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护理方案
(完整版)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一、病名中医诊断:第一诊断腰痛病(TCD编码:BGSOOO)。
西医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ICDTO编码:M51.202)。
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诊断标准参照201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
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多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踺反射减弱或消失,拇指背伸力可减弱。
(6)、CT或MRl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或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变浅,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应边缘有骨赘增生。
(二)、证候诊断1、血瘀证:近期腰部有外伤史,腰腿痛剧烈,痛有定处,刺痛,腰部僵硬,俯仰活动艰难,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沉涩或脉弦。
2、寒湿证:腰腿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痛有定处,虽静卧亦不减或反而加重,日轻夜重,遇寒痛增,得热则减,舌质胖淡,苔白腻,脉弦紧、弦缓或沉紧。
3、湿热证:腰腿痛,痛处伴有热感,或见肢节红肿,口渴不欲饮,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4、肝肾亏虚证:腰腿痛缠绵日久,反复发作,乏力、不耐劳,劳则加重,卧则减轻;包括肝肾阴虚及肝肾阳虚证。
阴虚证症见:心烦失眠,口苦咽干,舌红少津,脉弦细丽数。
阳虚证症见:四肢不温,形寒畏冷,筋脉拘挛,舌质淡胖,脉沉细无力等症。
三、治疗方法(一)中医辩证论治1、血瘀证治法:行气活血,祛瘀止痛。
方药身痛逐瘀汤加减。
组成秦艽3g川芎6g桃仁9g红花9g 甘草6g羌活3g没药6g当归9g香附3g牛膝9g地龙6g五灵脂6g(炒)水煎至400ml,早晚分次服。
2、寒湿证治法:温经散寒,祛湿通络。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护理方案优化会议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护理方案优化会议讨论一、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病机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其发病原因复杂,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1.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椎间盘的弹性和水分含量逐渐降低,易于破裂和突出。
2.劳动和生活方式:长期弯腰、扭转、提重物等重体力劳动,以及坐姿不良、长期驾车等不良生活习惯,都会增加腰椎间盘突出的风险。
3.遗传因素:某些人的椎间盘天生就较脆弱,易于受到外力的影响而发生突出。
中医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机主要是脾肾阳虚、气血不足所致。
脾主运化,肾主生殖,两者合为后天之本,若脾肾功能失调,就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
二、中医护理方案的优化中医护理方案是指通过中医理论和方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综合治疗、调理,促进康复的一系列措施。
在会议中,我们讨论了如何优化中医护理方案,以下是几点建议:1.辨证施治:中医治疗强调辨证论治,因此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根据其具体病情进行个性化治疗,例如对于脾肾阳虚者,可采用益气固脾、温肾壮阳的中药治疗;对于气血不足者,则可采用活血化瘀、滋阴补肾的中药治疗。
2.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可采用针灸治疗,通过调节经络气血,促进椎间盘的营养代谢,缓解疼痛、改善功能。
3.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中医常用的手法之一,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可采用推拿按摩治疗,通过按摩椎间盘周围的肌肉、筋膜,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改善功能。
4.运动康复:中医强调运动康复,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根据其具体病情,制定个性化的运动康复方案,例如通过适当的伸展、扩展、旋转、屈曲等锻炼,增强腰部肌肉、改善脊柱柔韧性,促进康复。
三、中医护理方案的应用中医护理方案的应用需要全面、系统地考虑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生活习惯等因素,以下是一些应用中医护理方案的建议:1.针灸疗法:通过经脉刺激,调节气血运行,缓解疼痛、改善功能。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护理PPT

常见症状/症候施护
二、肢体麻木
1、评估麻木部位、程度及伴随的症状并做好 记录。 2、协助患者按摩拍打麻木肢体,力度适中, 增进患者舒适度,并询问感受。 3、麻木肢体做好保暖,指导患者进行双下肢 关节屈伸运动,促进 血液循环。
4、遵医嘱局部予中药熏洗,艾灸等治疗,注意 防止皮肤烫伤及损伤,观察治疗效果。
5、常规进行木区皮肤惟备、药物过敏试验及交 叉配血等。
中医特色护理
四、术后护理
1、术后妥善安置患者,搬运患者时,保持脊 椎一条直线,防止扭曲,使用过床板平托过床。 翻身时,采取轴线翻身法。
2、根据不同的麻醉方式,正确指导患者进 食,进食营养丰富且易消化的食物。
3、注意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观察双下肢感觉、 运动、肌力等神经功能的变化。
3、指导患者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注意对腰部 的保健,提倡坐硬板凳,宜卧硬板薄软垫床。 工作时要做到腰部姿势正确,劳逸结合,防止 过度疲劳,同时还要防止寒冷等不良因素的刺 激。 4、指导患者正确咳嗽、打喷嚏的方法,注意保 护腰部,避免诱发和加重疼痛。 5、腰椎间盘突出症病程长、恢复慢,鼓励患者 应保持愉快的心情,用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对 待疾病。
3 中医特色护理
中医特色护理
一、腰椎整复的护理
1、整复前告知患者整复方法及配合注总事项。
2、整复后注意观察患者腰部疼痛、活动度, 双下肢感觉运动及大小便情况。
3、卧床休息,定时双人直线翻身,增加患、 者舒适度,仰卧时腰部加腰垫维持生理曲度。
4、复位3天后,在医护人员指导下佩戴腰托下床。 下床时先俯卧位,在床上旋转身体,脚着地后 缓慢起身,上床则反之。下床后扶持患者,观 察有无头晕等不适,入厕时避免久蹲,防止引 起体位性低血压发生跌倒。
健康指导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护理方案 ppt课件

• (2)术前2天指导患者练习床上大小便及俯卧位 训练。
• (3)对于吸烟者劝其戒烟,预防感冒;指导患者 练习深呼吸、咳嗽和排痰的方法。
• (4)为患者选择合适腰围,指导正确佩戴方法。 • (5)常规进行术区皮肤准备、药物过敏试验及交
叉配血等。
2.术后护理
• (1)术后妥善安置患者,搬运患者时,保持脊椎 一条直线,防止扭曲,使用过床板平托过床。翻 身时,采取轴线翻身方法。
• 4.牵引过程中随时询问患者感受,观察患者是否 有胸闷、心慌等不适,及时调整。出现疼痛加重 等不适立即停止治疗,通知医师处理。
• 5.注意防寒保暖,用大毛巾或薄被覆盖患者身体 。
• 6.腰椎牵引后患者宜平卧20分钟再翻身活动。
(三)围手术期护理
1.术前护理 • (1)做好术前宣教与心理护理,告知手术注意事
• (5)指导患者进行足趾、踝部等主动活动,促进 血液循环。评估患者下肢疼痛改善情况,循序渐 进指导患者进行蹬腿、直腿抬高、五点支撑及飞 燕式等功能锻炼。
• (6)根据手术方式,术后1~3天协助患者佩戴 腰托取半坐卧位或坐于床边,适应体位变化后, 慢慢练习下地行走,行走时姿势正确,抬头挺胸 收腹,护理上做好安全防护。
• 2.用移情疗法,转移或改变患者的情绪和意志, 舒畅气机、怡养心神,有益患者的身心健康。
• 3.疼痛时出现情绪烦躁,使用安神静志法,要患 者闭目静心全身放松,平静呼吸,以达到周身气 血流通舒畅。
五、护理难点
• 自觉改善不良习惯依从性差 • 解决思路:
1.加强对患者康复保健知识教育,告知患者不良 习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响,增强患者的自我 保健意识。
• 5.遵医嘱予穴位注射,常用穴位:足三里、环跳 、委中、承山等。
腰椎病突出症中医护理方案(修改后)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血瘀气滞证:腰腿痛剧烈,腰部僵硬,俯仰活动艰难,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薄黄。
(二)寒湿痹阻证:腰腿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遇寒痛增,伴下肢活动受限,舌质胖淡,苔白腻。
(三)肝肾亏虚证:腰腿痛反复发作,乏力,劳则加重,卧则减轻;包括肝肾阴虚及肝肾阳虚证。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腰腿疼痛1.评估疼痛的诱因、性质、腰部活动、下肢感觉、运动情况。
2.体位护理:急性期严格卧硬板床,保持脊柱平直。
恢复期,佩戴腰托保护和支撑,忌腰部用力,避免体位的突然改变。
3.做好腰部、腿部保暖,防止受凉。
4.遵医嘱腰部予中药塌渍,TDP照射,观察治疗后的效果。
(二)肢体麻木1.评估麻木部位、程度以及伴随的症状,并做好记录。
2.协助患者按摩拍打麻木肢体,做好保暖,指导患者双下肢关节屈伸运动,促进血液循环3.遵医嘱予穴位贴敷,常用穴位:足三里、环跳、委中、承山等。
(三)下肢活动受限1.评估患者双下肢肌力及步态,做好安全防护措施,正确使用辅助工具行走,防止跌倒。
2.卧床期间,指导患者进行四肢关节主动运动及腰背肌运动,做好健康宣教。
3.遵医嘱予物理治疗如低频脉冲、穴位贴敷等治疗。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一)腰椎牵引的护理1.牵引前告知患者注意事项以取得配合。
2.遵医嘱选择合适的体位,牵引的重量、角度及固定带松紧要适宜。
3.随时询问患者感受,观察患者是否有胸闷、心慌等不适,及时调整。
若出现不适时,通知医生处理。
4.注意防寒保暖,腰椎牵引后患者宜平卧20分钟再翻身活动。
(二)围手术期护理1.术前护理(1)做好术前宣教与心理护理。
(2)指导患者练习深呼吸、咳嗽和排痰的方法。
术前2天指导患者练习床上大小便及俯卧位训练2.术后护理(1)术后搬运患者时,保持脊椎一条直线,防止扭曲。
翻身时,采取轴线翻身方法。
(2)根据不同的麻醉方式,正确指导患者进食。
(3)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双下肢感觉、运动、肌力等神经功能的变化。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护理方案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血瘀气滞证:腰腿痛剧烈,痛有定处,腰部僵硬,俯仰活动艰难,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薄黄。
〔二〕寒湿痹阻证:腰腿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虽静卧亦不减或反而加重,遇寒痛增,得热那么减,伴下肢活动受限,舌质胖淡,苔白腻。
〔三〕湿热痹阻证:腰筋腿痛,痛处伴有热感,或见肢节红肿,活动受限,口渴不欲饮,苔黄腻。
〔四〕肝肾亏虚证:腰腿痛缠绵日久,反复发作,乏力,劳那么加重,卧那么减轻;包括肝肾阴虚及肝肾阳虚证。
阴虚证症见:心烦失眠,口苦咽干,舌红少津。
阳虚证症见:四肢不温,形寒畏冷,舌质淡胖。
二、常见病症/证候施护〔一〕腰腿疼痛1.评估疼痛的诱因、性质、腰部活动、下肢感觉、运动情况。
2.体位护理:急性期严格卧床休息,卧硬板床,保持脊柱平直。
恢复期,下床活动时佩戴腰托加以保护和支撑,注意起床姿势,宜先行翻身侧卧,再用手臂支撑用力后缓缓起床,忌腰部用力,防止体位的突然改变。
3.做好腰部、腿部保暖,防止受凉。
4.遵医嘱腰部予中药贴敷、中药热熨、拔火罐、中药熏蒸、中药离子导入等治疗,观察治疗后的效果,及时向医师反应。
5.给予骨盆牵引,牵引重量是患者体重1/3~1/2左右,也可根据患者的耐受进行牵引重量调节。
6.遵医嘱使用耳穴贴压〔耳穴埋豆〕,减轻疼痛。
常用穴位:神门、交感、皮质下、肝、肾等。
〔二〕肢体麻木1.评估麻木部位、程度以及伴随的病症,并做好记录。
2.协助患者按摩拍打麻木肢体,力度适中,增进患者舒适度,并询问感受。
3.麻木肢体做好保暖,指导患者进行双下肢关节屈伸运动,促进血液循环。
4.遵医嘱局部予中药熏洗、中药塌渍、艾灸等治疗,注意防止皮肤烫伤及损伤,观察治疗效果。
5.遵医嘱予穴位注射,常用穴位:足三里、环跳、委中、承山等。
〔三〕下肢活动受限1.评估患者双下肢肌力及步态,对肌力下降及步态不稳者,做好平安防护措施,防止跌倒及其他意外事件发生。
2.做好健康教育,教会患者起床活动的考前须知,使用辅助工具行走。
血瘀气滞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护理方案的实施进展及思考

方案分类:根据病情严重程度、 患者体质等因素,可以分为轻度、 中度和重度三个等级。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中医护理方案:根据中医理论, 通过针灸、推拿、中药等方法, 达到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的 目的。
单击添加标题
血瘀气滞型腰椎间盘突出 症中医护理方案的实施进 展
血瘀气滞型腰椎间盘突 出症中医护理方案的实 践应用与案例分析
血瘀气滞型腰椎间盘突出 症中医护理方案概述
血瘀气滞型腰椎间盘突出 症中医护理方案的思考与 展望
血瘀气滞型腰椎间盘突 出症中医护理方案与其 他护理方案的比较研究
定义和分类
对未来血瘀气滞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护理方 案发展的建议和展望
加强中医护理方 案的研究,提高 疗效
推广中医护理方 案,提高患者接 受度
加强中医护理方 案的培训,提高 护理人员的专业 水平
加强中医护理方 案的临床应用, 提高疗效和患者 满意度
观察效果:定期观察患者的病情变 化,调整护理方案
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其家属普及腰 椎间盘突出症的预防和护理知识
总结反思:总结护理方案的实施效 果,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护理方案实施的效果评价
患者症状改善:疼痛减轻,活动受限改善 功能恢复:日常生活能力提高,重返工作岗位 心理状态改善:焦虑、抑郁情绪减轻,生活质量提高 治疗费用降低:减少手术等高费用治疗,降低医疗成本
方案实施: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包括药 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等。
护理方案的目标和原则
目标:缓解疼痛,改善生活质量
原则:个体化护理,注重心理疏 导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护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护理1.概述1.1 疾病介绍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的纤维环发生破裂,使得椎间盘的髓核(椎间盘的内部软组织)向脊髓管内或神经根管内突出,刺激或压迫脊髓或神经根,引起相应症状。
1.2 中医理论认识根据中医理论,腰椎间盘突出症多与脾肾虚弱、寒湿凝滞、气血不畅等有关。
治疗时应以温阳补肾、活血化瘀为主要原则。
2.中医护理细则2.1 体质辨识与辨证施护2.1.1 辨识体质类型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病情特点,判断其体质类型,包括阳虚型、阴虚型、湿热型、痰湿型等,以制定相应的中医护理方案。
2.1.2 辨证施护根据中医辨证的结果,对病人进行相应的施护。
如阳虚型可采用温补肾阳的方药和手法;阴虚型可采用滋阴补肾的方药和手法;湿热型可采用清热利湿的方药和手法;痰湿型可采用化痰祛湿的方药和手法。
2.2 食疗调养2.2.1 避免寒凉食品患者应尽量避免食用寒凉食品,如冷饮、冰淇淋等,以免伤害脾胃。
2.2.2 增加营养摄入患者应适当增加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素的摄入,以促进组织修复和恢复。
2.3 穴位按摩2.3.1 腰阳关穴按摩患者可用拇指对腰阳关穴进行按摩,以温阳补肾、活血化瘀。
2.3.2 足三里穴按摩患者可用拇指对足三里穴进行按摩,以补益脾胃、活血化瘀。
3.附件详细方案请见附件。
4.法律名词及注释4.1 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的纤维环发生破裂,使得椎间盘的髓核向脊髓管内或神经根管内突出,引起相应症状。
4.2 辨证施护辨证施护是根据中医辨证的结果,对病人进行相应的护理和治疗。
5.结束语本文介绍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护理细则,包括体质辨识与辨证施护、食疗调养和穴位按摩等方面的内容。
详细护理方案请见附件。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护理措施应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病情特点进行调整和制定。
附件:具体护理方案见附件文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腰椎间盘突出症:指腰椎间盘的纤维环发生破裂,使得椎间盘的髓核向脊髓管内或神经根管内突出,引起相应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