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达标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达标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达标测试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10分一、填一填。

(共15分,每空1分)1. 表示()的式子叫作比例。

2. 用15,30,6,3这四个数组成比例,可以写成()。

3. 一个比例的两个内项互为倒数,它的一个外项是0.8,另一个外项是()。

4. 如果 5a=3b,(a,b均不为0),那么a∶b=()。

5. 在一幅地图上,图上 2 cm表示实际8 km,它的比例尺是()。

6. 左图是()比例尺,它表示地图上()cm的距离,相当于实际距离()km,用数值比例尺表示是()。

7. 在一幅比例尺是30∶1的图纸上,一个零件的图上长度是12 cm,它的实际长度是()。

8. 一般情况下,人的脚长与身高的比大约是1∶7。

刘老师的脚长26 cm,照这样计算,他的身高大约是()m。

9. 按一定的比可以将图形放大或缩小,变换后图形的()变了,()不变。

10. 如果把一个正方形按3∶1放大,它的周长将扩大到原来的()倍,面积将扩大到原来的()倍。

二、判一判。

(对的在括号里画“√”,错的在括号里画“×”,共10分)1. 两种相关联的量,不是成正比例关系,就成反比例关系。

()2. 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减去两个内项的积,结果是0。

()3. 把一个三角形按3∶1放大后,形状和大小都变了。

()4. 一个分数的分子一定,其分数值和分母成正比例关系。

()5. 如果ab+6=14,那么a与b成反比例关系。

()三、选一选。

(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共14分)1. 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比能组成比例的是()。

A. 25∶5和15∶3B. 20∶5和80∶15C. 2∶3和40∶452. 如果3∶y=x∶8,那么x与y();x=x/8,那么x与y ()。

A. 成正比例关系B. 成反比例关系C. 不成比例关系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长方形周长一定,长和宽不成比例关系B. 梯形面积一定,上、下底的和与高成反比例关系C. 圆的面积和其半径成正比例关系4. 有一个长方形游泳池,长50 m、宽30 m。

六年级(下册)数学试卷 第四单元测试 人教新课标 含答案

六年级(下册)数学试卷 第四单元测试 人教新课标 含答案

第四单元测试一、填一填。

(30分)1.12的因数有( ),选择其中的四个因数,把它们组成一个比例是( )。

2.如果4a=6,那么a 与b 成( )比例关系;如果8y x =,那么x 与y 成( )比例关系。

3.8:2=24:( ) 1.5:3=( ):3.4 4.线段比例尺表示图上 1 cm 的线段相当于实际距离( )km ,改写成数值比例尺是( )。

5.一个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是最小的合数,其中一个外项是1,另一个外项是( )。

6.一幢楼房模型的高度是7 cm ,模型高度与实际高度的比是1:400,楼房的实际高度是( )m 。

7.如果23a b =(a ,b 均不为0),那么:a b =( ):( ),a 与b 成( )比例关系。

8.一个三角形的底是20 cm ,它的高与面积成( )比例关系。

9.一个零件长10 mm ,画在图纸上长5 cm ,这张图纸的比例尺是( )。

二、判一判。

(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0分)1.一个人的身高与体重成正比例。

( ) 2.正方形的边长与面积不成比例关系。

( ) 3.把一根木头锯成2段需要3分钟,那么锯成4段需要6分钟。

( ) 4.比例尺一定,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成正比例关系。

( ) 5.如果:1:2x y =,那么x 与y 成正比例关系。

( ) 三、选一选。

(12分)1.一个长为4 cm 、宽为2 cm 的长方形按4:1放大,得到的图形的面积是( )2cm 。

A .32B .72C .1282.如果0.20.75a b ⨯=⨯(a ,b 均不为0),那么下列比例中正确的是( )。

A .:0.2:0.75a b =B .:0.2:0.75a b =C .:0.75:0.2a b =3.能与13:14组成比例的是( )。

A .14:13B .3:4C .4:34.在比例尺是6:1的图上,量得点A 到点B 的距离是1.2 cm ,点A 到点B 的实际距离是( )。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考试卷(含答案)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考试卷(含答案)

第四单元检测卷(2)1.我会填。

(1)在3∶5=12∶20这个比例中,3和20叫做比例的( ),5和12叫做比例的( )。

把这个比写成分数形式是( ),写成乘法形式是( )。

(2)在一幅平面图上,5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00米,这幅平面图的比例尺是( )。

(3)如果3x=2y,那么x和y成()比例;如果x∶6=5∶y,那么x和y成()比例;如果x+y=12,那么x和y()比例。

(4)在比例7∶4=21∶12中,如果将第一个比的后项减1,第二个比的前项应该增加( )才能使比例成立。

(5)一种小零件长6毫米,把它画在比例尺是15∶1的图纸上,长应画( )厘米。

(6)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20000000,它表示图上距离1cm相当于实际距离( )km。

把它改写成线段比例尺是( )。

(7)在比例尺1∶50000的平面图上,量得一段路的长度是7厘米,这段路实际长( )千米。

(8)一个长4cm、宽2cm的长方形按4∶1放大,得到的新的图形的面积是( )cm2,是原图形的( )倍。

2.我会选。

(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比例尺表示( )。

A.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11600000B.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800000倍C.实际距离与图上距离的比为1∶800000(2)在比例尺是1∶8的图纸上,甲、乙两个圆的直径比是2∶3,那么甲、乙两个圆的实际直径比是( )。

A.1∶8B.4∶9C.2∶3(3)下列关系式中,表示x和y成反比例的关系式是()。

A.y÷x=k(一定)B.x+y=k(一定)C.xy=k(一定)(4)在下面各比中,能与13∶14组成比例的是( )。

A.4∶3B.3∶4C.14∶3(5)下面两种数量不成比例的是( )。

A.正方形的周长和边长B.小华从家到学校的步行速度和所用时间C.圆的半径和面积(6)一块地砖的面积一定,铺地面积和用砖块数( )。

A.成正比例B.成反比例C.不成比例3我会判。

【最新】(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测试卷(共3套)附答案

【最新】(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测试卷(共3套)附答案

第五单元测试一、填空题.(45分)1.把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里,如果每个笔筒里放1支铅笔,最多放()支铅笔,剩下的()支铅笔,还要放进其中一个笔筒里,所以,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放()支铅笔.2.如果把100个苹果放入99个抽屉中,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个苹果.3.如果把10个苹果放入3个抽屉中,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了()个苹果.4.有25个玩具,放在4个箱子里,总有一个箱子里至少有()个玩具.5.我校六年级男生有30人,至少有()名男生的生日是在同一个月.6.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时,如果一位同学任意出四次,至少有()次出的手势是一样的.7.你所在的班中,至少()人中,一定有2个人的生日在同一个月.8.五年一班共有学生53人,他们的年龄都相同,至少有()个小朋友出生在一周.9.100只鸽子飞进49个巢,无论怎么飞,我们一定能找到一个含鸽子最多的巢,它里面至少有()只鸽子.10.从8个抽屉里拿出17个苹果,无论怎么拿,一定能找到拿出苹果最多的那个抽屉,从它里面至少拿出()个苹果.11.98个苹果放到5个抽屉里,无论怎么放,我们一定能找到一个含苹果最多的抽屉,它里面至少有()个苹果.12.从()个抽屉中(填最大数)拿出50个苹果,才能保证一定能找出一个抽屉,从它当中至少拿出8个苹果.13.有一个布袋里有红色、黄色、蓝色袜子各10只,最少要拿()只才能保证其中至少有2只颜色不相同的袜子.14.有红、黄、蓝三种颜色的球各6个,混合后放在一个布袋里,一次至少摸出()只,才能保证有两只是同色的?15.六(一)班的同学参加考试,最高分为100分,最低分为75分,每人的得分都是整数,并且班上至少有3人的得分相同,那么六(一)班至少有学生()人?二、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里.(18分)1.10个孩子分进4个班,则至少有一个班分到的学生人数不少于()个.A.1 B.2 C.3 D.42.7只鸽子飞回5个鸽舍,至少有()只鸽子飞进同一个鸽舍.A.1 B.2 C.3 D.43.在367个2000年出生的儿童中,至少有()个人是同一天出生的.A.1 B.2 C.3 D.44.把16本书放进3个抽屉中,至少有一个抽屉放()本书?A.2 B.4 C.6 D.85.11个小朋友同行,其中至少有()个小朋友性别相同?A.2 B.4 C.6 D.86.抽屉里有4支红铅笔和3支蓝铅笔,如果闭着眼睛摸,一次必须拿()支,才能保证至少有1支蓝铅笔?A.2 B.3 C.4 D.5三、解决问题.(37分)1.把9本书放进2个抽屉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多少本书?为什么?2.至少需要多少人,才能保证一定有2个人的生日在同一个月?3.麻湖小学六年级学生有66人是9月份出生的,至少有多少人出生在同一天?为什么?4.把一些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中,保证其中一个文具盒至少有4支铅笔,至少要有多少支铅笔?5.把m个物体放进n个空抽屉中(m>n且m,n为自然数),则一定有一个抽屉中至少放了2个物体.请选用一种方法证明这句话是对的.第五单元测试答案一、1.【答案】3 1 22.【答案】23.【答案】44.【答案】75.【答案】36.【答案】27.【答案】138.【答案】29.【答案】310.【答案】311.【答案】2012.【答案】713.【答案】1114.【答案】415.【答案】28二、1.【答案】C2.【答案】B3.【答案】B4.【答案】C5.【答案】C6.【答案】D三、1.【答案】924(()1)⋅⋅⋅⋅⋅÷=⋅个个,4(1)5+=个.可以用算式或文字说明.2.【答案】112113⨯+=3.【答案】663026÷=⋅⋅⋅⋅⋅⋅ 2(1)3+=人4.【答案】413-= 331()10⨯+=支5.【答案】可以使用设数法,如:m 4=,n 3= 4311÷=⋅⋅⋅⋅⋅⋅ 1(1)2+=个可以说明一个抽屉中至少放了2个物体第五单元测试一、填一填。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检测卷附答案(1)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检测卷附答案(1)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检测卷一、填空。

(每题 2 分,共24分)1.( ):10==18÷30=( )%=( )折。

2.有3,5,6 三个数,再添上一个数( )可以组成比例,组成的比例是( )。

3.甲数的等于乙数的(甲、乙均不为0),则甲数乙数=( ) ( ) 。

4.如果,那么m=( ),n=( )。

5.如果x=6y,那么x 和y 成( )比例。

6.一部电视剧的总集数一定,每天播放的集数和播放的天数成( ) 比例。

7.在比例尺是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间的距离是 3.6 cm,甲、乙两地间的实际距离是( )km。

8.比例尺100:1,表示把实际距离( )后画在图纸上。

有一个机器零件长 1.5 mm,画在图纸上的长是30 cm,那么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

9.一个三角形的底是9 cm,高是 6 cm,把它按1:3 缩小后的三角形的面积是( )cm2。

10.在比例35:10=21:6 中,如果将第一个比的后项增加30,第二个比的后项应加上( )才能使该比例成立。

11.两个互相咬合的齿轮,主动轮有80个齿,每分钟转60 圈,从动轮有30 个齿,每分钟转(12.右表中,如果x 和y 成正比例,“?”处填( );如果x和y成反比例,“?”处填( )。

二、判断。

(对的画“√”,错的画“×” )(每题1分,共6分)1.两个比不一定能组成比例。

()2.,a:b=3:2。

()3.比例尺实际上是一个比。

()4.按比例尺放大或缩小图形,图形的形状不变。

()5.在一幅平面图上,图上距离 3 cm表示实际距离60 m,这幅图的比例尺是1:20。

()6.如果x =6y,那么x 和y 成反比例。

()三、选择。

(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里)(每题1分,共6分)1.六(1)班有56 名学生,男、女生人数的比可能是( )。

A .2:3 B.3:4C.4:5 D.5:62.下面的比中,不能与3:8 组成比例的是( )。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21.甲是乙的 ,乙数与甲数的比值是,如果乙数增加16,要使比值与方砖块数成反比例。(_____)
23.小亮看一本故事书,已看的页数与剩下的页数成正比例。(______)
24.把一个正方形按3:1放大,它的面积扩大到原来的3倍.(____)
25.x∶3=y(x、y不为0),则x和y成正比例。(____)
26.正方形的边长与周长成正比例.(___)
五、解答题
27.在一幅比例尺为1∶8000000的地图上,量得A、B两地的距离为10厘米,有两辆汽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速度分别是55千米/时和45千米/时.两车经过多长时间相遇?
x
6
15
y
10
14.甲数是乙数1.5倍,乙数和甲数的比是,甲数占两数和的.
15.÷20= =27÷=小数.
16.在一个比例尺是40∶1的图纸上,量得一个零件的长是8厘米,这个零件实际长(______)厘米。
17.因为10×9=6×15,所以6:10=(_____):(_____),(_____):(_____)=6:9。
18.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是2,其中一个内项是18,另一个内项是(________)。
19.在一幅比例为1:5000000的地图上量得A地到B地的距离为2.4厘米,A地到B地的实际距离为(_______)千米。数量关系式是(_______________)。
20.A的 等于B的 (A、B均不为0),A和B的最简整数比是(______)∶(______)。
28.甲:700个
乙:600个
丙:525个
29.864÷(49+50+45)=6 49×6=294(本)6×50=300(本)6×45=270(本)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综合训练附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综合训练附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综合训练训练时间:80分钟 满分:100分书写(2分)。

我能做到书写端正。

一、选择。

(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题3分,共30分) 1.下面的比能与14∶2组成比例的是( )。

A .18∶1B .1∶18C .12∶16D .4∶122.下面每组式子中,表示x 和y (x ,y 均不为0)成反比例关系的是( )。

A .3x =5y B .x =y3 C .y =8x D .y =x8 3.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按比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与原图形相比,大小不同,形状相同B .两个大小不同的正方形,它们的边长比和面积比能组成比例C .在比例尺中,图上距离都比实际距离小D .全班总人数一定,出勤人数和缺勤人数成反比例关系4.在一幅地图上,用20 cm 的长度表示30 km 的实际距离,那么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

A .1∶1500B .1∶15000C .1∶50000D .1∶1500005.一个圆形花坛,按1∶100缩小后画在图纸上,直径是2 cm ,花坛的实际占地面积是( )m 2。

A .6.28B .628C .3.14D .3146.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4000000,用线段比例尺表示出来正确的是( )。

A. B. C.D.7.根据图中的6个数据可以组成不同的比例,下面错误的是( )。

A .1.5∶2=3∶4 B .2.5∶4=5∶2 C .1.5∶3=2∶4 D .5∶2.5=3∶1.58.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不成比例的是( )。

A .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B .梯形的上底和下底不变,梯形的面积和高C .a ×b4=1,a 和bD .在一块菜地上种南瓜和茄子的面积9.如果把一个长方形按n ∶1放大,那么放大后的图形与放大前的图形的面积比是( )。

A .2n ∶1 B .n ∶1 C .n 2∶1D .2n 2∶110.在比例尺是1∶400的图纸上,量得一个长方形操场的周长是80 cm ,长与宽的比是5∶3。

2022-2023学年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比例测试题含答案

2022-2023学年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比例测试题含答案

六年级下册数学第4单元测试卷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10分一、填一填。

(每空1分,共15分)1.把两个比值都是13的比,组成一个内项为6和5的比例是( )。

2.写出比值都是25的两个比,并组成比例是( ):( )=( ):( )。

3.一幅地图,图上5cm的长度表示实际30km的长度,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

4.一个长6cm、宽5cm的长方形,按3:1放大,放大后图形的面积是( )cm2。

5.圆的周长与直径成( )比例,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成( )比例。

6.师徒两人生产一批零件,两人生产的零件的个数比是5:3。

已知徒弟生产了150个,则师傅生产了( )个,这批零件一共有( )个。

7.一张精密仪器图纸,用5cm长表示实际5mm长,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

8.把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是( )。

9.在比例中,两个外项互为倒数,一个内项是0.4,另一个内项是( )。

10.已知3:4=6:8如果第一个比的后项加3,那么第二个比的后项应加( ),等式才能仍然成立。

二、判一判。

(每题1分,共5分)1.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减去两个内项的积,结果是0。

()2.长方形的周长一定,长和宽成反比例。

()3.百米赛跑,跑步的平均速度和所用的时间成反比例。

()4.方程和比例都是等式。

()5.车轮的直径一定,车轮的转数和行驶的时间成正比例。

()三、选一选。

(每题1分,共10分)1.一个比的前项缩小到原来的13,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 )。

A.扩大到原来的3倍B.缩小到原来的13C.不变2.如果3a=4b(a,b≠0),那么a:b=( )。

A.3:4B.4:3C.3a:4b3.一个圆形花坛,按1:1000缩小后画在图纸上,直径是2cm,花坛的实际占地面积是( )平方米。

A.6.28B.3.14C.3144.有三幅不同的地图,用图上6厘米的距离表示实际距离最短的比例尺为( )。

A.1:50000B.1:40000C.5.能与13:14组成比例的是(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测试卷
数 学
学校: 班级: 姓名:
一、动动脑筋,我会填!(每空1分,共27分)
1、在2∶3=4∶6这个比例中,3和4是比例的( ),2和6是比例的( ),把这个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是( ),写成乘法形式是( )。

2、如果6x=5y,那么x 和y 成( )比例;如果x ∶6=5∶y,那么x 和y 成( )比例;如果x+y=12,那么x 和y( )比例。

3、( )∶( )=( )÷8=
)(3=0.375=9÷( )=( )%。

4、一个精密零件长4毫米,用8∶1的比例尺把它画在图纸上,应画
( )毫米。

5、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是24,其中一个外项是3,另一个外项是( )。

6、在比例尺1∶50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长度是7厘米,甲乙两地实际长( )千米。

7、两个正方形A 和B 的边长分别是3㎝和4㎝,则他们的边长比是
( ) ∶( ),周长比是( ) ∶( ),面积比是
( ) ∶( )。

8、在比例7∶4=21∶12中,如果将第一个比的后项减1,第二个比的
前项应该增加( )才能使比例成立。

9、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0.6∶3=( )∶18 34 ∶( )=3∶12
1.2∶( )= 4∶5 83∶163=4∶( ) 二、小法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题2分,共10分)
1、在一幅地图上,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500千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500。

……………………………………………………( )
2、圆的半径和面积成正比例。

……………………………………………( )
3、比例尺是一把尺子。

……………………………………………………( )
4、分数值一定,分子和分母成正比例关系。

……………………( )
5、实际距离一定比相对应的图上距离要大。

…………………………( )
三、选一选(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括号里)。

(每题2分,共10分)
1、下列关系式中,成正比例的关系的是( )。

A.y ÷x=k(一定)
B.x+y=k(一定)
C.xy=k(一定)
2、与 4∶5能组成比例的是( )。

A.4∶5
B.5∶4
C.10∶8
3、把1克糖放入9克水中,糖和糖水的比是( )。

A.9∶1
B.1∶9
C.1∶10
4、比例尺一定,实际距离扩大到原来的10倍,则图上距离( )。

A.缩小到原来的10
1 B.扩大到原来的10倍 C.不变 5、2,3,12,8四个数组成的比例是( )。

A. 2∶3=12∶8
B. 3∶2=12∶8
C. 12∶3=2∶8
四、先化简比,再求比值。

(8分)
24∶12 94∶ 32
0.875∶16
7 8 ∶ 89
五、解比例。

(12分)
X ∶10=
41∶31 0.4∶X =1.2∶2 4
.212= X 3
六、操作题。

(6分)
画出下面三角形按2∶1的比放大和梯形按1∶2的比缩小后的图形。

七、解决问题(共27分)
1、在一副比例尺是1:20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城市之间高速公路的距离是5.5厘米,在另一幅比例尺是1:5000000的地图上,这条公路的图上距离是多少?(5分)
2、博物馆展出了一个高为19.6厘米的清代将军俑模型,它的高度与实际高度的比是1:10,这个将军俑的实际高度是多少?(5分)
3、小玲读一本文学名著,如果每天读30页,8天可以读完,小玲想6天读完,那么平均每天要读多少页?(5分)
4、广州塔高600米,是目前世界第一高的电视塔,星星公司设计制作了这座电视塔的模型,模型的高度与实际的高度比是1:300,模型的高度是多少米?(6分)
5、一辆运货汽车从甲地到乙地,平均每小时行72千米,10小时到达,回来时空车原路返回,每小时可行90千米,多长时间能够返回原地?(6分)
答案
一、 填一填。

1、内项 外项 32=6
4 3×4=2×6 2、正 反 不成
3、3 8 3 8 24 37.5
4、32
5、8
6、350
7、3:4 3:4 9:16
8、7
9、3.6 3 1.5 2
二、判断题
× × × √ ×
三、选择题
C A C B B
四、24∶12=2:1 94∶ 32=2:3 0.875∶16
7=2:1 8 ∶ 89 =9:1 比值:2 比值:3
2 比值:2 比值:9 五、解方程 X=215 X=3
2 X=0.6 六、略
七、解决问题。

1、5.5×2000000=11000000(厘米)11000000×5000000
1=2.2(厘米) 答:这条公路的图上距离是2.2厘米。

2、这个将军俑的实际高度是X 厘米。

1:10=19.6:X
X=19.6×10
X=196
答:这个将军俑的实际高度是196厘米。

3、30×8=240(页) 240÷6=40(页)答:平均每天要读40页。

4、解:设模型的高度是X米。

1:300=X:600
300X=600
X=2
答:模型的高度是2米。

5、72×10=720(千米)
720÷90=8(小时)
答:8长时间能够返回原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