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C常用双机热备系统介绍与比较
四种PLC双机热备的比较

四种PLC双机热备的比较更正:下图中所有的“ENTERNET”应改为“Ethernet”。
一.施耐德PLC双机热备,网络冗余1.基于 Concept 编程的 Modicon Quantum PLC 双机热备其中:CPU:140 CPU x13 0x140 CPU 424 02140 CPU 424 12140 CPU 534 14热备模块:140 CHS 110 00140 CHS 210 00主RIO:140 CRP 931 00或140 CRP 932 00(网络冗余)从RIO:140 CRA 931 00或140 CRA 932 00(网络冗余)以太网模块:140 NOE 771 x1MODBUS模块:140 NOM 2xx 00电源:8-14A背板:没有特殊要求需要光纤两根需要的软件:ConceptCHS所需要的软件优点:通过同步CPU实现无冲击切换,光纤通讯实现了系统间的数据快速传送,手动开关允许手动切换控制系统,实现了CPU,网络和I/O冗余。
缺点:两边都需要2个冗余通讯模块,需要使用两根跟踪电缆建立数据传送,无双工特点,每个CPU 必须分别编程,麻烦的CHS模块的设置,需要使用独立的软件,没有冗余的电源,系统间数据传送的复杂的状态RAM概念。
2.基于 Unity 编程的 Modicon Quantum PLC 双机热备其中:CPU:140 CPU 671 60主RIO:140 CRP 931 00或140 CRP 932 00(网络冗余)从RIO:140 CRA 931 00或140 CRA 932 00(网络冗余)以太网模块:140 NOE 771 x1MODBUS模块:140 NOM 2xx 00电源:8-14A背板:没有特殊要求需要光纤一根:490NOR0003/490NOR0005/490NOR0015需要的软件:Unity说明:在这套系统中,对Ethernet的设置是只设置主站中的以太网模块的的IP地址,从站的IP地址会在主站IP的基础上自动加一,当主站出现故障的时候,从站自动切换成为主站,它的IP会自动减一。
双机热备模式的介绍及优点

双机热备有两种实现模式,一种是基于共享的存储设备的方式,另一种是没有共享的存储设备的方式,一般称为纯软件方式。
基于存储共享的双机热备是双机热备的最标准方案。
对于这种方式,采用两台服务器,使用共享的存储设备(磁盘阵列柜或存储区域网SAN)。
两台服务器可以采用互备、主从、并行等不同的方式。
在工作过程中,两台服务器将以一个虚拟的IP地址对外提供服务,依工作方式的不同,将服务请求发送给其中一台服务器承担。
同时,服务器通过心跳线(目前往往采用建立私有网络的方式)侦测另一台服务器的工作状况。
当一台服务器出现故障时,另一台服务器根据心跳侦测的情况做出判断,并进行切换,接管服务。
对于用户而言,这一过程是全自动的,在很短时间内完成,从而对业务不会造成影响。
由于使用共享的存储设备,因此两台服务器使用的实际上是一样的数据,由双机或集群软件对其进行管理。
对于纯软件的方式,则是通过支持镜像的双机软件,将数据可以实时复制到另一台服务器上,这样同样的数据就在两台服务器上各存在一份,如果一台服务器出现故障,可以及时切换到另一台服务器。
第一种模式,是国内使用最多的一种方式,两台服务器做前台应用,所有数据资料全部存放在存储上,因存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比服务器高,所以安全性相对高一些,可持续运行时间也长一些。
这种方式,因主服务器工作,从服务器监听,数据直接由主服务器写入存储,所以传输速度相对快一些。
第二种模式,两台服务器互为镜像,主从服务器同步写入数据,传输速度相对慢一些,并且对两台服务器的配置要求也高一些。
双机热备原理

双机热备原理
双机热备原理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通过两台服务器实现热备份,以保证系统在一台服务器发生故障时能够快速切换到另一台服务器,从而保证系统的高可用性和可靠性。
首先,双机热备系统需要两台服务器,它们之间通过网络连接,实现数据同步和通讯。
在正常情况下,两台服务器同时工作,共同承担系统的负载。
其中一台服务器充当主服务器,负责处理用户的请求和数据操作,另一台服务器则作为备用服务器,实时接收主服务器的数据同步,并保持与主服务器的数据一致性。
其次,双机热备系统中的关键技术是心跳检测和自动切换。
心跳检测是指主备服务器之间定时发送心跳信号,用于检测对方的状态。
一旦主服务器发生故障,备用服务器能够通过心跳检测感知到主服务器的异常,并立即接管主服务器的工作,实现自动切换,从而保证系统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另外,双机热备系统还需要具备数据同步和故障恢复的能力。
数据同步是指备用服务器需要实时接收主服务器的数据更新,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而在主服务器发生故障时,备用服务器需要快速接管主服务器的工作,同时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从而实现系统的快速恢复。
总的来说,双机热备原理通过两台服务器之间的数据同步和自动切换实现了系统的高可用性和可靠性。
它能够有效地避免单点故障,提高系统的容错能力,保证用户的正常使用。
因此,在大型企业和关键系统中,双机热备系统被广泛应用,成为保障系统稳定运行的重要手段之一。
双机热备系统简介

一、什么是双机热备任何服务器都有出故障的可能,双机热备即两台服务器分别为主机和备机关系,当主机宕机后,备机自动接替其工作保障业务的连续。
(在网络上的客户端PC是把两台服务器识别成一台服务器的)技术要点:主备服务器具备双端口网卡或双网卡,两台服务器硬件配置非常接近。
二、双机热备两种实现方式1、基于共享存储的方式这种方式通过共享使用一台存储设备,用户数据一般会放在共享存储上,当主机宕机后,备机继续从存储设备上取得原有数据,对数据完整性和连续性有很好的保障。
整个系统风险主要来自存储单点故障。
但一般来讲存储的安全性较高,这种方式也是业内采用最多的热备方式。
window系统下需要1台双端口共享存储和3台服务器(需一台域控服务器,硬件配置较低)●双机热备的简化配置方案下面是一种经济性入门级双机热备的设备构成。
●双机热备方案的基本构成此为基于windows server 2003企业版系统上的标准双机热备组成。
基本设备有主域控服务器、共享存储、光纤交换机。
主要设备分别为主服务器和备服务器,当主服务器宕机时,备服务器自动启用接管业务。
设备网络环境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普通LAN网络,一部分是FC光纤存储网络。
●系统的可扩展性,在上面基础环境中,还可以加入更多双机热备服务器来实现更多应用。
2、基于数据镜像的方式这种方式主要利用数据的同步方式,保证主备服务器的数据一致性。
目前通常采用软件技术来实现主备两台服务器的数据一致性,例如:RoseMirrorHA 、Pluswell、Co-Standby等等。
由于不需采购共享存储设备,所以硬件成本较低,但数据同步软件价格不菲。
采用第三方软件实现双机热备对各操作系统的兼容性都非常好。
例如,windows系统下需要两台服务器+RoseMirrorHA软件即可实现双机热备。
------------------------------双机问答---------------------------------问:什么是双机热备呢?答:所谓双机热备,就是将中心服务器安装成互为备份的两台服务器,并且在同一时间内只有一台服务器运行。
控制计算单元双机热备

6. 恢复完成:一旦备用计算单元成功接管并恢复主计算单元的功能,系统将继续正常运行 ,直到主计算单元修复并重新接管工作。
双机热备控制计算单元的优点是快速响应故障,减少系统停机时间,提高系统的可用性和 可靠性。然而,它也需要额外的硬件和软件投入,并增加系统的复杂性和管理难度。因此, 在设计和实施双机热备机制时,需要综合考虑成本、性能和可靠性等因素。
控制计算单元双机热备
2. 心跳监测:主备计算单元之间通过心跳机制进行通信,相互监测对方的状态。心跳信号 可以通过网络连接、专用的心跳线路或其他通信方式进行传输。
3. 故障检测:备用计算单元定期检测主计算单元的状态,如果主计算单元发生故障或无法 正常工作,备用计算单元会立即接收到故障通知。
4. 切换过程:一旦备用计算单元检测到主计算单元故障,它会启动并接管主计算单元的工 作。这包括获取主计算单元的状态和数据,确保所有必要的资源和服务都可用,并重新建立 对外部系统的连接。
控制计算单元双机热备
控制计算单元的双机热备(Dual Machine Hot Standby)是一种常见的容错机制,用于 确保在主计算单元发生故障时,备用计算单元能够立即接管并继续提供服务,以保证系统的 高可用性和可靠性。
以下是一般的双机热备控制计算单元的工作流程:
1. 主备计算单元配置:主计算单元和备用计算单元具有相同的硬件和软件配置,包括处理 器、内存、存储等。
PLC双机热备技术的主要特点与应用

施耐德QUANTUM PLC双机热备技能在首钢迁钢公司7000风机自控系统中的应用首钢迁安有限公司7000立方米高炉鼓风机自动控制系统已于2004年9月顺利试车乐成,现已正式投产,为高炉供风。
该鼓风机是由原首钢动力厂4#风机搬家建成。
为了提高整个控制系统的稳定性,控制系统选用了性能稳定,功效完善的SCHNEIDER公司QUANTUM系列PLC,CPU接纳双机热备形式,PLC当地站与远程站之间接纳了双缆连接的方法。
系统还配备了以态网模块和产业互换机,可以通过光缆与其他岗亭进行通讯。
由于设计的革新,使得整个系统的性能到了全面的优化,稳定性,宁静性,经济性较以前都有了全面的提高。
自从投产以来,系统事情状态非常稳定,有力的保障了生产。
2 QUANTUM PLC双机热备技能的主要特点2.1 双机热备系统具有非常高的可靠性双机热备系统具有非常高的可靠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控制系统为冗余的双CPU设计,运行时一主一备,并通过高速光缆连接;2) 控制系统为冗余的双通讯通道,控制系统间通讯网络接纳Modbus Plus或TCP/IP协议,控制系统内部接纳RIO网络结构,以上网络均可以接纳双缆冗余方法;3) 控制系统为冗余的双电源供电。
2.2 正常事情时互为热备的控制器具有的特性在双机热备系统中,互为热备的控制器具有如下的事情特性:1) 实时数据传输,确保双CPU步伐的完全一致;2) 每个扫描周期均传送数据及状态信息,确保双CPU事情状态的完全一致;3) 两个控制器之间接纳光缆连接;4) 切换完成的最长时间是两个扫描周期;5) 通讯速率为10M,热备系统可放于3km之外;6) 当控制步伐产生改变时,可以自动完成步伐下装功效;7) 初次组态时,用户快速、有效只需下装一次步伐;8) 使用IEC方法的双机热备配置不需要编程事情;9) 使用ModSoft/Concept组态软件均可进行配置;10) 用可装载功效块支持984/800系列用户;11) CHS模块热调换-无需停机时间。
双机热备方案

双机热备方案1. 介绍双机热备方案(Dual Server Hot Standby Solution)是一种常见的容灾技术,用于确保系统的高可用性和可靠性。
通过使用两台服务器,当其中一台服务器发生故障时,另一台服务器能够立即接管该服务器的工作,并保持服务的连续性。
在这种方案中,一台服务器处于主机状态,负责处理所有的工作请求,而另一台服务器则处于备机状态,等待接管主机的工作。
2. 实施原理双机热备方案的实施基于以下原理:•心跳机制:主机和备机之间会定期发送心跳信号以保持通信连接。
当主机无法正常发送心跳信号时,备机会假设主机发生故障,并迅速接管主机的工作。
•实时数据同步:主机和备机之间进行实时数据同步,确保备机上的数据与主机保持一致。
这样当主机发生故障时,备机可以无缝切换并继续处理客户端请求。
•故障检测和切换机制:备机会监测主机的运行状态,一旦检测到主机发生故障,备机会立即接管主机的工作,继续提供服务,并通知管理员进行相关处理。
3. 部署步骤以下是一个基本的双机热备方案的部署步骤:步骤1:选择硬件设备选择两台具有相同配置的服务器作为主机和备机。
确保服务器具备足够的处理能力和存储容量来处理和存储系统的数据。
步骤2:安装操作系统在主机和备机上安装相同版本的操作系统。
推荐使用稳定且可靠的操作系统,如Linux。
步骤3:安装服务软件安装所需的服务软件,如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等。
确保主机和备机上的软件版本一致。
步骤4:配置双机热备方案配置主机和备机之间的心跳连接和数据同步。
使用专门的软件工具设置心跳连接,并确保主机上的数据能够实时同步到备机上。
步骤5:测试和验证进行测试和验证,确保主机和备机之间的切换过程可以顺利进行,并且系统能够正常工作。
测试过程中应模拟主机故障和切换,以验证备机能否正常接管主机的工作。
步骤6:监控和维护建立监控系统,实时监测主机和备机的运行状态。
定期进行维护和更新工作,以确保系统的可用性和稳定性。
双机热备_双机互备_双机双工_区别说明

双机热备=主机+备机简单理解:主要应用运行于主机,备机即备用机器双机互备=主机(备机)+备机(主机)简单理解:部分应用运行于主机,部分应用运行于备机双机双工=主机+主机简单理解:两台机器同时运行应用第一种,备机不工作,主机出现故障时备机接管主机的所有工作第二、三种,主机备机同时工作,两台服务器可以跑不同的应用,例如主机跑ORACLE,备机跑IIS,任意一台服务器故障时,所有服务会自动切换到正常的服务器上第一种,备机不运行应用,处于等待状态第二种,备机运行与主机不同的应用,应用互为备份第三重,备机运行与主机相同的应用第一种:两台server安装相同的系统、应用软件,通过一个虚拟的名称对外提供服务,但是一个时刻只有一台是活动的,另一台处于休眠状态。
故障发生时通过双机软件的侦测和切换功能,备份server接管工作。
第二种:两台server安装相同的系统、应用软件,例如server1跑ORACLE、server2做MAIL。
但是每个server同时只有一个服务是运行的,当server1出故障后,server2接管server1的ORACLE服务。
第三中:应该是负载均衡吧。
1、双机热备即是目前通常所说的active/standby 方式,服务器数据包括数据库数据同时往两台或多台服务器写,保证数据的即时同步,当active服务器出现故障的时候,通过软件诊测或手工方式将standby机器激活,保证应用在短时间内完全恢复正常使用。
典型应用在证券资金服务器或行情服务器。
cluster其中一种形式。
2、双机互备,两个相对独立的应用在两台机器同时运行,但彼此均设为备机,当某一台服务器出现故障时,另一台服务器可以在短时间内将故障服务器的应用接管过来,从而保证了应用的持续性,但对服务器的性能要求比较高。
配置相对要好。
3、双机双工,即目前的cluster的一种形式,两台或多台服务器均为活动,同时运行相同的应用,保证整体的性能,也实现了负载均衡和互为备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LC常用双机热备系统介绍与比较(由txt文件修改)对热备系统的简单分类(基于热备切换方式的分法):一.硬件级双机热备产品:A.单机架双机热备:同一块机架上插双电源,双CPU,有1套热备单元(欧姆龙为1个而三菱为2个),一般还可以插双通讯模块(如双以太网单元),CPU的数据交换通过机架底板电路,一般不是RIO式的分布式结构,切换速度快,一般在50ms以下。
1.Omron CVM1D和CS1D2.Mitsubishi Q4AR注意:Siemens使用UR2机架的S7-400H不是此类,该产品虽然插在同一块机架上,但该机架在电气上完全独立的,即把2个机架作成一体式。
B.双机架硬件级热备产品:主、从两个机架,两套完整独立的系统,两套机架上的热备单元一般通过光纤通讯,切换速度飞快。
施耐德Quantum切换速度在48ms以下。
西门子的S7-400H不太清楚,请咨询技术支持。
GE S90-70的切换速度看资料,在25-50ms。
1.Schneider Quantum2.Siemens S7-400H3.GE S90-704.AB ControlLogix 5000二.总线级双机热备产品:我不知道把此类划到硬件级热备好还是软件级热备好,还是另外拉出来单独说吧。
基于总线级的通讯传输速率,总线通讯单元兼有热备切换功能。
当主CPU故障时,从CPU接管I/O的控制,夺取I/O总线的控制权。
切换速度其实还可以,在150-300ms内。
典型代表:1.AB SLC500,由1747-BSN 实现RIO结构的热备。
2.Mitsubishi小Q,由CC-Link单元实现RIO结构的热备。
其实三菱的大Q和A也可以,但三菱技术支持建议用小Q。
三.软件级双机热备产品:这是喊叫的的最热闹的阵营,大家经常打口水仗。
完整独立的两套系统,RIO结构,依靠软件实现切换,这种结构的切换速度跟程序量、I/O 点数、总线传输速率都有关,切换速度最容易受外界影响而差异较大。
1.GE S90-30,需使用名为MaxON的热备软件。
且MaxON还有点数限制。
但在软件级热备中,它的切换速度最块了。
比S7-400还快。
典型值是250-500ms。
2.Schneider Premium,需使用一个“温备软件”。
切换速度在秒级,典型值是750-1500ms。
模拟量多时可能会达到2秒。
3.Siemens S7-400和S7-300,需使用Step7 redundancy 冗余软件。
切换速度也在秒级,理所当然的S7-400比S7-300要快,S7-300典型值是1-3s,S7-400的典型切换值不知。
4.Motsubishi大QnA,2套QnA机架,一主一从,I/O从站基于MelsecNet结构网络。
这家的系统有点那个......,不用热备软件。
简单的编程就可以实现切换,因为MelsecNet网的传输速率很快,所以,切换的传输速率也不是很慢。
一般是1秒内,对于网线断落这类故障的响应是3s内切换。
本来水平是不错的,但糟糕的是,一旦主CPU故障,从CPU接管控制权。
则切换不可逆,即主CPU修好后,从CPU故障,不能再反向切换回来。
我感觉将之叫热备可能不合适,叫冷备可能会更合适。
注意,软件级的热备对上位机组态软件有要求。
做工程要特别注意:三菱的热备机型,最好用Fix和iFix,原因不想多说。
GE的S90-30热备可以使用iFix和Cimplicity。
Siemens的S7-300和S7-400软件热备最好使用WinCC,但是iFix也可以使用,国产的力控也有工程案例。
施耐德的Premium软件温备对上位机软件没有特殊要求,但是建议使用iFix,特别不建议使用Intouch。
I/O最开放的应数西门子,基本上第三方的Profibus-DP I/O 都能用,当然,AB的热备结构中也可以使用第三方的ControlNet I/O。
而Schneider Quantum的I/O只能使用自家的S908 RIO。
关于热备系统的I/O部分:1.施耐德Quantum全系列I/O均可以带电插拔,可以预置状态。
施耐德Premium全系列I/O支持带电插拔,但不完全支持状态预置。
2.西门子ET 200M系列需要特殊的有源底板支持。
这家伙使用的是背部总线连接,第二快接在第一块上,第三块接在第二块上。
一旦拔掉比如第三块I/O模板,后边的第四、五、六等信号全部归零,所以必须使用特殊的有源底板,就这支持也不好。
3.GE VersaMax 100%支持带电插拔,支持状态预置。
4.AB ControlLogix I/O支持带电插拔,支持状态预置。
但是,AB的热备结构是可以使用别的I/O的,只要从站与2个CPU主站之间走ControlNet网即可,所以,你大可以使用ControlLogix CPU热备系统,而把I/O配成第三方或SLC500系列的(1746)没有问题,成本更低,但是带电插拔基本上就没戏了。
5.Omron CS1D系列I/O全部支持带电插拔,支持状态预置。
6.三菱大Q I/O支持带电插拔,但不支持状态预置。
小Q I/O基本上都支持带电插拔,部分支持状态预置。
其实AB 的ControlLogix也可以做软件热备的,不过用的人不多罢了。
2个1756-SRM用1根1756-SRC1连起来,跟施耐德Quantum的1套140CHS21000没有任何区别,只不过,AB的这3件加起来采购价不足3万,而一个ControlLogix的方案配下来也在几十万,所以很少有人这么做的。
软件热备的切换时间在200-250ms。
硬件切换,时间小于35ms。
注意,硬件切换时,网络地址会交换,而软件切换不会。
关于CPU与I/O之间的总线网络一般的把CPU机架称主站,把I/O机架称从站,主站/从站之间一般是总线结构。
1.Schneider Quantum系列。
RIO主站与I/O从站之间是施耐德专用的S908 总线网络,传输速率1.5Mbps。
最多可以连接31个从站,使用75Ω同轴电缆布线。
电缆一般采用RG-6,如果从站距离主站太远,可以考虑使用RG-11或半刚性电缆.。
因为其使用了专用协议,所以别家的模块是不可能用在施耐德的RIO从站机架上去的。
2.AB ControlLogix系列。
使用开放的ContrilNet网络总线来连接主站和从站,传输速率为5Mbps,连接介质电缆和施耐德相同。
RG-6可以互换哦。
而且AB电缆比施耐德的便宜,本来很少有人去这么做,但不幸的是,华南区某个代理商,既是施耐德代理,又是AB分销商,在一次偶尔的发现,AB的电缆其实不是自己生产的,是美国IBDN。
而施耐德手册中明确说明,IBDN是其兼容电缆生产商。
所以,ControlNet是开放网络,国际标准,任何符合ControlNet规范的从站理论上都是可以做ControlLogix的I/O 的。
AB自己的就有1756 ControlLogix I/O和较便宜的1794 Flex I/O,都可以做ControlLogix 双机热备系统的从站。
另外,日本的M-System公司的也可以,德国Wago和Phoenix应该也可以,因为有相应的ControlNet 通讯模块,但是我不能确认,有兴趣的人自己去查资料。
3.AB SLC500系列。
主站和从站之间走专用的RIO网络,协议不清楚,只知道是RS485电路,传输速率随同距离的延伸不断降低,可以使用自家的I/O模块做从站。
一是PLC-5系列(不过该系列I/O比SLC500还贵),二是SLC500 1746系列,但是1746 I/O 不支持带电插拔的。
4.Siemens S7-300和S7-400系列。
主站与从站之间走开放的Profibus-DP总线网络,传输速率随距离的延伸而衰减,1000m时最多只到100多Kbps,12Mbps的传输速率虽然号称业界最高,但是那是在100m距离的事呀,不像施耐德和AB那样的同轴电缆总线介质,传输速率不随距离降低,不管主站使用S7-400还是S7-300,从站都可以使用S7-300的I/O,加ET 200M的Profibus DP从站通讯模块即可。
不过好多人都在用兼容厂家的模块,比如和利时、德国VIPA、Wago,Phoenix也没有问题,好象OPTO22也行,不过我只用S7-300的I/O。
5.Omron CS1D系列。
这种结构的I/O只能插在CPU机架和I/O扩展机架上了,而且CPU机架和I/O扩展机架之间是很短的电缆连接,最多12m长的距离。
典型的集中控制没有办法实现总线式网络的那种分布式结构了。
6.Mitsubishi Q4AR系列。
和欧姆龙一样,典型的集中式结构,但是小Q的新热备机型马上就要出来,配合CC-Link V2.0协议,有可能会实现分布式结构。
就是说,同一块CPU底板,插2个CPU,2个电源,2个热备模块,2个网络模块,1个接口模块。
该接口模块再连接一个扩展机架(距离不能超过15米)。
在扩展机架上再插上CC-Link 主站模块,然后走CC-Link总线网络至各个从站,每个从站一个CC-Link通讯模块加上相应I/O模块即可,上海菱电的罗勤哲是如此描述的。
但是,我认为,虽然CC-Link已经接近成熟,但是小Q的热备还没有经过工程实际检验,三菱的爱好者们,缓一缓再说吧。
I/O能否冗余?施耐德的Quantum,I/O不能冗余;AB的ControlLogix,I/O可以冗余;GE的S90-70 Geines,I/O甚至可以做到三重冗余;Siemens 的S7-400H,I/O 可以冗余;欧姆龙和三菱的同底板双机热备结构,I/O不能冗余。
关于PLC 的软件1.Schneider Quantum热备系统。
Modbus Plus网或以太网与上位机连接,都不要额外的驱动软件。
PLC 编程需要Concept V2.5或V2.6 的XL版,在软件的投资算是最小的。
2.AB ControlLogix 热备系统。
PLC一般用以太网与上位机连接,需要RS Linx通信软件。
Lite版的不行,至少要OEM版,当然Pro 版的更好也更贵。
每台上位机需要一套,价格可真不便宜。
PLC主站与I/O从站的连接,需要RS Networks For ControlNet软件。
该软件用组态ControlNet总线网络,网络调通后就没有什么用了。
PLC编程软件为RS Logix 5000,企业版的RS logix 5000会包含RS Networks For ControlNet,比拆开来买会便宜些。
3.AB SLC500 热备系统。
不需要RS Networks For ControlNet组网软件,因为他走的是专用网。
其它软件形式一样,需要编程软件RS Logix500,需要RS Linx OEM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