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阻率的计算公式
初中物理电阻计算公式是什么

初中物理电阻计算公式是什么电阻元件的电阻值大小一般与温度有关,还与导体长度、横截面积、材料有关。
衡量电阻受温度影响大小的物理量是温度系数,其定义为温度每升高1℃时电阻值发生变化的百分数。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初中物理电阻计算公式,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电阻计算公式计算公式串联: R=R1+R2+...+Rn并联:1/R=1/R1+1/R2+...+1/Rn 两个电阻并联式也可表示为R=R1·R2/(R1+R2)定义式:R=U/I决定式:R=ρL/S(ρ表示电阻的电阻率,是由其本身性质决定,L 表示电阻的长度,S表示电阻的横截面积)控制电阻大小的因素电阻元件的电阻值大小一般与温度有关,还与导体长度、横截面积、材料有关。
衡量电阻受温度影响大小的物理量是温度系数,其定义为温度每升高1℃时电阻值发生变化的百分数。
多数(金属)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一些半导体却相反。
如:玻璃,碳在温度一定的情况下,有公式R=ρl/s其中的ρ就是电阻率,l为材料的长度,单位为m,s为面积,单位为平方米。
可以看出,材料的电阻大小正比于材料的长度,而反比于其面积。
电阻物理量:1欧电压产生一鸥电流则为1鸥电阻。
另外电阻的作用除了在电路中用来控制电流电压外还可以制成发热元件等。
初二物理电阻计算公式中考物理复习电阻知识伏安法测电阻:把导体接入电路,使导体中通过电流,用电压表测出灯泡两端的电压,用电流表测出通过灯泡的电流,再用欧姆定律公式算出灯泡的电阻。
电功和电功率1. 电功(W):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2. 电功的单位:国际的单位:国际单位:焦耳。
常用单位有:度(千瓦时),1度=1千瓦时=3.6×106焦耳。
3. 测量电功的工具:电能表(电度表)4. 电功计算公式:W=UIt(式中单位W→焦(J);U→伏(V);I→安(A);t→秒)。
5. 利用W=UIt计算电功时注意:①式中的W.U.I和t是在同一段电路;②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③已知任意的三个量都可以求出第四个量。
电阻率电导率

电阻率电导率
电阻率和电导率是电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电阻率指的是介质对电流的阻碍能力,是介质的电阻强度的量度。
电导率则是介质导电的能力,是介质对电流的通透程度的量度。
两者之间是互相补充的关系。
电阻率的计算公式为ρ = R × A / L,其中ρ是电阻率,R是电阻,A是横截面积,L是长度。
电阻率与温度密切相关,一般情况下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电导率的计算公式为σ = 1 / ρ,其中σ是电导率,ρ是电阻率。
电导率越大,介质导电的能力就越强。
电导率的单位是西门子/米。
电阻率和电导率是电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在电路设计和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掌握电阻率和电导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电学现象,为电路设计和应用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 1 -。
电阻的计算方法

电阻的计算方法
电阻一般用欧姆(Ω)作单位来表示,计算电阻的公式如下:
电阻(R)= 电阻系数(ρ) ×长度(L)/截面积(A)
其中,
- 电阻系数(ρ)是物质的电阻率,不同物质的电阻率各不相同,单位为Ω·m。
- 长度(L)是电阻器导体的长度,单位为米(m)。
- 截面积(A)是电阻器导体截面的面积,单位为平方米
(m²)。
要根据这个公式来计算电阻,需要事先知道物质的电阻率、导体的长度和截面积。
根据具体的电路设计和实际情况,可以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尺寸来获得所需的电阻值。
举例说明,假设我们要制作一个电阻为100Ω的电阻器,使用的材料为铜,我们可以先查到铜的电阻率约为1.68 × 10^-8 Ω·m。
然后,我们可以根据所需的电阻值和电阻率来计算导体的长度和截面积。
已知:
- 电阻(R)= 100Ω
- 电阻率(ρ)= 1.68 × 10^-8 Ω·m
假设截面积(A)为1平方毫米(1 mm²),我们可以通过改变长度(L)来实现所需的电阻值。
根据公式,我们可以得到:
100Ω= (1.68 × 10^-8 Ω·m) × L / (1 mm²)
将公式整理化简,转换单位:
L = (100 Ω × (1 mm²)) / (1.68 × 10^-8 Ω·m)
L = 5.95 × 10^6 m
所以,如果我们使用铜导体的长度为5.95 × 10^6米,并且截
面积为1平方毫米,就可以制作出一个电阻为100Ω的电阻器。
电阻计算公式

电阻计算公式
电阻计算公式
定义式:R=U/I
定义公式:R=ρL/S
欧姆定律变形式:R=U/I
电阻串联:R=R1+R2+R3+...+Rn
电阻并联:1/R=1/R1+1/R2+1/R3+..+1/Rn
与电功率相关公式:R=U2/P;R=P/I2
与电能(电热)相关公式:R=U2t/W;R=W/I2 t (电热时,W 换成Q)
决定式:R=ρL/S(ρ表示电阻的电阻率,是由其本身性质决定,L表示电阻的长度,S表示电阻的横截面积)
控制电阻大小的因素
电阻元件的电阻值大小一般与温度有关,还与导体长度、横截面积、材料有关。
衡量电阻受温度影响大小的物理量是温度系数,其定义为温度每升高1℃时电阻值发生变化的百分数。
多数(金属)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一些半导体却相反。
如:玻璃,碳在温度一定的情况下,有公式R=ρl/s其中的ρ就是电阻率,l为材料的长度,单位为m,s为面积,单位为平方米。
可以看出,材料的电阻大小正比于材料的长度,而反比于其面积。
电阻物理量:1欧电压产生一鸥电流则为1鸥电阻。
另外电阻
的作用除了在电路中用来控制电流电压外还可以制成发热元件等。
电阻计算公式

电阻计算公式
电阻计算公式
定义式:R=U/I
定义公式:R=ρL/S
欧姆定律变形式:R=U/I
电阻串联:R=R1+R2+R3+...+Rn
电阻并联:1/R=1/R1+1/R2+1/R3+..+1/Rn
与电功率相关公式:R=U²/P;R=P/I²
与电能(电热)相关公式:R=U²t/W;R=W/I² t (电热时,W换成Q)
决定式:R=ρL/S(ρ表示电阻的电阻率,是由其本身性质决定,L表示电阻的长度,S表示电阻的横截面积) 控制电阻大小的因素
电阻元件的电阻值大小一般与温度有关,还与导体长度、横截面积、材料有关。
衡量电阻受温度影响大小的物理量是温度系数,其定义为温度每升高1℃时电阻值发生变化的百分数。
多数(金属)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一些半导体却相反。
如:玻璃,碳在温度一定的情况下,有公式R=ρl/s其中的ρ就是电阻率,l为材料的长度,单位为m,s 为面积,单位为平方米。
可以看出,材料的电阻大小正比于
材料的长度,而反比于其面积。
电阻物理量:1欧电压产生一鸥电流则为1鸥电阻。
另外电阻的作用除了在电路中用来控制电流电压外还可以制成发热元件等。
电阻率的测定原理

电阻率的测定原理
电阻率的测定原理是通过测量直流电路中的电阻和几何尺寸参数来计算材料的电阻率。
电阻率是衡量材料导电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指的是在单位长度和单位横截面积前提下,材料内产生单位电阻的电压。
在测定电阻率时,首先需要使用万用表或电桥等仪器测量材料两端的电阻值。
然后,需要确定材料的几何尺寸参数,如长度、横截面积等。
这些参数可以使用测量工具,如尺子、卡尺或称量器等进行测量。
接下来,根据欧姆定律,将测得的电阻值与几何参数代入公式中,就可以计算出材料的电阻率。
具体公式为:电阻率 = 电
阻 ×横截面积 / 长度。
其中,电阻单位为欧姆(Ω),横截面
积单位为平方米(m²),长度单位为米(m),电阻率单位为
欧姆·米(Ω·m)。
需要注意的是,在测定电阻率时,材料内部的温度对测量结果会有一定影响。
因此,为了得到准确的电阻率值,需要在恒定的温度条件下进行测量,并对测量结果进行修正。
总之,电阻率的测定原理是通过测量电阻和几何尺寸参数,结合欧姆定律进行计算,得到材料的电阻率值。
这个过程需要注意温度的影响,并进行相应的修正。
电学中的电阻率和电阻公式

电学中的电阻率和电阻公式电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电荷的性质和电场的相互作用。
在电学的基础知识中,电阻率和电阻公式是常见的概念,本文将介绍电阻率的概念以及电阻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一、电阻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电阻率是衡量物质抵抗电流通过的能力的物理量,用符号ρ表示。
它的数值与物质本身的性质有关,通过电阻率可以了解物质导电的能力如何。
电阻率的计算方法是将物质的电阻R与其所占的长度l以及截面积A相除,即ρ = R * A / l。
不同物质的电阻率差异很大,常见金属如铜、铝等的电阻率很低,而绝缘体如橡胶、玻璃等的电阻率较高。
电阻率是物质特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对于电路设计和材料选取具有重要意义。
二、电阻公式的推导电阻公式描述了电阻与电流、电压以及电阻率之间的关系。
在直流电路中,根据欧姆定律可以推导出电阻公式。
欧姆定律表明,电阻R和电流I以及电压V之间存在着关系:V = I * R。
为了进一步推导出电阻公式,首先假设导体的形状为长方体,电流沿着长方体的长度方向通过。
根据电阻率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到导体电阻R与导体本身的电阻率ρ、导体的长度l,以及导体的截面积A之间的关系:R = ρ * l / A。
将欧姆定律中的电流I替换为U / R(其中U表示电压),我们可以得到:V = U = I * R = U / R * R = ρ * l / A * U / R。
对上述等式进行简化和变换,我们可以得到最终的电阻公式:R = ρ * l / A。
三、电阻公式的应用电阻公式在电路设计和电子器件的制作过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电阻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电阻的大小,这对于电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电路中,电阻的大小会影响到电流的大小和电压的分布。
通过合理选择电阻的阻值和连接方式,我们可以实现对电路的控制和调节。
例如,在电压变换的过程中,可以使用分压电阻电路来调节输出电压的大小。
此外,电阻公式还可以应用于电子器件的制造过程中。
如何利用电阻率公式解决电阻率问题

如何利用电阻率公式解决电阻率问题概述:电阻率是电阻和材料导电性质的重要参数。
在电路分析和电子工程中,如何准确计算电阻率以便优化电路设计和元件选择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电阻率的概念和计算公式,并提供几个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电阻率公式。
1. 电阻率的定义和计算公式电阻率定义为单位长度和单位截面积下的电阻值,用符号ρ表示,其计算公式为ρ = R×A/L,其中R为电阻值,A为横截面积,L为长度。
2. 电阻率与材料的关系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电阻率,电阻率与材料的导电性质相关。
通常来说,金属材料的电阻率较低,而非金属材料的电阻率较高。
这是由于金属中存在大量自由电子,可以自由移动并形成电流,而非金属中的电子则受到束缚,移动能力较低。
3. 如何利用电阻率公式解决问题a. 计算导线的电阻假设有一根铜导线,长度为L,横截面积为A,并且导线的电阻为R。
根据电阻率的公式,我们可以得到ρ = R×A/L。
已知铜的电阻率为1.68×10^-8 Ω·m(在20℃下),我们可以通过已知的电阻率和铜导线的长度、横截面积来计算导线的电阻。
b. 判断材料的导电性质假设有两种材料,使用相同截面积的导线分别连接两种材料。
通过测量电阻值,我们可以利用电阻率公式来判断两种材料的导电性质,即哪种材料的电阻率较低。
电阻值较低的材料电阻率较低,具有较好的导电性质。
c. 优化电路设计在设计电路时,我们可以利用电阻率公式来选择适合的材料。
比如,在需要降低电阻的场景下,我们可以选择电阻率较低的材料,以获得更好的导电性能。
而在需要增加电阻的场景下,我们可以选择电阻率较高的材料。
4. 实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电阻率公式,我们来看一个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
假设我们需要设计一个电热器,其所需功率为1000W,供电电压为220V。
为了保证电热器工作时不过热,我们需要计算电热丝的电阻性质。
已知电热丝的长度为2m,直径为0.5mm,我们可以根据电阻率公式来计算电热丝的电阻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阻率
487
0.00597901
1515
0.62
线长
35
0.001247 3368.0834
4
线宽
2
0.000928571
420 1.9499991
厚度 0.04 0.04 0.04 0.04
厚度 0.03 0.03 0.03 0.1
材料名称 SUS430H 0.03*50 SUS430H 0.05*95 SUS301H 0.03*260 SUS301H 0.03*82 SUU430H 0.03*80 SUU430H 0.03*900 SUU430H 0.10*630 SUU430H 0.03*80 SUU430H 0.03*900 SUU430BA 0.10*630 SUU430H 0.03*250 SUU430H 0.03*250
1.02mm 1.18mm 1.10mm 1.15mm 0.35mm 0.38mm 0.54mm 0.58mm
1027 A版 吴华建 首次发行 1029 B版 吴华建 客人材料提供错误,更新图档 1031 C版 吴华建 阻值异常,更新图档 1101 D版 吴华建 材料有混料,改菲林线宽量产使用
量产使用 1029 A版 吴华建 首次发行
1.7mm 2.13mm 1.56mm 1.78mm 1.90mm 1.34mm
CXT20081028-02
34~38Ω
CXT20081031-02 130~144Ω
CXT20081031-03 98~108.3Ω
A-A135-004-WUHJ B 20081031 A-A135-004-WUHJ C 20081101 A-A135-004-WUHJ D 20081104 DZ019-WUHJ A 20081106 A-A135-007-WUHJ A 20081101 A-A135-007-WUHJ B 20081113 A-A135-008-WUHJ A 20081101 A-A135-008-WUHJ B 20081113
3.5
功率
电阻
42
42.00000035 3.4285714
42
3.4285714
3.4285714
电压 24 24 24 24
电流 1.75
3.5
功率 42 25 25
电阻
23.04 23.04 6.8571429
阻值
电阻率
线长
线宽
阻值 570.919007 0.000578355 18657
0.63
电阻率 0.001371 0.001438 0.000783 0.000711935 0.0013714 0.0012793 0.000556111 0.0013714 0.0012793 0.000556111 0.000659286(菲林线) 0.000633939(蚀刻后)
CXT20081028-01 21.5~23.8Ω
阻值
电阻率
线长
线宽
阻值 103.736039 0.001337297 6516
2.1
电阻率
6.78
0.001337297
435
2.145
线长
57.6
0.000602864 2522.3599 2.0747208
电压 12 12 12 12
电流 3.5
CXT20081028-02
A-A135-003-WUHJ A 20081027 A-A135-003-WUHJ B 20081029 A-A135-003-WUHJ C 20081031 A-A135-003-WUHJ D 20081101 DZ016-WUHJ A 20081107 A-A135-004-WUHJ A 20081029
1031 B版 吴华建 阻值异常,更新图档 1101 C版 吴华建 阻值异常,更改菲林线宽
1101 A版 吴华建 首次发行 1113 B版 吴华建 客人更新图档 1101 A版 吴华建 首次发行 1113 B版 吴华建 客人更新图档
量产使用 量产使用
量产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