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教案部编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写作学习抒情》教学设计

3.写作指导不够具体
在操练环节,虽然我布置了具体的写作任务,但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时,我没有给出具体的建议和示例,导致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缺乏方向。
24.写作指导不够具体:在写作过程中,学生缺乏具体的写作建议,导致写作效果不佳。
25.评价方式单一:虽然我采用了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但评价标准仍较为单一,未能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
针对以上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采取以下改进措施:
26.深化对抒情的理解:在课堂上,我将继续加强对抒情内涵的讲解,并通过举例说明,让学生更准确地把握抒情的特点。
7.调整教学进度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教学进度较紧张,学生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完全消化所学内容。为了改善这一状况,我计划适当调整教学进度,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进行学习和实践。
通过以上改进措施,我相信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掌握抒情的技巧,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同时,我也将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成长付出更多的努力。
17.情感表达:情感是否真实自然,能否打动人心。
18.文字运用:文字是否优美,是否有独特的表达方式。
19.内容丰富:文章内容是否丰富,是否有足够的细节支撑。
20.结构安排:文章结构是否合理,是否有明确的写作思路。
21.创新意识:文章是否有独特的观点,是否有创新的表达方式。
22.书写规范:书写是否工整,格式是否规范。
4.给出具体的写作建议
针对写作指导不够具体的问题,我将在布置写作任务时,给出具体的写作建议和示例。例如,针对“我的梦想”这一主题,我可以给出以下建议:(1)选择一个具体的梦想;(2)描述梦想实现时的场景;(3)抒发自己对梦想的热爱和执着。
人教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教案

1. 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抒情的基本概念。抒情是指用文字表达个人情感的过程。它是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手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传达内心的感受。
2. 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以课文《春》为例,分析其中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表达方式,了解抒情在实际中的应用。
举例:让学生以“我的母亲”为主题,尝试运用所学抒情手法,表达对母亲的敬爱和感激之情。
(3)品味优秀抒情作品,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举例:分析《背影》一文中的抒情表达,体会作者对父亲深沉的思念之情,引导学生学会品味语言美。
2. 教学难点
(1)区分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学生往往难以把握二者之间的区别,需要通过具体案例分析进行讲解;
3. 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如何运用这些手法表达情感。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 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抒情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在写作中表达对家人的感激之情。
2. 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学生尝试运用所学抒情手法,进行短文创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重点
(1)掌握抒情手法的概念与分类: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事、寓情于理);
举例:通过分析课文《春》中的句子,理解直接抒情的表达方式,如“春天来了,一切都变得那么美好”;以及间接抒情,如“春风拂面,柳枝轻舞,带走了冬日的寒冷”。
(2)学会运用抒情手法表达个人情感:结合自身经历,运用恰当的抒情手法进行写作;
3. 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抒情写作经验。
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教案-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教学课堂(部编版)

-抒情手法的灵活运用: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理解抒情手法并不难,但如何在写作中灵活运用是难点。教师需通过实例分析、写作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克服这一难点。
-情感的细腻表达:学生在写作中往往难以把握情感的细腻之处,如何使情感表达既有深度又不失真挚,是教学难点。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点滴感受,提升情感表达的细腻度。
-抒情手法的理解与运用: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让学生掌握比喻、拟人、排比等抒情手法,并能将其运用于写作中。例如,通过分析教材中的例句,让学生明白如何运用比喻使情感表达更具形象性。
-情感表达的准确性:重点培养学生准确表达个人情感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写作中传达出真实的情感体验。
-阅读与写作结合:强调阅读名篇佳作对抒情写作的指导作用,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抒情手法,进而指导自己的写作实践。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抒情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这个练习将让学生尝试运用所学抒情手法表达情感。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抒情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抒情手法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写作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同学们对抒情的概念和手法表现出较高的兴趣,这让我感到很欣慰。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的方式,成功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在生活中想要表达情感的经历,为接下来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单元写作《你也有一支妙笔-学会抒情》教案2020-2021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

3.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会抒发真实情感,关注生活,关爱他人,增强人文关怀;
4.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通过分析、评价、创造等思维活动,发展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
5.增进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在互动交流中提高自我认知和评价他人。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4.学生动手练习,运用抒情手法进行写作;
5.课堂互动与点评,提高学生抒情写作能力。
教学内容与课本紧密关联,旨在让学生学会运用抒情手法,丰富自己的写作表达,提高作文的艺术感染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你也有一支妙笔-学会抒情》教案以培养以下核心素养为目标:
1.增强学生对语文文学性的认识,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举例解释:
-比喻:如课文《春》中“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通过将春天比喻为娃娃,形象生动地表达了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拟人:如课文《雨的四季》中“雨滴在绿叶上跳舞”,赋予雨滴人的行为,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2.教学难点
-抒情手法的选择与运用:学生往往难以把握不同抒情手法的适用场景,需要教师举例讲解并指导实践。
-情感真实性的表达: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往往难以抒发真实的情感,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培养情感体验。
-批判性与创新性思维的培养:指导学生学会分析、评价他人作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提高写作水平。
举例解释:
-抒情手法的选择与运用:如学生在描述自然景观时,应选择恰当的抒情手法,如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使语言更具表现力。
五、教学思
今天我们在课堂上探讨了抒情手法在写作中的应用,整个教学过程让我有了几点深刻的体会。首先,我发现同学们对于抒情手法的概念和运用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在讲解比喻、拟人等手法时,尽管我尽量用生动的例子进行解释,但仍有部分同学显得有些困惑。这让我意识到,对于这些抽象的概念,我们需要更多的时间去消化和吸收。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教学设计

二单元《学习抒情》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抒情,即表达情思,抒发情感。
在写作中,恰当地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深化文章主题。
【学情分析】七年级下学期,经过半年多的写作训练,学生在情感的抒发上,存在情感单薄支撑不起主旨或者抒情过度、情感不真实的问题。
主要是因为不会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抒情方式,做不到有感而发,适度抒情。
【教学目标】1.结合本单元学习的课文,引导学生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这两种抒情方式。
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表达效果。
2.引导启发学生把握好抒情的度,学习基本的抒情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启发学生把握好抒情的度,学习基本的抒情方法。
【教学过程】一、体会抒情之美。
⑴简介抒情的表达方式。
⑵比较本单元课文抒情句的运用。
体会抒情的作用,导入课题。
二、归纳抒情之法。
1.比较讨论:我们要抒发怎样的情感?(1)真实的情感;(2)独特的情感。
2.向名家取经:我们可以怎样抒发情感?⑴分析名家名作中包含情感的语句,分析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作用:直接抒情也即直抒胸臆,是指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在感情达到炽热的程度时,直截了当地把内心的感情抒发、倾吐出来,抒情的效果强烈,鲜明。
间接抒情是指作者的感情渗透在叙述、描写、议论中,感情同写人、叙事、写景、状物融合在一起,这种感情的抒发是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的,含而不露,委婉动人,耐人寻味。
⑵比较归纳,学习抒情的方法。
分别给出含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语句的文段资料,学生讨论分析其中手法运用的特点。
①直接抒情的具体方法例举:直抒胸臆(内心独白) 变换人称(第二人称)②间接抒情的具体方法例举: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托物言志(融情于物);三、比较抒情之度1.例文比较,体会抒情之度。
明确:所谓“恰当书法”,一是指要把握好抒情的度,二是指要选择好抒情的方法。
2.问题引导,学习恰当抒情。
⑴把握好抒情的度;⑵选择好抒情的方法。
优质课教案《写作:学习抒情》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思路指导
1.审题立意:命题作文,题眼是“烦恼”,重点内容既要叙述“ 烦恼”的故事,又要融入并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2.材料选择:烦恼是多方面的,但我们不能面面俱到,应侧重一 个方面来写,比如:妈妈总是拿你和别人比,说你这不行那不行; 你总觉得对待他人很真诚,可是却总会面对虚假……注意切入点要 “小”,如:你的日记本又被妈妈翻看了;爸爸总说你走路别老是 慢慢腾腾……诸如此类,要细小而真实。
例文引路
我的烦恼
【旁批】
无忧无虑的童年在我们天真烂漫的笑声中
一天天过去,我们已成长为朝气蓬勃的少年。
如今,打开成长的匣子,看见了童年的幸福
美好,但是,也有挥之不去的烦恼。 落发的烦恼①
打开成长的匣子,耳边常常传来这样的声 音,“一根、两根、三根……”
①结构角度:用小标 题的形式,使文章层 次分明,思路清晰。
乐课上,我尽量压低声音,平时一听到周杰伦、王 讽。说明“我”的嗓音
菲的歌声,我还是忍不住想唱,但一听到那破嗓音, 难听,也表现了同学之
就想起同学列的“劝规”,真是想唱不敢唱。
间无话不说的关系。
烦恼指数:三星。
青春痘的烦恼
打开成长的匣子,一定会看到一连串成熟的青
春痘。 前几个月,或许是我的管理不当,原本芝麻大
哎,青春痘,消灭你们真不容易!
烦恼指数:五星 轻轻地关上成长的匣子,我惊奇地发现,在成 长的路上,烦恼虽然给我带来了忧虑、困惑,但 是正因为有了烦恼,才让我的情感更加丰富,我 的意志更加坚强,我的笑容更加灿烂。⑥ 我的烦恼,你来吧!我不怕你!
的嗓音不好不是你的错,可是你嚎出来就不对了”;
紧接着,同桌也嚷嚷起来:“噪音有害身体健康”;
后面的同学干脆写出了“遵守社会公德,禁止发出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写作二学习抒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写作二学习抒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写作二学习抒情》(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抒情的概念、方法和技巧展开。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抒情的内涵,掌握抒情的几种形式,学会运用抒情的方法,并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在写作中能够灵活运用抒情技巧,提升写作效果。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抒情的写作,对抒情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学生在运用抒情技巧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如抒情的方式单一,抒情内容过于表面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引导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抒情的写作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抒情的概念和内涵,掌握抒情的几种形式。
2.学会运用抒情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写作效果。
3.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升对生活的感悟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抒情的概念和内涵,掌握抒情的几种形式,学会运用抒情的方法和技巧。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写作中灵活运用抒情技巧,提升写作效果。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优秀作文和实例,让学生理解抒情的概念和内涵,掌握抒情的几种形式。
2.实践指导法: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运用抒情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写作效果。
3.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在写作中的感悟和经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文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优秀作文和实例,用于分析和讲解。
2.准备写作素材和参考资料,供学生实践和参考。
3.准备教学PPT,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抒情的理解和感悟。
同时,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为本节课的教学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优秀作文和实例,让学生分析这些作文和实例中的抒情方式和技巧。
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理解抒情的概念和内涵,掌握抒情的几种形式。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个写作话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抒情方法和技巧进行写作实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写作学习抒情教学目标1.结合本单元的课文,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这两种抒情方式。
2.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表达效果。
3.把握好抒情的度,学习基本的抒情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
课时分配建议第一课时进行作文指导与写作,第二课时进行批改、评讲、修改。
课前准备了解作文文题,熟悉作文要求,搜集相关素材,为习作做准备。
一、片段作文。
写一段话,抒发某种情感,如幸福、喜悦、痛苦、忧伤、渴望等。
200字左右。
二、在《土地的誓言》里,作者以饱满的热情描述了他那美丽而丰饶的家乡。
你的家乡是什么样的?你对它怀有怎样的情感?以《乡情》为题,写一篇作文。
不少于500字。
三、我们每个人都会有烦恼,烦恼后面也许有一段小故事。
以《我的烦恼》为题,写一篇作文。
注意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不少于500字。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PPT显示)导语:诗人白居易有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徜徉雨中,我们或许会有无可名状的哀愁;沐浴月光,我们或许会感到漫无边际的孤独;仰望苍穹,远眺大海,我们心胸开阔;俯视大地,近观流水,我们豪情万丈。
生活处处有美景,美景时时动人情,我们要善于发现美,学会抒发真情实感。
1.老师板书题目:学会抒情2.出示任务:什么是抒情?抒情可以分成几类?3.反馈指导:(1)学生交流:抒情,是指在文中自然真挚地表露作者的思想感情(喜怒哀乐),使读者引起共鸣,受到感动、或产生激情,从而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类。
(2)教师补充:抒情是一种表达方式。
抒情——即抒发感情。
它是作者或文中人物表达主观感受,倾吐心中情感的文字表露。
也就是,人们在生活中,遇到各种事情,产生各种感情,或使你高兴——想放声歌唱;或使你生气——使你悲痛。
这就是你对这些事情产生了感情,有了感受。
在写作时,把这种喜怒哀乐的感情表达出来,就叫抒情。
(二)对比阅读,体会作用(PPT显示)导语:刘勰在他的文心雕龙中说“情者文之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教案部编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生活中,我们常有动情之时,“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这就是抒情。阅读时,我们常说某篇文章“动人”,往往也是因为它富有感情,能打动读者。情贵在真,要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因为“作者自己如果没有感动,就绝对不能使读者感动”(朱光潜语)。在写作中,情感的抒发要自然,水到渠成。《最后一课》中,热爱、难过、悔恨、怜惜等复杂的情感在小弗朗士心里反复交织、酝酿,最后凝为一句:“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感人至深,且毫不突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歇息怎么样在作品中更好地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文题展示 一 片段作文。写一段话,抒发某种情感,如幸福、喜悦、痛苦、忧伤、渴望等。200字左右。 二 在《土地的誓言》里,作者以饱满的热情描述了他那美丽而富饶的家乡。你的家乡是什么样的?你对它怀有怎样的情感?以《乡情》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三 我们每个人都会有烦恼,烦恼后面也许有一段小故事。以《我的烦恼》为题,写一篇作文。注意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不少于500字。 写作指导 一、1.写作时,首先确定想要表达的情感,然后回忆自己产生这种情感的具体情境,通过情景的叙述,展现自己的情感。 2.可以记事,将情感融入叙事之中,也可以先叙事后抒情,还可以采用间接抒情的方式,借物抒情。无论采用何种抒情方式,情感一定要真挚自然。 二、1.关于家乡,你应该有很多内容可写:家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风俗民情,以及你在家乡的生活……不必面面俱到,要有侧重地写作。 2.写作时最好选取一定的景致,抓住家乡的特征来写,借景抒情,在描写中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某种情感;也可以通过叙述,在叙事中渗透感情。 3.当然,为让你的作文有吸引力,还要注意写作技法。如何向读者介绍你的家乡,情感如何表达,细细考虑之后再写作,写出的作文会更加吸引人。 三、1.针对话题,我们可以采用造句法,把“烦恼”的范围一步步缩小,或者采用设置疑问法,从“谁”“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角度对话题进行发问,一步步把话题从抽象状态或者较大的范围中剥离出来,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和写作素材。 2.写“烦恼”的时候,要把事情、原因写清楚,还要写出烦恼时的具体感受,让人读了以后能体会你的处境和心情。 3. 写记叙文切忌漫谈,没有精彩的闪光点,没有可以让读者难忘的细节。譬如那种难以言说的烦恼、被烦恼折磨到极致的细节,或者烦恼解除之后的欢喜。 4.你讲述这个烦恼想表达什么主题,是对青春的回忆,还是对人生的感慨?确立一个深刻的主题,可以让你的文章变得厚重起来。 范文示例 【示例一】 消失的小溪 终于放假了!我兴高采烈地来到了爷爷家。傍晚,天气微凉,我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便披上外衣,顺着那熟悉的小路来到了小溪边。天哪!这是哪儿啊?一堆堆垃圾覆盖着石块,散发出令人恶心的气味,小溪早已不见了踪影。这是我童年的乐园吗?恰好一个行人经过,我拦住他:“这不是原来的那条小溪吗?”“是呀,现在哪有人管它呢,那条小溪啊,早干了,野花倒还有,但早让垃圾盖起来了。唉,现在的人呢!”那人一边说着一边摇着头走了。 听了行人的话,我陷入了沉思:为什么会这样?这是我朴实的乡亲们的行为吗?人们啊,清醒吧! 【名师点评】小作者通过写带给自己童年欢乐的小溪的消失,表现了对人们破坏环境的伤心、反思,语言流畅、感情真挚。 【示例二】 乡 情 蓝天、碧海、金沙滩,请到日照来看看。日照,我美丽醉人的家乡,假如你来,一定会被这里的山山水水所陶醉…… 山——奇秀不减雁荡 美丽的五莲山,因五莲列峙,耸接云霄,如莲花初放而得名,山上丛岩叠嶂,山,环抱着水,水,环绕着山,水为山增添了灵性。看,那一线天,又窄又险,真有“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的意境,让你真切感受小三峡的韵致;看,那漫山遍野的映山红,仿佛让山们穿上了一件华丽的彩妆,与绿树交相辉映,连小鸟都愿意在期间穿梭。还有那光明寺,那可是明代皇家寺院,是我国佛教圣地之一呀!寺内古槐参天,碑文林立,处处展现山的辉煌和变迁。难怪宋代大学士苏轼在游览五莲山之后,写下了“奇秀不减雁荡”的诗句。还有九仙山、浮来山也不逊色。九仙山,有天泉,地泉,那清澈的泉水喝上一口,甜丝丝的沁入心脾;浮来山,则以拥有一棵“天下第一银杏树”的银杏树而闻名。 朋友,来吧,来到大山,你会感受山的性格,你更能呼吸到山中负氧离子的清纯。山,让你感受山里人的朴实;山,让你领略大自然的神奇;山,更让你体会“一览众山小”的豪迈。 水——海天相接共一色 来到日照,大海你是不能错过的,这里频临黄海,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浩淼的大海如同锦缎,连着天空,水天一色,演绎着梦幻般的水的世界。有风,则风起浪涌,看波涛澎湃;无风,则如银线,在你面前缱绻。蹲下身,鞠一捧苦涩清凉的海水,身上的疲惫,生活的烦恼,早已化作眼前的浪花,转眼消逝。当然你还可以乘船出海、撒网捕鱼、赶海钓鱼、登岛探秘……这里,有海的辽阔,更有海的胸襟,海天相接,天水一色,拥抱大海,在水中,忘却生活的一切。 日照还是一座水上运动城市,这里不仅承办了全国水上运动会,还承接国际水上赛事,各国之所以看中日照,就是看中日照具有蓝天碧海金沙滩这块水上金子招牌。 人——英才辈出舞翩跹 日照地杰人灵,人才辈出,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造就了一代代英才俊杰。远古有姜尚,这位西周的政治家,军事家,帮助周文王打拼天下,在历史上留下了一段段传奇的佳话;南北朝的文学家刘勰,他写的《文心雕龙》,评古论今,显示了我们日照人的目光深远,聪明才智;当代的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更是在在国际上享有盛誉,为我的家乡日照增光添彩。如今,日照秉承传统的文化教习之风,有兴建大学科技城,高新技术园,实是为日照人文发展插上奋飞的翅膀,相信未来的日照,将是人才辈出,俊杰遍地的宝地。⑤ 山美,水美,人更美,就就是我故乡。衷心祝愿我那美丽家园越变越美,在祖国东方镶嵌上一颗最美丽、最耀眼的蓝宝石。 【名师点评】家乡的美美在哪里?作者从家乡的山、水和人才等三个方面来介绍,从山的秀丽闻名到水的大气磅礴,到家乡人的热情好客和家乡的底蕴深厚,让读者对作者的家乡有了全面了解。行文时作者采用并列式结构,三个片段并列行文,平均用墨,让读者全面了解家乡风情,优美的文字流淌在字里行间,充满着诗情画意。
【示例三】 我的烦恼 我是一个花季少年,我有过无数的开心事,但我同样有许许多多的烦恼,每次考试前的烦恼最让我受不了。 每次考试的前一天,我就会坐立不安,总担心自己考不好。万一考试成绩不理想,就会被老师批评,挨父母的责骂。于是总是想着第二天应该怎样去考试,可能会有怎样的题目,自己会不会失手…… 上课时,老师组织我们复习学过的知识。本来我准备认认真真地去思考,认认真真地去“温故而知新”。但不知为什么,总是不自觉地想到第二天的考试,从而导致根本听不进去老师在讲些什么,也弄不明白自己在做些什么。于是很无奈地熬到下课,又这样无奈地熬到放学。 白天已经什么也没复习到,晚上应该复习复习自己认为是重点的知识。于是,吃过晚饭后,便早早地走进自己的房间。奇怪的是,只要一拿起笔,一捧起书,就又会想到第二天的考试。我自己也曾告诫自己:“先别去想明天”但“明天”就像影子一样,紧紧地跟着我……不知不觉又过了半夜12点,只好去休息。平时一钻进暖乎乎的被窝很快就睡着了,可考试前的晚上却翻来覆去地睡不着,心里就是想着考试的事,很久都没办法入睡。 第二天,拖着疲惫的身子匆匆赶去考试,真的没什么把握考好,看看周围的同学,一个个胜券在握的样子,更让自己紧张得不得了。结果可想而知——我考了一个非常不理想的成绩。 妈妈对我说:“你不要把考试看得太重,只要你尽力了,爸爸妈妈不会批评你的。”我知道妈妈可能不会因为考试成绩低就责骂我,可我还是控制不住自己。 老师对我说:“你不要太过于紧张,在轻松的心态下才能从容应试,在考场上一定要把自己的真实水平发挥出来。”我明白老师是在鼓励我,希望我克服恐惧心理,取得理想的成绩。可我还是改变不了我自己。 我为什么会这样紧张呢?为什么一到考试的时候我就会寝食难安呢? 我真的为考试而烦恼! 【名师点评】生活总会有风雨,成长总会有烦恼。小作者将烦恼定位在害怕考试这一件事上,从考前的复习,到考试过程,重点详写自己的心理感受,抒写内心的恐惧、紧张的情感,写出了精彩。在写法上,小作者紧扣话题,开篇点题立意,中间承上详写,结尾再次回扣开头,首尾呼应,结构圆合,显示出行文布局的技巧。 技法攻略 在日常生活中,人会有各种经历。在这些经历中,人会因不同的遭遇而产生各种不同的感受,产生不同的感情,将这些感受和感情抒发出来,就叫抒情。作文中的抒情,就是将喜怒哀乐的情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恰当地运用抒情,可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让你要表达的情感与读者形成共鸣。 作文中如何抒情呢? 首先,要了解并熟练运用基本的抒情方式。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所谓直接抒情,就是作者直抒胸臆,直接把自己的感情抒发出来。所谓间接抒情,就是通过记叙、描写和议论,间接地把自己的情感抒发出来。 其次,要恰当地抒情,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感情要健康、高尚。 如果感情低级、颓废、庸俗,那么即使文章运用再多的优美词语,也只是表面华丽,实则没有感人的力量。至于矫揉造作地堆砌一些所谓抒情性的语句或有不健康的情调,不但不能引起读者共鸣,反而会使人感到厌烦、恶心。因此,在写作时,我们要抒发爱国爱家爱人之情,抒发关注社会关怀生命之情,反对抒发低级的、颓废的和庸俗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