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研究法(台大社会系,2007秋)

合集下载

社会研究方法-名词解释

社会研究方法-名词解释

社会学研究方法名词解释1、社会研究: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进行科学的探究活动。

进而理解我们周围的社会世界,预测社会发展,变迁的趋势,其方法体系包括:方法论、研究方式、具体研究方法与技术。

2、方法论:方法论所涉及的是规范一门科学学科的原理、原则和方法体系。

社会研究中的方法论所涉及的主要是社会研究过程的逻辑和研究的哲学基础。

包括两种基本的,同时又相互对立的方法论:实证主义方法论和人文主义方法论,其中实证主义方法论一直占主流位置。

3、实证主义方法论:认为社会研究应向自然科学看齐,将社会现象当做纯粹客观的想象来测量分析,通过对社会想象进行具体可观的观察,对经验事实做客观的研究结论。

在研究方式上,定量分析是其最典型的特征。

4、人文主义方法论:充分考虑人的特殊性,要发挥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的主观性,深入人的内心世界去理解其行为及社会后果。

人文主义者结合人类主题对社会世界的认识能力和能动特性、思维和意志等来描述或建构研究对象的经验世界。

在研究方式上,定性研究是其典型特征。

5、研究方式:指研究所采取的具体形式或研究的具体类型,包括贯穿社会学研究的全过程的程序、策略、方法等。

通常有四种类型: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实验研究。

心理学者通常采用实验研究;社会学者采用调查研究;人类学者采用实地研究;传播学者采用文献研究。

6、(社会)理论:是以一套加以系统陈述的,以可靠地经验资料为基础并在逻辑上相互联系的命题。

其基本要素包括:概念、变量、命题与假设。

/理论是一种系统化的方式将经验世界中某些被挑选的方面概念化并组织起来的一组内在相关的命题。

在世纪社会研究中,理论通常指的是“一组具有逻辑关系的假设或命题”。

在社会研究中,研究者通常将之划分为三个层次:宏观理论、中管理论(中层理论)、微观理论。

(袁方)7、概念:它是研究范围内同一类现象的概括性表述。

8、自变量:在一组变量中能够影响其他变量发生变化,而又不受其他变量影响的变量。

2007年下半年全国自考(社会研究方法)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2007年下半年全国自考(社会研究方法)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2007年下半年全国自考(社会研究方法)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 3. 简答题 4. 论述题 5. 应用题单项选择题1.决定研究内容的深度和层次的是( )A.研究目标B.研究方法C.研究主体D.研究形式正确答案:A解析:确定研究内容首先需要按照研究的目标将研究题目分解为若干方面,然后根据研究目标去确定每个方面所需要收集的信息,故选A。

2.研究者在社会研究过程中不受对所研究问题的价值判断的影响,指的是( )A.价值判断B.价值中立C.事实判断D.价值关联正确答案:B3.下列属于类别概念的是( )A.组织B.社区C.国家D.残疾人正确答案:D解析:所谓类别概念是指由具有相同属性或特征的人或事物所构成的一个类别。

例如:所有的老年人构成了老年人的群体,所有的残疾人构成了残疾人群体。

在这里,“老年人”、“残疾人”都是类别概念。

4.在不同时点调查1968~1970年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在不同年代的思想发展过程,属于纵向研究中的( )A.同组研究B.同期群研究C.趋势研究D.同时研究正确答案:B解析:同期群研究又称“队列研究”,是对同一时期、同一类型的研究对象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变化的研究。

1968—1970年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在不同年代的思想发展过程就属于纵向研究中的同期群研究。

5.解释性研究的目标是( )A.发现新现象和新问题B.对社会现象的状况、过程和特征进行客观准确地描述C.解释社会现象的原因和说明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D.获得对所研究问题及调查对象的初步印象和感性认识正确答案:C解析:解释性研究是在了解社会现象的一般状况和主要特征的基础上探求这一现象的原因和作用机制,其目标是回答“为什么”,是解释社会现象的原因和说明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

6.定量研究的哲学基础是( )A.实证主义B.人文主义C.科学主义D.实用主义正确答案:A解析:从哲学基础上看,定量研究是基于实证主义的哲学基础,认为社会与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因此可以将自然科学的方法论应用到社会研究中。

社会的研究方法Social Research Method-PPT精选文档

社会的研究方法Social Research Method-PPT精选文档

三、定距尺度或等距尺度 定距尺度具有定类尺度和定序尺度的特征,此外 ,定距尺度的每一级等级之间的间距是相等的,它 可以用来相加或相减,但相除或相乘则没有任何意 义。 社会科学中最常用的定距测量是智商测验(IQ) 。在智商分数中,95分与100分的间距相当于105与 110分的间距,这是通过大量观测所确定的。
你愿意让黑人: 1、生活在你的国家吗? □ 2、生活在你的社区吗? □ 3、住在你们的那条街吗? □ 4、做你的邻居吗? □ 5、同你的子女结婚吗? □ 请在你愿意的问题的方框内打√。

说明:请你根据自己对表中几个国家的人的印象,指出你所愿意接受 的关系类型,即在各栏中的合适方格中打√号。请注意,不要根据你 对某一国家的人中最好的或最坏的人的印象,而是从总体的角度根据 你的一般印象。
二、累积量表(格特曼量表) 格特曼量表是单维的,即量表自身结构中存 在着某种由强变弱或由弱变强的逻辑关系。因此 不会像利克特量表那样形成分数相同而态度结构 形态不同的现象,它的每一个量表总分,都只有 一种特定的回答组合与之对应。

示例:“社会距离量表(鲍格达斯量表)” 社会距离量表由一组表示不同社会距离或社会交往程 度的陈述组成,它要求被调查者根据自己的看法对这些陈 述表态。
第三节 概念的具体化与操作化 一、概念的具体化过程
1、概念的形成:概念是在日常生活哦中通过感性认识和交 互交流形成的。 2、概念的界定:是用抽象定义将概念所指的现象与其它现 象区分开来。 界定的第一步是将概念分解,即从不同角度或维度对概 念所表示的现象进行分类。 界定的第二步是作出抽象定义。 经过严格界定的概念称为变量,变量具体指概念内涵的 各种类型或各种状态。概念转换为变量形式之后就可以进 入科学研究的领域。 3、选择测量指标:确定如何测量变量,选用哪些指标。 4、编制综合指标:概念的具体化过程就是一步步从抽象下 降到经验层次,使概念具体化为可观测的事物。

社会研究方法

社会研究方法

第一章导论1、社会研究指的是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

2、社会研究具有三个方面的基本特征:(1)研究的主题是社会的,而非自然的(2)研究的方式是经验的,而非思辨的(3)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而非判断的。

3、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或部分,及方法论、研究方式、具体方法及技术。

4、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方法论与研究方式之间、研究方式与具体方法和技术之间,都存在着十分紧密的内在联系。

5、实证主义与人文主义两种不同的方法论主张在经验研究中则代表着两种不同的探求知识的方法。

其一是科学主义的;其二是自然主义的。

而定量研究方式与定性研究方式则可以说是这两种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它们是我们在社会研究过程中可以采取的两条途径,两者之间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

在社会研究者认识社会现象的过程中,它们发挥着各不相同的作用。

社会研究的过程分为五个阶段,这就是:(1)确定研究课题并将其系统化(2)设计研究方案和准备研究工具(3)资料的收集(4)资料的处理与分析(5)结果的解释与报告。

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有哪几部份构成?不同的方法论、研究方式和具体方法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答: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或部分,即方法论、研究方式、具体方法及技术。

社会研究方法体系的三大层次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方法论是社会研究方法体系的基础,其中哲学方法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最基本的方法论。

方法论决定和影响着在社会研究中如何去观察研究社会现象,以及采用什么具体方法和专门的技术工具。

同时,具体方法和技术、工具的发展将促进方法论本身的发展。

不同的研究方式与不同的方法论之间存在某种内在联系,各种不同的具体方法和技术与不同的研究方式之间,也存在着一种内在联系。

比如,调查研究的方式往往需要运用抽样的方法、需要设计问卷的技术、需要运用计算机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社会研究方法名词解释

社会研究方法名词解释

社会研究方法名词解释手打社会研究方法名词解释第一章导论1.社会研究: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

2.方法论:方法论所涉及的是规范一门科学学科的原理、原则和方法的体系。

社会研究中的方法论所涉及的主要是社会研究过程的逻辑和研究的哲学基础。

3.研究方式:指的是研究所采用的具体形式或研究的具体类型。

4.经验研究:经验研究即实证研究,是指与纯理论研究相对的另一种社会学研究方法,通常指搜集第一手资料的研究。

或者说针对某一种看法和观点,需要透过实地的经验来验证或检验。

5.实证主义方法论:是相对于人文主义方法论而言的。

实证主义方法论认为,社会研究应该向自然科学看齐,应该对社会世界中的现象及其互相联系进行类似自然科学那样的探讨。

要通过非常具体、非常客观的观察,通过经验概括得出结论。

同时这种研究过程还应该是可以重复的。

在研究方式上,定量分析是实证主义方法论的最典型的特征。

长期以来实证主义方法论一直占据着社会研究方法论的主流地位。

6.实证主义:实证主义是法国社会学家XXX提出的,实证一词意味着真实、有用、肯定、精确、相对这五层含义。

夸大感觉经验、排斥形而上。

把常识“范围在经验事实的范围内”,以“发现征象的实际规律”。

7.定性研究:是指根据社会现象或事物所具有的属性和在运动中的矛盾变化,从事物的内在规定性来研讨事物的一种方法或角度,它通过发掘题目、理解事件征象、分析人类的行为与观点以及回答发问来获取敏锐的洞察力。

定性研讨是研讨者用来定义题目或处理题目的途径,其主要特点是非实验性的,即通常采用自然情境中的资料,而且一般不用数量形式的表达。

8、定量研究:又称量化研究,是通过对研究对象的特征按几种标准作量的比较来测定对象特征数字,或求出某些变量之间的变化规律。

定量研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侧重于且较多的依赖于对事物的测量和计算②.定量研讨源于实证主义,在范式上更接近科学的范式③.定量研讨与演绎的过程更为接近,从一般原理推广到特殊的情景中去④.定量研讨者往往夸大客观事实、夸大征象之间的相关、夸大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⑤.定量研讨常常是用来进行理论验证的第二章理论与研究必考章节1.理论:社会研究中的理论常常指的是“一组具有逻辑关系的假设或命题”。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学研究方法名词解释1、社会研究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

2、测量是按照某种规律,用数据来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即对事物做出量化描述。

3、效度也称测量的有效度或准确度。

它是指测量工具或测量手段能够准确测出所要测量的变量的程度,或者说能够准确真实的度量事物属性的程度。

4、实地研究是一种深入到研究现象的生活背景中,以参与观察和无结构访谈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理解和解释现象的社会研究方式。

5、抽样抽样是从总体中按一定的方式或选择抽出样本的过程6、操作化操作化就是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观察的具体指标的过程。

他是对那些抽象层次较高的概念进行具体测量所采用的程序、步骤、方法、手段的详细说明7、二次分析也称第二手分析,指的是那些由其他人原先为了别的目的收集和分析过的资料所进行的新的分析。

8、变量就是具有一个以上不同取值的概念。

是指没有固定的值,可以改变的数。

9、信度信度即可靠性,它指的是采用同样方法对同一事物重复进行测量时,其所得结果相一致的程度,就是测量结果的一致性或稳定性。

10、文献研究是一种通过收集和分析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画面等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来探讨和分析各种社会行为、社会关系及其他社会现象的研究方式。

11、分层抽样又称为类型抽样,他是先将总体中的所有单位按某种特征或标志划分为若干类型或层次;然后再在各个类型或层次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的办法抽取一个样本;最后将这些子样本合起来构成总体的样本。

12、整群抽样他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些小的群体,然后用所抽取出的若干个小群体内的所有元素构成的样本。

整群抽样中对小群体的抽样可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或分层抽样的方法。

13、个案研究即对一个个人、一件事、一个社会团体,或是一个社区所进行的深入全面的研究。

(焦点集中,对对象特别深入和详细)14、纵向研究指的是在若干个不同的时间点上收集资料,用以描述现象的发展变化,以及解释不同现象之间的联系。

《社会研究法》

《社会研究法》
注意敏感議題(違反正式規範)EX:泡茶、作弊 多方取得資料(非主角人物)
民族誌研究需要從各種管道取得資料,並且進行資料的比對 與整理工作。在方法論的術語中,這個過程被稱為三角 測量(triangulation),其目的在於提供資料的可信度。在 實際的田野過程中,民族誌試圖理解特定文化圈內的當 事人觀點,但是研究者都會發現,不同的當事人對於同 一件事可能會有不同的看法,即使是同一個人的言行也 可能會不一致。在這種情況下,資料比對即是分析必要 的工作。
3.風格
舉例來說,我們無可避免地要問:筆記應該要多長? 多完整?某一觀察期的筆記應該要有多少頁?的確, 觀察者在田野筆記的詳細度與長度上差異極大。
為文要行雲流水,無拘無束。文法是否正確,標點符
號是否適當,筆劃是否正確,語氣是否合乎禮儀而可 訴諸公眾,對於個人感受是否要加以提防,或者是否 要採用大多數人傾向對陌生人使用的任何其他文雅舉 措,這都不是各位需要著力的事項。
期末報告相關事宜
第二次報告:(進度報告) 原訂於5/04 改為5/11,至少要有6000字(田野觀察、深度訪
談)。 請務必在四月底~五月初後作第一次的觀察或是
深入訪談,並開始打逐字稿、記田野筆記。 期末報告所附的(逐字稿、田野筆記)要有一萬
兩千字 期末報告和田野/訪談資料是分開的
(期末)繳交的深入訪談記錄必須包括
✓1.記憶 ✓2.不惹人注目而草草寫下筆記 ✓3.較為完整的筆記草稿
三、田野筆記定稿
在一天(或者較短暫的觀察 期間)結束時,你應當找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靜的地方坐著,以便撰寫
田野筆記定稿。所有的大腦
筆記和筆記草稿,在還未轉 化為流水帳似的觀察記錄之
前,都不算是田野筆記。
1.技術細節 2.內容 3.風格 4.實例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学研究方法社会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现象、社会行为和社会结构的学科,其研究方法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进行社会学研究时,研究者需要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来收集和分析数据,以便得出科学、客观的研究结论。

本文将就社会学研究方法进行探讨,希望能为社会学研究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首先,社会学研究方法包括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两种基本类型。

定性研究主要是通过观察和描述来理解社会现象,它通常采用深度访谈、焦点小组讨论、参与观察等方法来收集数据,然后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来得出结论。

定性研究能够深入理解人们的行为和想法,但其结果通常具有局限性,不能够代表整个群体。

定量研究则是通过统计分析来研究社会现象,它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实验研究等方法来收集数据,然后通过数据分析来得出结论。

定量研究能够得出客观的数据和普遍规律,但其结果可能缺乏深度和细节。

其次,社会学研究方法还包括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两种基本类型。

实证研究是指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实践来验证社会学理论,以求得出客观的结论。

实证研究通常采用定量研究方法,其研究结果具有科学性和可靠性。

而理论研究则是指通过对社会学理论的构建和发展来推动社会学知识的进步,以求得出新的理论框架和观点。

理论研究通常采用定性研究方法,其研究结果具有启发性和创新性。

另外,社会学研究方法还包括纵向研究和横向研究两种基本类型。

纵向研究是指通过对社会现象的长期观察和比较来研究社会变迁和发展,以求得出历史性和发展性的结论。

纵向研究通常采用定性研究方法,其研究结果具有深度和广度。

而横向研究则是指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横向比较来研究不同社会群体和地区之间的差异和联系,以求得出比较性和对照性的结论。

横向研究通常采用定量研究方法,其研究结果具有对比性和可比性。

综上所述,社会学研究方法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选择和运用对于研究结论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具有重要影响。

社会学研究者应根据具体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灵活选择和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以便得出准确、全面的研究结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會研究法(台大社會系,2007秋)授課老師:吳嘉苓(研究室313,02-3366-1225,clwu@.tw)課堂助教:劉定綱、何思瑩、吳佳盈、謝昕倬上課與實習課地點:社會系館211教室上課時間:週三9:10am—12:00pm;實習課時間:週五1: 20—3:10 pm約談時間:週二3:00—5:00 pm(或是另約時間)課程簡介這是一門為社會系大學部學生設計的研究法課程,主要目的是在訓練學生瞭解如何進行社會學研究。

課程的重點將介紹多種研究方法背後的研究邏輯與原則,並透過作業與實際操作,瞭解,熟悉幾種重要研究分法的執行方式。

希望藉此能夠使得同學不只是能夠透過研究方法來探索社會學重要議題與概念,同時也透過對研究法的瞭解,提供批判社會研究的利器。

第一學期的課程,側重實證主義的研究邏輯和研究步驟,以及社會調查方法的資料蒐集程序和量化分析。

下學期的課程將介紹質化研究方法,可能包括田野工作、文本分析與歷史研究,由李明璁教授講授。

不只是社會學家進行社會學研究時,需要社會研究法,只要是想要系統性地瞭解、解釋社會現象,研究法都派得上用場。

你未來可能是某個NGO的成員,想要提出代言弱勢團體的特定需求;你可能是關心環境議題社區民眾,想要知道住家附近的某些建設是否會影響環境品質;你可能是國會助理,想要針對某項政策的施行進行評估;你可能是媒體工作者,想要調查貧富差距的地域差異、性取向歧視的歷史變遷、青少年霸凌與男女合校或分校有多大關係;你也可能是市場調查員,想要瞭解身份認同與消費取向的關連性。

在Do It Yourself Social Research這本經典的常民研究法專書中,引了一段社會學家R. Connell對於社會研究的說法,摘錄在此,藉此勉勵各位,社會研究法不只是門非得拿到學分的社會學必修課,只要我們願意把社會研究當作是a regular part of the life of any thoughtful person involved in social action,那麼研究法就可能一生都與我們同在:Research is something that anyone can do, and everyone out to do. It is, simply, collecting information and thinking systematically about it. The word ‘research’carries overtones of abstruse statistics and complex methods, white coats and computers. Some social research is highly specialized, but most is not; much of the best work is logically very straightforward.Useful research on many problems can be done with small resources, and should be a regular part of the life of any thoughtful person involved in social action.上課以講課與討論為主,特別鼓勵同學踴躍參與討論。

這學期我們使用的主要閱讀教材為:Earl Babbie (陳文俊譯) 2007 社會科學研究方法(The Practice of Social Research), 11th Edition, Belmont, CA: Wadsworth (雙葉出版),以及畢恆達的「教授為什麼沒告訴我」(2005年學富出版),並輔以相關閱讀教材,以講義發放。

這堂課非常希望大家透過事先的仔細閱讀,以便在課堂中激盪出出討論的火花。

課堂上會常進行各種實際經驗案例的討論活動,以便大家充分瞭解某些原理原則以及實務操作,因此課堂積極參與十分重要。

這堂課並將設計兩份的個人作業,以熟悉社會研究的基本邏輯和研究程序的操作。

實習課也是這門課的重頭戲,將由本系優秀的碩博士班學生帶領。

除了圖書館導覽與紀錄片討論的活動外,實習課主要是將修課學生分成八到九組(每組最多七人),在本學期完成一份以問卷調查為主軸之研究報告。

陸續按照課程進度,形成研究問題,進行文獻回顧,針對研究問題提出理論與研究假設,研究設計(包括問卷調查的抽樣),以及問卷設計。

最後進行資料蒐集與分析。

並將進行期末成果發表。

這門課的評分標準為:(1)期中考(20%)和期末考(20%),共佔學期總成績40%。

(2) 個人作業I 5%,個人作業II 15%。

(3)實習課程與分組團體作業;修課學生將分成八到九組,合力完成一份研究。

實習課的參與狀況、分組團體作業以及期末報告佔學期總成績40%。

個人作業要獨立完成、可以討論、不可抄襲;團體作業要群策群力,不能有搭便車狀況,也不可以抄襲。

抄襲等狀況,該作業成績都將以零分計算。

每週上課進度與閱讀教材W1 9/19 課程介紹介紹本學期課程進行方式,觀看紀錄片「科倫拜校園事件」9/21 實習課:嘗試進行分組,小組成員自我介紹。

(1)小組討論「科倫拜校園事件」: Michael Moore提出的研究問題是什麼?(2)每位同學跟小組同學提出自己有興趣的研究問題。

(3) 將以上討論以紙本紀錄,當場交給助教第一部份:導論W2 9/26 實證主義的科學邏輯與社會研究的基礎Babbie, 2007, Ch. 1 “Human Inquiry and Science”畢恆達,2005,「熱情、熱情、熱情:選擇研究主題」以及「想像我,陷入愛河…:論文題目的擬定」。

9/28 實習課:確認分組,討論並發展研究題目W3 10/3典範、理論與社會研究Babbie, 2007, Ch. 2 “Paradigms, Theory, and Social Research”傅仰止,2001,「台灣東部原住民的原漢位階意識」,《台灣社會學刊》,26: 105-161。

*繳交個人作業一10/5 實習課:進一步討論各組題目,初步分配文獻資料的蒐集畢恆達,2005,「上窮必落下黃泉、動手動腳找資料」(劉定綱主講)W4 10/10 放假一天10/12 實習課:圖書館資源使用介紹(上課地點在總圖四樓418大團體使用室,由圖書館專員李明錦導覽上課)*繳交團體作業I:說明本組的研究題目第二部分如何進行社會研究W5 10/17研究設計Babbie, 2007, Ch. 4 “Research Design”柯志哲、何明信,2002,「臨時工之工作型態與人力資源管理—以石化業承攬商雇用之臨時工為例」,人力資源管理學報3:1-23。

汪志堅、駱少康,2002,「以內容分析法探討網路謠言之研究」,科技、資訊與社會學報1: 131-149. 10/19分配文獻蒐集--研究主題的背景資料,本週需確認研究題目的挑選以及初步瞭解畢恆達,2005,「是文獻回顧,還是家具型錄」(劉定綱主講)W6 10/24 概念化、操作化與測量Babbie, 2007, Ch. 5 “Conceptualization, Operationalization, and Measurement”USAID, 2006. Can We Measure HIV/AIDS-Related Stigma and Discrimination? Washington DC: USAID.10/26實習課:文獻蒐集--相關研究文獻與理論回顧W7 10/31 內容分析法Babbie, 2007, Ch. 11 “Unobtrusive Research”(閱讀「內容分析法」單元)*上課繳交團體作業II:文獻探討與分析架構11/2實習課:范雲客座主講:以內容分析法分析台港政治漫畫W8 11/7指標建構、量表與分類Babbie, 2007, Ch. 6 “Indexes, Scales, and Typologies”張晏蓉、葉婉榆、陳春萬、陳秋蓉、石東生、鄭雅文,2007,「台灣受僱者疲勞的分佈狀況與相關因素」,《台灣衛誌》26(1):75-87。

11/9 實習課:討論理論架構,研究假設與測量變項*繳交個人作業II:操作內容分析法W9 11/14 問卷調查與問卷設計Babbie, 2007, Ch. 9 “Survey Research”11/16實習課:考前複習W10 11/21 期中考11/23實習課:討論理論架構,研究假設與測量變項第三部分操作調查研究W11 11/28 抽樣Babbie, 2007, Ch. 7 ”The Logic of Sampling”11/30實習課:繼續討論理論架構,進行問卷設計與抽樣設計W12 12/5 小組報告研究設計上課繳交團體作業III12/7實習課:小組報告研究設計W13 12/12 研究的倫理與政治Babbie, 2007, Ch. 3 “The Ethics and Politics of Social Research”12/14 實習課:確認問卷設計W14 12/19既有統計資料分析法12/21實習課:資料蒐集與分析W15 12/26 量化資料分析Babbie, 2007, Ch. 14 “Quantitative Data Analysis”Babbie, 2007, Ch. 16 “Statistical Analyses”楊靜利、李大正與陳寬政,2004,「台灣結婚率與婚姻配對模式之變遷」,台灣社會學年會。

12/28實習課:資料蒐集與分析W 16 1/2 論文寫作Babbie, 2007, Ch. 17 “Reading and Writing Social Research”畢恆達,2005,「論文的核心:發現與分析」「整本論文的意義:結論與建議」「留下線索到原典:關於參考書目」1/4 實習課:資料蒐集與分析,並討論期末報告的發表與撰寫W 17 1/9 小組成果報告I1/11小組成果報告IIW 18 1/16 期末考*1月21日(星期一)下午五點以前繳交期末報告實習課程內容與進度第一份團體作業:說明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10/12交)第二份團體作業:文獻回顧與分析架構(10/31交)第三份團體作業:研究設計(12/15):期末總報告(1/21)個人作業一:「科學」的兩大基礎:邏輯的與經驗的繳交日期:10/4報紙上經常充斥一些觀點、論點和看法,不但缺乏嚴謹的邏輯推理,也無經驗證據的支持。

請你附上一份2007年某則報紙新聞的剪報(以A4紙影印),指出報導或評論(不要使用民意論壇的文章和讀者投書)中所出現的某個觀點、論點或看法(可以是新聞人物的說法或記者的評論意見),缺乏「邏輯與經驗的支持」之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