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采血管常见问题的处理

合集下载

真空采血管常见问题汇总

真空采血管常见问题汇总

真空采血管常见问题汇总1、溶血: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逸出称红细胞溶解,简称溶血。

主要表现:血清出现红色。

原因:机械性强力振荡、突然低温冷冻(-20℃~-25℃)或者突然化冻、过酸或者过碱,以及酒精、乙醚、皂碱、胆碱盐等均可引起溶血。

具体变现为:1.标本采集不足量,管内剩余真空的存在造成红细胞破裂,80以上是受外力的影响。

2.采血量不足,负压过大;3.如果用碘伏消毒,在碘伏未干的情况下就进行穿刺,标本可能会发生溶血;4.添加剂的影响;5.血糖管(血细胞会不断吸收糖分,为保障效果需添加氟化钠,可抑制葡萄糖分解,导致溶血,但不影响效果)。

2、挂壁:无添加剂(普通管)、分离胶+促凝剂、促凝剂管内壁进行硅化处理,避免血细胞附壁,防止离心时细胞破碎,释放细胞内物质到细胞外,影响试验结果。

挂壁主要原因就是硅化不好(硅油质量、硅油型号等)。

3、纤维蛋白丝:主要存在于分离胶产品主要原因:1.血液没有完全凝固,采血后将标本放置30分钟再离心2.促凝剂不足,时间短。

建议按标注颠倒混匀5-6次。

3.血栓患者含抗凝药物。

血浆里有FIB,血清里没有,容易造成堵针.4.离心力不够,离心时间过短。

离心3500 rpm ~4500rpm,时间不少于5分钟。

4、分离胶翻转不良分离胶在正常情况下规定时间离心分离胶没有完全返转,不能够将血清和血块分离。

注释:分离胶的易反转性和稳定性是其质量的主要评估指标,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建议最佳储存条件(18-25℃)混匀(及时充分混匀, 6-8 次)血液凝固时间(推荐最少15 分钟–30分钟)离心力及离心时间(推荐离心转速在3000-3500转,离心时间在5-10分钟.)。

真空负压静脉采血护理问题分析及防范对策

真空负压静脉采血护理问题分析及防范对策

真空负压静脉采血护理问题分析及防范对策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设备的升级换代,如今在医院就诊时,患者更多地选择了真空负压静脉采血。

这种采血方式能够更快捷地采集到血液样本,减少患者的疼痛感,提高采血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但真空负压静脉采血也有其特殊之处,一旦操作不当,可能会引起一系列采血并发症,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和安全风险。

本文主要对真空负压静脉采血的护理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以期提高全员的采血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一、真空负压静脉采血的操作流程(1)准备工作检查所用采血设备是否完好无损,如管路是否通畅,真空桶是否密封良好,针头是否封套完好等。

同时检查采血部位是否适合采血,是否有血管疾病等因素影响采血。

患者在采血前需要清空膀胱和肠道,保持身体放松和舒适状态。

(2)消毒在采血部位进行消毒,避免交叉感染和病原菌传播。

消毒时要选择适当的消毒剂,按规定时间和方法进行消毒、处理。

(3)穿刺选择适当的静脉采血针,注意采血针的长度、针头尺寸和采血野,以及针头方向的选择。

在穿刺时要选择适当的角度、深度和速度,避免穿透动脉或刺破静脉周围组织。

在针头插入静脉后,要固定针头,检查静脉内是否有血液回流。

(4)连接采血管路插入针头后,要及时连接采血管路,将采血管路连接到真空桶上。

连接好后,必须检查管路是否密封牢固,真空桶是否漏气。

(5)采集血样在以上步骤都完成后,开始采集血样。

此时,不要加压力拍打采血部位,不要移动静脉针,避免引起血液凝固,影响采血。

并且一定要注意患者的情绪和舒适程度,注意控制采血的速度、血量和时间。

(6)停止采血当采集到足够的血样时,应先将真空桶离开杆椅,再施行正压止血,按压静脉穿刺口,避免出血。

1. 感染风险采血时穿刺引起的伤口容易感染,尤其是在消毒不彻底或操作不规范时更容易发生。

为防止可能存在的感染风险,护理人员应积极勤洗手、认真消毒。

如发现采血部位出现红肿、疼痛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告知医生处理,避免产生感染。

真空采血常见问题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真空采血常见问题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真空采血常见问题的原因及应对措施发表时间:2009-12-11T13:57:33.64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第25期供稿作者:朱引秀[导读] 我们在实际操作中发现,只要在操作前准备1支5ml无菌注射器,就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朱引秀(上海市金山区体检中心 201500)【中图分类号】R47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09)25-0121-01【关键词】护理学真空采血问题原因措施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和病人需要的提高,真空静脉采血法与传统采血法相比,以其穿刺成功率较高、无需抽回血、计量准确、标注方便、无菌程度高、对血液成分破坏小、标本运送方便等优点,被临床广泛采用。

在为体检者采集血液标本过程中,我们发现仍存在一些问题,对此我们认真地分析了原因,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从而提高了静脉采血穿刺成功率。

现将1年来我科体检中心就临床应用真空静脉采血法的常见问题总结如下:穿刺成功,但血液流入试管不畅或不流的原因:(1)因试管内强大负压致使采血针头斜面吸附血管壁上;(2)因试管壁有裂隙或试管封闭不严密致使试管内压力不够;(3)一次性针头的皮管有裂隙。

真空采血器是近年来临床常见的采血容器,因其操作简单、洁净安全而普及临床,但在应用过程中,偶然会遇负压不够、血液标本采集不足量的情况,遇有此种情况,临床常采取以下应对措施:(1)更换一根新管,使血液重新流入试管内,将条形码撕下贴在新试管上。

(2)如果没有准备新试管,常需拔针后重新穿刺采血,既浪费材料又增加患者疼痛。

我们在实际操作中发现,只要在操作前准备1支5ml无菌注射器,就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方法:如负压不够,打开无菌注射器,根据缺血量从真空采血器内抽取同量的空气,即可使血液顺利吸入真空采血器。

此法简单易行,不增加患者痛苦,又可节省真空采血器。

(3)体检中心是一个直接对外服务的窗口,每位护理工作者都应树立现代护理观,了解人们对健康的需求,明确自己的职责,在确保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充分认识到健康教育是体检中心做好“体检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

负压真空采血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负压真空采血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负压真空采血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有些患者由于血管条件差或因长期化疗以及频繁穿刺,使血管硬化、管壁变薄或发生静脉炎等,给静脉穿刺带来一定的难度,有时好不容易找到血管,因一次性真空采血管漏气或负压不够,血液无法顺利进入采血管,只能重新静脉穿刺,增加患者痛苦。

现将采血中遇到问题的处理方法介绍如下:问题 1. 一次性采血器使用时的常见问题为试管内负压太小(有时甚至为正压),抽不出血,操作者不知其情,误以为针头未在血管内,反复进行穿刺,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也耽误了操作时间。

2 处理方法解决试管内负压过低的方法有如下两种。

方法一:采血之前,准备一具5ml一次性注射器,采血时,若进针后已有回血,将连接试管的针头插入试管后,无血液流入试管,检查确定无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壁或针头滑出血管外等。

应考虑为试管内负压太小,不能将血液吸入试管。

处理:不需拔出针头,用注射器经绝缘皮塞抽出试管内空气,血液即可流入试管,并根据抽血量确定抽取试管内空气的量。

当血液到达所需刻度时,拔出注射器即可。

方法二:采血之前,准备几根备用试管,采血过程中,发现试管内负压不足,更换试管,并注意采血结束后立即填好标签,做好三查七对。

若采血过程中,发现针头插入试管后,血液往血管内回,应立即用血管钳夹紧采血针之硅胶管,以防空气进入血管引起空气栓塞,再用注射器抽试管内空气。

这时,抽取空气的量要比采血量多一些。

问题2.采血针的软管内有残留血液使用采血针时,采血针的软管内有残留血液。

在采血前应事先考虑到软管内的残余血量带来的误差,操作过程中可先在真空管内采集需血量减去0.5ml的血液,再折叠采血针的软管,松开止血带,拔出针头,松开软管,使采血针软管内的血液流入真空管内则可获得所需血量。

例如,急查生化一般需血量是3ml,抽2.5ml血即可拔针,将采血针提起,使软管内血液流入真空管。

这样,既保证了采血量的准确,又避免了采血针内残余血液造成污染。

真空采血管负压足够而血液流出缓慢有的患者血管干瘪,弹性差,血液回流较慢,止血带以下部分血液压力小。

真空采血管在临床使用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

真空采血管在临床使用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
注 意 , 不 能 自动 控 制 , 要 人 为 控 制 。 注 : 完 血 后 可 轻 微 如 则 采
() 生溶血 : 原 因 : 些病人 的红细 胞脆性增 加 , 1发 ① 有 而
真 空 管 的 负 压 相 对 较 大 ; 液 流 入 管 底 速 度 快 , 细 胞 相 互 血 红 撞 击 可 致 破 裂 。② 措施 : 集 血 标 本 时 , 斜 双 向 采 血 针 采 血 采 倾 管 侧 针 头 , 其 靠 近 采 血 管 侧 壁 , 液 沿 管 壁 缓 缓 流 下 , 免 使 血 避 红 细 胞 直 接 撞 击 造 成 破 裂 ; 病 人 松 开 拳 头 , 开 压 脉 带 , 让 松
2 0 ;5 2 : 0 0 41 ( ) 1 1
() 5 穿刺针头脱 出 : ①原 因 : 机械牵拉 所致 , 其是在 多 尤
个 采 血 管 采 血 时 。② 措 施 : 次 采 血 使 用 采 血 管 较 多时 , 重 一 注 有 效 固 定 。可 用 左 手 大拇 指将 真 空 采血 连 接 器部 分 压 在 患 者
() 4 采血 量不 足 : ①原 因 : 采血 管 内负压 不足 或采 血不
畅 。② 措 施 : 注 射器 针头 自 采血 管 胶 塞 处 刺入 , 吸 采 血 管 将 抽 内空 气 使 之 形 成 负 压 至 采 足 血 标 本 ; 有 血 容 量 较 少 时 也 可 原
直接更换采血管 ; 如果 血 量 不 足量 较 少 时 也 可 以 直 接 拔 出 采 血针后让软连接管中的血液缓慢流入真空管中。
性。
用于抽取凝血机 制 ( 凝血 全 套 )量 为 1 m 自动 控 制 , 则 同 , . l 8 否 上处理 。 : 好血后 , 微颠倒 6 7 。 色管帽( 沉管 ) 注 采 轻  ̄ 次 黑 血 : 内含 枸 橼 酸 钠 抗 凝 剂 ( 比 例 与 兰 色 帽 管 的 不 同 )专 用 于 抽 但 , 取血沉标本 , 为 I m , 量 . l 自动 控 制 , 则 同上 12处 理 。 : 6 否 、 注 采

真空采血常见问题及其处理

真空采血常见问题及其处理

真空采血因其操作简便、安全准确、标本不易溶血等多种优点,而在临床上得到广泛使用。

本院自2000年开始使用真空采血器进行血标本采集,在使用过程中也碰到了一些问题,现将这些问题及其解决方法作一分析报告。

1 操作步骤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选择静脉→扎止血带→消毒→撕胶布→取出双头采血针,去掉头端7#针头护帽进行穿刺→胶布固定采血针蝶翼→采血针尾端针头接上真空采血管(不能去掉尾端针头的护帽)→采血→采血完毕松开止血带→分离真空管→拔针。

2 常见问题及处理2.1 穿刺后采血针内无回血,不能确定穿刺是否成功原因:多见于休克,脱水等低血压患者,外周血管塌陷。

处理:此时护士往往认为穿刺未成功而退针盲穿或拔针后重新穿刺,遇此种情况时,有两种方法可判断穿刺是否成功。

(1)用手指轻轻由穿刺静脉上段向下轻轻按摩,以增加穿刺静脉内压力,见回血表示穿刺成功,可连接真空采血管采血。

(2)直接连接真空采血管,如穿刺成功,则采血针内有回血,并能顺利采血(若发生采血不畅,处理方法见2.2)。

若使用上述两种方法仍不见回血,则可判断穿刺未成功,此时,先不拔针,在连接真空管的情况下,从不同角度再行穿刺,这样便于第一时间确认穿刺成功,此种方法特别适用于穿刺比较困难的病人。

2.2 吸血不畅原因:(1)采血针头紧贴管壁;(2)低血压或血黏度高;(3)真空管真空减少或消失。

处理[1]:(1)调整采血针角度,或用手指由穿刺静脉上段向下轻轻按摩,使血管进一步充盈;(2)松开止血带,约5s后重新扎止血带,并指导患者交替松拳,握拳;(3)无效则更换采血管,重新穿刺;(4)真空管真空消失用下述方法可以解决:换备用管操作(此种方法最为简便易行);用5ml注射器连接采血针抽吸血液,然后注入试管(此种方法因使血液两次受挤压,易致溶血);在采血针与试管相连的情况下,用5ml注射器抽吸试管内空气,使试管内压降低,这样一边空气抽出,一边血液吸入,达到所需血量后分离试管。

真空负压采血时的常见问题和防范对策

真空负压采血时的常见问题和防范对策

真空负压采血时的常见问题和防范对策通过对897人次的真空采血总结影响真空采血成功率的常见问题,包括采血对象的血管情况、影响溶血的因素、标本量过多过少的因素、血液凝固的因素、血液污染真空管外因素、皮下血肿等,采取针对性措施,以有效提高真空采血的成功率。

标签:真空采血;常见问题;防范措施目前,真空负压采血系统已普遍应用于临床,血液标本的采集用真空采血系统已成为主流,其使用对提高检验质量、防止生物污染、规范采血技术、提高工作效率等均有好处[1]。

笔者对静脉采血过程中发生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采取了相应的对策,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2013年1月~12月入住我科进行采血的患者897例,其中男527例,女370例,65岁以上老人198例,10岁以下28例。

均采用真空负压采血系统静脉采血,为7号一次性静脉采血针,双向针头,末端有一密封橡皮套,无菌、无毒、无热源、BO灭菌且标有刻度的无菌真空采血管(江西益康医疗机器集团有限公司,规格为0.8×26,深绿色)2 采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2.1溶血静脉穿刺困难,由于患者本身血管弹性差,有效循环血量减少,静脉充盈不良,静脉塌陷,管腔变小,使血液流入负压管内缓慢,造成溶血;或由于采血时间延长,采血量小于试管指定容量,使试管仍残留负压,溶解在血液中的气则溢出,造成红细胞膨胀导致红细胞破裂引起溶血;运输过程中剧烈震荡和颠倒混匀次数过多。

医护人员在为患者采集血样时,将止血带扎的时间过长或扎得过紧。

止血带扎得太紧或太长,都能增加患者血管的压力,当真空采血针头穿破血管时,血液注入真空管的速度会大大叫快,导致红细胞短时间内受到强烈冲击而破裂,或者在注入试管时产生气泡,因此产生溶血。

2.2标本量过多或过少真空管内负压过高或过低甚至无负压,临床中我们会经常碰到明明采血针头已经在血管内且有明显的回血,但是血液无法流入试管内或流入量不足,这是真空负压低或无负压造成的,特别是采集血沉标本时,几乎没有一次能抽够标准的1.6ml,反之标本量过多是因为真空管负压过高血流速度过快,护士来不及分离针头与真空管,造成血液浪费。

应用负压真空采血管采血常见问题及对策

应用负压真空采血管采血常见问题及对策

应用负压真空采血管采血常见问题及对策【摘要】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带动了实验技术的进步。

新的检验项目不断增多,检验自动化的发展对使用负压真空采血的需求增加。

真空采血操作不当会出现溶血,采血量不当等问题。

我们针对真空采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防范措施。

3.1.4抽血速度过快针尖在静脉中探来探去。

3.1.5血液注入容器中时未取下针头,或用力推出产生大量气泡。

3.1.6在有血肿的地方采集血样。

3.1.7采血后真空管平放在治疗盘内,采血管在治疗盘内来回滚动致使血液相撞而引起溶血。

3.1.8抽血消毒时酒精未干就进行抽血。

3.1.9注射器与针头连接不好。

3.1.10 病人自身有溶血性疾病3.1.11 负压管采血时,血液没有沿管壁流下,而是直冲管底,产生大量气泡。

4 防范措施4.1 加强沟通密切联系加强临床与实验室的联系和沟通,及时了解实验室各种检测项目对标本的要求,主动征求实验室对采集的标本反馈意见以便进行改进。

4.2 加强基本功的训练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必须加强操作技能的训练,给患者扎止血带消毒穿刺,选择各种型号的真空管熟悉各种类型真空管的颜色标识,注意事项采血要求。

4.3 技术问题4.3.1 合理安排多管采血的顺序,一定要快并且有条不紊,选择顺序原则应为先注入含抗凝剂的试管,然后注入无抗凝剂的试管,不同的试管以管帽颜色来区别,每种专用试管都标有所需血量或刻度标记。

4.3.2 为减少患者静脉穿刺的次数,减轻患者痛苦,合理安排采集血液的时间,尽量缩短血液待检时间。

4.3.3 掌握血液注入真空管时的技巧,血液要沿试管壁慢慢注入使血液尽快与抗凝剂混合,避免剧烈的混匀使细胞受到过分撞击而破裂溶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真空采血管常见问题的处理
2008-11-21 19:05
推荐真空采血管由于其操作简便、干净安全、准确可靠,正为各医院普遍应用。

但在临床使用过程中,时有各种问题发生,影响了标本的顺利采集。

1溶血
1.1原因:真空管的负压相对较大,采血初始,血液流入管底速度快,红细胞相互撞击可致破裂,临床偶见溶血。

1.2措施:采集血标本时,倾斜双向采血针采血管侧针头,使其靠近采血管侧壁,血液沿管壁缓缓流下,避免红细胞直接撞击造成破裂。

2漏血
2.1原因:双向采血针采血管端乳胶护套松动或针头刺出乳胶护套,至使双向采血针密封不严。

静脉穿刺时,血液沿双向采血针采血管端漏出。

2.2措施:采血前检查并安紧乳胶护套,遇有针头刺出则重新套好针头,以保持其密闭性。

3血液流入不畅
3.1原因:穿刺针头贴于血管壁或采血管内无负压。

3.2措施:在保证静脉穿刺成功的前提下,调节针头方向至血液流入采血管,若无效则更换采血管。

4采血量不足
4.1原因:采血管内负压不足
4.2措施:将注射器针头自采血管胶塞处刺入,抽吸采血管内空气使之形成负压至采足血标本。

原有血容量较少时也可直接更换采血管。

5穿刺针头脱出
5.1原因:机械牵拉所致,尤其是在多个采血管采血时。

5.2措施:一次采血使用采血管较多时,注重有效固定;更换采血管时,动作幅度要小,以防针头脱出增加病人痛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