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免疫组织和器官
医学免疫学第二章免疫组织和器官新

本科
免疫系统的组成
• 免疫器官 • 免疫细胞 • 免疫分子
免疫系统-机体的“安全部门”
免疫分子-免疫细胞发挥功能的物质基础 免疫细胞 -担负免疫功能的主体 免疫器官-免疫细胞成熟和工作的场所 • 中枢免疫器官 • 外周免疫器官
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产生、分 化和成熟的场所 外周免疫器官是免疫应答的场所 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经血液循环及 淋巴循环,进出于外周淋巴组织及 淋巴器官,形成机体免疫系统的免 疫网络
中枢免疫器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胸腺 • 骨髓
– 各类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 – 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 发生B细胞应答的场所
Glick F. and Charlie Chang
外周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定居的场所 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
• 淋巴结 • 脾脏 • 黏膜免疫系统
淋巴结的功能
• T 细胞及 B细胞定居的场所 T:75% B:25% • 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 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HEV) • 过滤作用
• MALT的功能及其特点
– 参与局部免疫应答 – 分泌分泌型IgA(secretory IgA,SIgA) – 参与口服抗原介导的免疫耐受
淋巴细胞归巢与再循环
• 淋巴细胞归巢
– 成熟淋巴细胞离开中枢免疫器官后,经血液循 环趋向性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或组织的 特定区域 – 归巢受体与血管地址素介导
通过免疫网络,免疫细胞能及时到 达机体各脏器及皮肤粘膜的病原微 生物入侵部位,又能将机体各部位 的抗原成分经抗原递呈细胞携带至 相应淋巴组织及淋巴器官,活化T淋 巴细胞与B淋巴细胞,执行特异性免 疫应答功能。
(一)中枢淋巴器官: 骨髓:
(1)是造血干细胞生成、分化发育的场所 (2)是功能性B细胞分化成熟的唯一场所 (3)提供各种免疫细胞的前体细胞; 胸腺: 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第二章 免疫组织和器官

第四章免疫球蛋白一、是非题1.免疫球蛋白分子中,铰链区连接轻链和重链。
()2.新生儿脐血中查到IgG,说明曾发生宫内感染。
()3.IgG只在初次免疫应答过程中产生。
()4.五类免疫球蛋白都具有抗感染作用。
()5.免疫球蛋白的H链和L链的V区(VH和VL)都是超变区。
()6.木瓜蛋白酶可将IgG分子水解成2个Fab片段和1个Fc片段。
()7.抗体分子的同种异型抗原决定簇存在于重链的恒定区。
()二、填空题1.轻链的两型是和。
2.最早产生的Ig是,分子量最大的是Ig ,血清中含量最多的Ig是,含量最少的是;唯一能通过胎盘的Ig是。
3.根据链抗原表位的不同可将Ig分为五类,IgG的CH3区主要作用是。
4.Ig血清类型包括、和。
5.由抗原致敏的产生的、只针对抗原分子上的特异性抗体称单克隆抗体。
三.A型选择题1.下列五类Ig的特性哪项是错误的()A.IgG是唯一通过胎盘的免疫球蛋白B.SIgA多为双聚体C.IgM分子量最大D.免疫应答过程中产生最早的是IgGE.正常血清中IgE含量最少2.半衰期最长的Ig是()A .IgM B.IgE C.IgGD.IgAE.IgD3.胎儿在宫腔内感染,脐带血或新生儿外周血中何种Ig水平升高()A .IgM B.IgE C.IgGD.IgAE.IgD4.免疫球蛋白的超变区位于()A.VH和CHB.VL和VHC.FC段D.VH和CLE.CL和CH5.在局部黏膜抗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的Ig是()A .IgM B.IgG C.IgED.SIgAE.IgD6.新生儿通过自然被动免疫从母体获得的主要Ig是()A.IgG和IgMB.IgDSIgAC.SIgA和IgGD.IgM和IgEE.IgE和IgD7.关于IgG的特性,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C区有4个功能区B.是胚胎晚期合成的主要抗体C.是唯一通过胎盘的抗体D.是天然的血型抗体E.是分子量最大的抗体8.3~6个月婴儿易患呼吸道感染主要是因为哪类Ig不足()A .IgM B.IgG C.IgED.SIgAE.IgD9.免疫接种后首先产生的抗体是()A .IgM B.IgG C.IgED.IgAE.IgD10.CDR即为()A.Fab段B.Fc段C.CD分子的受体D.HVRE.Fd段11.未成熟B淋巴细胞的SmIg类别是()A.SmIgMB.SmIgGC.SmIgED.SmIgAE.SmIgD12.下列分泌液中不含IgA的是()A.唾液B.初乳C.汗液D.肠道分泌液E.支气管黏液13.关于IgG的错误叙述是()A.可分为四个亚类B.可通过胎盘C.抗原结合价为二价D.CH2有补体C1q结合点E.经木瓜蛋白酶水解后可获得一个F(ab')2片段14.决定Ig类别的抗原决定簇存在于Ig分子的()A.轻链恒定区B.轻链可变区C.重链铰链区D.重链恒定区E.重链可变区15.Ig分子的基本结构是( )A.由2条重链和2条轻链组成的四肽链结构B.由1条重链和1条轻链组成的二肽链结构C.由2条相同的重链和2条相同的轻链组成的四肽链结构D.由1条重链和2条轻链组成的三肽链结构E.由4条相同的肽链组成的四肽链结构16.下列哪种物质不是抗体()A.抗毒素血清B.胎盘球蛋白C.淋巴细胞抗血清D.白喉抗毒素E.本-周蛋白四、B型选择题A .IgM B.IgG C.IgE D.IgA E.IgD1.分子量最大()2.血清含量最高()3.激活补体能力最强()4.血清半衰期最长()5.寄生虫感染时滴度明显升高()A.VH、VLB.CH、CLC.CH2或CH31.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部位是()2.IgG与补体C1q结合的部位是()A .IgM B.IgG C.IgE D.SIgA E.IgD1.介导Ⅰ型超敏反应的抗体是()2.能通过胎盘的抗体是()3.个体发育过程中最早合成的抗体是()4.抗原刺激后最先产生的抗体是()5.粘膜局部免疫的主要抗体是()五、C型选择题A.IgGB.IgMC.两者均可D.两者均不可1.激活补体()2.结合葡萄球菌A蛋白()3.Fc段与肥大细胞结合()4.由浆细胞产生()A. Fab段B. PFc'段C.两者都是D.两者都不是1.用木瓜蛋白酶消化免疫球蛋白可得到()2.抗原结合片段是()3.可结晶片段是()A.调理吞噬作用B.介导NK细胞发挥ADCC作用C.两者均有D.两者均无1.IgG类抗体是()2.IgD类抗体是()六、X型选择题1.含有CH4区的Ig是()A .IgM B.IgG C.IgED.IgAE.IgD2.单克隆抗体的特点是()A.特异性强,极少或不发生交叉反应B.质地均一,有效成分含量高C.一种单克隆抗体,其独特型可以不同D.针对抗原分子上的多个抗原决定簇E.由B细胞杂交瘤产生3.关于IgG的特性,下列哪些是正确的()A.唯一能通过胎盘的抗体B.介导ADCC作用C.引起Ⅱ、Ⅲ型超敏反应D.有3个亚类E.是再次免疫应答产生的主要抗体4.IgG经胃蛋白酶水解后可得到()A. 1个F(ab')2段B. 2个Fab段C. SCD.pFc'E. 1个Fc段5.IgM的特性包括()A.激活补体的能力比IgG强B.是分子量最大的Ig,称巨球蛋白C.是最早合成的IgD.无铰链区E.主要在血液中发挥抗感染作用6.SIgA主要存在于()A.唾液B.泪液C.脑脊液D.初乳E.支气管分泌液7.关于IgE特性的描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A.IgE在五类Ig中含量最低B.IgE有CH4区C.IgE可介导Ⅰ型超敏反应D.IgE有亲细胞性E.IgE在种系发育过程中最早产生8.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抗体都是免疫球蛋白B.Ig单体分子一般是二价C.一种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分子与其表面抗原受体(SmIg)具有不同的抗原结合特性D.铰链区连接免疫球蛋白的H链和L链E.超变区位于免疫球蛋白的可变区内9.关于ADCC作用的描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A.靶细胞与特异性抗体结合B. Mφ、NK细胞、中性粒细胞在特异性抗体介导下杀伤靶细胞C.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是非特异性的D.需要补体参加E.靶细胞上MHC分子参与ADCC10.关于Ig的可变区,下列叙述哪些是正确的( )A.位于L链靠近N端的1/2及H链靠近N 端的1/5或1/4B.由高变区和骨架区组成C.不同Ig的高变区氨基酸组成和排列顺序不同,抗体特异性也不同D.高变区又称互补决定区七、名词解释1.免疫球蛋白2.单克隆抗体3.高变区4.Fab段5.调理作用6.抗体7.抗体的独特型 8.ADCC作用五、问答题1.试述Ig的基本结构,功能区及水解片段,并以文字标注各功能区生物学活性。
免疫组织和器官

由于血清抗体的发现,以Paul Ehrlich为首的学者提出了抗体形成 体液学说。
Ehrlich
五、补体的发现
继抗毒素发现后,很快又发现了免疫溶菌 现象。Pfeiffer(1894)在免疫豚鼠腹腔内 观察到霍乱弧菌的溶菌现象,Bordet (1895)重复了Pfeiffer现象,并发现如将 新鲜免疫血清加热到60℃,30min则丧失 溶菌能力,从而证实了补体的存在。
动脉
白髓
2.淋巴结(Lymphoid node)
• 淋巴结的实质:皮质区、髓质区。 • 皮质区:浅皮质区、深皮质区。 • 浅皮质区:近被膜下,B细胞定居的场所,称为
非胸腺依赖区,大量B细胞聚集形成淋巴滤泡, 或称淋巴小结。 • 浅皮质区与髓质之间的深皮质区是副皮质区,是T 细胞定居的场所,称为胸腺依赖区 • 髓质区有髓索和髓窦组成,
• 作用: • 有利于识别抗原, • 促进细胞间的协作, • 使一些具有相关特异性抗原的细胞共同进
行免疫应答, • 使全身的淋巴细胞成为一个相关连的有机
动性的统一体
除效应性T细胞、幼浆细胞、K细胞和NK细胞以外,大 部分淋巴细胞均参与再循环, 尤以记忆性T细胞和记忆性B细胞最为活跃。
• 外周淋巴器官中T细胞区的高内皮小静脉 (HEV)内的淋巴细胞可穿越内皮细胞进入淋 巴.
免疫组织和器官
第三节免疫组织与器官
免疫系统 1. 免疫器官 2. 免疫细胞 3. 免疫分子 4. 免疫系统的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
骨髓
免
中枢免疫器官 胸 腺
疫
器
官
脾脏
外周免疫器官 淋巴结
黏膜免疫系统
免疫器官
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
成熟的场所,人的中枢免疫器官包括骨髓 和胸腺
医学免疫学-第二章 免疫器官与组织 共59页

食道粘膜下层中散在的淋巴组织
结肠粘膜下层中的淋巴小结(淋巴滤泡)
1.肠相关淋巴组织
M细胞及其介导的粘膜免疫模式图
(1)派氏集合淋巴结—
小肠粘膜淋巴滤泡组织,发生 肠粘膜免疫应答的重要部位
M细胞(microfold cell): 膜上皮细胞或 微皱褶细胞--- 特化的抗原转运细胞
M细胞及其介导的粘膜免疫模式图
一 淋巴结(lymph node) 广泛分布于全身非粘膜部位的淋巴通道汇集处。
局部淋巴结肿大提示局部组织和器官的炎症或其他病变
(一) 淋巴结的结构
皮质区:
浅皮质区: 淋巴滤泡
(非胸腺依赖区) (淋巴小结)
B细胞
初级淋巴滤泡:静止B细胞 次级淋巴滤泡:生发中心,增殖分化B细胞
深皮质区:
(胸腺依赖区) 副皮质区
Morphology of the Spleen
(二)脾的功能
1. 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场所 B 60%,T 40% 2.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血源性抗原) 产生抗体的主要器官 3. 合成某些生物活性物质 如补体,ck 等 4.过滤作用 90%循环血液
三、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l – 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又称粘膜免疫系统
(mucosal immune system, MIS)
消化道、呼吸道和泌尿生殖道等的非膜包化淋 巴组织
带有生发中心的器官化的淋巴组织,扁桃体, 小肠的派氏淋巴结和阑尾。
人体粘膜面积400m2 ,50%的淋巴组织存在于粘 膜系统--局部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一)MALT的组成
包括:肠相关淋巴组织、鼻相关淋巴组织和 支气管相关淋巴组织
cp2 免疫器官和组织

腹股沟淋巴结 引流淋巴管
淋巴结的结构
皮质区——浅皮质区
(非胸腺依赖区)
B细胞
淋巴小结
(初级淋巴滤泡)
副(深)皮质区 T细胞
(胸腺依赖区) 高内皮微静脉(HEV) (内皮细胞组成)
髓质区——髓索(淋巴细胞组成) 髓窦(含MΦ)
淋巴结的功能: T、B细胞定居的场所(T 75%,B 25%)
免疫应答发生的主要场所
鼻相关淋巴组织(咽、颚、舌扁桃体等)
抵御经空气传播的病原微生物感染
支气管相关淋巴组织
分布于各肺叶的支气管上皮下,结 构似派氏集合淋巴结。
※ MALT的功能及其特点
行使粘膜局部免疫应答 产生分泌型IgA(SIgA) 表达IgA的B细胞定居于 此 有产生IL-5的Th2细胞
第三节
淋巴细胞归巢与再循环
二、淋巴细胞再循环及其生物学意义
淋巴细胞再循环途径 有多条通路 淋巴细胞再循环的生物学意义 使淋巴细胞在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的分 布更为合理 不断得到淋巴细胞的补充 增加了抗原与免疫细胞接触的机会 提高机体整体的免疫功能(形成整体)
GO
淋巴细胞再循环模式图
掌
握
1、免疫系统的组成
2、免疫器官的种类、组成和主要功能 3、概念:淋巴细胞归巢、淋巴细胞再循环 胸腺微环境
一、淋巴细胞归巢(lymphocyte homing) m3.exe
成熟淋巴细胞离开中枢免疫器官,经血 液循环趋向性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 官或组织的特定区域。 ——淋巴细胞归巢
归巢的分子基础:
取决于淋巴细胞表面黏附分子种类及 高内皮小静脉(HEV)表达的受体 淋巴细胞表面 — 归巢受体(LHR) HEV 表面 — 地址素
免疫组织和器官PPT课件

周围组织 抗原肽
淋巴结
B细胞---T-B---→浆细胞
淋巴结
3.参与淋巴细胞再)脾的结构
ppt课件完整
22
ppt课件完整
23
(一)脾的结构 1.白髓 动脉周围淋巴鞘--T细胞、少量Mφ、DC 脾小结--B细胞、少量Mφ、FDC
边缘区:T细胞、B细胞、 较多Mφ
→肠系膜淋巴结→淋巴细胞再循环→肠 黏膜固有层→浆细胞→IgA
ppt课件完整
29
(2)上皮细胞间淋巴细胞
αβ +T细胞:40%--派氏集合淋巴结→血液\淋 巴循环→肠上皮
γδ+T细胞:60% 不参与淋巴再循环
应激抗原病毒或细胞内细菌感染的靶细胞或转 化细胞
①CD1\MICA\MICB
②热休克蛋白 ③ CD1-脂类抗原
ppt课件完整
2
ppt课件完整
3
ppt课件完整
4
ppt课件完整
5
第一节 中枢免疫组织和器官
中枢免疫器官(central immune organ)
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成熟的部位。
一、骨髓
骨髓(bone marrow)是各种血细胞和免疫 细胞发生和分化的场所,是机体重要的 中枢免疫器官。
ppt课件完整
①未成熟T细胞(85%~90%) ②胸腺上皮细胞(胸腺抚育细胞、皮质胸腺细胞) ③巨噬细胞(macrophage,Mφ) ④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
ppt课件完整
12
ppt课件完整
13
2.髓质 较成熟的胸腺细胞 髓质上皮细胞
巨噬细胞 DC
胸腺小体
ppt课件完整
14
(二)胸腺微环境 胸腺上皮细胞、巨噬细胞、DC、成纤维细
(人卫5版医学免疫学)第二章免疫器官和组织

肝脏不仅是排毒器官,还参与免疫反应的调节和调控。
3 皮肤和粘膜
皮肤和粘膜是体外环境与免疫系统之间的界面,起到防御病原体和调节免疫应答的作用。
淋巴结和脾脏的解剖结构和功能
1
结构
淋巴结和脾脏都具有复杂的结构,包括淋巴管、淋巴滤泡和淋巴细胞。
2
功能
淋巴结和脾脏在体内过滤毒素和病原体,同时发挥生成和激活免疫细胞的重要作 用。
3
相互配合
淋巴结和脾脏共同协作,确保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和免疫应答的有效性。
胸腺的解剖结构和功能
结构 功能
胸腺位于胸腔,由两个叶片组成。
人卫5版医学免疫学简介
人卫5版医学免疫学是一本权威的医学教材,深入探讨了免疫学的重要概念和 原理。本书将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免疫学的基础知识,为未来的临床实践奠定 坚实的基础。
免疫器官的定义和分类
主要器官:
包括胸腺、脾脏和淋巴结等。它们在免疫系统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帮助生成和调节免疫反 应。
次要器官:
包括扁桃体、盲肠和嗅觉上皮等。它们虽然不是直接参与免疫反应的主要器官,但仍然具有 免疫功能。
免疫细胞在免疫器官中的分布和功能
淋巴细胞
在重要作用。
巨噬细胞
在免疫器官中作为免疫细胞的重 要组成部分,负责吞噬和清除病 原体。
树突状细胞
在免疫器官中起到抗原呈递和激 活免疫应答的关键作用。
胸腺是免疫细胞生成和分化的重要场所,对免疫 系统的发育和功能起到关键作用。
扁桃体的解剖结构和功能
结构
扁桃体是位于口咽部的一组淋巴组织,包括扁桃体 和腺样组织。
功能
扁桃体是体内首要的防御屏障,帮助预防口咽部感 染和保护呼吸道。
其他重要的免疫器官和组织
CH2 免疫组织和器官

缓慢持久地产生抗体,血清抗体的主要来源。 外周免疫器官?
(三)造血干细胞与免疫细胞的生成
1. 造血干细胞的起源 2. 造血干细胞的表面标志 (1) CD34 (2) CD117 (3) Lin-细胞 3. 造血干细胞的分化及免疫细胞的生成
二、胸腺(thymus)
第二章 免疫组织和器官
学习目标: 1. 掌握免疫器官的组成; 2. 熟悉免疫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3. 了解淋巴细胞的归巢与再循环。
重点:
1. 中枢免疫器官的组成及其功能; 2. 外周免疫组织和器官的组成及其功能。
关键词:
1. 中枢免疫器官 2. 外周免疫器官 3. 淋巴细胞再循环
第一节 中枢免疫器官和组织
(一)、MALT的组成
1.肠相关淋巴组织:其主要作用是抵御侵入肠道的 病原微生物感染。
(1)M 细胞(图) (2)上皮内淋巴细胞(intraepithelial lymphocyte,IEL)
40%为胸腺依赖性,由αβ+T细胞组成
IEL的细来源
60%为胸腺非依赖性,由γδ+T细胞组成
上皮细胞
M细胞
sIgA
巨噬细胞 Th
IgA
B
浆细胞
M细胞:为特化的抗原转运细胞,顶部胞质较薄,核位于基底 部,基底部质膜内陷成穹隆,内含多个淋巴细胞、Mф和DC。
(一)、MALT的组成
2.鼻相关淋巴组织:其主要作用是抵御经空气传播 的病原微生物感染。
3.支气管相关淋巴组织:主要分布于各肺叶的支气 管上皮下,滤泡中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常 增生成生发中心,其中主要是B细胞。
粒细胞(多形核白细胞)、 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 肥大细胞、红细胞、血小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
血液 HEV 淋巴结 胸导管
4.过滤作用:淋巴窦内Mφ 吞噬、清除病原体等异物。
第二节 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
一、脾(spleen) (一)脾的结构
胸腺依赖区(T细胞):
动脉周围淋巴鞘(PALS ) --- 白髓内靠近中央动脉;
非胸腺依赖区(B细胞)
PALS的外周构成的滤泡。
第二节 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
复习思考题:
1、简述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的组 成和功能?
2、淋巴细胞归巢 3、什么是淋巴细胞再循环?有何生物学意
义?
病例讨论:
患儿,女,7个月。1月前受凉后出现咳嗽、近 日加重,5天前无明显诱因头面部、躯干出现许 多鲜红色丘疹,皮疹很快波及全身,并形成水疱, 病程进行性加重。
体格检查:T 36.5℃,P 61次/分,R 32次/ 分;全身皮肤可见大小不等、散在及成簇丘水疱 疹,疹间皮肤正常,少数水疱破溃及结痂。余未 见明显异常。
免疫系统 免疫细胞(造血干细胞、APC、淋巴细胞、NK
细胞、粒细胞、肥大细胞、红细胞等)
免疫分子(Ig、补体、各种细胞因子和膜分子等)
概述
人体的免疫器官和组织
第一节 中枢免疫器官和组织
中枢 免疫器官
骨髓(鸟类为腔上囊或法氏囊 Bursa of Fabricius)
胸腺
中枢免疫器官又称初级(一级)淋巴器官, 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 也是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
The primary lymphoid organs consist of thymus,
in which the T cells develop, and the bursa of Fabricius(in birds) or the bone marrow(in mammals) , in which the B cells develop.
第二节 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
外周 免疫器官
淋巴结 脾脏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外周免疫器官又称次级(二级)淋巴器官, 是淋巴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定居、增殖以及产 生免疫应答的场所。
第二节 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
一、淋巴结(lymph node) (一)淋巴结的结构
胸腺依赖区 (副皮质区—T细胞)
非胸腺依赖区 (浅皮质区—B细胞)
上皮细胞
M细胞
sIgA
巨噬细胞 Th
IgA
B
浆细胞
M细胞:为特化的抗原转运细胞,顶部胞质较薄,核位于基底 部,基底部质膜内陷成穹隆,内含多个淋巴细胞、Mф和DC。
第二节 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
(一)、MALT的组成
2.鼻相关淋巴组织:其主要作用是抵御经空气传播 的病原微生物感染。
3.支气管相关淋巴组织:主要分布于各肺叶的支气 管上皮下,滤泡中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常 增生成生发中心,其中主要是B细胞。
归巢受体 (homing receptor)
地址素addressin
第三节 淋巴细胞归巢与再循环
二、淋巴细胞再循环及其生物学意义
1.淋巴细胞再循环 定居在外周免疫器官的淋巴细胞,可由输出
淋巴管进入胸导管,经上腔静脉进入血液循环, 在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处穿越HEV,并重新分布于 全身淋巴器官和组织。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 淋巴器官和组织间周而复始循环的过程称淋巴细 胞再循环(lymphocyte recirculation)。
胸腺细胞:发育中的未成熟的T细胞。 胸腺实质
胸腺基质细胞(TSC):胸腺上皮细胞、 Mφ、DC等。
胸腺上皮细胞以2种方式参与胸腺细胞的分化 ①分泌CK和胸腺肽类分子; ②通过细胞表面黏附分子与胸腺细胞相互接触。
第一节 中枢免疫器官和组织
(三)胸腺的功能
1.T 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胸腺基质细胞与胸腺细胞的相互作用构成了决定 T细胞分化、增殖和选择性发育的胸腺微环境是T细胞, 尤其α β +T细胞发育场所。(图示)
第二节 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
(二)、MALT的功能及其特点
1.参与黏膜局部免疫应答 2.产生分泌型 IgA
第三节 淋巴细胞归巢与再循环
一、淋巴细胞归巢
成熟淋巴细胞离开中枢免疫器官后,经血液循环趋向性 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或组织的特定区域,称为淋巴细 胞归巢(lymphocyte homing)。
第二节 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
(二)淋巴结的功能
1.T、B细胞定居的场所
浅皮质区:B细胞区, B 25%
2.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副皮质区:T细胞区, T 75%
B细胞受刺激活化后,高速分化增殖,生成大量的浆细胞形成生
发中心;T细胞也可在淋巴结内分化增殖为致敏淋巴细胞。不管发生
哪类免疫应答,都会引起局部淋巴结肿大
本章小结
1.掌握免疫组织和器官的组成和功能、胸腺微环 境的组成;
2.熟悉淋巴细胞归巢与再循环的概念及生理意义; 3.了解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的结构及功能。
The lymphoid organs are generally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es: the primary or central organs and the secondary or peripheral organs.
入院后予头孢类抗生素、干扰素等治疗,同 时给予胸腺肽、丙种球蛋白等增强免疫力及
对症支持治疗,患儿病程稍有所好转。入院 第10天继发中毒性脑病及多器官衰竭,3天 后死于败血症。
问题?
1.胸腺在免疫器官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2.免疫器官还主要包括哪些?并试述各自在
机体免疫反应中的主要功能?
第二章 免疫器官和组织
第一节 中枢免疫器官和组织 第二节 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 第三节 淋巴细胞归巢与再循环
[教学要求]
掌握免疫系统组成,中枢与外周免疫器官的 种类和主要免疫功能;
熟悉淋巴细胞再循环的免疫学意义,造血干 细胞的基本分化途径;
了解各免疫组织和器官的组织结构,黏膜免 疫系统组成及其主要功能。
骨髓 Bone marrow
法氏囊 Bursa of fabricius
胸腺依 赖性淋 巴细胞
T细胞 骨髓依赖
性淋巴细 胞 (人 类)
B细胞
NK
第一节 中枢免疫器官和组织
(二)骨髓的功能
2. B、NK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一部分淋巴样前体细胞 祖B细胞(pro-B ) 前B细胞(pre-B) 未成熟B细胞 成熟B细疫功能的机构。 是由免疫器官和组织、免疫细胞 和免疫分子所组成。
The immune system is composed of a number of different cell types, tissues and organs, and molecules.
概述
免疫组织和器官
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 MALT)亦称粘膜免疫系统 (mucosal lymphoid system,MIS)主要指呼吸道、 肠道及泌尿生殖道黏膜固有层和上皮细胞下散在的 无被膜淋巴组织,以及某些带有生发中心的器官化 的淋巴组织,如扁桃体、小肠的派氏集合淋巴结 (Peyer's patche)、阑尾等。
3. 再次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缓慢持久地产生抗体,血清抗体的主要来源。 外周免疫器官?
第一节 中枢免疫器官和组织
(三)造血干细胞与免疫细胞的生成
1. 造血干细胞的起源 2. 造血干细胞的表面标志 (1) CD34 (2) CD117 (3) Lin-细胞 3. 造血干细胞的分化及免疫细胞的生成
第一节 中枢免疫器官和组织
第三节 淋巴细胞归巢与再循环
二、淋巴细胞再循环及其生物学意义
2. 再循环的生物学意义
淋巴细胞在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分布更合理; 淋巴组织可不断从循环池中得到新的淋巴细
胞补充,有利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通过再循环,增加了T、B与抗原与APC接触
机会;
通过再循环,使机体免疫器官与组织相互联
系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二)骨髓的功能
1. 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
多能造血 干细胞
髓样 祖细胞
淋巴样 祖细胞
粒细胞(多形核白细胞)、 单核细胞、树突状细胞、 肥大细胞、红细胞、血小板
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T细胞)、 B淋巴细胞(B细胞)、 NK细胞。
髓样干细胞
诱导微环境
多能造血干细淋胞巴干细胞 HSC
“种子”
胸腺 thymus
(二)脾的功能
1.T、B细胞定居的场所
T细胞:占40%; B细胞:占60%。
2.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脾脏是针对来自血液中抗原的免疫应答场所,也是 体内产生抗体的主要器官。
3.合成某些生物活性物质:(如补体成分) 4.过滤作用:清除血中异物,病毒及衰老死亡的RBC等。
第二节 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
三、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三)造血干细胞 与免疫细胞的生成
第一节 中枢免疫器官和组织
二、胸腺(thymus)
第一节 中枢免疫器官和组织
(一)胸腺的结构
胸腺是 T 淋巴细胞,尤 其α β + T细胞 发育的场所。
胸腺基质细 胞与胸腺细胞 的相互作用, 对T细胞的发 育是至关重要 的。
第一节 中枢免疫器官和组织
(二)胸腺微环境
实验室检查:红细胞 4.32×1012/L,血红 蛋白 102g/L,白细胞 2.5×109/L;白细 胞分类:中性粒细胞 79%;免疫球蛋白 IgG、IgA、IgM均正常。尿、大便检查未 见异常。胸片示支气管肺炎,胸腺缺如;胸 部CT示两肺栗粒状阴影,胸腺缺如;诊断为 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DiGeorge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