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吉林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梳理21篇剩余篇目
吉林省2020中考语文试题研究 课标文言文梳理21篇剩余篇目

课标文言文梳理21篇剩余篇目第一篇《孟子》三则(其一)富贵不能淫版本导航:人教版:无知识梳理一、重点词语积累1. 通假字往之女家通,意思为2. 古今异义丈夫..之冠也古义:今义:女子的配偶3. 词类活用动词的使动用法(1)富贵不能淫.原意为惑乱,放纵,在文中意思为(2)贫贱不能移.原意为改变,在文中意思为(3)威武不能屈.原意为屈服,在文中意思为4. 一词多义(1)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得.志,与民由之(2)戒.之曰必敬必戒.(3)居.天下之广居居天下之广居.5. 重点实词(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诚:(2)一怒而诸侯惧.惧:(3)安居而天下熄.熄:(4)父命.之命:(5)往.之女家往:(6)必敬.必戒敬:(7)无违.夫子违:(8)以顺.为正.者顺:正:(9)与民由.之由:(10)独行..其道.独:行:道:二、内容探究1. 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2. 孟子对大丈夫阐述的精髓是什么?三、拓展延伸1. 孟子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尽心上》)请结合上面有关句子,谈谈你对大丈夫的理解。
2. 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自己大丈夫的标准,你肯定珍藏着许多大丈夫的名字,谈谈你所理解的大丈夫形象,请举例说明。
第二篇《庄子》一则(北冥有鱼)版本导航:人教版:无知识梳理一、重点词语积累1. 通假字(1)北冥有鱼通,意思为(2)其正色邪通,意思为2. 古今异义(1)怒.而飞古义:今义:生气,发怒(2)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古义:今义:泛指海上运输(3)天池..也古义:今义:高山湖泊名3. 词类活用(1)方位名词作状语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原意为方位名词,与“下”相对,在文中意思为(2)形容词作名词志怪.者也原意为奇怪,在文中意思为4. 一词多义去以六月息.者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5. 重点实词(1)其翼若垂.天之云垂:(2)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徙:(3)志.怪者也志:(4)水击.三千里击:(5)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抟:(6)去.以六月息者也去:二、内容探究1. 本文开头描述鲲鹏的形象及奋飞时的壮美气势与论述“逍遥游”有什么联系?2. “野马”“尘埃”的运动依靠什么?写它们有什么作用?第三篇《礼记》一则(虽有佳肴)版本导航:人教版:无知识梳理一、重点词语积累1. 通假字《兑命》曰通,意思为2. 古今异义教然后知困.古义:今义:困难;疲乏3. 词类活用形容词作名词弗学,不知其善.[F]也原意为好的,在文中意思为4. 重点实词(1)虽有嘉.肴嘉:(2)不知其旨.也旨:(3)虽有至道..至:道:(4)然后能自反.也反:(5)然后能自强.也强:(6)教学相长.也长:(7)学.学半学:二、内容探究1.文章以“弗食”“嘉肴”开篇,有什么作用?2.“教学相长”的结论在前面已经道明,课文最后《兑命》的一段话是否多余?3. 文章采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请你具体说说“教学相长”的原因。
吉林省长春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8年长春市初中毕业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本试本包括两道大题,共28道小题。
共6页。
全卷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考试结来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准确地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 答题时,考生务必按照考试要求在答题卡上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一、阅读(一)1. 名句积界与运用(1)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_。
(《论语·子罕》)(2)________,________。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陶渊明《饮酒》)(3)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__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4)_________,________。
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浣溪沙》)(5)杜甫在《春望》中写出战火连绵时盼望得到家人平安讯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6)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中的“______,______”两句赋予山河以生命和情感,写出了潼关地势的险要。
(8)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表明自己虽仕途受挫却仍然要为国家奉献一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1). 匹夫不可夺志也(2). 采菊东篱下,(3). 悠然见南山。
(4). 日暮乡关何处是?(5). 烟波江上使人愁。
(6). 无可奈何花落去(7). 似曾相识燕归来(8). 烽火连三月(9). 家书抵万金。
(10). 醉翁之意不在酒,(11). 在乎山水之间也(12). 峰峦如聚,(13). 波涛如怒(14). 落红不是无情物,(15). 化作春泥更护花。
【解析】这是考查学生默写古诗文的能力。
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是要熟练背诵古诗文名篇、名段和名句;其次是要字字落实,默写中不能出现错别字、更不能丢字添字;第三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大意和基本内容。
吉林省中考语文试题研究 课标文言文梳理21篇剩余篇目

课标文言文梳理21篇剩余篇目第一篇《孟子》三则(其一)富贵不能淫版本导航:人教版:无知识梳理一、重点词语积累1. 通假字往之女家通,意思为2. 古今异义丈夫..之冠也古义:今义:女子的配偶3. 词类活用动词的使动用法(1)富贵不能淫.原意为惑乱,放纵,在文中意思为(2)贫贱不能移.原意为改变,在文中意思为(3)威武不能屈.原意为屈服,在文中意思为4. 一词多义(1)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得.志,与民由之(2)戒.之曰必敬必戒.(3)居.天下之广居居天下之广居.5. 重点实词(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诚:(2)一怒而诸侯惧.惧:(3)安居而天下熄.熄:(4)父命.之命:(5)往.之女家往:(6)必敬.必戒敬:(7)无违.夫子违:(8)以顺.为正.者顺:正:(9)与民由.之由:(10)独行..其道.独:行:道:二、内容探究1. 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2. 孟子对大丈夫阐述的精髓是什么?三、拓展延伸1. 孟子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尽心上》)请结合上面有关句子,谈谈你对大丈夫的理解。
2. 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自己大丈夫的标准,你肯定珍藏着许多大丈夫的名字,谈谈你所理解的大丈夫形象,请举例说明。
第二篇《庄子》一则(北冥有鱼)版本导航:人教版:无知识梳理一、重点词语积累1. 通假字(1)北冥有鱼通,意思为(2)其正色邪通,意思为2. 古今异义(1)怒.而飞古义:今义:生气,发怒(2)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古义:今义:泛指海上运输(3)天池..也古义:今义:高山湖泊名3. 词类活用(1)方位名词作状语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原意为方位名词,与“下”相对,在文中意思为(2)形容词作名词志怪.者也原意为奇怪,在文中意思为4. 一词多义去以六月息.者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5. 重点实词(1)其翼若垂.天之云垂:(2)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徙:(3)志.怪者也志:(4)水击.三千里击:(5)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抟:(6)去.以六月息者也去:二、内容探究1. 本文开头描述鲲鹏的形象及奋飞时的壮美气势与论述“逍遥游”有什么联系?2. “野马”“尘埃”的运动依靠什么?写它们有什么作用?第三篇《礼记》一则(虽有佳肴)知识梳理一、重点词语积累1. 通假字通,意思为2. 古今异义教然后知困.古义:今义:困难;疲乏3. 词类活用形容词作名词弗学,不知其善.[F]也原意为好的,在文中意思为4. 重点实词(1)虽有嘉.肴嘉:(2)不知其旨.也旨:(3)虽有至道..至:道:(4)然后能自反.也反:(5)然后能自强.也强:(6)教学相长.也长:(7)学.学半学:二、内容探究1.文章以“弗食”“嘉肴”开篇,有什么作用?2.“教学相长”的结论在前面已经道明,课文最后《兑命》的一段话是否多余?3. 文章采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请你具体说说“教学相长”的原因。
2018年吉林省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与解析)

语文试卷 第1页(共20页)语文试卷 第2页(共8页)绝密★启用前 吉林省2018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语 文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15分)请在相应的田字格中或横线上端正地书写正确答案,或填写相应选项。
(第1~4题每句1分,第5题每小题1分,第6,7题每题2分) 1.人不知而不愠?(《论语·学而》)2,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3.陆游的《游山西村》中描写山村秀丽风光写景中蕴含哲理的诗句是:“,”。
4.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表达对亲人美好祝愿的诗句是: “, ”。
5.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这样的小溪我见过不少,却不知有哪一条比温泉镇村边这条溪水更招人喜爱。
因为..它流经的地方是那样偏僻,那样贫瘠,但是..每到春天,还是吸引着那么多人。
①一坐几省闻名的温泉疗养院就设在这里。
②一路上我设想猜测过它的容貌。
温泉,你是条泼辣的瀑布从高处一泻而下__③__还是一股柔软的热流从地下缓缓升起?(1)语段中加点的一对关联词搭配不当,应将其中的“______”改为“_______”。
(2)“贫瘠”中“瘠”的读音是“________”。
(3)①句中有一处错别字,应改为“_________”。
(4)②句存在语病,请将改正后的语句抄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语段中③处应该选择哪个标点符号更恰当? ( )A .;B .,C .——D .? 6.下面各项中,修辞手法与选句一致的一项是( ) A .比喻——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2018年吉林省中考语文试卷-答案

2018年吉林省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语文答案解析一、积累与运用1.【答案】不亦君子乎2.【答案】会当凌绝顶3.【答案】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4.【答案】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5.【答案】(1)因为虽然(2)jí(3)座(4)一路上我设想过它的容貌。
(或一路上我猜测过它的容貌)(5)B【解析】(1)“它流经的地方是那样偏僻,那样贫瘠”和“每到春天,还是吸引着那么多人”两个分句间应为转折关系,故应将“因为”改为“虽然”。
(2)注意不要将“瘠”读成“jǐ”。
(3)“座”为名词、量词,“坐”常用作动词。
(4)此句为成分赘余,“设想”或“猜测”用词重复,应刪除其一。
(5)问句的各分句之间的标点应用“,”。
【考点】(1)关联词语的运用。
(2)汉字的字音。
(3)汉字的字形。
(4)辨析并修改常见病句。
(5)标点符号的运用。
6.【答案】A【解析】B.拟人、对偶;C.拟人;D.夸张。
【考点】修辞手法的辨析。
7.【答案】B【解析】A.抛砖引玉:谦辞,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
谦敬错位;C.称呼不礼貌;D.见风使舵:比喻态度、做法等跟着情势转变方向(含贬义)。
褒贬误用。
【考点】语言运用得体及辨析、修改常见病句。
二、阅读8.【答案】宋代或北宋【考点】文学常识。
9.【答案】A【解析】“把酒临风”和A项中的“临”均为“面对”的意思。
B.到,到达。
这里指登上。
C.临近。
D.靠近。
【考点】文言实词的含义。
10.【答案】示例:“衔”“吞”两字使洞庭湖充满生命力,生动描绘出洞庭湖的广阔浩渺。
(从拟人修辞角度或词语运用角度,表现洞庭湖气势磅礴回答即可。
)【解析】。
这句话的意思为:(洞庭湖)包含着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流水,浩浩荡荡,宽阔无边。
从修辞上看,此句运用了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从炼字上看“衔”“吞”写出了洞庭湖的气势,“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极言水波壮阔,整句话描绘出湖面的广阔和水势的浩荡无涯。
2018年中考语文文言诗文知识点梳理汇编-文档资料

2018年中考语文文言诗文知识点梳理汇编中考文言诗文知识点梳理一:多音字多音字,就是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也往往不同。
多音字有以下几种用法:1.读音有区别词性和词义的作用。
这种类型的多音字在文言文中叫做“破音异读”,约占到全部多音字的80%。
对这类多音字,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读音加以辨析、记忆。
如“将”:jiāng(可作动词或副词等),动词可作“带领”解,副词可作“将要”解;jiàng(名词),作“将帅”或“大将”解;qiāng(动词),作“愿”“请求”讲,如“将子无怒”(请你别生气)。
2.使用情况不同,读音也不同,读音有区别用法的作用。
如“薄”:báo,不厚的意思,一般单用,薄饼、薄纸;bó,一般用于合成词,薄礼、厚古薄今;bò,薄荷(专有名词)。
3.语体不同,读音不同,读音有区别语体的作用,主要体现为口语和书面语等。
如“给”:口语读gěi;书面语读jǐ,给予、给养。
4.方言词汇的存在造成多音。
这类多音字比较少,仅限于部分地区。
如“忒”:tè,差忒(差错之意);tuī(方言),风忒大、房子忒小(忒:太)等。
5.文言文中的一些通假字延续使用到现在而形成了多音字,普通用法和人名地名等用法不同而造成多音等。
(此部分详见第二节“异读字”。
)常见多音字例释行 xíng①行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述而》)②运动天行有常(《荀子·天论》)háng①路遵彼微行(《诗经·七月》)②行列鸳鸯七十二,罗列自成行(《汉乐府·鸡鸣》)③古代军队编制,二十五人为一行陈胜、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难 nán 困难天下事有难易乎(《为学》)nàn 患难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数shǔ ①动词,计算珠可历历数也(《核舟记》)②数落,列举罪状晏子请数其罪(《贞观政要·纳谏第五》)shù 作数词用,译为“几” 骑千余,卒数万(《陈涉世家》)shuò副词,屡次,多次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为wéi①制,造,做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公输》)②充当,当作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③担任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④是中轩敞者为舱(《核舟记》)⑤称为,叫做号为张楚(《陈涉世家》)⑥著,写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⑦以为,认为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⑧“焉”与“为”合用,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呢” 夫子何命焉为(《公输》)wèi①介词,为,给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②对,向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③为此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木兰诗》)④连词,因为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骑 qí 动词,骑马其子好骑(《塞翁失马》)jì 名词,一人一马叫一骑翩翩两骑来是谁(《卖炭翁》)少shǎo①名词,少数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公输》)②不多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五柳先生传》)③稍微宾客意少舒(《口技》)④少时,一会儿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shào①年轻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陈涉世家》)②小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陈涉世家》)好hǎo ①容貌美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陌上桑》)②相善,交好外结好孙权(《隆中对》)hào 爱好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舍shě 舍弃便舍船,从口入(《桃花源记》)shè 房屋又渐如高舍(《山市》)号 háo 大声喊叫八月秋高风怒号(《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大声哭号呼而转徙(《捕蛇者说》)hào ①国号号为张楚(《陈涉世家》)②称号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③命令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陈涉世家》)间jiān ①中间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晏子春秋》)②表房屋的量词安得广厦千万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jiàn ①暗地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②参与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③夹杂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④离间赵王信秦之间(《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考文言诗文知识点梳理二:异读字异读字是一种特有的读音现象,它是指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而表示的意义相同的字。
中考文言文篇目21篇

中考文言文篇目21篇1 《孟子·离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 not 与其无礼,不可以入也。
”2 《论语·阳货》子曰:“阴阳之章,不可以不慎也。
货殖以求利,不可以无礼也。
”3 《春秋·晏子与子贡》晏子问于子贡曰:“洋洋乎何物?”子贡曰:“宽慰之家,不可以不能也。
”4 《诗经·小雅·小石》小石之勤,不可以不婆婆也。
5 《论语·卫灵公》子曰:“卫灵公问政,杂色之政,不可以不慎也。
”7 《荀子·劝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不学不思,不可以不恶也。
8 《战国策·秦策一》古之恶行,不可以不慎也。
9 《楚辞·招魂》不思无报,不可以不慎也。
10 《淮南子·野调》野调未终,不可以不惊也。
11 《庄子·养生主》养身主之仪,不可以不端也。
12 《论语·子路》子路问政,曰:“何为则也?”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也。
”13 《万有文库·春秋经广》春秋一经,不可以不鉴也。
14 《礼记·曲礼》曲礼之节,不可以不注意也。
17 《五子·秦兵略》秦兵略而无过失,不可以不慎也。
19 《左传·僖公四年》子闻之曰:“父之志,不可以不谆谆也。
”20 《庄子·逍遥游》大道之行也必有义,不可以不慎也。
21 《论语·雍也》雍也问性,子曰:“克己复礼,为人殷勤,莫之能违,不可以不非也。
”。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21篇汇编【包含答案,译文】

中考课外文言文专项训练21篇一、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3题(14分)戴胄犯颜①执法上②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③为大理少卿。
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④,赦令自首,不肯者死。
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
胄奏:“据法应流⑤。
”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⑥大信于天下也。
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
【注释】①犯颜:冒犯君主的威严。
②上:指唐太宗。
③擢:提升。
④资荫:资即资格;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的官爵而受到封赏。
⑤流:把犯人放逐到边远的地方服劳役。
⑥布:昭示。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4分)①未几,有诈冒事觉者②陛下忿选人之多诈③故欲杀之④天下无冤狱2.翻译下列句子。
(6分)①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赦令自首,不肯者死。
②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③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3.结合文意简要分析戴胄的品质。
(4分)参考答案:1. ①觉:(被)发现②忿:愤恨③故:所以④狱:案件每题1分,共4分。
2.①皇上因在选拔人才中发现不少人假冒有曾做过官的资格或曾受过封赏,下令这些人自首,不自首的就处死。
②你是想只管遵守法律,而让我失信于天下吗?③这正是忍耐小的愤怒而保持大的信用。
每句2分,共6分。
意思对即可。
3.戴胄向太宗进谏,提出不同意见,可见他是一个忠诚耿直的人,正直无畏,秉公守法,不畏权贵,据理力争。
他严格依照法律处理犯事的官员,可见他是一个忠于职守、严于执法的人。
每点2分,共4分。
意思对即可。
【译文】皇上(唐太宗李世民)因兵部郎中戴胄忠诚清廉公正耿直,提拔他做大理寺少卿。
(一次)皇上因在选拔人才中发现不少人假冒有曾做过官的资格或曾受过封赏,下令这些人自首,不自首的就处死。
不久,有个假冒资历的人被发现了,皇上要处死他。
戴胄上奏说:“依照法律(这个人)应当被流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版本导航:人教版:无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
北冥有鱼,其名曰鲲(kūn)。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tuán)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2. “野马”“尘埃”的运动依靠什么?写它们有什么作用?
第三篇 《礼记》一则(虽有佳肴)
版本导航:人教版:无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
虽有嘉肴(yáo),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qiǎnɡ)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yuè)命》曰:“学(xiào)学(xué)半。”其此之谓乎?
第1层:描写了神奇莫测的鲲和鹏的形象。
第2层:引述《齐谐》的记载,来证明鹏南飞是可信的。作者还描写了高空中游气奔腾和微尘浮动的情形,接着以人仰视天空的经验来类比鹏在九万里高空俯视下界,也如同下界的人仰视高空,只见莽莽苍苍,难辨其“正色”。
【文章中心】本文节选自《庄子》内篇《逍遥游》,通过鲲鹏变化和鹏飞南冥两个故事,来说明“逍遥”的真正含义。阐述无所依凭的主张,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
知识梳理
一、重点词语积累
1.通假字
(1)北冥有鱼
通,意思为
(2)其正色邪
通,意思为
2.古今异义
(1)怒而飞
古义:今义:生气,发怒
(2)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古义:今义:泛指海上运输
(3)天池也
古义:今义:高山湖泊名
3.词类活用
(1)方位名词作状语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原意为方位名词,与“下”相对,在文中意思为
(8)以顺为正者顺:
正:
(9)与民由之由:
(10)独行其道独:
行:
道:
二、内容探究
1.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2.孟子对大丈夫阐述的精髓是什么?
三、拓展延伸
1.孟子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请结合上面有关句子,谈谈你对大丈夫的理解。
2.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自己大丈夫的标准,你肯定珍藏着许多大丈夫的名字,谈谈你所理解的大丈夫形象,请举例说明。
2018年吉林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梳理21篇剩余篇目
第一篇 《孟子》三则(其一)富贵不能淫
版本导航:人教版:无
知识梳理
一、重点词语积累
1.通假字
往之女家
通,意思为
2.古今异义
丈夫之冠也
古义:今义:女子的配偶
3.词类活用
动词的使动用法
(1)富贵不能淫
原意为惑乱,放纵,在文中意思为
(2)贫贱不能移
原意为改变,在文中意思为
孟子说:“这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教导他;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教导她,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把顺从当作正理,是妇人家遵循的道理。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上;实现志向,就与老百姓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志向,便独自坚守自己的原则。金钱和地位不能使他扰乱心意,贫穷卑贱不能使他改移节操,威胁暴力不能使他屈服意志,这就叫大丈夫。”
第二段:从妾妇之道讽刺公孙衍和张仪不是真正的大丈夫,进而提出大丈夫的行为准则。
【全文中心】此章论述了大丈夫的优秀品质。“大丈夫”在古代是对品德高尚有节操的俊杰的尊称。真正的大丈夫应该行得正、站得直,为着正义的理想和目标去奋斗。
【现实意义】孟子提出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于塑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性格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尤其是对中国历代知识分子的性格塑造更是起到了直接的作用。在当今社会,它更提醒人们不能因为别人的威逼利诱而做出违法乱纪、损害社会的事情。
(3)威武不能屈
原意为屈服,在文中意思为
4.一词多义
(1)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得志,与民由之
(2)戒之曰
必敬必戒
(3)居天下之广居
居天下之广居
5.重点实词
(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诚:
(2)一怒而诸侯惧惧:
(3)安居而天下熄熄:
(4)父命之命:
(5)往之女家往:
(6)必敬必戒敬:
(7)无违夫子违: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
第一段:用景春的话提出“什么是大丈夫”的论题。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2)形容词作名词
志怪者也
原意为奇怪,在文中意思为
词多义
去以六月息者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5.重点实词
(1)其翼若垂天之云垂:
(2)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徙:
(3)志怪者也志:
(4)水击三千里击:
(5)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抟:
(6)去以六月息者也去:
二、内容探究
1. 本文开头描述鲲鹏的形象及奋飞时的壮美气势与论述“逍遥游”有什么联系?
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其味道的甘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尚书·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这话说得就是这个道理吧?
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作鲲。鲲的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鲲变化成鸟,鸟的名称叫鹏。鹏的背,不知道有几千里;当他振翅奋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悬挂在天边的云彩。这只鸟,海动风起时就迁往南方的大海。——南方的大海,就是天然形成的大水池。《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的事物的书。《齐谐》中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之时,振翅击水而行,激起的波涛浪花有三千里,海面上急骤的狂风盘旋而上直冲九万里高空,离开北方的大海用了六个月的时间方才停歇下来。”山野中的雾气,空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相吹拂的结果。天色深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鹏在天空往下看,不过也就像这个样子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