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安徽中考化学试卷及答案
2018年安徽省中考化学试卷(含答案与解析)

绝密★启用前安徽省2018年中考试卷化学(满分60分,考试时间与物理共12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S:32Cl:35.5 Ca:40Ba:137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陶瓷是中华民族在人类科技史上的伟大发明。
下列陶瓷制作工艺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混合B.成型C.晾干D.烧结2.为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中国,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A.寻找新能源减少使用化石燃料B.施用大量农药减少植物病虫害C.合成新型洗涤剂减少氮、磷排放D.研发易降解材料减少白色污染3.硼是作物生长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硼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硼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相对原子质量为10.81 gB.属于金属元素C.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D.原子核外有6个电子4.实验室可通过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组装好装置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加入药品后,直接将酒精灯火焰对准药品加热C.水槽中有气泡冒出时,立即收集气体D.实验结束时,先移走酒精灯再从水槽中移出导管5.化学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硬水经过滤后可软化B.食用碘盐可预防骨质疏松C.霉变大米经淘洗后可食用D.控制油脂摄入可减少肥胖的发生6.归纳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图示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分类B.物质分类C.地壳中元素含量D.金属的化学性质7.科学家研制出一种代号为DEPA的安全驱蚊剂,其化学式为1217C H NO。
下列有关该物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属于无机物B.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2:17C.由4种元素组成D.由31个原子构成8.为实现二氧化碳的绿色利用,科学家用固碳酶作催化剂设计了如下转化过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第8题)A.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2CO C COB.固碳酶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发生变化C.X的化学式为2CHD.该过程实现了无机物向有机物的转化(第3题)毕业学校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考生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此--------------------卷--------------------上--------------------答--------------------题--------------------无--------------------效----------------化学试卷第1页(共14页)化学试卷第2页(共14页)9.对比实验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下列对比实验设计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10.实验室测定蜡烛在盛有一定体积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至熄灭过程中,2O和CO的含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下图,通过分析该图可推理出的结论是()(第10题)A.曲线①表示CO含量的变化B.蜡烛发生了不完全燃烧C.蜡烛由碳、氢元素组成D.蜡烛熄灭时,容器内氧气耗尽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34分)(1)上述材料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属于合金的是。
2018年安徽省中考化学试题及解析

安徽省二○一八年初中学业考试暨高中阶段统一招生考试化学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号,然后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本人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2.答第Ⅰ卷时,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如需改动,必须先用橡皮擦干净,再改涂其它答案。
3.答第Ⅱ卷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
务必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化学试卷共三大题16小题,满分60分。
化学与物理的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2页。
3.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He-4 Na-23 Cl-35.5 K-39一、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1. 陶瓷是中华民族在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发明。
下列陶瓷制作工艺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 混合B. 成型C. 晾干D. 烧结【答案】D【解析】A、将原料混合在一起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是物理变化,错误;B、将泥巴成型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是物理变化,错误;C、将瓷器晾干是水分蒸发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的生成,是物理变化,错误;D、瓷器烧结需要燃烧,发生化学变化,正确。
故选D。
2. 为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中国,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A. 寻找新能源减少使用化石燃料B. 施用大量农药减少植物病虫害C. 合成新型洗涤剂减少氮磷排放D. 研发易降解材料减少白色污染【答案】B【解析】A、寻找新能源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可以减少环境污染,故合理,错误;B、施用大量农药会造成空气污染,不合理,正确;C、合成新型洗涤剂可以减少氮磷排放,合理,错误;D、研发易降解材料可以减少白色污染,合理,错误。
2018年安徽省中考化学试题解析

2018年安徽省中考化学试题及解析注意事项:1.化学试卷共三大题16小题,满分60分,化学与物理的笔试时间共120分钟。
2.试卷包括“答题卷”和“试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四页,答题卷共两页。
3.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4.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卷”和“试题卷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S-32 C1-35.5 Ca-40 Ba-137一、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1.陶瓷是中华民族在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发明。
下列陶瓷制作工艺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混合B.成型C.晾干D.烧结【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根据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进行分析。
泥土的混合、成型并晾干的过程中,只是泥土的形状发生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泥土的烧结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知识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断2.为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中国,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A.寻找新能源减少使用化石燃料B.施用大量农药减少植物病虫害C.合成新型洗涤剂减少氮磷排放D.研发易降解材料减少白色污染【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化学与环境。
寻找新能源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可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防止造成空气污染,A正确;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会造成土壤污染和水污染,B错误;合成新型洗涤剂减少氮磷排放可减少水体发生水华现象而造成水体污染,C正确;研发易降解材料代替塑料,可大幅减少白色污染,D正确。
【知识点】开发使用新能源、水污染、环境污染、白色污染3.硼是作物生长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硼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硼的说法正确的是A.相对原子质量为10.81g B.属于金属元素C.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 D.原子核外有6个电子【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元素周期表。
相对原子质量不能表示原子的实际质量,表示的是一个比值,的单位是“1”而非“g”,A错误;硼字的偏旁为石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B错误;硼元素的原子序数为5,则其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C正确;硼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5,D错误。
2018年安徽省中考化学试卷-答案

安徽省2018年初考试试卷化学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答案】D2.【答案】B3.【答案】C【解析】A项,相对原子质量没有单位或单位是“1”。
B项,硼属于非金属元素。
D项,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硼原子核外有5个电子。
4.【答案】A【解析】B项,加入药品后,应先来回移动酒精灯对试管进行预热,然后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
C项,当导管口有连续均匀气泡冒出时,再开始收集气体。
D项,实验结束后应先将导管从水中移出,再熄灭酒精灯。
5.【答案】D【解析】A项,将硬水软化在生活中用加热煮沸法,在工业上用蒸馏法。
B项,食用加碘盐可预防甲状腺肿大。
C项,霉变的大米会产生有毒的黄曲霉素,黄曲霉素不易溶于水,淘洗后仍存在。
6.【答案】A【解析】B项,物质可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纯净物包括单质和化合物。
C项,地壳中元素按质量分数由高到低为氧、硅、铝、铁、钙。
D项,金属单质与氧气反应生成的是金属氧化物,不属于盐。
7.【答案】C⨯⨯=。
D项,1个DEPA 【解析】A项,DEPA属于有机物。
B项,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2:171144:17【解析】B项,铁在油封的蒸馏水中和干燥的空气中均不生锈,无法实现实验目的。
C项中的变量除是否有空气外,还有可燃物的着火点,无法实现实验目的。
D项,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呈酸性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无法实现实验目的。
10.【答案】B【解析】A 项,曲线①表示氧气含量的变化。
B 项,有一氧化碳生成,故蜡烛发生了不完全燃烧。
C 项,从图中只能看出有一氧化碳生成,可知蜡烛中含有碳元素,不能推断出含有氢元素。
D 项,由图象可以看出,蜡烛熄灭时,容器内氧气没有耗尽。
二、填空题11.【答案】(1)涤纶钢(2)过滤b(3)44Fe CuSO FeSO Cu ++12.【答案】(1)长颈漏斗(2)A3222CaCO 2HClCaCl H O CO +++↑复分解反应(3)b (4)二氧化碳倾倒过快,先使高处蜡烛火焰附近氧气浓度减少【解析】(2)实验室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物为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不需加热。
2018年安徽省中考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

2018年安徽省中考化学试卷一、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1.(2分)陶瓷是中华民族在人类科技史上的伟大发明。
下列陶瓷制作工艺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混合B.成型C.晾干D.烧结2.(2分)为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中国,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A.寻找新能源减少使用化石燃料B.施用大量农药减少植物病虫害C.合成新型洗涤剂减少氮磷排放D.研发易降解材料减少白色污染3.(2分)硼是作物生长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硼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硼的说法正确的是()A.相对原子质量是10.81g C.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B.属于金属元素D.原子核外有6个电子4.(2分)实验室可通过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组装好装置后,检查装置气密性B.加入药品后,直接将酒精灯火焰对准药品加热C.水槽中有气泡冒出时,立即收集气体D.实验结束时,先移走酒精灯再从水槽移出导管5.(2分)化学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硬水经过滤后可软化B.食用碘盐可预防骨质疏松C.霉变大米经淘洗后可食用D.控制油脂摄入可减少肥胖的发生6.(2分)归纳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图示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分类B.物质分类C.地壳中元素含量D.金属的化学性质7.(2分)科学家研制出一种代号为DEPA的安全驱蚊剂,其化学式为C12H17NO,下列有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属于无机物B.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2:17C.由4种元素组成D.由31个原子构成8.(2分)为实现二氧化碳的绿色利用,科学家用固碳酶作催化剂设计了如下转化过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0. 2 分)实验室测定蜡烛在盛有一定体积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至熄灭过程中,O 2 和 COA .反应① 的化学方程式为 CO 2+C =COB .固碳酶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发生变化C .X 的化学式为 CH 2D .该过程实现了无机物向有机物的转化9. 2 分)对比实验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下列对比实验设计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是()选项 实验目的实验设计 选项 实验目的实验设计A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B探究水对铁钉锈蚀的影响C探究空气是燃烧的D 探究CO 2 与水发生反应必要条件A .AB .BC .CD .D(的含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通过分析该图可推理出的结论是()A.曲线①表示CO含量的变化B.蜡烛发生了不完全燃烧C.蜡烛由碳、氢元素组成D.蜡烛熄灭时,容器内氧气耗尽二、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34分。
2018年安徽省中考真题化学试题(答案+解析)

2018年安徽省中考真题注意事项:1.化学试卷共三大题16小题,满分60分。
化学与物理的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2页。
3.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He-4 Na-23 Cl-35.5 K-39一、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1.陶瓷是中华民族在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发明。
下列陶瓷制作工艺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 混合B. 成型C. 晾干D. 烧结【答案】D【解析】A、将原料混合在一起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是物理变化,错误;B、将泥巴成型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是物理变化,错误;C、将瓷器晾干是水分蒸发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的生成,是物理变化,错误;D、瓷器烧结需要燃烧,发生化学变化,正确。
故选D。
2.为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中国,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A. 寻找新能源减少使用化石燃料B. 施用大量农药减少植物病虫害C. 合成新型洗涤剂减少氮磷排放D. 研发易降解材料减少白色污染【答案】B【解析】A、寻找新能源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可以减少环境污染,故合理,错误;B、施用大量农药会造成空气污染,不合理,正确;C、合成新型洗涤剂可以减少氮磷排放,合理,错误;D、研发易降解材料可以减少白色污染,合理,错误。
故选B。
3.硼是作物生长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硼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硼的说法正确的是()A. 相对原子质量为10.81gB. 属于金属元素C. 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D. 原子核外有6个电子【答案】C【解析】A、相对原子质量不能带g,错误;B、硼是非金属元素,错误;C、由图可知,硼原子的核电荷数是5,正确;D、原子中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故原子核外有5个电子,故错误。
2018年安徽省中考化学试卷(详细解析)

2018年安徽省中考化学试卷一、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1.陶瓷是中华民族在人类科技史上的伟大发明。
下列陶瓷制作工艺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混合 B.成型C.晾干 D.烧结2.为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中国,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A.寻找新能源减少使用化石燃料B.施用大量农药减少植物病虫害C.合成新型洗涤剂减少氮磷排放D.研发易降解材料减少白色污染3.硼是作物生长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硼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硼的说法正确的是()A.相对原子质量是10.81g B.属于金属元素C.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 D.原子核外有6个电子4.实验室可通过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组装好装置后,检查装置气密性B.加入药品后,直接将酒精灯火焰对准药品加热C.水槽中有气泡冒出时,立即收集气体D.实验结束时,先移走酒精灯再从水槽移出导管5.化学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硬水经过滤后可软化B.食用碘盐可预防骨质疏松C.霉变大米经淘洗后可食用D.控制油脂摄入可减少肥胖的发生6.归纳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图示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分类B.物质分类C .地壳中元素含量D .金属的化学性质7.科学家研制出一种代号为DEPA的安全驱蚊剂,其化学式为C12H17NO,下列有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属于无机物B.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2:17C.由4种元素组成D.由31个原子构成8.为实现二氧化碳的绿色利用,科学家用固碳酶作催化剂设计了如下转化过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COB.固碳酶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发生变化C.X的化学式为CH2D.该过程实现了无机物向有机物的转化2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通过分析该图可推理出的结论是(A.曲线①表示CO含量的变化B.蜡烛发生了不完全燃烧C.蜡烛由碳、氢元素组成D.蜡烛熄灭时,容器内氧气耗尽二、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34分。
2018年安徽省中考化学试卷-答案

安徽省2018年初考试试卷化学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答案】D2.【答案】B3.【答案】C【解析】A项,相对原子质量没有单位或单位是“1”。
B项,硼属于非金属元素。
D项,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硼原子核外有5个电子。
4.【答案】A【解析】B项,加入药品后,应先来回移动酒精灯对试管进行预热,然后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
C项,当导管口有连续均匀气泡冒出时,再开始收集气体。
D项,实验结束后应先将导管从水中移出,再熄灭酒精灯。
5.【答案】D【解析】A项,将硬水软化在生活中用加热煮沸法,在工业上用蒸馏法。
B项,食用加碘盐可预防甲状腺肿大。
C项,霉变的大米会产生有毒的黄曲霉素,黄曲霉素不易溶于水,淘洗后仍存在。
6.【答案】A【解析】B项,物质可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纯净物包括单质和化合物。
C项,地壳中元素按质量分数由高到低为氧、硅、铝、铁、钙。
D项,金属单质与氧气反应生成的是金属氧化物,不属于盐。
7.【答案】C⨯⨯=。
D项,1个DEPA 【解析】A项,DEPA属于有机物。
B项,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2:171144:17【解析】B项,铁在油封的蒸馏水中和干燥的空气中均不生锈,无法实现实验目的。
C项中的变量除是否有空气外,还有可燃物的着火点,无法实现实验目的。
D项,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呈酸性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无法实现实验目的。
10.【答案】B【解析】A 项,曲线①表示氧气含量的变化。
B 项,有一氧化碳生成,故蜡烛发生了不完全燃烧。
C 项,从图中只能看出有一氧化碳生成,可知蜡烛中含有碳元素,不能推断出含有氢元素。
D 项,由图象可以看出,蜡烛熄灭时,容器内氧气没有耗尽。
二、填空题 11.【答案】(1)涤纶 钢 (2)过滤 b(3)44Fe CuSO FeSO Cu ++12.【答案】(1)长颈漏斗 (2)A3222CaCO 2HClCaCl H O CO +++↑复分解反应 (3)b(4)二氧化碳倾倒过快,先使高处蜡烛火焰附近氧气浓度减少【解析】(2)实验室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物为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不需加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试题注意事项:1.化学试卷共三大题16小题,满分60分。
化学与物理的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2页。
3.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He-4 Na-23 CI-35.5 K-39、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18安徽)1.陶瓷是中华民族在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发明。
下列陶瓷制作工艺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18安徽)2 .为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中国,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18安徽)3.硼是作物生长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硼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硼的说法正确的是A .相对原子质量为10.81gC .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18安徽)4.实验室可通过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组装好装置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 .加入药品后,直接将酒精灯火焰对准药品加热C .水槽中有气泡冒出时,立即收集气体D .实验结束时,先移走酒精灯再从水槽中移出导管(18安徽)5.化学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硬水经过滤后可软化B.食用碘盐可预防骨质疏松C .霉变大米经淘洗后可食用D.控制油脂摄入可减少肥胖的发生A .混合B .成型A .寻找新能源减少使用化石燃料C .合成新型洗涤剂减少氮磷排放B .施用大量农药减少植物病虫害D .研发易降解材料减少白色污染B.属于金属兀素D.原子核外有6个电子(18安徽)6.归纳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 F列图示正确的是为C.晾干 D .烧结「化合I 乂 M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 I 复分解反应本应型 «反类A •化学反应分类B .物质分类C .地壳中兀素含量型D .金属的化学性质(18安徽)7•科学家研制出一中代号为 DEPA 的安全驱蚊剂,其化学式为 62H 17N0。
下列有关该物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属于无机物 B •碳、氢元素质量比为 12:17C •由4中元素组成D •由31个原子构成(18安徽)8•为实现二氧化碳的绿色利用,科学家用固碳酶作催化剂设计了如下转化过程。
下列有关说 法正确的是•碳原子氧原子O —氢原子(18安徽)9.对比实验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下列对比实验设计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18安徽)10.实验室测定蜡烛在盛有一定体积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至熄灭过程中, 间变化曲线如右图,通过分析该图可推理出的结论是 A .曲线①表示C0含量的变化 B .蜡烛发生了不完全燃烧 C •蜡烛由碳、氢元素组成 D •蜡烛熄灭时,容器内氧气耗尽 、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34分(18安徽)11. (6分)材料有着广泛的应用,根据下列信息回 答问题。
应用“蛟龙号”深潜器“神舟”五号宇航员航天服新型水处理剂 用到的材料特种钢高强度涤纶纳米铁粉(1) 上述材料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_____________ ;属于合金的是 __________ 。
(2) 纳米铁粉能吸附水中的某些污染物,吸附后经沉降、______________ (填操作名称)可除去污染物。
下列物质也能因吸附而具有净水作用的是 _________________ (填字母序号)。
A .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C02+C=C0 C • X 的化学式为CH 2B •固碳酶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发生变化D •该过程实现了无机物向有机物的转化 选项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选项实验目的齐册一滴红晟水探究温度对分 子运动快慢的影响50mLL 热术:探究水对铁钉锈蚀的影响■,—”植物油 -蒸ta 水 \于燥剂Q探究空气是燃 烧的必要条件探究C02与水 反生反应「燥的舎 湿湘的含 酚駄的滤纸 酚駄的滤纸02和CO 含量随时实验设计时间a.生石灰 b .活性炭c.纯碱(3)纳米铁粉还能除去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如铜离子),写出铁粉与含硫酸铜的废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8安徽)12.(7分)下图是实验室中常见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查阅资料:常温下,CO2难溶于饱和NaHC03溶液。
(1)仪器X的名称是_______ 。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室制取应C02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 (填反应类型)。
(3)常温下,下列收集CO2的方法中不可行的是________________ (填字母序号)a.向上排空气法 b .向下排空气法c.排饱和NaHCO3溶液法(4)某同学进行图D所示的操作时,观察到高的蜡烛先熄灭,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安徽)13. (7分)废旧电路板中主要含有塑料、铜和锡(Sn)等,为实现对其中锡的绿色回收,某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Sn+Sn C〔2= 2Sn CI4(1)SnCI4中锡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锡的 _______ (填“强”或“弱”),固体A中一定含有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___ 。
(3)写出步骤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相比于直接焚烧废旧旧电路板回收金属,该工艺主要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 (回答一点即可)。
(18安徽)14. (7分)“蓝瓶子”实验是一个有趣的化学振荡实验:盛有氢氧化钠、亚甲蓝(C16H18N3SCI)、葡萄糖混合液的试管,经振荡、静置后溶液颜色会出现反复变化(如图1)。
某兴趣小组开展如下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 混合液中属于人类进本营养物质的有水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小明对振荡实验后溶液变蓝的原因进行如下猜想:①溶液中溶入CO 2;②溶液中溶入 。
2;③溶液中溶入 __________ (填化学式)。
(3) 小红利用图2装置,从A 端吹入呼出的气体,混合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由此 __________ (填能”或 不能”)得出猜想①正确,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 。
(4)为探究猜想②,利用图 2装置色剂实验方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安徽)15. ( 8分)某兴趣小组在相同条件下,将10.00g 下列物质分别置于相同规格的烧杯,并敞口存放于空气中,烧杯中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时间质量/g水 饱和石灰水 稀盐酸 浓硫酸氢氧化钠浓溶液氯化钙溶液 1天8.16 8.37 8.64 11.189.3810.252天 5.76 5.94 6.69 12.558.47 10.33(1)下列图示能反映水在空气中放置时发生变化的微观示意图是_________ (填字母序号)。
图中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2)石灰水在空气中久置后有浑浊现象,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为研制一种安全、环保的除湿剂,可选择上表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溶质的化学式) (4)将10.00g 氯化钠浓溶液敞口久置后, 最终得到2.26g 晶体,则该溶液是饱和”溶液。
(已知该温度下氯化钠溶解度为36.1g )(5)为进一步研究稀盐酸敞口久置后浓度变化,该小组开展如下探究。
① 甲同学猜想浓度可能会变大,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为验证甲同学的猜想是否正确,设计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注意:若答对第(6)小题奖励4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 60分。
】(3)乙同学取20%的氢氧化钠溶液20.00g ,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部分变质,得到18.80g 溶液,由此能否计算所得溶液中溶质组成?若能,请计算其组成;若不能,请补充完成实验方案设计,同时说明需要 测定的数据(用a 表示),并计算a 的取值范围。
(不要求写出计算过程)三、本大题共6分。
(18安徽)16. ( 6分)尿素[CO (NH 2)2]是一种常见的氮肥,工业上制备反应如下:一矩条件+ t “—__■ ■ "■ABC(填“饱和”或“不图2DCO2+2NH3 CO(NH2)2+H2O,请计算:(1) 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2) 生产6t尿酸理论上需要氨气的质量是多少?化学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I. D 2. B 3. C 4. A 5. D 6. A 7. C 8. D 9. A 10. B二、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34分。
II. (6分)(1)涤纶(1分)钢(1分)(2)过滤(1分)b (1分)(3)Fe+CuSO4= FeSO4+Cu (2 分)12. (7分)(1)长颈漏斗(1分)(2) A (1 分)CaCO3+2HCI = CaCb+H z O+CO? f (2 分)复分解反应(1 分)(3)b (1 分)(4)二氧化碳倾倒过快,先使高处蜡烛火焰附近氧气浓度减少(1分)13. (6 分)(1)+4 (1 分)(2)弱(1 分)Cu (1 分)(3)2SnCI2Sn+SnCl4 分解反应(2 分)(4)避免焚烧塑料产生污染,更加环保(1分)(其他合理答案均给分)14. (7分)(1)葡萄糖(1分)(2)N2 (1分)(其他合理答案均给分)(3)不能(1分)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也含有氮气和氧气等(2分)(4)从A端通入氧气,若溶液变蓝,则猜想②正确;若溶液不变蓝,则猜想②不正确(15. (8 分)(1)D (1 分)(2)Ca(OH)2+CO2= CaCO3(+ H 2O (2 分)(3)CaCl2 (1 分)(4)不饱和(1分)(5)①稀盐酸中水的蒸发量大于HCI的挥发量(1分)(其他合理答案均给分)②取等质量的原盐酸和久置的盐酸,均加酚酞溶液,分别滴入等浓度的NaO H溶液,液由无色变红色时,比较消耗氢氧化钠的量(2分)(其他合理答案均给分)【注意:若答对第(6)小题奖励4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
】(6)不能。
实验方案:将变质后溶液加热蒸干,称量所得固体质量为ag o a的取值范围:4.00<a<5.30。
(4分)(本小题为开放性试题,其他合理答案均给分)三、本大题共6分。
16. (6分)解:(1)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面X100%=46.7%(2)设理论上需要氮气的质量为x o一定条件CO2+2NH 3 CO(NH 2)2+出034 60x 6t34_60JT _x=3.4t 2分)至溶答:生产6t尿酸理论上需要氨气的质量是 3.4t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