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课后练习:练习四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练习四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练习四
学以致用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练习四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练习四
感谢观看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练习四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练习四
学以致用
(1)56-22=34(票)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练习四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练习四
学以致用
32-15=17(元)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练习四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练习四
学以致用
(1)58-8=50(元) (2)45-8=37(元)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练习四
二年级数学上册(RJ) 教学课件
练习四
学以致用
学以致用 86+9=95(个)
学以致用 53-18=35(只)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练习四
学以致用
(1)45+31=76(圈)
-练习四
学以致用
90
45
18
83
41
71
82
44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练习四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4-6单元课堂练习题

2.4.1 乘法的初步认识班级:姓名:【课堂达标】1.看图写算式:一共几颗星星?( )个(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 )或( ) 2.把下面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2+2+2=( )×( ) 3+3+3+3=( )×( ) 4+4+4+4+4+4=( )×( ) 5+5+5+5=( )×( ) 6+6+6+6+6=( )×( ) 3.写出乘法算式,再读出来。
(1)3和5相乘( )读作( )。
(2)4个3相加( )读作( )。
(3)2和6相乘( )读作( )。
【拓展练习】下面连加算式能改写成乘法算式吗?在不改变和的情况下怎么动一下就可以写成乘法算式:1+2+3=6(只要是同数相加就可以)【学习评价】2.4.2 乘法的初步认识(2)班级: 姓名:【课堂达标】1. 写出下面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自评 师评认真做,比一比看谁能拿到3颗认真做,比一比看谁能拿到3颗4 × 6 = 24( )( )( )2.看图列式计算。
(1)加法算式:乘法算式: (2)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 3.把下列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2+2+2+2+2++2+2=( )×( ) 8+8+8=( )×( ) 5+5+5+5+5+5=( )×( ) 9+9=( )×( )1+1+1+1+1+1=( )×( ) 【拓展练习】看右图写算式。
□×□=□ 【学习评价】2.4.3 乘法的初步认识练习班级: 姓名:【课堂达标】 1、一个乘数是3,另一个乘数是2,写作 × 2、两个乘数都是2,积是( )。
写作 × 3、 ○○ ○○ ○○ △ △ △○○ ○○ ○○ △ △ △ △ △ △ ( )个( ) ( )个( ) × × 4、把能改写成乘法算式的改写出来。
4+4+4自评 师评3+3+25+5+5+5+15、有多少个横着看,是()个()相加。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同步练习(课课练-一课一练)

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1)统一单位年班一、我会看,我会估。
绳子大约有( )个那么长。
绳子大约有( )根那么长。
二、我会用 作标准。
大约( )个长。
大约( )个长。
大约( )个长。
大约( )个长。
三、比高矮。
小马大约有( )个高。
山羊大约有 ( )个高。
公鸡大约有( )个高。
3条绳子绕在3个大小相同的瓶子上。
( )最长,( )最短。
数学小博士A BC(2) 厘米和用厘米量年 班一、看一看,填一填。
1. ( )厘米2. ( )厘米3. ( )厘米二、量一量,填一填。
1.这本练习册长约( )厘米,宽约( )厘米。
2.数学书长约( )厘米,宽约( )厘米。
三、我是测量小高手。
这个图形是( )形,四条边共( )厘米。
四、我的眼力最棒。
(请在正确测量方法下面画 )( ) ( ) ( ) 一只蜗牛往墙上爬,第一天爬了30厘米,晚上却滑下10厘米,第二天又向上爬30厘米,现在蜗牛向上爬了多少厘米? 01234567891 2 30 1231110945678123456789( )厘米( )厘米( )厘米( )厘米数学小博士(3)米和用米量年班桌子高约80( ) 床长2( ) 牙刷长约15( )汽车长约3( ) 茄子长约20( ) 小红高130()二、我会填。
1.量较长的物体或距离时,通常用( )作单位。
2.用尺量较短的物体时,通常用( )作单位。
3.1米=( )厘米800厘米=( )米4. 9厘米比( )少4厘米。
5. 18厘米-9厘米=( ) 厘米60米+7米=()米三、我会比较。
1.在、“<”或“=”。
33厘米厘米100厘米40厘米米1米+70厘米2.把下列长度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6厘米60厘米6米66厘米60米四、我是数学小法官。
(对的画“√”,错的画“×”)1.一枝粉笔长12米。
( )2.学校教学楼高16米。
( )3.一根黄瓜长18米。
( )4.小明的身高是135厘米。
( ) 五、估一估椅子有多高,在正确答案下面画“√”。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1-4单元课课练(36页)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统一单位年班姓名一、我会看,我会估。
绳子大约有(绳子大约有(那么长。
二、我会用作标准。
大约()个长。
大约()个长。
大约()个长。
大约()个长。
三、比高矮。
小马大约有()个高。
山羊大约有( )个高。
公鸡大约有()个高。
3条绳子绕在3个大小相同的瓶子上。
( )最长,( )最短。
(2) 厘米和用厘米量年 班 姓名一、看一看,填一填。
1. ( )厘米2. ( )厘米3. ( )厘米二、量一量,填一填。
1.这本练习册长约( )厘米,宽约( )厘米。
2.数学书长约( )厘米,宽约( )厘米。
三、我是测量小高手。
这个图形是( )形,四条边共( )厘米。
四、我的眼力最棒。
(请在正确测量方法下面画1 234567891110945678123456789数学小博士A BC ( )厘米( )厘米( )厘米( )厘米( ) ( ) ( ) 一只蜗牛往墙上爬,第一天爬了30厘米,晚上却滑下10厘米,第二天又向上爬30厘米,现在蜗牛向上爬了多少厘米? (3)米和用米量 年班 姓名一、我会选“米”和“厘米”来填空。
桌子高约80( ) 床长2( ) 牙刷长约15( )汽车长约3( ) 茄子长约20( ) 小红高130( )二、我会填。
1.量较长的物体或距离时,通常用( )作单位。
2.用尺量较短的物体时,通常用( )作单位。
3.1米=( )厘米 800厘米=( )米4. 9厘米比( )少4厘米。
5. 18厘米-9厘米=( ) 厘米 60米+7米=( )米 三、我会比较。
1.在 里填上“>”、“<”或“=”。
1 2 30 1 2 30 数学小博士33厘米23厘米100厘米1米40厘米4米1米30厘米+70厘米2.把下列长度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6厘米60厘米6米66厘米60米四、我是数学小法官。
(对的画“√”,错的画“×”)1.一枝粉笔长12米。
()2.学校教学楼高16米。
()3.一根黄瓜长18米。
【人教版】2024年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4课时 整理和复习

【人教版】2024年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4课时整理和复习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课时“整理和复习”,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复习巩固已学过的知识,提高学生的整理和复习能力。
本课时包括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几何图形、量的计量等四个方面。
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但在整理和复习方面还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有区别的指导,使他们在复习过程中能更好地巩固已学知识。
三.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几何图形、量的计量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2.培养学生整理和复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并掌握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提高整理和复习能力。
2.教学难点:在复习过程中,如何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有区别的指导。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发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2.采用分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采用激励性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知识点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复习。
2.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数一数图片中的物品数量,引导学生回顾数的认识和运算知识。
2.呈现(10分钟)呈现已学过的几何图形、量的计量等方面的知识,通过举例说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如:通过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引出数的运算知识。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
每组选择一个知识点,通过完成练习题,巩固已学知识。
教师巡回指导,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有区别的指导。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 individually完成一幅数学手工作品,要求作品内容包括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 2-6的乘法口诀 》(同步练习)(含答案)

《2~6的乘法口诀》(同步练习)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填空题(共8小题)1.6元钱正好买500克苹果,妈妈买了1千克苹果,需要付元。
2.5×7读作,表示个相加或个相加。
3.把乘法口诀填完整并根据口诀写算式。
五八。
×=,×=;÷=,÷=。
4.画〇,使〇的个数是△的2倍。
△△△△5.看图列式并计算。
加法算式是,乘法算式是或。
6.计算9﹣2×3时,应该先算法,再算法,结果是。
7.小黑、小红、小梅、小方四人去超市买水果。
由如图信息可知,他们一共吃了个,原来每人买了个。
8.请给算式78+5×34﹣29添上括号,让运算顺序变成先算减法,再算乘法,最后算加法,那么算式应该是。
二.选择题(共4小题)9.第三根彩带的长度是第一根的()倍。
A.2B.3C.610.根据口诀“五五二十五”可以写出()道除法算式。
A.1B.2C.311.小静和她的4个同学,每人折5朵花,他们一共折了()朵花。
A.9B.32C.2512.求草莓的个数,就是求()是多少。
A.3个4B.4个3C.4和3三.判断题(共5小题)13.有24只小猪,如果每3只小猪住一间房,一共需要9间房。
14.除数和商都是5,被除数是1。
15.把25名同学分成5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是5名同学。
16.17.乘法口诀四六二十四可以写出两道乘法算式.四.应用题(共8小题)18.王师傅运来30个车轮,先组装了4辆自行车,剩下的组装7辆三轮车够吗?19.张红有9张5元的人民币,买这条裙子,够吗?20.妈妈今年多少岁?21.(1)一个汉堡的价钱是一盒牛奶的6倍,一个汉堡多少元?(2)买一个汉堡的钱能买4块蛋糕,一块蛋糕多少钱?(3)若小红买两样商品,可以怎样安排(15元钱刚好用完)?22.买文具。
(1)小明的钱正好能买2支笔,小明有多少钱?(2)小明用这些钱买笔记本,可以买多少本?23.商店部分商品价格如下:(1)王老师买了3个,一共花了多少钱?(2)小军带了21元,可以买几根?24.(1)彩笔的价钱是三角尺的8倍,一盒彩笔多少钱?(2)笔袋的价钱是钢笔的2倍,一支钢笔多少钱?25.一共浇多少棵树?《 4.2 2.2~6的乘法口诀》(同步练习)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填空题(共8小题)1.6元钱正好买500克苹果,妈妈买了1千克苹果,需要付12元。
人教版(2023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练习四

[教材P25 练习四 第3题]
3.我国发射的神舟七号飞船绕地球飞行了45圈, 神舟六号比它多飞了31圈。神舟七号载了3名航 天员,比神舟六号多1名。
(1)神舟六号绕地球飞行了多少圈? 45+31=76(圈)口答:神舟六号绕地球飞行了76圈。
[教材P25 练习四 第3题]
[教材P26 练习四 第5题]
(1)多伦多比北京少得多少票? 56-22=34(票)
口答:多伦多比北京少得34票。
5.下面是申办2008年奥运会4个城市的得票数。
[教材P26 练习四 第5题]
(2)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吗?列式算一算。 北京比巴黎多得多少票? 56-18=38(票)
5.下面是申办2008年奥运会4个城市的得票数。
90
45
18+23= 41
18 + 23
1
41
65+6= 71
65 + 16
71
4. [教材P25 练习四 第4题]
42-24= 18 . 42
- 24
18
53+30= 83
53 + 30
83
90-8= 82 . 90
-8
82
81-3. 7=44 81
- 37
44
5.下面是申办2008年奥运会4个城市的得票数。
7. 国庆节商店促销,每个球优惠8元出售。 (1)现在每个足球多少钱?
58-8=50(元) 口答:现在每个足球50元。
[教材P26 练习四 第7题]
7. 国庆节商店促销,每个球优惠8元出售。 (2)现在每个篮球多少钱?
45-8=37(元) 口答:现在每个篮球37元。
2020年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同步练习全套(含答案)

2020年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同步练习全套第1单元长度单位《第1课时认识厘米和认识米》同步练习一.填空题。
1.3米-12厘米=()厘米。
2. 一把椅子高50()。
3.一棵大树高10()。
4.300厘米=()米。
二.选择题。
1、量一根标枪的长度,应选择()做测量工具。
A.米尺B.小尺C.量角器D.圆规2、530厘米=()米()厘米A.5 30B.5 3C.53 0D.3 503、量一个手机的宽度,应选择()做测量工具。
A.米尺B.小尺C.量角器D.圆规4、一条绳子长400个1厘米,这条绳子长()米。
A.40B.400C.4D.1三.判断题。
(1一个别针长5米。
()(2)小刚身高120米。
()(3)铅笔长5厘米。
()(4)3米=300厘米。
()四.计算题。
1. 39米+7米+2米=()米2.20厘米+()厘米=1米3.1米+4米+()米=15米4.76厘米-18厘米+14厘米=()厘米5.34厘米+(28厘米-14厘米)=()厘米参考答案一.填空题。
1.答案:3米-12厘米=(288)厘米。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的掌握情况。
1米=100厘米,3米=300厘米。
300-12=288,所以3米-12厘米=288厘米。
2.答案:一把椅子高50(厘米)。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厘米这个长度单位的认识。
填写合适的单位不但要看填写单位的物体,还要看给出的数是多少。
椅子的高一般不到1米,给出的数是50,所以本题应该填写“厘米”这个单位。
3. 答案:一棵大树高10(米)。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米”这个长度单位的认识。
填写合适的单位不但要看填写单位的物体,还要看给出的数是多少。
大树的高是比较长的物体,因此本题应该填写“米”这个单位。
4. 答案:300厘米=()米。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的掌握情况。
1米=100厘米,300厘米里面有3个100厘米,所以300厘米=3米。
二.选择题。
1.答案: 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长度单位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