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3单元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单元初步感知授课提要课时《繁星》是现今世有名女作家、小孩文学作家冰心女士的第一部诗集 , 它由 164 首小诗构成。

《繁星( 七一 ) 》回想童年 , 写儿时与母亲难忘的回想。

《繁2 9 短诗三首星 ( 一三一 ) 》表达了作者对海洋的热爱之情。

《繁星( 一五九 ) 》表达了作者对母爱衷心的赞叹与感谢之情 , 这是诗人对母亲的深情呼喊。

艾青的诗歌《绿》用文学的形式描绘了春季各处10 绿都是一片绿色的情形 , 风是绿的 , 水是绿的世界充 1 满了绿 , 写出了绿的摇摆、绿的美幻。

《白桦》是俄国有名诗人叶赛宁的抒怀诗。

诗歌以白桦为中情意象 , 从不一样角度描绘它的美。

浑身的雪花、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苏 , 在晨晖里晶莹闪亮 ,111 白桦披银霜 , 绽花穗 , 亭亭玉立 , 丰姿绰约 , 表现出白桦的高洁之美。

诗中的白桦树既具色彩的变化, 又富动向的美感。

白桦高洁、挺秀 , 它是崇高人品的象征。

这是一首生动、开朗、情味盎然的小诗, 诗人以12* 在天晴了的清爽、优美的语言指引人们到雨后小径走一走, 感觉1 一下“天晴了的时候”。

全诗写了雨后大自然的感人时候情形以及人们融入自然、亲密自然的自由快乐。

经过一系列的学习、研究活动, 让学生学会收集综合性学习: 轻 1 诗歌、整理诗歌、赏识诗歌、仿写诗歌。

叩诗歌大门语文·四年级下册沟通平台 : 认识现代诗的一些特色, 领会诗歌表达的感情。

识字加油站 : 借助资料认识古代文人, 认识先人姓名中的字。

1 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 : 领会描绘颜色的句子的不一样表达方法 , 感觉不一样表达方法对写景的表达成效。

与日俱增 : 积累、背诵有关“诗”的名言。

教法与学法授课方法研究指引学生进行不一样形式的朗诵, 联合收集的资料领会9短诗三首作者的感情。

以各样形式的朗诵, 让学生充足接触文本, 走进诗歌10绿所描绘的情境之中 , 领会作者的感情。

经过阅读诗句, 让学生想象画面, 感觉诗歌的境界11白桦美。

部编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12课、习作与综合性学习、语文园地)教学设计教案及反思

部编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12课、习作与综合性学习、语文园地)教学设计教案及反思

部编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12课、习作与综合性学习、语文园地)教学设计教案及反思1.短诗三首[教学目标]1.会认2个生字,读准“啊”“膝”等音变和易误读字音,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繁星、漫灭”等词语。

2.体会诗歌的韵味,初步了解现代诗的特点并体会诗歌的情感。

3.在赋予乐感的反复的朗读中,体会现代诗的节奏,进而展开想象,体会情感,感受阅读诗歌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1.体会诗歌的韵味,展开想象,体悟情感。

2.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1.激趣导入:星星是夜晚的精灵,在无边的夜空,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同学们,你爱看天上的繁星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冰心奶奶看到繁星时的心情。

2.介绍作者,解释“繁星”。

(课件出示)二、初读短诗,读出节奏环节一:朗读《繁星》(七一)1.发现特点:发现无韵诗,句式相同,节奏相仿的特点。

2.读出节奏:指导朗读“母亲的膝上”,读出节奏,引发思考。

环节二:朗读《繁星》(一三一)1.比较思考:现代诗与古诗之间的异同,发现诗“韵”。

2.发现韵脚:感知“光”“香”“响”等ɑnɡ的韵脚,了解同音成韵。

3.情境朗读:师生合作,接读“哪一……?”排比句式,关注问号的语气,理解“思潮”。

环节三:朗读《繁星》(一五九)1.发现韵脚:发现“了”“里”,了解同字成韵。

2.读出节奏:指导朗读,读出分句间的强弱对比,感受现代诗高低起伏的节奏。

三、学习《繁星》(一三一)1.情境朗读:播放海浪声音,情境朗读,体会作者对大海的挚爱之情。

2.体会情感:补充资料,体会大海对作者写作带来的灵感与思考。

(1)“我的童年是在海边度过的。

我特别喜欢大海,所以,在我的早期作品中经常有关于海的描写。

”——《冰心自传》(2)“每次拿起笔来,头一件事忆起的就是海。

”——《往事》大海是作者写作灵感的源泉,是心灵寄托的地方,作者对海有着深深的眷恋与感激之情。

3.共同诵读:伴着海浪声,引导学生诵读诗歌,内化背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 短诗三首《繁星》教案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 短诗三首《繁星》教案设计

9短诗三首▶教学目标1.认识“漫、涛”2个生字,会写“繁、漫”等8个字,正确读写“繁星、藤萝”等3个词语。

2.通过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诗歌韵味,熟读成诵。

3.初步了解现代诗的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识记生字新词,体会诗歌韵味,熟读成诵。

2.初步了解现代诗的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

▶教学策略1.字词教学本课生字不多,主要指导学生读准“啊、膝”等字的音变和易误读的字,指导“繁、藤”等笔画较多的字的书写,理解“永不漫灭、思潮”等词语的意思。

2.阅读理解课堂教学中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以及情境创设、补白想象、补充资料等教学策略,进行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发现现代诗歌的特点:朗朗上口、富有节奏、蕴含丰富想象、饱含真挚情感。

3.表达运用在引导中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热情,在赏读中感受诗歌的魅力,通过《繁星》学习现代诗的特点,根据现代诗的特点感受诗意诗情的融合统一。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漫、涛”2个生字,会写“繁、漫”等8个字,正确读写“繁星、藤萝”等3个词语。

2.正确诵读诗歌,把握诗歌内容。

▶教学过程板块一导入新课,释义诗题1.谈话导入。

(1)师:你认为生活中什么是美的?(预设:风景是美的;画画是美的;舞蹈是美的……)(2)师:人们常说“发现美是能力,留住美是本事”,你认为用什么方法可以留住美?(预设:画画、拍照、写诗……)(3)师:美就像一扇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诗歌这把钥匙开启美这扇大门。

(课件出示单元导语)诗歌,让我们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

(4)全班齐读。

2.释义诗题。

(1)板书课题:短诗三首。

(师指名读课题;生齐读课题)师:诗有短有长,其中篇幅不超过14行的诗可以称为短诗。

(2)了解“繁星”,指导书写。

①师:看看课文,我们将要学习的三首短诗的诗题是什么?谁来读读诗题?(预设:繁星)(板书:繁星)②指导书写“繁”字。

统编教材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3单元教案

统编教材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3单元教案

统编教材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3单元教案一. 教材分析统编教材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3单元的主题是“关爱”,通过一组关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文章,让学生感受关爱的重要性,学会关爱他人、关爱自然、关爱社会。

本单元的文章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课文并理解大意。

但在关爱方面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课文学习以及相关活动,提高他们对关爱的认识和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认读“关爱”等词语,了解课文内容,能够理解关爱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关爱自然、关爱社会,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正确认读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关爱的重要性。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所学关爱知识,实际关爱他人、关爱自然、关爱社会。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讨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报。

2.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学生作业本。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社会中需要关爱的事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关爱的理解。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计有关关爱的练习题,让学生口头回答,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学生书写作业,运用所学关爱知识,实际关爱他人、关爱自然、关爱社会。

教师巡视辅导,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

5.拓展(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关爱故事,互相启发,共同成长。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关爱的意义,引导学生继续关注自然、社会中的需要关爱的事物。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教案(含计划)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教案(含计划)

6、要回女儿时。

当夫妻俩带着两个孩子在船舱里休息的时候,他们可能都想起了那个年幼的女儿。

他们都想到了:女我太小了,真舍不得她。

把不懂事的孩子送给别人,我们做父母的心太残酷了。

与其把孩子送给别人,还不如全家一起挨饿。

这一夜,他们一夜没有合眼。

第三天上午,夫妻俩又出现在夫人的卧舱里,什么话还没说就放声大哭。

当夫人间了好几遍,父亲才说话。

(课件出示原文)为什么父亲的话最后用的是省略号?(联系“抽泣”,体会当时父亲的心情)
指导朗读。

(三)联系上下文,升华情感。

1、在这儿,父亲直接表明了自己的心迹:舍不得。

课文还有一处地方也直接提到了父亲的不舍,你知道在哪儿吗?
2、指导朗读课文第4自然段。

3、小组讨论:
你觉得把孩子送给别人是爱还是要回孩子是爱?你觉得文中哪个片段哪个句:子最感动你?(指导朗读)
(四)在课文中,你感受到谁的爱?
(指导朗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三、拓展延伸
(一)大家分享你的父母心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感受父母对我们的爱。

(二)课后收集反映父母关爱子女的故事、谚语、格言、民谣、诗歌。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绿》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绿》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绿》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比较阅读,借助关键词句想象画面,感受诗人的独特表达,进一步感受诗歌语言的特点。

【教学重点】通过比较阅读,借助关键词句想象画面,感受诗人的独特表达,进一步感受诗歌语言的特点。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诗词引入,导入新课同学们,绿色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历来就是古代文人墨客歌咏的对象。

我们来温习有关春天绿的古诗词(出示课件)(利用已有的古诗积累,渲染气氛,引发对“绿”的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现代诗歌的兴趣。

)二、学习诗歌,读中悟绿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发现了春天有各种各样的绿,这些绿给作者留下独特的感觉。

下面我们跟着诗人艾青的脚步来到绿色的春天,体会春的美妙。

请同学们听老师朗读课文,边听边思考:如果要你用一个词来形容作者笔下的绿,你会用哪个词呢?2.指名回答(出奇),“奇”就是奇特,与众不同。

你从诗歌第一节哪里体会到他的奇。

(出示课件)(板书:地方不一)3.你想到了哪些地方的绿?(出示课件)4.你还想到了哪些地方是绿的?(出示课件)5.在诗歌中,作者没有写具体的地方,但是却能引发我们无限遐想,这就是现代诗常用的方法——以虚写实。

6.指名读第二节,春姑娘用巧手为我们调出了哪些绿色?(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出示课件)(板书:颜色不一)7.是啊,光读这些词都让我们觉得春意盎然。

是不是只有这些“绿”?你还知道有哪些绿?(了解省略号的作用)8.难怪作者会说: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到处是绿的……(出示课件)9.指导朗读:(注意标点符号的读法)省略号的用法,在现代诗叫留白。

“绿得出奇”要重读,语速放慢,表现作者惊讶、难以置信的情感。

指名读,男女同学读,全班同学齐读第一、二小节。

三、小组诵读,讨论交流1.这么多的绿集中在一起,会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小组交流学习诗歌三、四、五小节:小组内用多种方式朗读诗歌,画出你认为想象奇特的诗句,并说说奇特在哪里。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单元备课一、单元教学内容:本单元一共有四篇课文,其中精读课文两篇:《 9、地震中的父与子》《11、“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略读课文两篇:《 10、慈母情深》《12、学会生病》另外还包括一个《回顾•拓展三》二、教学目标:1重点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和动作和心理描写,品读课文,再现情境并联系实际体验文本,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带领学生走出文本,回到多彩的现实中,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父母之爱,加强与父母的沟通。

3最后,再回到文本,对于课文中给人深刻启示的重点语句,能够熟读成诵,牢记与心,自觉用这些富有哲理的话来指导和规范自己的行为,在表达真情上下功夫。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1.重点:①掌握本组课文的生字词,熟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②感知内容,理清思路,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领悟父母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③体会文中人物的品质,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2.难点:①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和动作、心理描写,品读课文,再现情境并联系实际体验文本,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②领悟文章表达上的特点,引导学生体会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

③从文中感悟到父母深沉的爱。

四、如何突破重难点措施:1.学生读通课文后,可以联系到平时父母的做法,想想他们的爱,教师可点拨指导,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爱。

2.提前让学生查阅有关书籍或上网查找资料,找到有关地震的资料和更多的关于父母之爱。

3.让学生通过认真研读,从课文中找出反应人物品质的语句,让学生把重点放在体会语句所表达的感情。

4、教学时,把握住学生的情感脉络,指导学生深入细致地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

五、教具学具根据学生和本单元课文特点,班班通课件是本单元运用的主要教学工具,另外让学生搜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

六、学情分析本单元主要是围绕父母之爱展开的,从学生的心理特征分析,他们很难理解到父母深沉的爱,特别是严厉严格的爱,这就要求老师提前布置学生多读书,通过朗读加深理解,课堂上老师指导反复朗读,在感情朗读中理解感悟父母的爱。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及教学反思(43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及教学反思(43页)

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围绕着“现代诗”这一主题,编排了《短诗三首》《绿》《白桦》《在天晴了的时候》4篇课文,这些课文中的诗歌都有着浓浓的意味,饱含着作者的情感,让我们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

《短诗三首》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与赞扬。

《绿》是对春天的赞美,是对大自然的热爱。

《白桦》歌颂了白桦的高洁之美。

《在天晴了的时候》体现了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主题。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9短诗三首▶教学目标1.认识“漫、涛”2个生字,会写“繁、漫”等8个字,正确读写“繁星、藤萝”等3个词语。

2.通过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诗歌韵味,熟读成诵。

3.初步了解现代诗的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识记生字新词,体会诗歌韵味,熟读成诵。

2.初步了解现代诗的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

▶教学策略1.字词教学本课生字不多,主要指导学生读准“啊、膝”等字的音变和易误读的字,指导“繁、藤”等笔画较多的字的书写,理解“永不漫灭、思潮”等词语的意思。

2.阅读理解课堂教学中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以及情境创设、补白想象、补充资料等教学策略,进行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发现现代诗歌的特点:朗朗上口、富有节奏、蕴含丰富想象、饱含真挚情感。

3.表达运用在引导中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热情,在赏读中感受诗歌的魅力,通过《繁星》学习现代诗的特点,根据现代诗的特点感受诗意诗情的融合统一。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漫、涛”2个生字,会写“繁、漫”等8个字,正确读写“繁星、藤萝”等3个词语。

2.正确诵读诗歌,把握诗歌内容。

▶教学过程板块一导入新课,释义诗题1.谈话导入。

(1)师:你认为生活中什么是美的?(预设:风景是美的;画画是美的;舞蹈是美的……)(2)师:人们常说“发现美是能力,留住美是本事”,你认为用什么方法可以留住美?(预设:画画、拍照、写诗……)(3)师:美就像一扇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诗歌这把钥匙开启美这扇大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人教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 9 短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漫、涛”2个生字,会写“繁、漫”等8个字,会写“繁星、藤萝、波涛”3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韵味,背诵课文。 3.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从古至今,诗人们创作了无数经典的诗,那一首首优美的诗,就像一串串璀璨的珍珠。现代诗语言优美,深受人们的喜爱。 2.你最喜欢的诗歌是什么? 3.今天,我们来学习现代著名诗人冰心的三首小诗。 二、初读诗歌,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儿童文学家。冰心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创作了很多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这些小诗风格晶莹清丽、软柔俊逸。主要作品有《冰心小说散文选集》《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小橘灯》《繁星》《春水》等。 2.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认读。 繁星 漫灭 藤萝 膝上 波涛 3.重点指导书写:“藤”和“膝”右下方不是“水”,而是五笔写成的“”。 2

4.把你最喜欢的一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 三、朗读诗歌,体会韵味。 1.学习《繁星》(七一)。 (1)自由读诗歌,边读边体会。 (2)读了这首诗,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抓住“月亮、藤萝、母亲的膝上”来想象这些形象的样子。) (3)“这些事”指的是哪些事?(童年的那些事。) (4)“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唤起了你怎样的感受?(对母亲的怀念和儿时快乐生活的深切怀念。) (5)出示图片,配乐朗读诗歌。 (6)试着背诵诗歌。 (7)小结学法:刚才我们是怎样来学习这首诗歌的?请你归纳一下。 ①朗读诗歌;②想象画面;③品读体会;④练习背诵。 请你按照以上思路来学习《繁星》(一三一)和《繁星》(一五九)。 2.交流自学内容。 学生根据提示交流:①朗读诗歌;②想象画面;③品读体会;④练习背诵。 (1)出示第二首诗,交流: ①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反问) 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强调了星星的光、花的香、思潮里波涛的清响。) ③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对大海的热爱。) ④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出示第三首诗,交流: ①这首诗中有两个“风雨”,请你圈出来,体会它们有什么不同。(第一个“风雨”指的是刮风下雨,第二个“风雨”指的是作者遇到的坎坷、挫折。) ②心中有了“风雨”,作者要躲到哪里?(母亲怀里) ③一个“躲”字,你体会出了什么?(“躲”字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依恋,同时也赞颂了母亲怀抱的温暖和母爱的伟大。) ④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3

四、拓展延伸。 现代诗也叫“白话诗”“新诗”,一般指五四运动以后在继承发扬民歌和中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借鉴吸收西方和日本诗歌的表现形式、表现手法而逐渐发展形成的诗歌。现代诗具有形式自由、韵律灵活、自然清新的特点。它的语言趋于口语化、散文化。其诗歌形式自由,意蕴丰富,一般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本课所选的三首短诗均为抒情诗。 五、布置作业。 1.阅读《繁星》中的其他诗歌。 2.搜集自己喜欢的现代诗,并摘抄下来。

【板书设计】 短诗三首 怀念往事 热爱大海 赞颂母爱

【教学反思】 1.借助多媒体,把诗歌、画面、音乐巧妙地结合起来,增强了学生的真实感受;作者对童年、大海、母亲的感情,激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 2.反复地诵读诗歌,学生在朗读中理解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情感。现代诗歌的语言朗朗上口,采用个人读、齐读、轮读等多种朗读形式,可以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10 绿 【教学目标】 1.认识“挤、叉”2个生字,会写“瓶、挤”等4个字,会写“墨水瓶、墨绿”等11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

3.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体会为何所有的“绿”会按着节拍飘动。 4.结合“阅读链接”,比较艾青笔下的“绿”与宗璞笔下的“绿”的不同。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春天绿色的图片)你知道图片中的景色属于哪个季节吗?你有什么感受? 2.绿不仅是春天的象征,更是希望的象征。现代诗人艾青也非常喜欢“绿”,他笔下的“绿”是什么样子的呢?这节课,我们就跟随他去欣赏那绿意盎然的美丽画卷吧。(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诗歌,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艾青(1910—1996),浙江金华人,著名诗人。他的诗作努力反映民族和人民的苦难和命运,反映现实的生活和斗争,突出表现为对光明的热烈向往和讴歌,风格朴素雄浑。他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推动一代诗风的重要诗人。代表作有《大堰河——我的保姆》《我爱这土地》《向太阳》等。 2.指名分小节读课文,随时正音。 3.指导书写“瓶”字:左右结构,注意右边“瓦”字的写法,共四笔,第二笔是竖提。 三、再读诗歌,理解内容。 1.配乐范读,学生思考:诗人看到了哪些绿? 2.学生交流。 出示:墨绿 浅绿 嫩绿 翠绿 淡绿 粉绿 3.第二小节中省略号的作用是什么?(说明还有很多绿,启发读者思考,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你还知道哪些绿?(草绿、苹果绿、橄榄绿……) 4.难怪作者说:“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到处是绿的……” (出示第一小节)指名读,齐读。 5.这各种各样的绿,绿得发黑,绿得出奇。你知道“出奇”是什么意思吗?(特别) (出示第二小节)指名读,齐读。 5

6.在作者眼中,什么是绿的?(风、雨、水、阳光) 在你的眼中什么是绿的?(山是绿的,田野是绿的,树是绿的……) 仿照第三小节写一写你眼中的绿。 7.这么多的绿集中在一起,会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读读诗歌第四、五小节。 找出诗中表示动作的词语,你体会到什么?(“挤”“重叠”“交叉”“指挥”“飘动”。所有的绿色都源于诗人心中,所以一切的绿色都会随着诗人愉快的心情,按着节拍飘动。) 读诗想象:所有的绿交叉在一起,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的画面。 8.朗读全诗。指名读,齐读。 9.读了这首诗,你能想象到怎样的画面?(春风又绿江南岸,万物复苏的生动画面。) 10.朗读诗歌,你有什么体会?(绿是生命的颜色,是生命的象征。) 四、拓展延伸。 1.艾青笔下的“绿”给我们留下很多想象的空间,宗璞笔下的“绿”又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 2.学生读《西湖漫笔》中的段落,体会并说说感受。 雨中去访灵隐,一下车,只觉得绿意扑眼而来。道旁古木参天,苍翠欲滴,似乎飘着的雨丝儿也都是绿的。飞来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峰下蜿蜒的小径,布满青苔,直绿到了石头缝里。 3.学生交流。 4.总结:这段选文主要写的是西湖六月时的绿色。作者描绘了各种各样的绿。有苍松古木的浓绿,有小径青苔的嫩绿。有的绿,深得发黑;有的绿,绿得发蓝。连小径、石头缝里的青苔都被勾勒出来,可见作者观察非常仔细。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春天的大自然充满了生机,充满了绿色,与家长一起到大自然中去感受“绿”。

【板书设计】 绿 墨绿 浅绿 嫩绿 翠绿 淡绿 粉绿 风 雨 水 阳光 6

挤 重叠 交叉 指挥 飘动 【教学反思】 1.在学习诗歌之前,先介绍作者艾青,让学生对本诗作者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拉近学生与作者之间的距离,也为理解诗歌做铺垫。 2.朗读诗歌。读,是学生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的纽带。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是有效学习的第一步,配乐朗读能够帮助学生体会诗歌的情感。《绿》这首诗本身就极具音乐美,优美的音乐与优美的文字巧妙结合,增加了诗歌的意境。

11白桦 【教学目标】 1.认识“绣、潇”等9个生字,会写“桦、涂”等11个字,会写“白桦、毛茸茸”等7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感受并分析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3.积累和摘抄与植物有关的诗歌,并尝试写诗交流。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白桦的图片)你知道图片中的植物是什么吗?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外国诗歌——《白桦》。(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读准“桦”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白桦是落叶乔木,树干端直,树皮灰白色,纸状,分层脱落。是形成天然林的主要树种之一。木材可供一般建筑及制作器具之用,树皮可提桦油。白桦是俄罗斯的国树,是这个国家民族精神的象征。 7

2.读词语:白桦 涂上 毛茸茸 潇洒 花穗 金晖 徜徉 3.重点指导:“潇”字是左右结构;“朦”字书写时注意右部不要少了短横;“抹”字右边上横长,下横短。 4.指名朗读诗歌,思考:诗歌的每一小节写的是什么? 第一小节:写“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桦。 第二小节:写白桦在雪中的美。 第三小节:写白桦在朦胧寂静中的美。 第四小节:写白桦在朝霞映照下的美。 三、品读诗歌,感悟意境。 1.自由朗读诗歌,边读边体会:这是一棵怎样的白桦?(美丽) 2.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赞美白桦的美丽?(雪中、寂静中、朝霞中) 3.在文中找出表现白桦美丽的词语。(如画、玉立、光华) 4.想象白桦“如画、玉立、光华”的样子,读出白桦的特点。 5.出示短语,学生读。 洁白的流苏 姗姗来迟的朝霞 灿灿的金晖 晶亮的雪花 白雪皑皑的树枝 银色的光华 同学们,读了这些词语,你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请你选择几个短语描述一下这棵白桦。 6.配乐范读。你体会到了什么?(作者对白桦的赞美、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7.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分组赛读,齐读。 四、拓展延伸。 1.你还知道哪些与植物有关的诗歌? 2.出示与植物有关的诗歌,读一读。 一朵梅花 一朵梅花 开在洁白的雪中 北风萧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