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糖代谢-3

合集下载

第十一章 糖类代谢--王镜岩《生物化学》第三版笔记(完美打印版)

第十一章 糖类代谢--王镜岩《生物化学》第三版笔记(完美打印版)
1.磷酸化葡萄糖被ATP磷酸化,产生6-磷酸葡萄糖。
反应放能,在生理条件下不可逆(K大于300)。由己糖激酶或葡萄糖激酶催化,需要Mg2+或Mn2+。己糖激酶可作用于D-葡萄糖、果糖和甘露糖,是糖酵解过程中的第一个调节酶,受6-磷酸葡萄糖的别构抑制。有三种同工酶。葡萄糖激酶存在于肝脏中,只作用于葡萄糖,不受6-磷酸葡萄糖的别构抑制肌肉的己糖激酶Km=0.1mM,肝脏的葡萄糖激酶Km=10mM,平时细胞中的葡萄糖浓度时5mM,只有进后葡萄糖激酶才活跃,合成糖原,降低血糖浓度,葡萄糖激酶是诱导酶,胰岛素可诱导它的合成。6-磷酸葡萄糖也可由糖原合成,由糖原磷酸化酶催化,生成1-磷酸葡萄糖,在磷酸葡萄糖变位酶的催化下生成6-磷酸葡萄糖。此途径少消耗1个ATP。6-磷酸葡萄糖由葡萄糖6-磷酸酶催化水解,此酶存在于肝脏和肾脏中,肌肉中没有。
三、能量变化
C6H12O6+2Pi+2ADP+2NAD+=2C3H4O3+2ATP+2NADH+2H++2H2O
有氧时2个NADH经呼吸链可产生6个ATP,共产生8个ATP;无氧时生成乳酸,只有2个ATP。在骨骼肌和脑组织中,NADH进入线粒体要经过甘油磷酸穿梭系统,在细胞质中由3-磷酸甘油脱氢酶催化,将磷酸二羟丙酮还原生成3-磷酸甘油,进入线粒体后再氧化生成磷酸二羟丙酮,返回细胞质。因为其辅酶是FAD,所以生成FADH2,只产生2个ATP。这样其还原当量(2H++2e)被带入线粒体,生成FADH2,进入呼吸链,结果共生成6个ATP。
二、糖的消化和吸收
(一)消化
淀粉是动物的主要糖类来源,直链淀粉由300-400个葡萄糖构成,支链淀粉由上千个葡萄糖构成,每24-30个残基中有一个分支。糖类只有消化成单糖以后才能被吸收。

生物化学-第二单元-糖代谢——三羧酸循环.

生物化学-第二单元-糖代谢——三羧酸循环.

异柠檬酸脱氢酶 (氧化脱羧)
草酰琥珀酸
琥珀酸脱氢酶 (氧化) 琥珀酸 GTP
NADH
CO2
α-酮戊二酸
琥珀酰-CoA合成酶 琥珀酰-CoA
α-酮戊二酸脱氢酶系
(底物水平磷酸化)
CO2 (氧化脱羧)
TAC
循 环 总 图
TAC小结
1)循环从C4物与乙酰CoA缩合生成C6物开始 2)每一次循环经历两次脱羧,放出2CO2 3)每一循环经历四次脱氢,其中3次以NAD+为氢受体, 1次以FAD为氢受体; 4)每循环一次,底物水平磷酸化一次生成1GTP(ATP); 5)循环一次结束以C4物(草酰乙酸)重新生成为标 志; 6)总反应:
(1)丙酮酸脱氢复合体 (2)该复合体可分为五步反应 3. 三羧酸循环及氧化磷酸化 (1)三羧酸循环反应过程 (2)三羧酸循环的小结 (3)三羧酸循环的生理意义
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催化的整个反应
(1)丙酮酸脱氢复合体
由丙酮酸脱氢酶(E1),二氢硫辛酰胺转 乙酰酶(E2)和二氢硫辛酰胺脱氢酶(E3) 组成。
第二阶段 2×丙酮酸→ 2×乙酰CoA
NAD+ NAD+
-1 -1 6or4
2 ×1
2 ×1
2×3
第三阶段 2×异柠檬酸→ 2× α -酮戊二酸
2× α -酮戊二酸→ 2× 琥珀酰CoA 2× 琥珀酰CoA → 2× 琥珀酸 2× 琥珀酸→ 2× 延胡索酸 2×苹果酸→ 2× 草酰乙酸
3)可逆磷酸化作用的共价调节:ATP存在时,Py 脱氢酶分子上的Ser-OH被磷酸激酶催化磷酸化而 没有活性,一旦磷酸基团被磷酸酯酶催化水解 (去磷酸化)可恢复活性。
柠檬酸(三羧酸)循环
(TAC) / Krebs cycle 乙酰CoA经一系列(8步)的氧化、脱羧,最

糖酵解 三羧酸循环最全总结

糖酵解 三羧酸循环最全总结

在高等植物中存在着多条呼吸代谢的生化途径,这是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对多变环境条件适应的体现。

在缺氧条件下进行酒精发酵和乳酸发酵,在有氧条件下进行三羧酸循环和戊糖磷酸途径,还有脂肪酸氧化分解的乙醛酸循环以及乙醇酸氧化途径等(图5-2)。

图5-2 植物体内主要呼吸代谢途径相互关系示意图一、糖酵解己糖在细胞质中分解成丙酮酸的过程,称为糖酵解(glycolysis)。

整个糖酵解化学过程于1940年得到阐明。

为纪念在研究这一途径中有突出贡献的三位生物化学家:G.Embden,O.Meyerhof和J.K.Parnas,又把糖酵解途径称为EmbdenMeyerhofParnas途径,简称EMP途径(EMP pathway)。

糖酵解普遍存在于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细胞中。

(一)糖酵解的化学历程糖酵解途径(图5-3)可分为下列几个阶段:图5-3糖酵解途径1.己糖的活化(1~9)是糖酵解的起始阶段。

己糖在己糖激酶作用下,消耗两个ATP逐步转化成果糖-1,6二磷酸(F-1,6-BP)。

如以淀粉作为底物,首先淀粉被降解为葡萄糖。

淀粉降解涉及到多种酶的催化作用,其中,除淀粉磷酸化酶(starch phosphorylase)是一种葡萄糖基转移酶外,其余都是水解酶类,如α-淀粉酶(α-amylase)、β-淀粉酶(β-amylase)、脱支酶(debranching enzyme)、麦芽糖酶(maltase)等。

2.己糖裂解(10~11)即F-1,6-BP在醛缩酶作用下形成甘油醛-3-磷酸和二羟丙酮磷酸,后者在异构酶(isomerase)作用下可变为甘油醛-3-磷酸。

3.丙糖氧化(12~16)甘油醛-3-磷酸氧化脱氢形成磷酸甘油酸,产生1个ATP和1个NADH,同时释放能量。

然后,磷酸甘油酸经脱水、脱磷酸形成丙酮酸,并产生1个ATP,这一过程分步完成,有烯醇化酶和丙酮酸激酶参与反应。

糖酵解过程中糖的氧化分解是在没有分子氧的参与下进行的,其氧化作用所需要的氧来自水分子和被氧化的糖分子。

糖代谢3-单磷酸己糖支路05

糖代谢3-单磷酸己糖支路05

1) Both (核糖-5-磷酸)ribose-5-P and NADPH are needed
2) More ribose-5-P than NADPH is needed
3) More NADPH than ribose-5-P is needed
4) NADPH and ATP are needed, but ribose-5-P is not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习题
请列举两种与糖代谢有关的微生物发酵产品,并简 述其代谢途径。 糖酵解中生成的NADH有哪些方式被重新氧化?写 出反应式。 一分子乙酰-CoA彻底降解可生成多少ATP?说明产 生ATP的步骤和方式。 请总结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物学意义。
氧化步骤 Oxidative Steps
of the 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 •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lucose-6-P Dehydrogenase)- Irreversible 1st step - highly
regulated!
• 葡萄糖酸内酯酶(Gluconolactonase)
第四节 单磷酸己糖支路
hexose monophosphate shunt
磷酸戊糖途径 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
• 为生物合成提供还原力(Provides NADPH for biosynthesis) • 为核酸合成提供核糖(Produces ribose-5-P) • 包括两个氧化步骤和五个非氧化步骤(Two oxidative processes followed by five nonoxidative steps) • 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和脂肪细胞的胞液中 (Operates mostly in cytoplasm of liver and adipose cells)

糖代谢-3

糖代谢-3

1.糖原合成的关键酶是________;糖原分解的关键 .糖原合成的关键酶是 ; 是____________. . 2.三羧酸循环过程中有 .三羧酸循环过程中有___________次脱氢和 次脱氢和 __________次脱羧反应. 次脱羧反应. 次脱羧反应 3._________是糖异生中最主要器官, 是糖异生中最主要器官, . 是糖异生中最主要器官 ______________也具有糖异生的能力. 也具有糖异生的能力. 也具有糖异生的能力 4.1个葡萄糖分子经糖酵解可生成 个葡萄糖分子经糖酵解可生成________个ATP; . 个葡萄糖分子经糖酵解可生成 个 ; 糖原中有1个葡萄糖残基经糖酵解可生成 糖原中有 个葡萄糖残基经糖酵解可生成 ____________个ATP . 个 5.糖类是具有 结构的一大类化合物. .糖类是具有_____结构的一大类化合物.根据其分 结构的一大类化合物 子大小可分为_______,______和_____三大类. 三大类. 子大小可分为 , 和 三大类
7.5 糖的合成代谢
糖的合成代谢主要讨论糖异生作用和糖原的合成.糖 . 异生是指从非糖物质合成葡萄糖的过程.动物可以将丙 酮酸,甘油,乳酸及某些氨基酸等非糖物质转化成糖. 糖原是动物体内葡萄糖的储存形式. . 糖 异 生 作 用 糖异生的途径 糖异生的前体 糖异生的生理意义 糖异生作用的证据
糖 原 合 成
细胞膜
ATP
R
cAMP+PPi c
ATP
c
蛋白激酶 (无活性) 无活性) 非磷酸化蛋白激酶
+
ADP
R
cAMP
蛋白激酶(有活性) 蛋白激酶(有活性)
磷酸化蛋白激酶
内在蛋白质的磷酸化作用
改变细胞的生理过程

糖代谢客观题带答案

糖代谢客观题带答案

糖代谢(客观题带答案)糖代谢一、名词解释1.酵解(glycolysis):一个由10步酶促反应组成的糖分解代谢途径,通过该途径,一分子葡萄糖转换为两分子丙酮酸,同时净生成两分子ATP和两分子NADH。

2.发酵(fermentation):营养分子(例如葡萄糖)产能的厌氧降解,在乙醇发酵中,丙酮酸转化为乙醇和CO2。

在乳酸发酵中,丙酮酸转化为乳酸。

3.底物水平磷酸化(substrate phosphorylation):ADP或某些其它的核苷-5ˊ-二磷酸的磷酸化是通过来自一个非核苷酸底物的磷酰基的转移实现的。

这种磷酸化与电子传递链无关。

4.柠檬酸循环(citric acid cycle):也称之三羧酸循环(tricarboxylic acid cycle),Krebs 循环(Krebs cycle)。

是用于乙酰CoA中的乙酰基氧化生成CO2的酶促反应的循环系统,该循环的第一步反应是由乙酰CoA和草酰乙酸缩合形成柠檬酸。

5.戊糖磷酸途径(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也称之磷酸己糖支路(hexose monophosphate shunt)。

是一个葡萄糖-6-磷酸经代谢产生NADPH和核糖-5-磷酸的途径。

该途径包括氧化和非氧化两个阶段,在氧化阶段,葡萄糖-6-磷酸转化为核酮糖-5-磷酸和CO2,并生成两分子的NADPH;在非氧化阶段,核酮糖-5-磷酸异构化生成核糖-5-磷酸或转化为酵解中的两个中间代谢物果糖-6-磷酸和甘油醛-3-磷酸。

6.磷酸解(作用)(phosphorolysis):在分子内通过引入一个无机磷酸形成磷酸酯键而使原来键断裂的方式。

7.糖异生作用(gluconeogenesis):由简单的非糖前体转变为糖的过程。

糖异生不是糖酵解的简单逆转。

虽然由丙酮酸开始的糖异生利用了糖酵解中的7步近似平衡反应的逆反应,但还必须利用另外4步酵解中不曾出现的酶促反应绕过酵解中的三个不可逆反应。

第二单元 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第四章 糖代谢

第二单元 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第四章 糖代谢

第二单元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第四章糖代谢二、生化术语1.中间代谢:通常指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和体内原有的物质在一切组织和细胞中进行的各种化学变化。

2.糖原(glycogen):动物细胞中葡萄糖的贮存形式。

肌糖原主要供给肌肉收缩时能量的需要,肝糖原主要维持血糖的稳定。

3.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

其水平的稳定对确保细胞执行正常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正常人的血糖值为每100ml血含有80~120mg葡萄糖)。

4.糖酵解(glycolysis):在无氧条件下,由葡萄糖氧化分解转化为丙酮酸的过程。

5.发酵(fermentation):指葡萄糖及其他有机物的厌氧降解过程,生成乳酸称乳酸发酵,生成乙醇称生醇发酵。

6.丙酮酸脱氢酶系(pyruvate dehydrogenase complex):一种多酶复合体,分布在线粒体内膜上,催化丙酮酸氧化脱羧,生成乙酰辅酶A。

在大肠杆菌中,这种复合体包括3种酶(丙酮酸脱氢酶E1、和6种辅因子(TPP+、硫辛酸、辅酶A、FAD、NAD 二氢硫辛酸转乙酰基酶E2、二氢硫辛酸脱氢酶E3)+、Mg2+)。

7.三羧酸循环(tricarboxylic acid cycle 简称TCA循环):以乙酰CoA和草酰乙酸缩合成柠檬酸后再经一系列反应又重新生成草酰乙酸的环状途径。

该途径的第一个代谢物是柠檬酸,所以又称柠檬酸循环;柠檬酸含有三个羧基,故称三羧酸循环;德国科学家H.Krebs发现,又称Krebs循环。

8.回补反应(anaplerotic reaction):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代谢物也是其他物质生物合成的前体,当它们为了同化的目的而被移去时,必须进行“补充”或“填充”,才能维持TCA循环的正常进行。

如丙酮酸在丙酮酸羧化酶的催化下生成草酰乙酸反应。

9.乙醛酸循环(glyoxylate cycle):存在于植物和微生物中,是将2个乙酰CoA转变成一分子草酰乙酸的环状途径。

循环中有乙醛酸,所以称乙醛酸循环。

糖代谢途径全解

糖代谢途径全解

AcCOA:乙酰辅酶A;CIT:柠檬酸;DHAP:磷酸二羟丙酮;E4P:4-磷酸赤藓糖;F6P:6-磷酸果糖;F1,6P:1,6-二磷酸果糖;FUM:延胡索酸;GA3P:3-磷酸甘油醛;G3P:3-磷酸甘油;G6P:6-磷酸葡萄糖;G6PA:6-磷酸葡萄糖酸;α-KG:α–酮戊二酸;LAC:乳酸;MAL:苹果酸;OAA:草酰乙酸;PEP:磷酸烯醇式丙酮酸;3PG:3-磷酸甘油酸;PYR:丙酮酸;Ru5P:5-磷酸核酮糖;R5P:5-磷酸核桃;SUC:琥珀酸;SUCCoA:琥珀酰辅酶A;X5P:5-磷酸木酮糖.胞内的代谢反应方程糖酵解途径Glycolysis pathwayrl GLU+ATP→G6P+ADPr2 G6P→F6Pr3 F6P+ATP→DHAP+G3AP+ADPr4 DHAP+NADH→G3P+NADr5 G3P+ADP→GL Y+A TPr6 GA3P+NAD+ADP→3PG+NADH+A TPr7 3PG→PEPr8 PEP+ADP→PYR+ATP三羧酸循环Tricarboxylic acid cycler11 PYR+CoA+NAD→AcCoA+NADH+CO2r12 PYR+ATP+CO2→OAA+ADPr14 OAA+AcCoA→ICI+CoAr15 ICI+NAD→α-KG+NADH+CO2r16 α-KG+CoA+NAD→SucCoA+NADH+CO2r17 SucCoA+ADP+Pi→SUC+ATP+CoAr18 SUC+FAD→FUM+FADH2r19 FUM→MALr20 MAL+NAD→OAA+NADH磷酸戊糖途径Plentose phosphate pathwayr21 G6P+NADP→G6PA+NADPHr22 G6PA+NADP→Ru5P+NADPH+CO2r23 Ru5P→0.67X5Pr24 Ru5P→0.33R5Pr25 X5P+R5P→F6P+E4Pr26 X5P+E4P→F6P+GA3P副产物形成By-products synthesisr9 PYR+NADH→Lactate+NADr10 PYR+NADH→Ethanol+CO2+NADr13 PYR→PyrExt氧化磷酸化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NADH+0.5O2+(P/O)ADP→NAD+(P/O)ATPFADH2+0.5O2+0.5(P/O)ADP→0.5(P/O)A TP+FAD用于维持的ATP消耗ATP consumption for maintenanceATP→ADP+Pi生物量形成Biomass formation0.067G6P+0.064R5P+0.009GA3P+0.065PG+0.050PEP+0.176Pyr+0.095OAA+0.102KG+0.249AcCoA+1.142NADPH+0.157NAD+3.82ATP→Biomass+1.142NADP+0.157NADH+0.127CO2+3.8-2ADP图4 补料发酵过程中胞浆3-磷酸甘油脱氢酶、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丙酮酸激酶酶活的时序变化Fig. 4 Time courses of the activity of ctGPD, G6PDH and PYK in fed-batch culturectGPD:胞浆3-磷酸甘油脱氢酶;G6PDH: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PYK:丙酮酸激酶ctGPD: cytoplasmic glycerol 3-phosphate dehydrogenase; G6PDH: 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 PYK: pyruvate kinas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 2O
Pi
G-6-P
葡萄糖-6-磷酸酶 葡萄糖-6-磷酸酶
G
由于脑和肌肉中缺乏葡萄糖-6-磷酸酶, 糖异生主要发生在肝脏而不是脑和骨骼肌。
目录
糖酵解
产生2ATP
G
己糖激酶
葡萄糖-6-磷酸酶
糖异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消耗6ATP
G-6-P F-6-P
果糖磷酸激酶-1
F-1,6-BP 脂肪酸 (植物) 乙酰CoA
乙醛酸循环
目录
Carl and Gerty Cori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and medicine 1947
“for their discovery of the course of the catalytic conversion of glycogen”
目录
*糖原降解为葡萄糖需要以下四种酶的参与
目录
二、戊糖磷酸途径的调节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是关键酶
•NADP+ /NADPH比值升高激活,比值降低抑制。 •不受细胞内高能荷的抑制!
G-6-P is partitioned between glycolysis and PPP
G-6-P处于代谢的分支点!
目录
*三、戊糖磷酸途径的生理意义
戊糖磷酸途径在动植物中普遍存在的代谢途径。 在不同的组织和器官中它所占比重有所不同。
糖原降解加速,导致过量G进入血液)
胰高血糖素 或肾上腺素
+
腺苷酸环化酶 cAMP
ATP
由激素信号引起 的糖原降解途径
蛋白激酶A (有活性)
蛋白激酶A (无活性)
磷酸化酶激酶 (无活性)
p 磷酸化酶激酶
(有活性)
糖原合酶 (有活性)
糖原合酶 p (无活性)
磷酸化酶b
磷酸化酶a p
磷蛋白磷酸酶-1 糖原合成
目录
(一)糖原合成途径
由1G生成糖原 消耗3个ATP
G
ATP
己糖激酶
G-6-P
变位酶
糖原
-1,6-糖苷键
G-1-P
糖原分支酶
UTP
糖原合酶
UDPG焦磷酸化酶
糖原n+1 + UDP
-1, 4-糖苷键
PPi UDPG
糖原n (生糖原蛋白)
目录
1、UDPG焦磷酸化酶的作用:催化形成UDPG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
A
AH2
2G-SH
NADP+
G-S-S-G
NADPH+H+
例: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易患溶血性贫血病。
(3)参与植物光合作用,是从CO2→G过程的部分途径。(王下P221) (4)核糖核苷酸转变为脱氧核糖核苷酸。
目录
2、是细胞内不同结构糖分子的重要来源,并为各种单糖的相 互转变提供条件。 产生的核糖-5-P是合成核苷酸的必要原料 (ATP、CoA、NAD+、FAD、RNA、DNA) 3.磷酸戊糖途径与糖的有氧、无氧分解是相互联系的。磷酸 戊糖途径中间产物3-磷酸甘油醛是三种代谢途径的枢纽点。 如果磷酸戊糖途径受阻,3-磷酸甘油醛则进入无氧或有氧 分解途径,反之,如果用碘乙酸抑制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使 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环不能进行, 3-磷酸甘油醛则进入磷酸戊 糖途径。
其自身进行共价修饰,将UDPG分子的C1 结合到其酶分子
的酪氨酸残基上,从而使它糖基化。这个结合上去的葡萄 糖分子即成为糖原合成时的引物。
目录
3、糖原分枝的形成
P395
6~7
糖原分支酶
思考:1、糖原多分支的结构有何生理意义?P102、P395
2、糖原分支酶与糖原脱支酶的区别? P395
目录
糖原的合成与分解小结
二羟丙 酮磷酸
第 二 阶 段
4G-6-P
总反应式 :
6G-6-P +7H2O + 12 NADP+ 6CO2 + 5G-6-P +12NADPH+12H+ + Pi 从G-6-P开始,所有的中间产物都带P 葡萄糖直接脱氢和脱羧,不必经过EMP途径、TCA 循环, 脱氢酶的辅酶是NADP!
整个过程无需氧的参与
引物 ≥4G UDPG 糖原合酶
UDP
CH2OH H O H OH HO H OH H H O H OH H OH H H O H CH2OH O H H OH
CH2OH O H H O OH R H
(Gn+1)
α(1→4)糖苷键
目录
作为引物的第一个糖原分子从何而来?
近来人们在糖原分子的核心发现了一种名为 glycogenin (生糖原蛋白)的蛋白质。Glycogenin可对
目录
§5 糖的合成代谢
synthesis of Carbohydrates
目录

*糖的异生途径 *糖原的合成 蔗糖的合成 淀粉的合成
目录
一、糖异生(gluconeogenesis)
* 概念:是指以非糖物质如乳酸、丙酮酸、甘油及 某些氨基酸等为前体合成葡萄糖的过程,动物中主要在 肝脏进行。 * 部位 线粒体及胞质
Hexose Monophosphate Shunt
目录
* 简介:
某些生物或组织中可以从酵解中间物G-6-P开始分支, 以另一途径进行分解,故称己糖磷酸支路(HMS)。因代谢 过程产生五碳戊糖磷酸,又称戊糖磷酸途径(PPP)。
特点:产生NADPH,为还原性的生物合成提供还原力,同时有
三碳、四碳、五碳、六碳、七碳磷酸酯中间代谢物产生。
胰高血糖素 促进糖异生
F-1,6-BP ATP, Ala
+ -
PEP
丙酮酸激酶
丙酮酸
PEP羧激酶 丙酮酸羧化酶
- ADP + 乙酰CoA,
ATP 录 目
(三)糖异生的生理意义
1、 维持血糖浓度恒定 ☆ 2、 补充肝糖原 3、 饥饿、剧烈运动后,对机体恢复起重要作用
人空腹12小时后,血中葡萄糖主要来源于何方?
共价修饰
1、酶水平调节: 两种酶磷酸化或去磷酸化后活性变化相反: 磷酸化酶:磷酸化高活性,去磷酸低活性。 糖原合酶:磷酸化低活性,去磷酸化高活性; 2、激素调节
胰高血糖素:主要分解肝糖原, 肾上腺素:主要分解肌糖原, 胰 岛 素:促进糖原的合成。 例:糖尿病( 胰岛素缺乏,G不能进入细胞,EMP受抑,糖异生增强,
C5 + C 5
C3 + C7 C5 + C 4

C3 + C 7 C4 + C6 C3 + C6

3分子戊糖磷酸通过3C、4C、6C、7C等演变,最终生成1分 子甘油醛-3-磷酸和2分子F-6-P。 提供二碳单位和三碳单位的是酮糖,接受者为醛糖。 甘油醛-3-磷酸和F-6-P,可进入酵解途径。

EMP途径的调节酶有几个?其中最关键的限速步骤是? 催化的酶是?最强的别构剂是? 联系EMP和TCA的酶是?有哪几种辅酶参与了反应? TCA循环中有几步不可逆反应?限速酶是?有几步脱 氢反应?底物水平磷酸化直接生成的是ATP吗?

目录
§4
戊糖磷酸途径
己糖磷酸支路
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
苹果酸 苹果酸
NAD+
天冬氨酸
α-酮戊二酸
谷氨酸
草酰乙酸
ADP + Pi ATP + CO2
NADH + H+
线 粒 体
丙酮酸羧化酶
丙酮酸
丙酮酸移位酶
丙酮酸
目录
* 2、果糖1,6-二磷酸 转变为果糖-6-磷酸
H 2O
Pi F-6-P
F-1,6-BP
果糖-1,6-二磷酸酶
* 3、葡萄糖-6-磷酸水解为葡萄糖
Phosphoglucose isomerase
F-6-P G-6-P
目录
戊 糖 磷 酸 途 径
G-6-P F-6-P
Pi H20
G-6-P (C6)×6
6NADP+ 6NADP+3H+
6H20
G-6-P脱氢酶 调节酶
葡萄糖酸内酯-6-磷酸 (C6)×6 葡萄糖酸-6-磷酸 (C6)×6
6NADP+ 6NADP+3H+
糖原磷酸化酶(Carl and Gerty Cori首次发现) 糖原脱支酶 磷酸葡萄糖变位酶 葡萄糖-6-磷酸酶
二、糖原的合成代谢
糖原的合成(glycogenesis) 指由葡萄糖合成糖原 的过程。
合成部位: 肝、肌肉细胞胞液
糖原储存的主要器官及其生理意义 肌糖原,180 ~ 300g,为肌肉收缩氧化供能 肝糖原,70 ~ 100g,维持血糖水平
目录
The Cori Cycle
葡萄糖
丙酮酸
乳酸
Lactate is a dead end in metabolism.
Lactate from active muscle is converted to glucose in liver 目录
The Cori Cycle
肌肉中没有葡萄糖-6-磷酸酶,糖异生低下,乳酸通过 血液循环进入肝脏异生成糖! * 乳酸循环是一个耗能的过程 2分子乳酸异生为1分子葡萄糖需6分子ATP。 *生理意义 ① 乳酸再利用,避免了乳酸的损失。 ② 防止乳酸的堆积引起酸中毒。
果糖-1,6-二磷酸 酶 二羟丙酮磷酸
甘油 甘油-α-磷酸
甘油醛-3-磷酸
甘油酸-1,3-二磷酸
ADP ATP ADP ATP
甘油酸-3-磷酸
反刍动物 奇数碳脂肪酸
苹果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