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采血管的正确使用
真空采血管正确的抽血顺序

真空采血管正确的抽血顺序
检验科冯衍红
现在我院基本上普及了方便安全的真空采血管,取代了以前的注射器采血,但却并非每个人都清楚正确的采血顺序。
根据卫生行业标准WS/T225-2002《临床化学检验血液标本的收集与处理》中规定
如果一次采血要采取几个标本时,应推荐以下顺序采血:
a、血培养管;
b、无添加剂管;
c、凝血试验管;
d、有添加剂的管(不同添加剂管按以下顺序采血:1、枸橼酸盐管;2、肝素管;3、EDTA管;4、草酸盐/氟化物管)。
2003 美国(CLSI)标准
第一:血培养管
第二:血凝管
第三:血清管
第四:肝素管
第五:EDTA
第六:糖酵解抑制剂
这里有几个原则要注意:
1应该是无菌要求优先考虑,所以血培养采血应该最先采。
因为血培养标本的采集要求严格无菌,并且注意避免外界因素的污染,而各种真空采血管并不是严格无菌的,如果先将血液采集到真空采血管中,针头存在被污染的风险,再采集血培养的标本时就可能将标本污染,从而影响血培养结果。
2有添加剂的不能污染无添加剂的,所以无添加剂的红头管排在其他含添加剂的管子前面。
3含添加剂的也要区分,添加剂成分对其他试验影响大的排在后面,其顺序为不能影响后面的实验,凝血功能检测要求较高,故蓝头管排在前面。
特别强调一点:目前我院未使用红头管(无任何添加剂),各个临床科室领到的橘红色管子,里面添加了促凝剂。
一定要等所有项目采集完毕以后才能使用。
一次性真空采血管使用说明ppt课件

添加剂(抗凝剂)
枸橼酸三钠
只有一种形式,但有不同的浓度. • 0.105 mol/L (约为 3.1% 浓度)
新的塑料枸橼酸钠试管使用0.109 mol/L (约为 3.2%)
• 0.129 mol/L (约为3.8% concentration)
NCCLS推荐使用低浓度的抗凝剂(0.105 – 0.109 mol/L) 抗凝剂与血液的比例是1︰9
真空采血产品 基础知识培训
• 2010Βιβλιοθήκη 7•真空采血管历史
40年代 真空采血管
70年代 分离胶
80年代 安全头盖
真空采血 专业设计并应用于静脉血液
标本采集的完整系统
注射器
专业设计并应用于对生物体进 行药物注射的工具
弹性胶套
颜色标记
准确添加剂含量
采血专用针头
持针器
封闭系统
真空度控制采血量
严格遵循质量标准
添加剂 (抗凝剂)
EDTA (乙二胺四乙酸)
通过与血中钙离子形成螯合物,从而阻止血液凝固
常用类型:
K2EDTA: EDTA二钾
塑料试管以喷雾状态抗凝. ICSH推荐. 需充分混匀
K3EDTA: EDTA三钾(玻璃试管以液体状态抗凝)
可能因‘采血量不足’液体抗凝剂对标本有稀释作用,从而导 致错误的实验结果
喷涂效果不明显,应需外力 使标本和添加剂混合,易导
致红细胞破裂
较严重 无
有,但是在有标本的情况下 模糊
严重
应需外力使EDTA晶体溶于血 液,会导致血细胞破裂使检
验结果失真
➢ 注意:抗凝剂与血液的比例 为1︰4
添加剂(分离胶)
SST 和PST 分离胶试管
化学惰性物,触变*聚酯或丙稀酸具 有一定密度的媒介物存在于血浆/
采血管的正确采血顺序

真空采血管是近几年应用于临床的检验采血新产品,其操作简便、干净安全、抗凝剂比例准确可靠,正为各医院普遍应用;关于采血管的采血顺序大到全国重点医院,小到城镇民营体检中心,甚至在省级医院的某病房,都存在采血顺序不正确,那些小的医疗机构就更难以规范了,有的医疗单位就因为这“小事情”而引发了不少争议;采血管采血顺序不规范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有人做了统计:第一管采集血常规管紫色出现了血小板增高者占%,改为第二管采集,血小板增高者降至%,而且增高者与临床相符,正确采集血液标本是获得准确、可靠的实验结果的前提,也体现医疗机构的规范性,所以有必要“小题大做”,把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搬出来规范各医疗机构;
各种真空采血管头盖的颜色均为国际通用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卫生行业WS/T225-2002标准、和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NCCLSH3-A5标准、推荐多管采血采集顺序:凝血管蓝色→血常规管紫色→血沉褐色→生化管红、黄,需要强调的是:血常规管无论如何都要在第二管采集,是与凝血机制有关,有血液培养时血常规为第三管,因为血培养标本的采集要求严格无菌,所以血培养管采血为第一管,所有采血管采完血后都要轻微颠倒1-7次,不能振摇;
只有真正重视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才能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
一次性使用真空采血管使用说明

一次性使用真空采血管使用说明作者:不详?? 来源:湖北省肿瘤医院检验科?? 发布时间:2006-6-2 20:46:55??点击数:1520?字号选择〖?大?中?小?〗核心提示:1、?采血管的采血量和采血速度的影响因素:?一次性使用真空采血管的采集量在医护人员操作正确的情况下,会随采样地点的海拔高度、大气压、采血针内径以及被采血人的静脉压力及血液粘稠度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对各种型号的采血管来说,采血量大的采血管比采血量少的采血管的采血速度要快,为正常现象。
(一)、使用注意事项1、采血管的采血量和采血速度的影响因素:一次性使用真空采血管的采集量在医护人员操作正确的情况下,会随采样地点的海拔高度、大气压、采血针内径以及被采血人的静脉压力及血液粘稠度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对各种型号的采血管来说,采血量大的采血管比采血量少的采血管的采血速度要快,为正常现象。
2、储存温度:采血管的储存环境温度为4-25℃。
如果储存温度在0℃或低于0℃,可能引起采血管的破裂。
3、使用前注意事项:(1)如采血管内有异物或沉淀物存在,请不要使用;(2)请不要使用超过失效期的采血管;(3)本采血管为一次性使用,用后应放置在专用的处理容器内,待销毁;?(4)医护人员在进行血液采集、血液分析和进行血液传递过程中,应带手套等保护用具,防止血液溅到或泄露到身上,避免血液感染。
4、使用采血管采血时,保持管内液面低于穿刺点,防止血液倒流。
由于有的负压采血管内含有化学添加剂,所以应防止血液可能从采血管中回流,造成病人的不良反映。
为保证血液不产生回流问题,应注意以下几点。
(1)将被采人的手臂向下放置;(2)将采血管带有安全帽的一端,保持在向上的位置;(3)在静脉穿刺时,保证添加剂不与胶塞和采血针的一端接触。
(二)、使用采血管的操作步骤1、根据化验目的,选择合适型号的采血管;2、将双头采血针装到支架上(参考“双头采血针使用说明书”),保证双头采血针与支架连接稳固;3、将被采样人的手臂向下放置,选择静脉穿刺位置,应用止血带,并用合适的消毒方法对静脉穿刺位置进行消毒;4、旋下采血针护套,在保证手臂向下和采血管安全帽一端向上的情况下,进行静脉穿刺;5、将采血管推入支架,使采血针的另一端穿透胶塞的隔膜。
真空采血管使用注意事项

检验前质量保证(真空采血管使用注意事项)护士长对上岗护士的培训:1. 笔:不能用钢笔写真空管上的字,必须用圆珠笔!!(紫头管不太好写)2. 所写的内容:试管上除了写明姓名外,一定要写科室、床号(防止姓名相同)3. 粘贴:双条码的试管,一定要撕下一张贴于申请单上的住院号上方(红头管不太好撕)。
目前,大部分科室都撕下贴上了,但贴的位置不太好。
有个别科室基本上没有撕下贴上。
实行双条码是为了进一步保证在检验时,标本的正确。
4. 放置:采集了血液的标本一定要立放,特别是红头管,以减少挂壁现象。
5. 混匀:试管采集了血标本后,都要及时颠倒混匀(动作轻柔)。
兰头管混匀8次,其他试管混匀5次6. 抽血量:双条码的试管标签上都有多个刻度,除红头管外,其他颜色的试管,在标签上某个刻度处有1个阿拉伯数字,就抽血至此,误差量为±0.5ml。
特别提醒:兰头管的抽血量必须准确!不允许存在任何误差!!红头管的抽血量视检验项目而定,但血量不要少于3ml。
7. 多管抽血的顺序:a) 红头管/黄头管→兰头管/黑头管→绿头管→紫头管→灰头管。
b) 若有血培养,其顺序为 血培养→兰头管/黑头管→红头管/黄头管→绿头管→紫头管→灰头管c) 兰头管一定在第二管d) 急诊生化和急诊电解质请一定用黄头管!其使用方法请参看本月上旬的相关通知8. 采血操作:a) 压脉带捆绑不大于1分钟b) 压脉带捆绑不可过紧c) 一针见血,特别是兰头管d) 不可拍打拟抽血处e) 不能在同侧输液手臂采血!9. 若运送标本的工人对所送标本有疑问,请护士或护士长接待并帮忙解决问题10. 与输血有关的问题:a) 合血:抽紫头管b) 做梅毒抗体和不规则抗体筛查抽红头管3ml(可用3天以内的红头管血标本)c) HIV检测抽绿头管3ml,不送我科,通知医务科的许明敏或王冰送华西附一院。
下班后的中午、晚上及周末、节假日期间,可将标本和申请单放入我科的冰箱内,但我们不负责通知医务科的许明敏或王冰。
真空采血管的使用

真空采血管的使用真空采血管(EDTA 抗凝管) 1. EDTA2NA、EDTA2K、EDTA3K 是作为血常规管的抗凝添加剂种类,此类采血管用于临床血液学检查,并适合各种血液细胞分析。
2. 特点:可以保护血液的细胞成分,不影响血细胞计数及大小,对红细胞形态影响小,并且可以抑制血小板的凝集,使用于一般血液学检验。
3. 添加剂:EDTA2NA、EDTA2K、EDTA3K 4. 概述:以前多用 EDTA2NA 作抗凝添加剂来制备抗凝管,但现在厂家基本已经把这种制备方法淘汰了。
多用 EDTA2K 和 EDTA3K 来作抗凝添加剂制备, EDTA2NA 基本不用。
5. 使用:采血管在采血后立即颠倒混匀 8 次;实验前混匀标本。
真空采血管(枸橼酸钠凝血管) 1. 作血凝试验所需的 PT 管是指 0.109mol/L(32g/L,3.2%)枸橼酸钠缓冲液作为抗凝剂。
按抗凝剂与血样体积比为 1 ∶ 9 设定的真空采血管,它主要用于凝血机制等检查。
2. 特点:不影响凝血因子,对细胞及血小板的影响也极其微小,适用于凝血试验,NCCLS 推荐的血凝测定要求的抗凝剂浓度时 3.2%或 3.8%,相当于 0.109 或 0.129mol/L,抗凝剂与血液的比例是 1 ∶ 9。
3. 添加剂:3.2%枸橼酸钠 4. 使用:采血管在采血后立即颠倒混匀 8 次;实验前混匀标本真空采血管(枸橼酸钠凝血沉管) 1. 该管是指 0.109mol/L(32g/L,3.2%)枸橼酸钠缓冲液作为抗凝剂。
按抗凝剂与血样体积比为 1 ∶ 4 设定的真空采血管,专用于韦氏血沉法进行血细胞沉降速率测定时血样的采集和抗凝。
2. 添加剂:3.2%枸橼酸钠 3. 使用:采血管在采血后立即颠倒混匀 8 次;实验前混匀标本。
真空采血管(普通)特点:普通真空采血管里面是没有任何添加剂的,普通真空采血管的分类只是按照采血量的多少来区分的。
血清分离胶促凝管 1、分离胶促凝管广泛应用于血液化学检查,也用于血液免疫学检查。
bd真空采血管说明书

bd真空采血管说明书
BD真空采血管是一种常用的医疗器材,用于采集、存储和运输血液样本。
以下是BD真空采血管的使用说明书:
1. 采血前准备:请确保采血管和注射器无破损,且在使用前已经经过消毒处理。
检查采血管的标签,确保使用正确类型的采血管采集相应的血液样本。
2. 采血步骤:将采血管放置在正确的位置,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将血液注入采血管中。
确保注射器内无气泡,采血过程中避免血液凝固或产生泡沫。
采血完成后,将采血管轻轻摇晃以确保血液与添加剂混合均匀。
3. 存储和运输:采血管应存放在室温下,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环境。
在运输过程中,请确保采血管不会受到剧烈震动或碰撞。
4. 注意事项:请勿重复使用一次性采血管。
采血管应由专业医护人员操作,避免自行操作导致感染或误差。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任何疑问或需要更多指导,请咨询专业医护人员。
真空采血管采血法标准操作程序

真空采血管采血法标准操作程序【目的】指导正确的真空采血管采血法。
【该SOP变动程序】本标准操作程序的改动,可由任一使用本SOP的工作人员提出,并报请专业组长及科主任签字后生效。
【实验器材】1、一次性真空采血管及采血针。
2、消毒碘伏或75%酒精。
3、其他压脉带、垫枕、消毒棉签、利器盒等。
【操作程序】1、受检者取坐位,前臂水平伸直置于桌面枕垫上,选择容易固定、明显可见的肘前静脉或手背静脉。
2、有碘酊自所选静脉穿刺处从内向、顺时针方向消毒皮肤,待干。
3、在穿刺点上方约6cm处系紧压脉带,嘱受检者紧握拳头,使静脉充盈显露。
4、拔出双向采血针的护套,以左手固定受检者前臂,右手拇指和示指持穿刺针,沿静脉走向使针头与皮肤成30°角,快速刺入皮肤,然后成5°角向前刺破静脉壁进入静脉腔,见回血后将刺塞针端直接刺穿真空采血管盖中央的胶塞中,血液自动流入试管内,如需多管血样将刺塞端拔出,刺入另一真空采血管即可。
5、达到采血量后,松压脉带,嘱受检者松拳,拔除刺塞端的采血管。
将消毒棉签压住穿刺孔,立即拔除穿刺针,嘱受检者继续按压针孔数分钟,将采血针去除放入利器盒。
6、抗凝管需立即轻轻颠倒混匀。
7、如一次采血要求几个标本时,应按以下顺序:血培养管、无抗凝剂管(黄色帽)、凝血象管(蓝色帽)、抗凝剂管(紫色帽、黑色帽)。
8、严格执行“一人一针一管一垫一带”,防止交叉感染,每操作一个患者后用洁肤柔进行手消毒,再操作下一个患者。
【注意事项】1、带乳胶套的刺塞端须从真空采血管的胶塞中心垂直穿刺。
乳胶套能防止拔除采血试管后继续流血污染周围,因此不可取下乳胶套。
2、使用前勿松动一次性真空采血管盖塞,以防采血量不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真空采血管的正确使用
一、临床检验标本采集
1.病人准备
标本采集前病人的状态对检测结果会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各种不同检测项目对标本采集前病人的状态有不同的要求。
如:血脂测定须病人禁食12-14h后采血(否则出现脂血);情绪紧张会使血糖升高;吗啡、可待因可使淀粉酶(AMS)升高;吃香蕉能使尿液5-羟吲哚乙酸升高等。
所以,在病人要做某些化验检查之前,必须嘱咐病人做好相应的准备。
实验室接受标本后的处理应注意以下事项:
(1)时间:实验室接受标本后应尽快予以分类和离心。
①促凝标本采血后5-15min尽早处理;②抗凝标本可采血后立即离心;③非抗凝(无促凝)标本采血30-60min后离心;④抗凝全血标本(测Li、Zn、原卟啉、原孢菌素)可以不离心。
(2)温度:一般标本为室温(最好是22-25ºC)放置;冷藏标本(对温度依赖性分析物)应保持2-8ºC直到温度控制离心。
(3)采血管放置:应管口(盖管塞)向上,保持垂直立位放置。
(4)采血管必须封口:管塞移去后会使血PH改变,影响结果,如可使PH、Ca2+增高,使ACP减低;封口可以减少污染、蒸发、喷溅和溢出等。
二、临床常用检验项目的标本
(一)血常规检验标本
一般用EDTA-2K(EDTA-K2-2H2O)1.5~2.2mg/ml 抗凝(EDTA抗凝管)采血。
采血注意事项为:
1. 采血后立即上下颠倒混匀(5-10次,不可用力震荡);
2. 应按抗凝管刻度准确采血;
3. 采血后应尽快送检(需显微镜观察形态的标本采血后应及时推片固定,因为超过2h WBC 形态会发生改变)。
(二)红细胞沉降率(血沉,ESR)测定标本
静脉采集枸橼酸钠(109mmol/L,即32.06g/L)抗凝血(枸橼酸钠抗凝管采血)。
采血注意事项:
1.采血后立即上下颠倒混合5-10次;
2.准确采血至刻度线(抗凝剂:全血= 1:4);
3.采血后应尽快送检(必须2h内检测)。
(三)凝血检测(PT、APTT 、TT 、FBG 、DD )标本
静脉采集抗凝血(最好真空负压系统采血),抗凝剂用枸橼酸钠(109mmol/L,即32.06g/L,抗凝剂:全血= 1:9 )。
采血注意事项:
1.空腹采静脉血(餐后脂血影响检测结果,使因子Ⅶ活化,导致PT延长);
2.采血时患者应保持平静状态30min以上(剧烈活动可使因
子Ⅷ活化,APTT明显缩短);
3.必须准确采血至刻度线;
4.采血后应立即上下颠倒混匀5-10次,不可有凝块;
5.采血后应尽快送检(必须2h内检测)。
(四)血型与血交叉标本
一般采用EDTA-2K抗凝血。
采血注意事项:
1.最好血型与血交叉各采1管血(要求保留血样);
2.采血量分别为1.0ml和1.0~2.0ml;
3.采血后立即上下颠倒混匀(5~10次)。
三、临床化学检验血标本采集主要注意事项是:
1.多项化学检测一般可采1管血;
2.采血量视检查项目多少不同而异,单管通常为 4.0~5.0ml;
3.如果检测项目不是很多,生化和免疫也可以各采1管血;
4.多项检测同时采血时应按下列顺序采血:①血培养;②无添加剂管;③凝血管;④有添加剂管的顺序为:a橼酸盐管;b 肝素管;cEDTA管;d草酸盐/氟化钠管。
5.不论是抗凝血还是非抗凝血,为了缩短血清或血浆与血细胞的接触时间,以避免由此而影响结果的准确性,血液标本收集后,都必须尽可能早地将血清或血浆从全血中分离出来。
从血液标本采集开始,必须在2h内将全血处理为血清或血浆。
(1)血清(非抗凝血):采血后标本必须颠倒混合5~10 次,22~25ºC(室温)15~30min后可自行(自发)完全凝固,禁用木棍和玻棒等剥离凝块;冷藏标本凝集较慢,加促凝剂时凝集加快。
(2)血浆(抗凝血):应采用抗凝管采血,采血后立即颠倒混合5~10次,采血后数min内可离心分离血浆。
(3)冷藏标本:用于稳定血液中温度依赖性成分的(抑制细胞代谢),标本于2-8ºC冷藏(标本采集后立即置冰屑或冰水混合物中,冷藏必须充分);标本需冷藏的测定项目有:儿茶酚胺、胃泌素、甲旁素、PH/血气、NH3、乳酸、丙酮酸等。
,全血标本一般不冷藏,血钾测定标本冷藏不得>2h。
(4)代谢抑制剂和防腐剂的应用:用于抑制细胞代谢。
血标本中加入氟化钠后,血细胞未分离情况下血标本中Glu,22~25ºC稳定24h,2~8ºC稳定48h;氟化钠不适用于新生儿及儿童的Glu测定(因儿童PCV高,细胞糖酵解难以控制);氟化钠-麝香草酚混合剂不适合酶学检测(因氟化钠-麝香草酚混合剂能抑制酶活性);甲醛—草酸钾抗凝保存剂不适用于血糖测定。
(5)实验室离心标本的准备:不主张用小棍强行剥离凝血块(诱发溶血);必须剥离时应动作轻柔;真空采血管应一直保持封闭垂直位置直到离心取出血清或血浆。
6.关于标本离心(指标本处于离心机里的一段时间)
(1)离心时间和相对离心力:离心时间为5~10min;相对
离心力(RCF)不大于2200g;
(2)温度控制离心:离心时产热,不利于分析物稳定。
温度依赖性分析物(ACTH﹑环腺苷酸﹑儿茶酚胺等)离心温度应控制在4ºC;无特殊温度要求的分析物离心温度在20~22ºC;冷藏运送标本应利用温度控制离心机离心。
(3)再离心:最好一次完成标本离心。
普通采血管二次离心时必须在首次离心后短时间内完成。
7.离心后标本处理(指标本离心后和用于检测的血清或血浆被取出一定量之前)
(1)血清/血浆与接触的细胞/凝块应于采集后2h内尽快分离;
(2)分离出的血清或血浆的储存:①8h内可以储藏于22ºC,8h以上储藏于2~8ºC,48h以上储藏于-20ºC;②标本不可反复冻融(只能一次,且不可储藏于无霜冰箱);③分离胶上面的血清或血浆,可保存2-5天;④用非凝胶分离物质时,离心后必须立即移开血清或血浆;⑤血清或血浆必须密闭保存(置于带塞或封口的试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