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的化学性质》word 公开课获奖教案 (18)
金属化学性质教学设计(精选8篇)

金属化学性质教学设计(精选8篇)金属化学性质教学设计第1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a、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稀硫酸以及金属化合物溶液间的置换反应。
b、熟悉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学会利用金属与酸以及金属化合物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推断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
2、过程与方法a、学会通过实验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方法。
b、学习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对比分析,对信息的归纳处理,获取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通过学生亲自做探究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发展求知欲和探究激情。
b、通过对实验的探究、分析,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c、使学生在实验探究、讨论中学会与别人交流、合作,增强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分析1、内容分析在介绍金属的物理性质的基础上,本课题侧重介绍金属的化学性质,其中金属活动性顺序是一个重点。
此前,学生在第一课时已经研究了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对其中表现出的金属活泼程度的不同有所了解。
在这里安排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能使学生掌握金属化学性质的'共性,又能通过反应上的区别加深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
虽然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见过几个置换反应,但是并不熟悉,运用也不熟练,因此我改变了教材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填写相关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要求,重点要求学生对反应能否进行、反应进行的剧烈程度等情况进行认真观察、比较即可。
而将对置换反应特点和规律的总结放在下一课时,这样学生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建构更加完整,对置换反应的理解、掌握和运用也更容易。
2、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金属活动性顺序。
教学难点: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知识有意义的建构。
三、教学对象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事物的认识正处于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时期,实验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最好方法。
因此,可以用“实验探究──讨论”的教学模式,完成对金属活动性的认识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学中会”。
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教学课件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获奖课件.pptx

(2)探究铜、银两种金属活动性次序强弱
提供药品:铜丝、银丝、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
第13页
金属活动性
易
Mg
难
Fe Cu Au
是否与酸反应
强
弱
Mg Zn Fe Cu Ag
强
弱
Zn Fe
Cu Ag
第14页
常见金属活动性次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2.金属与盐酸、稀硫酸反应猛烈程度不一样。 3.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金属活动性___M__g_、__Z_n_、__F>e____C_u_、__A__g__
(与稀硫酸反应) (不与稀硫酸反应)
第9页
:金属与另一个金属化合 物溶液反应
【探究活动2】试验1:将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 试验2:将铜片放入硫酸亚铁溶液中
试验
试验现象
猛烈程度
化学方程式
镁条 锌粒 铁钉 铜片
很猛烈 较猛烈
迟缓
无显著现象
Mg + H2 SO4 = MgSO4 + H2 ↑ Zn + H2 SO4 = ZnSO4 + H2 ↑ Fe + H2 SO4 = FeSO4 + H2 ↑
不反应
银丝 无显著现象
不反应
第8页
经过以上试验你有哪些新收获?
Mg Zn Fe Cu Ag 小结:1.不是全部金属都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
踏寻人类使用金属制品足迹
越王勾践青铜宝剑
春秋战国使用铁器
拿破仑三世铝制王冠 第2页
我们已经学过相关金属反应有哪些? 请你用化学方程式形式展现出来。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最新6篇)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最新6篇)《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化合物的溶液的反应。
通过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学习,能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实验现象的良好行为习惯、从细微实验现象差别分析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形成科学、严谨的治学精神。
重点和难点金属与氧气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置换反应的判断实验准备教师:镁条、锌片、铁片、铜片、稀盐酸、稀硫酸、铝丝、铁丝、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和多媒体课件。
学生:镊子、试管夹、试管架、试管、砂纸、火柴、酒精灯、小木条。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点评第一课时创设情境引入多媒体展示下列实物照片:黄金项链、银戒指、铁匠铺刚打制出的镰刀、镁条。
从学生熟悉的装饰品入手,有力地激发了学生寻求“金属为什么会变色”的欲望。
问题是否为各种金属的本质颜色?不是本质颜色的原因是什么?学生活动①学生讨论并填写下列表格并交流:(任选两种)物质本色观察到的颜色是否变色原因(猜想)②猜想镁条、镰刀变色的原因。
③链接民间谚语:“真金不怕火炼”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学生讨论、小结:有的金属能与氧气发生反应,有的不能。
如(化学方程式):3Fe+2O2Fe3O4。
从生活中的普通现象得到金属能与酸反应这一性质,无生硬感和灌输感,可谓水到渠成。
衔接生活小知识绿豆在铁锅中煮熟后为何会变黑?在生活中有这样一个现象:绿豆在铁锅中煮了以后会变黑;苹果、梨子用铁刀切了以后,表面也会变黑。
请同学们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呢?教师讲解:这是因为绿豆、苹果、梨子与多种水果的细胞里,都含有鞣酸,鞣酸能和铁反应,生成黑色的鞣酸铁。
绿豆在铁锅里煮,会生成一些黑色的鞣酸铁,所以会变黑。
问题:从刚才的生活小常识中你有什么启示?过渡自然。
由生活常识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比平淡的言语过渡更具“挑逗性”,学生也觉得“学习化学真有用”。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优秀5篇)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优秀5篇)《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②初步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和置换反应(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信息。
②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3)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通过实验探究熟悉金属活动性顺序。
难点是: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1.金属活动性顺序。
运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判断金属的置换反应能否发生,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尤其含亚铁的)。
【教学方法】问题情景→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练习巩固→联系实际。
实验探究法、问题教学法、讨论法【学法指导】探究法、对比法、讨论法【教具准备】教师用具:投影仪、镁条、铝片、铜片、被氧化了的镁条与铝片、酒精灯、坩埚钳、火柴、砂纸。
学生用具:稀盐酸、稀硫酸、硝酸银溶液、硫酸铜溶液、硫酸铝溶液、铝丝、铜丝、镁钉、锌粒、铜片、铁片、砂纸、火柴、试管(若干)。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问题导入】展示古代金、银、铜、铁等金属制品的图片。
为什么有的保留这么完整,表面没有什么改变;而有的金属表面却有这么大的改变呢?这些金属制品的“化妆师”是谁呢?【互动合作】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回忆相关反应的现象、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
3Fe+2O2Fe3O42Mg+O22MgO4Al+3O22Al2O3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请一位同学上黑板书写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小组讨论并汇报本组的实验方案或生活实例。
听讲,进一步理解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板书】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课题引入】确切地说应该是空气中的氧气在偷偷在起作用。
我们先来回忆一下以前学习过的金属和氧气的化学反应有哪些呢?它们反应的现象是什么?化学方程式怎样写?【展示】镁、铁燃烧的图片【演示】将一根铜丝和金戒指分别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燃烧。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1教学目标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化合物的溶液的反应。
通过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学习,能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实验现象的良好行为习惯、从细微实验现象差别分析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形成科学、严谨的治学精神。
重点和难点金属与氧气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置换反应的判断实验准备教师:镁条、锌片、铁片、铜片、稀盐酸、稀硫酸、铝丝、铁丝、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和多媒体课件。
学生:镊子、试管夹、试管架、试管、砂纸、火柴、酒精灯、小木条。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点评第一课时创设情境引入多媒体展示下列实物照片:黄金项链、银戒指、铁匠铺刚打制出的镰刀、镁条。
从学生熟悉的装饰品入手,有力地激发了学生寻求“金属为什么会变色”的欲望。
问题是否为各种金属的本质颜色?不是本质颜色的原因是什么?学生活动①学生讨论并填写下列表格并交流:(任选两种)物质本色观察到的颜色是否变色原因(猜想)②猜想镁条、镰刀变色的原因。
③链接民间谚语:“真金不怕火炼”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学生讨论、小结:有的金属能与氧气发生反应,有的不能。
如(化学方程式): 3Fe+2O2Fe3O4。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2教学目标1.知道镁、铁、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
3.通过金属与氧气、酸反应的实验探究,初步了解金属的活动性。
学时重点金属与氧气、酸的反应。
学时难点用实验探究金属的活动性。
教学活动【导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提问]前边咱们讲了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谁能告诉我合金与纯金属相比较有什么优良性能?【讲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黄金及黄金饰品越来越多的成为寻常百姓的装饰品。
随之而来的假黄金诈骗案也越来越多,提示:黄铜为铜锌合金,外观和黄金相似【讨论】人们为何会上当?你能想出一个鉴别真假黄金的办法吗?【回答】通过测密度;硬度不同,相互刻画等【设问】那么,能不能使用化学方法鉴别呢?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先来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
(完整word版)金属的化学性质 优秀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理念在课题1介绍金属的物理性质的基础上,本课题侧重介绍金属的化学性质,重点介绍金属和氧气,酸等的反应,以及金属活动性顺序。
九年级的学生己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事物的认识正处于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时期,实验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好方法.因此,在本课题中,我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学生在前一阶段的学习中已经做过镁条、铁丝等在氧气中反应的实验,为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特意让学生补做铝片、铜片与氧气反应的实验,重点说明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由此也可在一定意义上反应金属的活泼程度;如镁、铝比较活泼,铁、铜次之,金不活泼。
教材的重点放在对金属活动顺序的探究上,采用实验──讨论的探究模式,通过对实验事实的分析,层层诱导,由学生自己归纳得出置换反应的特点,并通过对某些金属活动性的比较,进而引出金属活动性顺序。
通过练习,使学生能应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使学生学以致用,“做中学,学中会"。
现在请同学们完成学案(见附件)上“自主学习”的内容,时间为3分钟.温故知新:一、金属与氧气反应展示打磨前后的镁条、铝条【提问】谁给光亮的镁条、铝条穿上了“外衣"?说明常温下镁和铝就能与氧气发生反应。
前面我们还学习过金属铁和铜在高温条件下也能和氧气反应。
请大家完成学案(见附件)表格一,写完后小组内互相核对。
【提问】“真金不怕火炼”说明了什么?【小结】1。
大多数金属都能与_______反应,反应剧烈程度学生回答:氧气2Mg+O2=2MgO4Al+3O2=2Al2O33Fe+2O2Fe3O442Cu+O22CuO金在高温条件下也不与氧气反应。
氧气不相同镁铝、铁铜、金1.铝在空气中与氧气通过反应现象判断产物并能书写化学方程式.通过对比突破难点,并为金金属与酸反应反应,第二四六七组做金属与稀硫酸反应【提示】按操作规范进行实验,认真观察现象,并记录在学案(见右侧)上。
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稿(全国优质课获奖案例)

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稿(全国优质课获奖案例)金属及其化合物》一、教材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钠与氧气、水的反应,铝与氧气的反应,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的反应。
这是学生在初中所学金属和金属材料的知识基础上的深化,有利于巩固学生以往所学的知识。
同时,本课程介绍的金属性质的研究获取方法将是学生在后续章节里认识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知识的重要基础,因此本课程将起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及教学目标按照《课标》要求结合教材编排体系,确定以下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①了解地壳中一些重要元素(O Si Al Fe Ca)的相对含量。
②掌握Na、Mg、Al、Fe的重要性质,认识钠是一种活泼的金属。
③了解金属活动顺序表在研究金属的化学性质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增强学生思考、交流、实验、观察、分析、比较、归纳得出结论能力,同时感受探究的过程以及研究元素化合物性质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通过介绍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用途,如过氧化钠,指出化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学好化学的热情。
②通过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Na、Al与O2的反应。
2)教学难点:Na、Al与O2的反应实验现象的观察。
二、教法1.实验探究法:本课程的内容设计得较为开放,重要金属的物理、化学性质在书中并无太多的文字叙述,其目的很明显,就是要求学生主要通过在学生能力范围内的实验探究去获得。
但作为执教者,必须把握好探究的深度和广度。
在该探究的时候,要大胆让学生去动手,但也要有一个教师的演示与规范在前,不能一味放手让学生去操作,例如金属钠的切割。
2、在讨论式教学中融入问题与练,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讨论式教学中,教师应该融入问题与练,以控制和调节学生的思维,掌握学生的研究状态反馈。
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主要来自于实验现象的丰富多彩,但是是否经过深入思考并提高了能力,还有待商榷。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一、教学思想中学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面对懵懂的高中学生他既抽象又具体。
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对立统一思想、量变与质变的思想、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思想、化学平衡和守恒思想,科学实践思想等。
对学生终生学习和生活建立良好的化学思想,对他们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方法论具有深远影响。
二、教学观点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
注重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与引导。
使学生从掌握一门知识到掌握一门技巧的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化,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技能,使其终身受益。
三、教学原则以学生为主体,探究式教学,发掘和引导学生学习能力的开发和积累四、教育技能(一)、教材分析进过初中化学中介绍的金属主要是铝、铁和铜,金属的性质以物理性质为主,化学性质只提及铁与氧的反应,同时介绍金属活动性顺序,使学生初步了解金属与酸或盐反应的规律。
金属还有哪些化学性质?如何探究这些性质?这些问题通过实验探究、图画和讨论等途径逐步引出,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学过程中应通过实验探究,如钠在空气中的缓慢氧化,钠与水的反应等实验,让学生感知较活泼金属钠的化学性质,激发学生对金属的化学性质探究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学生经过初中化学的学习,对元素化合物方面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学习方法,如:实验观察、归纳总结、宏观和微观相结合分析等等。
其中实验探究方面的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本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实验较多,且现象比较明显,学生在实验探究方面的能力加强了,很多重要的知识就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加以解决。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钠的重要性质,认识钠是一种活泼金属;(2)了解钠的存在及用途。
2.过程与方法(1)采用实验探究法,按照思考、交流、实验、观察、分析,得出结论的方法进行启发式教学;(2)发挥学生主主体作用,做好探究实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度文库,您可以看得到的资料专家,期待您的光临! 本资源制作于2020年12月,欢迎您下载使用! 精品“正版”资料系列,由本公司独创。旨在将“人教版”、”苏教版“、”北师 大版“、”华师大版“等涵盖几乎所有版本的教材教案、课件、导学案及同步练习和 检测题分享给需要的朋友。 本资源创作于2020年8月,是当前最新版本的教材资源。包含本课对应 内容,是您备课、上课、课后练习以及寒暑假预习的最佳选择。
《第八单元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教学设计思路 九年级的学生己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事物的认识正处于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时期,实验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最好方法。因此,在本课题中,我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采用实验探究──讨论的教学模式,通过对大量实验事实的观察、分析,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去探究、交流和思考,在教师的层层诱导下,归纳总结出金属活动性顺序和置换反应的特点。再通过练习,使学生学以致用,能应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从而完成对金属化学性质的认识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会”。 虽然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见过几个置换反应,但是并不熟悉,运用也不熟练,因此我改变了教材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填写相关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要求,重点要求学生对反应能否进行,反应进行的剧烈程度等情况进行认真观察、比较即可。而将对置换反应特点和规律的总结放在最后,这样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和运用置换反应。 二、教案 课题 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酸、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对有关反应能否发生进行简单的判断。 2、能力目标:对学生进行实验技能的培养和结果分析的训练,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能力。能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情感目标:①通过学生亲自做探究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 ②通过对实验的探究、分析,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③使学生在实验探究、讨论中学会与别人交流、合作,增强协作精神。 重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和应用。 难点:1、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反应能否发生。 2、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某些与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教学方法 : 实验探究、讨论。 仪器、药品:试管、镊子、镁条、铝丝、锌粒、铜片、稀盐酸、稀硫酸、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硫酸铝溶液等。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题引入】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使用和见到各种金属,这些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都是有差别的,我们先来回忆一下以前学习过的有金属参加的化学反应
回忆相关反应的现象、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 联系生活,从学生熟悉的物质、事实出发引入新课,同时复习相关知识。 百度文库,您可以看得到的资料专家,期待您的光临! 本资源制作于2020年12月,欢迎您下载使用! 有哪些呢?它们反应的现象是什么?化学方程式怎样写?
【过渡】观察上述化学反应可知:通常金属能与氧气反应,能和酸反应,还能与金属的化合物如硫酸铜溶液反应。现在我们先来探究金属与氧气反应的规律。
3Fe+2O2 Fe3O4 2Mg+O22MgO 4Al+3O22Al2O3 Zn+H2SO4=ZnSO4+H2↑ Fe+CuSO4=FeSO4+Cu 【引导复习、回忆】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1、常温能反应: 以镁、铝为代表。 2、高温下能反应:以铁、铜为代表。 3、高温下也不能反应:以金、银为代表。 回忆、记录、巩固相关知识。比较镁、铝、铁、铜、银、金的活泼程度差异。 1、复习、巩固相关知识,加深印象。 2、为金属与酸、盐反应的学习打下基础。
【过渡】有些金属的化学性质活泼,有些金属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我们可以从①能否反应②反应的激烈程度来探究金属的活泼程度即金属活动性差异。 听讲 了解判断金属活动性差异的初步方法。
【设问】金属与酸反应现象是否也像金属与氧气反应一样存在差别呢?同学们可以先提出自己的假设,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 猜想、假设、设计实验方案。
激发学生兴趣,培养
学生思维推理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探究活动1】 镁、锌、铁、铜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 【提示】 按操作规范进行实验,认真观察现象。 【巡视、指导实验】 实验探究: A组:镁、锌、铁、铜分别与稀盐酸反应。 B组:镁、锌、铁、铜分别与稀硫酸反应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推理能力和同学间的合作精神。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和展示探究结果】 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展示探究结果:镁、锌、铁、铜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依次为镁>锌>铁>铜。 在讨论、交流中,吸取别人有益的意见,让不同的意识在碰撞中相互同化。
【设问】在镁、锌、铁、铜几种金属中,哪些金属能与盐酸、稀硫酸发生反 思考、讨论并得出结论。 为后面学习金属活动顺序时,为什么会出现氢百度文库,您可以看得到的资料专家,期待您的光临! 本资源制作于2020年12月,欢迎您下载使用! 应?哪些金属不能与盐酸、稀硫酸发生反应?由此你能把金属分为哪两类? 结论:可分为能与盐酸、稀硫酸发生反应的金属和不能与盐酸、稀硫酸发生反应的金属这两类。 元素打下基础。
【过渡】在第五单元我们曾做过铁钉与硫酸铜反应的实验,反应后在铁钉表面有紫红色的铜产生,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铁可以把铜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来,铁应该比铜活泼。 培养学生相关知识的迁移能力,拓展学生思路。
【讲述】可以用金属和某些金属化合物的溶液反应来比较金属的活动性差异。实验桌上除刚才的实验药品外还有几种金属化合物的溶液,同学们可以参考刚才的金属与酸反应的探究活动,提出自己的假设,设计实验方案,然后进行实验来探究。
猜想、假设、设计实验方案。 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态度,增强学生实验设计能力。
【探究活动2】 金属与金属化合物的溶液反应 【巡视、指导实验】 实验探究:镁、锌、铁、铜分别与硫酸铜溶液、硫酸铝溶液、硝酸银溶液反应。 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同学间的协作精神。
【设问】通过实验,结合上一个探究的结果,你能得出镁、锌、铁、铜、银这几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吗?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和展示探究结果】
讨论、交流并达成共识。得出结论:镁、锌、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依次为镁>锌>铁>铜>银。
通过学生间对话、师生间对话,使知识在对话中形成,在交流中拓展。
【展示】金属活动顺序 【设问】 为什么会出现氢元素?金属元素的位置与它的活动性有什么关系?位于前面的金属能否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其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
观察、记忆。 思考、交流、讨论,总结出金属活动顺序的应用规律。加强学生记忆。
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设问】刚才做了有关金属化学性质的实验探究,有的反应已经学过,如锌与盐酸、稀硫酸反应,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这些化学反应的类型和以前学过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的类型相同吗?如果从物质类别的角度去分析,这些反应有什么特点? 思考、交流、讨论,总结出置换反的应特点和规律。
理解、掌握置换反
应的应特点和规律。 百度文库,您可以看得到的资料专家,期待您的光临! 本资源制作于2020年12月,欢迎您下载使用! 【课堂练习】 1.波尔多液是一种农业上常用的杀菌剂,它是由硫酸铜、石灰加水配制而成,为什么不能用铁制容器来配制波尔多液?
2.家用铝锅、铁锅为什么不能用来长时间盛放酸性食品?
3.不法商贩常常用铝制的假银元坑害消费者,小明在市场上买了一枚银元,请你用化学方法帮他鉴别这枚银元的真假。
练习、巩固。 联系生活,使学生学以致用,能运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反应能否发生,解释某些与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体会“生活处处有化学”。
指导学生自主归纳总结本课题。 学生自主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评价自己在本节课的启示和收获。 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归纳、总结能力。
【布置作业】 1、 庭小实验:收集几种金属,取少量分别放入几个小玻璃杯中,然后向各个玻璃杯中加入一些醋精(主要成分是醋酸),仔细观察发生的现象。试根据现象判断这几种金属活动性的差异。 2、课本14页第3题、5题。 记录。 体现新课标“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教育理念。
【板书设计】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金属与氧气反应 镁、铝比较活泼,铁、铜次之,金、银不活泼。 二、金属与酸反应 镁>锌>铁>铜。(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排列) 三、金属与金属化合物的溶液反应 镁>锌>铁>铜>银。(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排列) 四、金属活动顺序 钾 钙 钠 镁 铝 锌 铁 锡 铅 (氢) 铜 汞 银 铂 金 (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依次排列) 自我总结金属活动顺序应用规律 五、置换反应(自我总结规律、特点) 六、自我评价(我在这节课里有哪些收获?) 教学建议:本课题内容较多,系统性强,建议用两节课(连堂课)完成,以保证学生有较充分的时间进行实验探究、思考和交流,同时要加强练习,使学生充分消化本课题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