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岫岩皮影戏文化特色
浅析民间皮影的艺术特色

浅析民间皮影的艺术特色作者:刘俊梅来源:《大观》2017年第03期摘要:我国皮影艺术源远流长,历史悠久。
它是在我国传统文化土壤中诞生的一种综合性的民俗艺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习俗逐步改变和更新,民间皮影也逐渐退出了舞台。
但作为祖国的文化遗产,我们有责任加以保护。
现在有关方面已经把它作为旅游资源开发的一种,并给予极大的重视,继承与发展,从而体现出我国民间皮影的艺术价值以及相关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皮影;艺术价值我国皮影艺术源远流长,历史悠久。
它是在我国传统文化土壤中诞生的一种综合性民俗艺术,被称为“艺术的先驱”或“卡通艺术的鼻祖”。
关于皮影戏的说法有很多种,其中有一个特别有趣的传说,源自于汉武帝的一段凄美爱情故事:汉武帝的爱妃王夫人年轻美貌,不幸早亡。
武帝非常伤感,甚是思念,宫中有个叫少翁的人,用素纸剪成王氏人形,将纸人放在灯前投影到帷幕上,并设置了一个“弄影还魂术”,武帝看后,似在帷幕中影影绰绰看到了爱妃,病就好了,这就是皮影的雏形,后来发展成为皮制皮影再配上音乐,唱腔,慢慢就形成了皮影戏。
一、民间皮影的造型特点中国皮影造型的主要特点是影像造型。
宋代皮影中的纸影与历史悠久的民间剪纸有着密切的联系且在表现形式上受到了剪纸的影响,于是就有一种说法是纸影戏就是活的剪纸。
皮影与剪纸的艺术手法实际上是所谓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剪纸艺术的影像造型的特性渗透于皮影艺术中并使它更为丰富多彩。
皮影假借剪纸两度空间的造型特点并夸张其影像造型轮廓,成为我国独特文化特征的典范。
皮影的造型随历史的发展不断完善,到清代时民间皮影造型已具有很强的装饰特点和很高的戏剧化程度。
因此,综上所述,民间皮影的造型特点有以下几点;(一)造型平面化(因它假借剪纸的两度空间的造型特点,所以不能塑造三维空间的皮影造型,因此只能平面化)(二)造型艺术化(由于它是采取抽象与写实相结合的手法进行设计,皮影人物的装束造型与面部神韵形象生动,夸张幽默,浪漫诙谐,用线条镂空法进行造型刻画,用色简单及简洁,主要采用平涂着色法而颜色则主要采用红,黄,青,绿,黑五中颜色)(三)造型卡通化(我国皮影本身体现能动性,被公认为是“卡通艺术的鼻祖”和“电影的先驱”。
承袭传统 以影酬神——浅析岫岩皮影的现状及其仪式音乐功能

85学术探赜引言岫岩皮影是笔者从2011年便开始关注的古老艺术形式,经过多次田野考察,笔者发现,岫岩皮影包含了多种学术价值。
首先,岫岩皮影蕴含着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
岫岩皮影仪式与当地的民间信仰有着密切的关系。
岫岩当地民众对皮影的还愿酬神“功用”深信不疑,并且十分重视“唱影还愿”这种民俗活动。
这一民俗得以长久流播与岫岩地区四面环山交通封闭的地理文化环境紧密相连;其次,岫岩皮影音乐色彩较为丰富。
并且在表演形式上保留了传统戏曲“男唱女腔”的特点,并且流传过程中不仅保留了滦州东路影的表演、演唱特点,而且还融入了很多东北音乐特色;最后,岫岩皮影戏仪式至今在民间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影戏班每到秋收之后都会开始应邀到各家“演影酬神”,这在民俗逐渐被淡忘的今天是十分难得的。
1.山峰顶立、状如翠屏的岫岩地理地貌岫岩古称“大宁镇”,位于现今辽宁省南部地区。
东邻凤城,西与营口、盖州接壤,南连东沟、庄河,北与海城、辽阳两市相望,地处辽东半岛腹地的丘陵地带。
据《岫岩县志》记载:“1191年(金明昌二年)辽东刑狱王寂巡按各部至大宁镇境内,见这里大山‘连绵不绝,数峰侧立,状如翠屏,秀色可掬’,而誉名‘竞秀岩’。
1193年(明昌四年)升大宁镇为县时,遂以‘秀岩’命名,意为山多秀丽。
明代据境内峰峦重迭的自然地理特征,“秀”字改为同音字“岫”,其名沿用至今。
”① 刘玥彤内容提要皮影是我国一种古老的民间戏剧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在我国河北、甘肃、陕西、辽宁的许多地区均有流传,不同地区的皮影都各具特色,形成了“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一个“皮影大家族”。
岫岩皮影就是这一影族中的一个鲜活亮丽的分支。
2008年,岫岩皮影被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12年又被联合国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岫岩皮影的影人头茬形象鲜明生动,雕刻精美;表演形式简便,乡音浓郁,影技纯熟,影剧多达百种;唱腔、伴奏音乐丰富,曲牌多彩,不拘一格;音乐与仪式结合紧密,演唱风格仍沿袭我国传统戏剧的表演方式,程式性强,唱腔、板式自然纯朴,音乐弦挂自成体系,有“七字句”、“三赶七”等十余种唱腔曲牌,男唱女声,现有吕正业、卢恩华、刘全兴等一批皮影优秀传人,具有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和较高的艺术研究价值。
皮影戏观后感6篇600字

皮影戏观后感6篇600字晚上,爸爸妈妈带着我和姐姐一同去看电影,在半路上我问妈妈:“皮影是什么样子的呢?”妈妈说:“你去了就会知道。
”于是我们继续往前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皮影戏观后感,希望你喜欢。
皮影戏观后感1今天,学校请来了黄花甸吕家班的老师来给我们讲皮影戏的由来,皮影戏它是由驴皮制作的,并且还得是三年以下的驴皮,因为驴皮它制作出来的皮影是透明的,上色也十分好上。
皮影戏是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通常,常见的刻法有两种,第一种是根刀,另一种是拉刀。
岫岩皮影戏已经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皮影戏的特点是南唱女腔,分别分为大噪和小噪。
皮影戏开始了!画面上,缓缓慢慢的出现了金斧头三个字,金斧头的主人公是王小二,王小二上山砍柴的时候不小心把斧头掉进河里,这时,有一位老爷爷从天上来了。
说:“孩子,你为什么哭?”王小二哭泣的说:“我的斧头掉河里了!”老爷爷说:“那我帮你拿上来吧。
”王小二又说:“爷爷你不能下去,水很深,两旁的山又这作文https:///么高,你不能去,我宁愿被东家打死也不让你去!”老爷爷又说:“好孩子,好孩子,孩子,你看哪里有一只兔子。
”就在这时,老爷爷下去拿上来了一把银斧头,老爷爷给王小二,他没要并且说:“这不是我的,我不能要。
”老爷爷又变成一把金斧头,给他他还是没要。
老爷爷没有办法只好让河里的青蛙把之前的斧头捞出来。
老爷爷走之前说了一句话:“孩子你一定会幸福的!”东家知道了这件事,第二天也用同样的办法来骗老爷爷,骗到了金、银两把斧头,老爷爷走之前说:“一定要拿好!”东家正在琢磨再怎么骗老爷爷的时候,两把斧头突然飞了起来,东家在追斧头的时候,掉河里淹死了。
皮影戏观后感2农历大年初四,我去2113玉渊潭坎皮影戏,是一个叫5261龙在天袖珍人皮影艺术4102团演出的,而且是免费的1653,很受人关注,自然,去看他们表演皮影戏的人也很多,我刚踏进们,已经挤满了人,这些表演者也开始表演了。
他们表演的皮影戏的名字叫《鹤与龟》。
岫岩皮影戏仪式展演探析——以岫岩清凉山前边村的一场“还愿影”为例

作者: 刘玥彤
作者机构: 沈阳音乐学院
出版物刊名: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页码: 52-56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3期
主题词: 皮影戏;仪式展演;清凉山;岫岩;“影子”;戏剧艺术;科学原理;故事情节
摘要:引言“皮影”是广泛流传在我国北方及南方部分地区的一种古老的戏剧艺术。
它是利用“光”和“影子”的自然科学原理,通过光线照射下影子的活动来表演故事情节。
皮影集文学、音乐、表演、绘画、雕刻等多种艺术形式为一体,又有“影戏”、“皮影戏”、“驴皮影”、“灯影戏”和“傀儡戏”等称谓。
皮影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上至统治阶级安上治民、政通人和,下至普通百姓消灾祛祸、答谢神灵以及教化娱人等,受到各阶层人士的喜爱。
时至今日,皮彤仍在许多地区的民众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皮影戏的传承和发展

皮影戏的传承和发展1. 介绍皮影戏的起源和历史背景皮影戏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形式之一,起源于古代的影戏。
据史书记载,皮影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
它以皮影做人物形象,通过灯光的照射,将人物的影子投射在幕布上,再配以音乐和对白,形成一种独特的戏剧表演形式。
2. 说明皮影戏的特点和表演方式皮影戏的特点之一是它的表演形式具有一定的象征性,通过简单的影子形象,能够表达深刻的情感和思想。
其次,皮影戏的表演方式多样,既可以进行单人表演,也可以进行团体表演,还可以结合其他舞台艺术形式,如歌唱、舞蹈等。
3. 分析皮影戏的传承现状和问题目前,皮影戏的传承面临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传统艺术的需求减少,导致皮影戏的观众群体逐渐减少。
其次,传承人的培养和传承机制的缺失也是一个问题,许多年轻人对皮影戏缺乏兴趣,传统技艺面临断代的风险。
4. 提出皮影戏传承和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为了保护和传承皮影戏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和建议。
首先,加强对皮影戏的宣传和推广,通过举办展览、演出等活动,提高大众对皮影戏的认知和兴趣。
其次,加强对传承人的培养,建立相关的培训机构和课程,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到皮影戏的学习和传承中来。
此外,政府和社会各界应提供更多的支持和资助,为皮影戏的传承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5. 展望皮影戏的未来发展尽管皮影戏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皮影戏的传承和发展将会取得更好的成果。
未来,我们可以期待更多的创新和突破,将传统的皮影戏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创造出更多具有时代特色的作品。
同时,我们也希望能够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皮影戏的行列中来,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结:皮影戏作为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表演形式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然而,由于现代社会的变迁和观众需求的改变,皮影戏的传承和发展面临一些挑战。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需要加强对皮影戏的宣传和推广,培养更多的传承人,提供更多的支持和资助。
深入民众生活的岫岩皮影--浅议岫岩皮影的演出特色

深入民众生活的岫岩皮影--浅议岫岩皮影的演出特色
刘仁智
【期刊名称】《艺术科技》
【年(卷),期】2014(0)5
【摘要】岫岩皮影戏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它与满族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民间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在岫岩的很多地区至今还开展着皮影表演活动,并保留了许多原生态的表演程序。
本文通过笔者亲历三次较有特色的皮影表演活动,能够让人深刻感受到岫岩皮影的演出特色,那就是与当地民众风俗习惯紧密相连;符合民众需求;与时俱进,注重保护传承。
【总页数】1页(P190-190)
【作者】刘仁智
【作者单位】鞍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辽宁鞍山 11400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东北满族地区皮影戏的个案考察——岫岩皮影戏研究 [J], 张冬菜;
2.岫岩皮影戏仪式展演探析——以岫岩清凉山前边村的一场“还愿影”为例 [J], 刘玥彤
3.浅析岫岩皮影戏文化特色 [J], 施启龙
4.东北满族地区皮影戏的个案考察——岫岩皮影戏研究 [J], 张冬菜
5.非遗创新的地方实践与理论思考:以岫岩皮影戏为例 [J], 吴凤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非遗创新的地方实践与理论思考以岫岩皮影戏为例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专题非遗创新的地方实践与理论思考:以岫岩皮影戏为例**[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问题是学界当前关注的一个热点,也是各地非遗实践活动的一个重点。
其中,传承与创新的矛盾问题一直困扰着学界和实践者,已成为我国非遗保护领域面对的两大主要挑战之一。
在学界关于这一问题的宏观讨论基础上,以岫岩皮影戏为个案,从其历史变迁和现实困境出发,我们可以来认识它的创新实践,探讨非遗创新的内在动因、实践主体以及创新与传承的相互关系等问题。
通过地方性的经验和思考,在实践和学术层面,对当前“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文化建设方针指导下的非遗创新有所贡献。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传承;创新;岫岩皮影戏[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214(2020)05-0112-08一、引言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的创新问题是学界当前关注的一个热点,也是各地非遗实践活动的一个重点。
无论是在研究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人们对于非遗的认识都基于这样一个共识,即非遗作为世代相传的文化传统,在各社区和群体适应周围环境以及与自然和历史的互动中,不断被再创造①。
其中,“世代相传”体现了非遗的传承性,“不断被再创造”则体现了非遗的创新性。
因此,非遗的保护传承中必然包含着非遗的创新,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
然而,传承与创新哪一个更重要?非遗的原(本)真性如何在创新中得到保持?创新的主体应该以谁为主等等一系列问题却在研究者和实践者中远未达成共识。
有学者认为,非遗传承与创新之间的矛盾,已成为我国非遗保护领域面对的两大主要挑战之一。
②对于非遗的创新,很多学者都持一种审慎的态度,认为在保护与传承非遗的过程中,究竟是否需要创新,这一问题不能笼统地来回答。
例如,苑利从传承人的角度出发认为,传承人的本职工作[作者简介]吴凤玲,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所副研究员。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A类项目“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18MZSCXA001)和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和创新转化研究”(项目编号]9AM20⑸的阶段性成果”*本研究的田野调査得到了岫岩皮影传承人群体的各位艺人的无私帮助,本文的写作得到了高丙中教授和刘正爱研究员的宝贵建议,在此特致谢意。
皮影戏的观后感范文

皮影戏的观后感范文导语: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
下面是为您准备的皮影戏的,供您参阅。
农历大年初四,我去玉渊潭坎皮影戏,是一个叫龙在天袖珍人皮影艺术团演出的,而且是的,很受人关注,自然,去看他们表演皮影戏的人也很多,我刚踏进们,已经挤满了人,这些表演者也开始表演了。
他们表演的皮影戏的名字叫《鹤与龟》。
《鹤与龟》讲述了仙鹤与乌龟争斗的故事。
仙鹤凭借其尖刀利嘴想制服乌龟,是你来往斗得难解难分。
最后,自持强大的仙鹤终被龟咬死。
表演结束了,这些演员站在了皮影剧目前面,我当时很惊讶,这些表演者的个子怎么这样矮?大家和我的想法很相似,于是,众人都发出一声惊叹,经主持人介绍,我们才知道,他们是这样一个特殊群体,他们都已成年,却仍然是儿童的身高和声音;虽然身体先天发育不足,身体无法正常成长,可心智和常人无异。
因为这样特殊的身份,让他们在生活中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
但他们和普通人一样,希望融入社会,对生活充满热情和梦想。
袖珍人特殊的身高和童音优势,让他们成了儿童皮影的最佳表现者。
介绍之后,响起了阵阵掌声,人们都为他们而自豪,为他们而感动,多么顽强的群体!我陷入了沉思。
这些表演者的年龄在22岁左右,身高是孩子般的身高,声音是童声,这些人是在社会上被人遗忘的人,而且在社会上很难生存,在这种困难和挫折的环境下,他们总是以乐观的心态去面对,以轻松的心情去面对,这股劲是我们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是要学习的,他们心中总是闪过这样一个念头:坚持!坚持!再坚持!所以他们成立了龙在天袖珍人皮影艺术团,有了充满光辉的今天!我感动,我自豪。
我被他们深深地震撼了,他们的身影让我永不忘却,他们的精神永刻我心中!今天,学校请来了黄花甸吕家班的老师来给我们讲皮影戏的由来,皮影戏它是由驴皮制作的,并且还得是三年以下的驴皮,因为驴皮它制作出来的皮影是透明的,上色也十分好上。
皮影戏是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通常,常见的刻法有两种,第一种是根刀,另一种是拉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 , 包 括 用 料 中 的色 彩 等 等 因素 的 影 响 , 对 于 一 个 皮 影
的 保 存 期 限 和 保 存 过 程 也 提 出 了 较 高 的 要 求 。 虽 然 困
( 4) 、 政府大力地财政支持 , 演 出部 门地 积极 配 合 ,
为 其创 造 更 多 的演 出机 会 ,使 岫 岩皮 影 被 广 大人 民群 众 所 熟 知 了解 。
皮 影 艺 术 是 祖 辈 给 我 们 留 下 的 一 门 极 具 地 方 特
色 ,彰 显 地 方 文 化 的 艺 术 形 式 。 它 具 有 丰 富 的 生 活 气 息 。 在 网络 时 代 发 达 的今 天 , 许 多 人 会 在 厌 倦 快 节 奏 的 现 代 生 活 的 同 时 而 去 选 择 一 些 古 老 的 民 间 艺 术 。 因 为
岫岩皮影戏最具地方特色和艺术价值 , 在 当 地 的 发
展 和 影 响 也 最 为 广 泛 。 最 初 的 皮 影 戏 要 追 溯 到 两 千 年 前的西汉时期 , 它 起源 于 陕西 省 , 到 了唐 宋 时 期 渐 渐 成 熟起来 , 到 了 明 朝 后期 至清 朝 初 中期 , 随 着 满 族 文 化 逐 渐地渗透进来 , 皮 影 戏 的 发展 也 达 到 了一 个 高峰 。 岫 岩 的 皮 影 戏 就 是 这 个 时 期 传入 的 ,距 今 已有 5 0 0多 年 的 历 史 了。 我 国 的 皮 影 戏 种 类 繁 多 , 地 域 l 生极 强 , 初 步 统
契机 , 让 皮 影 戏 与 古城 开发 结合 起 来 , 使 其成 为鞍 山旅
游城 市 的又 一 张 名 片 。
饭 后 到 广 场 看 戏 那 么 简 单 了 。 皮 影 戏 这 门 艺 术 形 式 在
人 们 生 活 中 的 地 位 已 经 变 得 轻 如 鸿 毛 。 怎 样 才 能 让 岫 岩 皮 影 戏 这 门艺 术 形 式 继 续 发 展 ,重 新 回 到 人 们 的生 活 当中, 乃 至登 上 国 内外 的表 演 舞 台 呢? 想 要 寻 求发 展 就 必 须 做 出 改 变 。 要打 破 传 统 的束
的影 响在 全 国 的影 响 越 来 越 大 ,岫岩 皮 影 戏 的知 名 度
也 得 到 了一 定 程 度 的 提 高 。 在取 得 一 定 成 绩 的 同 时 , 我
誊蠢
承和发展性 , 同 时也 具 有 满汉 文化 的完 美 兼 容 。 虽 然 近 些 年 在 国 家 和 地 方 政 府 的 大 力 倡 导 和 支 持 下 , 岫 岩 的 皮 影 戏 艺 术 得 到 了 一 定 程 度 的 发 展 ,但 x - , j - 于 一 种 地 方 曲 艺 艺 术 的 发 展 和 传 承 还 是 远 远 不 够 的 。 随 着 现 今 电
北 省 云 梦 皮 影 艺 术 团 和 山 东 省泰 安 市 范 正 安 皮 影 工 作
室获 得 国家 文 化 部 颁 布 的 首届 文化 遗 产 日奖 。这 些 都 是 皮 影 艺 术 得 以 发 展 的 动 力 所 在 ,也 是 对 广 大 皮 影 艺 人 们 努 力 奋 斗 和 所 付 出 的 艰 辛 的一 种 回报 。 近 几年 , 在 国 家 和 省 市 政 府 的 高 度 关注 下 , 现 在
型 的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的 发 展 与 保 护 , 需 要 多 方 面 的 力
个小小 的皮影在色彩 、 造型、 表情 、 服 装 等 等 方 面 都 极
具特 点 , 而且制作过程极其复杂 , 难 度 极 大 。 通 常 要 经 过 十 几 道 复 杂 的 工序 。 数 个 星 期 的时 间 , 而 且还 要 在 没 有 一 点 闪 失 的 情 况 下 才 能 完 成 。 同 时 , 由 于 是 人 工 制
能够达到 8 0多 名 , 3 0余 箱 影 。但 到 了 2 0 0 4年 底 , 岫 岩
的 广 大 爱 好 者 们 集 思 广 益 ,提 出许 多 有 利 于 其 发 展 的 建
议 和 意 见 。 我 觉 得 这 其 中有 这 样 几 点 是 值 得 参 考 的 :
( 1) 、 在 鞍 山建 立 全 国 首个 流动 皮 影 展 演 馆 。 ( 2) 、 与手 工艺 工 厂 联 合 开 发 精 美 的 皮 影 纪念 品 。
量 来 维 系 , 皮 影 艺 人 们 对 于 皮 影 艺 术 的 热 爱 和 投 入 式 值得大家肯定的 , 同时 , 国 家 和政 府 部 门更 要 提 高 重视 程度 , 加大扶持 力度 , 多方努力 , 使 这 一 民 间 艺 术 形 式 得 到 良好 健 康 的 发 展 与 推 广 。
已得 到 更 好 的推 广 。 ( 3) 、 鞍 山是 全 国 旅 游 城 市 之 一 , 借 助 这 个 良 好 的
只剩下 2 1名 艺 人 , 6箱 影 , 皮 影 艺 人 年 龄 大 部 分 还 都 在 6 0岁 以 上 , 一个 极具地 方文化特 色的 、 兼 容 着 满 汉 文 化 的 地 方 曲种 正 处 于 濒 危 状 态 。 目前 , 由于 娱 乐方 式 种 类 繁 多 , 人 们 已 经 不 局 限 于
的 岫岩 皮 影 戏 已经 和 鞍 山 的 千 山旅 游 区 、 汤 岗子温 泉 、
岫玉 一 起 逐 步 发 展 , 尤其 值 得 一 提 的是皮 影 戏 达 十 余 种 。 而 岫 岩 皮 影 戏 与
其 他 地 区 皮 影 戏 的最 大 不 同 就 是 其 对 于 满 族 文 化 的传
方 特 色 的 曲艺 形 式— — 岫岩 皮 影 戏 也 随之 逐 步 发 展 。
鞍 山师 范学 院音 乐学 院
难重重 , 但 皮 影 艺 人们 经 过 多年 的 坚持 不懈 的 努 力 , 使
得 皮 影 艺 术 继 续 存 留 ,并 且得 到 了 国家 和 政 府 的高 度 重 视 , 为 其 以 后 的 发 展 和 繁 荣 提 供 了 有 力 的 保 障 。 在 2 0 0 6年 5月 2 0日 , 经 国务 院批 准 , 皮 影 戏 被 列 入 第 一 批 国 家级 非物 质 文 化 遗 产 名录 。 2 0 0 7年 6月 8日 , 湖
浅析 岫 岩皮影 戏 文化 特 色
施启 龙
岫 岩 隶 属 于 鞍 山市 , 盛 产 玉 石 。当 地 居 民 大 都 从 事 玉石开采 , 慢 慢 将 该地 发展 成 玉 石 制作 、 生 产 加 工 一 体 的 全 国 著 名 的 玉 石 集 散 中心 。 随 着经 济 的发 展 , 极 具 地
们 也 要 正 视 其 现 今 所 面 临 的现 状 ,为 了最 大 限 度 地 扶
持 这 个 地 方 曲艺 形 式 ,鞍 山 市 千 山 区文 化 馆 的几 位 艺
人 , 努 力排 演 新 剧 目 , 积 极 参 与各 类 文 艺 演 出 活 动 , 使
其影 响力 进 一 步 得 到 展 现 。 在 探讨 如 何 使 岫岩 皮 影 戏 健 康 发 展 的 这 一 问题 上 , 所 有皮 影 艺人 和 热 爱皮 影 艺术
缚与局限性 , 积 极创新 , 同 时 还 要 继 承 其 精 髓 所 在 。 皮
影艺 术之所 以能在 3 0 0多年 的 时 间 里 存 活 并 发 展 , 是 有其一定理由的。 演 出 用 的皮 影在 制作 上 细 致 入 微 , 每
这 些 才 是 我 们 民族所 独 有 的 。对 于 岫 岩 皮 影 戏 这 一 典
影 电视 、 网 络 文 化 的 大 力 发展 , 皮 影 戏 的市 场 已经 大 不
如从前 , 观 众人 数 大 大减 少 , 市 场 效 应 慢 慢 地 呈 现 下 滑 趋 势 。 岫 岩 皮 影 戏 的 曲 目现 仅 存 百 部 传 统 剧 目 , 2 0余 部 现 代 剧 目。 而 且 近 几 年 对 于 新 曲 目的 创 作 又 是 少 之 又少 了。 在 岫 岩 皮 影 戏最 为繁 荣 昌 盛 的 时期 , 从 艺 人 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