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英雄——哈姆雷特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主人公性格悲剧解读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主人公性格悲剧解读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戏剧之一,其中的主人公哈姆雷特更是被认为是一个深沉复杂的悲剧人物。
他的性格、内心矛盾和遭遇构成了这部戏剧的核心。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哈姆雷特这一悲剧人物的性格特点,并对他的悲剧命运进行解读。
我们不得不提及哈姆雷特的忧郁与矛盾性格。
从整部戏剧来看,哈姆雷特是一个极度内向、敏感、善良且富有同情心的年轻人。
他对自己的内心矛盾感到痛苦和困惑,他的内心矛盾主要表现在对复仇的犹豫、对自己的人生意义的追问以及对世界的不满。
他对自己的父亲的死感到悲痛,但又不能释怀母亲与克劳迪斯的婚姻;他对自己的心中情感犹豫不决,却无法解脱。
这种内心矛盾不断折磨着他,最终导致了他的悲剧命运。
哈姆雷特的性格也表现出了他对现实世界的不满与反抗。
在整个戏剧中,哈姆雷特不断地用冷嘲热讽和讽刺来表达对社会、对人性的不满。
他对政治腐败、人性丑恶、虚伪封建伦理等问题感到极度痛苦和愤慨。
尤其是他对母亲的感情,以及对王室中的勾心斗角和亲情的质疑,都是他性格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对人性的绝望与对世界的不满,使他深陷在认知的困境中,失去了对生活的信心,最终导致了他的悲剧命运。
哈姆雷特的性格还表现出了他对自己命运的追问与不甘心。
他对生命、对人生的意义进行了深刻的追问,他思考生命的意义、才华的价值、爱情的真谛等问题。
哈姆雷特对自己悲惨的遭遇感到不甘心,他觉得自己的人生命运是如此不公,他宁愿选择死亡来结束自己的痛苦。
但与此他又对死亡感到恐惧,他害怕死后可能会面临更大的痛苦与折磨。
这种对自己命运的追问与不甘心最终使他深陷在自己的内心困境中,最终导致了他的悲剧命运。
哈姆雷特的性格中还表现出了他的复仇心理与宿命论思想。
整个戏剧的情节围绕着哈姆雷特对父亲遇害的复仇展开,而哈姆雷特对复仇的犹豫不决、对犯严的反思、对杀意的压抑等心理过程无不表现出其复杂性。
他也多次提及宿命这一概念,认为人的命运是由上天决定的,自己无法逃脱。
哈姆雷特悲剧的基本特征

哈姆雷特悲剧的基本特征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的一部悲剧作品,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 悲剧主题:哈姆雷特探讨了许多悲剧的主题,如权力、背叛、嫉妒、爱情和死亡等。
这些主题贯穿整个剧情,营造了一种悲剧氛围。
2. 悲剧英雄:哈姆雷特是一个经典的悲剧英雄,他面临着复仇和拯救王国的责任。
他被自己的思想困扰,犹豫不决,最终导致悲剧的发生。
3. 冲突与对抗:剧中存在着多个冲突和对抗,如哈姆雷特与克劳狄斯(Claudius)之间的对抗、哈姆雷特与自己的内心冲突等。
这些冲突和对抗推动了剧情的发展。
4. 命运与宿命:哈姆雷特的命运似乎早已注定,他被卷入复仇的漩涡中,最终导致了他及其周围人物的悲剧结局。
5. 悲剧性结局:哈姆雷特以多个角色的死亡作为结局。
他的复仇行动导致了自己和他所爱的人的死亡,最终整个王国也陷入了混乱之中。
6. 对人性的探讨:剧中通过哈姆雷特的思考和行动,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他的犹豫和怀疑是对内心的真实感受的反映,也是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总之,哈姆雷特悲剧具有深刻的主题,复杂的角色心理描写,以及令人震撼的悲剧结局,成为了莎士比亚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英雄的堕落:《哈姆雷特》的主人公

英雄的堕落:《哈姆雷特》的主人公英国文学作品中最为经典的悲剧之一,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以其深远的主题和复杂的人物性格深受人们喜爱和研究。
《哈姆雷特》中的主人公,即哈姆雷特王子,被认为是一个尤为引人注目的角色,他的堕落是这部戏剧的核心。
哈姆雷特是一个智慧、敏感和思考深度的年轻王子,他面对不可思议的家族问题和个人内心斗争时,逐渐堕落为一个疯狂和毁灭性的人物。
他的堕落体现在多个方面:对爱情的痴迷、对复仇的执念和对自我质疑的过度。
首先,哈姆雷特的堕落可以追溯到他对爱情的痴迷。
他深爱着他的前女友奥菲莉娅,然而,在他父亲的死后,他的世界变得幽暗而复杂。
他不再相信爱情的纯粹和美好,反而变得疑心重重。
他对奥菲莉娅的态度逐渐转变,从最初的痴迷爱慕,到最后的冷漠和残忍。
他的情感堕落造成了他和奥菲莉娅之间的分离和悲剧。
其次,哈姆雷特对复仇的执念也是他堕落的原因之一。
在父亲被他的叔叔克劳狄斯谋杀后,哈姆雷特不惜一切代价来寻求正义和复仇。
然而,他的复仇计划导致了无数的死亡和悲剧,包括他自己和他爱的人。
他的愤怒和决心使他丧失了理智和稳重,最终导致了他灭亡的结局。
最后,哈姆雷特的堕落在于他对自我质疑的过度。
他不断地怀疑自己的行为和决定,对自己的能力和命运感到迷茫不已。
他沉溺于无休止的思考和犹豫不决,无法从中解脱出来。
这种自我质疑和迷茫导致了他的心灵的沮丧和堕落。
在整个剧中,哈姆雷特经历了一个漫长而痛苦的堕落过程,从一个冷静而理智的王子变成了一个混乱和疯狂的人物。
他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最终无法抗拒内心的黑暗和外界的诱惑。
他的堕落不仅是个人的悲剧,也是一个时代的象征,展现了人性的脆弱和无助。
总之,《哈姆雷特》中的主人公哈姆雷特的堕落是这部戏剧的核心,他的对爱情的痴迷、对复仇的执念和对自我质疑的过度使他堕落为一个破碎和悲伤的人物。
通过哈姆雷特王子的形象,莎士比亚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充满痛苦和挣扎的英雄人物,引发人们对人类存在和真理的思考。
哈姆雷特故事简介

哈姆雷特故事简介威廉·莎士比亚的悲剧作品《哈姆雷特》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也是莎士比亚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这部作品以丹麦王子哈姆雷特为主角,描绘了他内心的痛苦、挣扎和复仇的故事。
故事情节曲折离奇,人物形象丰满,语言优美,被誉为“悲剧之悲剧”。
故事发生在丹麦王国。
丹麦国王哈姆雷特被其兄克劳迪斯所杀,克劳迪斯篡夺了王位并娶了哈姆雷特的母亲格特鲁德王后。
哈姆雷特得知真相后,陷入了痛苦的挣扎之中。
他开始思考复仇的问题,但又犹豫不决,因为他深陷于对生命、死亡、道德、忠诚和背叛等问题的思考之中。
在故事的开头,哈姆雷特受到了父亲的鬼魂的访问,得知了克劳迪斯的罪行。
鬼魂要求哈姆雷特为他报仇。
哈姆雷特开始了他的计划,但他的内心却陷入了痛苦和矛盾之中。
他不知道是否应该相信鬼魂的话,也不知道应该如何对待克劳迪斯。
他在内心的挣扎中,表现出了极大的痛苦和混乱。
在此期间,哈姆雷特与奥菲莉娅相爱。
但奥菲莉娅的父亲波隆尼斯却不赞成他们的爱情。
波隆尼斯认为哈姆雷特只是一时的迷恋,而不是真心爱奥菲莉娅。
在波隆尼斯的操纵下,奥菲莉娅成为了克劳迪斯和波隆尼斯的工具,用来监视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为了掩饰自己的痛苦,装疯以便更好地行动。
他的痛苦和矛盾,使他的心灵变得扭曲和病态。
在他的内心挣扎的同时,他还要应对克劳迪斯的阴谋和波隆尼斯的监视。
最终,哈姆雷特决定利用戏剧来揭露克劳迪斯的罪行。
他安排了一出戏剧,戏剧的情节和真相一模一样。
在观看戏剧的过程中,克劳迪斯的内疚和恐惧得到了暴露。
哈姆雷特终于找到了证据,他决定展开复仇行动。
在复仇的过程中,哈姆雷特不慎杀死了波隆尼斯,这使得他的处境更加危险。
克劳迪斯趁机下令将哈姆雷特送往英国,并密谋将他处死。
但哈姆雷特幸运地逃脱了死亡的险境,并返回丹麦。
最终,哈姆雷特和克劳迪斯展开了一场决斗。
在决斗中,哈姆雷特被毒剑刺伤,同时克劳迪斯也被毒酒所害。
在临死前,哈姆雷特赶走了毒剑,并用剩下的力气将克劳迪斯杀死。
哈姆雷特命运与宿命的悲剧

哈姆雷特命运与宿命的悲剧哈姆雷特是威廉·莎士比亚的一部经典悲剧戏剧作品,通过主角哈姆雷特的故事,展现了命运与宿命的主题。
在剧中,哈姆雷特感受到了命运的无情和宿命的限制,这最终导致了他的悲剧结局。
一、命运的无情在哈姆雷特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命运的无情。
哈姆雷特作为丹麦王子,本应继承王位,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
然而,他却被卷入了一系列的悲剧事件,命运对他进行了无情的考验。
首先,哈姆雷特的父亲遭到谋杀,而他的叔叔克劳狄斯篡夺了王位。
这个不公正的局面使得哈姆雷特深陷困境,他不仅要处理家庭矛盾,还要承受被剥夺权利的痛苦。
其次,哈姆雷特的母亲忽视了父亲的死亡,很快就和克劳狄斯结婚。
这对哈姆雷特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他对母亲的背叛感到绝望和愤怒。
命运让他在家庭关系中承受了巨大的痛苦。
最后,哈姆雷特遇到了奥菲莉亚的悲剧。
奥菲莉亚是他的心上人,但她却因为父亲的死亡和她自身的精神崩溃而自杀。
哈姆雷特无法接受这一事实,他在命运的捉弄下失去了摯愛,進一步陷入了绝望。
二、宿命的限制除了命运的无情,宿命的限制也是哈姆雷特悲剧的重要元素。
在剧中,哈姆雷特觉得自己被宿命束缚,无法逃脱。
首先,哈姆雷特被揭示了一个来自鬼魂的真相,他的父亲被克劳狄斯谋杀。
在这个瞬间,哈姆雷特被宿命的厄运所笼罩,他感觉自己被推到了复仇的道路上,无法违背宿命的安排。
其次,哈姆雷特面临着复仇之路上的重重考验和困境。
他必须找到证据,揭露克劳狄斯的罪行。
然而,他的行动和思绪却受到宿命的限制,他不断陷入迟疑和焦虑的状态。
最后,哈姆雷特在戏剧结局中面临了他自己的悲惨命运。
在最后决斗中,他与克劳狄斯同时中剧毒,成为致命的牺牲品。
宿命注定了哈姆雷特的悲剧命运,无论他如何努力,都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
结论通过对哈姆雷特的命运与宿命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到命运和宿命在悲剧中的力量。
哈姆雷特的故事告诉我们,命运是无情的,宿命是限制的。
尽管哈姆雷特试图抗争,但最终还是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主人公性格悲剧解读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主人公性格悲剧解读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是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悲剧之一,而其中的主人公哈姆雷特更是备受人们关注和思考的对象。
哈姆雷特的性格在整部戏剧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的矛盾、犹豫、痛苦和悲剧命运都让人深思。
在本文中,将对哈姆雷特的性格进行深入解读,探讨他的悲剧性格是如何造成他的命运的。
哈姆雷特的性格犹豫不决。
在整个故事中,哈姆雷特表现出了极端的犹豫不决和矛盾的性格。
他在担任国王时的态度和行为,如何处理他父亲被谋杀的事件,以及对自己的爱情和亲人的态度都表现出了他内心深处的犹豫。
这种犹豫不决的性格使得他在面对各种问题和困境时常常踌躇不前,进而导致他错失了许多机会,甚至最终走上了悲剧的道路。
这种性格的犹豫和矛盾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他内心深处的挣扎和痛苦,同时也是他悲剧性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哈姆雷特的性格执着固执。
尽管哈姆雷特在面对许多问题时表现出了犹豫和矛盾,但他在某些事情上又表现出了执着和固执。
在得知父亲被谋杀后,他决定要报仇,并且不惜一切代价。
在追求奥菲莉娅时,他也表现出了执着的一面,尽管结果并不如他所愿。
这种执着固执的性格使得他在一些问题上变得决绝和坚定,但同时也使得他在另一些问题上陷入了犹豫和混乱之中。
这种性格的矛盾和冲突,不仅给他自己带来了痛苦和困惑,也成为了他悲剧性格的重要构成部分。
哈姆雷特的性格敏感多疑。
在整个故事中,哈姆雷特表现出了极度的敏感和多疑,对他人的行为和动机总是怀疑和揣测。
他对克劳狄斯的猜疑和对奥菲莉娅的猜疑,都表现出了他的敏感和多疑。
这种敏感多疑的性格使得他对周围的人和事产生了极大的困扰和痛苦,同时也使得他的生活充满了挣扎和不安。
这种性格的敏感和多疑,使得他在整个故事中一直处于一种扭曲和痛苦的状态,最终也成为了他悲剧性格的一个重要特征。
哈姆雷特的性格忧郁孤独。
整个戏剧中,哈姆雷特都表现出了极度的忧郁和孤独。
他对生活和世界的观察总是充满了悲观和忧郁,对自己的命运也总是感到寂寞和孤独。
【语文知识点】哈姆雷特简介及人物形象分析

【语文知识点】哈姆雷特简介及人物形象分析《哈姆雷特》是由英国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创作于1599年至1602年间的一部悲剧作品。
接下来分享哈姆雷特简介及人物形象分析。
《哈姆雷特》描写的是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为父报仇的故事。
丹麦王子哈姆雷特在德国威登堡大学就读时突然接到父亲的死讯,回国奔丧时接连遇到了叔父克劳狄斯即位和叔父与母亲乔特鲁德在父亲葬礼后一个月匆忙结婚的一连串事变,这使哈姆雷特充满了疑惑和不满。
紧接着,在霍拉旭和勃那多站岗时出现了父亲老哈姆雷特的鬼魂,说明自己是被克劳狄斯毒死并要求哈姆雷特为自己复仇。
随后,哈姆雷特利用装疯掩护自己并通过"戏中戏"证实了自己的叔父的确是杀父仇人。
由于错误地杀死了心爱的奥菲莉亚的父亲波罗涅斯,克劳狄斯试图借英王手除掉哈姆雷特,但哈姆雷特趁机逃回丹麦,却得知奥菲莉亚自杀并不得不接受了与其兄雷欧提斯的决斗。
决斗中哈姆雷特的母亲乔特鲁德因误喝克劳狄斯为哈姆雷特准备的毒酒而中毒死去,哈姆雷特和雷欧提斯也双双中了毒剑,得知中毒原委的哈姆雷特在临死前杀死了克劳狄斯并嘱托朋友霍拉旭将自己的故事告诉后来人。
哈姆雷特是出身高贵的丹麦王子,从小受人尊敬且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无忧无虑的生活使哈姆雷特成为一个单纯善良的理想主义和完美主义者。
在他眼里一切都是美好的,他不知道世界的黑暗和丑陋面,他相信生活的真善美并且向往这种生活。
哈姆雷特是一个悲情式的英雄,他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即使充满了复仇的怒火,他也不滥用暴力。
他对生活由充满信心到迷茫到再次坚定,在磨炼的过程中他通过亲身的经历和自己的思考来提升自己。
在磨炼中他变得坚强,变得不再犹豫,做事果断,他要通过自己的奋斗来改变命运。
最终他虽然为父亲报了仇,但还是为了正义被奸人所害,他的愿想也就落空了。
他是为正义而死,死得伟大,但是也让人感到遗憾和惋惜。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哈姆雷特》讲解

《哈姆雷特》讲解《哈姆雷特》是英国著名剧作家莎士比亚的作品之一,也是他最为伟大的悲剧之一。
该剧描绘了丹麦王子哈姆雷特的复仇故事,以及他对命运、道德和人类存在的深层思考。
本文将从剧情、角色和主题等方面对《哈姆雷特》进行深入的讲解。
剧情讲解:《哈姆雷特》的故事发生在丹麦王国,哈姆雷特是丹麦国王的儿子,他的父亲被其叔父克劳狄斯所杀害,克劳狄斯篡夺了王位并娶了哈姆雷特的母亲格特鲁德。
哈姆雷特在父亲死后一直陷入忧郁的状态,直到一位幽灵告诉他父亲被谋杀的真相,要求他复仇。
于是,哈姆雷特决定扮演疯子,隐藏自己的真实目的。
在剧中,他与多个角色展开了互动,包括他的朋友霍拉提奥、女友奥菲利娅,以及克劳狄斯等人。
角色讲解:1. 哈姆雷特:他是整个剧作的灵魂人物,具有极高的智慧和口才。
他对自己和他人的内心都有深刻的洞察力,但也因此陷入了思考的漩涡中。
他的复仇计划和对人生的思考是整个剧作的支撑。
2. 克劳狄斯:他是哈姆雷特的叔父,也是他父亲的杀害者。
克劳狄斯是一个阴险狡诈的角色,他通过谋杀夺取了王位,并试图消除一切可能对其权力构成威胁的人。
3. 格特鲁德:她是丹麦国王的遗孀,也是哈姆雷特的母亲。
格特鲁德尽管重婚并违背了哈姆雷特的期望,但她也在剧中扮演了一定的推动剧情发展的角色。
4. 霍拉提奥:他是哈姆雷特的好友,不仅对哈姆雷特了如指掌,而且在哈姆雷特需要帮助时总是出现在他的身边。
霍拉提奥在王子复仇计划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主题讲解:《哈姆雷特》涉及很多复杂的主题,以下是其中几个主要的主题:1. 死亡与腐朽:整个剧作贯穿着对死亡和腐朽的探讨,死亡是人类无法逃避的命运,人在世间只是一种腐朽的存在。
2. 自我认知与人性:哈姆雷特对自我认知以及人性的深入思考是剧中重要的主题之一。
他质疑真实的定义、道德的界限以及人类行为的动机。
3. 欺骗与伪装:剧中多个角色都通过欺骗和伪装来达到各自的目的。
哈姆雷特扮演疯子、克劳狄斯伪装善良等等都反映了剧中角色的复杂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悲剧英雄——哈姆雷特
一、悲剧产生
身为王子的哈姆雷特被莎翁塑造为生命之美的典型,他热爱生命,认为:“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他年轻英俊,坚毅勇敢,热爱自己的国家,热爱自己的父王和母后,有着心爱的恋人奥菲利亚,可以说,他的生命正处于人生最美好的时刻。
然而,这美好的生命时光瞬息之间又消失了。
宫廷一片混乱,父王奇怪地驾崩,母后改嫁新王,国外敌军压境,国内群情激愤、一触即发,而宫中却在通宵达旦地酗酒取乐,一切的一切,都在哈姆雷特年轻美好的生命中投下了巨大的阴影,从而使他郁郁寡欢,认为人间不过是“一个荒芜不治的花园,长满了恶毒的莠草”,这些,已经为王子年轻的生命注入了悲剧的因素。
随着老王鬼魂的出现,宫廷内幕的揭开,谋杀罪行的暴露,王子心中烈火的燃起,悲剧的帷幕拉开了……面对阴险奸诈的新国王,哈姆雷特开始了孤身复仇的行动:为了复仇,他杀死了恋人的父亲;为了复仇,他失去了深爱的情人;为了复仇,他对软弱的母亲冷言相向;为了复仇,他忍受着失去友情的痛苦。
最后,在一场血淋淋的宫廷决斗中,他虽然杀死了阴险狡诈的新王,但自己的生命也结束在这“牢狱”般的宫廷中。
二、悲剧根源
(一)悲剧性格
哈姆雷特的性格充满着复杂性,多面性和矛盾性。
他拥有世俗的一切光辉的品质,如爱人奥菲利亚的赞誉“一个朝臣的眼睛、学者的辩舌、军人的利剑、国家的娇子;时尚的明镜、人伦的雅范、举世瞩目的中心”。
还没有说服力的话,国王和波各涅斯对他的忌惮则可显示民众对这位英武的王子的拥戴;直到变故发生前,他还有一位拥有“太阳神的毛发、天神的前额、阿波罗的身躯”“完善卓越的仪表”的堪称“世间男子汉的典范”的父亲;他还拥有一位美丽贞洁的母亲,父亲的英勇让国人骄傲,让自己自豪;父亲和母亲的爱情在他看来是那么的完美无暇;作为丹麦的王子,他继承的不仅是丹麦的国土和臣民,还有父母的美德和国人的赞颂。
这是一个完美的人。
然而父亲被害,凶手竟是叔父;母亲变节,元凶还是叔父。
只要是一个正常人,就不能夸口自己还能在这样的变故中保留自己一贯的优秀品质,即使他是一个像哈姆雷特这样完美的王子———三十岁的拥有智慧的青年。
1.多疑
哈姆雷特自幼生活在一帆风顺的环境中:身份尊贵,家庭和睦美满,国家强盛。
他所经历过的处境无一不是平顺的。
但是在一夜之间,他所拥有的一切都遭到了全盘颠覆:父王猝死,母后改嫁,王权旁落,国外大军压境。
对于一个从来不曾遭遇过什么重大挫折与坎坷境遇的年轻王子来说,没有什么比这突如其来的巨变更打击的事了。
也正因为如此,哈姆雷特的忧郁本性愈发得明显了,而他性格中多疑的一面也被激发了出来,并愈演愈烈。
2.嫉恶如仇
嫉恶如仇的性格也是推动哈姆雷特人生轨迹的重要动力。
在第一幕中,他气愤于母亲的朝三暮四,痛斥:“脆弱啊,你的名字就是女人。
”在母亲的寝室中,他愤怒地辱骂他的叔叔是“一个杀人犯,一个恶徒,一个庸奴,一个冒充国王的丑角,一个盗国窃位的扒手。
”对叔父的奢侈以及国家的陋习,他都表现得痛心疾首。
他向往光明,痛恨邪恶,将所有的国仇家恨都绑在自己一个人身上,忍受所有苦难,不断挣扎前进。
3.优柔寡断
哈姆雷特虽然善于思索,但却优柔寡断,这也是他的复仇成为悲剧的原因。
面对着父亲被毒杀,母亲被占有,王权被窃取,国家被觊觎的家恨国仇,哈姆雷特有强烈的复仇愿望。
一个复仇计划就这样演绎成了一次痛苦的思想突围。
他的犹豫不只是他找不到复仇的方法时产生的心理,而且也是他感悟到人的渺小、人的不完美、人生的虚无时那迷茫和忧虑心态的外观。
4. 双重矛盾性
哈姆雷特心怀理想又对现实的丑恶感到失望甚至悲观;向往人性的善又深信人自身有恶的深渊;想重整乾坤又因人性之恶的深重而感到回天无力;觉得人生无意义又对死后世界充满恐惧;爱奥菲利亚和自己的母亲,又怨恨她们的脆弱。
哈姆雷特的矛盾心理使他不得不细心考虑自己的处境,尽量用完美的方法解决。
但思考太过详细继而又使他陷入矛盾之中,形成恶性循环。
哈姆雷特在自己的思想怪圈中走来走去,他面对的是国仇家恨,他希望用年轻人的热血去报仇,但他作为王子,更想为了拥戴他的子民,夺回王位,创造一个太平盛世。
而后者,似乎是历史给予他的使命。
剧中写到“这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哎,倒霉的我却要负起重整乾坤的责任。
”由他的矛盾心理可见,他的复仇已经不再是武器能够解决的,他需要用政治手段夺回他的荣耀。
(二)社会环境
哈姆雷特心目中理想化的君主——老哈姆雷特突然亡故,猥琐而卑鄙的叔父克劳狄斯却登上王位;他的母亲的爱情理想又为改嫁的母亲所玷污;盛大的结婚笙乐使哈姆雷特看到了民族的致命缺陷,而老臣新贵们向新王的献媚邀宠更使哈姆雷特感受到了人情的冷暖、世态的炎凉。
仅仅这些生活的不幸、人世的苦难就已经使哈姆雷特深深地陷入悲凉、忧郁中,谁知还有更加残酷的谋杀阴谋,使哈姆雷特的信念受到致命一击。
哈姆雷特的生活和思维一下子被搅乱了,曾经的生活模式和习以为常的平静生活完全被颠覆了。
巨大的震惊和愤怒,使忧郁的王子从个人的痛苦中转到了更加深广的范围,使他意识到了“这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
这一系列社会环境都是这悲剧的根源。
1.亲情理想的破灭。
父亲死了,叔父克劳狄斯登上王位。
可哈姆雷特没想到叔父竟是杀害父亲的人。
父亲高贵,令人崇拜,可叔父为了王位竟谋害了他。
克劳狄斯制造了老哈姆莱特被蛇螫死的假象,就此来掩盖他杀兄娶嫂的罪恶事实。
这让他对所谓的亲情产生怀疑,不再相信曾经的亲人。
他开始变得多疑,企图装疯逃过叔父的迫害,连带着对自己的好友也不信任。
2. 爱情理想的幻灭
他无法接受母亲的背叛。
父亲是一个好国王和丈夫,他深爱自己的妻子,甚至“不愿让天风吹痛了她的脸”;母亲整天小鸟依人般依偎着父亲,显得十分满足和幸福,父亲死后,她哭得像个泪人一样为父亲送葬。
可是刚过了一个多月,“那流着虚伪之泪的眼睛还没有消去红肿”,她就迫不及待地“钻进乱伦的衾被”。
为此,哈姆雷特愤怒地诅咒:“那不是好事,也不会有好结果”。
母亲这样的爱情也影响到了哈姆雷特与奥菲利亚的爱情,他开始怀疑自己对奥菲利亚的爱情,并对奥菲利亚的爱情充满了怀疑和不信任。
这样的爱情观也摧残着他的世界观,哈姆雷特开始变得只有复仇和历史责任,没有了爱的人生同时也导致了悲剧的命运的结局。
三、悲剧英雄
虽然,哈姆雷特的性格是矛盾的是双重的,但是在我心中,哈姆雷特依然是那个才智过人,内心深处的善良未曾泯灭的高贵的王子!对于那些奉命想从他口中套出他癫狂的真相的侍卫,他采取的是智斗,用亦真亦假的话混乱他们的视听。
对于奥菲利亚,虽然他残忍的利用奥菲利亚的爱情,使它成为自己装疯的工具;而在奥菲利亚的葬礼上,意识到爱情的失去的哈姆雷特抑制不住不禁的悲伤而泄漏了自己的行踪。
他的感情并非作假,只是他身上
背负的仇恨不允许他去爱吧。
他勇敢,卤莽,却单纯得让人感动。
母亲的变节甚至比父亲的死亡还让他难过,母亲的容颜和话语,在他看来,是为了掩藏里面那个丑陋和恐惧的灵魂;但是他宁愿“用利剑一般的词语刺伤她的心”,也“不愿伤了她的一根发毛”。
哈姆雷特是一个悲剧英雄,不仅仅是因为他最后的悲剧命运——死亡,更是因为他的一生似乎没有为自己而活。
当然不是否认他人生的价值,只是觉得不值。
为了父亲,为了王室,他放弃了爱情,失去了最爱的人;他放弃了自己原先快乐的生活,陷入了生死不知的危险境地;他放弃了自我,装疯卖傻……这一切我不知道他会不会后悔,只是觉得他不能后悔,也无法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