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基础(—总结)

合集下载

[医学常识大全]医学常识

[医学常识大全]医学常识

[医学常识大全]医学常识医学常识篇(1):医学基础知识考点总结归纳医学基础知识考点总结一、急性炎症的特点急性炎症反应迅速,持续时间短,常常仅几天,一般不超过一个月,以渗出性病变为主,炎症细胞浸润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二、急性炎症的类型1.浆液性炎以浆液渗出为主要特征,易发生于黏膜、浆膜和疏松结缔组织。

浆液性炎:发生于黏膜(卡他性炎) →急性鼻炎发生于浆膜→结核性胸膜炎发生于疏松结缔组织→皮肤烧伤致水泡2.纤维素性炎以纤维蛋白原渗出为主,继而形成纤维蛋白(纤维素),易发生于黏膜、浆膜和肺组织。

纤维素性炎:发生于黏膜(伪膜性炎)→白喉发生于浆膜→心包腔(绒毛心)发生于肺组织→大叶性肺炎3.化脓性炎以中心粒细胞渗出为主,并伴有不同组织的坏死和脓液形成为特点。

化脓性炎:发生于黏膜和浆膜→表面化脓→化脓性支气管炎发生于黏膜和浆膜→积脓→化脓性输卵管炎发生于疏松结缔组织→蜂窝织炎→皮肤、肌肉、阑尾炎症(蜂窝织炎多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发生于皮下或内脏→形成脓肿→进而形成疖或痈(脓肿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4.出血性炎的血管损伤严重,渗出物中含有大量红细胞,见于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感染和鼠疫等。

三、急性炎症的结局1.痊愈。

2.迁延为慢性炎症。

3.蔓延扩散:包括局部蔓延、淋巴管路蔓延和血行蔓延。

血行蔓延的方式如下(1)菌血症:细菌入血,但无全身中毒症状。

(2)毒血症:细菌毒素及其代谢产物入血并引起全身中毒症状。

(3)败血症:细菌入血,生长繁殖,释放毒素引起全身中毒症状,血培养阳性。

(4)脓毒败血症:化脓菌引起的败血症,细菌随血流至全身,可在肺、肝、肾、脑等处发生多发性栓塞性脓肿。

例题:急性炎症可分为( )。

A.浆液性炎B.纤维素性炎C.化脓性炎D.出血性炎E.肉芽肿性炎ABCD。

解析:肉芽肿性炎属于慢性炎症。

医学常识篇(2):医学基础知识试题题库(带答案)1、休克时正确的补液原则是( )A.补液“宁多勿少”B.“需多少,补多少”C.补充丧失的部分液体和当天继续丧失的液体D.“失多少,补多少”E.如血压正常不必补液答案:B解析:休克时正确的补液原则是:需多少,补多少。

医学基础知识

医学基础知识

医学基础知识医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涉及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多个领域。

在医学领域,有一些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介绍其中一些重要的医学基础知识。

1.人体解剖学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内部构造和器官的学科。

通过了解人体解剖学,医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体各个器官的位置、形态和功能,并能够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人体解剖学的基础知识包括骨骼系统、肌肉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

2.生理学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内部生命活动的学科。

了解人体的生理学知识,可以帮助医生理解人体各个系统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生理学的基础知识包括细胞的生理学、神经生理学、肌肉生理学、心血管生理学等。

3.病理学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发生机制和病理变化的学科。

通过了解病理学知识,医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疾病的发生过程,为病人提供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病理学的基础知识包括炎症学、肿瘤学、免疫学等。

4.药理学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对生物体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

医生需要了解药理学知识,才能正确地选择适合病人的药物治疗方案,并了解药物的副作用和相互作用。

药理学的基础知识包括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药物的作用机制等。

5.疾病预防和控制疾病预防和控制是医学的重要分支,其中包括公共卫生、流行病学和预防医学等。

了解疾病预防和控制的基础知识,可以帮助医生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疾病预防和控制的基础知识包括疾病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免疫接种等。

6.医学伦理学医学伦理学是研究医学领域中的道德问题和伦理原则的学科。

医生需要遵从医学伦理学的原则,保证病人的权益和隐私,不断提高医疗质量。

医学伦理学的基础知识包括医疗隐私保护、病人权益保护、医疗决策等。

7.医疗技术医疗技术是指在医学诊断和治疗中应用的各种技术手段和设备。

了解医疗技术的基础知识,可以帮助医生选择合适的技术手段,提高诊断和治疗的效果。

医疗技术的基础知识包括影像学、实验室检验、生物医学工程等。

医学笔试知识点总结归纳

医学笔试知识点总结归纳

医学笔试知识点总结归纳一、基础医学知识1. 解剖学解剖学是医学的基础学科,主要研究人体内、外部形态结构及其组成关系,包括人体骨骼系统、肌肉系统、神经系统、血管系统等。

解剖学知识对于临床医学的学习和实践至关重要。

2. 生理学生理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主要包括细胞生理学、器官生理学、系统生理学等内容。

了解生理学知识可以帮助医学生理解人体各器官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3. 病理学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学科,主要包括病变的形态学、病因、病理生理学等内容。

病理学知识对于诊断和治疗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4. 微生物学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的结构、生理、生态、病原性、鉴定、鉴定等内容,重点了解病原微生物对人体的感染和致病机制,是临床医学的重要基础。

二、临床医学知识1. 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是医生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工作,包括了解病人主诉、既往史、家族史、个人史,进行全面系统的体格检查。

2. 临床诊断临床诊断是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综合信息进行的疾病诊断,需要医生对各种疾病的临床表现、鉴别诊断等有一定的了解。

3.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是通过检测体液、组织、细胞等样本来辅助诊断和评估疾病的一种手段,包括血液检查、尿液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4. 临床治疗临床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物理疗法等多种手段,医生需要了解各种疾病的治疗原则和方法,并根据病情做出正确的治疗决策。

1. 呼吸系统疾病了解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炎、哮喘、肺结核等。

2. 循环系统疾病了解循环系统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

3. 消化系统疾病了解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包括胃肠道出血、肝病、胰腺炎、胃食管反流病等。

4. 内分泌系统疾病了解内分泌系统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包括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垂体疾病等。

医学基础知识:生理学重点知识问答总结-尿的生成和排出(一)

医学基础知识:生理学重点知识问答总结-尿的生成和排出(一)

医学基础知识:生理学重点知识问答总结-尿的生成和排出(一)我们通过知识问答的形式总结生理学重点知识,今天我们先学习生理学之尿的生成和排出问答(一),具体内容如下:1.简述尿的生成过程。

解答:尿生成有三个过程,包括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以及它们的分泌三个基本过程。

(1)肾小球的滤过:循环血液经过肾小球毛细血管时,血浆中的水和小分子溶质,包括少量分子量较小的血浆蛋白,在有效滤过压的作用下,可以滤入肾小囊的囊腔而形成滤过液。

(2)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超滤液进入肾小管后成为小管液。

小管液经过小管细胞选择性的重吸收:水、Na+、K+、HCO3-、Cl-等绝大部分被重吸收,尿素等小部分被重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等全部被重吸收;对机体无用的多余物质不被重吸收。

(3)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和排泄:由小管细胞分泌的物质有H+、K+和NH3等;排泄的物质有肌酐、对氨基马尿酸以及进入机体的物质(比如青霉素、酚红)等。

由肾小球滤过的超滤液,经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分泌和排泄,使超滤液的质和量都发生了变化,最后形成终尿排出体外。

2.肾脏的血液循环特点和生理意义如何?解答:肾脏的血液循环的特点有:(1)肾血流量大,占心输出量的20%-25%,为各种排泄物及时经肾排出提供了重要条件;(2)肾血流的分布不均,皮质血供占94%;髓质占6%,为皮质的滤过功能提供了充分的条件;(3)两个串联的毛细血管网,且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较高,有利于滤过;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血压较低,有利于吸收;直小血管的双向流动有利于肾髓质高渗透压的维持;(4)肾血流量主要由于自身的调节作用,基本维持稳定,这对肾小球的滤过率的恒定是非常重要的。

3.肾脏的泌尿功能在维持体内环境稳定中有何生理意义?解答:肾脏泌尿功能的生理意义在于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通过尿的生成和排出,可以:(1)排除机体的大部分代谢终产物以及进入体内的异物:主要是蛋白质和核酸的代谢中产物,如尿酸、尿素、肌酐等含氮物质。

医学基础知识年总结经典懒人速记

医学基础知识年总结经典懒人速记

医学基础知识年总结经典懒人速记医学基础知识是医学生从入门到深造的基石,其学习不仅关系到医学生的未来发展,同时也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然而,医学知识繁琐复杂,对于懒人来说,学习起来难度颇大。

因此,经典懒人速记成为了医学基础知识的必要方法之一。

一、生物化学生物化学是医学基础中必须掌握的一门知识,但对于理科基础不太好的同学来说十分困难。

经典懒人速记方法是学好最基础的元素周期表和氨基酸,因为它们都是生物化学的重要内容。

元素周期表总共118个元素,其中比较重要的有C、H、O、N、S、P、K、Ca、Cl、Mg、Na、Fe、Cu等,可以利用记忆方法找规律记忆,比如像“七彩堇红绿灯,氦氖碳氧氮氟液”、“七时刻盆龙放,钾钙锶镁锌铁”等。

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共有20种不同的氨基酸。

学习时可以利用前后脚、侧、上、下的顺序分别来记忆,并结合拼音、音律等同步进行,比如:11位(鸟)出现了W、F+Y,就像鸟在前身上下扇动翅膀一样。

22位(鳄)出现了V、L+I,就像鳄鱼在水中游动一样。

33位(唚)出现了A、T、S,就像小孩哼唧的声音一样。

44位( )出现了P、R,就像变形金刚在变形一样。

二、生理学生理学的知识在医学的各个领域都有应用,学习生理学需要系统而全面地记忆体系结构。

经典懒人速记方法是用心脑图、线路图、表格等形式来梳理知识框架。

例如,心脑图可以将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等按照主要功能划分,形成知识框架,并在心脑图的每个分支上写上重点、原理等,以此进行联想记忆。

表格记忆法可以将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列为一张表格,并强化记忆重点、特殊反应等重要细节,以此将生理学知识点串成一个整体。

三、解剖学解剖学需要学习大量的人体器官和组织的名称和位置,直接记忆容易出错,效率低下。

经典懒人速记方法是利用各类图像来记忆解剖位置、名称和结构。

比如头颅结构,可以用“桃子”的形象来记忆,将头颅比喻成一个大桃子,头顶上方的部位为“枝干”,眼睛为“核桃”,口鼻区域为“果核”等,以此进行记忆。

医学基础知识重点总结

医学基础知识重点总结

医学基础知识重点总结医学基础知识重点总结总结是指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书面材料,它可以给我们下一阶段的学习和工作生活做指导,因此我们需要回头归纳,写一份总结了。

总结怎么写才不会千篇一律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医学基础知识重点总结,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医学基础知识重点总结1一、知识总结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生物资源科学。

药物的不良反应:1、副作用: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不适反应,可以预知但是难以避免。

2、毒性反应:药物剂量过大或蓄积过多时机体发生的危害性反应,比较严重,可以预知避免。

3、后遗效应:停药后机体血药浓度已降至阈值以下量残存的药理效应。

4、停药反应: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的加剧现象,双称反跳反应。

5、变态反应:机体接受药物刺激后发生的不正常的免疫反应,又称过敏反应。

6、特异性反应:受体:能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的物质称为配体,能激活受体的配体称为激动药,能阻断受体活性的配体称为拮抗药。

激动药:既有亲和力双有内在活性。

拮抗药:有较强的亲和力,但缺乏内在活性。

分竞争性和非竞争性。

第二信使:环磷腺苷(cAMP)、环磷鸟苷( cGMP)、肌醇磷脂、钙离子、廿烯类二、真题演练:1.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研究的内容是()A.药物的临床效果B.药物在体内的过程C.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D.影响药物疗效的因素E.药物的作用机制【正确答案】C2.药物产生副作用的药理学基础是A.药物的安全范围小B.用药剂量过大C.作用的选择性低D.病人的肝肾功能差E.病人对药物过敏【正确答案】C3.后遗效应指的是A.药物在治疗量应用时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B.因药物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而对机体产生有害的作用C.停药后仍残留于体内的低于最低有效治疗浓度的药物引起的药物效应D.反复应用某种药物后,突然停药出现的综合征E.是由药物引起的一类遗传学性异常反应【正确答案】C【解析】药物不良反应中的后遗效应是指停药后仍残留于体内的低于最低有效治疗浓度的药物引起的`药物效应。

医学基础知识考试重点知识点总结

医学基础知识考试重点知识点总结

医学基础知识考核要点:001 组织的概念002 消化系统的组成003 化学性消化004 淀粉的化学性消化005 蛋白质的化学性消化006 唾液的作用007 胃排空及其控制008 胃液的主要成分009 胰液的主要成分010 蛋白质的消化部位011 碳水化合物的化学性消化部位012 脂肪的消化过程013 胃酸的作用014 蛋白质、脂肪、糖吸收的主要部位015 胰液的主要作用016 胆汁的作用017 蛋白质、脂肪、糖吸收形式018 影响铁吸收的因素019 影响钙吸收的因素020 人体合成维生素B及维生素K的部位2.医学基础知识2.1 解剖学基础知识2.1.1 概述1.解剖学姿势(p7)2.方位术语3.人体的轴和面2.医学基础知识2.1.2 人体的分部与器官系统1.分部(p9)2.器官与系统(p9:表2-1)2.医学基础知识2.2 组织学基础知识(p9)2.2.1 细胞和细胞间质1. 细胞2. 细胞间质2.2.2 组织(001;p12)2.2.3 四大组织2.医学基础知识2.3 食物消化与吸收的生理学基础知识2.3.1 消化系统的组成(002;p17-18)2.3.2 食物的消化2.3.3 食物的吸收2.医学基础知识2.3.1 消化系统的组成(002)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

消化管: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盲肠、结肠、直肠)等部。

自咽至肛门之间的消化管壁,由四层组织构成(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和外膜)(p18,图2-16)。

2.医学基础知识消化腺有小消化腺和大消化腺两种。

小消化腺散在于消化管各部的管壁内,大消化腺有口腔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肝和胰。

2.医学基础知识2.3.2 食物的消化(p19)化学性消化(003)在消化酶的作用下,把大分子变成小分子,称为化学性消化。

淀粉的化学性消化(004)淀粉经过唾液淀粉酶、胰淀粉酶、α-糊精酶、糖淀粉酶等的水解,由大分子变成小分子的过程。

医学基础化学大一知识点汇总总结

医学基础化学大一知识点汇总总结

医学基础化学大一知识点汇总总结医学基础化学是医学生涯中的重要学科之一,它为我们打下了坚实的化学基础,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在医学领域中的知识。

在大一学习中,我们接触到了许多重要的化学知识点,下面将对这些知识进行汇总总结。

一、物质的组成与性质1. 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电子绕核运动。

原子的质量数等于质子数加中子数。

2. 元素与化合物: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物质,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的原子通过化学反应组成的物质。

3. 原子量和摩尔质量:原子量是一个元素中原子质量的相对值,摩尔质量是一个元素的摩尔物质质量的数值。

4. 化学键:离子键是由正负电荷吸引力形成的,共价键是由电子轨道的重叠形成的。

5. 化学键的极性:极性共价键是由两个原子间电子云密度不均匀形成的。

二、溶液的配制与计算1. 摩尔浓度:摩尔浓度是溶质摩尔质量与溶液体积之比,单位为mol/L。

2. 溶液的配制与稀释:溶液的配制通过称量溶质质量或体积,并加入适量的溶剂。

稀释溶液通过加入适量的溶剂使浓度降低。

3. 成分计算:通过溶质与溶剂的摩尔比例计算溶液中每种成分的摩尔数。

三、物质的酸碱性1. 酸碱度的概念:酸性溶液含有过量的氢离子(H+),碱性溶液含有过量的氢氧根离子(OH-)。

2. pH值与酸碱度:pH值是表示溶液酸碱度的指标,pH值越低,酸性越强;pH值越高,碱性越强。

3. 酸碱反应:酸与碱反应可以生成盐和水。

4. 缓冲溶液:缓冲溶液可以抵抗外界酸碱变化,使溶液的pH值保持稳定。

5. 酸碱指示剂:酸碱指示剂可以通过颜色变化显示溶液的酸碱性。

四、化学方程式与化学计算1.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描述了化学反应的物质和摩尔比例。

2. 摩尔比例与计算:通过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摩尔比例。

3.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反应是指物质失去电子,还原反应是指物质获得电子。

五、生物分子的化学性质1. 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生物体内重要的能量来源,包括单糖、双糖和多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一、基础医学医学基础:研究正常人体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疾病的基本病理变化以及常见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的科学。

它包括人体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病理学等基础医学和内科学、外科学、传染病学等临床医学。

人体解剖学:是通过用刀切割和用肉眼观察的方法来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

组织学:是通过显微镜来观察研究正常人体微细结构的医学学科。

又称显微解剖学。

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功能活动规律的科学。

病理学:是研究患病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基础医学学科,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形态结构、功能和代谢等方面的改变。

病理学研究方法:尸体解剖检查(尸检)通过肉眼和显微镜观察活体组织检查(活检)用局部切取、内镜钳取、穿刺吸取的方法细胞学检查:针对器官组织病变处脱落的细胞,经涂片染色后进行观察诊断病理学的观察方法:大体观察和组织病理学观察二、临床医学临床医学:是研究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防的科学。

重点在诊断和治疗疾病、临床医学的学科划分:按治疗手段:内科、外科、理疗、放射治疗按治疗对象:儿科学、妇科学按人体解剖学结构:口腔科、皮肤科、眼科、耳鼻喉科按病种:传染病学、肿瘤学辅助学科:病理科、检验科、放射科、超声科、药剂科第二章细胞和基本组织第一节细胞细胞:是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三部分构成。

一、细胞膜:结构——液态镶嵌模型化学成分有脂质、蛋白质和多糖。

细胞膜具有有一定的流动性。

二、细胞质:由结构和功能各异的细胞器和液态胞浆构成。

细胞器主要有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过氧化物酶体、线粒体、中心体、细胞骨架等。

(一)内质网:有粗面内质网和滑面内质网粗面内质网附着核糖体执行合成分泌性蛋白质的功能,故分泌性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

肝细胞的滑面内质网与脂蛋白的合成以及药物、毒物的解毒和排泄等关系密切。

(二)高尔基复合体:主要功能装饰、加工由内质网合成的分泌蛋白,并装入分泌囊泡以备分泌,还参与细胞膜的转换。

(三)溶酶体:可消化分解细胞内衰老和受损的细胞器,以及经吞噬作用摄入细胞内的外援物质。

一旦溶酶体膜破裂,水解酶释放,即可分解自身组织。

称为组织自溶。

肾上腺皮质激素有稳定溶酶体膜的作用。

(四)线粒体:动力加工厂(五)中心体:是由微管蛋白构成的细胞器,由中心粒和中心球构成。

中心体的功能是组织形成鞭毛和纤毛,参与有丝分裂并为你细胞运动和染色体移动提供能量。

(六)细胞骨架:参与细胞内物质转运和细胞运动都有重要作用。

(七)液态胞浆:参与许多代谢反应。

三、细胞核:是细胞遗传、代谢、生长和繁殖的控制中心。

核膜:是不对称的双成膜,上有核膜孔、是细胞核内容物与细胞质间的屏障。

核膜承担内外无知的转运功能。

染色质是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的核蛋白复合体,染色质是细胞核控制细胞生长、分化、代谢和分裂增殖的主要结构。

核仁:主要成分是蛋白质、DNA、RNA。

第二节细胞的基本生理过程一、细胞的增值细胞增殖是通过细胞的生长和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加的重要生命活动,与机体的生长发育、细胞更新、创伤修复和生殖等生理过程密切相关。

细胞增殖有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一)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被动运输主动运输)被动运输(单纯扩散异化扩散)主动运输(泵运转出胞、入胞)异化扩散(载体扩散通道扩散)(二)细胞膜表面受体的信号转到功能细胞外的信号物质如神经递质、肽类激素、细胞因子、细菌病毒和化学药物等,作为第一信使首先与所作用的细胞表面特异性受体蛋白相互识别并结合,再经过一系列信号转导机制对细胞产生效应。

这些信号统称为配体。

现已知道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到机制有通道转导酶转导第二信史转导(三)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和兴奋性1、静息电位:安静状态膜两侧存在的内负外正的电位差2、动作电位,由去极化相和复极化相两个时相构成(四)兴奋性:细胞接受刺激长生动作电位的能力或特性成为兴奋性,衡量指标是阈强度。

第三节基本组织基本组织是构成机体各个器官的基本成分。

根据结构和功能分为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一、上皮组织(被覆组织腺上皮感觉上皮)(一)被覆上皮是由紧密而又规则排列的上皮细胞核少量的细胞间质所组成。

根据上皮的细胞层数和细胞形态,分为单层上皮(单层扁平上皮单层立方上皮单层柱状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复层上皮(复层扁平上皮变移上皮)二、结缔组织由大量细胞间质和散在其中的细胞组成。

间质内含有均质状的基质和丝状的纤维。

分类如下:固有结缔组织(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网状组织)、软骨组织、骨组织、血液和淋巴1、疏松结缔组织:广泛分布于器官、组织、细胞之间。

疏松结缔组织是由多种细胞、基质和纤维组成。

具有连接、支持、保护、营养和创伤修复等功能。

(1)纤维:包括胶原纤维(结缔组织的主要纤维,新鲜时为白色,HE染色呈浅红色)、网状纤维(用镀银法染成黑色,主要分布在造血器官和内分泌腺内,构成这些器官的支架)、弹性纤维(呈黄色,经醛品红染色呈紫色或棕褐色)。

(2)细胞:A成纤维细胞:具有合成和分泌蛋白质,形成基质和纤维的功能。

B脂肪细胞:合成和储存脂肪C巨噬细胞:多嗜酸性主要功能是变性运动、吞噬和清除异物与死亡衰老细胞、参与和调节免疫反应及分泌多种生活物质。

D肥大细胞:基质内充满粗大的嗜碱性颗粒与过敏反应有关E浆细胞:由B淋巴细胞分化形成,能合成和分泌免疫球蛋白,及抗体,参与体液免疫反应。

(3)、致密结缔组织:是脂质和细胞成分很少,纤维特别发达、致密。

(4)、脂肪组织:主要分布与皮下、网膜和肠系膜等处。

具有储存脂肪、保持体温、参与脂肪代谢、产生热量等功能。

(5)网状组织:有网状细胞、网状纤维和基质构成。

网状组织主要分布于骨髓、淋巴结和脾等造血器官,构成血细胞生存和发育的微环境。

2、软骨和骨组织(1)软骨组织由软骨细胞、基质和纤维组成。

根据组织内所含纤维成分的不同,分为透明软骨、弹性软骨、纤维软骨。

有一定的支持和保护作用。

(2)骨组织有大量钙化的细胞间质及数种细胞构成,骨细胞是骨组织中的主要成分。

其次还有骨细胞、破骨细胞等,他们都位于骨质边缘。

3、血液和淋巴血液是心血管的红色液体组织,约占体重的7%。

由血浆和悬浮于其中的血细胞组成。

血细胞由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

三肌组织肌组织:由肌细胞构成。

按肌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分骨骼肌、平滑肌和心机构成。

(一)骨骼肌;借肌腱附着于骨骼上,收缩时牵动骨运动,受躯体运动神经支配。

(二)平滑肌:广泛分布于血管壁和许多内胀器官,故又称内脏肌。

受内脏神经支配不随意是控制,属不随意肌。

(三)心肌:分布于心脏及邻近的大血管根部。

受内脏神经支配,属不随意肌,心肌收缩缓慢而持久,不易疲劳。

四神经组织神经组织是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组成。

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故称神经元。

具有接受激素和传导能力。

神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其支持、营养和保护作用。

(一)1、神经元由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

2、细胞体特殊 (1)尼氏体由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构成有合成蛋白质的功能。

(2)嗜银性的神经元纤维呈细丝状课伸入到轴突和树突内有支持和运输作用。

3、神经元分类按突起的多少分三种多级神经元双击神经元假单机神经元按神经元的功能分三种传入神经元传出神经元中间神经元按神经元传递信息所释放的神经递质胆碱能神经元肾上腺能神经元肽能神经元(二)神经纤维是由神经元的长突起外包胶质细胞所构成。

根据包裹轴突的胶质细胞是否形成骨髓可分为有骨髓经纤维无骨髓经纤维(三)神经末梢按功能可分为感觉神经末梢运动神经末梢(四)突触是神经元传递信息的重要结构,是神经元与神经元或神经元与非神经细胞之间的一种连接。

是由突触前膜突触后膜突触间隙构成。

(五)神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起保护、支持和营养作用。

第三章人体结构与功能第一节常用的解剖学术语一、解剖学姿势二、解剖学方位术语三、面(矢状面冠状面水平面)第二节器官和系统由不同组织构成的具有一定形态和生理功能的结构称器官。

如肺、心肾等许多功能相近的器官联合起来,以共同连接完成某一方面功能的结构称系统。

人体课分为运动、消化、呼吸、泌尿、生殖、脉管、内分泌、感觉器、神经九个系统。

第三节运动系统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骨骼肌骨和骨连接构成人体的支架,即骨骼骨骼肌附于骨的表面,收缩时牵动骨骼产生运动,他们共同完成支撑身体、保护体内器官和躯体运动等功能。

一、骨(一)成人有206快骨占体重的20%左右。

按体内部位分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按形态分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二)骨的构造骨由骨质(骨松质、骨密质)、骨膜和骨髓(红骨髓、黄骨髓)等组成。

(一)骨的化学成分及物理特性骨的化学成分含有有机质(主要是骨胶原纤维构成骨的支架是骨具有弹性和韧性)和无机质(主要是碱性磷酸钙是骨具有坚韧性)骨的功能:支持保护运动造血感觉钙磷仓库(二)骨的发生与生长1、骨是由胚胎时期幼稚的结缔组织发育而成发生方式有两种 A、直接由胚胎时期的结缔组织发生骨化而成的膜内成骨 B、先由幼稚的结缔组织形成软骨,再有软骨通过骨化,改建而成的软骨内成骨2、骨连接:主要有纤维连接、软骨连接、滑膜连接(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关节软骨由透明软骨构成较光滑,有弹性,具有减小摩擦和缓冲外力冲击的作用。

关节囊:能分泌滑液润滑关节和营养关节软骨。

关节腔:腔内为负压,有助于关节的稳固性。

3、滑膜关节的运动形式(1)屈与伸(2)内收与外展(3)旋内与旋外(4)环旋二、肌运动系统的肌均属骨骼肌,约有600余块分布广泛约占体重的40%(一)按外形分长肌短肌扁肌轮匝肌按肌的作用分伸肌屈肌收肌展肌旋前肌及旋后肌肌由肌腹和肌腱构成(二)肌的辅助结构主要有筋膜(浅筋膜:有保温和保护深层组织的作用;深筋膜)、滑膜囊、和腱鞘等第四节皮肤一、皮肤由深层的表皮和浅层的表皮构成(一)表皮由深到浅分基底层(有较强的增值能力细胞之间有较少的黑色素细胞能产生黑色素可吸收紫外线强嗜碱性)、棘层、颗粒层、透明层(细胞核与细胞器已消失胞质均匀)、角质层具有耐酸碱,抗摩擦等保护作用。

(二)、真皮分乳头层和网状层真皮内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神经核感受器等。

此外还有汗腺、皮脂腺等皮肤附属器。

二、皮肤的附属器包括毛发、皮脂腺、汗腺及指(趾)甲等皮肤的功能:保护、感觉、排泄、吸收第五节视觉器官眼是眼球和副眼器两部分组成,是视觉感受器。

眼球包括眼球壁和眼球内容物两部分。

(一)眼球壁:由外向内分为外膜(具有保持眼外形和保护眼能容物的作用)、中膜(含有丰富的血管和色素细胞从前往后依次为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内膜(二)、眼球内容物:包括房水(由睫状体产生)、晶状体(对于看不同距离的物体有调节作用)、玻璃体他们与角膜一起构成眼球的折光系统副眼器包括眼睑、结膜、泪器、和眼球外肌等,对眼球起保护、支持、运动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