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日语动物谚语的隐喻表现
解读日语中的文化隐喻和象征意义

解读日语中的文化隐喻和象征意义日语是一门富含丰富文化内涵的语言,其中包含了许多文化隐喻和象征意义。
这些隐喻和意义不仅丰富了日语的表达方式,也反映了日本文化的独特特点。
本文将对日语中的文化隐喻和象征意义进行解读。
一、和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和食是日本传统的饮食文化,其中的食物及其摆盘方式都蕴含了丰富的象征意义。
比如,日本人常用的食器“切り餅”(Kiriboon)在传统仪式中扮演重要角色。
这种食器有着平滑的圆形下部和有纹理的上部。
它象征着和善的人际关系,下部的平滑象征平和的心态,而上部的纹理则象征人与人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通过使用这个食器,人们在日常饮食中提醒自己要保持平和的心态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春节和樱花的象征意义春节是日本重要的节日之一,樱花在这个节日中有着特殊的象征意义。
樱花盛开的季节象征着新的开始和希望,人们会在这个时候开展各种活动来庆祝。
樱花也被视为一种短暂而美丽的存在,它的凋落象征着生命的短暂和珍惜当下。
人们通过欣赏樱花和举办赏樱活动,表达对生命和自然的敬畏之情。
三、动物在日语中的隐喻意义在日语中,动物也常常被用作隐喻来表达某种意义。
例如,狐狸在日语中被视为狡猾和机智的象征。
这种象征意义源于日本民间故事和传说,人们通过将狐狸形容为机智的动物来表达自己对智慧和聪明才智的追求。
与之相反,狗在日语中则代表忠诚和友谊。
这种象征意义源于人们对狗的忠诚品质的观察,通过将狗形容为忠诚的动物,人们表达了对忠诚和友谊的追求。
四、颜色的象征意义在日语中,颜色也常常带有特殊的象征意义。
比如,红色在日本文化中象征着喜庆和幸福。
红色的意义源于日本传统的喜庆活动中常用的红色装饰品和衣物。
而白色则被视为纯洁和无暇的象征,人们常常在婚礼和葬礼等场合穿着白色的服装。
这种象征意义也体现了日本文化中对于纯洁和尊重的重视。
五、自然界中的象征意义日本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人们通过与自然界的互动来赋予不同事物独特的象征意义。
比如,日本的樱花季节与短暂的美丽相联系,人们将其看作生命短暂和珍贵的象征。
中日动物谚语比较研究

中日动物谚语比较研究作者:杨露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5年第04期内容摘要:在我国的语言学研究中,注重语言关系与文化的研究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
谚语是来源人民生活的语言,与人们生活关系非常密切,它能够反映一个国家的民俗、文化和心理。
中日两国又是一衣带水的邻国,很早开始就有文化交流。
因此,笔者以中日动物谚语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和研究中日两国的动物谚语,试图揭示产生差异的因素,从而探究两国文化的关联与差异。
希望这项研究成果能为日语教学提供参考,为日语学习者服务。
关键词:中日动物谚语动物形象对比研究文化谚语是民间集体创造、广为流传、言简意赅并较为定型的艺术语句,也是人们世代口口相传并流传下来的语句。
它是人们生活方式的反映,也是民族智慧的结晶。
同时,动物又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人类往往习惯通过有关动物的谚语来表达和体现人类的感情及思想活动。
笔者以《新明解故事谚语辞典》(三省堂编修所,2001)为底本,并同时参考了《日汉惯用语谚语辞典》(陶元山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日语成语谚语辞典》(杜建极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1989)和《日汉双解学习辞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考察和分析出中日谚语中有很多相同动物形象表达相同含义的情况和相同动物形象表达不同含义的情况。
一.中日谚语中相同动物表达相同含义的谚语1.和“龙”有关的谚语“龙”是中国古代神话的动物,不仅被看作帝王的象征,也被看作中华民族的象征。
现在的中国人自称“龙的传人”,可见中华民族对“龙”的感情深厚悠久。
而且,在中华民族的观念中,“龙”是吉祥、高贵、尊荣的象征。
受中华文化深刻影响的日本人也认为“龙”是神圣、伟大、英雄的象征。
以上举例的谚语中,“龙”全被积极地作为最高、最强、最善的形象出现。
由此可见,中日两国人民的观念中,“龙”可谓是至高无上的动物。
2.关于“鼠”的谚语“鼠”的形象与习性在中日两国人眼中是一种令人讨厌的动物,它偷吃食物,咬坏物品,传播疾病,总是偷偷摸摸躲在黑乎乎的角落里,脏兮兮的。
关于与动物有关的日语谚语特点的研究——以与“猫”有关的谚语为中心

译文 : 猫 居屋 顶 , 乌 鸦居 于树 , 物各适 其所 ; 各得 其所 ( 4 ) 拐1 屯 < 屯猫 尻尾
译文 : 无 关 紧要 , 可有可 无 ( 5 ) 猫 额 译文 : 面积非 常小 , 巴掌 大个地 方
猫是一种惧怕寒冷的动物 , 但在酷暑来 临时还是很还念寒冷的冬天的 , 谚语 ( 1 ) 中通过猫 的这一特征,
( 6 ) 开 门揖盗 , 引 狼入 室
原文 : 鲤筛 卺猫 c 二 预c 于 为
( 7 ) 软 硬兼施 , 刚柔兼 备 原文 : 猫l 二屯 札c 虎 c :毛 ) 为
( 8 ) 小 人难 渡君 子之 腹 原文 : 猫c 土 虎 心 老知 岛 以上 的汉语 译 文 中 , 只有 ( 6 ) 中出现 了狼 这一 动物 , 而其 他译 文 中却看 不到 对 于猫 的任何 描写 。
第 1 O期
相卓 : 关 于与动物有关的 日语谚语特点 的研究—— 以与“ 猫” 有关 的谚语 为中心
以上 谚语 对猫 的描写 中 , 不 难 看 出 日本 人与 猫接 触 时间 之长 、 观察 入微 、 关 系亲 近这些 特点 。
但我们通过其汉语译文 , 则很难看到直接描写猫或是猫的本能的译文。相反 , 绝大多数却是直接揭示人 类行 为 规律 、 生 活 习惯 以及 观 点看 法 。
相 卓
( 大连理工大学
摘
城市学院 ,辽宁
大连
1 1 6 6 0 0 )
要: 谚语这一传统语言形式 , 是民众的丰富智 慧和普遍 经验 的规律性 总结。通过 对谚语的研 究 , 在语 言上进 行
对 比的基础上 , 还 能探 究出两国的文化差异。文 中, 通过对 日语 中与猫有 关的谚语及 其汉语译文进行研 究 , 旨在探 究出其语义方面的特征 , 并就此弄清 中 日两国对于猫这种动物 , 在认识上 的异 同点 , 希望会对 中国的 日语 学习者在
浅析中日动物意象的异同 ——以'十二生肖'为中心

文化长廊浅析中日动物意象的异同——以“十二生肖”为中心单丽 大连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范丹云出 大连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课题项目:本论文为2016年大连工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中日动物意象对比研究——以‘十二生肖’为中心”的成果之一。
摘 要:本论文以十二生肖为中心,侧重对中日谚语进行对照,进而阐述两国对十二生肖意向方面的差异。
并以此为切入点进行论述分析,旨在对比两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异同。
因为两国的不同地理条件、资源状况、社会组成、神话与信仰的不同,对十二生肖动物有了不同的认识。
关键词:动物意象;生肖;对比作者简介:单丽(1981-),女,辽宁大连人,讲师,研究方向:日本语言文化;范丹云出(1996-),女,辽宁大连工业大学日语系学生。
[中图分类号]:G12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8-138-02一、前言谚语作为语言最具象征性的文化特质,传承着语言的精髓,一直以一种独特的形式规范着人们的行为举止和道德伦理。
中日语言文化对比研究范围十分广泛,但通过十二生肖的相关的中日谚语所反映的动物意象的对比研究,对中日语言文化进行对比的相关先行研究目前还很少。
十二生肖作为一种古老的纪元方式,对中国古代的动物信仰和图腾文化作出了明确诠释,以此能映射出中国古代文明的特征。
日本作为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不断吸收中国的传统理念,并与本国自身特点相结合,形成具有强烈民族色彩的文化底蕴。
十二生肖也因此流传到日本,成为两国相同文化背景下的历史纪元。
二、中日对比动物意象的异同在对十二生肖动物的中日动物意象的调查发现,汉语与日语中动物意象不尽相同,从整体来看,动物意象差异较大的为龙,其余的差异则要具体分析。
下面按照十二生肖的顺序,对中日动物意象的具体异同之处,做以分析。
无论是汉语,还是日语,对“鼠”的印象都不太好,在语言使用中以贬义为主,如汉语中的“鼠目寸光”“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相对应的,日语中也有“猫の前の鼠”,用以表示十分胆小之人等。
日语动物谚语中隐喻的汉译研究

日语动物谚语中隐喻的汉译研究作者:罗丹来源:《速读·上旬》2016年第07期摘要:动物谚语词汇的产生借助动物形象来展现人的行为,是人类心理行为的一种隐喻。
在日语中包含很多动物谚语,为了研究日语动物谚语中隐喻的汉译,本文中对动物谚语进行界定,并且找寻谚语中的隐喻,针对相应的隐喻翻译,分析翻译策略。
关键词:日语动物谚语;隐喻;汉译;研究动物谚语语言中比较特殊,能够从动物本质特征引申到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中,并且对社会现象进行剖析。
日语动物谚语在形象表达上比较生动,那么动物谚语的隐喻汉译环节中,翻译者需要尽可能的将语言的丰富性展现出来,在日语动物谚语隐喻汉译方式中,根据中日谚语中喻体与喻意的异同进行分析,可以分为不同汉译方式。
一、日语动物谚语介绍动物谚语是长期以来人与自然相处下所得到的文化精华,谚语通俗易懂、含义深刻、生动形象,具有惊醒人的作用。
动物谚语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不具备隐喻含义的动物谚语,只是对自然规律进行客观的描述。
而另外一类就是具有隐喻含义的动物谚语,这些动物谚语能够借助动物的表现来比喻人的某种好的或者是坏的行为习惯,在不同语境中应用具有不同的表达效果。
日语动物谚语不完全是日本本民族自己创造,还有很多来自于中国谚语,例如,“鷸蚌の争い”、“牛に経文(对牛弹琴)”等。
二、日语动物谚语中的隐喻汉译1.动物喻体相同可直接意译在日语动物谚语中,有很多动物都与汉语谚语中的动物相同,这种情况就可以视为中日谚语中预提相同,在这样的前提下,隐喻汉译就可直接进行。
动物喻体相同大部分是由于该谚语属于中日同源语。
在实际翻译中,比较简单,进行对等翻译就可以,例如上文中所提到的“鷸蚌の争い”,该谚语源自《战国策.燕策二》中比较有名的谚语——“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再如“千里の堤も蟻の穴から”——源自“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这些日语动物谚语出现在我们面前时,能够直接从字面上所提到的动物,实现汉语的谚语翻译,该种动物谚语的翻译方式就是直接汉译。
隐喻在日语惯用语中的表现探讨

隐喻在日语惯用语中的表现探讨作者:赵晓丹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12年第03期摘要:隐喻是一种语言现象,同时也是一种认知现象,且与人的思维方式于认知方式密切相关。
立足于认知语言学,从日语惯用句的角度理解和阐释隐喻。
帮助学习者更好地记忆和理解。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隐喻;惯用语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3-0210-02传统的语言学研究认为,隐喻是一种语言现象,是一种主要用语诗歌和其他文学作品的修辞手段。
传统的定义为“類似性に基づく比喻である”。
隐喻被看成是对语言的一种创造性运用,属于比喻语言或诗体语言。
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开始,关于隐喻的研究开始兴盛起来。
特别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后,人们开始从哲学、逻辑学、现象学、心理学等多学科、多角度的对隐喻的本质和作用进行探索和研究。
八十年代兴起的认知语言学把隐喻看作是一种思维现象,认为隐喻是通过说话人的认知概念对外界事物进行描述。
莱考夫和约翰逊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提出了隐喻研究的认识论或建构论,认为隐喻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不但在语言中,而且在思想行动中。
人们赖以进行思考个行动的日常概念系统,其本质是隐喻性的,隐喻是存在于概念领域的认知作用,比喻表现是指把概念领域的隐喻通过语言表现形式具体化。
而在日语的惯用语中,隐喻体现的尤为明显。
1 日语惯用语的分类一般,我们常把惯用语分成两大类:固定搭配短语(本を読む/读书傘をさす/撑伞電報を打つ/拍电报)和比喻惯用短语(水を差す/挑拨离间焼餅を焼く/妒忌手を打つ/采取措施)。
而比喻惯用语又可以分为明喻惯用语(雲をつかむよう/不着边际わらにもすがる思い/急不暇择)和隐喻惯用语(泣いても笑っても/不管怎样食うか食われるか/你死我活)。
明喻惯用语一般都有其明显的标志“ように”、“みたいな”、“まるで……の様子だ”等。
如:水を打ったよう/鸦雀无声。
而隐喻惯用语则是用隐喻使人们通过一件事物的象征或类似性去认识、理解或分析另一领域的事物。
中日谚语比较视域下日本人的自然观

中日谚语比较视域下日本人的自然观作者:陶云静来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刊》 2016年第4期陶云静(西藏民族大学,陕西咸阳712082)摘要:由于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中日谚语所表达的意义具有相似性,除社会生产方式不同外,地理区位、生态气候、物种分布等自然因素的差异也使得两国的谚语在表达方式、喻体象征物上存有差异。
日本谚语中海岛文化、盛产的樱花和爱护动物以及天人合一等内容和谨慎、精小、具体等形式就集中展现了日本人的自然观。
关键词:谚语;日本;自然观;中日比较doi:10.16083/ki.1671—1580.2016.04.051中图分类号:H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6)04—0171—03投稿日期:2015—12—03作者简介:陶云静(1989-),女,甘肃临夏人,西藏民族大学,助教,硕士。
研究方向:日汉同声传译。
一般来说,所谓谚语就是经人们世代传承所形成的应用于日常生活的富有深刻含义的定型化语句。
虽然不同的国家都有各类谚语,但总体来说,谚语具有短小、意味、风趣(即3S,shortness,sense,and salt)三个特征。
根据产生和流传时代(古谚和今谚)、地域语言(官话谚语和方言谚语)、行业(农谚和渔谚)和作用(讽颂性谚语和经验性谚语)等,可以将谚语分为不同种类。
同样,也可以划为社会生活类、自然现象类两个基本类别。
汉文化圈中的中国和日本就有丰富的谚语。
以往的中日谚语研究,已对两国谚语的起源、韵律、节奏、构造、互译等进行了探讨。
然而,对比中日自然类谚语的喻体,不难发现日本人有着独特的自然观。
一、日本谚语中的海岛文化首先,相较中国,日本有诸多关涉海洋的谚语。
日本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国,人们的生活与海洋密切相关。
日本是世界上渔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海洋文化已经渗透到日本人生活的各个方面,谚语也不例外。
比方说汉语谚语“宁做鸡头,不做凤尾”,这句话说成日语就是「鯛の尾より鰯の頭」。
谚语 日语

谚语“微乎其微。
”----「雀の涙。
」(すずめのなみだ。
)解释:麻雀本身就很小,其眼泪就更少了。
“画蛇添足”----「月夜に提灯」(つきよにちょうちん)说明:表示做些没有意义、甚至不该做的多余事情。
中文说:画蛇加了腿,日本说:有月亮的夜晚打着灯笼走。
对牛弹琴----猫に小判(ねこにこばん)说明:“小判(こばん)”是日本古代使用的金币。
对于人来说是很值钱的,但是对猫来说是没有任何价值的。
和中国说的对牛弹琴是一个道理。
亡羊补牢----火事の后の火の用心(かじのあとのひのようじん)说明:“火の用心(ひのようじん)”是“注意火头,防止火灾”的意思。
发生了火灾之后,要求人们注意火头,防止火灾,这和丢了羊之后,把羊圈补结实是一样的。
看来是已经受到损失,但是引以教训,也还是有意义的。
娇生惯养----乳母日伞(おんばひがさ)说明:由于生活条件优越,家里有奶妈伺候,外出有阳伞遮太阳。
没有经过任何艰苦环境的磨练,结果养成了娇生惯养的习惯。
不直接说明娇生惯养,而是说出它的条件和环境。
如虎添翼,快马加鞭----鬼に金棒(おににかなぼう)形容本来就好厉害的变得更厉害。
在日本,“鬼(おに)”是身高马大的好厉害的害人的东西(妖怪),“金棒”是“铁棒、铁棍”。
所以很厉害的鬼手上有铁棍,就更厉害了。
本来鬼是害人的,但是这个谚语可以形容好的方面。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傍(冈)目八目(おかめはちもく)在别人下围棋时在旁边观战,容易看清胜败局势,甚至能看到8步以后。
说没有利害关系的第三者看问题就冷静而比较正确。
由于“傍”、“冈”同音,有时可以互换。
大草包----独活の大木(うどのたいぼく)“独活”是一种多年生的草本植物,中文叫“土当归”。
嫩时可以食用,可以长到2m以上,但是没有用处。
形容个子很大,但是没有能力的人。
“口若悬河。
”----「立て板に水。
」(たていたにみず。
)解释:在立着的板上浇水,很快就流下去。
形容说话非常流利。
“垂头丧气”----「青菜に塩」(あおなにし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与动物的习性,性格特征具有相似关系 ·鯉の滝登り(鲤鱼跃龙门) 无论中国还是日本都用这个谚语来比喻出人头地。传说在中国的 黄河流域,鲤鱼逆流而上到达“龙门”这个难关时,如果可以成功越过 “龙门”,就可以成为优秀的龙。就像为了成为龙而努力奋斗的鲤鱼一 样,如果跨过人生的种种坎坷,人也会在社会上出人头地。这种向着目 标努力向前的样子,无论是鲤鱼还是人类,都是一样的。 ·鯨飲馬食(大吃大喝) 鲸鱼是胃口大的动物代表。鲸鱼在进食时,会将近一吨的鱼类和海 水一起喝进嘴里,然而它们会马上将喝进去的水排出。虽然不是全部吃 进去,但是看起来是会喝很多水的。除此之外,牛和马也是大食量的代 表。因此,从这些动物的习性与大食量的人的特征的相似性开始转义, 用来比喻那些大吃大喝的人。 ·烏の行水(乌鸦洗澡,一冲了事) 乌鸦为了防止身上生长寄生虫会用水清洗身体。乌鸦虽然很喜欢 这么做,但是用水清洗的时间只有短短的两三分钟。以此习性转义,比 喻人洗澡时间短。 谚语不仅仅使用动物最直观的外形的特征,也利用动物广为人知 的习性以及性格特征,利用其与人类行为的相似性来转义,来比喻人类 的行为。但是因为动物的习性多种多样,仅仅从字面很难找到它们的相 似关系。而有很多的比喻已经固定下来,在人类日常生活中频繁使用。 三、与假想的情景具有相似关系 ·牛に経文(对牛弹琴) 这也是一个无论中国还是日本都经常使用的谚语。比喻对不懂事 理的人讲道理也是徒劳。就像对牛讲经文也毫无意义一样,将有价值的 东西展示给不懂其价值的人也是徒劳无功。这里是假设了一个场景,和
参考文献 [1]时田昌瑞.岩波谚语辞典.岩波书店,2003 [2]陈光润.汉日谚语词典.四川辞书出版社,2003
(上接第 587 页) addressing to the inferiors. In this situation, the use of stress indicates the superiority of the higher social status. The inferiors are usually humble when conversing with the superiors. They will avoid using the stress which may reveal the rudeness and impoliteness and thus cast a bad impression on their superiors.
动物的自身特征无关,只是借了动物的这个形象,而从中找到了相似点。 ·猫に木天蓼(立竿见影,立见功效) 与上面的“牛に経文(对牛弹琴)”正相反,这是比喻事情立竿见影
的谚语。木天蓼(またたび)是一种药性很高的植物,吃了它的嫩芽和果 实的话,会让疲惫的旅人打起精神继续旅行。而这种植物是猫科动物很 喜欢的,用它可以轻易地引出猫咪。由此来比喻用对方喜欢的东西很容 易就将其吸引出来,或可以轻易取得其信任,可以立刻见效。
Third, stress is used to emphasize the support of ideas and information. When people are eager to convince the other people and persuade the hearers to advocating the speakers’codes, the speaker will accentuate the emphatic part of the information.
·俎板の鯉(网中之鱼) 放在菜板上任人宰割的鲤鱼,就像死到临头一样认命任人摆布的 样子。而这种放在菜板上的鱼的危险状态也和现实中事情发展的严峻 程度相关联。这种用动物及其所处环境来比喻现实事情的状态的例子 也很多。又比如“水を得た魚(如鱼得水)”,就是比喻到了适合自己的环 境,得到机遇而大展身手的样子。 ·痩せ馬鞭を恐れず(狗急跳墙) 每日背负重物还要经受鞭打的马,渐渐就不再惧怕鞭打了。由此来 比喻那些被统治而生活贫穷的人,因为一无所有而会铤而走险做出危 险的恶事。又如“飢えた犬は棒を恐れず”以上的例子中所描述的状态 和所比喻的状态,并不一定有客观上的相似性。但是通过设定一个假想 的情景,用认知的类似性将两者联系起来。而因为假想的情景只是借助 了动物的这个形象,所以没有特别的限制,也会用不同的动物来表现其 类似性。 四、其他的相似关系 ·犬猿の仲(水火不容) ·魚と水(鱼水之交) 这是利用双方之间的关系,来比喻人们之间的关系。比如用狗和猴 子之间不好的关系,来比喻人们之间不好的关系。也用鱼和水这种不能 分割的密切关系来比喻亲密无间的关系。以上的例子就是,这种用动物 之间,或动物与物体之间的相似关系来比喻人际关系的谚语。 而像以以下这种相似关系为基础的谚语也不为少数。 ·馬には乗ってみよ、人には添うてみよ(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 心) ·虎は死して皮を留め、人は死して名を残す(虎死留皮,人死留 名) 马的好坏要骑过之后才知道,人的好坏要接触之后才了解。就像老 虎在死后会留下华丽的皮毛一样,人在死后也会芳名永存的。这两个谚 语都是在进行完关于动物的叙述后,紧接着叙述关于人的比喻。大部分 的谚语都会省略后半部让人自己去想象。而这种直接全部表明的谚语 也大量存在。 无论在哪个语言中,谚语都大量存在,并被广泛使用。它是各民族 的智慧的结晶。通过比喻表现,将生活中的经验语言化,流传给后代。而 这种比喻表现,不仅仅通过隐喻表现,还有换喻表现,提喻表现等比喻 表现。今后将继续对这方面进行研究分析。
和中国的谚语一样,日语中也存在着大量的与动物有关的谚语。这 些谚语多是以动物来隐喻人或其他事物。隐喻是以本体和喻体之间的 相似关系为基础转义而成的。而隐喻表现的动物谚语也在动物谚语中 占有很大比例。本文以日语的动物谚语的隐喻表现为考查重点,意在分 析动物谚语在隐喻表现上的几种相似关系。
一、与动物身体特征具有相似关系 ·山の芋が鰻となる(天下之大,无奇不有) 山芋和鳗鱼一样,都是细长的形状,可是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的类似 点。而山芋变成鳗鱼,这种变化超出了人类知识的范畴。由此比喻突然 间发生以外的变化,又或者比喻身份低贱的人突然变得有出息。 ·どこの烏も黒い(天下乌鸦一般黑) 这是一个无论在中国还是在日本都被频繁使用的谚语。就像无论 走到哪里乌鸦都是黑色的一样,人的风俗习惯即使变化,他的本性也是 很难变化的。从“乌鸦— ——黑色”转义为“人—— —本性难改”。 ·烏を鵜に使う(捧起乌鸦当凤凰) 乌鸦和鸬鹚一样,都是身体乌黑,嘴的颜色也相近。但是很大的区 别是能否潜水捕鱼。鸬鹚很擅长捕鱼,而用不能够捕鱼的乌鸦来代替鸬 鹚。以此来比喻用外表相似的无才能者来代替有才能者来使用。 动物的身体特征是人类最先看到,最先接受的信息。由这个最直观 的特征的相似关系为基础转义而成的谚语,数量不在少数,也因为其直 观性而很好理解。
Fourth, stress is adopted to arouse the other people’s attention. The high pitch or the long duration from the speaker will attract the other people’s eye.
— 588 —
These are three functions and usages of stress in northeastern dialect. In different languages and dialects, stress can be realized in different ways and convey different information and meanings. Therefore, it is significant and meaningful to conduct more research on this aspect of study.
科技信息
人文社科
浅析日语动物谚语的隐喻表现
辽宁师范大学 于 杨
[摘 要]在日语和汉语中都有很多与动物有关的谚语。这些谚语所要表达的意思和文字上叙述的意思都是通过隐喻表现来连接的。隐喻 是以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关系为基础转义而成的。而这种相似关系又可以分为几类。本文将对这几种相似关系进行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动物谚语 隐喻表现 相似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