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社会学
西方社会学的历史发展及其

03
西方社会学的发展
迪尔凯姆与功能主义社会学
迪尔凯姆是法国社会学家,被认为是社会学的创 始人之一。他提出了功能主义社会学的理论,认 为社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组成部分都对整 体发挥着必不可少的功能。
他强调社会团结和社会整合的重要性,认为社会 应该保持一种平衡的状态,各个组成部分都应该 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以维护整个社会的稳定和秩 序。
度是导致社会不平等和冲突的重要因素。
结构功能主义
要点一
总结词
结构功能主义是当代西方社会学的另一种重要理论,它关 注社会的稳定和整合。
要点二
详细描述
结构功能主义认为社会是一个整体,各个部分之间相互依 存、相互影响。社会的各个部分在功能上相互配合,共同 维护社会的稳定和整合。结构功能主义强调社会的整合和 秩序,认为社会的各个部分应该相互协调、相互支持。同 时,结构功能主义也关注社会的文化、价值观和意识形态 等方面,认为这些方面也是维护社会稳定和整合的重要因 素。
斯宾塞与进化论社会学
总结词
斯宾塞是进化论社会学的代表人物,他认为社会是一个不断进化的有机体,各个部分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详细描述
斯宾塞认为社会是一个不断进化的有机体,各个部分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他强调社会发展的自然规律,认 为社会的发展与生物进化类似,都是通过适应环境而不断进化的过程。斯宾塞认为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可以 通过科学方法进行研究。
马克思与社会批判理论
总结词
马克思是社会批判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他主张通过阶级斗争和革命来推翻资本主义制度。
详细描述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导致社会不平等和阶级斗争的根源,他主张通过阶级斗争和革命来推翻资 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马克思认为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的,资本主义制度必然会走向灭亡 ,而社会主义制度则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
西方社会学家及分类

西方社会学家及其分类1.结构功能主义学派塔尔科特·帕森斯(1902——1979):《社会行动结构》(1937)《社会理论与现代社会》(1966)《社会体系》(1951)《关于行动的一般理论》(1951)《经济与社会》(1956)《现代社会的结构与过程》(1960)罗伯特·金·默顿(1910——):《社会理论和社会结构》(1949年)迪尔凯姆(1858——1917):《社会分工论》(1893)《社会学方法的规划》(1895)《自杀论》(1897)《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1912)2.冲突理论学派米尔斯:《权力精英》(1956)科林斯:《冲突社会学走向一种解释的科学》(1975)科塞(1913——):《社会冲突的功能》(1956年)达伦多夫(1929——):《工业与企业社会学》(1953)《工业社会中的阶级与阶级冲突》(1959年)《马克思的观点》(1953)《工业社会中的阶级和阶级冲突》(1957)《走出乌托邦》(1958)《社会人》(1958)《德国的社会和民主》(1967)《社会理论文集》(1968)《新自由》(1974)《生活机会》(1979)3.社会交换理论学派霍曼斯(1910——):《社会行为:它的基本形式》(1961)《社会科学的本质》(1967)《返回到人》(1964)《社会交换的性质》(1967)彼得·布劳(1918——):《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1964)《不平等与异质性》(1977)4.符号互动理论学派乔治·赫伯特·米德(1863——1931):《心灵、自我与社会》(1934年)布鲁默(1900——):《劳资关系中的社会理论》(1947)《工业化与传统秩序》(1964) 《符号互动论:观点和方法》(1969)戈夫曼(1922~1982):《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现》(1956)《避难所》(1961)《邂逅》(1961)《公共场所行为》(1963)《污记》(1963)《互动仪式》(1967)《框架分析》(1974)5.社会批判理论学派(法兰克福学派为主要代表)赫伯特·马尔库塞(1898——1979):《理性与革命》(1941)《单向度的人》(1964)《文化与社会》(1965)《反革命和造反》(1972)阿多诺(1903——1969):《启蒙辩证法》(1947)《新音乐哲学》(1949)《多棱镜:文化批判与社会》(1955)《否定的辩证法》(1966)《美学理论》(1970)哈贝马斯(1929~) :《公开活动的结构变化》(1962)1962年德文版《理论与实践》(1963)《走向合理的社会》(1968)《知识与人的利益》(1968)《合法性的危机》(1973)《交往和社会的演变》(1976 )《交往的理论》(1981)马克斯.霍克海默(1895——1973):法兰克福学派的创始人《作为理论哲学与实践哲学之间链环的康德的断力批判》(1925)《资产阶级历史哲学的开端》(1930)《黑格尔与形而上学问题》(1932)《朦胧——在德国的笔记》(1934)《真理问题》(1935)《传统理论和批判理论》(1937)《启蒙的辩证法》(与阿多诺合著,1947)《理性之蚀》(1947)《对西德社会科学的审视》(1952)《论自由》(1962)《工具理性批判》(1967)《批判的理论》(1968)《社会哲学研究》(1972)《转变中的社会》(1972)6 .芝加哥学派齐美尔(1858——1918):《历史哲学问题》(1892)《道德科学引论:伦理学基本概念的批判》《货币哲学》《康德〈在柏林大学举行的16次讲演〉》《宗教》《社会学:关于社会交往形式的探讨》《社会学的根本问题:个人与社会》库利(1864——1929):《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1902)《社会组织》(1909)《社会过程》(1918)杜威(1859~1952):《心理学》(1887)《应用心理学》(1889)《思维术》(1910)《民本主义与教育》(1916)《经验与教育》(1938)《哲学之重建》(1920)《稳定性的追求》(Quest for Certainty 1929)《经验与自然》(1925)《艺术即经验》(1934)《逻辑──探究之理论》(1938)《认知与所知》(1949)7.现象社会学舒茨(1899~1959):《社会世界的现象学》(1932年)加芬克尔(1917~):《民俗学方法论研究》8.后工业社会理论学派丹尼尔·贝尔(1919——):《美国的马克思派社会主义》(1951)《意识形态的终结》(1960)《今日资本主义》(1971)《后工业社会的来临》(1973)《资本主义文化的矛盾》(1976)9.后现代理论学派布希亚:《消费社会》(1970)《象征交换与死亡》(1976)《类象与拟象》(1981)让·弗朗索瓦·利奥塔:《里比多经济学》(1974)《后现代状况》(1979)《公共游戏》(1979)弗雷德里克·詹姆逊:《政治无意》(1981)《后现代主义,或晚期资本主义德文化逻辑》(1984)查尔斯詹克斯:《后现代建筑学的兴起》(1975)《后现代建筑的语言》(1977)10 风险社会理论贝克:《风险社会》(1986)《世界风险社会》(1999)芭芭拉·亚当《风险社会》11.经济全球化理论吉登斯:《现代性之后果》(1990)《社会的构成》、《民族国家与暴力》、《现代性与自我认同》(1998年)沃勒斯坦《现代世界体系》罗伯逊《社会学》(1999)阿兰·鲁格曼《全球化的终结》(2000)12.实证主义孔德:著有《实证哲学教程》、《实证政治体系》、《主观的综合》等斯宾塞:《政府的适当权力范围》(1842年),《社会静力学》(1850年),《进化的假说》(1852年),《心理学原则》(1855年),《第一项原则》(1862年), 《生物学原理》(1867年),《社会学研究》(1873年)。
西方社会学理论的逻辑读书笔记

《西方社会学理论的逻辑》读书笔记1. 内容概括本段落概括了阅读《西方社会学理论的逻辑》一书的核心内容。
本书详细介绍了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发展历程,包括古典社会学理论、现代社会学理论以及后现代视角的社会学理论。
本书首先阐述了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然后分析了不同理论流派的主要观点和思想渊源,包括功能主义、冲突理论、象征互动主义等。
书中还对不同的社会学理论进行了比较和评价,揭示了其逻辑关系和内在矛盾。
通过对西方社会学理论的深入研究,本书为我们理解社会现象、社会结构和社会变迁提供了理论框架和思考工具。
本书还探讨了西方社会学理论在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下的应用和发展趋势,以及对当代社会的启示和影响。
《西方社会学理论的逻辑》一书为我们理解社会学的学科体系和思想演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1.1 背景介绍《西方社会学理论的逻辑》是一本关于西方社会学理论发展历程的著作,作者是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查尔斯默里斯密斯。
本书通过对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发展进行梳理和分析,揭示了其内在的逻辑结构和发展轨迹。
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深入了解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历史渊源、主要观点和研究方法,从而更好地理解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
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西方社会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在这一过程中,许多著名的社会学家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的理论观点,为社会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这些理论观点不仅丰富了社会学的内涵,也为其他社会科学领域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在《西方社会学理论的逻辑》作者查尔斯默里斯密斯对这一时期的重要理论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分析。
他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回顾了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发展过程,并探讨了各个阶段的理论特点和演变规律。
通过这种方式,读者可以更加清晰地把握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发展脉络,从而更好地理解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
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基本观点和研究方法,还可以从中汲取丰富的学术思想和实践经验。
西方社会学理论

孔德一、社会静力学(社会秩序论)社会静力学:是研究各种社会的基本秩序以及某个特定整体的各个机构之间的相互关系。
旨在揭示人类社会的基本秩序。
社会静力学在逻辑上包括两个部分:人性结构和社会性质结构。
人性具有三重性质:情感、活动和智力。
人类行为受情感支配与决定。
情感可以区分为利己主义的东西和利他主义或无私的精神。
情感决定着社会的起源与性质。
利他主义有三种禀性:敬慕、崇敬、仁爱。
利己心和利他心的一致和谐,将维持社会的共存与秩序。
维护社会秩序的精神纽带:1、语言2、所有制3、社会组织(劳动分工)4、宗教社会分化可以增强社会联系并形成稳定的社会秩序,是工业社会同传统社会明显区别的标志之一。
社会分化的正功能:充分的社会分工和高度的生产专业化,是传统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必要条件,这不仅可以提高劳动效率和工业生产能力,而且还可以使有充分分工的个人在生产劳动中更清楚地意识到人们之间的社会联系,并导致人们之间难以分离的相互依赖关系,进而使复杂的社会有了稳定的秩序。
社会分化的负功能:劳动分化助长了个人主义,当人们过分强调个人利益和个人地位并为此而激烈竞争时,社会团结就要受到危害。
宗教是行动的指导宗教信仰向人们提供了共同遵守的原则,它使得个人能够严格地服从超越个人利益之上的社会目标,并且还能够促进人们之间的感情联系,所以宗教是一种社会秩序的强人粘合剂。
宗教具有增加社会团结的功能。
四、社会动力学(社会变迁论)社会的变迁,其根本原因是全部社会现实的各部门之间的矛盾引起的,它包括政治、经济和才智方面。
其中,才智是主要的。
工业社会的特征:(见材料)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则就是发展财富,谋求最终利益。
未来的社会(实证社会)是劳动至上、劳动价值至上的社会,社会将由牧师、银行家、企业家共同管理。
社会发展的动力:1、才智2、死亡3、人口4、种族5、气候6、道德价值7、政治活动斯宾塞一、社会进化论社会有机论和社会进化论的思想是一直贯穿斯宾塞社会学的两条主线,也是他关于社会的基本理论的观点。
西方社会学理论

一:社会静力学(1)名词解释 1. 社会静力学:是研究各种社会的基本秩序及某个特定整体的各个机构之间的相互关系。
旨在揭示人类社会的基本秩序,从社会的横断面静态的考察人类社会的结构和制度,寻找确立和维护人类社会的共存和秩序的原则。
(2)简答2、社会静力学的内容是什么?①人性结构:情感(利己到利他),活动(军事阶段到工业阶段),才智(神学阶段到实证阶段)②社会性质结构:家庭,阶级和种姓,城市和乡镇③社会联系的纽带:宗教,语言,所有制,社会组织(社会分工)二:社会动力学(1)名词解释 2.社会动力学:研究的是人类理性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先后必要阶段,社会秩序在达到实证主义最终阶段前做经过的曲折历程。
从社会纵的方面动态的研究社会的变迁与进化。
动力学从属于静力学,静力学和动力学提出“进步就是秩序的发展”(2)简答2、社会动力学的内容是什么?人类社会的发展阶段社会发展的动力全部社会现实的各部门的矛盾引起的,政治,经济,智力,但最重要的是人类智力发展的根本规律,并据此将人类社会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军事阶段、过渡阶段、工业阶段三:孔德认为实证一词的含义?1.孔德关于实证的含义的解释①现实的而不是幻想的:真实存在的②有用的而不是无用的:可以用于改善现状③确切的而不是含糊的:知识与现象相符合,并有一定的精确度④肯定的而不是否定的:即善于在个体中建立合乎逻辑的和谐,在群体中形成一致的精神,而不是引起无休止的争论⑤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只是具有相对的意义,而不是以往哲学追求的绝对意义四:社会唯名论名词解释:社会唯名论(social nominalism)来源于中世纪欧洲经验哲学的非正统派唯名论,是一种关于社会学思想性质的理论观点。
唯名论否认一般的客观实在性,否认概念的客观内容,认为只有个别事物(特殊、殊相)才是真实存在的,而一般事物(概念、共相)不过是人们用来表示个别的东西的名称;个别才是科学的对象,一般则是逻辑的对象。
以唯名论的哲学思想看待社会,就形成了社会唯名论。
西方社会学概论_

促进西方社会学理论的产生与发展的知识力:希腊思想家的社会观1.“黄金时代”说是人们对奴隶制度的评价,是对社会变迁的理性思考,是古代社会第一个模糊的社会变迁理论。
柏拉图的理想国家,特别强调社会的有机统一性,他明确规定过级的各个组成部分都应从属于它的整体。
亚里士多德,他认为社会是一个有分化的结构,各个独立的要素在结合成整体的同时,仍保持着对整体的独立性。
2社会契约论:社会契约论是作为同神律观念和主权观念相对立的世界观发展起来的一种在契约义务和社会关系的结构中探究社会起源的近代社会理论。
代表人物:英国的霍布斯、洛克、法国的卢梭社会契约论是社会进步理论的一种形式,它认为人有“天赋权利”,社会发展是由“自然状态”向“社会状态”过渡的不断进步的过程。
人们订立契约,(人们让出自己的一部分权利订立契约,保证社会良性运行)建立国家是为了更有效的维护自己的“天赋权利”。
社会契约论强调社会“是自私力量的自然状态的个人对现代国家和政治义务形成的自愿默认产物”而不是具有一定的世俗制度和过程的客观结构,强调人性是人类社会的基础,社会是指超自然的历史过程。
3、18世纪的法国启蒙思想共同的目标:反对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维护资产阶级所有制和资产阶级的利益。
孟德斯鸠讨论了气候、土壤和地理位置等自然条件对名族性格、感情、道德、、风俗、法律和国家政体的影响,他还讨论了历史演进理论和三权分立的学说。
伏尔泰的“自然法权论”寻找符合人类自然权利的社会立法原则。
他的“平等”、“自由”.卢梭关于社会发展阶段的辩证法思想。
爱尔维修的肉体感受性理论、信仰自由、言论自由和教育万能论。
狄德罗的小康社会思想。
霍尔巴赫:思想自由,信仰自由,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的思想。
4格兰的启蒙思想格兰启蒙运动对日后社会学的产生和发展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他们反对把社会等同于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契约关系,认为社会是具有自身固有历史的独特的结构。
休谟认为权威是以其实际效用获得公认的暴力与同意相结合的产物。
西方社会学理论(共10张PPT)

第一页,共10页。
第四章 马克思:社会批判的先驱
• 马克思因对阶级斗争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的 揭示,而成为社会事实范式中冲突论的领军人物,又 因对资本主义社会无情和尖锐的批判,而成为社会批 判范式的先驱。但这里,首先将马克思作为社会批判 大师。原因在于:马克思的理论最具特色的地方在于 对现实社会有一种强烈的批判性及行动倾向。马克思 认为解释世界固然重要,主要的是批判不合理之处, 并通过人类有意识的行为改变它。这种批判将有助于 摧毁资本主义,为一个新兴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崛起创 造条件。
第七页,共10页。
第四章 马克思:社会批判的先驱
• 四、 文化意识形态批判 马克思认为,经济及由经济决定的社会存在基 础是第一性的,意识和文化乃至人类的全部精 神生活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在20世纪早 期孕育了曼海姆和舍勒的知识社会学;在第二 次世界大战之后磨砺了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批 判。意识形态,是指表达意义的一整套符号系 统,其意义或内容都是由现实的社会生活决定 的。无论多么抽象,其实都是人们现实生活的 反映。
第九页,共10页。
第四章 马克思:社会批判的先驱
• 五、 阶级、阶级意识与社会变迁 阶级及阶级分析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的一个 十分重要的方向,它也直接影响到现代社会学有关社会 分层领域的研究,更是“社会冲突论”的理论来源。
• 基本观点: 首先,阶级结构是最基本的社会结构,阶级关系也是
最基本的社会关系。 其次,阶级或社会阶级是以不同方式相区别的利益集
团。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再次,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 阶段相联系。
第十页,共10页。
第五页,共10页。
第四章 马克思:社会批判的先驱
西方社会学派别介绍

西方社会学派别介绍西方社会学派别介绍芝加哥学派20世纪初至30年代,围绕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形成的社会学学派。
1892年美国社会学家A3>.W.斯莫尔在芝加哥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学系,开设了第一个社会学研究生班,与G.E.文森特合写了第一部社会学教科书《社会研究导论》(1894),并于1895年创立了美国第一个社会学刊物《美国社会学杂志》。
社会学系创立后,斯莫尔先后聘用了文森特、W.I.托马斯、R.E.帕克、E.W.伯吉斯等人,形成了该系强大的师资阵容。
到20年代,在帕克等人的努力下,该系日臻完善,每年招收 200余名研究生,300余名本科生,开设 40多门课程,成为同期美国及世界上最成功的社会学系。
以后影响日益扩大,逐步形成了芝加哥学派。
在美国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实用主义哲学思潮影响下,芝加哥学派对新兴的芝加哥城市的社会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的实证研究,从而使这个学派总体上具有重视经验研究和以解决实际社会问题(特别是城市问题)为主的应用研究的特征。
托马斯和F.W.兹纳尼茨基合著的《波兰农民在欧洲和美国》(1918~1920)是该学派最有影响的代表作。
芝加哥学派对人文区位、邻里关系、人口、种族、犯罪、贫民窟等问题的研究,是都市社会学研究的范例。
这一时期芝加哥学派的主要学术成果有:帕克等人著的《城市——对都市环境研究的提议》(1925)、《都市社区》(1926),伯吉斯的《家庭——相互影响的个性之统一体》(1926),L.沃思的《都市生活是一种生活方式》(1938),H.佐巴夫的《黄金海岸和贫民窟》(1929),F.R.思雷舍的《团伙》(1927),等等。
芝加哥学派的经验社会学方向对后来美国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到了30年代,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相继形成了自己的社会学研究中心。
1935年美国社会学会创办了《美国社会学评论》,不再以芝加哥大学的社会学刊物为全美社会学会刊。
这一变更标志着芝加哥学派在美国社会学界统治地位的减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淮南师范学院 缪保爱 二○一二年四月
HUAINAN NORMAL UNIVERSITY
• 2005年2月,景天魁和李培林为中央政政治局第20次集体学习“努 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讲解,图为学习结束后胡锦涛总书 记与景天魁、李培林亲切交谈。
明德 至善 博学 笃行
• 达伦多夫赞成冲突的调节,反对掩盖冲突。认为一旦冲突 形成了,其他压制和消灭冲突是徒劳无益的。在现代社会 中,只能通过制度化来调节冲突。
明德 至善 博学 笃行
HUAINAN NORMAL UNIVERSITY
• 孔德认为社会学同其他学科一样也是研究运动规律的学科, 主张以自然科学的“实证精神”来建立社会秩序,顺应自 然科学的发展潮流,创立移门新学科——实证社会学。
• 提了“以爱为原则,以秩序为基础,以进步为目的”社会 协调发展原则。
明德 至善 博学 笃行
HUAINAN NORMAL UNIVERSITY
统。
明德 至善 博学 笃行
HUAINAN NORMAL UNIVERSITY
• 埃米尔·涂尔干(1858-1917),法国著 名社会学家。
• 涂尔干方法论的特点是坚持社会唯实论 和社会整体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社 会事实,即在社会层次上发生的种种现 象。主张社会学的重点在于社会结构, 注重社会的一致性和结构的整合,主张 在社会整体层次上进行实证性研究。
明德 至善 博学 笃行
HUAINAN NORMAL UNIVERSITY
农民工就业的代际分流机制的AGIL分析图
明德 至善 博学 笃行
HUAINAN NORMAL UNIVERSITY
• 罗伯特·默顿(1910-2003),美国 社会学家,结构功能主义代表人物 之一。
有机团结:建立在社会分工和个人异质性基础 上的一种社会联系。
• 涂尔干认为,社会团结的精神基础是集体意识,而物质基 础则是社会分工。但是,集体意识和社会分工在机械团结 和有机团结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明德 至善 博学 笃行
HUAINAN NORMAL UNIVERSITY
明德 至善 博学 笃行
HUAINAN NORMAL UNIVERSITY
四、当代西方社会学的发展
结构功能主义
• 结构功能主义是以帕森斯、默顿为代表的,侧重对社会系 统的制度性结构进行功能分析的学说。
• 塔尔科特·帕森斯(1902-1979),美 国社会学家,现代结构功能主义的创 始人。在1945年首先提出结构功能主 义一词。
动社 会 行
目标合理行动:能够达到目标取得成效的行动。 价值合理行动:按自己所信奉的价值进行的行动。 情感行动:由现实情绪或感情支配的行动。 传统行动:按照习惯而进行的活动。
明德 至善 博学 笃行
HUAINAN NORMAL UNIVERSITY
• 韦伯的社会学思想具有广泛而深入的影响。他的社会行动 理论是帕森斯结构功能主义的先驱;他的科层制思想对当 代组织社会学和政治社会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的宗教 社会学对比较文化研究具有重要的思想启发作用;他的理 解社会学思想改变了实证主义方法论在社会学研究的一统 局面,成为反实证主义方法论的重要思想基础。
HUAINAN NORMAL UNIVERSITY
• 科塞认为,冲突只要不直接涉及基本价值观或共同观 念,性质就不是破坏性的,而只会对社会有好处。
• 科塞提出,要建立完善的社会安全阀制度,一方面可 以发泄积累的敌对情绪,另一方面可以使统治者得到 社会信息,体察民情,避免灾难性冲突的爆发,破坏 社会整个结构。
• 为了预防和治疗对社会团结的破坏,涂尔干主张建立一种 多层次的社会道德规范体系,加强它的调节功能。
• 涂尔干在《自杀论》中通过对自杀现象的分析研究,提出 自杀的真正原因在于社会变化发展速度过快,道德意识未 能跟上这一道的危机,使人们失去集体感、纪律感和社会 团结感。主张巩固社会道德秩序,加强社会整合。
• 他建立了新的功能分析范式,提出 了许多新的概念和新的观察角度, 如显功能和潜功能、正功能与反功 能等。。
• 他提出了“中层理论”(middlerange theory)策略。
明德 至善 博学 笃行
HUAINAN NORMAL UNIVERSITY
• 中层理论:在社会学研究中,默顿对帕森斯的抽象化倾向 持批判态度,指出这种一体的、全面指导性的理论与所观 察到的具体社会行为、社会组织和社会变迁相去甚远,缺 乏实际指导意义。他提出了与当代社会学相适应的理论目 标,即作为战术目标的具体形式的中层理论概念。认为它 能够解释社会现象中的有限部分,并在有限概念范围内适 用。
明德 至善 博学 笃行
HUAINAN NORMAL UNIVERSITY
•三、西方社会学的形成
• 社会学确立了自己的研究范围和方法,终于形成了独立的 学科,主要有三大理论流派。
• 一是以涂尔干为代表的实证主义路线; • 一是以韦伯为代表的反实证主义路线; • 一是以美国芝加哥学派为代表的重视实际的社会调查的传
HUAINAN NORMAL UNIVERSITY
西方社会学的历史与现状
• 一、社会学在社会转型中产生
• 自18世纪末叶起,西方社会发生了重大的变革,最核心的事件 是两次资产阶级大革命。
明德 至善 博学 笃行
HUAINAN NORMAL UNIVERSITY
• 二、西方社会学的创立Biblioteka CN明德 至善 博学 笃行
HUAINAN NORMAL UNIVERSITY
• 达伦多夫(1929-2009),德国社 会学家,冲突论主要代表人物。
• 他认为,社会现象本身充满着辩证 关系,往往同时呈现出相互矛盾的 二重层面,即稳定与变迁、和谐与 冲突、共识与压制等。因此,他主 张既要从社会均衡的角度去研究社 会现象,也要从社会压制角度研究 社会现象。
明德 至善 博学 笃行
HUAINAN NORMAL UNIVERSITY
• 芝加哥学派,注重经验研究来解决社会现实问题,其特点 是强调社会学的应用性和应用研究。
• 1892年美国社会学家 A.W. 斯莫尔在芝 加哥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学系。
• 斯莫尔先后聘用了米德、文特森、托马 斯、帕克、伯吉斯、奥格本等,影响日 益扩大,逐渐形成了芝加哥学派。。
HUAINAN NORMAL UNIVERSITY
• 社会有机论认为社会是一些独立的个人集合体,在一切发 达的社会有机实体中存在三个系统:支持系统、分配系统 和调节系统。
支持系统:保证向社会供给必需的产品
分配系统:保证社会有机体各部分的联系
调节系统:保证社会各个组成部分服从于整体
• 社会进化论认为社会进化是一个持续的、不间断的过程, 要经历生长过程、结构进化、功能分化、相互依赖等过程。 强调的是在社会进化的过程中,必须加强社会系统之间的 相互协调性,以保证社会的良性运行。
• 奥古斯特·孔德(1798-1857),法国 实证主义社会学的创始人。他最先提出 和使用了“社会学”的名称,他把社会 学界定为研究社会秩序和社会进步的科 学。其代表作为《实证哲学教程》。
• 孔德的社会学可以分为社会静力学和社 会动力学两个部分,社会静力学研究的 是社会体系存在的条件和作用的规律, 社会动力学研究的是社会体系的发展与 变化规律。
明德 至善 博学 笃行
HUAINAN NORMAL UNIVERSITY
• 涂尔干的社会学理论观点是以社会团结为主线展开的。按 照社会发展的程度,他将社会团结分为“机械的团结”和 “有机的团结”。
结社 会 团
机械团结:是建立在社会中个人之间的相同性 或相似性即同质性基础上的一种社会联系。
明德 至善 博学 笃行
HUAINAN NORMAL UNIVERSITY
•四类系统对应着四种功能:行为有机系统具有适应功能 (Adaptation)、人格系统具有目标获取功能(Goal Attainment)、社会系统具有整合功能(Integration)、文化 系统具有模式维持功能(Latency pattern maintenance ) 。
• 《社会行动的结构》、《社会系统》 是其代表作品,其结构功能主义的思 想多体现在这两部著作中。
明德 至善 博学 笃行
HUAINAN NORMAL UNIVERSITY
•帕森斯的功能概念和系统概念是相对应的。
•他把行动系统分为 四个子系统:社会 系统、人格系统、 文化系统和行为有 机系统。这些子系 统又可以分为若干 子子系统。
• 典型的中层理论主要包括角色冲突、参照群体、社会调适 性、规范的形成、异常行为与社会控制等。
明德 至善 博学 笃行
HUAINAN NORMAL UNIVERSITY
社会冲突论
• 社会冲突论以科塞、达伦多夫为代表,主要关注和研究社会 冲突的起因、形式、制约因素及影响。
明德 至善 博学 笃行
HUAINAN NORMAL UNIVERSITY
• 达伦多夫认为冲突是由于权力分配引起的,因为权力和权 威都是稀少资源。
• 他认为,社会充满冲突,冲突促进社会的变迁,冲突的调 节则维护者现存的社会结构。
• 关于社会冲突的结果,达伦多夫认为,社会冲突的结果引 起社会结构的变迁,特别是权威结构的变迁。
• 赫伯特·斯宾塞(1820-1903),英 国社会学的奠基人。
• 斯宾塞的社会学理论建立在两个原则 基础上,一是将社会理解为有机体的 “社会有机论”,体现的是对社会静 态的研究,二是认为社会进化是自然、 渐进地实现的“社会进化论”思想, 体现的是对社会动态的研究。
明德 至善 博学 笃行
• 社会冲突论强调的是社会冲突对于社会巩固和发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