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2014—2015学年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

2014—2015学年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李明同学写关于民族精神方面的作文,可能引用下列哪句名言()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C.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D.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2.苏格拉底坐牢时,听到一犯人在唱一首新歌,他就要求犯人教他唱。
唱歌的犯人很吃惊:“您就要被处决了,为什么还要学唱新歌呢?”他回答:“这样我死的时候就多会一首歌。
”这里体现的思想是()A.人是万物的尺度B.认识你自己C.知识即美德D.逻各斯是贯穿万物的理性3.“没有一个人富得能购买他人,没有一个人穷得被迫出卖自己”。
以上卢梭的经济思想表明他()A.强烈反对财产私有制B.主张废除资产阶级所有制C.向往小农经济社会D.反对贫富悬殊而不反对私有制4.观察下图,指出德国首先进行宗教改革的原因是()A.受文艺复兴的影响B.德国是罗马教皇的牛奶供应国C.罗马教皇对德国的剥削D.《九十五条论纲》的传播5.在宗教问题上,康德承认:无论是经验还是理性都无法证明上帝的存在。
大诗人海涅说:“就破坏力而言,康德杀死了上帝!”但康德又认为,为了维护道德的缘故,我们必须假设上帝与灵魂的存在,这仅是一个无法证明的假设。
对这段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康德提出“假设上帝与灵魂的存在”是为了维护道德B.康德认为上帝是虚拟的C.康德强调人的重要性,倡导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不要盲从上帝D.康德要求大家不要信仰上帝6.古代中华儿女曾经创造出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西欧有一古谚:“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西人的手。
”结合古代科技史,下列选项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中国人利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创造了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B.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了桥梁的作用C.欧洲人善于使用但不会创造新技术D.欧洲人吸收和借鉴中国的科技成就,并将之用于生产与社会实践7.范进中举前,其岳父骂他“尖嘴猴腮”;范进中举后,其岳父则说范进是“天上的文曲星”。
辽宁省大连市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理)

辽宁省大连市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理)注意事项:1.请在答题纸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2.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本大题共25小题。
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1.孔子看到鲁国大夫季氏用了天子的乐舞,便愤然谴责道:“是可忍,孰不可忍!”这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主张是()A.仁者爱人 B.忠恕之道C.克己复礼 D.中庸之道2.安徽省无为县始建于隋朝,县名取“思天下安于无事,无为而治”之意。
该县名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一位思想家的主张,他是()A.老子 B.朱熹 C.董仲舒 D.韩非子3.董仲舒《春秋繁露》云:“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
”此话强调,君主应()A.以德治国 B.依法治国C.强化王权 D.顺应天意4.中国传统文化提倡“忠、孝、廉、节、义”,这些思想中的进步成分至今仍然影响着炎黄子孙。
这些思想主要来自于儒家思想中的()A.仁政学说 B.天人感应C.理学思想 D.经世致用5. “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
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见孺子入井自然知侧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此观点认为加强道德修养的主要途径是()A.“致良知” B.“格物致知”C.“存天理,灭人欲” D.“养浩然之气”6.明李贽说:“前三代,吾无论矣。
后三代,汉、唐、宋是也。
中间千百年来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主旨是()A.维护封建伦理道德 B.主张理性独立思考C.发展经世致用之学 D.极力推崇程朱理学7.“全面评价和总结中国古今中外农业生产和农学研究的利弊得失”“充分汲取了西方农业科技思想和方法,开展农业科技实验,体现了科学性、创新性和先进性。
”材料评价的农学著作是()A.《齐民要术》 B《农书》 C.《天工开物》 D.《农政全书》8.2014年是农历马年,“马”字演变的历程是()A . 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B . 甲骨文---金文---隶书---楷书---篆书C . 金文---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D . 甲骨文---金文---篆书---楷书---行书9.春晚歌曲《龙文》描绘了一种传统艺术:“一弹戏牡丹,一挥万重山;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一画蝶成双,一撇鹊桥上;一勾游江南,一点茉莉香。
山西省永济市涑北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涑北中学高二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历史期末检测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50分)和第Ⅱ卷(材料解析题,50分)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 50分)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
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恒也。
”提出这一观点的思想家是()A.老子 B.孔子C.孟子D.韩非子2.阅读表格,在下列早期儒学家的思想主张中,体现的共同思想是()A.教育思想 B.农本思想 C.民本思想 D.重农抑商3. 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若按顺序,他们的描述依次符合的思想是()①甲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的变化,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②乙生说:穿衣服体现了人们的身份地位,什么样的身份就穿什么样的衣服③丙生说:讲究衣服穿着是种浪费,穿得简单、甚至破旧的衣服也未尝不好④丁生说:穿衣服何必麻烦,按照统一的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就可以A.道-法-儒-墨 B.道-儒-墨-法 C.儒-道-墨-法 D.儒-墨-道-法4. 西汉时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正统思想,主要是由于()A.儒家思想是孔子和孟子创立的 B.荀子提出“性恶论”C.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D.科举制的需要5.下列史实中,所列中国古代思想发展的史实发生在下图所示时期的是:()A.儒家思想成为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B.儒家学者积极复兴儒家思想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者推崇的官方哲学D.出现了进步的民主启蒙思想6.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的共同之处是()A.提倡重农抑商B.主张学习西方C.反对经世致用D.批判君主专制7. 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格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觉,好坏优劣取决于个人的尺度。
对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束缚了人的思想 B.树立了人的尊严 C.限制了人的自由 D.否定了人的地位8. 下图展示的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拉斐尔所画的圣母像,他笔下的生母充满人性和母爱,体现了()A.自由主义思想B.人文主义思想C.理性主义思想D.现代主义思想9. 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这三位思想家被称为法兰西的“自由三剑客”。
福建省三明市一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福建省三明市一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末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1.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汉代,中国思想界逐渐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其所反映的根本性问题是A.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B.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限制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D. 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2.“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
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
”下列选项中与材料观点相符合的是A.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 B.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一统需要C.仁者爱人,人与人之间要融洽相处 D.消除亲疏贵贱,同等去爱所有的人3.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休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C.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 D.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4.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对中西科技有过如下一翻论述:“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
可是有一个区別,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的发展成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嗅。
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
”下列有关这段话的认识比较合理的是A.雨果否认中国人的发明创造能力B.雨果指出中国传统科技没有发展为近代科技的事实C.雨果认为西方科学技术更加神奇D.雨果认为中国社会状态对科技发展起到了保护作用5.中国书法是一门独特的艺术,不仅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而且影响深远。
对下图书法字体的表述正确的是A.①创始于秦代,字体略长,结构平衡对称B.②始于秦朝,成熟并通行于汉魏,富于图案美C.③真书和正书,结构规矩严整体现书法注重规范法度D.④最能体现古代汉字书法审美功能超过实用功能6.“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
山东省文登市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山东省文登市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题共8页,满分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
2.将选择题的答案用2B铅笔涂写在答题纸上;非选择题的答案用0.5mm黑色签字笔答在答题纸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贾谊在《治安策》中指出:“高皇帝(汉高祖刘邦)以明圣威武,即天子位,割膏腴之地,以王诸公,多者百余城,少者乃三四十县,惠至渥(wò,优厚)也。
”该材料反映的是A.汉初实行“推恩令” B.汉初实行封国制C.削弱地方封国势力 D.实行郡县制加强集权2. 有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又可以分成两个大的子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
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A. 废分封,置郡县B. 建立法律体系C. 确立三省六部制D. 实行科举制3.苏格拉底说,一条船,应由熟悉航海的人驾驶:纺羊毛时,妇女应管理男子。
最优秀的人是能够胜任自己工作的人。
苏格拉底这些话的政治意图是A.反对轮番而治 B.提倡妇女参政C.主张人民主权 D.宣扬人文精神4.《联邦党人论稿》指出:“如果美国继续维持当时‘权力首先是地域性的’政治结构,美洲必然两次被欧洲列强所瓜分,从而丧失独立战争的成果。
”上述材料反映的核心问题是联邦党人要求:A.维护各州的权力 B.争取民族独立C.加强中央政府权力D.建立民主制度5.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历史剧变的基本分界线,是距今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战争。
”得出这一结论的最主要依据是,甲午战后A.中国割地赔款,丧权辱国 B.近代民族工业开始产生C.开启了制度变革的探索历程 D.开始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潮流6.“比较”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穿越时空,轻拂史尘,我们不难发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美国“1787年宪法”具有的共同点是:①都是民主与封建专制斗争的结果②都使本国走上了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③都是工业近代化的产物④都深受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A.④B.①④C.①②④ D.②③④7.下列“口号”与右图反映的历史事件相关的是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B.“国民革命成功万岁”C.“推翻蒋家王朝,建立新中国”D.“以必胜的信念抗战到底”8.《红星照耀中国》真实的记录了作者斯诺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
四川自贡2014-2015学年高二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4-2015学年高二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1-5 BACBB 6-10 CDDCB 11-15 BBCBD16-20 BCCBA 21-25 BACDD 26-30 ABADC二、材料题31、(1)条件: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剧变;宗法制的解体;各国诸侯对人才的渴求;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封建经济发展);私学的兴起和发展。
(6分,任意三点即满分)(2)思想:大一统思想(2分)评价:李贽对李斯的评价是中肯的。
因为李斯以思想文化的统一来实现政治的统一,以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是正确的;只是方式、手段不可取。
(4分)(3)观点: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近代化的历史(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2分)史实:经济上: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推动了中国的经济近代化,即经济领域里的工业化(2分);政治上: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国民大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推动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2分);思想文化上:早期维新思想、维新思想、民主共和思想、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思想促进了科学和理性思想的传播。
(2分)32、(1)观点:用严峻的法律约束、管制人民。
(2分)措施: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什伍连坐法;(2分)评价:税收、兵源得到可靠保证,强化基层管理,加强了专制统治;(1分) (2)特点:人数多;既有官派留学生,也有自费留学生;革命性(政治性)强;以中学生为主,年龄跨度大;从事行业广;留学国家主要是日本、法国等国。
(任答三点,3分)影响:推动了中国教育近代化;为我国培养了许多近代化的人才;有利于西方思想文化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开展和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向近代化方向发展。
(任三点6分)说明:西方近代政治理论传入;资产阶级政治运动(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兴起;《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半封社会;清朝统治面临危机;近代工业的发展。
(任答三点,6分)。
浙江省湖州市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样卷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样卷高二历史试题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第Ⅰ卷(选择题)、第Ⅱ卷(非选择题),共26小题,满分为100分。
2.本卷采用闭卷形式,考试时间为90分钟。
3.本卷答案必须做在答卷Ⅰ、Ⅱ的相应位置上,做在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万历十五年》中提到:“一个人成为官员后,如果认识到他的成功和几代祖先息息相关,他就不能对他家庭中其他成员的福利完全漠视。
何况这种关心和帮助也不完全是无偿的支付,因为没有人能够预测自己的子孙在今后不受他们的提携。
”这种社会现象的历史渊源是A .宗法制 B. 分封制C. 君主专制D. 中央集权制度2.为统一岭南地区,秦开凿灵渠以补充兵员和军需物资。
该水利工程的位置位于图中的A.①B.②C.③D.③3.史学家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认为:“汉代的选举,是由封建贵族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唐代的公开竞选,是由门第特殊阶级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
”由此表明汉唐时期的选官制度①已初步具备民主政治的因素 ②实现了选官制度的重大变革③扩大了统治阶级的政治基础 ④促成了社会对公平公正的追求A .①③B .②③C .①④D .②④4.下列各项能够体现中国古代王朝对地方的有效驾驭和控制的有①秦朝实行郡县制 ②汉武帝时形成由亲信近臣构成的“中朝” ③元朝设置了十个行中书省 ④清朝对边疆地区“大事集权、小事放权”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5.近代中国遭受了列强的多次侵略,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阅读下表。
① ③②④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是A.到20世纪初,列强经济的侵略方式转变为资本输出为主B.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外掠夺C.众多不平等条约使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人民负担加重D.由于率先完成工业革命,英国首先打开了中国的大门6.1895年英商在上海开设了外商在沪的第一家纱厂——怡和纱厂。
辽宁省沈阳二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沈阳二中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第四次阶段测试高二(16届)历史试题命题人:吴冬梅审校人:高二历史组说明:1.测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2.客观题涂在答题纸上,主观题答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第Ⅰ卷客观题(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汉书·董仲舒传》中说:“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
是故阳常居大夏而以生育养长为事,阴常居大冬而积于虚空不用之处。
”由此可看出董仲舒主( )A.思想统一B.三纲五常C.君权神授D.以刑辅德2.钱穆说:“宋朝的时代,在太平景况下,一天一天的严重,而一种自觉的精神,亦终于在士大夫社会渐渐萌茁……终于当时士大夫之觉醒……促进了王朝的变法运动”。
宋朝时期最符合钱穆所讲的“自觉精神”的是( )A.存天理,灭人欲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D.明道救世,经世致用3.黄宗羲认为:“然则其(封建国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
……即谓有治人无治法,吾以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
”黄宗羲在此倡导的是( )A.推行体现民众意志的法治B.明确和强化法治的严肃性C.树立统一的“天下之法”D.法治与人治有机结合起来4.元末画家倪瓒说:“余之竹聊以写胸中逸气耳!岂复较其似与非,叶之繁与疏,枝之斜与直哉!”倪瓒认为绘画应( )A.不作修饰B.注重创新C.寄兴托志D.突出求形5.蒙古人人主中原后,婚姻习俗迥异于汉族,如多妻制、抢婚和收继婚等。
“抢妻”是元杂剧中的一种十分常见的现象。
其实施者既有地位显赫的达官,又有行为恶劣的强盗,在现存元杂剧中,明显出现“抢妻”情节的剧本就有20多部。
在《窦娥冤》、《汉宫秋》、《望江亭》等作品中通过女子抗争,表达了剧作家的愤怒。
对这些作品分析正确的是( ) A.突出了尖锐的民族矛盾 B.体现了元杂剧的作品特点C.反映了知识分子对黑暗统治的不满D.表达了知识分子对自己地位的不满6.“我们不把任何未经验证的意见接受作为真理,而是遵照必要的次序,从一步推演到下一步……不论多么深奥,最终都能发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秋季划期末考试高二年级历史试题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题2分,共48分)1.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韩非子说:“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衰者谓常。
”从以上儒家、道家、法家言论来推断,三家都A.针对先秦的社会现状提出了共同的政治主张B.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C.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D.认为自然是可以认识的2.汉武帝时,董仲舒上“天人三策”,提出“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
其“养士”的主要目的是A.教授诸子经典,以求“通经致用” B.培养政府官员,扩大统{台基础C.统一思想,维护政治稳定 D.明定规制,确立官学体系3.《史记·高祖本纪》载:“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
父日太公,母日刘媪。
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
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
已而有身,遂产高祖。
”材料反映了作者的思想倾向是A.春秋大一统思想 B.“君权神授”思想C.“天人感应”思想 D.“人伦者,天理也”4.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曾说:“朱熹最重要也是在后世影响最广泛的著作是《家礼》。
”“朱熹对于自己提倡的理学原则如何进入生活世界是相当注意的,他反复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
”对于朱熹的作用,作者认为实现了儒家的A.道德化和宗教化 B.政治化 C.世俗化和普及化 D.哲学化5.明朝官员的公服上所缀图案被称为“补子”,各等级对应的图案有明确规定,如武官“一品:二品狮子,三品、四品虎豹……”等。
但到明朝中后期,在面临农民起义和少数民族政权的威胁下,常出现武官越级使用高品级的图案,而朝廷对此无能为力的情况。
下列选项中对这种历史现象理解正确的是A.武官的地位得到了提高 B.商品经济发展淡化了中央集权C.心学的传播张扬了个性 D社会危机加剧冲击了纲常束缚6.法国作家雨果:“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
可是有—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地发展成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息。
中国真是—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
”雨果在这里A.说明中国传统科技缺乏成为生产力的土壤 B.认为当时中国政治制度保护了科技发明 C.指出西方自然科学完全源于中国古代科技 D.否认当时中国人的发明能力和创造能力7.“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
”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A.真实的再现了客观历史 B.正确评判了历史人物C.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 D.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8. 1911年,从英国留学归国的丁文江参加了消政府组织的“游学毕业考试”,获“格致科进士”,并在京师大学堂开讲地质学。
这表明当时的中国A.教育近代化起步B.教育体制中新旧交融C.利举制度依然存在 D.去英国留学人数最多9.有学者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界)对外国作品的兴趣从纯科技转向制度和政治方面……对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热情向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转移。
”这一时期影响中国社会的“外国作品”其本质意义在于A.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B.把人性从礼教束缚中解放出来C.推动民主法制社会制度的建立 D.冲击了封建正统思想统治地位10.梁启超在评清代学术时说,清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道成(1821-18 61年)以后之学新。
这里的“新”指的是A.西方的启蒙思想 B.西方的“长技” C.介绍研究西学 D.早期维新思慰11.晚清时期,一些仁人志士在意识到中国落后于西方的同时,却又鼓吹“西学中源说”。
如薛福成认为,“所谓西学者,无非中国数千年所创,彼袭而精究之,分门别类,愈推愈广,所以蒸蒸日上,青出于蓝也”。
就是作为茜方政治制度重要组成部分的议院也成了中国的发明。
梁启超以为,“《洪范》之卿士,《孟子》之诸大夫,上议院也;《洪范》之庶人,《孟子》之国人,下议院也”。
这种历史现象的出现A.是对“中体西用”思想的传承 B.有助于推动当时向西方的学习C.为学习西方找到了科学的依据 D.受国人盲目排外旧观念的影响12.有学者称,自鸦片战争起思想界开启了引西救儒的过程,而经曾国藩、张之洞、王韬、康有为至严复,到20世纪初出现西儒对立状态。
在近代中西文化碰撞交融过程中,蕴含的共同的主题是A.强国御辱 B.实业救国 C.民主共和 D.科学理性13.毛泽东在《湘江评论》上撰文:“冲决一切现象之网罗,发展其理想之世界,行之以身,著之以书,以真理为归,真理所在,毫不旁顾。
前之谭嗣同,今之陈独秀,其人者魄力雄大,诚非今日俗学所可比。
”下列有关该资料的说明正确的是A.该文章可能发表在新文化运动时期B.冲决封建网罗成为追求理想世界的根本目标C.毛泽东深受维新派的思想熏陶 D.中国共产党人的救国之路已日渐清晰14,孙中山曾明确指出:“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不能办者,如银行、铁路、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
”下列哪一主张与上述观点相一致A.没收大企业扶助农工 B.节制资本为北伐胜利进军奠基C.与时俱进完善民生主义 D.积累资金以利于驱除鞑虏15.“中国革命到了今天,它的意义更加增大了。
在今天,是在由于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已经一天一天把世界拖进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是在中国无产阶级、农民阶级、知识分子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已经形成了—个伟大的独立的政治力量的时候。
在今天,我们是处在这种时候,那末,应该不应该估计中国革命的世界意义是更加增大了呢?我想是应该的。
中国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伟大的一部分。
”这段论述出自 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新民主主义论》C.《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存在》 D.《论十大关系》16苏格拉底认为“正义和其他一切德行都是智慧。
……智慧的人总是做美丽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情。
,下列对这一观点分析正确的是A.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 B.完全从个人角度和利益出发,追求功利C.强调理性,否认绝对权威 D.认同人的理智本性和道德本性是同一的17英国阿伦-布洛克在《西方人文主义传统》里认为“文艺复兴时期人义主义按其性质来说是属于个人主义的,它既不是一种信条,也不是一种哲学体系;它不代表任何一个利益集团,也不想把自己组织成一种运动,它只以受过教育的阶级为对象,这是人数有限的城市或贵族精英”据此,作者认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运动的局限性主要是A.对思想解放作用有限 B.是无组织的少数人行动C.局限于上层知识分子 D.对政治领域的影响有限18一位宗教领袖论教堂:“一场严肃的祷告,同样可以在草屋中或者猪圈里进行。
……有说话声音的地方,就是上帝的所在、他的家。
即便是金碧辉煌的教堂,祂(上帝的代称)如不在那里说话,就说明祂不住那里。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要简化宗教仪式 B.信仰即可得救C.否定教会的权力 D.上帝无处不在19意大利音乐家阿尔贝蒂认为财富的日益增长是家庭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家庭应当修建和装饰自己的房子,拥有珍贵的书籍和健壮的马匹。
他的观点属于A.人文主义 B.启蒙思想C.宗教改革 D.重商主义20“从未有过—个时代对传统观念抱有那样的怀疑态度,对人的理智能力和科学威力抱有那样的信心,对大自然的规律性与一致性抱有那样坚定的信念。
”文中所说的这个时代是指A.殖民扩张时代 B.文艺复兴时代C.宗教改革时代 D.启蒙运动时代21.1655年法国科学家帕斯卡写道:“人只不过是一株芦苇,本质上是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株会思考的芦苇。
……所以我们所有的尊严都在于思考……通过思考,我们理解世界。
”这一思想反映了A.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 B.启蒙运动中的理性主义C.宗教改革中的因信称义 D.工业革命后的空想社会主义22.科学史家丹皮尔说过:“地位仅次于天使的人类本来是从宇宙的中心地球上来俯览万物的,而今却变成了围绕着千万颗恒星之一旋转的—个偶然的小行星上面有机发展锁链中的一环。
”他之所以这样说,是基于A.经典力学将天地运动统一起来,因而人类不该俯视万物B.日心说改变了对宇宙的看法,从而否定了人是“万物之灵”C.进化论认为生物是不断进化和密切相关的,人类并不比其他生物更“尊贵”D.相对论弥补了对宏观世界认识的不足,改变了人类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23.有学者指出:“当人们谈及最近几代人中被传人日本等东方国家的西方文明时,我们不是指希腊罗马哲学和人文主义思想,也不是指日本的基督教化,而是指在17世纪后半叶开始改变西方面貌的科学、思维模式和文明的所有工具。
”这里的“开始改变西方面貌的科学、思维模式和文明的所有工具”是指A.瓦特的改良蒸汽机 B.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C.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24.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欧洲曾上演过一部名叫《呼吸》的戏剧,该剧从头至尾没有一句台词。
此剧的艺术风格应是A.现代主义 B.古典主义 C.现实主义 D.浪漫主义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52分)25.(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韩非子强调“刑过不避大臣,善赏不遗匹夫”,“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争”,试图把“法”作为基本规矩尺度,以此去规范、约束一切行政活动,排除君主和官吏私心、私威及主观臆断的干扰,韩非子还非常重视对官吏的监控,甚至提出了“明主治吏不民”的主张。
商鞅看到了仅靠监督来防止官吏腐败的局限性,设置专门的监督机构和官员。
实上,从秦代开始,中国传统政法体制设置就贯穿着浓厚的监督制约色彩。
材料二儒家强调加强道德修为,自内而外从思想上防拄腐败,这对于反腐倡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孔子主张“欲而不贪….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张扬“居陋巷而不改其乐”,这种内省不疚、无愧于心的精神满足感,是为官者严格自律的内在动力。
材料三西方把权力视作“利维坦”。
为了防止权力失控,防止腐败,西方素有分权、法治传统,形成了遏制和防范权力腐败的制度和文化,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学习的标杆或参考。
早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就高度推崇法律:“我们应该注意到邦国虽有良法,要是人民不部遵循,仍不能实现法治。
”经过历史的沉淀,法治深入人心。
为了防范公职人员腐败,国家都制定了严格的法律法规,比如韩国有《公务员道德法》,法国有《政治生活财务透法》等,在这些制度得到很好执行的国家,政治就相对清明,腐败现象较为轻微。
西方国多建立了反腐败专门机构,一般直属议会,例如,英国领导反腐败机关的总检察长直接对负责。
对于公职人员违反法律以权谋私的行为,很多国家的公务员法都规定了明确的惩惩戒施秉承零容忍的执法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