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植保技术

合集下载

关于加快推进现代植保体系建设的思考

关于加快推进现代植保体系建设的思考

关于加快推进现代植保体系建设的思考【摘要】当前我国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推进现代植保体系建设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加快推进现代植保体系建设的若干关键措施。

首先是加快推进植保装备智能化改造,提高植保效率;其次是加强现代植保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促进农民科学种植;接着是构建完善的植保服务体系,提升植保服务水平;然后是加强植保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传递效率;最后是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保障植保队伍素质。

现代植保体系建设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未来应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促进现代植保事业的发展。

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共同推进现代植保体系建设,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现代植保体系建设、农业发展、植保装备智能化、技术研究、示范推广、服务体系、信息化、人才培养、发展方向、社会共同努力。

1. 引言1.1 当前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形势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在我国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民的重要生计来源。

近年来,我国农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化,农业生产方式逐步向现代化、规模化、智能化转变,在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但与此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如农业生产效率不高、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突出、农药、化肥等农业生产投入过多等。

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加快推进现代农业植保体系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通过不断完善现代植保体系,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对优质、安全农产品的需求,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现代植保体系建设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当前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迫切需要。

1.2 现代植保体系建设的重要性现代植保体系建设可以提高农业产量和品质。

随着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种植业面临的各种病虫害、草害、鼠害等问题的增多,传统的植保手段已经难以满足现代农业的需求。

关于加快推进现代植保体系建设的思考

关于加快推进现代植保体系建设的思考

关于加快推进现代植保体系建设的思考加快推进现代植保体系建设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一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现代植保体系建设已成为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

在新的发展时期,我们要深刻认识到现代植保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加快推进现代植保体系建设,提高植保水平,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提升现代植保技术水平现代植保技术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支撑,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减少环境污染、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要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不断提升现代植保技术水平,为农业生产提供更为可靠的技术支撑。

要在原有基础上,结合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对各类作物病虫草害的防治技术研究,提出更加可行的解决方案,加快推进现代植保体系的建设。

二、加大现代植保技术推广力度,提高农民植保意识推广现代植保技术对于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产品产量、减少农药使用、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要加大现代植保技术的推广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如技术培训、示范推广等,提高农民对现代植保技术的认知和运用能力,引导农民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向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转变。

只有加大现代植保技术的推广力度,提高农民的植保意识,才能真正推动现代植保体系的建设。

三、加强现代植保体系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植保服务体系现代植保体系的建设需要有完善的基础设施支撑和服务保障。

要加强现代植保体系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植保服务体系,建立起覆盖全国各地的植保服务网络,通过信息化手段,及时准确地向农民提供病虫草害预警、防治技术咨询等服务。

还要加强现代植保技术装备的研发和生产,提高植保技术装备的智能化、自动化水平,提高植保作业的效率和精准度。

四、加强政策引导,营造良好的植保发展环境加快推进现代植保体系建设需要政策的支持和引导。

要加强对现代植保体系建设的政策引导,出台相关的支持政策和措施,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增加对现代植保技术研发的投入,推动技术的创新和进步。

如何做好现代农业植物保护工作

如何做好现代农业植物保护工作

如何做好现代农业植物保护工作随着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基础的农业,也不断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而现代农业植物保护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有效的植物保护工作能够不断提升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提升农产品的经济效益,从而进一步推进我国经济发展。

但在实际工作中,仍有很多方面存在不足,需提出并切实施行相应措施与方法不断加强现代农业植物保护工作。

本文就发展现代农业植物保护的重要意义入手,重点阐述加强现代农业植物保护工作的具体方法。

标签:现代农业;植物保护;意义;方法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想要实现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化农业的良好转型,还需从根本上保证农业植物正常生长和农产品的正常生产。

农作物、农产品是人们日常生活所需,想要做好农业植物工作的保护工作,需要从其生活环境、灾害预防、种植、生产技术等多方面努力,创造有利于农业植物生长的环境、有效防治病虫害能从根本生提升农作物质量和产量,而种植、生产技术的提高可以有效提升农产品的经济效益。

一、现代农业植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现代农业植物保护工作作为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农作物耕种准备阶段的土壤处理、农作物的科学选择、合理轮作、农作物生长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整个过程,其保护工作的良好进行,能有有效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就当前我国植保工作现状来看,重视程度不高、病虫预防、防控效果不佳等还普遍存在,严重影响农民的收益和农业的发展,所以增强植保工作势在必行;其次,农作物耕作过程中,为提升土壤肥力、满足农作物影响需求以及防治病虫,不断使用化肥、农药等化学制剂,导致农业生态环境严重破坏,而现代农业植物保护工作的有效开展,则能建立完善的病虫监测系统,在及时获取病虫信息的基础上,提出及时有效的防治措施,同时安排农民群众合理使用化肥、农药,有效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不受化学制剂的影响和破坏,所以现代农业植物保护工作是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

二、加强现代农业植物保护工作的方法1.转变传统观念,提升现代农业植物保护意识传统农业植物保护无论是保护观念的确立还是保护工作的落实,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局限性,而想要保证现代农业植物保护工作的良好进行,首先,需确立工作的原则、方针和理念。

现代烟草植保技术培训lu

现代烟草植保技术培训lu

4.防治方法
对于烟草黑胫病防治采取以抗病品种和轮作为中心的综合防 治措施。 (1)农业防治 ①选用抗病品种。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黑胫 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目前生产上利用的抗病品种为多基因 控制的水平抗性,如G80、NC82、NC89、NC98、K326、K346、 云烟85、云烟87等,即抗病又优质。②栽培防病。旱地实行 四年两头栽的轮作制度,而烟、稻轮作只需隔年栽烟,就可 获得理想的防治效果。施用无病菌的肥料,灌溉未受病原物 污染的水。精细整地,并搞好排灌体系。 (2)药剂防治 可用75%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浇施, 58%甲霜灵锰锌500倍液浇施等。
4.防治方法 由于其接触性传染的特点,烟草花叶病在田间浸染性较强,最有效的防治方法是使作 物远离毒源。烟株一旦发病,难以治疗,因此,防治主要是以预防为主,从侵染途径 入手,进行综合防治。防治TMV的最有效的技术措施是防止烟株感染。为防止TMV在烟 草中的机械传播,可对苗床喷洒牛奶(每20L牛奶配20L清水,可用于100m2的苗床), 或者让操作者每20~30分钟在牛奶或磷酸盐溶液中洗手。上述措施可有效防止TMV在植 株间传播和将病毒从苗床带到大田。 (1)农业防治 ①加强抗耐病品种的选育和利用。近年国内外已培育出一些抗TMV的品 种,产值、产量均高于原有的对照品种。目前生产可选用较耐病品种G28、G80、NC98 等。②栽培管理。选用无病种子。需从无病烟株上采种,单收、单藏,并需进行汰选, 防止混入病株残屑。由于病毒可以附着在病茎、病根和其他病株残体上,在土壤中长 时间存活。因此要坚持轮作,轮作年限以2~3年为宜。培育无病壮苗,适时移栽。移栽 时要特别注意选用壮苗,减少大田的初侵染源。③注意操作卫生。在进行田间农事操 作时,要禁止吸烟。在间苗和大田管理中,应先处理健株,后处理病株;在病害初发 期,及时拔除田间病株。打顶后及时抹杈并铲除田间杂草,破坏烟青虫及直翅目昆虫 的生存条件,防止后期烟草花叶病的扩展。④加强大田管理。烟苗移栽前,做好大田 保墒工作,移栽后一个月内禁止大水漫灌,防止地温下降,烟苗受寒,造成生理抗性 减弱。使烟株尽快通过团棵、旺长两个最感病阶段,及时追肥、培土,促使烟株生长 健壮,提高抗病力。在团棵和旺长期,如田间出现普通花叶病,应立即追施速效性肥 料,抓紧培土后浇水,促进生长。 (2)药剂防治 目前,防治烟草花叶病没有特效药。最有效的防治方法是用0.1%硫酸 锌液在发病初期及时施用,可钝化病毒活性。据曲靖烟区大面积应用调查,在发病初 期喷施0.1%硫酸锌液,间隔3~5天喷施0.3%的尿素交替喷施1~2次,既能避免烟株产生

构建现代植保体系提高农业防灾减灾水平

构建现代植保体系提高农业防灾减灾水平

构建现代植保体系提高农业防灾减灾水平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农业生产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农业防灾减灾工作成为了农业生产的重要内容,而构建现代植保体系则成为了提高农业防灾减灾水平的关键。

本文将从构建现代植保体系的角度探讨如何提高农业防灾减灾水平。

一、现代植保体系的构建现代植保体系是指以农业生产为基础,以植物保护为核心,整合了种子选育、土壤管理、病虫害防治、营养管理等一系列技术和管理手段的综合体系。

构建现代植保体系需要以科学技术为支撑,以政策法规为引导,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形成由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共同参与的多元主体格局。

科学技术的创新是现代植保体系的核心,需要加强研究开发,推进先进技术的引进和应用。

1. 科学技术的创新现代植保技术的创新是构建现代植保体系的重要环节。

传统的植保技术主要依靠化学农药对病虫害进行防治,然而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日益严重,传统的植保技术已经满足不了现代农业生产的需求。

需要加强生物防治、生物多样性保护、智能化植保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推动现代植保技术的创新,为构建现代植保体系提供科技支撑。

2. 政策法规的引导政策法规的完善是构建现代植保体系的重要保障。

需要加强对植保技术的立法保障,促进相关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也需要建立一系列的植保管理制度,强化植保工作的监管和评估,确保植保工作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

3. 市场需求的导向市场需求是构建现代植保体系的重要动力。

需要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倡导绿色有机农业生产模式,推动植保技术的转型升级。

也需要加强对植保产品的市场监测和推广,促进优质植保产品的推广应用,满足市场的需求。

二、提高农业防灾减灾水平的关键提高农业防灾减灾水平是构建现代植保体系的最终目标。

农业防灾减灾是指通过科技手段和管理措施,减少自然灾害和病虫害对农作物和农产品的损害,保障农业生产稳定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构建现代植保体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农业防灾减灾水平:1. 强化灾害监测预警加强对自然灾害的监测预警是提高农业防灾减灾水平的重要举措。

新型农药的应用及绿色植保技术探讨

新型农药的应用及绿色植保技术探讨

新型农药的应用及绿色植保技术探讨【摘要】本文以和为主题,探讨了新型农药和绿色植保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和发展。

首先介绍了新型农药的特点,包括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较小,效果更加显著等。

接着回顾了绿色植保技术的发展历程,阐述了其优势和挑战。

随后讨论了新型农药在绿色植保技术中的应用,并探讨了结合新型农药和绿色植保技术的优势。

最后分析了新型农药和绿色植保技术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探讨,可以加深对新型农药和绿色植保技术的理解,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新型农药、绿色植保技术、特点、发展历程、应用、优势、挑战、结合、未来发展趋势、农业生产意义、研究方向。

1. 引言1.1 新型农药的应用新型农药的应用是现代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传统农药在防治病虫害和提高农作物产量方面逐渐显现出一些局限性。

为了更加高效地保护农作物、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新型农药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

新型农药的特点包括高效、低毒、低残留、环保等优势。

通过分子设计和结构改性,新型农药具有更好的靶向性和生物降解能力,可以减少农药对非靶生物的伤害,降低环境污染风险,提高农产品安全性和市场竞争力。

在农业生产中,新型农药可以有效防治病虫害,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降低农业生产的成本和风险。

新型农药的应用也可以带动农药生产和农药研发行业的发展,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新型农药的应用对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性、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新型农药的应用将更加广泛,为农业生产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1.2 绿色植保技术探讨绿色植保技术是指在农业生产中通过利用生物学、物理学、化学等多种手段,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并有效控制农业害虫、病害和杂草的技术。

随着社会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和农药残留问题的日益突出,绿色植保技术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

植保技术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植保技术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植保技术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应用◎陈洪涛(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宁安农场)在现代农业技术中应用植保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农业产量,促进对农业结构调整,还可以让农产品质量的安全性得到保障,并且能够保护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从而让农业现代化得到快速发展。

另外,还需对农业种植人员进行植保知识的培训,树立绿色植保的新理念,加强对新型植保体现的构建,来提高他们认知与重视度,进而使人们远离危害,让生态环境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

一、植保工作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1.避免生态环境恶化。

在农业生产和工业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环境污染问题开始得到人们更多的重视,不仅体现在农作物的药物残留问题。

同时,空气中大量存在的有害成分也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在人们环保理念不断进步的今天,可以通过对环境的监测来避免出现环境恶化问题,比如在病虫害的防治过程中,就可以对各类病害进行预测以及及时的控制。

同时,在植物保护理念下,可以减少药物残留在土壤,耕地肥力不足的情况也可以得到改善,不仅可以提升农作物的单位产量,而且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

2.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当前,人们高度关注食品安全问题,担心所吃的农作物是否存在药物残留,而农药本身也会对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通过宣传绿色植物保护思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净化农药市场,农作物在绿色无污染环境下生长,就可以让群众使用到无公害的农产品。

同时,当前诸多企业开始打造绿色品牌,这种营销手段不仅可以保证食品安全,也抢占了更大的市场份额,对我国农业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3.防止有害生物传播。

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农业进出口也在加强,而部分有害生物也借此机会进入我国,比如草地贪夜娥和美国白娥就造成农作物的大量减产,这对我国农作物生长十分不利,需要加强农作物保护,建立生物防御体系。

在防止有害生物迁徙和破坏的过程中,农作物的产量也得到保证,相关部门也在利用绿色植保技术加强检疫力度,对种子生产单位进行监管,使得有害生物在虫卵状态被及时扼杀。

绿色植保技术实施方案

绿色植保技术实施方案

绿色植保技术实施方案第1章绿色植保技术概述 (3)1.1 绿色植保的定义与意义 (3)1.2 绿色植保技术的分类与特点 (3)1.3 绿色植保技术发展趋势 (3)第2章农业生态系统与病虫害防治 (4)2.1 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 (4)2.2 病虫害发生与绿色植保技术的关系 (4)2.3 病虫害防治策略 (5)第3章生物防治技术 (5)3.1 天敌生物的应用 (5)3.1.1 天敌生物种类及筛选 (5)3.1.2 天敌生物的繁殖与释放 (5)3.1.3 天敌生物与其他防治技术的结合 (5)3.2 病虫害微生物防治技术 (6)3.2.1 微生物农药的研究与开发 (6)3.2.2 微生物菌剂的施用技术 (6)3.2.3 微生物菌剂与其他防治技术的结合 (6)3.3 植物源农药的研究与应用 (6)3.3.1 植物源农药资源筛选与评价 (6)3.3.2 植物源农药的制备与应用技术 (6)3.3.3 植物源农药与其他防治技术的结合 (6)第4章物理防治技术 (6)4.1 防虫网的应用 (6)4.1.1 防治对象 (6)4.1.2 使用方法 (6)4.1.3 注意事项 (7)4.2 灯光诱杀技术 (7)4.2.1 防治对象 (7)4.2.2 使用方法 (7)4.2.3 注意事项 (7)4.3 色板诱杀技术 (7)4.3.1 防治对象 (7)4.3.2 使用方法 (7)4.3.3 注意事项 (8)第5章化学防治技术 (8)5.1 低毒、低残留农药的选择与应用 (8)5.1.1 农药种类选择 (8)5.1.2 农药应用技术 (8)5.2 环保型化学农药研究进展 (8)5.2.1 生物农药研究 (8)5.2.2 绿色化学合成农药 (9)5.2.3 农药剂型研究 (9)5.3 农药减量使用技术 (9)5.3.1 农药减量替代技术 (9)5.3.2 农药精准施用技术 (9)5.3.3 农药抗性治理技术 (9)5.3.4 农药风险评估与管理技术 (9)第6章生态调控技术 (9)6.1 农田生态工程建设 (9)6.1.1 农田生物多样性保护 (9)6.1.2 农田生态环境保护 (9)6.2 间作套种与轮作技术 (10)6.2.1 间作套种技术 (10)6.2.2 轮作技术 (10)6.3 生态补偿机制 (10)6.3.1 生态补偿政策制定 (10)6.3.2 生态补偿实施 (10)6.3.3 生态补偿监管 (10)第7章抗性品种培育与利用 (10)7.1 抗性品种的选育技术 (10)7.1.1 抗性资源的搜集与评价 (10)7.1.2 病虫害抗性遗传规律研究 (11)7.1.3 抗性品种选育方法 (11)7.2 抗性品种的推广与应用 (11)7.2.1 抗性品种的筛选与评价 (11)7.2.2 抗性品种的区域试验与示范 (11)7.2.3 抗性品种推广政策与措施 (11)7.3 抗性品种在绿色植保中的作用 (11)7.3.1 降低病虫害发生程度 (11)7.3.2 减少农药残留与环境污染 (11)7.3.3 提高作物产量与品质 (11)7.3.4 优化作物种植结构 (12)第8章绿色植保技术与信息化 (12)8.1 植保信息化技术概述 (12)8.2 智能监测与预警技术 (12)8.2.1 监测技术 (12)8.2.2 预警技术 (12)8.3 无人机在绿色植保中的应用 (12)8.3.1 病虫害监测 (12)8.3.2 防治作业 (12)8.3.3 农田信息采集 (13)第9章绿色植保技术培训与推广 (13)9.1 绿色植保技术培训体系 (13)9.2 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培训 (13)9.3 农民参与绿色植保的激励机制 (13)第10章绿色植保政策与法规 (14)10.1 我国绿色植保政策概述 (14)10.2 绿色植保法律法规体系 (14)10.3 绿色植保政策实施与监管 (15)第1章绿色植保技术概述1.1 绿色植保的定义与意义绿色植保是一种以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降低化学农药使用量为目标,以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农业防治等为主要手段的植物保护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农业防治技术
▇耕作制度改变; ▇轮作、间栽、套作; ▇嫁接防病; ▇组培苗利用。
小麦-单季晚粳稻两 熟制改为大麦-双季稻三 熟制,能减轻水稻条纹 叶枯病的发生。
耕作制改变减轻水稻条纹叶枯病原因
上世纪70年代据阮义理在浙江调查显示,实施大麦+双季 稻种植制稻田的水稻条纹叶枯病病情比实行小麦+单季晚粳稻 种植制的稻田显著减轻。这是因为传毒介体灰飞虱在大麦上 不能完成世代发育,大麦收割时大量灰飞虱若虫因寄主枯干 得不得营养而死亡,失去了向水稻传毒的机会。而灰飞虱在 小麦上能羽化为成虫,飞到秧田或本田稻苗上传播病毒,导 致病害流行。考虑到小麦+单季晚粳稻种植制是江、浙等省多 年研究找到的作物优质高产的重要制度,不可能重新恢复实 行大麦+双季稻种植制,因此建议采用长效內吸杀虫剂如吡虫 啉等及时处理秧苗,严防飞虱传毒,保证水稻安全生产。
云南农大朱有勇等采用具有不同抗性遗 传背景的矮秆杂交稻和高秆优质粳稻合理间 栽,利用水稻品种多样性控制稻瘟病的发生, 在累积几千万亩稻田实施,节约了大量杀菌 剂,基本控制了稻瘟病的危害。
1/14/2020
水稻品种间栽控 制稻瘟病发生
玉米大豆间套作减轻 玉米小斑病发生
玉米与匍匐绿豆套作,匍匐绿豆的特 殊气味能诱集赤眼蜂增加对玉米螟卵
1/14/2020
棉花枯萎病菌
棉花枯、黄萎病是为害棉花的两 大重要土传病害
1/14/2020
轮作
湖北农科院曾在20世纪80年代试验实行2年稻1 年棉轮作,棉田枯萎病和黄萎病病情指数比连 作棉田分别下降了99.5%和96.4%,棉叶螨危害
指数比连作棉田下降86.7%。
水旱轮作减轻棉花枯黄萎病发生
间栽
转基因抗除草剂小麦品种
转基因抗除草剂小麦与普通小麦(control) 在喷施除草剂前(A)后(B)的表现
耐除草剂转基因作物
将耐除草剂基因转入栽培作物,能有效 地防治田间杂草,保护作物免除药害。从 1996年转基因作物首次大规模商业化种植以 来,耐除草剂性状始终是转基因作物的主要 性状。在2010年,耐除草剂性状被应用在大 豆、玉米、油菜、棉花、甜菜以及苜蓿中, 种植面积8930万公顷,占全球1.48亿公顷转 基因作物面积的61%。
块的寄生率,提高防治效果。
1/14/2020
油菜与蚕豆间作:可以显著减轻蚕豆赤斑病、锈病、 斑潜蝇的发生;也减轻油菜根肿病和白锈病的发生。
橘园套作藿香蓟防治柑橘红蜘蛛
在橘园套种霍香蓟,利用其花粉为钝绥瞒、小花 蝽、食螨瓢虫、六点蓟马等害螨的天敌提供良好食料 以及栖息、产卵、繁殖的场所,还能调节果园小气候 和土壤的温湿度,为柑橘根系的生长发育和天地的繁 殖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此外霍香蓟收割后又可作为 果园的绿肥。据调查,每头钝绥螨成螨每天可捕食柑 桶红蜘蛛卵10多粒,幼螨10多头。若柑橘每叶平均有 0.1头左右的钝绥螨,便可不必喷药防治。
水稻抗稻瘟病品种:龙优665
选用抗病虫品种是最经 济有效的防病虫措施
利用转基因抗病虫品种
抗黄瓜花叶病毒病 转基因烟草植株 (转CMV-CP基因)
转基因抗虫品种
抗虫棉
图. 转基因抗虫棉: 左:未转基因植株;右:转基因植株
Bt 杀虫蛋白基因
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简称Bt)是一种革兰 氏阳性菌,广泛存在于土壤、尘埃、水域、沙漠、植物、昆虫尸体 中。1901年,日本学者石渡从染病的家蚕体液中首次分离出Bt菌, 并证明部分Bt对鳞翅目昆虫有杀虫活性。1915年,Berliner注意到 Bt在芽胞形成过程中,其一端出现小的包含物,但不知杀虫活性与 此有关。二十世纪50年代,人们才发现Bt菌的杀虫活性与伴胞晶体 有关,并证实这种伴胞晶体由蛋白质组成,这种蛋白通常被称作δ -内毒素(δ-endotoxins)或杀虫晶体蛋白(insecticidal crystal protein, ICP)。Bt 毒素是较早被利用的生物杀虫剂,在1992年, 全 世界应用的生物杀虫剂中, 有90%归Bt 毒素,占杀虫剂市场的2%。
现代植物保护技术
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 蒋军喜 2018-3-7
什么是现代植保技术
现代植保技术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组 成部分,是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和生态总体 要求,以现代科技、装备、人才和政策为支 撑,所采取的对植物病虫害进行科学和可持 续治理的一套防灾减灾技术。
现代植保技术的内容
▇农业防治 ▇抗病虫品种 ▇物理防治 ▇生物防治 ▇化学防治
Bt蛋白基因通常位于苏云金芽胞杆菌的质粒上,但也有 报道位于其染色体。苏云金芽胞杆菌菌株通常含有不只一种 BT蛋白基因;而同种BT蛋白基因可以在多种不同的菌株中 存在。目前人们已分离出近180个对不同昆虫(如鳞翅目、 鞘翅目、双翅目、螨类等)和无脊椎动物(如寄生线虫、原 生动物等)有特异毒杀作用的BT蛋白。根据寄主范围,Bt 杀虫蛋白可以分为4类:Cryl (鳞翅目昆虫专一性) ,Cry Ⅱ(鳞 翅目和双翅目昆虫专一性) ,Cry Ⅲ(鞘翅目昆虫专一性) 及cry Ⅳ(双翅目昆虫专一性)。 人们根据作物害虫的类型,将不同 的Bt基因导入受体作物中,获得了转基因抗虫作物,如目前 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抗虫棉、转基因抗虫玉米等。
1/14/2020
二化螟幼虫
二化螟成虫
近年来,二化螟在各大稻区普遍危害加 重,除了因螟虫对常用杀虫剂产生抗药性外, 稻田耕作制度混乱是螟害加重的重要原因。
1/14/2020
二化螟造成的白穗
二化螟不是迁飞性害虫,其虫源全部来自本地。当前很多稻 区早、中、晚稻插花种植,不同生育期的秧田和本田串联在 一起,形成互为桥梁的螟虫虫源田,对螟虫的增殖非常有利, 因此造成螟虫的危害明显回升。已有多位专家呼吁恢复早、 中、晚稻分区种植制,以压低螟虫种群密度,减轻危害。
橘园 套作 藿香 蓟防 治柑 橘红 蜘蛛
西瓜嫁接在葫芦上可 以防西瓜枯萎病
柑橘衰退病主要为害 砧木为酸橙的橘树。
脱毒马铃薯组培 中心生产车间
脱毒马铃薯组培 苗繁育基地

铃 培育组培苗防治马
薯 病
铃薯病毒病

病Leabharlann 二、选用抗病虫品种▇传统抗病虫品种; ▇基因工程抗病虫品种。
水稻感稻瘟病品种: 先农1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