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活动散文诗《不见了》教案
《东西不见了》大班教案:怎样培养幼儿的责任心?

《东西不见了》大班教案:怎样培养幼儿的责任心?在日常生活中,幼儿们经常会遇到东西不见了或丢失的情况,这时候需要及时寻找,并且告知老师或家长。
而如何在这些平凡的生活细节中,培养幼儿们的责任意识,教会他们更好地面对问题呢?下面是一篇围绕《东西不见了》这个主题制定的大班教案,通过多种活动方式来给大家展示如何亲身教育幼儿们的责任心。
一、主题导入教师引导幼儿们回忆一下前一天的情景:有些长得像糖果的小玩具在幼儿们的小圆桌上安置得整整齐齐,而今天小朋友们来到教室时,却发现其中一些玩具不见了。
引导幼儿们想想,这些玩具哪里去了呢?二、情景表演老师扮演小朋友们的太阳伯伯,询问他们发现了什么,而后逐一扮演小朋友们发言,有的怪别人偷了,有的认为肯定是伯伯收了,还有的指责自己没有好好看管,故事的主角虫虫也因为不停的折腾而被揭开了玩具不见的真相。
在情景表演中,老师引导幼儿们转变思维,从起初的责备和指摘,到逐渐发现问题的根源,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小组讨论老师分组引导幼儿们围绕“对于东西不见了怎么办”这个话题,互相发表各自的看法,老师可以用看板+贴纸来记录和展示每个小组的思考及小朋友们的语言。
老师在贴近小朋友们话题的同时也需要提醒他们注意在出现问题时如何向家长或教师求助,帮助自己解决问题。
四、后续教学通过玩具的寻找,让孩子们了解到寻找事物也是一种培养责任心的方式之一,而且它还能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教师可以提出类似于寻找小动物、点名苗苗、英语听力练习等任务,让孩子们通过解决问题来锻炼自己的责任心和团队合作意识。
同时,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也要做到公正、认真,要让每个孩子都感觉到平等。
五、渗透课程通过课余时间或环节,引导孩子们在不同的角度和方面来体验和理解当下的生活现象。
可以配合图书的阅读、音乐舞蹈的探索、观摩拍摄等方式,来让孩子们更好地学习和生活,同时逐渐培养其责任感。
培养幼儿的责任心是学前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需要将它和教育课程紧密联系起来。
大班语言活动《变色的房子》教案

大班语言活动《变色的房子》教案大班语言活动《变色的房子》教案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语言活动《变色的房子》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活动目标1、理解散文诗的内容,感受散文抒情的语言和独特的文体。
2、理解散文诗中树在不同季节变化及给房子带来的变化。
3、引导幼儿在散文诗中学习,感悟生活。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教学课件PPT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引发兴趣教师:小兔造了一间新房子(出示房子图片),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它是怎样打扮自己的房子的。
启发想象:小兔将拌有泥浆的种子刷在新房子上会发生什么事呢?(二)、熟悉结构,理解内容,感受散文的语言美。
1、教师朗诵:“春天,种子发芽了,绿油油的,房子藏在绿叶中,狐狸看不见”。
师:你听到了什么?幼:春天/狐狸看不见/种子发芽了/绿油油的.2、教师第二遍朗诵,请幼儿找出刚才没有听出来的句子,并重点理解“房子藏在绿叶中”。
师:老师再朗诵一遍,这次要请小朋友仔细听,找出刚才你们没有听出来的句子。
(让幼儿带着问题去倾听,他们听得非常专注,而且很快就找出“房子藏在绿叶中”这句刚才没找到的诗句。
)师:“房子藏在绿叶中”,是什么意思呢?幼:很多绿叶把房子遮住了。
幼:房子躲在绿叶中,看不见了。
3、教师朗诵第三遍。
4、集体有感情地朗诵2—3遍,5、丰富词汇:绿油油师:你觉得这段诗歌中,哪个地方最好听?幼:“狐狸看不见”。
师:这样兔子就安全了。
幼:“绿油油”。
师:我也觉得这个词很好听,我们一起来说说。
6、欣赏理解第三段师:到了夏天,房子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这一提问承上启下,引出散文诗的第三段,同时又能激起幼儿的思考。
]教师朗诵:“夏天,小树开花了,红艳艳的,房子藏在花丛中,灰狼看不见”。
7、集体有感情地朗诵2—3遍丰富词汇都同上。
幼儿园大班优秀语言教案《包子不见了》

幼儿园大班优秀语言教案《包子不见了》一、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2.培养幼儿倾听故事、讲述故事的能力。
3.教育幼儿学会分享和关爱他人。
二、活动准备1.故事课件:《包子不见了》2.画纸、画笔3.气球、糖果三、活动过程(一)导入部分1.邀请幼儿分享他们最喜欢的食物,引导幼儿谈论食物的特点。
2.教师出示一个气球,告诉幼儿这个气球里有一个神奇的包子,请大家猜一猜包子为什么会不见。
(二)故事讲述1.教师播放课件,讲述故事《包子不见了》。
2.在讲述过程中,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让幼儿讲述故事中发生的事情。
3.故事讲完后,教师提问:故事中的小动物们为什么找不到包子?是谁找到了包子?(三)讨论部分1.教师组织幼儿讨论:为什么小动物们找不到包子?包子为什么会不见?2.引导幼儿思考:我们应该如何关爱他人,分享快乐?(四)创作部分1.教师发放画纸、画笔,让幼儿创作一幅关于“包子不见了”的画。
2.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完成作品。
3.作品完成后,教师组织幼儿展示作品,并分享创作心得。
(五)游戏部分1.教师组织幼儿玩“找包子”的游戏,让幼儿在教室里寻找隐藏的糖果。
2.找到糖果的幼儿可以获得一个小奖励,如气球、贴纸等。
3.游戏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学会分享,关心同伴。
1.教师邀请幼儿谈谈在活动中的收获。
四、活动延伸1.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交流本次活动,让家长了解孩子在活动中的表现,鼓励家长在家中与孩子一起讲述故事,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2.环境创设:教师与幼儿一起布置教室,展示本次活动中的作品,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氛围。
五、活动反思1.教师在活动中关注幼儿的表现,针对不同幼儿的特点进行个别指导。
2.教师在活动过程中,注意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提高幼儿的参与度。
3.教师在活动结束后,及时反思活动效果,为下一次活动做好准备。
重难点补充:一、活动目标1.教育幼儿学会分享和关爱他人,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幼儿理解并实践分享与关爱的具体行为。
幼儿园大班语言散文诗《听雨》教学设计范文(精选6篇)

幼儿园大班语言散文诗《听雨》教学设计幼儿园大班语言散文诗《听雨》教学设计范文(精选6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大班语言散文诗《听雨》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园大班语言散文诗《听雨》教学设计1活动目标:1、帮助幼儿感受诗歌优美的意境,培养幼儿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2、引导幼儿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3、学习动词"玩耍"、"翻跟头"、"钻"、"敲"。
活动准备:幻灯、磁带、沙球、铃铛、海绵垫活动过程:1、引导幼儿听录音问:刚才你听到了什么声音?(下雨声)雨是什么声音?大雨?那么小雨能发了哪些声音呢?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逐一出示沙球、铃铛,帮助幼儿理解沙沙、丁丁等象声词。
问:那么你们是怎么知道小雨能发出这么多好听的声音的?(用耳朵听出来的)。
小朋友是用自己的小耳朵听出来的,老师今天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散文,题目叫"听雨",下面先听老师朗诵一遍,然后告诉老师,你听到了什么?2、教师有感情地朗诵。
问:散文的题目是什么?引导幼儿齐说两遍。
谁能告诉老师,刚才你听到了什么?3、教师了示幻灯,帮助幼儿理解散文内容。
A、师:小朋友说得真好:"听下小雨啦,小雨在快乐地唱歌,沙沙沙,那是小雨跟森林的树叶儿在玩耍。
"教师边念散文边出示第一幅画在。
问:小雨在快乐地唱歌,唱的是什么歌?(沙沙沙)什么叫"玩耍"?引导幼儿学说两遍"玩耍"。
小雨轻轻地落在树叶儿上,发出沙沙沙的声音,就好像是在和树叶儿玩耍,那下面老师请小朋友一起朗诵这一句散文。
B、边念第句边出示第二幅画面。
问:这次小朋友听见小雨唱的是什么歌?对了,"丁丁丁"那是小雨在小熊的铁皮屋上翻跟头"小雨它非常调皮,居然在小熊的铁皮屋上翻跟头,那它是怎样翻的?老师请一个小朋友来学一学。
《东西不见了》大班教案:培养幼儿意外事件处理能力

在幼儿园生活中,意外事件时有发生,这时候教师的教育和引导尤为重要。
教育孩子如何面对意外事件,处理意外事件,自主解决问题,可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行为习惯。
而《东西不见了》正好可以成为培养幼儿处理意外事件能力的教材。
一、活动目标1、了解并掌握如何应对意外事情发生。
2、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习惯。
3、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活动准备1、教材:《东西不见了》。
2、教具:盒子(用于放东西)。
3、预备知识:幼儿应该如何面对突发事件。
三、活动过程1、导入:引出幼儿的注意力。
老师先向幼儿们提问:“你们有没有遇到过东西不见了的情况?你们是怎么处理的?”引发幼儿们的讨论。
2、教材展示:《东西不见了》的故事。
老师可以从读故事的角度出发,引导幼儿理解整个故事的来龙去脉,以及其中的问题,并与幼儿讨论问题的解决方法。
3、情境再现:幼儿自己体验这种情况。
老师通过展示一个盒子与一个小物品的组合,让幼儿们记住这个盒子里的物品,再让教师偷偷将物品取出,让幼儿们搜寻和回忆,看看是否会发现物品不见了。
教师必须监督幼儿们的搜索行为,以确保幼儿们的安全。
4、活动反思:分享和回顾。
老师与幼儿们分享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开放性引导幼儿们思考解决方案,并通过一些简单的游戏来加强幼儿的意外事件处理能力。
五、活动总结在《东西不见了》的故事中,狐狸不幸遇到了东西不见了的情况,但在他的努力下,找回了自己的东西。
这一系列的经历能够引起幼儿的心理共鸣,加强幼儿学习面对突发事件,并行动处理的能力。
在这个活动中,幼儿们通过对情景的再现和调查,加强对问题的理解和处理,这对其今后面对意外事件、遇到困难的情况有很好的启迪和帮助。
教育孩子正确的独立、识别、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自我保护意识与行为习惯是教育工作中的重点,而这个活动正好可以达到这个目标。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梦》_1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梦》大班语言活动教案:《梦》1活动目标:1、理解诗歌内容,感受梦不可捉摸的特点。
2、学习用恬静、舒缓的语气朗诵诗歌。
活动准备:事先与幼儿交谈有关梦的话题。
活动过程:一、说梦。
1、在长长的黑夜里。
老师和你们一起也慢慢地睡着啦,有时候还会做各种各样的梦。
你们想知道吗?2、教师讲述自己作过的梦。
3、你们做过梦吗?做的是什么梦?二、找梦1、有首诗歌就是讲关于梦的事,题目叫《找梦》。
2、教师完整的朗读诗歌两遍,幼儿欣赏。
3、梦是什么时候来得?又是什么时候走的?4、有位小朋友想找梦,他是怎么找的?找到了吗?5、到了什么时候梦又来了?三、想梦1、我们一边听诗歌,一边假装做梦,看着梦是不是真得留不住、找不到。
2、教师与幼儿进行模拟游戏活动;互道晚安,教师用恬静、舒缓的语气朗诵诗歌,幼儿双手合掌放到脸颊旁,闭上眼睛,此时可想象某些情景。
老师朗诵结束后稍作停顿,再念“我一醒来,梦就去了”,幼儿睁开眼睛。
四、我也来找梦。
1、梦来过了吗?现在走了吗?2、与幼儿边念儿歌边找梦。
3、引导幼儿讨论:朗诵关于梦的诗歌应该用怎样的声音和语气?4、幼儿再次完整跟念诗歌。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梦》2教学准备:挂图、音带、故事读本人手一册、刺猬头饰、教学过程:一、预备活动1.师幼互相问候,2.幼儿有序取书。
二、感知活动1.导入:教师出示刺猬的头饰,引发兴趣。
小朋友做过各种各样的梦,有一只可爱的小刺猬,它也做了一个奇特的梦。
2.猜梦:幼儿自主阅读故事《幸好只是一个梦》请幼儿观察画面,猜猜小刺猬做了一个怎样的梦?3.听梦:教师出示挂图,播放故事音带,请幼儿看图听音,欣赏故事。
三、理解活动1.分享交流。
(1)图一至图二:小刺猬看到了什么?猜猜它想干什么?(2)图三至图五:吃了别人的东西后,小刺猬身上发生了什么变化?小刺猬的表情怎样?重点引导幼儿从小刺猬的动作和表情来猜测。
(3)图六至图七:小刺猬的表情与前面的表情有什么不同?它会怎么说?重点引导幼儿从故事前后的联系来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语言活动散文诗《不见了》教案
大班语言活动散文诗《不见了》教案
活动目标:
1、乐意观察画面内容,感受作品内容的童趣。
2、尝试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3、能一页一页地翻阅图书。
4、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课件、大书(教师用)
活动过程:
一、设疑导入,引发阅读兴趣
师:有一个宝宝,他的好多东西都不见了,会去哪儿呢?我们一起听听宝宝是怎么说的。
二、利用幻灯片,引导幼儿分句感受散文诗内容的童趣
1.师:我的帽子不见了,帽子会去哪里了?(请幼儿猜想)
听宝宝是怎么说的:我的帽子不见了……它是不是变成了鸟宝宝的摇篮?
你们知道鸟宝宝的摇篮吗?
教师小结:鸟宝宝在鸟窝里,树枝轻轻地摇,鸟窝就像摇篮一样轻轻地摇着鸟宝宝,舒服极了。
2.师:我们接着听
师:我的手帕不见了,它又会去哪儿呢?(幼儿猜想)之后出现图片
听听宝宝怎么说:我的手帕不见了……它会变成青蛙的船帆吗?
师:你见过船帆?你们知道船帆有什么用吗?(幼儿已知经验)
小结:青蛙的`小船上有了船帆,就可以快快的在海上行走。
3.宝宝又说:我的纽扣不见了,纽扣会变成什么呢?(幼儿简单猜想)后出示图片
听宝宝说:我的纽扣不见了……他会变成星星飞上天吗?
依次欣赏每句散文诗
三、利用大图书,感受、理解散文诗内容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看的图书的内容,名字叫《不见了》
1.出示大图书,教师一边翻书,一边朗读(教师朗读要注意语气和神态)
师:你们听到,宝宝的什么不见了(幼儿回忆)(帽子、手帕、小熊发卡等)
宝宝的帽子不见了,他猜想可能会变成什么?宝宝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
2.宝宝的手帕不见了,他是怎么想的?
依次理解每句散文诗
四、师幼完整阅读图书
幼儿跟着老师边看书边朗读,并用手指相应的画面。
师:我们今天看的这本书名字叫《不见了》,这三个字宝宝和小朋友捉迷藏,他们都藏在书里面了,我们一起把他们找出来好吗?
活动反思:
大部分孩子能够完成散文诗的教学目标,但教授中让孩子接受的新经验不宜过多,应在课前让幼儿对某些知识有所了解。
对于散文诗中疑问句阅读的神态和语气都应加强,并留给孩子想象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