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物理同步讲义精编(可直接打印)

合集下载

人教版2023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精品讲义 课时4.2 光的反射【学生版+解析】

人教版2023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精品讲义  课时4.2  光的反射【学生版+解析】
7.光线的理想化模型:观察激光笔射出的光线即可构建用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和路径;
8.折转光屏用白色的目的:显示光线的路径;
9.实验应选较暗的环境目的是:便于观察实验现象;
10.实验时,折板应与平面镜垂直的目的:否则折板上看不到反射光;
11.当光垂直镜面入射时,入射角为零,为什么看不到反射光线:有反射光线,但反射角也为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一条直线上。
(5)陈涛同学还想用图丙和图丁模拟镜面反射与漫反射,照图丙那样,把几根细针垂直入一张硬纸板中,表示法线,当入射光线平行射到各入射点时,反射光线将平行射出。随后将纸板随意弯折,如图丁所示,这时会看到“法线”不再平行,当入射光线平行射到各入射点上时,反射光线(选填“平行”或“不平行”),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判断,漫反射(选填“遵循”、“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5)如图乙所示,将纸板NOF向前或向后折转,在纸板上观察反射光的径迹。
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1
60°
60°
2
45°
45°
3
30°
30°

分析论证
(1)当纸板EON和NOF在同一平面内时,能观察到反射光的径迹,且入射光、反射光分居发现两侧,反射光线的方向随着入射光线方向的改变而改变;
(2)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减小而减小;
知识点二、光的反射定律
1.实验: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
实验猜想
(1)光的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相等;
(2)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关于法线是对称的
实验器材
平面镜一块、红色激光笔、直尺、不同颜色的笔、量角器、一张可绕中线折转的白色硬纸片(显示光路)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八年级物理上册讲义

八年级物理上册讲义

第一章一、哥白尼:日心说——托勒玫地心说牛顿:奠定了经典物理学基础、牛顿三大运动定律伽利略:实验物理学先驱爱因斯坦、玻尔:量子力学。

爱因斯坦:相对论二、物理学: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定律的自然科学。

三、探索的步骤1.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试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得出结论2.每个环节都有可能→合作与交流第二章一、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改变成为机械运动。

二、1.参照物:研究机械运动时并事先被选参照标准的物体。

2.参照物的选择:a:任意可以运动可以静止。

b:本身不能做参照物。

c:方便选择的参照物应便研究,问题方便一些。

3.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三、长度单位:1m=10dm=100cm=1000mm=10^6μm=10^9nm1km=1000m1km=10^3m时间单位:1h=60min=3600s 1ms=10^3μs 1min=60s 1s=10^3ms=10^6μs 四:正确使用刻度尺(选择好量程,0刻度是否磨损)①放正刻度尺②刻度线贴近被测物③0刻度或整刻度线与起始端对齐④视线应与刻度尺垂直⑤读取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五:量程:一次测量的最大值分度值:刻度尺上相邻两刻度间的距离六、测量结果:准确值+估读值+单位七、测量方法:一、长度①累积法:测钢丝、纸张长②平移法:测一枚硬币直径③化曲为直法:地图上两点之间的图上距离二、时间:秒表外圈一圈30秒,每小格即分度值为s,内圈一圈15分钟八、速度:①: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的多少②:相同路程比时间(下页第一行同此行是一条)相同时间比距离③:公式: v=s/t 变式 s=vt t=s/v 单位 1m/s=3.6km/h第三章:声的世界一: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二:声音传播需要介质V固>V液>V气三: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可反射四:V空气=340m/s V水=1500m/s V固=5000m/s五:乐声:有规律、好听、悦耳的声音响度:声音的强弱音调:声音的高低音色:品质、特色六、噪声:无规律、难听刺耳的声音防止噪声的环节:噪声的产生、传播、接收七、人耳听觉频率范围:20HZ~20000HZ(0.02KHZ~20KHZ)大于20000HZ为超声,小于20HZ为次声八、超声:声纳(超声雷达)、穿透能力。

初中物理八上同步讲义(精华篇)

初中物理八上同步讲义(精华篇)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1、物理学是研究声、光、热、力、电等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理结构的一门科学。

2、哥白尼——【日心说】、牛顿——【经典力学的体系】伽利略——【经典和实验物理学的先驱,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牛顿——【构建经典物理学体系,建立了牛顿运动三大定律】爱因斯坦——【相对论】普朗克和玻尔【量子力学】3、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也是通向正确认识的重要途径第二章运动的世界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长度的测量:1、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m,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1 km=103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m=103μm1m=106μm1m=109nm 1μm=103nm4、长度估测:黑板的长度2.5m、课桌高0.7m、篮球直径24cm、指甲宽度1cm、铅笔芯的直径1mm 、一只新铅笔长度1.75dm 、手掌宽度1dm 、墨水瓶高度6cm4、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看:先观察它的零刻度线是否破损,认清它的量程(测量范围)和分度值。

(2)放:零刻线对准被测物的边缘,尺面要紧贴被测物体,且沿着被测长度的方向。

(3)读: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估读..。

..到分度值的下.一位(4)记:记录的数据由数字和单位组成,即要记录准确值,又要记录估计值,注明单位。

5、特殊的测量方法:①累积法(测量一张纸的厚度、硬币厚度,金属丝的直径)②化曲为直法(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③轮滚法(测量圆形跑道的长度)④三角板直尺配合测量法6、误差:(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

(2)产生原因:测量工具 测量环境 人为因素。

(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用更精密的仪器 改进测量方法(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 避免 ,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

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半学期讲义(第一章)

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半学期讲义(第一章)

实验一、神奇的钢尺
实验器材:格尺 实验步骤: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 端伸出桌面,拨动钢尺,我们可以听到它 震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震动的快 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 比较两种情况钢尺震动的快慢和发声的音 调。 实验原理:震动的频率与音调的高低有关 系
实验频率的装置——单摆
2、声音的记录 记录声音的仪器,大家知道唱片机 吗?最古老的唱片机就是利用声音的震 动原理而把声音记录了下来。大家还可 以举出同样记录声音的例子吗?
磁带
光盘
3、声音的传播 我们可以先做一个假设,如果把两个 人放到月球上(当然你必须得带一个氧气 瓶),那么你说话对方可以听到吗?那么 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声音的传播是依靠介 质的。人类说话需要介质,各种乐器发声 也需要介质来传播。利用介质又是如何将 声音传到我们耳朵里的呢?我给大家举一 个例子,大家小时候都玩过扔石头到水的 游戏吧,当我们把石头扔到水里的时候我 们会看到什么现象呢?是不是有许许多多 波纹向外散开。其实我们的声音传播也类 似于水波,声音也有自己的波形,我们称 为声波,声音就是利用这不断散开的声波 传播出去的。
声的利用
• 1、蝙蝠利用声音探测障碍物。 • 2、利用声呐探测海底。 • 3、中医的“望、闻、问、切”中哪个利用 声音来诊断病情 • 4、同学们还可以举出利用声音的例子吗? • 5、声音与能量:声波也具有能量。
家庭作业
每个人都回去准备一首自己喜欢的歌曲,
然后下节课上课之前我们听。 听完大家的演唱之后我们一起通过每个人 声音的三要素分析一下各自的声音! 具体选择曲目不限,自由发挥!
二、我们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1、耳朵的构造,见下图:
2、骨传声: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 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科学中把 声音的这样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骨 传导可以让一些聋哑人有听觉的感受。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力学原理讲义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力学原理讲义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力学原理讲义引言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的运动及其产生的原因。

力学原理是力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掌握力学原理对于理解和解释物体的运动非常关键。

本章将介绍力学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一、质点与力1. 质点的概念- 质点是指形状和大小可以忽略不计的物体。

它具有质量但没有体积。

- 质点的位置可以用坐标表示。

2. 力的概念- 力是引起物体运动、形状变化或产生变速度的原因。

- 力的单位是牛顿(N)。

3. 力的分类- 接触力:是通过物体之间的接触作用产生的力,如摩擦力、弹力等。

- 非接触力:是在物体之间存在距离而无接触的作用产生的力,如引力、电磁力等。

二、力的合成与分解1. 力的合成- 多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时,可以将它们按照特定规则合成为一个力,称为合力。

2. 力的分解- 一个力可以分解为多个力的合力,称为分力。

三、牛顿第一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牛顿第一定律又称为惯性定律,它指出: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 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 解释惯性现象:惯性导致物体保持原来的状态,如车辆急刹车时乘客会向前倾斜。

四、牛顿第二定律1. 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 牛顿第二定律指出:物体所受合力等于物体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

- 数学表达式:F = ma2.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计算物体的加速度:根据合力和物体质量计算加速度。

- 计算物体的质量:根据合力和物体加速度计算质量。

五、牛顿第三定律1. 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 牛顿第三定律指出: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总有一个大小相等而方向相反的力作用在其他物体上。

2. 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 解释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结论力学原理是物理学中的重要基础,它可以解释和预测物体的运动情况。

本章介绍了质点与力的概念,力的合成与分解,以及牛顿三定律的内容和应用。

掌握力学原理对于理解和分析物理问题非常重要。

八年级上全册讲义

八年级上全册讲义

第一章走进实验室第一节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一、观察奇妙的物理现象物理实验的显著特点是在一定条件下物理现象可以有规律的重复出现。

一切奇妙的现象,其发生都是有原因的,科学探究就是要找出其中的原因和规律。

例1、下列现象解释错误的是()A、一束阳光透过冷静后会出现七色光带,这是光的色散现象。

B、敲击右边的音叉没有被击打的音叉也会震动说明气体可以传声C、只要这个玩具鸟面前有水它就会不断点头饮水利用了鸟附中不断汽化和液化的原理。

D、用两面平面镜和几只小彩灯就能制作一个无尽的长廊利用了平面镜成像二、认识科学探究的工具___________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工具。

走进实验室的目的,是让同学们认识各种仪器,初步了解仪器的使用规则,为今后设计实验选择器材打下基础,测量是物理实验的基本内容,物理实验的结果要通过测量才能知道,你知道以下测量仪器的名称和用途吗?测量同一物理量的仪器,可能有不同的____________、不同的___________和不同的___________,应根据实验的需要合理选择。

三、像科学家一样探究科学家认识自然就是从每一个奇异的现象出发深入观察和思考,不懈探究,我们也要像科学家一样进行探究。

实验探究的七个重要环节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夏天,用电风扇吹风为什么感觉凉快?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能是电风扇吹出的风温度较低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温度计测量不吹风时空气的温度为t1,用电风扇吹风,在用温度计测量温度为t2。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只进行一次实验就得出结论,结论不一定可信应该进行多次实验再得出结论。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按制定计划的计划进行实验,测得t1=26℃,t2=26℃。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电风扇吹风不能降低温度感觉凉快应该另有原因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实验探究中不一定所有的环节都经历有些探究智能经历三四个环节,这些环节没有固定的顺序,如提出问题后可能进行评估,制定计划后就进行交流合作。

物理八年级上册讲义(简)

物理八年级上册讲义(简)

第一节动与静一、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我们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要点诠释:1.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做机械运动,机械运动是自然界中最普遍的运动形式。

2.判断物体是否做机械运动关键是看物体是否发生“位置的变化”。

1、下列情况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小鸟在空中飞行B、河水流动C、水凝固成冰D、雨滴下落二、参照物描述物体的运动,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是运动还是静止),需要选定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就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是我们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我们就说物体是运动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我们就说物体是静止的。

2、小明同学骑自行车沿新华大街自西向东运动,看到两面的高楼不断向西运动.能正确说明高楼向西运动,是以下面哪个物体为参照物的()A.小明同学的自行车B.对面驶来的公共汽车C.新华大街 D.天上飞过的小鸟举一反三:【变式】人们常说太阳东升西落,所选的参照物是()A、地球B、月亮C、云朵D、太阳3、“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是唐代诗人李白《早发白帝城》中的诗句,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以高山为参照物,轻舟是_______的;以轻舟为参照物,船篷是__________的。

举一反三:【变式】诗人曾写下这样的诗句:“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其中“桥流水不流”诗人选择的参照物是( ) A.桥 B.河岸 C.水D.岸上的树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我们平常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所选的参照物而言的。

要点诠释:1.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

4、小敏和小华在探究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时,用彩笔在一张很长的硬纸片上画出房屋,树木和白云作背景,再在一张宽卡片的下方画上两条横线代表公路,在公路上画一辆汽车,在宽卡片的上部两侧各开一条狭缝,使窄纸片恰好能插入,如图所示①向左拉动窄纸片你会看到小车_______②向右拉动窄纸片你会看到小车_______5、观察如图所示的小旗,判断船相对岸上楼房的运动状态有哪几种可能,并作简单的说明。

(完整版)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物理同步讲义,复习补习资料:专题1.2运动的描述-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

(完整版)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物理同步讲义,复习补习资料:专题1.2运动的描述-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

第一章机械运动第2节运动的描述知识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______的变化叫机械运动,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如果物体位置变化,我们说它是运动的;若位置没变,我们说它是______的。

2.参照物:说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那个物体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1)参照物是假定不动的物体;(2)除研究对象外任何物体都可选作参照物;(3)选取的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就不同,所以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______。

3.相对静止:若两个物体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运动,则它们是相对静止的关系。

(1)卡车和联合收割机:以______为参照物,二者都是运动的;以卡车为参照物,收割机是______的;以收割机为参照物,卡车是______的。

(2)空中加油机和受油机:以______为参照物,二者都是运动的;以加油机为参照物,受油机是______的;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也是______的。

位置静止相对的地面静止静止地面静止静止重点一、判断机械运动的方法机械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判断物体是否做机械运动的依据就是看这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有没有位置的变化,如果有,我们就说这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在做机械运动。

【例题1】下列现象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水逐渐结成冰B.天空飘动的白云C.铁生锈了D.细胞的分裂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A.冰块熔化是物质状态发生变化,位置不变,不是机械运动,故A不合题意;B.白云飘动,位置发生了变化,是机械运动,故B符合题意;C.铁生锈了是一种化学变化,不是物理变化,不属于机械运动,故C不合题意;D.细胞分裂是生命体的生长发育过程,不是机械运动,故D不合题意。

二、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

物体相对参照物的位置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运动的;若相对物体的位置没有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静止的。

所以物体的运动情况是由选择的参照物决定的,同一物体选取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情况往往是不同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