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的形态及其解剖结构

合集下载

叶的形态与结构

叶的形态与结构

叶的形态与结构第七章叶的形态与结构第⼀节叶的发⽣组成和叶序叶是先于根发育出现的结构,是植物光合作⽤制造养分的重要场所,是植物重要的营养器官之⼀。

本章主要讲述叶的形态、结构特征及其与功能间的相互关系。

第⼀节叶的发⽣、组成与叶序⼀、叶的发⽣与⽣长(⼀)叶的发⽣与⽣长1.叶的发⽣叶由叶原基⽣长分化⽽来。

当芽形成和⽣长时,在茎的⽣长锥的亚顶端,周缘分⽣组织区的外层细胞不断分裂,形成侧⽣的突起。

这些突起是叶分化发育的起点,因⽽被称为叶原基。

叶原基是⼀团原分⽣组织细胞,将朝着长、宽、厚三个⽅向进⼀步⽣长,逐渐形成具有叶⽚、叶柄、托叶等结构雏形的幼叶,最终发育成为成熟叶。

叶的这种起源发育⽅式称为外起源(图7-1)。

2.叶的⽣长由叶原基发育成叶的过程包括顶端⽣长、边缘⽣长和居间⽣长三个阶段。

叶原基形成后,⾸先进⾏顶端⽣长,不断伸长,成为圆柱状的结构,称为叶轴。

叶轴是尚未分化的叶柄和叶⽚。

具有托叶的植物,叶原基上部形成叶轴;叶原基基部的细胞分裂较上部快,且发育较早,分化成为托叶,包围着上部叶轴,起到保护作⽤。

具有叶鞘的植物(如⽲本科),叶原基基部⽣长活跃,侧向延伸可以包围整个茎端分⽣组织。

在叶轴伸长的同时,叶轴两侧边缘的细胞开始分裂,进⾏边缘⽣长(边缘⽣长进⾏⼀段时间后,顶端⽣长停⽌)。

叶轴的边缘⽣长,使叶轴变宽,形成具有背腹性的、扁平的叶⽚雏形;如果是复叶,则通过边缘⽣长形成多数⼩叶⽚。

没有进⾏边缘⽣长的叶轴基部分化为叶柄,当幼叶叶⽚展开时叶柄才随之迅速伸长(图7-2)。

当幼叶由芽内逐渐伸出、展开时,边缘⽣长逐渐停⽌,整个叶⽚进⼊居间⽣长,最后发育成熟。

⼤多数幼叶叶⽚的⽣长基本上是等速⽣长,但有些幼叶各部分细胞的⽣长速度并⾮完全⼀致,因⽽在叶的⽣长过程中,便出现了不同的叶缘、叶形等。

叶⽚在不断增⼤的同时,伴随着内部组织的分化成熟。

在边缘⽣长时期,叶轴两侧的边缘分⽣组织经垂周分裂产⽣原表⽪,将来发育成为表⽪;近边缘分⽣组织平周分裂和垂周分裂交替进⾏,形成了基本分⽣组织和原形成层。

植物叶的形态、解剖结构、发生及变态-高中生物奥赛辅导

植物叶的形态、解剖结构、发生及变态-高中生物奥赛辅导

1.旱生植物叶片的特点
肉质植物的结构特点
• 马齿苋、景天、芦荟、龙舌兰、仙人掌
(1)有些植物叶肥厚多汁;有些植物叶片退化,茎肥厚 多汁,贮 水多 (2)内有大量的薄壁细胞,贮藏大量的水分 (3)水分消耗少,光合碳同化途径特殊——景天酸代 谢(CAM)途径(夜间气孔张开,吸入相 当多的CO2, 白天则气孔关闭以减少蒸腾,把已固定的CO2还原为 碳水化合物。)
旱生植物和水生植物的叶
3.阳叶和阴叶的特点
阳地植物:指适于生活在强光下而 不能忍受荫蔽的植物。如松、杉、杨。 阳叶特点近于旱生植物。
阴的植物:指适于生活于弱光下而 不能忍受强光的植物。如云杉、冷杉。 阴叶特点近于水生植物。
五、落 叶 与 离 层
落叶:指多数叶生活到一定时期便会从枝上脱落 下来现象。 落叶树:叶只生活一个生长季 常绿树:叶可生活一或几年
四、叶对不同环境的适应
1.旱生植物叶片的特点:
外形:植株矮小,根系发达,叶小而厚,或多茸毛
1)叶小而硬,表皮高度角质化。常有复表皮、气 孔窝结构。 2)叶肉细胞栅栏组织极发达,甚至叶背也有。胞 间隙小,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发达。或者叶肉质多 汁。
3)叶脉稠密。
叶片结构朝着降低蒸腾和贮藏水分两个方向发展
六、叶的变态
叶卷须(leaf tendril) 叶刺(leaf thorn)
鳞叶(scale leaf)
落叶是植物对不良环境的适应,落叶原因 与叶柄结构变化有关。落叶前,在叶柄基部产 生离区,包括离层和保护层。
叶的脱落显微照片
叶 离 层
落 叶 植 物
常 绿 植 物
叶衰老脱落的生物学意义
1.利于度过严冬、干旱等不良环境 2 .植株内营养物质的再分配,对下一代或下一生长 季节的生长发育及繁衍至关重要 3.排除体内有害物质(如AI、Zn、Fe、Pb等) 4 .有的植物的落叶中释放种间抑制剂,阻碍他种植 物生长 5. 有利于生殖器官的发育与果实的成熟,使其较快 速进行 繁 殖,并以更佳的优势延续。

实验七、叶的形态结构及其

实验七、叶的形态结构及其
内含较大的叶绿体,在外侧密接一层环状或近于环状排列图的叶肉细胞组成 了“花环型”结构,这是C4植物所具有的特征。小麦、水稻等C3植物则无此 特征。同时,可见在较大叶脉之间有较小的叶脉相连,水稻、小麦中也有此 现象。
玉米叶片(过中脉)横切面一部分
玉米叶片横切面一部分(“花环型”结 构)
(三)松针叶的结构 分表皮、下皮层、叶肉组织和微管组织四部分 表皮:细胞壁厚,腔小,木质化,外有较厚的角质膜,气孔纵行排列,
(二)单子植物(禾本科)叶的结构
单子叶植物叶一般可分为叶鞘和叶片两个部分。 叶的组织系统与茎相同,即包括表皮组织、基本组织 和维管组织等组织系统。
1、取水稻叶片横切制片观察,其基本解剖结构为表皮、叶肉、叶脉。 1)表皮:细胞排列紧密,大小相间排列,细胞壁不仅角质化而且高度硅化,
形成很多硅质和栓质乳突。有时还可看见表皮毛,在上表皮上两个叶脉之 间,有3-5个较大呈扇形的薄壁细胞,称为运动细胞(又称为泡状细胞, 下表皮无泡状细胞)。在表皮上还有许多气孔器(气孔器由两个保卫细胞 和两个副卫细胞组成),在横切面上两个保卫细胞较小,其旁边的两个副 卫细胞较大,气孔下方有气室。
小麦叶片过中脉横切面一部分化小麦叶片横切面一部分维管束3玉米叶片横切制片观察其基本结构与小麦叶片相似但在玉米维管束中具一层发达的维管束鞘内含较大的叶绿体在外侧密接一层环状或近于环状排列图的叶肉细胞组成了花环型结构这是c4植物所具有的特征
实验七、叶的形态结构及其发育
实验目的
1. 掌握双子叶植物、禾本科植物、松针叶的基本结构; 2. 了解叶柄的基本结构; 3. 掌握不同生态条件下生长的植物叶的结构特点,理解
内陷。 下皮层:表皮之下一至多层细胞,壁厚且木质化。 叶肉组织:无分化,细胞壁内陷成皱褶,内含树脂道,具明显的内皮层 维管组织:具1至2个维管束,木质部在近轴面,韧皮部在远轴面。维管

植物学 实验九 叶的形态与结构

植物学 实验九 叶的形态与结构

5、不同生境下叶的结构特点
• (1)旱生植物夹竹桃叶横切永久制片(教材p165-166)
• 注意其与旱生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2)观察水生植物睡莲叶横切制片
• 注意其与水生环境的适应(教材p165-166) • 注意:维管组织不发达;异面叶;气腔
四、实验报告
• 绘制迎春叶横切面结构图,并注明各部分结构
小麦叶横切、玉米叶横切、松叶横切、夹竹桃叶(1)双子叶植物叶: • 注意完全叶和不完全
叶的识别p42 • (2)单子叶植物叶:
注意叶片、叶鞘、叶 舌、叶耳等形态学术 语识别
• (3)叶脉、叶序等形 态学术语(p110-112)
2、双子叶植物叶的解剖构造
实验九叶的形态与结构一实验目的1了解植物叶的组成及基本形态学类型2掌握双子叶单子叶和裸子植物叶的解剖结构特征3了解植物叶的结构生理功能及与环境的适应特点二材料与用品新鲜植物叶各种植物叶形态标本芹菜叶柄横切蚕豆叶表皮小麦叶表皮迎春叶横切小麦叶横切玉米叶横切松叶横切夹竹桃叶睡莲叶横切三方法与步骤1叶的形态1双子叶植物叶
表皮
上表皮 下表皮
泡状细胞(运动细胞) 长细胞、短细胞(硅细胞、栓细胞)
叶 肉 细胞壁内突生长,形成多环状细胞(具“峰、谷、腰、环”结
构)没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
C3 植物(低光效)
叶 脉(维管束)
C4 植物(高光效)
4、裸子植物叶的构造
• 观察松叶横切(p45) • 注意:(1)基本结构层次(2)与旱生环境的适应
• (1)观察芹菜叶柄横切(教材p160-161)
(2)观察蚕豆叶表皮永久装片(p42)
• 注意:表皮细胞特点、气孔器结构,判 断气孔类型
• (3)观察迎春叶的横切(p43)

试述禾本科植物叶片的解剖构造特点。

试述禾本科植物叶片的解剖构造特点。

试述禾本科植物叶片的解剖构造特点。

禾本科植物是指属于禾本科的植物,其叶片的解剖构造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叶片整体形态:禾本科植物的叶片通常为线状,呈线状披针
形或细长条形,叶片的长度通常远大于宽度。

2.叶片表皮:禾本科植物的叶片表皮通常由角质层和表皮细胞
组成,表皮细胞密集排列,呈长形,具有蜡质层,可以减少水分蒸发。

3.气孔:禾本科植物的叶片通常具有大量的气孔,气孔分布在
叶片的上下表皮中,且密度较高。

气孔具有开启和关闭的机构,调节叶片的气体交换和蒸腾作用。

4.维管束:禾本科植物的叶片维管束排列整齐,通常为并列排列,维管束主要由导管和木质部组成,导管用于水分和养分的输送。

5.排列方式:禾本科植物的叶片排列方式通常为互生或对生,
互生指叶片交替地生长在茎上,对生指两片叶片在同一节点上对生。

总体来说,禾本科植物的叶片解剖构造特点主要表现为叶片细长,表皮细胞密集有蜡质层,具有众多气孔,维管束排列整齐,并且叶片的排列方式多为互生或对生。

这些特点使得禾本科植
物在生活环境中具有适应力,能够充分利用光能和碳源,进行光合作用,并且减少水分蒸发。

植物学第三章第三节叶

植物学第三章第三节叶

2 叶的形态
叶的大小和形状在不同种类的植物中有很大不 同,但对一种植物而言是比较稳定的特征。叶片形 状主要由叶片的长度和宽度的比值及最宽处的位置 来决定。叶片的尖端即叶尖(leaf apex),叶片的基 部即叶基(leaf base),叶片的边缘即叶缘(leaf margin)的形态特征各异,却可作为植物种类的鉴 别特征。
千姿百态的叶
叶尖的类型
3 叶脉及脉序
贯穿在叶肉内的维管组织及外围的机械组织称为
叶脉(vein);叶脉在叶片上的分布形式称脉序
(venation)。叶脉主要有网状脉序(netted venation) 和平行脉序(panalled venation)。网状脉序具有明 显的主脉,由主脉分支行成侧脉,侧脉及分支连接成 网脉。平行脉序的各个叶脉近于平行,主脉的子叶脉 之间有细脉相连,是单子叶植物叶脉的特征。 常见 的脉序类型主要有:网状脉序、平行脉序、二叉脉序 等。
槌状(如野芝麻等)。 蜜腺、腺鳞、腺毛均为表皮毛的结构。
2、叶肉(mesophyll)
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分,其细胞中含大量的叶 绿体,主要功能是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叶肉细胞间有 明显的胞间隙。
背腹型叶的叶肉细胞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 一般上部为栅栏组织,下部为海绵组织。
等面叶无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
四、 叶的结构
1、叶柄的结构 2、被子植物叶的一般结构 3、禾本科植物叶的结构 4、裸子植物叶的结构
1 叶柄的结构
叶柄的结构与茎类似,相当于茎维管 束的一部分,由表皮、基本组织和维管组 织三部分组成。在一般情况下,叶柄在横 切面上常成半月形、三角形或近于圆形。
叶柄的结构
叶柄皮层的外围富含厚角组织,有时也有一些 厚壁组织。这种机械组织既适于支持又不防碍叶柄 的延伸、扭曲和摆动。

植物形态解剖学-叶的结构

植物形态解剖学-叶的结构
–有些植物的叶上下面都同样具有栅栏组织,中间夹着海绵 组织,也称等面叶。
–多见于单子叶植物
–不论异面叶还是等面叶,就叶片而言,都是由表皮、叶肉 和叶脉组成。
叶片的结构(表皮、皮层和叶脉)—— ⑴ 表皮
–位置:位于叶片上(近轴面)下(远轴面)两面的外表,即 上表皮和下表皮。一般由一层生活细胞组成,少数植物具复 表皮,如夹竹桃。
➢ 不等型:三个大小 不同的副卫细胞围 绕着保卫细胞,其 中一个显著小于其 他二个。常见于十 字花科和景天属
➢ 平列型:一至几个 副卫细胞,其长轴 与气孔长轴平行。 如豇豆属
➢ 横列型:二个副卫 细胞围绕着气孔器, 副卫细胞的共同壁 与气孔的长轴形成 直角。如石竹属
茎内维管束木质部(内) 茎内维管束韧皮部(外) 皮层 表皮 叶柄(叶脉)表皮
–气孔器类型:注意两点,其一、划分气孔器类型主要依据与 保卫细胞直接相连的细胞数目、形态、大小及排列关系;其 二、如果保卫细胞外面的细胞与周围其他表皮细胞有明显区 别,称副卫细胞。 –无规则型 –不等型 –平列型 –横列型 一般来说,上表皮气孔少于下表皮。
➢ 无规则型:与气孔器 直接相连的细胞与表 皮细胞相同,排列不 规则。如西瓜属
下皮
叶的生态类型
(一)、旱生植物和水生植物的叶 (二)、阳地植物和阴地植物的叶
植物根据它们与适生的水条件的关系分 为旱生、中生、湿生和水生植物,根据 与适生的光照条件的关系分为阳地植物 和阴地植物。各种植物的叶有各种不同 的形态特征与生态条件相适应。
➢ 旱生植物叶片的结构特点:朝着降低蒸腾和贮藏水分两 个方向发展。降低蒸腾作用表现在:减少叶的蒸腾面积, 表皮高度角化,有很厚的角质层,表皮毛和蜡被比较发 达。有些旱生植物,
叶柄(叶脉)基本组织 叶柄(叶脉)木质部(上) 叶柄(叶脉)韧皮部(下)

第五章叶的形态与结构

第五章叶的形态与结构

1.发生:
由茎尖基部的叶原基(leaf primordium )发育而来。
2.生长: 叶原基经过顶端生长(apical growth ) 、边缘生长(marginal growth )和居间生长 (intercalary growth )发育成成熟的叶。
叶的生理功能和经济利用 叶的形态 叶的发生与生长 叶的解剖结构 叶的生态类型 落叶和离层 营养器官间的相互联系
无限维管束,在维管束的上、下两侧,常有机械组织分 布。中小型叶脉结构越来越简单,一般包埋在叶肉组织 中,其外常有几层薄壁细胞组成的维管束鞘(vascular bundle sheath)。到了叶脉末梢,木质部和韧皮部非
常简单,甚至只有管胞和筛管。在叶脉的末梢,常有传
递细胞分布。
主脉
侧脉
维管束鞘 木质部 韧皮部
组织退化;表皮细胞具叶绿体,细胞壁薄;角质膜薄或
无;无气孔和表皮毛;叶肉细胞层少,没有栅栏组织和 海绵组织的分化;通气组织发达。
浮水植物叶的上表面可以受到光照,而下表面浮在水
中,因此,叶的上、下两面朝适应旱生和水生两个方向发
展。 上表皮细胞具厚的角质层和蜡质,气孔器全部分布在 上表皮,靠近上表皮有数层排列紧密的栅栏组织,叶肉中 含有机械组织。靠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之间有大的细胞间
2. 叶肉 叶肉:上下表皮间的同化组织,无栅栏组织和 海绵组织之分(等面叶)。 有些植物如小麦、水稻等的叶肉细胞壁常向内 皱褶,形成具有“峰、谷、腰、环”的结构, 有利于更多叶绿体排列在细胞的边缘,易于进 行光合作用。细胞排列紧密。
3.叶脉
叶脉:叶片中的维管系统,由维管束和其 外围的维管束鞘组成。 维管束结构与茎中相同,为有限外韧维管 束。 维管束鞘在C3与C4植物中有所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悬铃木叶柄横切面
悬铃木叶柄横切面
香樟叶柄横切面
银杏叶柄横切面
作业
• 1.绘女贞叶横切面部分放大图,注明各 部分名称。
• 2.绘水稻叶横切面部分放大图,注明各 部分名称。
思考与探索
• 比较双子叶植物叶和单子叶禾本科植物 叶在结构上的异同点。
• 根据水稻叶和玉米叶的结构上的差异, 试分析为什么C4植物属于高光效植物 。
叶的形态及其解剖结构
2020年4月20日星期一
实验目的与要求
• 1. 了解叶的外部形态特征。 • 2. 掌握双子叶植物叶的结构。 • 3. 掌握单子叶植物叶的结构。 • 4. 掌握裸子植物叶的结构。
实验材料
• 蔷薇(Rosa multiflora Thunb.)、苦苣 菜(Sonchus oleraceus L.)、荠菜( Capslla bursa-pastoris Medic.)、银杏 (Ginkgo biloba L.)等的叶,黑松( Pinus thunbergiana Franco)的针叶及 其横切片,垂柳(Salix babylonica L.)、 ,女贞(Ligustrum lucisum Ait.)的叶及其 横切片,玉米(Zea mays L.)、水稻 (Oryza sativa L.)叶的横切片,各种类型叶
• c 全裂叶各裂片的基部互相联结,而复 叶横切面,叶片的结构分为: • 表皮 • 叶肉 • 叶脉
女贞叶横切面
女贞叶横切面
女贞叶横切面
冬青叶横切面
冬青叶横切面
异面叶和等面叶
• 根据叶肉有无组织分化可分为异面叶和 等面叶,如:女贞叶为异面叶,水稻也 为等面叶;叶的上下面都具有栅栏组织 的也属于等面叶,如:夹竹桃、印度橡 皮树等。
片的蜡叶标本和新鲜叶片。
叶的外部形态
• 1. 叶形 • 2. 叶缘 • 3. 叶尖 • 4. 叶基 • 5. 叶脉: 叉状脉序 、网状脉序 、平行
脉序 • 6.叶序
叉状脉序
网状脉序
平行脉序
复叶与全裂叶的区分点

• a 有无小叶柄 • b 全裂叶各裂片形状彼此不同,而复叶
个小叶平形状基本相同
• b C3 植物如水稻、小麦等的维管束鞘 有两层细 胞(水稻细脉中,一般具一层维管束鞘),外层为薄 壁细胞,内含较少的叶绿体,内层是厚壁细胞,几 乎不含叶绿体。
玉米叶横切,示维管束鞘
水稻叶横切,示维管束鞘
C4 植物叶片横切面
C3 植物叶片横切面
裸子植物叶的解剖结构
• 表皮和下皮层 共同组成复表皮 • 叶肉 约3-4层细胞,没有栅栏组织和海
夹竹桃叶横切面,示等面叶
印度橡皮树叶片横切面
单子叶植物叶的解剖结构
• 以禾本科植物水稻叶为观察对象。了解 表皮、叶肉和叶脉等结构。
过水稻叶片主脉作横切面
示水稻小叶脉
玉米叶片过主脉作横切面
竹叶横切面
禾本科植物叶片内的维管束鞘
• 在禾本科植物的叶片中,维管束鞘有两种类型:
• a C4 植物,如玉米、高粱等的维管束鞘有单层薄 壁细胞所组成,细胞较大,内含多量的叶绿体,这 种叶绿体的体积比叶肉细胞内的个大、色深;维管 束鞘细胞和其外侧紧密毗连的一圈叶肉细胞共同组 成了所谓的花环结构。
绵组织之分。 • 树脂道 分布在叶肉组织近下皮处 • 内皮层 位于叶肉组织内方,在内皮层细
胞的径向壁上具有类似双子叶植物根中 所具有的凯氏带结构。 • 维管组织
黑松针叶横切面
黑松针叶横切面
黑松针叶横切面
叶柄的结构
• 与幼茎相似,可分为表皮、皮层和中柱 三部分。
野蔷薇的叶柄横切
野蔷薇叶柄横切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