比较能力的发展情况 小学儿童比较能力的发展是随年龄和年级的增长而不断 提高的。 3. 小学儿童分类能力的发展情况 6岁以后的儿童能进行一级独立分类(如白鸽、麻雀、乌 鸦为鸟;虎、狮、象为野兽)的人数超过一半;
第三章 小学儿童的认知发展 ppt课件

第九章 技能的形成第三章 儿童的
认知发展
9
7 9
5
8
第九章 技能的形成第三章 儿童的
认知发展
10
问题:
1.图上写着什么数字?它们的总和是 多少?
2.呈现的图形都有哪些形状? 3.每种图形的颜色分别是什么? 4.图形的顺序(位置)是怎样的?
第九章 技能的形成第三章 儿童的
认知发展
11
(三)儿童注意的发展
(1)定义 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
同的对象和活动。
(2)注意分配的条件
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至少有一种应是高度熟练 的;
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必须有内在联系,形成了 动作系统。
第九章 技能的形成第三章 儿童的
认知发展
26
4、注意的转移
(1)定义 注意的转移是指根据活动任务的要求,主
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 (2)影响注意转移的因素
第九章 技能的形成第三章 儿童的
认知发展
3
2、体内机能的发育 心脏和血管的变化 肺的变化(12岁前后的第二次“飞 跃”) 骨骼和肌肉的变化
第九章 技能的形成第三章 儿童的
认知发展
4
3、神经系统的发育
脑重量的变化(12岁儿童脑重基本 达到成人水平)
脑电波的发展(意味着神经系统在 质的方面的变化):随着年龄的增 长,神经系统的兴奋过程逐渐增加
第九章 技能的形成第三章 儿童的
认知发展
14
教学活动中,如何加强学生的有意注意:
使学生明确活动的目的和任务。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特别注意,不要由于某 种不必要的教具、事物等无关问题,而把儿童的 注意引向不必要的方向去。 (排除内外因素的 干扰)
第三节 小学儿童认知的发展 第四节 小学儿童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 第五节 小学儿童品德的发展 2010.5

主要是自我意识中的情感问题,发生于学前期 约4周左右,在小学阶段有了较大的发展。
自我体验与自我评价的发展具有很高的一致性
自我体验的一个表现形式——即儿童自尊心
二、小学儿童的社会认知
趋势:
1、从表面到内部,即从对外部特征的注意到更深刻的品质 特征的注意。 2、从简单到复杂,从问题的某个方面到多方面、多维度地 看待问题。
(二)存在着一个明显的“关键年龄”
转折的关键期大约在小学四年级前后
(三)不平衡性 表现在不同的思维对象、学科和教材上 如“偏科”现象
(四)逐渐具备了人类思维的完整结构(具有目的性、完整
的思维过程),但思维结构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1、概括能力
直观形象水平(低年级)——形象抽象水平(中年级)
——本质抽象水平(高年级) 从对事物外部特点的概括发展为对事物本质属性的概括
三、记忆的发展
(一)有意识记和有意再现逐渐占有主导地位 北师大心理系儿童心理组和天津师大教科所的协作研究 (二)理解识记(或意义识记)逐渐占有主导地位 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效果都随年龄而提高,但后者效果更佳
研究 沈德立、陈辉、丁祖荫等人的研究
(三)词的、抽象的记忆也在迅速发展, 但具体形象记忆仍然占十分重要的地位。
第四节 小学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第四节 小学儿童个性和社会性发展
一、小学儿童的自我意识
在整个小学时期,儿童的自我意识不断发展, 但不是直线的、等速的,既有上升的时期, 又有平稳发展的时期。
城乡学生、男女学生间的自我意识发展水平的
得分进行差异考验,结果无显著差别。
(一)自我概念的发展特点
一些研究发现,小学儿童的自我描述是从比较具体的外部
2、教师的期望
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

认知是一种心理活动或心理过程,是属于智能或智慧方面的心理过程。
简言之,认知是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活动。
一般认为,认知包括感觉、知觉、注意、思维、想象、创造、问题解决,有人把学习、记忆、语言也包括在内。
认知能力是指认知的水平而言,提高儿童的认知能力就是提高儿童的认知水平。
本节主要阐述小学生注意、记忆和思维发展的特点,也将简略叙述智能发展的个体差异。
一、小学生注意发展的特点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常常会用“注意听”“注意看”“注意想”等来提醒学生对某一事物注意。
可见,注意是心理活动的积极状态,也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在人的心理活动中有重要的作用,学生的注意是在实践活动中发展起来的,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小学生注意发展的主要特点如下。
(一)从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的发展注意有两种基本形态: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无意注意也叫不随意注意,是一种没有任何意图、没有预先的目的、不要求意志努力的情况下而产生的注意。
无意注意的产生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依赖于刺激物的特点(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等);二是依赖于人的主观状态(需要、兴趣、情绪和健康状态等)。
有意注意也叫随意注意。
它是一种自觉的有预定目的的、并经过意志的努力而产生和保持的注意。
有意注意是人所特有的一种高级注意形式。
在个体发展过程中,随着言语的发展和第二信号系统的产生,儿童能够控制自己的行动时,有意注意也就逐渐发展起来。
在教育、教学的影响下,小学儿童的有意注意有了显著的发展。
儿童有意注意的发展不仅表现在儿童能注意听教师讲课、按照教师的指示复习功课方面,也表现在儿童对信息搜集的计划性和系统性在不断增强。
在一系列的经典研究中,研究者要求4~10岁的儿童比较两张图片上提供的信息:在两张图片上各画着两栋楼房,每栋楼房都画着几扇窗户,要儿童判断两栋楼房上窗子的格局是相同还是不同。
小学生的认知发展

小学生的认知发展
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它涉及到孩子们在学习
和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在这个阶段,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不断发展和成熟,对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未来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
就来深入探讨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过程。
首先,小学生的认知发展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遗传、环境、
教育等多方面因素。
遗传决定了孩子的智力潜力,环境则会影响孩子
的认知能力的发展速度和程度。
早期的教育对孩子的认知发展也有着
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家庭、学校和社会都需要关注小学生的认知
发展,为他们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教育资源。
其次,小学生的认知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一般可以分为感知认知、运算认知和概念认知等不同阶段。
感知认知是孩子对外界世界的感知
和认识,运算认知是孩子对信息的加工和处理,概念认知是孩子对知
识的组织和理解。
这些认知阶段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小
学生的认知世界。
此外,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需要不断地接受
挑战和刺激。
教师和家长应该引导孩子积极思考,勇于探索,培养他
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只有这样,小学生的认知能力
才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升。
总之,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又精彩的过程,需要我们共
同来关注和呵护。
家庭、学校和社会都要为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提供更
多的关爱和支持,让他们在良好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展现出更加出色
的认知能力和素养。
愿每个小学生都能在认知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成为未来的栋梁之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
– 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 小刺激量(也称最小可觉差).
– 绝对感受性——对最小刺激量的感觉(觉 察)能力,即感觉的灵敏度。
• 两者的关系——数值上成反比.公式:E=1/R
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 – 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够引起差别感 觉的刺激物的最小差别量。 – 差别感受性——对最小差别量的感觉能 力。
1.注意的定义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2.注意的指向性和集中性 指向性: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选择。 集中性:心理活动反映事物达到一定清晰和完善 程度的现象。
(一).儿童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发展 1、注意的种类 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 力的注意。 随意注意(有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意志努力的注 意。
分享 • 感统失调及其训练。 • 婴幼儿感知能力训练方法。
第三节 儿童记忆的发展
• (一)什么是记忆 • 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是极其复杂的心理过程。 它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再现3个基本环节。 • 是脑对外界输入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3 什么是遗忘?
• 遗忘:记忆的内容不能保持或者提取时有困难就是遗 忘,如识记过的事物,在一定条件下不能再认和回忆 ,或者再认和回忆时发生错误。 • 遗忘规律: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在时间上先快后 慢,在数量上先多后少,然后渐趋平缓。 •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二)儿童听觉的发展
• 出生第一天的新生儿就已经有了听觉反应。 • 儿童的听觉能力要发展许多年,在青春期的11~15 岁时基本达到成熟。 • 儿童辨别音调高低的能力,从6岁到19岁之间有显著 的提高。成年后听觉能力逐渐下降。 弱听障碍后果 对儿童听力缺陷要及时发现和治疗
知觉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 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
两者的关系——数值上成反比。
感受性的变化
感受性的变化: 感觉适应:如果刺激物对感受器的刺激时间过长,就 会使感受性发生变化。
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取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 臭”,即嗅觉的适应现象
感觉对比: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从而使得感 受性发生变化。
二、儿童感觉的发展
(一)儿童视觉的发展 1、视敏度 指视觉系统分辨最小物体或物体细节的能力。 医学上称之为视力。 • 1-2岁儿童 视力0.5-0.6 • 3岁儿童 视力0.6-0.8 • 4岁儿童 视力0.8-1.0 • 5-7岁儿童 视力1.0以上 • 儿童的视敏度的发展随年龄的增长不断增长。 中小学生要科学保护眼睛和矫正视力。
二、儿童观察的发展
1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 是知觉的高级形式。观察能力是小学儿童智力的重 要组成部分。
• 约从2岁起,孩子就开始具备初步的观察力 • 初入学的儿童,观察的目的性较低。他们的知觉主 要由刺激物的特点和个人兴趣、爱好所决定。 • 三年级学生观察的深刻性有较大的提高。随着抽象 思维的发展。五年级学生观察的深刻性更有显著发 展,表现为正确判断明显提高。
朱智贤通过实验研究了儿童的左右概念的发展,提出 了儿童左右概念发展的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5-7岁):能比较固定地辨认自己的左右方位。 • 第二阶段(7-9岁):初步地、具体地掌握左右方位的相对 性。 • 第三阶段(9-11岁):能比较灵活地、概括地掌握左右概念 。
陈敦淳提出:
• 已有75%的8-9岁的儿童能灵活、准确地掌握左右概念。 • 而6-7岁是儿童左右概念发展的飞跃期。
• 压抑说:
因为情绪或压制作用造成的,一旦压制作用被解除,记 忆又会恢复。
(二)记忆表象
表象:头脑中所保存的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再出现的形象。 记忆表象:过去感知过的事物不在眼前时,而在脑中重现出 来的形象。
(二)表象的特征 1.直观性 2.概括性
(三)、记忆的分类:
• 根据记忆内容的不同划分: 形象、情绪、运动、语词逻辑记忆 • 根据主要保持时间和容量大小划分: 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 根据记忆方法划分: 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 • 根据记忆有无特定的目的和专门的方法划分: 无意记忆和有意记忆
•
• c) 7岁儿童开始能用时间标尺,但主要是外部标尺,而且使用水平不高, 仅有35%的儿童使用了时间标尺; • d) 8岁儿童基本能主动利用时间标尺,时间知觉的准确度接近成人水平。
(二)时间知觉的发展 1. 时间估计能力 5-6岁儿童
﹤
7岁儿童
﹤ 8岁儿童
(不会利用时间标尺)(“吃饭时”、“一天”) (基本主动使用时间标尺)
1.知觉的选择性
知觉整体性
知觉理解性
知觉恒常性
(二)儿童知觉的发展
1、形状知觉的发展 • • 小学儿童形状知觉发展特点: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半圆 形—梯形—菱形—平行四边形。 4岁是图形知觉的敏感期,应乘此时让幼儿学识汉字,因为 汉字也是一种图形。
• 儿童进入小学以后,形状知觉的发展水平较低。特别是低年 级的小学生,在学习几何图形时,常常需要与具体的事物联 系在一起小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识,是由对具体直观图形的认识 过渡到对一类图形共同特征的掌握。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二) 遗忘的进程 遗忘规律: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在时间上先快后慢,在数 量上先多后少,然后渐趋平缓。
为什么产生遗忘?
• 记忆痕迹消退说:
因为记忆的痕迹随着时间的流失消退了,记忆的痕迹如 果长期得不到强化,就会逐渐消退,最后就会消失。
• 干扰说:
因为记忆的痕迹相互干扰造成的。 前摄抑制: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 倒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的影响。
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感觉登记 (SM):不到1秒 短时记忆(STM):20-30秒 长时记忆(LTM):可毕生不忘
2. 时间单位认识 一小时 日 周
最易掌握
月
纪元、世纪
最难掌握
4、运动知觉的发展 儿童运动知觉发展特点
• 大肌肉运动觉成熟较早(如走、跑、跳、攀登、伸展等); • 小肌肉运动觉发展较迟(精细动作做不大好,握笔的手指、 手腕僵硬,字迹歪扭,结构不当,用力不均匀)。
第二节 儿童注意与观察的发展
一.儿童注意的发展
年龄
2).影响注意的稳定性的因素 • 概念的难以程度;(形象直观与抽象的概念 定理) • 活动形式的丰富多样; • 学习内容的新颖程度;
3.注意的分配和转移
(1) 注意的分配 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和活动。 ( 2 )儿童注意分配能力发展的特点: 小学儿童注意分配能力随年龄增长而提高,随着学习活动的 深入和知识技能的发展,小学生的注意分配能力逐渐提高。 中高年级小学生在同一时间里可以把注意分配在几个对象 上。 但整个小学阶段,儿童注意分配能力的发展比较缓慢。
第三章 儿童的认知发展
第三章 小学儿童的认知发展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儿童心理发展概况 儿童的注意 儿童的感知与观察 儿童的记忆 儿童的思维
第一节 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 适宜刺激)的个别属性的认识(反应)。
有的人能听到很小的声音, 辨别很细微的差别, 看见很小的字,我们说他们的 感觉很灵敏。
下面请大家看下面的图,图上写着几个数字,请大家看完后回 答:是什么数字?它们的总和是多少?
7
9
5
8
• 3岁以前儿童的注意基本是无意注意。 • 3岁之后儿童开始接受学前教育,有意注意就逐步出 现了 。 • 进入小学之后,儿童才开始能够独立地组织和控制 自己的注意 • 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注意还常会带有情绪色彩。
(3)注意的转移 指根据活动任务的要求,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 到另一个对象。 (4)儿童注意的转移的特点: – 幼儿的注意转移能力差,年龄越小,注意转移越慢。 – 小学低年级学生注意转移的能力还不强,他们还不善于 把注意从一种学习活动转移到另一种学习活动上。 – 小学中、高年级以后,学生的注意转移能力逐渐地发展 起来。 – 小学生注意转移的快慢和难易,主要取决于对先后两种 注意对象的兴趣。
4、儿童注意的培养 1)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2)养儿童良好的学习习惯。
3)丰富教学活动形式
游戏和比赛是培养学生注意的有效手段。
4)培养儿童有意注意的能力
“ 画画 “、 “猜物游戏”
观察有几个人?
如果你能发现6个人,说明你的观察力是一般的人。 如果你能发现7个人,说明你的观察力超过一般的 人。 如果你能发现8个人,说明你的观察力非常强。祝 贺你! 如果你能发现9个人,说明你具有超群的观察能力 ,富有创造性,值得庆祝
3、儿童观察能力的培养
• 首先,具体明确的观察目的和任务是有利于儿童观察力的培养的 ; • 其次,要在活动中注意培养儿童的观察力 (举例:拼图游戏和 绘画)同时,在培养儿童的观察力时,既要同中求异,也要异中 求同。 • 恰当的语言提醒是不能缺少的。
• 考考你的观察力!
上图中A.B.C.D.E中哪个与左边的图形一 致?
图中有多少个小圆点?
图中有多少个小圆点?
C
NE R OP
TCIG
AHNE
MI HO
MICROPHONE
TEACHING
2、注意的稳定性
(1)注意的稳定性 指注意在某种事物或活动上所持续的时间长短,是注意的时间品质。 (2)儿童注意稳定性发展的特点: 儿童的注意稳定性较差,很难集中注意,注意力集中的时间随年龄增 长而逐渐递增。 2~3岁婴儿能集中注意10分钟左右; 注意稳定性随年龄变化趋势图 5~7岁15分钟左右; 分钟 35 30 7~10岁20分钟左右; 25 20 10~12岁25分钟左右; 15 10 13岁以上30分钟。 5 0 小学儿童注意稳定性存在性别差异,女生注意的稳定性高于男生。 5-7岁 7-10岁 10-12岁 12岁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