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布线工程设计中的常用计算公式

合集下载

综合布线计算公式

综合布线计算公式

综合布线常用公式
1、RJ—45头的需求量:m=n*4+n*4*15%
m:表示RJ—45接头的总需求量
n:表示信息点的总量
n*4*15%:表示留有的富余
2、信息模块的需求量:m=n+n*3%
m:表示信息模块的总需求量
n:表示信息点的总量
n*3%:表示富余量
3、每层楼用线量:C=[0。

55*(L+S)+6]*n
L:本楼层离管理间最远的信息点距离
S:本楼层离管理间最近的信息点距离
n:本楼层的信息点总数
0.55:备用系数
6:端接容差
4、在选择线槽时,线槽的截面积=水平线缆面积×3
5、工作区水平布线计算:A:最近信息点距离;
B:最远信息点距离;
C:每层工作区信息点数量每层所需电缆长度=(A+B)/2*1。

1*C
总共所需电缆箱数=各层电缆长总和/305米/箱
(电子工业出版社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
6、C=[0.55(F+N)+6]Xn(m)
C每个楼层的用线量
F为最远信息插座离配线间的距离
N为最近的信息插座离配线间的距离n为每层信息插座的数量。

综合布线线缆的计算方法

综合布线线缆的计算方法

综合布线线缆的计算方法结构化综合布线时,水平布线子系统中线缆长度计算公式里工作区接口到信息点的距离值一般情况下选择6 .需求电缆量的计算公式有3种:(1)定货总量(总长度m)=所需总长+所需总长×10%+N×6所需总长指N条电缆所需的理论长度;所需总长×10%为备用部分;N×6为端接容差.(2)总栋楼的用线量=N(楼层数)×C (每层楼用线量)C=[0.55×(L+S)+6]×NL为本楼层离水平间最远信息点距离;S为本楼层离水平间最近信息点距离;N为本楼层信息点总数;0.55为备用系数;6为端接容差;(3)总长度=(L+S)/2×N×3.3×1.23.3-将米(m)换成英尺(ft)的系数;1.2-余量参数(富余量);用线箱数=总长度/1000+1计算线的公式:1、最长的线距+最短的线距)/2=平均值(平均值+5米)X点数=总长度总长度/305(标准每箱米数)+2箱=总箱数+的数量也可自己定,第一次的话,宁可多备点,不要事后2、每个服务需一条4对非屏蔽双绞线电缆或2芯(62.5/125微米多模)光缆;每个通讯间中水平电缆的总数量=(由通讯间提供服务的工作区的数量)*(每一工作区提供的服务的数量)工作区水平布线计算:A:最近信息点距离;B:最远信息点距离;C:每层工作区信息点数量每层所需电缆长度=(A+B)/2*1.1*C总共所需电缆箱数=各层电缆长总和/305米/箱(电子工业出版社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3、C=[0.55(F+N)+6]Xn(m)C每个楼层的用线量F为最远信息插座离配线间的距离N为最近的信息插座离配线间的距离n为每层信息插座的数量简单公式:1.(最长线距+最短的线距)/2*1.1= 平均线长平均线长*信息点=需要的线缆总数线缆总数/305=需要多少箱线2. 线数:(最长+最短)/2x1.1+2x楼高箱数:线数x信息点数/3053. (最远距离+ 最近距离)/ 2 *1.1 + 层高)* 节点数)/ 305 = 线缆箱数。

综合布线工程设计中的常用计算公式

综合布线工程设计中的常用计算公式

综合布线工程设计中的常用计算公式1.电缆截面面积计算公式:电缆截面面积(mm²)= 导体直径(mm)× 导体直径(mm)× π / 42.电缆电阻计算公式:电缆电阻(Ω/km)= (电阻率(Ω·mm²/m)× 电缆长度(km)) / 电缆截面面积(mm²)3.线缆允许载流量计算公式:线缆允许载流量(A)=(截面导体最大允许电流(A)×线股数)/(1+引线影响系数)4.线缆电压降计算公式:线缆电压降(V)= (线缆电阻(Ω/km)× 电流(A)× 线缆长度(km)) / 线缆截面面积(mm²)5.地线截面面积计算公式:地线截面面积(mm²)= 地线直径(mm)× 地线直径(mm)× π / 46.单相电流计算公式:单相电流(A)=功率(W)/(电压(V)×功率因数)7.三相电压计算公式:三相电压(V)=线电压(V)×√38.电流密度计算公式:电流密度(A/mm²)= 总电流(A) / 电缆截面面积(mm²)9.建筑物用电负荷计算公式:用电负荷(kVA)=用电设备总功率(kW)/功率因数10.配线架容量计算公式:配线架容量(端子数)=(端子仪表板数+端子扩展模块数)×端子板容量除了上述列举的公式,综合布线工程设计中还有很多其他计算公式,如信号传输损耗计算公式、光缆损耗计算公式、电缆温升计算公式等等。

根据不同的工程需求和设计要求,可能会用到不同的计算公式。

因此,在进行综合布线工程设计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综合布线工程常用计算简单公式

综合布线工程常用计算简单公式

1.(最长线距+最短的线距)/2*1.1= 平均线长
平均线长*信息点=需要的线缆总数
线缆总数/305=需要多少箱线
2.线数:(最长+最短)/2x1.1+2x楼高
箱数:线数x信息点数/305
3. (最远距离+ 最近距离)/ 2 *1.1 + 层高)* 节点数)/ 305 = 线缆数。

其中:1.1系数是损耗;层高是楼层高度,如果水平线槽走天花板,则必须计算;如果是架空地板可以不计;305是1000英尺换算。

4. 最长的网线和最短网线的平均值X总的点数,然后再加10%的冗余
5.请问综合布线清单中单孔面板的数量怎么算?单独一个数据点或一个语音点就用单口面板,两个点在一起就用双口面板
不按公式的算法:
按公式算线长,以我的经验是一定不准的,但是也没有一定准确方法,在施工的过程里还有不可预测的变动呢,我们国家对八芯双绞线(包括五类,超五类,六类)最长布线距离规定在一百米以内。

设计院设计图纸的时候一定也会考虑到,那么一般情况下最短的线应该在十米左右,最长的线在九十米左右(留十米的余量)。

平均一下,每根线在五十米左右,如果穿越楼层的话,每根再加个楼层高度就可以了,误差不会太大。

最关键还是要看现场情况,以及要熟练看懂图纸,这个是要时间和磨练的。

综合布线计算公式

综合布线计算公式

综合布线计算公式综合布线是指在建筑物内部为各类用户提供电力、通信、数据等各种类别信号的传输服务的系统建设工程。

在进行综合布线计算时,一般需要考虑布线长度、电压降、通信速率等因素,以保证正常有效的信号传输。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综合布线计算公式。

1.布线长度计算公式:布线长度=直线长度+弯曲长度直线长度为综合布线的总长,可以通过测量或者建筑平面图等方式获得。

弯曲长度根据拐弯的次数和拐弯的角度来计算,常见的弯曲长度计算公式如下:弯曲长度=拐弯的次数(转角)×弯曲系数弯曲系数根据布线方式的不同而不同,如水平布线一般取0.04,垂直布线取0.062.电压降计算公式:电压降=(电流×电阻×长度)/导线截面积电流为通过综合布线的电流值,单位为安培。

电阻为综合布线的电阻值,单位为欧姆。

长度为综合布线的长度,单位为米。

导线截面积为综合布线的导线横截面积,单位为平方毫米。

3.通信速率计算公式:通信速率=传输距离/传输时间传输距离为综合布线的长度,单位为米。

传输时间可以根据综合布线所使用的传输协议和设备性能来确定,单位为秒。

在实际计算中,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信号衰减、干扰等,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正。

综合布线计算公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综合布线工程的设计和施工非常重要,因此在进行计算时,需要确保所采用的参数和公式的准确性,并参考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验证。

综合布线计算公式的应用可以帮助工程师确保综合布线系统的可靠性和性能,为用户提供稳定的电力和通信服务。

同时,计算结果也可以作为综合布线工程的参考依据,用于确定所需的材料规格和数量,以及制定施工方案和预算等。

因此,在进行综合布线工程设计和施工时,合理和准确地应用计算公式是十分重要的。

综合布线网线长度的计算公式

综合布线网线长度的计算公式

综合布线网线长度的计算公式水平子系统订购线缆计算实例1、平均电缆长度=(最远F+最近N 两条电缆总长)÷2总电缆长度L=(平均电缆长度+备用部分(平均长度的10%)+端接容差(一般设为 6 m))×信息总点楼层用线量L=[0.55( F+N)+6 ] ×nn 楼层信息点数总用线量L=?Li i=1, ⋯.m, m 为总楼层数此计算方式目前正在项目实施中验证,待查!2、鉴于双绞线一般按箱订购,每箱305 m(1000 英尺,每圈约 1 m),而且网络线不容许接续,即每箱布线根数=(305 ÷平均电缆长度),并取整则所需的总箱数=(总点数÷每箱布线根数),并向上取整3、计算实例a)例题(错误计算)设有140 个信息点。

单位走线长度24m ,线缆包装305m (1000 英尺)一箱,需要多少箱线?解:24 ×140 = 3360m3360 305÷ = 11 箱需要11 箱电缆b)例题(正确计算)设有140 个信息点。

单位走线长度24m ,线缆包装305m (1000 英尺)一箱,需要多少箱线?解:305 ÷ 24 = 12.7每箱12 根双绞线(正确取整)140 12 =÷ 11.6 舍入得12需要12 箱线2、每个服务需一条 4 对非屏蔽双绞线电缆或 2 芯(62.5/125 微米多模)光缆;每个通讯间中水平电缆的总数量=(由通讯间提供服务的工作区的数量)*(每一工作区提供的服工作区水平布线计算:A:最近信息点距离B:最远信息点距离;C:每层工作区信息点数量每层所需电缆长度=(A+B)/2*1.1*C 总共所需电缆箱数=各层电缆长总和/305 米/箱(电子工业出版社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3、C=[0。

55(F+N )+6]Xn(m)C 每个楼层的用线量F 为最远信息插座离配线间的距离N 为最近的信息插座离配线间的距离n 为每层信息插座的数量简单公式:1.(最长线距+最短的线距)/2*1.1= 平均线长平均线长*信息点=需要的线缆总数线缆总数/305= 需要多少箱线2.线数:(最长+最短)/2x1.1+2x 楼高箱数:线数x 信息点数/3053.(最远距离+ 最近距离)/ 2 *1.1 + 层高)* 节点数)/ 305 = 线缆箱数其中: 1.1 系数是损耗;层高是楼层高度,如果水平线槽走天花板,则必须计算;如果是架空地板尺换算。

综合布线线缆计算公式

综合布线线缆计算公式

综合布线线缆计算公式综合布线线缆长度计算公式水平子系统订购线缆计算实例1、平均电缆长度=(最远 F+最近 N 两条电缆总长)÷2总电缆长度L=(平均电缆长度+备用部分(平均长度的10%)+端接容差(一般设为6 m))×信息总点数楼层用线量L=[0.55(F+N)+6 ]×nn 楼层信息点数总用线量L=?Li i=1,….,m m为总楼层数此计算方式目前正在项目实施中验证,待查!2、鉴于双绞线一般按箱订购,每箱 305 m(1000 英尺,每圈约 1 m),而且网络线不容许接续,即每箱零头要浪费,所以每箱布线根数=(305÷平均电缆长度),并取整则所需的总箱数=(总点数÷每箱布线根数),并向上取整3、计算实例a) 例题(错误计算)1 设有140 个信息点。

单位走线长度24m,线缆包装305m (1000 英尺)一箱,需要多少箱线?解:24 ×140 = 3360m3360÷ 305 = 11 箱需要11箱电缆b) 例题(正确计算)设有140个信息点。

单位走线长度24m,线缆包装305m(1000英尺)一箱,需要多少箱线?解:305 ÷ 24 = 12.7每箱12根双绞线(正确取整)140 ÷ 12 = 11.6 舍入得 12需要12箱线2、每个服务需一条 4 对非屏蔽双绞线电缆或 2 芯(62.5/125 微米多模)光缆;每个通讯间中水平电缆的总数量=(由通讯间提供服务的工作区的数量)*(每一工作区提供的服务的数量)工作区水平布线计算:A:最近信息点距离B:最远信息点距离;C:每层工作区信息点数量每层所需电缆长度=(A+B)/2*1.1*C总共所需电缆箱数=各层电缆长总和/305米/箱(电子工业出版社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3、C=[0。

55(F+N)+6]Xn(m)C 每个楼层的用线量F 为最远信息插座离配线间的距离N 为最近的信息插座离配线间的距离n 为每层信息插座的数量简单公式:1.(最长线距+最短的线距)/2*1.1= 平均线长平均线长*信息点=需要的线缆总数线缆总数/305=需要多少箱线2. 线数:(最长+最短)/2x1.1+2x 楼高箱数:线数x信息点数/3053. (最远距离 + 最近距离)/ 2 *1.1 + 层高)* 节点数)/ 305 = 线缆箱数其中:1.1系数是损耗;层高是楼层高度,如果水平线槽走天花板,则必须计算;如果是架空地板可以不计;305是1000英尺换算。

综合布线用量计算公式

综合布线用量计算公式

.一、确立电缆的长度要计算整座楼宇的水平布线用线量和光纤用量,第一要计算出每个楼层的用线量,而后对各楼层用线量进行汇总即可。

每个楼层用线量的计算公式以下:此中,1、L为均匀每个信息点用线量,LMAX为最远的信息插座离楼层管理间的距离,LMIN 为近来的信息插座离楼层管理间的距离,6为端对容差(主要考虑到施工时线缆的消耗、线缆布设长度偏差等要素),此中10%为备用余量。

2、H为总用光纤长度,C为楼层高度,N为楼层,12为端对容差(主要考虑施工光纤溶接和走线长度,因两头都需要熔接即为12+12)。

3、n为一箱网线可部署的信息点数目,305m为均匀每箱电缆的长度。

..二、应用示例大楼共5层,层高米,楼长40米,楼宽30米,每层信息点数为60个,弱电井设于楼的一角,配线间与弱电井在同一角,为10平方米小房间,水平电缆最长Lmax=60米,最短Lmin=15米。

估量出整座楼宇的用线量。

1、每个信息点均匀长度:L=×(LMAX+LMIN(最小))/2+6=×(60+15)/2+6=米2、室内光缆长度:H=×(1+2+3+4)+4×(12+12)=131米3、n=305/=取N=6(即一箱网线能够布6个信息点)全部信息点需要电缆数据用缆=数据点总数目/n=5x60/6=50(箱)综合布线线缆计量单位长度:本工程使用线缆箱数:数据用缆A=50箱..(注意:在计算工程中所需线缆的箱数时,由于网络线不允许接续,即每箱零头要浪费,因此切不行用:本工程使用线缆箱数=L×信息点数目/30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布线设计中的常用计算公式
RJ-45头的需求量
m=n*4+n*4*15%
m:表示RJ-45接头的总需求量
n:表示信息点的总量
4:表示每个信息点要准备4个RJ-45头
n*4*15%:表示富余量
信息模块的需求量
m=n+n*3%
m:表示信息模块的总需求量
n:表示信息点的总量
n*3%:表示富余量
线缆用量计算
(1) 可靠算法:
C=0.55×(L+S)+6
F=Floor(305/C)
B=Ceiling(n/F)
式中:
L—离FD最远信息插座的距离;
S—离FD最近信息插座距离;
C—平均每个信息点的电缆长度;
F—每箱双绞线能安装的信息点数量;
Floor()—向下取整
Ceiling()—向上取整
B—所需电缆总箱数(305米/箱);
n—信息点数量。

(2) 估算法:先求出总线缆用量,再除以每箱线的标准长度,可得到所需线缆的箱数,再加上富余量。

C=[0.55*(L+S)+6]*n
L:本楼层离管理间最远的信息点距离
S:本楼层离管理间最近的信息点距离
n:本楼层的信息点总数
0.55:备用系数
6:端接容差
B: 所需电缆总箱数(305米/箱)
∑C: 各层电缆长总和
2:线缆箱数的富余量,信息点越多,富余量越大。

对槽、管规格的选择
(1) 查表法:根据槽(管)内需要容纳的线缆数量去查表得到所需槽、管的规格型号。

(2) 估算法:在选择线槽时,线槽的截面积=水平线缆面积×3。

(3) 精确算法:
槽(管)截面积=(n×线缆截面积)/[70%×(40%~50%)]
式中:
n——用户所要安装的多少条线(已知数);
线缆截面积——选用的线缆面积;
70%——布线标准规定允许的空间;
40%~50%——线缆之间浪费的空间。

设备间使用面积的计算方法
设备间的面积应根据能安装所有屋内通信线路设备的数量、规格、尺寸和网络结构等因素综合考虑,并留有一定的人员操作和活动面积,最低面积不应小于10平方米。

(1) 当计算机系统设备已选型时,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A—设备间使用面积(平方米);
K—系数,取值为5~7;
S—计算机系统及辅助设备的投影面积(平方米)。

(2) 当计算机系统的设备尚未选型时,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A—设备间使用面积(平方米);
K—单台设备占用面积,可取4.5~5.5(平方米/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