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3-5-1专题5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学案
专题5生态工程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1建设目的遵循自然界

二、生态工程的实例 类型
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 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 大区域生态系统恢复工程
实例
窦店村以沼气工程为中 心的生态工程 甘肃陇南地区“九子登 科”治理模式 “三北”防护林生态工程, 退耕还林还草生态工程
类型 湿地生态恢复工程
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 工程
城市环境生态工程
实例 鄱阳湖的综合治理
实例 林业建设中自 然生态系统与 社会、经济系 统的关系问题
系统学和 工程学原理
系统的结构决 定功能原理: 分布式结构优 于集中式和环 式结构
系统整体性原 理:总体功能大 于各部分之和
改善和优化 系统的结构 以改善功能
能保持很高的 系统生产力
桑基鱼塘
珊瑚礁藻类 和珊瑚虫的 关系
【高考警示钟】 并不是所有生态工程的原理都相同
专题5 生态工程
一、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1.建设目的:遵循自然界__物__质__循__环__的规律,充分发挥_资__源__ _的__生__产__潜力,防止_环__境__污__染__,达到_经__济__效__益__和_生__态__效__益__的 同步发展。 2.特点:_少__消__耗__、多效益、_可__持__续__的工程体系。
2.1985年前,某地农村农作物秸秆都是当作燃料,而农户和家 畜的粪便等均作为肥料直接施入农田。后来逐步开始进行农村 产业结构调整,如图是2006年时当地生态工程示意图。
(1)试分析1985年前生产形式的主要不利影响是__________。 (2)该生态工程的建设遵循了________(至少填两个)等基本原 理。生态工程与传统工程相比较,具有_________等特点。 (3)当地人希望进一步提高该系统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专家 经过考察后,建议他们增加一个奶牛养殖项目。村民接受了专 家的建议,并对原有的生产项目做了一些调整。他们需要调整 的项目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现代生物技术可应用于生态建设,如基因工程中抗虫、抗病 转基因植物的种植减少了农药的使用;细胞工程中组织培养技 术的应用,可对城市环境进行综合治理。又如胚胎工程中胚胎 移植可以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等。
5.11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教案高二生物人教版选修三

5.11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教案高二生物人教版选修三《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简述生态工程的概念;2、简述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3、举例说出生态工程建设的实例。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简述生态工程的原理,举例说出各原理的内容;2、尝试运用生态工程原理,分析生态环境问题及解决对策。
教学难点尝试运用生态工程原理,分析生态环境问题及解决对策。
三、教学过程1、创设生动情境,激活学生学习动机。
教师:讲新课前给同学展示长江流域的洪水照片资料,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也日渐突出。
请大家结合生活实际,简要分析洪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哪些灾害。
学生:房屋倒塌,土地被淹,造成巨大的经济损伤问题……教师:刚才大家发言很踊跃,体会很真切,这些是环境破坏的结果,那除了这些环境问题,同学们还能想到哪些环境问题呢?学生:雾霾、地震、酸雨、冰雪融化……教师:环境问题很严峻而且有是全球性的,可见,爱护环境,人人有责,那么,如何保护环境呢?2、引入生态工程的概念师:1989年联合国会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经济发展不仅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还要不危害后代人的发展能力。
旨在解决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问题的一门新学科——生态工程应运而生。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05右下角的一段文字,思考“生态工程的操作对象?生态工程的目的?原理?特点?”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学习和讨论学生:生态工程的概念:人类应用生态学和系统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系统设计、调控和技术组装,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重建,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从而达到自然环境与经济和谐发展的目的。
教师:为什么我们要进行生态工程建设呢?通过下面一个例子我们来了解一下生态工程相比传统经济模式有哪些优点。
分析这两幅图的不同点,哪个生态系统的能量能够更多地被人类所利用?为什么?学生:图b比图a多了生产者的成分,能量得到充分利用。
高中生物选修3优质学案4: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学习目标】1.简述生态工程的概念,关注生态工程的建设。
2.简述生态工程的原理,举例说出各原理的内容。
3.尝试运用生态工程原理,分析生态环境问题及解决对策。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难点:生态工程的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课前预习】复习旧知: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概念。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特点。
预习新知1.生态工程:就是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
其特点是:。
2.生态经济:主要是通过的原则,使一个系统产生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另一系统的生产资源,从而实现。
其基本手段之一是生态工程。
3.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等。
4.协调与平衡原理:生物体既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所以在生态工程建设中需要处理好生物与环境的,需要考虑环境的承载力。
5.整体性原理: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不但要考虑到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还要考虑到和对系统的影响力。
6.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考虑系统内部不同组分之间的结构,通过,达到改善系统功能的目的。
7.系统的整体性原理:系统各组分之间只有保持适当的比例关系,才能顺利完成能量、物质、信息等的转换和流通,并实现总体功能大于的效果。
【问题生成】【师生互动、问题探讨】1.阅读教材109页---113页填写下列图表(1)传统农业的生产模式——石油农业①不足:②石油农业的理解a.含义:b.优点:b.缺点:3.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与生态工程的关系4.无废弃物农业是怎么回事?体现的哪个生态工程原理?5.三北防护林出现了什么问题?6.辨析整体性原理与系统整体性原理【课堂小结与反思】【自我检测】1、请仔细读图,然后指出该生态农业的优点:(1)生态农业设计的基本原理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人教版高中专题生态工程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教案选修生物

[学习目标] 1.简述生态工程的概念,关注生态工程的建设。
2.简述生态工程的原理,举例说出各原理的内容。
3.尝试运用生态工程原理,分析生态环境问题及解决对策。
知识点一关注生态工程的建设知识梳理1.生态工程(1)原理和方法:应用错误!生态学和错误!系统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技术手段:系统错误!设计、调控和错误!技术组装等。
(3)任务: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错误!重建,对造成错误!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
(4)结果:提高生态系统的错误!生产力,促进人类社会和错误!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2.生态工程建设(1)目的:遵循自然界错误!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错误!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
(2)特点:与传统工程相比,生态工程是一类错误!少消耗、多效益、错误!可持续的工程体系。
(3)原因:传统经济模式正在毁坏水、错误!大气、土壤和错误!生物资源,消耗地球赠给我们的自然资本。
3.生态经济(1)原则:错误!实行“循环经济”。
(2)目标:一个系统产出的错误!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另一个系统的错误!生产原料,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
(3)手段:错误!生态工程。
错误!1.导致1998年长江洪水泛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提示:长江上游乱砍滥伐森林,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功能急剧降低,造成大量泥沙淤积河道;中游围湖造田、乱占河道,造成具有蓄洪作用的湖泊面积急剧减少。
2.解决长江洪水泛滥的措施是什么?提示:以生物措施为主,结合工程措施,提高森林覆盖率;“退耕还湖”和改革不合理耕作方式等。
3.“石油农业”如何理解?提示:1“石油农业”是指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和机械的生产方式,因对石油等能源有高度的依赖性而得名。
2优点:高产、高效、省时、省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产量,解决粮食需求矛盾。
3缺点:高投入、高成本、高污染。
4改进的具体措施包括:可以根据田间作物的需要适量施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多施有机肥,提高作物对水、肥等资源的利用效率,对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进行再利用,实现物质的多级利用,等等。
高中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课件5.1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比较项目
生态工程
基本原理
生态学、工程学
调节机制 人为辅助下的自我调节
与环境的关系
协调
主要能源
太阳能
生物多样性
得到保护
传统农业 工程学 人为调控 破坏环境 化学能
减少
2.生态工程概念的理解 (1)生态经济的实质:能够满足我们的需求而又不会危及子孙后 代满足其需要的经济,实现“循环经济”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生 态工程。 (2)对生态工程概念的理解,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涉及的学科知识有生态学、系统学、工程学、经济学等。 ②运用到的技术手段有系统设计、调控和技术组装等。 ③面临的任务是对已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重建,对造成 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的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 产力。 ④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⑤生态工程的特点是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
答案:D
2.从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看,“生态经济”就是( ) A.无废料生产、无生态破坏的经济发展模式 B.为了优化和重建自然生态的经济投资 C.先恢复生态环境,再发展经济的发展计划 D.为了更快发展经济的生态资源利用
解析:生态经济主要是通过实行“循环经济”的原则,使一个 系统产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者另一个系统的生产原料, 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
3.生态农业常见类型 (1)桑基鱼塘模式。 人工建立的高产稳产的农业生态系统。做到蚕粪养鱼,鱼粪肥 塘,塘泥肥田、肥桑,从而获得稻、鱼、蚕茧三丰收,如下图所示:
(2)沼气农田立体养殖模式。 该生态系统利用农作物发展养殖业,利用废弃物实现物质的循 环,保证能量的多级利用,如下图所示:
4.传统农业、现代农业和生态农业的比较
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选修3专题五 生态工程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珊瑚礁藻类 保持很高的系
和珊瑚虫的 统生产力
关系
[共研探究]
1.生态经济 (1)原则: 循环经济 原则。 (2)做法:使一个系统产出的 污染物 ,能够成 为本系统或者另一个系统的 生产原料 。 (3)目标:实现废弃物的 资源化 。 (4)实现手段: 生态工程 。
2.传统农业的生产模式——石油农业 (1)含义:石油农业是指大量使用 化肥 、 农药 和 机械的农业生产方式。由于需要大量的石油、煤、天然 气等作为原料或动力而得名。 (2)弊端:不注重 生态环境 的保护,没有考虑环境 成本,经济的发展以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为代价。
解析:与传统的工程相比,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 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
答案:D
[共研探究] 生态工程是人类学习自然生态系统“智慧”的结 晶,是生态学、工程学、系统学、经济学等学科交叉而 产生的新兴学科。
1.填写下列生态工程所遵循的主要原理 (1)单一人工林比天然混合林稳定性低,易爆发虫害
—— 物种多样性原理 。
2.生态经济 (1)遵循的原则:“ 循环经济”。 (2)特点:使一个系统产出的 污染物 ,能够成为本 系统或者另一个系统的 生产原料 ,从而实现废弃物 的 资源化 。 (3)重要手段之一: 生态工程 。
二、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阅读教材 P109~113)
原理 理论基础
意义
实例
物质循环 再生原理
(4) 该 生 态 系 统 为 何 能 提 高 经 济 效 益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该县地处水乡这一资源优势,就该生态系统提出一条 合理化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生物选修3优质学案1: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课题概述】《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是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三专题五《生态工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生态工程的建设、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使学生理解生态工程的建设的目的及应遵循的原理。
并尝试利用生态工程的原理来构建人工生态系统及解决生态中所面临的问题。
【学习目标】1. 简述生态工程的概念,关注生态工程的建设。
2. 简述生态工程的原理,举例说出各原理的内容。
3. 尝试运用生态工程原理,分析生态环境问题及解决对策。
课前预习案【自主学习】具体要求①阅读教材p107-p113②在自习课完成教给老师检查③准备上课前10分钟展示。
一、生态工程的建设1.目的遵循自然界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和的同步发展。
2.特点与传统工程相比,生态工程是一类、多效益、的工程体系。
3.产生原因传统经济模式毁坏水、、土壤和,消耗地球赠给我们的自然资本。
4.生态经济(1)原则:“”。
(2)特点:一个系统产出的,能够成为本系统或另一个系统的,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
(3)手段:。
二、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1)概念:物质能够在各类生态系统中进行和,循环往复,,从而达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效果。
(2)理论基础:生态系统的。
(3)实例——无废弃物农业。
2.物种多样性原理(1)内容:物种繁多而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可以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产生或容纳更多的,提高系统生产力。
(2)理论基础:生态系统的。
(3)实例:①反面:辽宁西部章古台地区的樟子松林,由于没有一条昆虫与其天敌相生相克的食物链,松毛虫肆虐一时。
②正面:由珊瑚虫和某些藻类共生组成的珊瑚礁区,物种繁多,系统稳定。
3.协调与平衡原理(1)理论基础:生物与环境的。
(2)处理好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需要考虑,又称环境容纳量,它是指某种环境所能养活的生物种群的数量。
4.整体性原理(1)理论基础:系统复合体。
(如下图)(2)合理应用: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不但要考虑的规律,更重要的是,还要考虑到等系统的影响力。
选3-5-1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教学设计)

专题五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是人教版选修3专题五《生态工程》的第一节,是模块“稳态与环境”知识的延伸和应用,也是《生态工程》的核心内容。
包括关注生态工程的建设和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两部分内容。
二、教学目标1、生命观念(1)简述生态工程的概念,。
(2)简述生态工程的原理,举例说出各原理的内容。
2 、科学探究、科学思维尝试运用生态工程原理,分析生态环境问题及解决对策。
3 、社会责任(1)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2)关注我国在生态工程建设方面的成就。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2、教学难点生态工程的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四、学情分析必修模块中生态系统方面的知识为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但是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比较抽象,需要设法找到已有知识和新知识的关系,通过类比完成由具体事例向抽象理论的转化。
五、教学方法教学中应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案例分析、小组探究等方法,让学生完成知识的自主构建,并激发他们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意识。
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了解相关案例的应对策略。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2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学生落实预习的情况并了解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针对性。
(二)情境导入、展示目标说出当地生态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学生每三至四人为一组,结合教材,思考并回答学案上的问题。
探点一、关注生态工程建设1、生态工程的概念。
人类应用自然生态系统、系统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系统设计和调控技术组装,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重建,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追求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
2、生态工程的兴起:经济的不当发展对环境的破坏(环境污染和资源匮乏);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的战略思想是坚持可持续发展;解决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的新学科是生态工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5 5.1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本节目标】
1、简述生态工程的概念,关注生态工程的建设。
2、简述生态工程的原理,举例说出各原理的内容。
3、尝试运用生态工程原理,分析生态环境问题及解决对策。
【课前预习】请同学们阅读课本107—113页,完成下列知识填空。
1、生态工程是指人类利用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系统设计、调控和技术组装,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重建,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从而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2、生态工程建设目的:遵循自然界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达到和的同步发展。
(少消耗、多效益、)
3、生态经济:主要是通过实行“”原则,使一个系统产生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者另一个系统的,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而实现循环经济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是。
4、生态工程原理
1)原理:物质能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
2)原理:物种繁多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
3)原理:生态系统的生物数量不能超过(环境容纳量)的限度
4)原理:生态系统建设要考虑自然、、的整体影响。
5)原理:①系统的结构决定原理:要通过改善和优化系统结构改善功能;②系统整体性原理:系统各组分间要有适当的,使得能量、物质、信息等的转换和流通顺利完成,并实现总体功能大于
各部分的效果,即“1+1>2”
【自我检测】
1.实现循环经济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是()
A.大力发展“石油农业” B.生态工程
C.清除污染物 D.禁止产出污染物
2.协调与平衡原理主要是指()
A.生物与环境的适应及环境对生物的承载力
B.系统各组分之间要有适当的比例关系
C.自然系统、经济系统、社会系统协调统一
D..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协调统一
3.单一的人工林比天然混合林的稳定性低,容易遭受害虫危害,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什么原理()
A.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B.协调与平衡原理
C.物种多样性原理 D.系统整理性原理
【我的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预习,你有哪些疑惑想老师帮助?请写下来:
【课堂活动与探究】
活动一:关注生态工程建设
根据课本107页资料分析回答:
1.导致1998年长江洪水泛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什么是“石油农业”?
3.“石油农业”的生产模式应当怎样改进?
活动二: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1)理论基础:。
(2)实例:“”。
2.物种多样性原理
(1)理论基础:生态系统的。
(2)实例:①“三北”防护林建设中的问题;②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3.协调与平衡原理
(1)理论基础:生物与环境的。
(2)实例:①太湖富营养化问题②西北一些地区的防护林问题③过度放牧问题4.整体性原理
(1)理论基础:复合系统。
(2)实例:林业工程建设中自然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的关系问题。
5.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1)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的原理:
①理论基础:优于和环式。
②实例:南方水网地区的桑基鱼塘。
(2)系统整体性原理:
①理论基础:整体部分。
②实例:珊瑚礁藻类和珊瑚虫的营养关系。
【课堂训练】
1、某些地区出现“前面造林,后面砍林”的现象,是因为发展中哪一原理失调
造成的()
A.协调与平衡原理B.整体性原理
C.系统结构决定功能原理D.系统整体性原理
2、我国“三北防护林”,虽然取得了巨大的生态和经济效益,但由于没有完全
按照自然生态规律办事,也产生了不少问题。
例如,辽宁西部的章古台地区,由于单一种植樟子松树,使松毛虫因为没有天敌而肆虐一时,使很多地方几乎成了不毛之地。
这个事实说明了()
A.樟子松树的抗虫能力很差
B.松毛虫的危害性很强,并专一性的侵害樟子松树
C.物种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D.由于植物种类达单一,导致松毛虫只能侵害樟子松树
3、在进行林业工程建设时,一方面要号召农民种树,另一方面要考虑贫困地区
农民的生活问题,如粮食、烧柴以及收入等问题。
以上做法依据的生态工程原理是()
A.系统整体性原理 B.整体性原理
C.系统结构决定功能原理 D.以上都不是
4、城市生活垃圾要做到分类、回收、利用,实现废物资源化利用。
与该做法关
系最密切的生态工程原理是()
A.物种多样性原理 B.整体性原理
C.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D.系统学原理
5、在松毛虫肆虐时,辽宁西部章古台地区的几十亿株杨树毁于一旦,这是由于
违背了()
A.物种多样性原理 B.协调与平衡原理
C.整体性原理 D.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课后自主检测】
1、我国西北土地沙化和盐渍化非常严重,原因有多种,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超载放牧,导致草地退化。
试分析上述事实主要违背了生态工程的什么原理() A.系统整体性原理 B.协调与平衡原理
C.物种多样性原理 D.整体性原理
2、某地区的农民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建立了特
有的蔗基鱼塘和桑基鱼塘。
如右图,请根
据此图回答:
(1)这种人工生态系统最基本的生物因素
是______;要使它长期稳定发展,除了
有稳定的能量,各类生物还要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建立这一生态系统的目的是使生产者
固定的能量_________;其能量利用
率高的原因是其在营养结构上具有
_________的特点。
(3)蚕粪、蔗叶进入鱼塘经过_______的作用又被桑和蔗所利用。
蚕粪中的氨经过________的作用,形成_______被植物吸收。
(4)概括地说,生态系统功能的维持取决于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该生态系统把桑基鱼塘与蔗基鱼塘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优化了系统的结构,遵循原理。
3、下图是我国华北平原某一较为原始的田园生态系统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
列问题:
(1)图中__________为田园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之所以说它们是整个生态系统的生存基础,主要是因为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之所以说它们对维持生物圈的稳定也有重要作用,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的鼠属于__________________,其数量之所以能稳定在一定水平,主要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3)近十年来,图中的鹰、猫头鹰和蛇的数量呈直线下降,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随着化工工业的发展,机动车辆的猛增,图中的C时常呈_________性,严重时会对动植物造成危害,C落入水和土壤中后,其中的
_______________会被植物吸收利用,这是自然界中
__________________元素循环的重要环节。
【学后小结与反思】
同学们,学完本节后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惑?请写下来:
专题5 课题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答案
课前预习:
1、生态学和系统学
2、物质循环环境污染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可持续
3、循环经济生产原料生态工程
4、物质循环再生分层分级利用物种多样性抵抗力稳定性协调与平衡环境承载力整体性经济社会
5、系统学和工程学功能比例关系之和
自我检测:1-3 BAC
课堂活动与探究:
活动一:1、根本原因:长江上游乱砍滥伐森林,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功能急剧降低,造成大量泥沙淤积河道;中游围湖造田、乱占河道,造成具有蓄洪作用的湖泊面积急剧减少。
直接原因:1998年度的罕见降雨。
但这也与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而导致的温度升高、气候异常有关。
2、(1)石油农业的含义:是指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机械的农业生产方式。
由于需要大量的石油、煤、天然气等作为原料或动力而得名。
3、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改进措施。
例如,在我国,人多地少,应该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实施的具体措施包括:可以根据田间作物的需要适量施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多施有机肥,提高作物对水、肥等资源的利用效率,对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进行再利用,实现物质的多级利用,等等。
一方面要不断提高土地的产出水平;另一方面要减少农业活动对环境的污染,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活动二:
1、物质循环无废弃物农业
2、稳定性
3、协调与平衡
4、社会、经济、自然
5、分布式集中式和环式大于
课堂训练:1-5 BCBCA
课后自主检测:
1、B
2、(1)生产者和分解者保持相对稳定
(2)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方向食物链短
(3)分解者硝化细菌亚硝酸盐、硝酸盐,
(4)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动态平衡。
(5)系统结构决定功能
3、⑴A和B 它们能通过光合作用,使光能流入生物界,
供生物的生命活动所利用。
它们能通过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分解作用,
促进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
⑵初级消费者猫头鹰和蛇对它的种群密度有调节作用
⑶农民大量施用农药杀灭农业害虫时,农药通过食物链在
鹰、猫头鹰和蛇体内富集,使它们中毒死亡,
或鹰、猫头鹰和蛇捕捉了误食鼠药的鼠而中毒死亡
⑷酸S 、N 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