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氨酯固化剂合成的研究进展
新型低游离TDI聚氨酯固化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20 0 7年 第 1 2期
第3 4卷 总第 16期 7
广
东
化 工
5
www.d h m .o g c e c m
新型低游 离 T I D 聚氨酯 固化剂 的合成 与性 能研 究
谭 显 湛
( 东嘉 宝莉 化工 有 限公 司 ,广 东 江 门 5 98 ) 广 205
近年来 ,聚氨酯双组份涂料广 泛用于木器家 具、室内外装
饰、机械仪表 等表面涂装 。其一组份是聚 氨酯固化剂 ,目前用 量最大、应用最广 的是 T I T D - MP加成物 。与以前采用 的羟基 醇酸树脂 加成物 相比 ,具有颜色浅 、干燥快 、漆膜性能好 、抗 黄变性好 等优点。然而 ,其中的 T 单体是一种有毒化学 品 , DI 较容 易挥发 ,化学性质非常活 泼 ,极 易与其它含活泼 氢原子 的 化合物反 应。 人体 的最大危 害是它能 与人体 中的蛋 白质反应 , 对 使 蛋 白质变性 ;同时 ,其蒸气有强 烈的催泪作 用;吸 入后 刺激
wa ho e h tt ic i he p e l rw a o ry w h n t s s w d t a he v s ost oft r poye spr pe t e he NCO :OH ai a t e . y r to w sbe we n 3 0~ 3. hedos ge o a ays a 2.t a fc t l tw s 009 .t e ton t m p r t e wa . % he r aci e e aur s 65℃ a he e ci n tm e w a m o e t n 4 h.a pr pe r e TDI o en l ur t n u era nd t r a to i s r ha o r fe c nt tpo y eha e c r nd e c le ro m a epant e eo a ne x e lnt pe f r nc i sw r bti d. K e w or s o fe y d :l w r eTDIc t n ; p yur tan on e t ol eh e; c r r pe f m a c ue; ror n e
聚氨酯胶粘剂的研究进展合成改性与应用

聚氨酯胶粘剂的研究进展合成改性与应用【摘要】本文从胶粘剂的概述、聚氨酯胶粘剂的特点和研究背景开始,介绍了聚氨酯胶粘剂的合成方法和改性研究。
然后详细探讨了聚氨酯胶粘剂在电子、汽车和建筑领域的应用。
展望了聚氨酯胶粘剂在未来的研究前景,并总结了本文的内容。
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可以了解聚氨酯胶粘剂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前景,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启发。
【关键词】聚氨酯胶粘剂、胶粘剂、合成、改性、电子领域、汽车领域、建筑领域、研究进展、应用、研究前景、总结、展望。
1. 引言1.1 胶粘剂的概述胶粘剂是一种具有粘合性的材料,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电子、汽车、建筑等。
胶粘剂可以将不同材料牢固地粘合在一起,起到连接、密封和固定的作用。
胶粘剂根据其成分和性质可分为多种类型,如环氧胶、聚氨酯胶、丙烯酸胶等。
胶粘剂的选择在工程中至关重要,因为不同的场合需要选择不同性能的胶粘剂来满足需求。
胶粘剂的性能主要包括粘合强度、耐温性、耐化学腐蚀性、粘接可靠性等。
现代工业对胶粘剂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胶粘剂具有高强度、高粘接性、耐候性好、易于使用等特点。
1.2 聚氨酯胶粘剂的特点1. 聚氨酯胶粘剂是一种具有优异性能的胶粘剂,其特点包括耐热性好、耐化学品侵蚀性强、粘接强度高、耐疲劳性好等。
2. 聚氨酯胶粘剂具有良好的粘接性能,能够在不同材料之间形成强大的粘接力,适用于多种复杂的粘接任务。
3. 聚氨酯胶粘剂具有优异的耐候性和耐老化性能,能够长期保持稳定的力学性能,适用于长期使用的环境。
4. 聚氨酯胶粘剂的固化速度可调,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进行调整固化时间,便于操作和控制。
5. 聚氨酯胶粘剂具有良好的流变性质,易于涂布和覆盖,能够满足不同形状和表面的粘接需求。
聚氨酯胶粘剂以其优越的性能特点,在各种工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胶粘剂材料。
1.3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随着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涌现,对胶粘剂的性能要求不断提高,需要开发出更加高效、稳定、环保的胶粘剂;二是各行各业对胶粘剂的市场需求逐渐增加,尤其是在电子、汽车、建筑等领域,对胶粘剂的性能和应用范围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聚氨酯研究进展范文

聚氨酯研究进展范文聚氨酯是一种重要的聚合物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耐热性、耐候性和耐化学性。
近年来,对聚氨酯的研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深入的探索。
下面将对聚氨酯研究的进展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就聚氨酯的合成方法而言,传统的合成方法主要是预聚体法和共聚法。
预聚体法是将聚酯多元醇与异氰酸酯做反应,得到聚氨酯预聚体,再通过添加链延长剂和交联剂进行聚合反应得到聚氨酯。
而共聚法则是在聚酯多元醇与异氰酸酯反应的同时,添加烯醇或二官能基醇进行共聚反应。
这些合成方法在传统材料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其中存在着废酸、噪音、能源消耗大等不足之处。
为了克服传统方法的不足,近年来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些新的合成方法,如催化剂法、生物法、溶剂法等。
催化剂法是在聚酯多元醇和异氰酸酯反应中添加催化剂,可以加速反应速度,降低反应温度和催化剂的用量。
生物法则是利用微生物来合成聚氨酯,这种方法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具有较好的可持续性。
溶剂法是在合成过程中添加合适的溶剂,可以改善反应均匀性,提高产率和产品质量。
这些新的合成方法为聚氨酯的生产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其次,聚氨酯的改性研究也在不断的进行中。
通过改变聚氨酯的结构和添加适当的添加剂,可以改善其性能,拓展其应用领域。
例如,在聚氨酯中引入硅氮化物结构单元可以显著提高其力学性能和耐热性,使得聚氨酯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此外,添加纳米填料如纳米粒子、纳米纤维等,可以增强聚氨酯的力学性能、导电性能和抗烧蚀性能。
这些改性方法使得聚氨酯的性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适应了更为严苛的应用环境。
最后,聚氨酯在新领域的研究也在不断进行中。
例如,在医学领域,聚氨酯可以作为可降解的植入材料,用于骨修复、软组织修复等方面。
在能源领域,聚氨酯可以作为储能材料应用于超级电容器、锂离子电池等方面。
此外,聚氨酯还可以用于涂料、胶粘剂、弹性体等领域。
对于这些新领域的研究有助于拓展聚氨酯的应用范围,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总之,聚氨酯作为一种重要的聚合物材料,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聚氨酯柔性固化剂的合成及增韧环氧树脂的研究

性 能 可 以 由 柔 性 固 化 剂 进 行 调 节 ,使 改 性 具 有
一
定 的 可 控 性 。 聚 氨 酯 结 构 中 存 在 大 量 的 氨 基 甲 酸 酯 键 、 键 和 脲 基 甲 酸 酯 键 等 , 以 合 成 大 醚 用
分 子 柔 性 固 化 剂 可 赋 予 环 氧 树 脂 优 异 的 附 着 力 、柔 韧 性 和 耐 磨 性 等 性 能 。 本 文 采 用 聚 乙 二
口; 乙二胺 ( D , 析 纯 , E A)分 天津 市化 学试 剂 一厂 ; 丙
酮 , 析纯 , 分 天津市 大 茂化 学试 剂 厂 。
12 聚氨 酯柔 性 固化剂 ( T U) . A P 的合 成 第一 步 , 经 过脱水处 理 的 P G加入 到 四口 将 E
来 增 韧 环 氧 树 脂 ,这样 既 提 高 了 环 氧 固 化 物 的 韧 性 及 其 他 性 能 , 同 时 又 改 善 了 使 用 环 氧 树 脂
收 稿 日期 :0 1 — 2 修 回 日期 :0 7 1— 9 2 0 —0 1 ; 20—02 。
少 ,也 是 近 年 来 引 起 人 们 极 大 兴 趣 的 新 的 发 展 热 点 。在 环 氧 树 脂 固化 剂 中 引 入 部 分 柔 性 链 段 , 通 过 分 子 设 计 ,开 发 合 成 出 大 分 子 柔 性 固 化 剂
纯 , 海 浦 东 高 南 化 工 厂 ; D (o2 ) 工 业 级 , 上 T I 8 /0 , 进
测 试 与 表 征 ,全 面 研 究 了 A P E 固化 过 程 的 T U/ P 特 性 及 固 化 产 物 的性 能 。
腐 蚀 性 、电气 绝 缘 性 和高 强 度 等 性 能 的高 分 子 合
聚氨酯胶粘剂的研究进展合成改性与应用

聚氨酯胶粘剂的研究进展合成改性与应用聚氨酯胶粘剂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的粘合剂,具有优异的粘附性能和机械性能,同时还具有耐化学腐蚀、耐热、耐候性和电绝缘性等优良特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聚氨酯胶粘剂的研究不断深入,合成改性技术也不断提升,应用领域也日益拓展。
本文将对聚氨酯胶粘剂的研究进展、合成改性与应用进行综述。
一、聚氨酯胶粘剂的研究进展1. 合成方法聚氨酯胶粘剂的合成方法主要包括溶液聚合法、乳液聚合法、热固法和辐射固化法等。
溶液聚合法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合成方法,通过二元异氰酸酯与双官能度化合物(如聚醚、聚酯等)反应得到聚氨酯,再将聚氨酯与单官能度原料进行加成反应得到胶粘剂。
2. 结构特征聚氨酯胶粘剂的结构特征主要取决于原料的选择和反应条件的控制。
通常情况下,聚氨酯胶粘剂具有交联结构,即聚氨酯分子链之间存在交联点,这种交联结构决定了聚氨酯胶粘剂的机械性能和耐化学性能。
3. 性能改进近年来,随着聚氨酯胶粘剂的研究深入,人们通过改变原料配方、引入新的功能单体和采用新的合成方法等手段,不断提升聚氨酯胶粘剂的性能,使其在粘接强度、耐热性、耐老化性和电绝缘性等方面有了显著改进。
二、聚氨酯胶粘剂的合成改性1. 功能单体的引入在聚氨酯胶粘剂的合成过程中,引入具有特定功能基团的单体可以有效改善胶粘剂的性能。
引入含硅单体可以提高胶粘剂的耐热性和耐老化性,引入含氟单体可以提高胶粘剂的耐化学腐蚀性能。
2. 交联剂的选择聚氨酯胶粘剂的交联剂对其性能也有着重要影响。
合适的交联剂可以提高胶粘剂的强度和硬度,改善其耐热性和耐溶剂性能。
常用的交联剂包括异氰酸酯、聚醚二元醇、聚醚多元醇等。
3. 分子量控制分子量是影响聚氨酯胶粘剂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合适的分子量可以提高胶粘剂的粘接强度和柔韧性,同时还能影响胶粘剂的固化速度和成膜性能。
三、聚氨酯胶粘剂的应用1. 汽车制造聚氨酯胶粘剂在汽车制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用于车身板件、玻璃钢制品和橡胶制品等的粘接。
一种聚氨酯固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聚氨酯固化剂及其制备方法聚氨酯(PU)是一类重要的聚合物材料,其性能优良,广泛用于涂料、胶粘剂、弹性体、密封材料等领域。
在PU的制备过程中,固化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使得PU材料在固化过程中获得良好的力学性能和化学性能。
本文将主要介绍一种新型的聚氨酯固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一、聚氨酯固化剂的作用在聚氨酯的制备过程中,固化剂被用来促进聚氨酯材料的交联和固化。
聚氨酯固化剂通常是一种含有活性氢原子的化合物,它在与聚氨酯原料发生反应后,能够引发聚氨酯材料的交联反应,从而形成稳定的聚合物结构。
因此,聚氨酯固化剂的选择和使用对聚氨酯材料的性能起着重要的影响。
一种合适的聚氨酯固化剂能够提高PU材料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和耐化学侵蚀性。
二、一种新型聚氨酯固化剂的设计思路为了满足对聚氨酯材料性能日益增长的需求,我们设计了一种新型的聚氨酯固化剂。
该固化剂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含有丰富的活性氢原子,能够与聚氨酯原料发生有效的化学反应;二是含有一定的官能团,能够引发聚氨酯材料的交联反应;三是具有一定的亲水性和亲油性,能够与PU原料良好的相溶。
基于以上特点,我们选择了一种多元醇化合物作为聚氨酯固化剂的基础原料,通过合成和改性,设计出了一种满足要求的聚氨酯固化剂。
三、新型聚氨酯固化剂的制备方法新型聚氨酯固化剂的制备方法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原料准备:选择一种含有多个活性氢原子和官能团的多元醇化合物作为基础原料,同时选择一定的催化剂和助剂。
2、合成反应:将多元醇化合物与催化剂和助剂在适当的溶剂中进行反应,控制反应条件,使得产物中含有一定的官能团和活性氢原子。
3、改性处理:对合成的产物进行适当的改性处理,引入一定的亲水性或亲油性基团,使得固化剂与PU原料更好的相容。
4、精制和成品:将改性后的产物进行精制和成品处理,得到符合要求的新型聚氨酯固化剂。
四、新型聚氨酯固化剂的特性及应用经过上述制备方法得到的新型聚氨酯固化剂具有以下特性:一是含有丰富的活性氢原子和官能团,能够有效的促进PU材料的交联固化;二是具有一定的亲水性和亲油性,能够与PU原料良好的相容;三是化学结构较为稳定,对PU材料的使用寿命具有一定的增益。
聚氨酯胶粘剂的研究进展合成改性与应用

聚氨酯胶粘剂的研究进展合成改性与应用
合成方面,研究者们采用了不同的合成方法以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
有些研究者使用
原通过程合成法,有些则采用后加法合成法,还有些研究者利用前体聚合合成法。
原通过
程合成法指的是将聚异氰酸酯和多元醇在无溶剂或有机溶剂中一起混合反应,形成聚氨酯
胶粘剂。
这种方法不需要分离和纯化,但是产物有时不稳定性较差。
后加法合成法是在已
有聚氨酯体系中加入改性剂、添加剂等,以改善或调整其性能。
前体聚合合成法则是将异
氰酸酯和醇反应后形成聚合体,再进行后续加工制备。
改性方面,研究者们通过添加改性剂和添加剂,增强了聚氨酯胶粘剂的接合性和耐久性。
改性剂包括环氧树脂、丙烯酸等,这些物质可以带入聚氨酯分子结构中,使聚氨酯胶
粘剂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的工作条件和环境。
添加剂则通过改变聚氨酯分子链的结构,使
胶粘剂的性能得到调整和改善。
应用方面,聚氨酯胶粘剂在汽车制造、建筑装修、船舶制造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汽
车行业中,聚氨酯胶粘剂用于车身修复和密封,具有高粘结强度、良好的耐候性和耐热性。
在建筑装修领域,聚氨酯胶粘剂用于建筑材料的粘接和填缝,具有抗老化、耐高温、耐腐
蚀的特性。
船舶制造领域,聚氨酯胶粘剂用于水上船体的修复和防水,具有良好的耐水性
和抗剪切性。
综上所述,聚氨酯胶粘剂因其良好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
研究。
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优化合成方法、改进材料性能、开拓新的应用领域等。
聚氨酯柔性固化剂的合成及增韧环氧树脂的研究

,
关键 词 氧树 脂
:
柔性 固化 剂
,
端胺 基 聚氨 酯
增韧
,
环
具有 键
、
一
定 的 可控 性
、
。
聚 氨 酯 结 构 中存 在 大 量 的氨 基 甲酸酯
,
醚键
脲 基 甲酸 酯 键 等
用 以 合 成 大 分 子 柔 性 l直化 』
、
剂 可 以赋 予 环 氧 树 脂 优 异 的 附 着 力
柔韧性
,
、
耐磨件 等
将合成好的聚 树 脂 ,T I为 工 业 级 外 ,其 他 原 料 均 为 化 学 纯 或 分 析 纯 按理论 比例配 合并在 8 ℃条件下固化 8 D 0 个小 时,进行红
一
厂 ;丙酮 ,天津 市火茂 化学试剂厂 ,以上原料 除环氧
级 。
外光谱测试 ,结果如 图 2 ,通过 比较 A P / P固化物与 TUE E P原料 的红外光谱图发现 ,在 E 原料 的红外光谱图中存 P
子 设计 的方 法 合 成 出 了端胺 基 聚 氨 酯 (AT P U) 结构 的聚 氨 酯
广 泛 的热 固性树 脂之
一
,
作 为胶粘 剂 密 封 胶 涂 料 等 的
、 、
柔 性 固化 剂 ; 并 通 过
A T P U/ P E
一
系 列 的测 试 表 征 方 法 全 面 研 究 了
。
主要 原 料 和 复 合 材 料 的树 脂 基 体 它 已 被广 泛 地 应 用 十 多
,
在
的分子 结构
通过
D SC
,
TG
。
E 等表征 了 A T P u /
P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聚氨酯固化剂合成的研究进展胡孝勇1,2,郭祀远1,陈焕钦3(1·华南理工大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广州5106402·广西工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系,广西柳州545006;3·华南理工大学化工与能源学院,广州510640)摘要:提出了要想在薄膜蒸发器中分离出TDI,得到合格的聚氨酯固化剂产品,需要从合成固化剂入手,相对分子质量小、反应完全的聚氨酯固化剂更适合在薄膜蒸发器中进行分离,研究探讨了聚氨酯合成工艺。
研究显示:分段升温反应有利于降低固化剂黏度;TDI和TMP的配比越大,固化剂黏度越小,但为了给后处理减小蒸馏负荷,确定TDI/TMP的质量比为4·6∶1;研究了酸碱度对反应的影响,反应体系偏碱性加速副反应,酸性较强也会加速副反应,研究显示加入少量磷酸有利于黏度的降低,提出了副反应抑制机理。
合成的预聚物在分离过程中未见堵塞设备现象。
关键词:薄膜蒸发;TDI;聚氨酯;TDI-TMP预聚物0引言TDI-TMP固化剂在我国是生产量最大和使用最广泛一类聚氨酯固化剂。
然而聚氨酯固化剂中残余的游离异氰酸酯是剧毒物质,对人体的危害非常大,为了降低固化剂中的游离TDI,国内外科学家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主要有分子筛吸附法、萃取法、化学反应法、共沸蒸馏法、薄膜蒸发法。
其中薄膜蒸发是最经济有效的方法[1]。
我国在该领域也做了大量的科研工作,“聚氨酯无毒固化剂的关键技术”课题曾经是国家“七五”、“八五”、“九五”攻关课题,但由于难度大而没有在攻关期间最终完成该课题。
从该技术在德国Bayer公司的发展来看,薄膜蒸发器有效降低游离异氰酸酯单体技术产业化的时间之长,显示该技术有很大难度。
固化剂在薄膜蒸发器中进行分离时,容易堵住薄膜蒸发设备的管路,要分离TDI,先要将溶剂分离出来,在没有溶剂的情况下固化剂要在高于120℃的温度条件下才能流动,如果合成的固化剂相对分子质量过大,固化剂在设备中流动所需的温度更高,而在这样的高温下副反应加大,相对分子质量进一步增大,固化剂在设备里面流动所需的温度更高,最终固化产物将设备堵塞。
所以有必要合成相对分子质量小、流动所需温度低、反应完全的预聚物来用于分离。
理论上3mol 的TDI和1mol的TMP反应得到一个理想大分子的预聚物,这种理想的大分子只有在TDI无限过量的情况下出现。
如果TDI使用量不足3mo,l反应容易凝胶而得不到固化剂。
TDI和TMP反应实际的情况和理想的反应相差较大,这是由于三羟甲基丙烷上的1个羟基和—NCO反应后,还剩下的2个羟基不仅能和TDI上的—NCO 反应,也可以和预聚物中的—NCO反应。
固化剂合成时,如由于没有后处理分离TDI,为了降低TDI含量,往往采用的是1molTMP和3·0~3·2mol左右的TDI反应[2],反应后期升高温度让剩余的TDI继续参加副反应,这样得到的固化剂黏度高,相对分子质量大,不适合在分子薄膜蒸发器中分离。
很少有人去考虑合成的时候,为了满足分离的需要,反其道而行之,不仅不降低TDI的含量,反而加大TDI的含量,合成相对分子质量小,流动所需温度低的预聚物用于分离。
如果采用TDI大量过量的方式来合成固化剂,羟基基本是被TDI上的—NCO包围,未反应的羟基和TDI上的—NCO反应的概率大,那么得到的固化剂就接近理想反应,TDI过量越多,反应接近理想反应的程度越大,这就是文献[3]在叙述合成部分时候,要求TDI大量过量的原因。
但TDI无限过量在实际的合成中是不现实的,过量多少就成了要研究的课题。
2TDI-TMP聚氨酯固化剂合成研究2.1实验步骤(1)三羟甲基丙烷(TMP)脱水,将称量好的TMP加入磨口烧瓶,同时加入质量为TMP一半的纯苯及与TMP等质量的环己酮,将其接入真空系统,烧瓶用水浴锅加热,开动真空泵抽真空,调节真空阀门,以烧瓶内的物料不暴沸为合适,45min 后,拆除真空,停止加热,将脱水TMP密闭保温待用。
(2)将干燥好的四口反应烧瓶、等压滴液漏斗、搅拌桨、回流冷凝器连接好,反应烧瓶用油浴锅加热,油浴锅中油的起始温度为30℃,加入称量好的TDI 和环己酮,开动搅拌,将油浴锅的温度设定在指定温度,加入TMP,从TMP全部加入开始计时,反应3h出料。
(3)测试黏度、固含量、TDI含量、—NCO含量。
2.2分析与测试固化剂黏度测定采用GB/T1723—1993的涂-4杯法测定低黏度样品的黏度。
对于高分子溶液而言,一般相对分子质量越大,黏度越大,反之亦然,所以在本研究中以黏度大小来反映固化剂相对分子质量,即黏度越大,相对分子质量越大。
测试凝胶时间将以环己酮为溶剂合成的固化剂加入干燥后的磨口烧瓶中,用一个带有玻璃管的瓶塞堵住磨口烧瓶口,放入加热到155℃的油浴锅中加热,用秒表计时观察凝胶状况来测定凝胶时间。
凝胶时间越长,稳定性越好,所以本研究以凝胶时间来反映固化剂的稳定性。
固化剂固含量测定:参照GB/T1725—1979(1989)测试固含量。
—NCO含量测定:采用二异氰酸酯与二正丁胺反应生成脲,过量的二正丁胺用盐酸滴定的方法测定。
TDI含量测定:采用标准:GB/T18446—2001。
2.3实验结果与讨论2.3.1反应温度对聚氨酯固化剂合成的影响采用80/20TDI160g,TMP40g,滴加0·01%(以反应物总质量计)的磷酸进行反应,实验结果见表1。
反应温度对聚氨酯固化剂合成的影响由表1可知,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黏度升高,游离TDI含量下降,—NCO 含量下降,但凝胶时间却出现反常,凝胶时间先升高,后下降,这应该和进行的反应进程有关。
在较低温度下,比如60℃,由于TMP上的2个—OH和TDI上的—NCO 反应后导致位阻效应,使得第3个—OH的表观活性降得很低,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2,4-TDI基本反应完,而2,6-TDI上的2个—NCO基团的反应活性在低温下都很低,TDI上的—NCO和第3个—OH反应不完全,也就是说体系中还有大量剩余的—OH存在,一旦将体系加热到120℃的高温下,TDI上的—NCO和预聚物上的—NCO 反应活性相差很小,加上TDI的浓度此时已经比较低,那么,第3个羟基就不一定和TDI上的—NCO反应,而很有可能是和预聚物上的—NCO反应,这样会导致黏度增加很快,最终导致凝胶时间缩短。
在(1)和(2)所处的温度下凝胶时间显著延长,这可作如下推断:对于2,4-TDI、2,6-TDI或者预聚物来说,在低温下由于甲基的作用,2位上的—NCO反应活性低,而4位上的—NCO反应活性高,相差较大,反应活性顺序为2,4-TDI>2,6-TDI>预聚物,在高温下,活性差异变小,温度越高,差别越小。
低温下,TMP上的—OH优先和2,4-TDI的4位上的—NCO反应,而不是和预聚物上的—NCO反应。
但在高温下,由于反应活性的差异变小,TMP上的—OH既可以和TDI反应上的—NCO反应,也可以和预聚物上的—NCO反应,这样导致相对分子质量增大。
所以在低温下先让—OH和TDI反应,在TMP上2个—OH反应完全后,再升高温度,让剩余的—OH和—NCO反应,这样的反应顺序得到的预聚物相对分子质量就小。
若一开始就处于高温,—OH既和TDI上的—NCO反应,也和生成预聚物的—NCO反应,导致相对分子质量增大。
所以分段升温反应,先低温再高温反应,有利于合成理想的预聚物,有利于相对分子质量降低,有利于凝胶时间变长。
2·3·2单体配比对聚氨酯固化剂合成的影响加入0·01%的磷酸,在60℃下反应1h,在75℃下反应1h,在95℃下反应1h,固含量还是维持在50%。
实验数据见表2。
反应温度对聚氨酯固化剂合成的影响从实验结果看,不是反应物增加多少TDI,产物会相应的增加多少—NCO,这应该和反应中伴随的副反应有关。
由于TDI的增加,TMP或者预聚物上的—OH 被TDI上的—NCO饱和的程度越来越大,和预聚物上的—NCO接触的可能性越来越小,所以反应越来越向理论的反应逼近,相对分子质量越来越小,最终导致黏度越来越小。
从表2可知,TDI过量越多,体系黏度越低。
继续增大TDI的含量,按黏度的趋势,体系黏度会继续降低,但凝胶时间相差已经不是太大了,而且凝胶所需时间已经很长,这么长的时间足够分离时不凝胶和固化。
还考虑到随着体系中未反应TDI含量的增加,会导致后处理能耗加重,所以,将TDI和TMP的质量配比确定在4·6∶1。
文献[4]中得出的结果和本文的一样,即TDI/TMP比值越大,黏度越低,稳定性越好。
2·3·3酸碱度对聚氨酯固化剂合成的影响采用80/20TDI160g、TMP40g,滴加磷酸进行反应,固含量设计在50%,在60℃下反应1h,在75℃下反应1h,在95℃下反应1h。
合成完成后分析,实验数据见表3。
反应温度对聚氨酯固化剂合成的影响由表3可以看出,黏度、凝胶时间、TDI含量和—NCO含量都是先增加后降低,也就是说磷酸加入量有一个最佳值,研究显示:当磷酸加入量在0·02%是TDI含量最高的点,此时—NCO含量也是最高的,这说明磷酸的加入抑制了副反应的发生,在这个浓度下,磷酸是抑制剂,但是随着磷酸的加入量增大,磷酸又成了反应物参与反应,导致黏度增大,凝胶时间减小。
周文富等[5]认为:碱或金属盐,用量稍多则预聚体出现凝胶,酸对其也有促进作用,但相对于碱则较温和,在酸性条件下,—NCO主要与—OH反应生成聚氨酯预聚物,在碱性条件下,锡与碱两者有协同增效作用。
所以不管是偏碱还是强酸都会缩短凝胶时间。
石印等[6]认为:加成物在贮存过程中不稳定,易增稠甚至胶化,造成损失。
磷酸可中和原材料中的碱性离子和催化剂,抑制—NCO与其他物质的反应,从而延长贮存期限,加量一般约为TDI的0·05%。
王涛[7]认为:在酸性条件下,TDI主要与羟基反应生成氨基甲酸酯;在碱性条件下,还与脲和聚氨酯反应。
为确保反应顺利进行和抑制不利的副反应发生,反应介质应始终保持在酸性条件下进行。
通常pH值在3·5~4·5之间。
加入外加酸起到了控制反应、延长预聚体贮存期的效果。
磷酸是不挥发性的中等强酸,用它作阻凝剂不但能抑制TDI的副反应,而且能促进—NCO与—OH的反应,防止预聚体胶化,延长贮存期。
体系pH值约为3·5~4·5,反应稳定,副反应少,贮存期可达1年以上。
磷酸用量不足,—NCO含量下降,贮存期短;磷酸用量过大,反应不完全,预聚体发浑,10d后成胶。
周文富、石印、王涛所说的情况并不是一致的,但呈碱性会增大副反应这一点所有的研究文献都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