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我爱这土地 艾青

合集下载

艾青我爱这土地诗歌鉴赏

艾青我爱这土地诗歌鉴赏

艾青我爱这土地诗歌鉴赏原文:我爱这土地艾青〔近现代〕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鉴赏:这首诗以“假如”领起,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接着续写出歌唱的内容,并由生前的歌唱,转写鸟儿死后魂归大地,最后转由鸟的形象代之以诗人的自身形象,直抒胸臆,托出了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

诗的首句集中展现了作者对土地的一片赤诚之爱。

在个体生命的短暂、渺小与大地生命的博大、永恒之间,作者为了表达自己对土地最真挚、深沉的爱,把自己想像成“一只鸟”,永远不知疲倦地围绕着祖国大地飞翔。

全诗表现出一种“忧郁”的感情特色,这种“忧郁”是对灾难深重的祖国爱得深沉的内在感情的自然流露,它源自民族的苦难,因而格外动人。

这里有深刻的忧患意识,有博大的历史襟怀,有浓烈的爱国真情。

这种忧郁表现在两点:其一,强烈的抒情色彩。

这首诗可以说是作者的自白。

作者采用了“直接”的抒情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土地的感情。

它像“誓词”一样严肃,又像“血”一样庄严,十分强烈,震撼人心。

诗人用了四行象征性的诗句,来概括“我”的使命。

这四句诗并没有具体所指,但它们以更形象、更广泛的泛指性,扩大加深了这使命的内涵。

作者所深深爱着的这土地,正在经历着一场历史的大搏斗,大变革。

人民在奋起,民族在觉醒,“无比温柔的黎明”已经可望了……作者作为一只鸟,就要为这一伟大的时代歌唱。

其二,写实和象征交织。

作者用写实和象征的手法,描绘了一组鲜明的诗歌意象,分别赋予“大地”、“河流”、“风”、“黎明”等意象不同的象征和暗示意味。

但作者对祖国的“黎明”也抱有乐观的信念,作了美妙的抒写。

这首诗在抒情上不断地强化自己的感情,以便久久地拨动心弦。

此诗偏以“假如”开头,这是第一层强化。

艾青《我爱这土地》原文及鉴赏

艾青《我爱这土地》原文及鉴赏

《我爱这土地》原文: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我爱这土地》鉴赏:1、文学赏析。

这首诗以“假如”开头,这个头开得突兀、新奇,有凝神沉思之感。

诗中的“鸟”是泛指,是共名,它不像历代诗人所反复咏唱的杜鹃、鹧鸪那样,稍一点染,即具有一种天然的特殊的情味和意蕴,而是全靠作者在无所依傍的情况下作出新的艺术追求。

再则,诗中特地亮出“嘶哑的喉咙”,也和古典诗词中栖枝的黄莺、啼血的杜鹃、冲天的白鹭等大异其趣,它纯粹是抗战初期悲壮的时代氛围对于作者的影响所致,同时也是这位“悲哀的诗人”(作者自称)所具有的特殊气质和个性的深情流露。

诗的首句集中展现了作者对土地的一片赤诚之爱。

在个体生命的短暂、渺小与大地生命的博大、永恒之间,作者为了表达自己对土地最真挚、深沉的爱,把自己想像成“一只鸟”,永远不知疲倦地围绕着祖国大地飞翔。

全诗表现出一种“忧郁”的感情特色,这种“忧郁”是对灾难深重的祖国爱得深沉的内在感情的自然流露,它源自民族的苦难,因而格外动人。

这里有深刻的忧患意识,有博大的历史襟怀,有浓烈的爱国真情。

这种忧郁表现在两点:其一,强烈的抒情色彩。

这首诗可以说是作者的自白。

作者采用了“直接”的抒情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土地的感情。

它像“誓词”一样严肃,又像“血”一样庄严,十分强烈,震撼人心。

诗人用了四行象征性的诗句,来概括“我”的使命。

这四句诗并没有具体所指,但它们以更形象、更广泛的泛指性,扩大加深了这使命的内涵。

作者所深深爱着的这土地,正在经历着一场历史的大搏斗,大变革。

人民在奋起,民族在觉醒,“无比温柔的黎明”已经可望了……作者作为一只鸟,就要为这一伟大的时代歌唱。

其二,写实和象征交织。

作者用写实和象征的手法,描绘了一组鲜明的诗歌意象,分别赋予“大地”、“河流”、“风”、“黎明”等意象不同的象征和暗示意味。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我爱这土地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我爱这土地

怎样理解“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怎样理解“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怎样理解“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怎样理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艾青,是位土地的歌者,“土地”是他 一生都无法割舍的眷恋。在诗歌《复活的 土地》、《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北 方》、《旷野》(又一章)、《冬天的池 沼》中,都汇集着他深沉的土地之爱、祖 国之恋。他为贫困的土地悲哀(“雪落在 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中国,/我的在没有灯光的晚上 /所写的无力的诗句/能给你些许的温暖 么?”----《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我爱这悲哀的国土/古老的国土呀,/这 国土养育了/那为我所爱的/世界上最艰 苦/与最古老的种族。”----《北方》)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正是诗人对土
艾 青
艾青,原名蒋海澄, 浙江人。现代著名诗人。 早期诗作多诅咒黑暗, 调子沉重忧郁;抗战时 期的作品多为觉醒了的 民族而歌唱,格调高昂。 代表作《大堰河——我 的保姆》《黎明的通知》 《我爱这土地》等。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1.“土地”象征繁衍养育中华民族的祖国 大地。
“黎明”象征独立自由的曙光。 “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象征风起云 涌的不屈不挠的抗战斗争和对敌人的无比 愤怒。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的土地”象征遭受日 军欺凌的国土。 2.诗人对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的描写, 形象地表达了当时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 人民的悲愤以及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艾 青《我爱这土地》赏析

艾 青《我爱这土地》赏析

艾青《我爱这土地》赏析《我爱这土地》是现代诗人艾青于 1938 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

这首诗以朴实真挚的语言,抒发了诗人对祖国深沉而炽热的爱,表达了诗人在那个动荡年代内心的痛苦与悲愤,以及对祖国未来的坚定信念。

诗的开篇,“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诗人将自己假设为一只鸟,一只即使声音嘶哑也要歌唱的鸟。

这种独特的开篇方式,瞬间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同时也奠定了整首诗的情感基调。

“嘶哑”一词,不仅描绘了鸟儿的歌喉状态,更暗示了诗人为祖国歌唱时的竭尽全力和义无反顾。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诗人通过对土地、河流、风、黎明等一系列意象的描绘,展现了祖国大地所遭受的苦难和人民内心的悲愤。

土地被暴风雨打击,象征着祖国遭受的侵略和蹂躏;河流汹涌着悲愤,风是激怒的,这些都生动地表现了人民在苦难中的愤怒与抗争。

而“无比温柔的黎明”则代表着希望,即使身处黑暗,诗人依然坚信光明终会到来。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诗人以决绝的姿态表达了自己与祖国生死相依的决心,即使死去,也要将自己的一切奉献给这片土地。

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自问自答,“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深情的表白,将诗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推向了高潮,让读者深刻感受到了诗人内心那份炽热而真挚的情感。

这首诗在语言运用上极具特色。

简洁而朴实的语言,却蕴含着强大的感染力。

没有华丽的词藻堆砌,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恰到好处,精准地传达出诗人的情感。

比如“嘶哑”“悲愤”“激怒”等词汇,简单直白,却充满力量,让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诗人的痛苦与愤怒。

从诗歌的结构来看,整首诗层次分明,节奏紧凑。

开头以鸟的歌唱引出主题,中间通过对一系列意象的描绘展现祖国的苦难与希望,结尾则以深情的表白升华情感。

初中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第一单元1诗两首我爱这土地(艾青)乡愁(余光中)(5)

初中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第一单元1诗两首我爱这土地(艾青)乡愁(余光中)(5)

《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我爱这土地》是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一篇诗歌。

本单元是一组以爱国与思乡为主题的现代诗,单元教学提示说:“让学生通过诗歌的吟诵与欣赏,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加深对祖国和家乡的感情;同时注意诗中饱含着丰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概括来说,本单元有三大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感悟艺术形象、体验乡国之思。

【课标分析】课程标准中关于中学生阅读有如下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对作品的思想倾向,能联系时代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的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概括说来,课标对阅读教学有三大要求:强化朗读教学;体验思想感情;感受作品形象。

【学情分析】整个初中阶段语文课本(人教版)共收入二十三首现代诗歌,而《我爱这土地》这首诗歌,是其中语言最凝练,感情最深沉,创造的土地等意象也最具代表性的诗篇之一。

因此,本诗是引导初中生实现诗歌教学中有感情地朗读、感悟诗歌意象、体验乡国之思的最好的载体之一。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走近作者艾青,了解创作背景;感悟诗歌意象,领会爱国主旨过程与方法:教师范读引导,学生朗读体验;鉴赏关键词句,抓到解诗之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深沉的爱国之情;感情无私的奉献之爱(解析:目标强调感情朗读、诗歌意象和爱国之情三点)【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一是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验情感、语言;二是理解诗歌物象、意象区别教学难点:通过鉴赏关键词句领会意象、主旨【教法学法】一、朗读教学法。

通过初读感知、再读了解、范读引导、学读品味、熟读成诵等步骤,多角度、步步深入地实现目标。

(解析:教师范读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二、关键词句鉴赏法。

关键字句鉴赏法是赏析诗歌的重要方法。

课将继续引导学生采用此方法赏析【教学过程】一、课题导入(1分钟)导语设计:同学们,我们有很多人出生于农村、成长于农村,我们的很多长辈们都曾种过土地,我们也是吟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诗句长大,我们是否对土地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呢?有一位诗人艾青,就用一首诗表达了对土地的无比深沉的热爱。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为《我爱这土地》,作者艾青。该诗通过鸟儿的视角,抒发了对土地的深沉热爱,展现了抗战时期中国人民的顽强意志。诗中,鸟儿用嘶哑的喉咙歌唱土地、河流、风和黎明,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无限眷恋和愿为祖国奉献一切的赤子情怀。诗歌结构简洁明了,第一节以鸟儿生死眷念土地作比,第二节直抒胸臆,升华主题。品味鉴赏部分深入探讨了诗中的意象及其象征意义,如鸟代表诗人自己,土地象征祖国大地,河流、风和黎明则分别象征着满腔悲愤、抗争精神和独立自由的曙光。通过对这些象的解读,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诗歌的主旨。此外,诗中“用嘶哑的喉咙歌唱”一句,既表达了歌唱不已、真情无限的情怀,也凸显了诗人面对困难斗争的坚韧与执着。而“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的设问,则是对诗人深沉爱国情感的直接抒发。

艾青我爱这土地全诗、出处

艾青我爱这土地全诗、出处

艾青我爱这土地全诗、出处艾青我爱这土地全诗、出处1.原文:我爱这土地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2.写作背景:《我爱这土地》写于1938年11月17日,发表于同年12月桂林出版的《十日文萃》。

1938年10月,武汉失守,日本侵略者的铁蹄猖狂地践踏中国大地。

作者和当时文艺界许多人士一同撤出武汉,汇集于桂林。

作者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便写下了这首诗。

3.《我爱这土地》是现代诗人艾青于1938年写的一首现代诗。

这首诗以“假如”领起,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接着续写出歌唱的内容,并由生前的歌唱,转写鸟儿死后魂归大地,最后转由鸟的形象代之以诗人的自身形象,直抒胸臆,托出了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

要艾青的诗歌我爱这土地我爱这土地艾青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首诗是著名爱国诗人艾青写于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十七日英文If I were a birdI should sing with my husky throatThe land which is being hit by the stormThe river which is always filled with our indignationThe wind which blows violently foreverAnd the most tenderness dawn which es from the forest……After that I diedThe feathers corrupted in the earth.Why are the tears always in my eyes?That's because I love the land so much……——This poem is a famous patriotic poet Ai Qing wrote on November 17, 1938艾青《我爱这土地》全文是什么?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我爱这土地 初中九年级语文教学课件PPT 人教版

我爱这土地 初中九年级语文教学课件PPT 人教版

课堂练习
1、思考:一些植物的象征意义是什么?比如:松柏、 竹子、梅、荷花.......
(松柏:苍劲耐寒,象征坚贞不渝。 竹子:虚心有节,象征谦虚礼让,气节高尚。 梅:迎春怒放,象征不畏严寒,纯洁坚贞。
荷花:出淤泥而不染,象征廉洁朴素。)
2.背诵课文
课堂小结
同学们,“土地”是艾青诗歌 的中心意象之一,它凝聚着诗 人对祖国——大地母亲最深沉 的爱。读《我爱这土地》,我 们感受着那个苦难年代,爱国 知识分子对祖国的最真挚的爱 的表白,这心声是历久不衰的 主旋律,更是永远唱不尽的主 题。
明…… ——然后 / 我死了, 连羽毛 / 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 / 我的眼里 / 常含泪水? 因为 / 我对这土地 / 爱得深沉……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体会作者的家国情怀,要通过理解诗句,找出 “鸟”歌唱的内容,体会这些内容包含的象征意 义,具有一定的难度。
难点对土、对祖国 的真爱。
2、通过讨论及问题探究,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以 及为国牺牲精神。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这首诗中,诗人的内心矛盾和冲突,学生比较 难理解。
知识讲解
1、在熟读诗歌的基础上,找出揭示主旨的诗句,并谈谈理由。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这两句诗一问一答,直抒胸臆,
以“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的情状,托出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形象了表达诗人对土地、 对祖国的眷恋和热爱。
4、思考:诗句“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有何深意? 这只鸟是一个饱受磨难、拼尽全力用整个生命去歌唱的形象,它歌唱土地、河流、 风和黎明,生命耗尽后便投身土地的怀抱,与它所挚爱的土地融为一体。这表达出 诗人对土地的眷恋,将自身融进大地,隐含了一种敢于牺牲自我的精神。 生于斯,歌于斯,葬于斯,至死不渝。这种执着的爱,表达了诗人对土地、对祖国 的真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爱这土地
教学目标:
1、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正确划分诗的节奏,饱含深情地朗诵诗歌。

2、了解有关艾青的文学常识和本诗的写作背景。

3、学习有关象征的表现手法。

4、深刻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关键诗句的理解。

2、作者的思想感情。

3、本诗的主旨。

教学难点:1、象征的表现手法。

2、诗歌描写对象的象征意义。

教学方法:1、朗读教学法。

2、讨论法。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土地,万物生灵的根基。

曾有人掠夺它而百般蹂躏,曾有人捍卫它而披肝沥胆。

在它的脊梁上演绎着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在它的肌肤上烙印着多少眷恋情结。

谁不钟爱自己的土地,谁不爱恋大地母亲,让我们深情吟唱艾青诗人的《我爱这土地》,随着诗中所迸发的爱国情感的火花而燃烧。

(板书:我爱这土地)
二、作者简介: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著名诗人。

早期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深沉忧郁。

抗战时期的诗作,格调昂扬。

建国后,作品思想更趋成熟,感情深沉,富于哲理。

主要诗集有《大堰河》、《火把》等,成名作为《大堰河——我的保姆》。

诗人曾自称为“悲哀的诗人”。

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1985年,法国授予艾青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三、背景介绍:
本诗写于抗战初期的1938年,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

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四、朗读指导:
自由体的新诗,不同于旧体诗,字数、停顿、押韵没有严格的限制。

随感情的表达句子可长可短,字数可多可少,自由灵活,不拘一格。

因此,我们在读现代诗歌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诗歌的节奏、停顿,轻重缓慢,抑扬顿挫,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培养自己的语感,理解诗歌所描写的对象、运用的表现手法,更准确地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读会意,以会意促读。

词语的重读与否,主要是由诗歌的情感所决定的。

一般来说,能鲜明的表达出诗人情感的词语,包括中心语、修饰语,都应该重读。

第一步:听录音或教师范读;第二步:用符号划分诗歌的停顿和重读的字词;第三步:学生自由朗读;第四步:推荐2—3名读的好的同学在班上朗读;第五步:男生、女生分别齐读;第六步:全班同学集体朗读;
第七步:背诵全诗。

五、小结作业
熟读本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