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形态与其解剖结构
叶片解剖学植物叶片的结构和特征

叶片解剖学植物叶片的结构和特征叶片解剖学:植物叶片的结构和特征植物的叶片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之一,通过叶片的解剖学结构,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植物叶片的特征和功能。
本文将详细介绍叶片的结构和特征,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叶片的生物学特性。
一、总论植物叶片一般由叶片基部、叶柄和叶身组成。
叶片基部与茎相连,使叶片与茎相连的部位称为叶腋。
叶柄连接叶片基部和叶身,起到支持和输送物质的作用。
叶身是叶片的主要部分,用于进行光合作用。
叶身的上表皮和下表皮之间由细胞丰富的组织构成,称为叶肉。
下面我们将分别介绍叶片基部、叶柄和叶身的结构特点。
二、叶片基部叶片基部是叶片与茎相连的部位,根据不同的植物类型,叶片基部的结构也有所不同。
一些植物的叶片基部呈鳞片状,如百合科植物;一些植物的叶片基部呈鞘状,如禾本科植物。
叶片基部中多富含维管束,这些维管束起到输送水分和养分的作用。
三、叶柄叶柄连接叶片基部和叶身,是支持叶片的桥梁,并且起到输送物质的作用。
叶柄的结构与纤维组织相关,一般有维管束、寄生组织和木质部组成。
维管束通过叶柄向叶片供给水分和养分,同时将光合产物从叶片带回到茎部。
四、叶身叶身是叶片的主要部分,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关键组织。
叶身的结构特征决定了叶片的功能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叶身主要由上表皮、下表皮、叶肉和叶绿体组成。
1. 上表皮:叶片的上表皮通常比下表皮更薄,且细胞排列较为紧密。
上表皮细胞上方覆盖着一层被称为角质层的保护物质,具有减少水分蒸发的作用。
上表皮细胞通常带有气孔,用于气体交换和调节水分蒸腾。
2. 下表皮:叶片的下表皮通常较上表皮更厚,细胞密度较低。
下表皮的细胞通常不含气孔,主要起到保护叶肉的作用。
3. 叶肉:叶肉是叶片中丰富的组织,由大量的叶绿体和气孔所组成。
叶肉细胞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同时还包含各种营养物质,如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
4. 叶绿体:叶绿体是叶肉中的重要结构,其中含有叶绿素和其他色素,能够吸收光能进行光合作用。
3.3 叶的形态、生理功能和经济利用

精选版课件ppt
18
華中師范大學
精选版课件ppt
19
華中師范大學
3.3.2 叶的解剖结构
3.3.2.1叶柄的结构 3.3.2.2被子植物叶的一般结构 3.3.2.3禾本科植物叶的结构 3.3.2.4裸子植物叶的结构
精选版课件ppt
20
華中師范大學
3.3.2.1 叶柄的结构
叶柄的结构与茎类似,相当于茎维管 束的一部分,由表皮、基本组织和维管组 织三部分组成。在一般情况下,叶柄在横 切面上常成半月形、三角形或近于圆形。
在叶脉的周围是厚壁组织,或在叶脉的上下方形 成机械组织。叶脉越细,结构越简单,首先形成层和 机械组织减少,以至完全消失;其次木质部和韧皮部 的组成分子逐渐减少,到了末稍,木质部中仅有几个 螺纹管胞,韧皮部中则只有几个狭短的筛管分子和增 大的伴胞。
精选版课件ppt
48
華中師范大學
精选版课件ppt
叶 片 的 结 构
叶耳、叶舌的有无、大小及形状常作为识别禾本科植物的 依据。
精选版课件ppt
53
2、叶片的解剖结构
1、表皮 有上、下表皮之分; 表皮细胞有长细胞和短细胞两种; 上表皮细胞间有泡状细胞/运动细胞。
2、叶肉 等面叶——无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
3、叶脉:维管束外围有维管束鞘。 有C3(低光效)、C4植物(高光效)
精选版课件ppt
7
華中師范大學
精选版课件ppt
8
華中師范大學
叶尖的类型
精选版课件ppt
9
華中師范大學
精选版课件ppt
10
華中師范大學
精选版课件ppt
11
華中師范大學
精选版课件ppt
叶的形态与结构

叶的形态与结构第七章叶的形态与结构第⼀节叶的发⽣组成和叶序叶是先于根发育出现的结构,是植物光合作⽤制造养分的重要场所,是植物重要的营养器官之⼀。
本章主要讲述叶的形态、结构特征及其与功能间的相互关系。
第⼀节叶的发⽣、组成与叶序⼀、叶的发⽣与⽣长(⼀)叶的发⽣与⽣长1.叶的发⽣叶由叶原基⽣长分化⽽来。
当芽形成和⽣长时,在茎的⽣长锥的亚顶端,周缘分⽣组织区的外层细胞不断分裂,形成侧⽣的突起。
这些突起是叶分化发育的起点,因⽽被称为叶原基。
叶原基是⼀团原分⽣组织细胞,将朝着长、宽、厚三个⽅向进⼀步⽣长,逐渐形成具有叶⽚、叶柄、托叶等结构雏形的幼叶,最终发育成为成熟叶。
叶的这种起源发育⽅式称为外起源(图7-1)。
2.叶的⽣长由叶原基发育成叶的过程包括顶端⽣长、边缘⽣长和居间⽣长三个阶段。
叶原基形成后,⾸先进⾏顶端⽣长,不断伸长,成为圆柱状的结构,称为叶轴。
叶轴是尚未分化的叶柄和叶⽚。
具有托叶的植物,叶原基上部形成叶轴;叶原基基部的细胞分裂较上部快,且发育较早,分化成为托叶,包围着上部叶轴,起到保护作⽤。
具有叶鞘的植物(如⽲本科),叶原基基部⽣长活跃,侧向延伸可以包围整个茎端分⽣组织。
在叶轴伸长的同时,叶轴两侧边缘的细胞开始分裂,进⾏边缘⽣长(边缘⽣长进⾏⼀段时间后,顶端⽣长停⽌)。
叶轴的边缘⽣长,使叶轴变宽,形成具有背腹性的、扁平的叶⽚雏形;如果是复叶,则通过边缘⽣长形成多数⼩叶⽚。
没有进⾏边缘⽣长的叶轴基部分化为叶柄,当幼叶叶⽚展开时叶柄才随之迅速伸长(图7-2)。
当幼叶由芽内逐渐伸出、展开时,边缘⽣长逐渐停⽌,整个叶⽚进⼊居间⽣长,最后发育成熟。
⼤多数幼叶叶⽚的⽣长基本上是等速⽣长,但有些幼叶各部分细胞的⽣长速度并⾮完全⼀致,因⽽在叶的⽣长过程中,便出现了不同的叶缘、叶形等。
叶⽚在不断增⼤的同时,伴随着内部组织的分化成熟。
在边缘⽣长时期,叶轴两侧的边缘分⽣组织经垂周分裂产⽣原表⽪,将来发育成为表⽪;近边缘分⽣组织平周分裂和垂周分裂交替进⾏,形成了基本分⽣组织和原形成层。
简述双子叶植物叶片的解剖构造

双子叶植物叶片:复杂的内部结构双子叶植物是指拥有两个子叶的植物,它们的叶片内部结构极为复杂。
从外部观察,叶片通常呈扁平状,但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以下几个部分构成:1.表皮层这是叶片外部的一层,通常是透明的。
主要功能是保护叶片,防止水分蒸发。
2.上表皮细胞这是表皮层的上部分。
细胞常呈长条状,排列紧密,不易渗水。
由于细胞内的气孔率较低,所以上表皮细胞抵抗蒸发和透明的作用非常重要。
3.气孔这是叶片的通气口,位于上表皮细胞之间。
气孔由两个肾形细胞和一个开放区域组成。
开放区域被称为“气孔孔口”,允许气体交换和水分排放,以调节植物内部温度和水分浓度。
4.栅栏细胞层位于气孔下面的一层细胞,也被称为“肾形细胞层”。
它们呈肾形并排列在一起,能够调节气孔孔口的大小,以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
5.柏油状质在栅栏细胞层下面,是一层由柏油状物质组成的屏障。
它能够防止水分渗出叶片,保持相对湿度适宜,同时还能阻挡紫外线和有害气体的侵入。
6.叶肉细胞位于柏油状质下面的层级。
它们通过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阳光转化为植物能量,同时产生氧气。
叶肉细胞内的叶绿体数量和排列方式在不同植物中都不一样,这是植物繁衍过程中不同种间适应性的结果。
7.下表皮细胞最内部的一层细胞,通常与上表皮细胞平行排列,但形状和大小不同。
下表皮细胞中也会分布有少量的气孔,但数量较少。
它们的主要功能是吸收和存储水分和养分,以满足叶肉细胞合成的需求。
以上是双子叶植物叶片的构造,理解它们的内部结构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和与环境的互动。
植物叶片解剖学研究植物叶片的结构功能和适应性

植物叶片解剖学研究植物叶片的结构功能和适应性植物叶片是植物体中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承担着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等重要功能。
植物叶片的解剖学研究主要关注于其结构特征、功能以及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植物叶片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以及植物叶片的适应性。
一、植物叶片结构植物叶片由上表皮、下表皮、叶肉和叶脉构成。
上表皮和下表皮之间是叶肉组织,其中包含了叶绿素和气孔等重要结构。
叶肉组织中还存在着细胞壁、气孔导管和细胞间隙等。
叶肉组织的细胞壁由纤维素构成,可以提供强度和形状稳定性。
气孔是植物叶片进行气体交换的关键结构,在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中起着重要作用。
细胞间隙提供了植物叶片内部的通道,方便气体和水分的运输。
二、植物叶片功能1. 光合作用植物叶片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制造有机物质。
叶绿素是光合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位于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中。
叶绿素能够吸收太阳光中的光子,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
2. 气体交换植物叶片的气孔可以调节气体交换,包括二氧化碳的吸收和氧气的释放。
气孔的开闭程度可以受到植物内外环境因素的调节,以减少水分蒸腾或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
这种气体交换有助于维持植物体内的水分平衡和气体浓度。
3. 蒸腾作用植物叶片通过蒸腾作用调节水分蒸发和吸收,维持体内的水分平衡。
蒸腾作用可以通过气孔的开闭程度来进行调节,根据环境条件的不同,植物可以自主调整蒸腾作用的程度,以适应干旱或湿润的环境。
三、植物叶片的适应性1. 干旱适应性干旱环境下,植物叶片需要具备较强的耐旱性能。
一些植物叶片表皮会形成角质层,减少水分的蒸发。
另外,一些植物叶片还会延长栅栏细胞的长度,减少气孔的开放面积,以减少水分的流失。
2. 寒冷适应性在寒冷的环境下,植物叶片需要具有较强的耐寒性能。
一些植物叶片会形成厚实的叶肉,提供更好的保温效果。
另外,一些植物还会通过调整气孔大小和开口时段,减少水分蒸腾,降低叶片的冻伤风险。
试述禾本科植物叶片的解剖构造特点。

试述禾本科植物叶片的解剖构造特点。
禾本科植物是指属于禾本科的植物,其叶片的解剖构造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叶片整体形态:禾本科植物的叶片通常为线状,呈线状披针
形或细长条形,叶片的长度通常远大于宽度。
2.叶片表皮:禾本科植物的叶片表皮通常由角质层和表皮细胞
组成,表皮细胞密集排列,呈长形,具有蜡质层,可以减少水分蒸发。
3.气孔:禾本科植物的叶片通常具有大量的气孔,气孔分布在
叶片的上下表皮中,且密度较高。
气孔具有开启和关闭的机构,调节叶片的气体交换和蒸腾作用。
4.维管束:禾本科植物的叶片维管束排列整齐,通常为并列排列,维管束主要由导管和木质部组成,导管用于水分和养分的输送。
5.排列方式:禾本科植物的叶片排列方式通常为互生或对生,
互生指叶片交替地生长在茎上,对生指两片叶片在同一节点上对生。
总体来说,禾本科植物的叶片解剖构造特点主要表现为叶片细长,表皮细胞密集有蜡质层,具有众多气孔,维管束排列整齐,并且叶片的排列方式多为互生或对生。
这些特点使得禾本科植
物在生活环境中具有适应力,能够充分利用光能和碳源,进行光合作用,并且减少水分蒸发。
第五章叶的形态与结构

1.发生:
由茎尖基部的叶原基(leaf primordium )发育而来。
2.生长: 叶原基经过顶端生长(apical growth ) 、边缘生长(marginal growth )和居间生长 (intercalary growth )发育成成熟的叶。
叶的生理功能和经济利用 叶的形态 叶的发生与生长 叶的解剖结构 叶的生态类型 落叶和离层 营养器官间的相互联系
无限维管束,在维管束的上、下两侧,常有机械组织分 布。中小型叶脉结构越来越简单,一般包埋在叶肉组织 中,其外常有几层薄壁细胞组成的维管束鞘(vascular bundle sheath)。到了叶脉末梢,木质部和韧皮部非
常简单,甚至只有管胞和筛管。在叶脉的末梢,常有传
递细胞分布。
主脉
侧脉
维管束鞘 木质部 韧皮部
组织退化;表皮细胞具叶绿体,细胞壁薄;角质膜薄或
无;无气孔和表皮毛;叶肉细胞层少,没有栅栏组织和 海绵组织的分化;通气组织发达。
浮水植物叶的上表面可以受到光照,而下表面浮在水
中,因此,叶的上、下两面朝适应旱生和水生两个方向发
展。 上表皮细胞具厚的角质层和蜡质,气孔器全部分布在 上表皮,靠近上表皮有数层排列紧密的栅栏组织,叶肉中 含有机械组织。靠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之间有大的细胞间
2. 叶肉 叶肉:上下表皮间的同化组织,无栅栏组织和 海绵组织之分(等面叶)。 有些植物如小麦、水稻等的叶肉细胞壁常向内 皱褶,形成具有“峰、谷、腰、环”的结构, 有利于更多叶绿体排列在细胞的边缘,易于进 行光合作用。细胞排列紧密。
3.叶脉
叶脉:叶片中的维管系统,由维管束和其 外围的维管束鞘组成。 维管束结构与茎中相同,为有限外韧维管 束。 维管束鞘在C3与C4植物中有所不同。
普通生物学-3.3 植物的形态结构-叶

• 一、叶的功能 • 二、叶的形态(了解) • 三、叶的发生 • 四、叶的解剖结构 • 五、叶的形态结构与生态条件的关系 • 六、叶的衰老与脱落 • 七、叶的变态
一、叶的生理功能和经济利用
❖ 1、光合作用 CO2+H2O 光能 [CH2O]+O2
叶绿体 合成有机物,贮藏能量。
❖ 2、蒸腾作用
1。表皮 泡状细胞: 细胞大型,垂周壁薄,液泡大, 常分布于 叶 脉之间的
上表皮中
气 孔 器:2个保卫细胞(长哑铃形)、2 个近似菱形的 副卫细胞
水 稻 叶 上 表 皮 顶 面 观
2。叶肉
特点: 为等面叶细胞壁向腔内形成褶叠,出现峰、谷、
腰、环状
3。叶脉
平行叶脉,维管束被纤 维细胞(维管束鞘)包 围
2、叶片的形态
• 叶形要从叶的整体形状、叶缘、叶裂、叶尖、叶基及叶脉 等方面进行区别
2、叶片的形态 -全形
• 长宽比例 • 最宽处在叶片上的位置
2、叶片的形态 -全形
• 叶基本形状前可加 “长、广、倒”。如: 长椭圆形、广椭圆形、 倒椭圆形。
• 圆形叶、扇形叶、三 角形叶、剑形叶
• 盾形叶
2 叶的形态 —叶尖的形态
➢ C4植物的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活性较强,对CO2的亲和力很大,加之C4 二羧酸是由叶肉进入维管束鞘,这种酶就起一个“二氧化碳泵”的作用,把 外界CO2“压”进维管束鞘薄壁细胞中去,增加维管束鞘薄壁细胞的CO2/O2 比率,改变Rubisco的作用方向。因为该酶在不同的CO2或O2浓度中,产生不 同的反应,具双重性。在CO2浓度高的环境中,这种酶主要使核酮糖二磷酸进 行羧化反应,起羧化酶作用,形成磷酸甘油酸,所以乙醇酸积累就少;在O2 浓度高的环境中,这种酶主要使核酮糖二磷酸进行氧化反应,起加氧酶作用, 形成磷酸乙醇酸和磷酸甘油酸,产生较多的乙醇酸。由于C4植物具有“二氧 化碳泵”的特点,因此,C4植物在光照下只产生少量的乙醇酸,光呼吸速率 非常之低。所以由于C4植物能利用低浓度的CO2,当外界干旱气孔关闭时, C4植物就能利用细胞间隙里的含量低的CO2,继续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